A. 二戰後為什麼日本的汽車工業發展史
日本汽車製造業始於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車廠東京汽車製造廠(現五十鈴汽車公司),3年後製造出第一台日本國產汽油轎車「太古里1號」。至今,日本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一百多個年頭。
二戰以前是日本汽車工業的萌芽期。這一時期日本人開始製造汽車,政府也開始意識到汽車產業的重要性,並出台政策進行扶持。1936年,汽車製造行業法正式在日本國內開始實施,日本汽車真正國產化的序幕由此拉開。
二戰後的20年(1945年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是日本現代汽車工業的基礎階段。日本經濟在經歷了二戰的毀滅和戰後十年的復甦之後,在1955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汽車產業也在這一段時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務車比例稍有下降,計程車加快發展,私人用車開始起步。
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20世紀70年代,日本汽車工業高速發展。1967年日本超過德國而成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國內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百萬輛。1970年,日本國內汽車銷量達到238萬輛,千人平均保有量達到170輛。比1950年增加了將近60倍。在這段時間,普通勞動者成為汽車的主流買主,汽車不再是社會地位的象徵而成為了代步工具。
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重創了歐美車商,但是卻讓推崇小排量車的日本車企從中受益,1976年,日本汽車出口達到250萬輛之多,首次超過國內銷量。有資料顯示,20世紀70年代以後,雖然日本經濟走向成熟,經濟增長率下降,但汽車產業繼續保持近15%的高增長率。而日本汽車產業的這一「黃金時期」基本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
此後,日本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也開始減緩,但出口依然強勢,推動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
B. 日本汽車的發展
日本汽車工業的發展歷史 從1904年吉田真太郎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車廠--東京汽車製造廠並生產出第一台日本國產汽油轎車「太古里1號」算起,日本汽車工業已經走過115個年頭。這一百多年的歷史,可以簡單的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二戰以前是日本汽車工業的萌芽期。這一時期日本人開始造車,政府也開始意識到汽車產業的重要性,並出台政策進行扶持支持。1936年,汽車製造行業法正式在日本國內開始實施,日本汽車真正國產化的序幕由此拉開。二戰後的二十年(1945-1965年)是日本現代汽車工業的基礎階段。日本經濟在經歷了二戰的毀滅和戰後十年的復甦之後,在1955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汽車產業也在這一段時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務車比例稍有下降,計程車加快發展,私人用車開始起步。1965-1975是日本汽車工業從普及到過渡的十年。這十年是日本汽車工業發展的關鍵,1967年日本超過德國而成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國內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百萬輛。1970年,日本國內汽車銷量達到238萬輛,千人平均保有量達到170輛。比1950年增加了將近60倍。在這段時間,普通勞動者成為汽車的主流買主,汽車不再是社會地位的象徵而成為了代步工具;70年代的石油危機重創了歐美車商,但是卻讓推崇小排量車的日本車企從中受益,1976年,日本汽車出口達到250萬輛之多,首次超過國內銷量。1975年以後是日本汽車市場的成熟期。20世紀70、80年代,日本經濟的增速放緩,經濟增長率保持在4%-5%左右。從1975年開始到1988年,日本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也開始減緩,年銷量在300萬輛左右,每年的增幅不大;相反,出口依然強勢,推動著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日本汽車工業的現狀日本汽車工業的現狀可簡單概括為:產能旺盛、國內汽車市場接近飽和、出口優勢明顯。產能旺盛:在1990年產能達到1348萬輛的頂峰之後,日本汽車生產曾經進入低迷期。但是進入2000年以來,其產量穩步攀升,平均年增幅超過2%。據來自世界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統計,日本汽車產量從06年開始,已經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07年日本汽車產量1160萬輛,同比增長1%,產值超過21萬億日元,同比上漲7%。同時日本也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車生產國,07年其乘用車產量接近1000萬輛,中國以640萬的產量緊隨其後。08年日本汽車產量微降,達到1156萬輛。市場接近飽和:2007年,日本國內汽車銷量(新車加舊車)共計1288.4萬輛,千人汽車保有量接近600輛,日本國內汽車市場已經進入飽和期。這也導致日本汽車國內需求量連年下降。日本國內汽車需求量在2000年達到頂峰之後,開始出現下滑,2007年下滑趨勢更是明顯。新車銷量和二手車銷量都可以說明這一問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之後,日本的市場空間十分有限,尤其是新車需求量已經進入了飽和期。據來自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從1998年到2007年否認十年時間日本有六年新車銷量同比下滑,平均增幅-2.6%。06年、07年連續兩年同比下滑,07年新車銷量535萬輛,08年更是暴跌至508萬輛,同比下降5%,為二十年來最低值。日本二手車銷售量超過新車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從此以後,日本二手車銷量與新車銷量的比值在波動性上升。到2007年,這一比值已從98年的1.35上升到1.41。雖然與新車市場相比,二手車市場較為活躍,但是近十年日本二手車市場的發展並不容樂觀。近幾年,日本二手車銷量一直穩定在800萬輛左右,同比增幅除了在2000年達到3.55%、2005年達到1.31%外,其餘年份基本上呈現負增長,或者零增長。2007年同比下降了6.9%,銷量僅為753萬輛,與1993年持平。出口優勢明顯:日本的汽車產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國內汽車消費市場卻並不活躍。可以想見,其汽車產品應該主要依賴海外市場,事實上,自知國內市場狹小的日本人從汽車工業起步不久,就把開拓海外市場作為了發展目標。日本汽車的出口量從1970年開就已經占據其總產量的50%以上,三十年這一比例一直在保持著上升趨勢。2007年,日本汽車出口量佔到產量的56.5%。雖然和同樣以出口立命的韓國70%的比例無法相比,但是654萬的出口總量已經超過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德國兩百萬輛。日本繼續牢牢地保持著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國的地位。08年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的汽車工業都造成了不小沖擊,日本汽車工業也受到很大影響,產量微降、國內市場全面萎縮都說明了這一點。但是日本汽車的出口量在08年卻依然保持增長,達到672萬輛,增幅3%。日本汽車強大的出口優勢可見一斑。汽車工業經濟貢獻作為日本的支柱型產業,汽車工業在解決就業、出口創匯、拉動相關行業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這樣一組來自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數據:截止到2007年,日本製造業設備投資額為76237億日元,其中汽車工業的投資額為15816億日元,占總量的20.7%,遠高於電子設備、鋼鐵等行業;2007年日本出口總額(FOB價)為839300億日元,其中汽車出口額185300億日元,占總量的22.1%。日本汽車工業向來以技術先進而見長,當然技術先進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做後盾。2007年,日本製造業的研發費用是11.73萬億日元,汽車工業一項研發費用就超過2萬億,達到總量的19.2%,是所有製造行業中最高的。在就業方面,汽車工業同樣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2007年日本在登記的就業人口是6382萬人,其中汽車及汽車相關產業就業人口為501萬人,占總量的7.9%。日本汽車的賦稅也是相對較高的。與機動車相關的各項稅收自1954年啟動第一次道路建設5年計劃並建立道路專用財源制度以來,迄今為止經歷了多次提高稅率和開征新稅的過程。目前,針對機動車徵收的稅共有9種,用戶承擔著高額的機動車相關稅負。用戶如果購買價格為180萬日元的汽車並使用11年,就要被徵收6項機動車相關稅款,金額達147萬日元,相當於一輛排量為1000cc的汽車購置價格(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測算)。機動車用戶除年均14萬日元的稅額外,還要負擔收費道路使用費、汽車保險費(強制性和可選擇的兩種)、回收再利用費、檢修保養費等多項高額費用。根據日本財務省2007年度的原定預算,機動車用戶承擔的稅金總額預計達到89920億日元,約占國家總稅收(95.5萬億日元)的9.4%。
C. 日本汽車是怎麼一步步走上世界舞台的
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歷史問題,首先我們可以看看日本對汽車工業的重視程度。
1945年8月28日,距日本宣布投降僅僅13天後,日本通產省的官員就召集豐田、日產等當時日本汽車公司的首腦,商討日本的工業再建問題。通產省的官員向汽車公司的首腦們說明了政府准備以小轎車產業為今後工業發展龍頭的計劃。這樣,汽車產業就被放到了日本經濟發展的主導位置上。而很多日本官方都指出日本的未來是把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不然就無法擺脫在亞洲貧窮落後的局面。汽車行業剛好是一個很好的展現平台。
抓住機遇-日本的汽車工業起步比歐美國家晚約30年左右,當豐田汽車公司的創始人豐田喜一郎開始研製汽車時,美國的通用和福特早已成為舉世聞名的大企業了。在生產技術和市場運作方面,兩家公司的實力讓世界其他的所有汽車生產廠家望塵莫及。而豐田第一輛小型轎車的樣車直到1947年1月才試製成功。
豐田汽車公司於1957年首次進入美國市場,並推出了Toyopets汽車,只是這款汽車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這也是由於豐田的奇怪設計、瘦小體積和低劣品質,它的表現可謂極差:馬力不夠,最高時速太低,無法上高速公路、油耗大、發動機過熱、修理費過高。
不久,豐田便退出了美國市場。當豐田重回美國之時,是借石油危機打響了反擊戰。美國的汽車公司為滿足美國人的這種偏好,主要生產各種系列的大型轎車,這些舒適的大型轎車被稱為「汽油狂飲者」。而日本汽車市場主要以小型省油轎車為主。美國汽車巨頭們的這種盲目自大給了日本汽車可乘之機。豐田一方面投入巨資在美國展開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另一方面以極優惠的價格吸引美國消費者。當年,豐田汽車就在美國颳起了銷售旋風,上百萬輛各種型號的豐田汽車被瘋狂的美國消費者搶購一空。日產、本田、五十鈴急忙跟進,群起仿效。
其中尤以本田攻勢兇猛,1970年本田在美國的銷售量僅1300輛,利用第一次石油危機,本田汽車在美銷售量躍升到近10萬輛。政府扶持-日本政府為汽車行業投入很大,雖然大多公司屬於私有企業,但開放的法律法規,大力投入的汽車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的管理制度的推行,已經豐厚的金融獎勵和補貼,使得汽車廠商們猶如在雨後春筍一般蓬勃發展。
歷史沉積-很多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老師傅們可能都為日本人做過工,他們從學徒成為後來新中國建設的奠基者們,而之後很多的技工依舊達不到他們的技術水平,這就是日本長期對普通技術工人的訓練和培養的結果。二戰期間我們聽說過零式,聽到過大和武藏如果沒有一群訓練有素的技術工人也造不出這樣的馳名殺器。這樣的技術延續到了日本未來工業發展的道路上,所以成功也是必然的。
還有一些原因查博士就不一一闡明,對於日本車只是以客觀的角度觀察他們的成功點。
D. 日本汽車工業為何能趕超美國根本在於技術和資本的強行積累
寫在最後:
二戰後,日本之所以能迅速成為工業強國,離不開汽車產業的發展。日本汽車企業憑借政府的產業政策支持,進行了大量的資本和技術積累,加上企業內部的管理創新、企業革新,使日本很快出現了豐田、本田、馬自達、鈴木等一系列知名日本汽車品牌,並逐漸走出日本,邁向國際。(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日本汽車行業為什麼發展的那麼好
引言:可能很多人在買車的時候,都會發現市面上有很多的日系車,為什麼日本汽車行業會發展的這么好?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汽車行業的發展,通過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讓日本的汽車行業逐漸形成了很大的規模。而且在汽車的技術上面,他們也一直在認真的研究和創新,努力的創造自己的企業文化。也希望我們的國產車也可以發展的越來越好,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我們也有很多國產車品牌有著很好的銷量。而且現在國產車的性能以及舒適性方面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F. 日本汽車的發展史
日本汽車製造業始於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車廠東京汽車製造廠(現五十鈴汽車公司),3年後製造出第一台日本國產汽油轎車「太古里1號」。至今,日本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一百多個年頭。
二戰以前是日本汽車工業的萌芽期。這一時期日本人開始製造汽車,政府也開始意識到汽車產業的重要性,並出台政策進行扶持。1936年,汽車製造行業法正式在日本國內開始實施,日本汽車真正國產化的序幕由此拉開。
二戰後的20年(1945年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是日本現代汽車工業的基礎階段。日本經濟在經歷了二戰的毀滅和戰後十年的復甦之後,在1955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汽車產業也在這一段時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務車比例稍有下降,計程車加快發展,私人用車開始起步。
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20世紀70年代,日本汽車工業高速發展。1967年日本超過德國而成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國內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百萬輛。1970年,日本國內汽車銷量達到238萬輛,千人平均保有量達到170輛。比1950年增加了將近60倍。在這段時間,普通勞動者成為汽車的主流買主,汽車不再是社會地位的象徵而成為了代步工具。
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重創了歐美車商,但是卻讓推崇小排量車的日本車企從中受益,1976年,日本汽車出口達到250萬輛之多,首次超過國內銷量。有資料顯示,20世紀70年代以後,雖然日本經濟走向成熟,經濟增長率下降,但汽車產業繼續保持近15%的高增長率。而日本汽車產業的這一「黃金時期」基本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
此後,日本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也開始減緩,但出口依然強勢,推動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
G. 日本汽車工業發展的原因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 工業就迅速發展,主要為汽車產業, 中國是日本在整個亞洲地區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汽車在我國需求量不斷加大,因此日本的工業發展也就異常迅速,至少比中國快一點,這就造成了日本比中國先進了好幾年的局勢, 這就是發展經濟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