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國綜合國力如何
發達國家中只有法國有能力和美國對抗。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是一個工業發達、經濟繁榮的現代化國家。作為安理會五常之一,法國的國際地位很高,實力很強,是世界主要強國之一。
發達國家中,敢懟美國,並且有實力懟美國的只有法國。
2,除美國外,只有法國擁有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世界上能夠自研成功並服役兩款三代戰斗機的國家,除了美中俄,只有法國。
3,,法國海外軍事基地數量全球第二。
當下約有1,1萬法國精銳部隊、1/5的空軍和大量的安全保衛部隊都配置在法國海外軍事基地中。
全世界能夠跨地域全球出擊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和法國。
4,2018年法國總GDP27946.96億美元,世界第六,排在美、中、日、德及英國之後。
有以上四點,足以支撐法國在發達國家中綜合實力排名第二。
綜合國力歐洲第一,大概沒有造不出來的東西!
法國的核動力航母就別拿來吹了!不值一提!
戴高樂的當年和英美分家的核政策還是不錯的
法國影響力是世界級的 中國是地區級的
目前發達國家裡,美國第一,英國,法國第二,後面日本,德國,韓國,。你說法國第二,英國人肯定不同意
2. 法國是以輕工業為主還是重工業
重工業,法國的發電都是用核能發電,因為它的礦產有很多的軸,利於核發電,然後就是法國主要以汽車、飛機製造為主體的工業在世界上佔有突出的地位,服裝、食品、醫葯等工業部門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3. 法國目前的航空工業體系怎麼樣
法國目前的航空工業體系還是非常不錯的,畢竟法國有扎實的航空工業基礎,尤其是達索公司是世界范圍內著名的航空工業公司,曾經製造過幻影系列的戰斗機,它的作戰能力還是非常強的,直到如今還被法國以及其他國家用於軍事中。
以上就是我要說的關於法國目前的航空工業體系的一些個人看法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4. 埃及,法國的工業特點
法國有三大工業區
1東北部以洛林區為主,是傳統的鋼鐵工業區。
2東南部以地中海沿岸為主,煉鋁業,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
3巴黎盆地是最重要的工業區;飛機,汽車,電子,化學,紡織工業發達。
4法國是世界上航天工業,軍火工業,核工業發達的國家。
埃及主要工業是石油工業,長絨棉是主要的出口商品
5. 法國工業發達不
法國是全球經濟發達國家之一,是歐盟大國,實行的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產權的基本形式是私有制,市場是配置資源的主要機制,經濟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奉行自由貿易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於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原因,與其它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法國經濟發展遲緩、工業水平相對落後。雖然早在十八世紀末法國就已開始產業革命,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仍占較大比重,小土地所有制導致農業經營過於分散,農業人口眾多,農村既無法成為工業的市場,也不能為工業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另一方面,法國工業結構長期不合理,中小企業和手工業在工業部門中處於優勢地位,工業企業規模過小,生產率低下,技術水平相對落後。工業就業人口近半數集中在食品和輕工業部門,商品輸出長期以時裝、化妝品、紡織品和葡萄酒為主。高利貸資本異常發達,以借貸形式的資本輸出過多,導致國內生產性投資不足,抑制了本國的經濟發展。遲至本世紀二十年代,法國才完成產業結構的轉變,隨著冶金、有色金屬、橡膠和機械工業的興起,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農業,最終完成向工業國的過渡,但這個進程與美國和德國相比落後了約30年,比英國則落後了整整一個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工業遭到嚴重破壞,1944年的工業生產指數只相當於1938年的40%,而且設備老化,技術陳舊,市場物資匱乏。為了振興經濟,戰後法國動用政府幹預手段,成立了以經濟學家讓?莫奈為首的國家計劃總署,制定、實施了著名的「現代化與裝備計劃」,開創了此後延續數十年國家經濟計劃的先河,為延續至今的法國經濟模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法國的經濟計劃以成熟的市場經濟為前提,並且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與環境中發揮作用的。經濟計劃以指導性為主,規定經濟發展的近期目標,對國民經濟各部門輕重緩急的發展順序作出安排,並輔以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在戰後經濟重建初期,經濟計劃帶有較濃重的政府幹預色彩,對計劃規定了各種數量目標,政府通過稅收參與國民收入再分配過程,集中巨額資金對優先發展部門給予財政支持。六十年代以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完善,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力度漸趨弱化,取消了經濟計劃中的數量指標,使之成為純指導性計劃。
6. 法國的工業類型、分布和特徵
法國是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法國航空工業領域技術非常系統和全面,主要包括大型民用 客機、運輸機、軍用戰機、軍用直升機等整機系統以及包括飛機 發動機在內的關鍵零部件
7. 關於法國經濟和前景
一樓純屬瞎掰。
二樓比較中肯。
但都僅局限於工業經濟增加值的發展。
法國經濟的最顯著特點就是:靠科技富國、靠金融強國、靠殖民地支撐、靠不爭氣的人民把一切優點化為烏有。
科技,法國的核能工業和飛機製造業是世界上最能創造利潤的工業,與之相比美國的軍火工業和德國的機器工業簡直就是小洋娃娃。但可惜利潤太過集中,而且上下游的產業都不在國內,很難帶動整體經濟發展。這也就是為什麼法國有這么多的神奇富人。而且法國人很懶,相比起在大企業做叱詫風雲的人物,他們更傾向於無所事事地打幾份零工,泡幾個妹妹。因此在大學里碩士以上幾乎就是外國人的天下,這種學習的態度導致他們無法把高科技領域變成增長點。
金融,法國的服務業擁有強大的傳統,在法國,沒有什麼東西不是用投資利潤來抽象的。盡管世界上第一家銀行不在法國,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市場也不在巴黎在紐約。但法國仍然絕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金融銀行財團勢力(中國教育界稱之為「高利貸帝國主義」),他們不如美國強悍,因為他們更為成熟而保守,因此盡管次貸危機之後他們是世界上出了美國之外損失最為戲劇性的國家,但整體仍然沒有傷筋動骨。CAC40仍然在中高位盤桓,整體經濟信心也並沒有被傾覆。我舉個例子,家樂福並非是個零售超市公司,其背後是個大型的金融運作集團,他們靠中小額信貸給低端的產品供給商並進行市場套利運作,因此他們的采購成本接近於零。而75%以上的法國企業都是採取這種形式運營的。資本杠桿率超高,而風險極小。
另一方面,法國雖然不是所謂「日不落帝國」,但他是世界上最懂得利用殖民地資源的國家,遠遠超過英國和西班牙。直到今天,他仍然通過多種優惠方式把過去的殖民地國家牢牢地拴在自己手心裡,比如在非洲有阿爾及利亞、多哥、摩洛哥、塞內加爾,在亞洲有越南、寮國、柬埔寨,這給他們提供了數以千萬計的低價勞動力和便宜的批發自然資源。而在這些落後地區的援助性大型工程項目則養肥了類似Veolia、Vinci、EDF等這些句型工程企業和類似Bouygue之類的技術服務企業。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近幾年中國於非洲很多國家技術工程服務項目增多引發了法國政界媒體乃至人民的極大不滿。
上面有人提到的旅遊業和酒產業還要加上一個奢侈品產業,是法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增長點。因為這能給懶惰的法國人一點不勞而獲的滿足感,他們可以因為是法國人本身而提高一點價值,所以他們更多傾向於在這個產業發展。而本身這個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情。我不想評價這個市場上的消費者是不是有足夠理性,但我絕對持保留意見。而現實是,每年巴黎市奢侈品貢獻巴黎市政總體1/6的產值,其中中國遊客貢獻1/3。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如果要抵製法國,只要都取消去法國旅遊的計劃了,他們不出一年就得下跪。
另外,法國最大的痼疾就是社會的不和諧,盡管歷任政府都要對民眾進行很大幅度的讓步,但其民主政體的復雜內部矛盾使得沒有人真正從任何一個改革中得到滿足。法國的社會問題和勞資國三方矛盾我們可以寫厚厚的一本書來討論這個問題。但簡言之問題就是:國家讓一步,人民就進逼三步,失業率從而上升,投機資本從中漁利,國家財政每年虧空,企業精神缺乏,熱衷於既得利益而放棄發展前景,使得發展緩慢,稅收不足。
當然了,上面提到的資源漲價、歐元強硬、增速緩慢,這是今年困擾整個世界的普遍問題。而不巧的是,法國在這中間並沒有吃什麼虧。首先,法國是石油資源使用最少的發達國家,因為他們的核能能源系統實在是太強悍了,因此,他們更多的是炒作能源價格而漁利;另外,歐元強硬,其實應該強調的是美元的疲軟,法國經濟增長模式還是屬於內向型工業經濟,出口的貢獻率非常有限,在強硬的歐元下損失最大的應該屬德國、希臘和義大利;而在增長方面說,其實怎麼說法國增長也不會太快,為什麼強調薩科齊上台後增長不如預期呢?其實是比較的結果,因為在次貸危機發生前,歐洲發生了一輪強有力的經濟反彈浪潮,在經濟復甦的形勢下,薩科齊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人民對他報以很高期望,而非常不幸,改革還沒開始,經濟已經徹底走向深淵。因此在很高期待下,當然失望就會更大。但法國今年的增長預期還要超過2%,屬於逆勢沖高,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他的表現令人失望吧。
和中國橫沖直闖的經濟發展比起來,整個西方經濟世界都是一個懶懶散散沒有希望沒有動力的暮色。但這並不能否認他們異常復雜成熟的市場結構和增長模式。樓主引用的那種說法國吃老本的說法那是沒有一點經濟學常識的人說出來的昏話。和英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比起來,法國的模式更聰明,而且風險較小,於英國妄圖依靠軍事工業帶動基礎就業的天方夜譚比起來,屬於穩健成熟型。而英國由於基礎工業太過雄厚,現在似乎有點顯得尾大不掉了。他們的經營模式有些不得不太過死板,不適應現今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形式,但也不能一概而論,這要視其所經營的產品性質而定。
經濟不是這么簡單的。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不要輕易地說一個經濟好與壞,即使要比較,也要進行有機地比較,而不是粗暴的實施語言暴力。
大家共同進步。
8. 為什麼近代法國的工業化程度並不高
先緩慢後較快發展。緩慢原因:政局長期動盪;依賴外國技術;小生產者占據優勢;中小企業居多;信貸業發達使工業資本缺乏。較快發展原因:拿破崙三世的政策鼓勵;政局的穩定。在大革命以前,法國就已經從英國進口了蒸汽機和珍妮紡紗機。大革命爆發以來,法國政局長期動盪,工業革命進展有限。1830年七月革命後,工業革命的環境有所改善,但整體來看,法國經濟中仍然是小生產占絕對優勢,機器為大工業的貢獻除了軍工以外並不很多。資產階級大多將資金投入到信貸業務上,甚至貸出國外,坐食利息。第二帝國時期,拿破崙三世鼓勵建立大公司,降低工業稅,疏通運河,大力興建鐵路,興修水利。以至於在其統治的20年時間里,煤產量增長2倍,生鐵近2倍,鋼近3倍,鋼軌近5倍。在農業上,化肥,脫粒機,收割機的使用也普遍起來,農業人口開始低於域市人口。重工業機器製造業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