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做好民間手工藝製作傳承
技能培訓,促進傳統民間文化的傳承
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的傳承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家庭內傳承,二是行業內傳承。手工藝具有重經驗、重體悟、重情感、重靈性的特徵,較適合於個體性傳承方式,應充分尊重手工藝傳承的具體特性,適合當前生產實際,繼續發揮家庭和作坊傳承的優勢。雲南德宏的竹編工藝和銀飾加工依然實行著家庭傳承方式,家人勞動生產的同時,帶動了學習者對工藝的體驗與認知。同時,注重搭建現代學校教育、素質教育與傳統工藝教育的平台,
❷ 有哪些依然可發展的傳統手工業及手工藝
我覺得剪窗花的傳統手工是可以發展,因為簡創化是我們中國比較傳統的一門藝術,剪紙藝術看似簡單,但實則博大精深,充分的體現了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所以說我覺得不管時代怎麼發展,它都有繼續發揚的必要。
❸ 辯論 傳統手藝和現代的工業
「手工藝」一詞負載著許多特殊的價值信息,在當代設計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不論對它是欣賞還是反感,是接續還是抗拒,人們在正的、反的、褒的、貶的等含義上,頻繁地使用著這一詞語和相關詞彙。十多年來,一方面許多學者、研究者一直關注並著手做著手工藝文化復興的工作,包括召開全國性的研討會、籌劃拍攝專題片、田野考察調查、兩岸研究交流等等;另一方面又有人指稱在當代復興手工藝是空想的和無法實現的。前者對傳統手工藝在當代的消退感到痛心,認為必須得以恢復和弘揚。後者宣稱手工藝在當代的消亡實屬必然,只能以仿製來保存。實際上,手工藝在當代的復興或消亡,並不取決於人們的意願,而是取決於手工藝本身,取決於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還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在文化上傳統設計由於手工藝的製作特點,作為經驗的、有機的、個性的、感性化的設計基調由此定下。手工藝最初的現代形態,是聚焦於人、藝術家,以服務民眾、崇尚自然為出發點,它一起始就以開放的姿態兼容各種思想,以自然、人、民主、藝術為特徵強調「手工藝」,一改先前那種粗糙、單調的工業風格和繁瑣、庸俗的維多利亞風格,體現出清新、自然的設計風格。在這一發展鏈條上產生的「新藝術運動」和「裝飾藝術運動」中的手工藝,面對新的情況,都以開放為前提,特別是裝飾藝術既表現為對不同觀念的巨大包容性,也表現為接受時間挑戰的巨大潛力:手工藝與工業化、東方與西方、古代與現代、多種觀念都能匯同在一起,刷新了設計的時代精神。之後,設計的每一次變革,從波普到後現代都要回顧「手工藝」時期,手工藝為現代設計變革提供了範本與借鑒。這就是說,手工藝設計與現代設計之間並非是隔絕與封閉的,幾乎在每個歷史時期,人類的這一設計經驗始終保持著開放性。手工藝與大工業的兩種生產方式決定了設計的最終形式。100年來現代設計的發展以大工業文明為基礎,形成了現代設計的風格特徵,而手工藝因有其開放的系統,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在現代技術和現代思想觀念的影響下,獲得了現代的演化,以獨特的發展形式在現代設計的夾縫中生存、壯大,並為現代設計提供參照。在某種意義上說,手工藝在現代的演化,也是因工業時代機器文明的作用,是以開放的姿態吸取了工業文明的成就。它過濾掉了傳統手工藝中那些繁雜和瑣碎的形式,摒棄了不適宜現代生活、現代審美的那些東西,使手工藝獲得了新的、現代的理念、方法和形式。
❹ 手工藝設計和現代工藝設計有什麼異同之處
手工藝設計是在手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手工製作為主、以簡單工具為輔的藝術設計類型,通常具有很強的歷史傳承的特性以及單件製作、設計與製作不相分離等特點;而現代工業設計則建立於現代工業生產的基礎上,以機器大生產為主體,由近現代科學技術所武裝。一方面,現代工業設計與傳統手工藝設計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它是傳統手工藝設計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的新發展;另一方面,它又與傳統手工藝設計存在很大的區別,這主要表現在它建立於現代工業大生產的基礎之上,採用批量化、標准化的生產方式,在設計者與製作者間出現了明確的專業分工,設計更多關注科技性、標准化、社會性與商業性。
❺ 傳統手工藝與 工業設計之間 關系是什麼
工業設計主要是工業機械化的產品設計,比如蘋果手機,電腦,能夠大規模生產的產品,手工藝的范圍比較小主要是藝術品
❻ 傳統手工藝如何躋身現代工業
中國手工藝有萬年以上的不間斷歷史,經過古代、近代、現代三個時段的發展演變,正面臨著蛻變和再生的考驗。蛻變並不意味著消亡,而是以新的方式再生。然而,蛻變過程畢竟是脫胎換骨的改造。這一事實是殘酷的。但適者生存的原則不僅適用於自然界,也適用於文化產業。我們都清楚地看到,20世紀的一百年間、傳統手工藝從鼎盛期日漸下滑,到世紀末,已衰退到歷史的低點。而同樣在這一百年間,我們對傳統手工藝的歷史沿革、發展規律、文化內涵的整理和研究卻日漸興隆,到世紀末已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這一反差耐人尋味,但並不奇怪,它們都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而發生的。前者與社會的轉型和變革緊密相聯,是已發生的客觀事實,不是理論問題。後者是在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基礎上,對歷史的總結和對未來趨勢的預測,有理論和實踐如何結合的問題。本文擬從近代以來傳統手工藝潛在的蛻變因素、工業社會與傳統手工藝的沖突來分析21世紀傳統手工藝的前途。結論正確與否,還有待實踐的檢驗。
一、近代:潛在的蛻變因素
20世紀初,中國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環境發生了有史以來最深刻的變革,推翻了千年封建體制、建立了共和國;五四新文化運動又以摧枯拉朽之勢盪滌了舊的思想體系和陳規陋習,從而開辟了中國文化史的新紀元。然而在如此劇烈的社會震撼之中,傳統手工藝從表面看似乎沒有多少變化,大體上傳承了清代的風格和技藝,時強時弱地延續了幾十年。但從它與社會形態,生活方式的相關性來分析,就可以看到即將迫使它發生蛻變的潛在因素。
(一)傳統手工藝的市場日漸縮小
在中國古代,手工藝品的使用幾乎涉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在「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環境中,手工藝提供了大部分的社會所需和生活所需,大到帝王的禮服、禮器,小到民間的嫁衣、紙馬。尤其是宮廷和寵大的官僚機構對高檔手工藝的需求曾極大地刺激了它的生產,使金、玉、漆、木、絲織、刺綉等行業的技藝登峰造極。但辛亥革命引起的政體驟變,使頂戴花翎、龍袍朝珠一夜間被廢除,帶有封建等級烙印的手工藝立即失去了市場。這是市場縮小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晚清以來,西方生活用品源源輸入中國,如洋布、洋油燈、洋火、洋襪、電扇、電燈、鍾表等等,逐步佔領了大都市的市場,就連慈禧、光緒都有了鋼琴和沙發。1893年(光緒十九年)上海安裝了6325盞電燈,次年達到9091盞。接著,北京、天津,包括皇宮禁苑都裝起了電燈(焦潤明:《中國近代文化史》)。這樣,實用手工藝的生產必然受到排擠。
(二)對手工藝品價值認識的偏移
傳統手工藝品原來就有兩大類別。一類是高檔品(即後來所說的特種工藝)。兼有觀賞和收藏的價值。一類是普及的實用品,直接服務於人的生活。在封建社會,高檔工藝品早就成了少數人積斂財富的對象,古物則當作「古玩」收藏。據《查抄和 家產清單》,何家玉器庫有「玉鼎十三座高二尺五寸、玉磬二十塊、玉如意一百三十二柄,鑲玉如意一千一百零六柄……,以上共作價銀七百萬兩」。古玩器有「古銅瓶二十座、古銅鼎二十一座、古銅海三十三座……,以上共作價銀八百萬兩」等等。民國以來,實用手工藝品雖然有收縮的趨勢,但富商大地主和新貴對高檔工藝品的需求並未有絲毫減少。因此對手工藝品的價值就明顯地偏向了高檔的特種工藝品。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的明顯上升,使實用價值顯得無足輕重。晚清至民初蘇州工藝美術的畸形發展就是一例,當時以紅木傢具、玉雕、珠寶、檀香扇、刺綉為大宗,基本上都是特種工藝品。
(三)手工藝的創作觀念難以與時代同步
近代傳統手工藝的創作觀念長期停留在清代風格之中,少有變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父子師徒世代相繼的傳承方式,使技藝和風格走向程式化,一時難以扭轉。正如《考工記》所說:「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二是近代文化轉型的不平衡性,使傳統手工藝無法迅速與時代靠攏。上個世紀初葉,當東南地區和大都市已經出現較多西裝的時候,邊遠地區還在給少女裹足,社會上出現了古今混雜、中西並舉的現象,傳統手工藝似乎無所適從。一些人感到世事的變遷,以創新來爭取市場,如景德鎮瓷瓶上出現了時裝人物畫。一些人處於獵奇心理,又丟不開傳統的觀念,就產生了非中非西的混合風格。如蘇州東山雕花大樓,既有中國吉祥紋和廿四孝雕刻,又有羅馬柱頭和文藝復興式的雕花,雜亂無章。只有刺綉不自覺地發生了比較徹底的蛻變。刺綉在古代以實用為主,明代露香園的「顧綉」開創了以綉仿畫的工藝,並廣為流傳。在實用刺綉日趨衰退的時候,這種工藝反而蒸蒸日上,但它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刺綉了。三是高居於現實生活之上的高檔工藝品,本來就是用以升值的藏品和玩物,以仿古為上品,自然可以無視社會的變革。總之,近代傳統手工藝處在變與不變,似變非變的邊緣線上,預示著一場難以阻擋的蛻變之風將要橫掃中國。
二、現代:蛻變的必然性
20世紀的後五十年,中國的經濟曾經大落大起,而傳統手工藝反而大起大落,這必然會引起我們的深思:如此的「差異」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工業化社會,傳統手工藝必然要發生蛻變是客觀規律。而促成這一蛻變的因素則是多方面的。
(一)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生產方式
20世紀50—60年代,傳統手工藝經歷了一個難得的復興期。在各級政府部門的直接指導下,集體所有制代替了分散的個體作坊,以創辦工藝美術院校和子承父業的兩種方式培養後繼人才。在計劃性對外貿易的經濟杠桿作用下經濟體制向市場體制轉變的過程中,許多廠社難以維持,甚至倒閉。而個體作坊又漸漸興起,手工藝生產以手工為主,產品的設計和生產可以一件一件地完成,與工業化的批量生產完全不同,往往要因材施技。集群化的流水作業和等級工資制度把個人創造的積極性淹在「大鍋飯」中,在新的經濟體制中必然陷入困境。結果是大量的實用品由工業化批量生產、如日用陶瓷、傢具;少量的特種工藝品由作坊精雕細刻,如珠寶、金銀首飾等等,發生了兩極分化的現象。
(二)與生活方式脫離的產品
傳統手工藝在現代衰落更直接的原因,是與工業化社會生活方式的脫離。20世紀50—70年代,中國人的生活雖然簡朴,實際上已有嚴重的「西化」傾向。如單調的西式服裝、簡陋的西式住房、不變速的自行車、蒸氣火車頭等等。傳統手工藝除了換取外匯,與人民生活已經離得很遠。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人的生活從「溫飽型」向「小康型」、「富裕型」靠攏,西化趨勢加速,居住環境的改善、家用電器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延伸、私家汽車的增多、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都使得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觀念、時空觀念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衣食住行的所需,主要依靠工業化產品,價廉物美。手工藝品雖然價格攀升,但「曲高和寡」。有一位女企業家斥巨資建立了紫檀博物館,能如此做的又有幾人?可見,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必然造成傳統文化中物質層面的收縮,哪一個民族都難以擺脫這個規律。
(三)「推陳出新」的誤區
傳統手工藝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始終處在「流變」之中,並由此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歷史風格。現代的「推陳出新」是不是能夠使它重新與時代潮流相匯合?70年代的兩次創新嘗試說明這是十分艱難的。在「文革」的鬧劇中,傳統手工藝在「樣板戲」的感召下,曾出現直接反映革命題材或「樣板戲」某個情節的高潮,可以稱為「樣板戲式」的推陳出新。這種創新基本上排除了藝術規律。隨著「文革」的結束,這種創新也就不了了之。70年代後期,百廢待興,為了振興傳統手工藝,又作了「文藝復興式」的創新嘗試,也就是提倡復興「漢唐風格」、「敦煌風格」等。意欲擺脫幾十年來明清風格的束縛,從古典藝術中汲取養料使之有更廣闊的創作領域。然而這種變相的復古在70-80年代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兩次「推陳出新」的遭遇還有更深層的原因,一是對傳統文化認識的差異。中國傳統文化的多樣性毋庸贅言。但一般人心目中的傳統手工藝往往被定格在明清風格中,不僅因為它們與近代直接相聯,而且明清遺物眾多,如建築、園林、傢具、書畫、戲曲、小說等等,它們與手工藝品融合為一道古典文化的風景線,形成了認識上的定勢。對於專家備加贊賞的漢唐、敦煌等藝術反而感到陌生。蘇州寒山寺近年增建了一座仿唐塔,被不少人看成是「日本式」。如果一味復興,即使藝術水準很高,也難以為多數人賞識。二是改良不能挽救傳統手工藝。上述兩種「推陳出新」都是在保持傳統手工藝的技藝、材料、表現手法極度完整的前提下,只是在題材上進行切換,做了局部的改良。事實證明,在現代社會,傳統手工藝或者以既定的樣式顯示歷史的深遠;或者使技藝和風格分離,經過與現代要素的重新組合,才能融入工業化社會的環境中,從而獲得「再生」。
三、再生之路:脫胎換骨
在21世紀,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可能有三種生存方式。一種是整體的傳承。除了少數自然生存的品種外,還要從文化生態學的高度人為地保護最優秀的品種和大師級人物,使之不失傳。一種是傳統的技藝和現代風格的結合,即用現代審美意識對傳統手工藝進行再創造,使之與現代生活環境相適應,如現代陶藝,它在造型、釉色、彩繪和肌理方面的變化都與現代派以及現代派之後的藝術有千絲萬樓的聯系。一種是將風格從技藝中分離出來,使之與現代材料和工藝結合。只有風格的移植,沒有技藝的傳承,形成似古非古的現代樣式。如西式裁剪的中式服裝,紐絆做成假扣,團花可以剪一塊織錦緞替代等。這種形式既能寄託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又能適應現代化環境,生命力將十分頑強。上述三種類型中,後兩種都以風格和技藝的分離為特點,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傳統手工藝「蛻變——再生「的規律。
(一)形式與思想內涵的分離和移植
傳統手工藝的思想內涵很豐富,難以一言蔽之。但從根本上說,它與中國傳統文化尊卑有分的等級觀念、敬天祭祖的宗教思想、天人感應的宇宙思維、永不忘本的傳承意識、辟邪納吉的民俗傳統是融為一體的。然而社會的變革往往迫使傳統手工藝的形式層面與精神內質相剝離,或者給舊形式注入新的思想內涵,或者用新形式表現古老的思想。舊形式新內涵的典型莫過於北京故宮從皇家禁苑成了博物館、江南園林從私家花園成了人民公園。另外,我們常見以京劇臉譜、儺戲面具作裝飾的現象,它們究竟是什麼角色或者什麼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體現了中國民族文化的神韻和風格。現代人佩玉只是為了吉祥,誰還記得孔子關於君子以玉比德的教誨呢?所謂舊內涵新形式的結合,是指用現代手法反映古老的觀念和思想。如現代時裝設計中那些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作品、現代少數民族舞台服裝的設計製作均是如此。再如,陰陽五行說是十分古老的宇宙觀念,在傳統手工藝中,代表四方的四神是這種觀念最直觀的反映。2001年「藝術和科學」研討會的系列招貼畫《金木水火土》(見《裝飾》2001年四期封二)就用全新的視覺形象表現五行、五色觀念。由李政道創意的雕塑《物之道》(見《裝飾》2001年四期彩頁)則是以「陰陽互抱」為內涵的現代作品。
(二)形式與技藝的分離和移植
中國傳統手工藝風格的形成首先取決於思想內涵。同時,材料和工藝獨特性也是重要的方面。作為文化遺產,風格和技藝永遠是一個整體。但要想融入現代社會,卻不能不使它們分離。因為材料和技藝既帶來了獨特的風格,也帶來了局限性,想使玉雕做成牙雕那樣鏤刻精細的作品是不可能的。而現代社會並不重視玉和象牙的經濟價值,更需要華而不貴、隨風而變的飾物和用品。如果使傳統手工藝的形成和技藝脫離固定的關系,就有了再創造的空間。如軟雕塑表現彩陶紋樣,用地毯表現漢代畫像石,用大尺度的木浮雕仿玉雕都是成功的嘗試。反過來,用傳統技藝反映新題材也是一種移植,上文已說到的現代陶藝即是典範。但是,也不是任何題材都適合於傳統工藝。有一處陳列,用小泥人的技法和程式製作現代人物大型彩塑、變優勢為劣勢,難以成功。
(三)形式與實用性的分離與移植
傳統手工藝曾經與過去的生活緊密相連,一些產品為當時的生活服務,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在現代生活方式和人居環境中,它們的實用價值也隨之降低以至消失,形式和實用性的分離就不可避免。如江南舊式民居的窗格,使用不同樣式的分隔,形成好看的幾何紋。在現代建築中本已完全不用這種木製窗格,但在室內裝修中,它們被掛牆上,或做成假窗,反而深受歡迎,甚至出現了製成新窗格再做舊的現象。又如,服飾綉品成為掛件、石磨和栓馬樁放在院子里等等。這些曾經是非常實用的產品紛紛被移植到顯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裝飾之中,再也不會有使用價值了。這樣的「蛻變——再生」不能不說是非常典型的。 總之,傳統手工藝的風格將是永存的,然而,它卻為「再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那就是脫胎換骨的蛻變。
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繼承、發展和創新的思考
蘇州工藝美術,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品類齊全。它是蘇州的驕傲。但是,如何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蘇州工藝美術事業的新發展呢?這是每個工藝美術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後,在蘇州工藝美術行業全體職工和藝人們的共同努力下,蘇州工藝美術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不少產品的藝術質量都遠遠超過了歷史水平。如刺綉,檀香扇、仿古銅器等等。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還有不少工藝品尚落在歷史水平的後面。產品往往是老面孔,都似曾相識。究其原因還是由於我們對待傳統的東西,缺乏全面地科學地研究,只是一古腦兒地繼承或者說是仿製。產品陳舊,缺乏時代感。缺乏時代感的作品,又怎能獲得這個時代人們的喜愛和賞識呢?
任何一件工藝作品都要有時代的風格,時代的氣息。沒有時代內容和時代氣息的作品是枯萎的作品。只有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作品,並且有時代內容和氣息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傳統,是在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但傳統也是在歷史發展中不斷增添新的內容而得到發展的。傳統從來就是立足於民族、地區,同時又不斷地吸收外來的東西來豐富自己,充實自己的。所以我們不能把傳統看作是靜止的,排外的,繼承傳統就是「揚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必須遵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不斷從現實社會中吸取營養,使傳統的表現形式增添時代的色彩,為發展適應當代生活需要的工藝美術品而服務。 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時代產品,要求我們必須從更廣的范圍,全面地研究和繼承優良傳統。沒有傳統就沒有特色,沒有特色也就丟掉了自己的特長。那未,如何突破以往繼承傳統的狹隘界限,在傳統中有所創新,有所發展呢?一是要積極發展對外貿易。這是工藝美術繼承和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工藝行業面臨資金短缺,生產力水平低等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利用外資和民間資金發展外貿產品。蘇扇是傳統產品之一,利用傳統的制扇技藝積極開發系列產品,即「工藝扇、電腦扇」等產品,其特點表現在材質上,如扇骨,扇面製作上的變化,扇骨採用聚苯烯硬塑,圖案花樣採用燙金,從而替代傳統的竹骨,扇面面料採用不同的棉布滌麗綸,從而替代傳統的紙質。膠水採用高強度水溶性膠水,替代傳統的槳糊,改變傳統紙扇易蛀、易損壞的缺點。其扇不但造型美觀大方,扇面新穎奪目,可洗性,價格適中,其質量遠遠超過了「西班牙扇」,得到西方各國人士的普遍喜愛,並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二是要研究傳統,科學地繼承和發揚傳統。這是工藝美術創作設計和理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對它的研究、開發做得很不夠。還有不少問題有待於進一步地探討、研究。中國的工藝美術在國際市場面臨著極好的機遇。刺綉品、絲綢服裝品、床上用品等產品都存在著較大的發展潛力。我們應把握機遇,在繼承傳統產品的同時,勇於創新,積極開發適應時代需要、現代人所喜愛和賞識的新時代的工藝美術品。特別是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快新產品的發掘、開發,使我們的工藝美術產品有新的面貌、新的技術、新的材質、新的品質。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現在人們喜歡所謂的「流線型」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它只不過有一種新鮮活力,歡快的情感表現。工藝美術品,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它首先具有實用價值,同時也具有欣賞價值。人類創新各種生活用品,首先是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使用的需要,同時也在進行物質生產的同時,按照美的規律來設計和製造產品。工藝品的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客觀需要。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以及審美標准,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在產品的審美功能上必須要不斷地創新。象過去廳堂陳設的太師椅,那樣方,那樣大,那樣的笨重,那樣的庄嚴,那樣的一本正經。你喜愛么?不僅坐著不舒服,其式樣也離開了時代審美標准。工藝美術品要適應社會的需要,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隨著人們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發展而發展,在產品審美功能上要不斷創新。現在我們的工藝美術品,常常是多少年一貫制,脫離現實生活,這正是阻礙我們工藝美術發展的要害所在。 開發適應時代生活需要的產品,必須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必須使傳統技藝傳統風格在新技術基礎上有所發展。如我們現在的微雕產品,一粒米大的象牙刻著首詩,一根頭發上刻著一首詩,在過去是難以做到的,現在能做到了,這正體現了現代光鏡技術。可以這樣說,每個工藝美術精品,都體現出時代性,不但表現在產品使用和審美功能,而且還應該體現出時代的生產力水平。一個時代的生產力決定著一個時代產品的基本面貌。科學技術的發展不但創造了新的生產力,而且也為藝術表現能力開辟更加廣闊的陣地。 歷史發展到今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隨之而來的應該是與現代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工藝美術品。但是我們現有的工藝美術品,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問題仍很突出,而資本主義國家這些工作比我們做得好,如漆器是我國的傳統產品,後來才傳入日本,日本人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大漆」的化學成份,研究干方法,使產品的功能質量等方面都越過了我們。科技落後,產品也必然落後,這些是影響我國工藝品升級換代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歷史上說,沒有冶煉技術,就沒有青銅器,也就沒有編鍾樂器。編鍾是我國西周和東周的青銅樂器,它由一系列的鍾按順序掛在木架上組成,用小木槌擊奏。如湖北隨州市戰國早期曾候乙墓葬出土的「曾候乙編鍾」就是我國最大規模的編鍾,共65枚一套。1999年初,為迎接21世紀的到來,黨中央、國務院下達計劃,要求蘇州在9個月內研製成一套仿古銅樂器「中華和鍾」,108枚。其造型要在古代編鍾基礎上改制,其顏色、音量、音色都有嚴格規定要求。蘇州工藝美術家們奮力拚搏,終於在規定時間內成功地研製成一套「中華和鍾」,不論在造型設計、定樣、翻模、澆鑄、製作,還是在上色、調音等各個環節,都發揮了最佳的技藝水平,同時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也積極運用現代技術進行了大膽創新。108枚鍾掛在一起,音質優美,氣勢宏大。其規模遠遠超過了曾候乙編鍾。108枚編鍾象徵著中華民族精神,象徵著國家的祥和、吉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中華和鍾」的研製成功,是我們蘇州工藝美術事業上一次新的突破。給了我們一個啟迪——運用傳統技藝結合時代特徵,勇於創新,開拓時代產品是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重要途徑,是繼承、創新、發展工藝美術必經之路。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的工藝美術也必須要跟上時代的車輪,加快步伐,正確處理繼承傳統和創新發展的關系,抓住機遇,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創造出更美的作品,以滿足現代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需求,同時也使蘇州的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閃耀出新的光彩。
❼ 怎樣理解手工藝設計作為現代設計的源泉
傳統手工藝講究實用與美觀,豪華與典雅,而現代設計多採用一些虛無縹緲的主題設計,試圖用一種思想來解釋設計的用意,但往往只能孤芳自賞,不明就裡,很多時候還顯得牽強,沒有傳統手工藝的直觀,可以說傳統手工藝是人人都懂的藝術,人人都喜歡的藝術!包豪斯的設計理念又是由更早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而來(又稱工藝美術運動),此運動的領導人是威廉·莫里斯,他被稱為「現代設計之父」。19世紀初,歐洲各國的工業革命都已相繼完成。大量的工業產品投入市場,而設計卻仍遠遠落後,藝術和技術是處於相對立的狀態,出現了工業產品外型粗陋不堪,手工藝人們還是以少量的手工生產為貴族們製作用品。直到19世紀中葉,1851年的倫敦世界博覽會,刺激了現代設計思想的出現,工藝美術運動的領導者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1896)也是受到這次世界博覽會的影響,對於機械化大生產造成的時間水平低下感到痛恨,他主張回歸自然,強調藝術與工程師力量結合,讓藝術重新回歸到手工,反對機械化大生產。中國擁有5000年燦爛的文化其傳統下藝美術更是輝
煌數毛載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其獨特的藝術構造
豐富的表現形式,鮮明的民族特色,反映生話的自接性以及
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對現代藝術設計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中國人的現代藝術設計意識的形成,是經歷了一個相當漫
長、相當曲折的過程中國傳統下藝美術在這個過程中發揮
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即使在現代藝術設計迅猛發展的今
人,傳統下藝美術依然.i有重要的地位,對現代藝術設計有
著非常人的影響
下藝美術自從人類製造下具時就隨之產生了8000多年
前用火燒制陶質的生話用品這此陶器在除了用來飲食和貯
藏上面所繪制的從寫實向抽象過渡的紋飾也是令人贊嘆的
裝飾效果極具審美價伯距今五六毛年制陶術從手制改
為輪制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燒陶技術更加成熱為冶銅
鑄器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從此下藝美術跨入了一個嶄新的時
代一一青銅器時代漢唐盛flf:『在其發展過程中敢於吸引外
來文化,將其充實到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去兒代又將當時代
表我國科技史上最y成就的火葯、造紙、印刷術、指南針四人
發明傳入酉方中國傳統下藝美術中足以自豪的兩人瑰
寶一一絲綢和瓷器在對外貿易中開創了舉flf:聞名的陸上
「絲綢之路」和海上的「瓷器之路」歷史證明中國下藝美術
的發展與各個歷史時期的對外開放有著自接的關系
20 11 f_紀前期中國的藝術設計仍是19 ilf_紀後期.20 1)f:
紀初期歐洲的「下藝美術運動」少新藝術運動」的下藝思想影
響卜的中國式翻版『它們成為20 flf_紀前期中國藝術設計的
藝名
主要形式近百年來隨著藝術設計的誕生和不斷發展
術設計這一特殊的文化形態才逐漸被人們理解j{重視
稱概念上也由木flf_紀初根扼口譯。1PS1n11為「圖案」『再轉換為
「實用美術」、經歷「下藝美術」到「藝術設計」不斷完善合理的
過程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藝術院校的下藝美術專業主要培
養下藝品或輕紡製品方面的設計人才而下科院校培養技術
設計和機制下藝等方面的人才90年代,藝術院校的下藝美
術專業紛紛更名為藝術設計專業自到1998年教育部把這
門學科定名為「藝術設計學」這也就是說20 flf_紀90年代『
我們才真正建立起與「下藝美術」有所區別的科學的「藝術設
計」概念
傳統下藝美術是通過手下技藝來完成的個人的審美情
趣決定著傳統下藝美術的方向和發展而藝術設計是在下
業化人生產中完成的帶有明.iv下業時代的特徵為人眾服
務民主的意識較強藝術設計所設計的產品首先滿足消
費者的物質需要以實用功能為最終目的它對產品的外
形、圖案、裝飾、色彩的關注必須以產品特定的功能和內容
結構為基礎如果說下藝美術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體那麼
藝術設計就是以科學和藝術作為結合體傳統下藝美術強
調功能美,而現代藝術設計強調技術美下藝美術的對象主
要是手下藝品而藝術設計是批m:生產的下業產品一個是
傳達了傳統的道器思想,一個是體現現代人的設計理念藝
術設計是藝術、科學和技術的交融結合集成性和跨學科性
是它的木質特徵
在發展現代藝術設計文化的同時,又不能忽視傳統下藝
美術的承繼和保護傳統與時尚傳承與創造是同時存在
又相萬促進的,這就是傳統下藝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之間的
辨證關系,將優秀傳統下藝美術的造物思想與現代生話方
式審美情趣相結合占為今用推陳出新優秀的傳統下藝
美術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能提y藝術修養培養想
象力和創造力,是我們現代藝術設計學習和借鑒的源泉在
提倡設計「可持續發展」的今人如何讓傳統也能「可持續發
展」,這正是我們現在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總之藝術設計與下藝美術一者的關系同源而異流
研究中國傳統下藝美術是迎合當今藝術設計的需要,是時代
的呼喚也是從下藝美術與藝術設計拓展拓寬的必然
隨著國際化的迅猛發展和沖擊flf:界各國都在努力保持
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而中華民族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蘊涵
著深厚的傳統文化,要作為一個優秀的現代藝術設計師,應立
足」幾木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吸取民族藝術精華,從傳統下藝美
術中發掘優秀的素材,經過重新組合,嫁接,提煉運用到現代
藝術設計之中這也是對傳統下藝美術的一個傳承與發展
我們相信中國的藝術設計事業將會更加朝z毛蓬勃生機盎
然它將融們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打造出新的設計文化來
設計可以包擴工藝,有的設計必須有美術基楚,作某項工作或產品,規化等而預先制定方案,圖表等,以現代技術方法,思維理念,有系統的工作過程,稱現代設計。講的是過程。工藝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如生活實用品,供欣賞的陳列品。講的是結果。
傳統手工藝也是設計,它與工業設計最大的區別在於工業設計的對象是非手工的機器製造的大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傳統手工藝是人們手工製作的小批量的器物。兩者都是設計,在工業革命以前,是不存在工業設計的,可以說工業設計是對傳統手工藝的改革和發展
❽ 傳統手工藝 我們該怎麼做
對於傳統手工藝我們既要傳承,還要有所創新,尋求更大的發展。
❾ 如何看待現代手工藝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術學院畢業生作品) 「工藝」一詞具有多重含義,其中重要的內涵之一,是指一種特殊的工藝技能,尤其指手工藝術的諸多門類。現代手工藝,是一種相對於傳統手工藝而言的形態和概念。「現代」是指一種時間的概念:我們的「傳統」是古人的「現代」,我們的「現代」也終將成為後人的「傳統」。「現代」是在現代社會經濟、生產條件、環境氛圍、生活方式、時尚文化等條件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變化的概念,因此,現代手工藝應該說是傳統手工藝的現代形態。 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在整個中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化史、美術史、設計史的發展過程中,手工藝是貫穿其中的主要內容之一。改革開放之後,隨著文化藝術、設計藝術、手工藝術的繁榮與發展,公共空間與生活空間也開始豐富起來,設計審美與藝術觀念的演化更新,新材料、新工藝的大量出現,推動傳統手工藝向現代形態轉變而被大眾所接受。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手工藝行業仍處於社會弱勢狀態中,行業內缺乏系統的業務交流,缺乏總體的學術指導,更缺乏手工藝自身發展的環境。要想發展手工藝,除了政府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以外,大學也應該擔負起重要的歷史責任。 我們知道陶瓷、琉璃、纖維藝術等專業在國際上都有一定地位,但在中國的高等藝術院校中,隨著現代設計的興起和廣泛應用,手工藝幾乎被淡忘了,專業不是在發展而是在萎縮。面對這種境況,我們高校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對手工藝進行重新定位,加強現代手工藝發展。我們學校在原有工藝美術系的基礎上,整合手工藝的所有專業方向,建立起現代手工藝學院,這在全國還不多見。現在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硬體設施——建立高水平的實驗室。一般說來,手工藝專業的同學大部分時間應在實驗室或工作室、作坊度過,需要親自實驗,親自創作,親自去體驗。我們反對純粹形而上的紙上談兵,更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意能力的培養。當然,手工藝專業的技能訓練並非僅僅依靠手工,同時也可以學習計算機輔助設計手段,但必須藉助工藝材料、工藝手段、工藝思想去完成作品。 近幾年,手工藝專業根據社會需要逐步調整教學模式和教學大綱,同時聘請全國知名的教授來為學生授課。因為我國需要有高素質的藝術人才,需要手工藝術專業的專門人才。手工藝的應用很廣泛,小到家居裝飾,大到城市公共設施,以及星級酒店的藝術品和旅遊產品的開發等,可以說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需要它。這就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要從深層次上解決原創性的問題。 關於專業的發展方向,我們一直倡導自主創新。在各個設計行業,三十多年來我校為社會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設計人員。其實,大學並未帶給他們特別多的專業知識,而主要是培養了一種理念、基本技能和工藝思想,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展示自主創新的平台。我認為在大學四年中,領悟專業思想比掌握專業知識更重要。 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正確看待專業問題。任何事情都要放開眼光,著眼長遠,樹立信心,樹立一種立足長遠發展的專業意識。無論學哪個專業,從根本上來講,主要看你是否有能力去駕馭所學的專業。現代手工藝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既有藝術的元素,又有技能的元素。手工藝的創作和生產應該是一種作坊的形式。嚴格地說,它的最終表現形式是「藝術作品」而不是「批量產品」。當下,傳統手工藝技能與作品在慢慢地減少,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工藝術會愈加顯得以稀為貴,越來越成為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我們應該強化手工藝的現代意識,將手工藝術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工藝推進,既保留手工藝的本質,又賦予當代藝術的意義,推陳出新。繼承與創新是一個永恆的命題,所謂傳統就是文化積淀的精華,所謂創新就是在傳統基礎上的整合與再創造。向傳統學習也要遵循一定的藝術規律,只有遵循藝術規律的創新才會被大家認可,才會積淀下來,形成「傳統」。所以傳統是創新的傳承,而創新的東西將逐漸會變成傳統。 客觀地說,由於政府逐漸對傳統文化開始重視,目前全社會對手工藝的熱情和關注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現代手工藝在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明確,我相信同學們選擇學習手工藝這個專業是正確的。這種信心的根源不是我們感性的盲目自大,而是藝術發展的規律所決定的。在當下,工業化生產模式創造了大眾消費的奇跡,但也因此壓抑了人們對商品個性化的追求。廉價、實用、美觀的工業製品,被成堆地製造出來,人人都可以擁有一件一模一樣的商品,人人都可享受豐富的物質文明,並促進了時尚流行的泛濫漫延,但工業化大生產在摧毀手工藝的同時,也給手工藝帶來了新的生命。個性化設計將在工業化之後得以復興,甚至如同手工業時代一樣,消費者將需要設計師提供一對一的服務。現代人的生存方式離不開科學技術,但是科學技術本身也不是萬能的法寶,也需要物質文明的多樣性從而得以自我完善、自我調解,也需要我們正確對待工業產品與手工藝製品的存在價值。工業的發展給手工藝術的發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間,這樣一種辨證關系決定了手工藝的發展前途。可以說,現代手工藝專業的就業前景是比較廣闊的,就看同學們以一種什麼樣的價值取向去審視它。
❿ 中國傳統手工藝設計是如何演進的,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
設計·中國:這次是第七屆中國現代手工藝學院展,前幾屆展覽有「返手歸真」、「走進手工作坊」、「傳承與創新」等主題,您對這屆以「生活之美」為主題的展覽的整體印象如何?
羅力:我認為中國現代手工藝學院展是一屆比一屆更加成熟,本屆參賽作品中出現了不少精品,體現了各院校對展覽的高度重視,並且展覽從院校已經走向了社會,對「生活之美」主題有了更貼切的詮釋。
設計·中國:那這次四川美術學院展出的作品是以什麼為主?
羅力:漆器、陶器、染織是四川美院的傳統工藝美術專業,這次展出的作品以陶器、漆器、纖維藝術為主,也體現了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的結合。
設計·中國:那您能不能談一談四川美術學院在陶瓷、漆藝專業的教學理念?
羅力:現在我校的工藝美術專業以工作室制的教學為主,設立了漆器、陶瓷、纖維、玻璃、旅產、金工等工作室。陶瓷工作室在陶藝方面較強,應用陶瓷重視不夠,但現在已經在做一些調整;漆藝曾經是我校的優勢專業,但後來主要以漆畫為主,現在我們把漆藝分為漆畫、漆器兩個部分,在漆器中更強調傳統漆工藝的傳承,漆畫中更注重材料、工藝與視覺表現的創新。
設計·中國:您認為傳統工藝的文化價值在哪些方面?
羅力:傳統手工藝是在世代傳承與不斷創新中發展的。現代手工藝也是對傳統的繼承與創新發展,今後也會成為傳統。在傳統工藝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文化的積淀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長期發展形成的特質,因此,在學習傳統工藝中傳承傳統技藝是一方面,延續和發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特質是更為重要的。現代手工藝作品應體現在傳承中的創新發展,這樣的作品才能給人更充實的文化感悟,也更具文化價值。
設計·中國:那您認為現代手工藝在當今社會應遵循哪些原則?
羅力:現代手工藝應該是傳承傳統工藝的創新發展,這就是我們遵循的基本原則。創新包括了工藝創新、審美觀念創新和設計理念創新等。另外,作為手工藝作品,一定要體現獨特的工藝材料和精湛的技藝,這也是手工藝的文化價值所在,一件技藝精湛、形式精美的作品能承載更豐滿的文化內涵。
設計·中國:現代工業對傳統手工藝的生產的滲透,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如在木器、玉器的加工過程中,引入了大量的電動工具,從工藝本身的發展來看,這會帶來哪些影響?
羅力:現代工具和傳統工具都是一種工具,工具的使用有利於提高加工製作的效率,只要用得恰當是會有幫助的,反之使工具支配人的創作則是不利的。因為手工藝作品最有價值的是體現了人與物的關系,而不是工具與物的關系。人與物之間通過技藝進行著情感的對話與交流,天人合一的作品能反映出更加生動的人文情懷,比如篆刻中手工雕刻的技藝與一些偶然效果的原創性是不可復制的,給人帶來的審美愉悅是機械雕刻無法媲美的。如果完全依賴現代化工具批量生產的仿手工藝品是沒有生命力,這樣的例子在近幾十年中國工藝美術的發展中比比皆是,不過近幾年更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