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近代法國的工業化程度並不高
先緩慢後較快發展。緩慢原因:政局長期動盪;依賴外國技術;小生產者占據優勢;中小企業居多;信貸業發達使工業資本缺乏。較快發展原因:拿破崙三世的政策鼓勵;政局的穩定。在大革命以前,法國就已經從英國進口了蒸汽機和珍妮紡紗機。大革命爆發以來,法國政局長期動盪,工業革命進展有限。1830年七月革命後,工業革命的環境有所改善,但整體來看,法國經濟中仍然是小生產占絕對優勢,機器為大工業的貢獻除了軍工以外並不很多。資產階級大多將資金投入到信貸業務上,甚至貸出國外,坐食利息。第二帝國時期,拿破崙三世鼓勵建立大公司,降低工業稅,疏通運河,大力興建鐵路,興修水利。以至於在其統治的20年時間里,煤產量增長2倍,生鐵近2倍,鋼近3倍,鋼軌近5倍。在農業上,化肥,脫粒機,收割機的使用也普遍起來,農業人口開始低於域市人口。重工業機器製造業發展起來。
㈡ 法國人做事慢,為什麼法國還是這么強大
法國人工作效率低之我見 說到法國人工作效率低,其實這是一個從我剛學習法語,了解法國以來就一直伴隨我的話題。在出國之前的教育中,綜合從各方面獲得的信息,只能得出這么一個結論:法國人生性自由散漫,工作效率奇低。幾乎所有去過法國的人都在反復的對我們訴說在法國要處理一件事情時必經的無盡的等待。
來了之後,根據我幾個月的生活經歷,情況跟之前聽說的應該說出入不大,但是還沒有嚴重到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步。從另一個方面說,我倒是想替法國人說幾句公道話,其實法國人的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來看也是情有可原的。在闡釋我的觀點之前,不妨先看幾段材料:
幾乎所有來到法國的留學生第一感覺就是所能接觸到的法國各個階層的個人能力的不足和效率低下。我曾接待過不少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都在他們來到法國之前一而再的強調這一點。比如,他們到的第一天乘火車去學校,希望辦一個優惠卡。在辦之前我必定先囑咐,一定要自己核對姓名和年齡,法國人出錯的概率是相當高的。果不其然,屢試不爽。以致於只要是法國人辦理的事情,中國人都要反復核對(確實是這樣,我銀行賬戶的名字他們都能弄錯,而且在我給他們指出之後他們都不以為然)。在法國買一條褲子,或者西服,如果需要縫褲腳或袖子,需要一周。在法國就是釘一個鞋掌也要一周。其實國內只要和法國人合作過的公司都有這種體會。可以說,不來到法國,不知道中國人多麼聰明和高效。法國民眾的個人能力和效率低下,既有體制上的原因,也與它的國民性有關。法國是一個浪漫有餘嚴謹不足的民族。文化和藝術細胞非常發達,但商業頭腦缺如。其次,法國的精英和大眾階層分工十分的明顯。精英階層製造規則,大眾則對這個規則十分的依賴。比如,法國的病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史和曾經接受過什麼治療,都完全由他的醫生負責。一旦換了醫生,就只能由兩名醫生進行溝通。漸漸地,法國百姓都失去了自我處理問題的能力。我們承認法國的規則相對於中國十分的完善,但再完善的規則在急速發展的現實生活面前都遠遠不夠。每當遇到規則的空白地帶,法國人一籌莫展,而一向不依賴規則(甚至專找規則漏洞)中國人則能迅速找到解決之道。
法國人除了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偏於人生享受。這和中國人勤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同樣是國民性和體制在起作用。特別是法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確立高福利制度後,每年的假期多如牛毛,而且還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每周「35小時」工作制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少數星期天不上班的國家(加拿大和美國都非如此),特別要命的是,不管有多緊急的事情,上自總統下自百姓,照休不誤。2003年8月法國發生百年一遇的酷暑,造成上萬人死亡,社會應急體系癱瘓。結果希拉克總統假期結束後才悠然地返回巴黎。然而,商場如戰場,時機也往往轉瞬既逝。如果有一個緊急訂單,法國人給的補貼再高,也不願意犧牲休假。所以法國推遲交貨的現象十分普遍。象全球都聞名的空客,屢屢因為推遲交貨而不得不支付賠償金。我曾多次遇到中國的代表團由於簽證原因來到法國後與假期沖突,結果公務只得取消。因為法方早已空無一人。
法國人極愛度假,法國的假日也極多。一年中,休假的日子多,工作的日子少。除了周末兩天休息日以外,每年還有11天的法定假日(元旦、五一、國慶、兩次世界大戰停戰日以及6個宗教節日),外加5周帶薪年休,總共140天。除此之外,每個員工每年還有12天的職業培訓假。似乎是嫌這么多天的休息日還不夠,法國人還引進了一個」橋」的概念。具體說來,如果法定假日與周末休息日只差一天,比如7月14日國慶節趕上是星期四,那麼星期五就稱為」橋」,與星期六、日搭上一起休息。一般說來,一年當中趕上三四個「橋」是不鮮見的。至於中小學假期就更多了:9月初開學以後,10月底開始萬聖節兩周假期,接著聖誕、新年3 周假期,然後2月份寒假和4月份春假各3周,馬上就到夏天大假期了。在法國,夏天大假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按勞動法的規定,5周的年休原則應該在每年5月 1日到10月30日之間,實際上大部分人選擇七、八、九陽光最充沛的3個月去度假。上到經理老闆,下至普通工人,都要出去度假,每年暑假期間法國大約有 50%的企業關門停業。如果老闆要求雇員在法定年休時間以外休假(即每年11月1日到次年4月30日),那麼雇員有權享受額外的兩天休假。在這5周帶薪年休的時間里,如果趕上法定假日,年休自動相應延長一天。如果年休中間趕上有「橋」,年休是否相應延長則要看工會與僱主之間的協議。如果是女工,家裡又有一個15歲以下的孩子要照看,那麼母親就可以將年休時間延長兩天,兩個孩子延長4天,依此類推。與休假一樣,罷工也是勞動者的權利。9月份放假歸來,法國就進入了罷工的高峰季節,無外乎是要求增加工資、減少勞動時間。銀行、郵局、電力公司、航空、鐵路、地鐵、公共汽車的職員罷工是最常見的,但其他行業比如教師、醫護人員、記者和國家公務員也會罷工。特別是航空公司,國內航線罷,國際航線也罷,不是飛行員罷工,就是技師罷工,空姐乃至地勤人員也不例外。罷工的人多,次數多,罷工的名目也種類繁多,勞動法上專門有定義。有警告性罷工,短時間停止工作對僱主施壓;有「瓶頸」式罷工,選擇要害部門或要害時間停止工作;有輪流式罷工,企業內不同部門或工種輪流停止工作;還有聲援性罷工,也就是為支持其他行業或企業的罷工者而停止工作。盡管罷工會給老百姓生活帶來很大不便,但是歷次民意調查顯示,多數法國人都對罷工者表示理解,大概是因為人人都有罷工的經歷,將心比心吧。在法國辦公事,即使沒有趕上罷工,碰上假期再搭個「橋」,一拖就是10天半個月。據法國人自己說,他們政府部門里的公務員先生們都是模範丈夫,因為這些人每天不但早早下班回家,而且在上班時已經看過當天所有報紙,所以有很多時間在家幫妻子做家務。平均而言,法國人比相鄰的英國人每年工作時間約少200小時,比美國人和日本人少將近400小時。有時和法國朋友談起辦事效率的問題,他們半開玩笑地說:我們現在這樣干法,還有300萬失業人口;假如我們都像日本人那樣玩命,你想想還得有多少人丟飯碗?想想也是。法國社會黨自1997年上台以來,通過立法逐步在全國企業中實施「每周工作35小時,按39小時付工資」的政策,相當於每年又增加了5周帶薪休假。每個人幹活的時間少了,干同樣的事需要的人就多了。
看了這些,我想大家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法國人辦事效率低下了。總體來說這是法國人民族性格使然。雖然法國人天性崇尚自由個性,但是也講求公事公辦,循規蹈矩,甚至有點墨守陳規,很少變通,似乎在他們的意識中,完全沒有「講講情面」的想法。比如同樣一件事,稍微變通一下,2天就能辦完,但是完全走規定程序要 7-10天。有時候我們都替他們著急,但他們照樣我行我素。這也經常為我們這些「聰明靈活的」中國人所詬病。
但是「靈活變通」一味圖省事兒就是好的嗎?可能大多數時候我們不完全按規程辦事都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每年有多少失誤和事故是如果按章辦事就能避免的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法國的高鐵技術舉世聞名,60年代的時候法國的高鐵速度就達到了時速200公里,現在的TGV時速正常是350公里,但是法國的鐵路事故少之又少,至少我從未耳聞。現如今我國的動車時速也就是200公里左右,但是鐵路事故層出不窮,近三年來死亡十人以上的事故就有數起。事後調查原因,全部都是因為沒有按照安全規程操作所致,沒有一起是因為自然原因引起的!這就是有沒有嚴格按照規程辦事的差別!
相反,我倒是覺得有些人真的是聰明過度了,真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們不僅不能批判法國人的固執,甚至要來反思一下自己。這是第一點。
第二個情有可原就是,在法國,雖然需要等待,但是我們可以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務。這一點在我到達法國的第一天就深有感觸。首先就是工作人員的態度上。從戴高樂機場買火車票直接去里昂。雖然也要排起長長的隊伍,但是工作人員的態度要比國內火車站售票人員好得多,總是笑臉相迎,而且他們的售票櫃台也是完全開放式的,沒有冷冰冰的鐵柵欄和鋼化玻璃。木質櫃台也是寬大而有弧度的,非常方便乘客閱讀和寫字,整個過程都是相當愜意的,完全不是國內買票時那種低三下四有求於人的感受。好吧,不能否認的是這樣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口素質的巨大差距上。可能如果在國內售票窗口沒有防護設施的話,售票人員也就失去了保護的屏障,恐怕也就不敢輕易跟擁擠躁動的旅客甩臉色了吧!這到底是誰之過呢?
法國銀行的服務狀態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於第一次去法國的銀行辦理業務的我們來說,剛進到銀行裡面,除了那幾台自動櫃員機,完全無法想像銀行居然可以是這樣的。這完全就是一個稍大一點的辦公室,沒有寬大的業務廳,沒有荷槍實彈的警衛和保安,更沒有防備森嚴銅牆鐵壁的櫃台,甚至用不到取號機。一個小小的接待櫃台會根據不同的業務指引你去不同的小辦公室,每個辦公室都會有一個職員一對一全封閉地為你辦理業務。讓你第一次找到真正的儲戶才是銀行衣食父母的感覺。後來去EDF辦理開戶也是類似的情況,雖然等待的時間相對漫長,也是因為他們都是一對一的在辦公室辦理業務,他們會詳細的對你的情況進行評估然後再給出一個合理的建議,這樣的工作方式當然需要更長的時間。無論是去CAF申請房補還是去電信公司辦理電話業務,情況也都是類似的。只要你說清楚自己的基本情況,把該交的材料都上交,剩下的就是回家等信兒了。幾乎所有的機構公司都會在一定時間之內給你寄信,雖然拖的時間相對長一點,但是基本都是很准時很省心的。
既然服務這么人性化這么周到,那麼多耗費一些時間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這是第二點。
至於說到法國人本身的懶散,批判法國人「不是在度假就是在罷工」,這也是民族性格,歷史傳統,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和方式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然。既然人家覺得休假和罷工是不可被剝奪的天賦人權並自得其樂,作為外國人又有什麼權利去指指點點呢?既然你選擇了寄人籬下,那就只好入鄉隨俗了吧。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但求諸位看過能夠引起一些思考甚至爭論,權作茶餘飯後的娛樂罷。
㈢ 法國的工業類型、分布和特徵
法國是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法國航空工業領域技術非常系統和全面,主要包括大型民用 客機、運輸機、軍用戰機、軍用直升機等整機系統以及包括飛機 發動機在內的關鍵零部件
㈣ 法國是以輕工業為主還是重工業
重工業,法國的發電都是用核能發電,因為它的礦產有很多的軸,利於核發電,然後就是法國主要以汽車、飛機製造為主體的工業在世界上佔有突出的地位,服裝、食品、醫葯等工業部門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㈤ 二戰法國工業實力排全球第幾
第一,,,,
㈥ 法國是以什麼工業為主在世界上有突出地位
法國是一個以工業為主導、工農業都很發達的國家。工農業生產的壟斷程度有較快的發展,但中小企業和中小農場在生產中仍有重要的地位。法國東部與西部之間在經濟結構和水平、人口密度、城市化程度、社會職業構成以及由此產生的教育、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均存在明顯的差異。以塞納河口至羅訥河三角洲一線為界,西部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人口則不足2/5,農業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工業化水平較低,僅局限於少數工業中心;東部面積不到全國的一半,人口佔60%以上,集中了全國最重要的工業區,第三產業占重要地位,擁有眾多的城市和重要的港口,交通運輸業發達。地區經濟的這種差異,與東部地區煤、鐵、鉀鹽、鋁土礦和水力資源較為豐富,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有關,而巴黎、里昂等城市雖無資源,但是重要的消費區,並有熟練勞動力和良好的交通運輸網,發展成擁有多種工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工業 工業部門齊全,以機械、冶金、化工、電子電器為主,紡織、服裝、化妝品和食品等部門也很著名。1982年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7%;工業產品的1/4供出口,占出口總值的4/5左右。
㈦ 法國綜合國力如何
發達國家中只有法國有能力和美國對抗。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是一個工業發達、經濟繁榮的現代化國家。作為安理會五常之一,法國的國際地位很高,實力很強,是世界主要強國之一。
發達國家中,敢懟美國,並且有實力懟美國的只有法國。
2,除美國外,只有法國擁有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世界上能夠自研成功並服役兩款三代戰斗機的國家,除了美中俄,只有法國。
3,,法國海外軍事基地數量全球第二。
當下約有1,1萬法國精銳部隊、1/5的空軍和大量的安全保衛部隊都配置在法國海外軍事基地中。
全世界能夠跨地域全球出擊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和法國。
4,2018年法國總GDP27946.96億美元,世界第六,排在美、中、日、德及英國之後。
有以上四點,足以支撐法國在發達國家中綜合實力排名第二。
綜合國力歐洲第一,大概沒有造不出來的東西!
法國的核動力航母就別拿來吹了!不值一提!
戴高樂的當年和英美分家的核政策還是不錯的
法國影響力是世界級的 中國是地區級的
目前發達國家裡,美國第一,英國,法國第二,後面日本,德國,韓國,。你說法國第二,英國人肯定不同意
㈧ 法國的經濟地位與人口密度
國土面積55.2萬平方公里,1999年人口58522萬人。法國是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最富裕的工業國之一,歐洲經濟共同體主要發起國和成員國。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為世界第四大經濟強國。能源、交通、電信、航空航天和環境保護等高科技產業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第二大服務輸出國、第三大商品出口國,同時是世界第三大旅遊業盈餘國家。
法國人口位居歐洲第5位,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2人。1990年城鎮總人口比重為73%,農村人口比重為27%。總的看來,人口稀疏區與人口稠密區之差距加大。數量並不佔優勢。但在其他指標方面,法國的實力則比較強。
法國最主要的礦藏是鐵礦,次為鋁礬土和鉀鹽礦。此外,還有煤、石油、鈾和鉛鋅及小量的非金屬礦藏。法國是世界上鐵礦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估計蘊藏量有70億噸,居西歐之首。最大的鐵礦在洛林,是西歐最大的鐵礦,儲量有96億噸,佔全國鐵夏總量的80%。法國西北部克恩附近和翁熱西北的西加列有些小鐵礦,比利牛斯山東北麓月爾尼在黃鐵礦,中央高原有一些小鐵礦。藏量豐富,約有9000萬噸,居世界前列,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最大礦區在布魯里,厚約10米,含氧化鋁50~60%。煤礦儲量為210億噸,其中有100億噸為褐煤。僅14.7億噸有開采價值。其他礦藏,石油藏儲量為3000多萬噸,主要分布在阿爾薩斯北部
農業是法國的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憑借良好的自然稟賦和雄厚的經濟實力,法國的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產品產量均排在世界前列,同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產品輸出國之一,僅次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農產品品種齊全,葡萄酒產量居世界第一,甜菜世界第二,肉類產量世界第四,牛奶、小麥、玉米產量均為世界第五,蔬菜、水果和馬鈴薯產量也位居西歐前列。農產品和食品大量出口,在外貿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但農產品嚴重過剩。
工業。法國工業部門比較齊全,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近年來,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三大支柱。微電子、計算機等高科技領域也比較發達,但遜於美國。在能源供應方面,受自然資源匾乏的限制,法國的能源生產量相對較低,能源供應能力逐步下降,促使法國從水電、煤電,逐漸轉向核電,核電所佔的比重大幅度增長。法國的核電技術在世界也居領先地位。另外,法國還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朗斯潮汐發電站,裝機容量達24萬千瓦。法國在1990、1995、2000年每生產一千美元的GDP所耗費的能源量分別為1380公斤、362公斤、184公斤標准煤。由此可見,法國的物耗水平居世界前茅。這是與法國政府長期以來所執行的鼓勵企業集中合並以增強生產能力的政策分不開的。法國經濟由於缺乏原料和能源,生產成本高、產品競爭力差。為了克服這一缺陷,法國政府長期以來都致力於增強企業的活力,鼓勵企業集中合並,實行規模經營。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能源的消耗,從而使物耗水平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的高低已成為衡量產業結構是否優化的重要指標。法國的這一比重在1990、1995、2000年分別為5l%、61%、67%,排序分別為第4位、第4位、第2位,僅次於美國。在法國的第三產業中,旅遊業和商業具有重要的地位。旅遊業是法國外匯的第一大來源。服務業主要包括商業、金融、保險、運輸、電信、旅遊等部門,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業在法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法國交通運輸發達,網路稠密,無論水、陸、空運輸均極為便利。鐵路線總長3.19萬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2.02萬公里。法國在發展高速火車方面走在世界前列.1981年第一條高速鐵路巴黎至里昂線正式投入使用,時速為270公里,目前研製成功的新一代高速火車已達515.3公里的最高時速。鐵路運輸業主要由法國國營鐵路公司壟斷經營。公路網遍及全國各地,主幹線長35.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00公里,位居歐洲第二。
財政金融。法國政府財政支出的主要來源是稅收,國家稅收與GDP的比絕高於美、日等國,為45.6%,主要來自增值稅(44.9%),其他還有所得稅、公司稅和社會福利稅等。90年代以來,法國的公共財政持續赤字,近兩年,為削減財政赤字,政府作了大量努力。1990年,法國公共財政赤字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僅為1.4%,此後連年猛升,1994年達到5.8%的高峰。從1995年起,法國公共財政赤字開始回落,到1997年降至3%,達到了參加歐洲貨幣聯盟的趨同標准。根據法國政府向歐盟提交的一份公共財政規劃,從2000年到2002年的3年內,法國將在保持經濟年增長率2.5%的情況下,把赤字降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2%。如果這3年的經濟年增長率達到3%,公共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將相應降至0.8%。法國的金融市場十分活躍,到1999年底,巴黎證券交易所以市值98138億法郎的資本額位列世界第7大資本市場。
對外經濟關系。法國經濟的發展高度依賴出口,因而十分重視對外經濟關系。法國的出口在世界貿易中占第四位,佔有國際市場上的份額5.6%,對外貿易約佔GDP的20%,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主要進出口夥伴為歐盟國家。近年來政府把促進出口作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在保持和擴大原有國際市場的同時,積極開發拉美、亞太等地區的新市場。另外,法國還是世界第三大軍火出口國。 法國政府同時積極採取措施鼓勵外國在法投資,如放寬條例、為投資提供幫助等。外國對法國的直接投資增幅更大,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僅次於美國和英國而名列第三。其中歐盟佔80%,美國佔15.8%(1998年,下同)。法國的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歐盟成員國占(45.9%),另外對美國(佔18.7%)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非洲、拉美的投資也比較高,並以工業、能源、服務部門為多。2000年法國吸引外資僅為479億歐元,佔世界總量的3.5%,從第6位滑至第8位。世界直接投資年度報告指出,2000年法國超過美國成為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
法國的科學技術力量雄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戰後以來,尤其是70年代以來,法國充分注意到科學技術對人類活動和社會經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從而十分重視發展科學技術。注重科學技術隊伍建設,逐步增加研究與開發經費。經過多年的努力,法國已在核技術、空間技術、航空技術、通訊技術、電子技術以及生物技術等高、精、尖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法國分別於1982、1986年通過了兩部「科技指導規劃法」,以立法的形式規定了科研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國家和企業研究與開發經費的年遞增率、科研人員的增長率,重大科研項目和優先發展領域,以及科研人員的法律地位等一系列重要方針和政策。同時,法國是歐共體科技合作的重要夥伴,積極主張西歐科技合作,因此,對外科技合作也成為法國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法國研究與開發費用佔GDP的比重在1990、1995、2000年分別為1.84%、1.78%、2.28%。根據第二部「科技指導規劃法」,法國已致力於把這一比重提高至3%的目標,從而趕上其他工業化國家的水平。法國的研究與開發人員數1990年為99.2萬人,1995年為151萬人;2000年為202.8萬人。
為支持企業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法國經濟部2002年12月宣布了法國《企業科技創新計劃》,提出對創辦不到8年的「新興科技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幫助企業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力爭使法國科技研發資金投入由目前占國內生產總值2.2%增至2010年的3%。與歐美其它發達國家相比,法國企業無論在科技投資還是在吸引外國投資方面都處於落後地位。根據法國工業部和經合組織提供的數字,法國大約有32萬科技人員工作在大大小小的國營和私人企業中,2000年,法國科技研究和開發資金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9%,而同期美國科研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德國為2.5%,日本為3%。同年,法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500億歐元,遠遠落後於美國的3180億歐元、德國的1990億歐元和英國的1470億歐元。法國科技戰略委員會(CSI)認為,科技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今天一個工業國家的發展有一半與科研投資和企業革新有關,法國必須在科技方面迎頭趕上去。法國國家對企業的科技投資和其它國家相比處於前列,但企業對科技的投資,包括國有和私人企業對科技的投資只佔科技投資總額的54%,低於美國的66%,也低於德國的65%。
法國作為二次大戰的戰勝國,在戰後軍事能力發展迅速,成為擁有核武器和核發展能力的核大國之一,在國際政治和國際安全及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法國的軍隊人員數逐步減少,由1970年的50.15萬人降至1990年的45.31萬人。法國是一個核大國,擁有的核發射裝置和核彈頭數列世界前茅。長期以來,法國政壇一直處於左右「共治」狀態,這使得各政黨之間很難形成一致的國防建設戰略。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歷屆政府都大力削減國防預算,以致於法國的軍費開支從1989年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下降到2001年的1.8%。
雖然法國仍然保持較高的失業率,但由於實現幾乎沒有通貨膨脹的經濟增長,同時政府頒布了減息等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措施,法國國內需求保持高漲,成為總體經濟保持增長的主導力量。私人消費尤其活躍、超過預想的低通貨膨脹率和就業人數的增加,提高了個人收入水平,同時家庭儲蓄率下降,表明國內需求的上升態勢。在教育水平方面,人均教育經費支出從1990年的137.89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629美元,2000年則上升到903.93美元,排序分別為第3位、第4位、第4位。據此計算,教育水平在三個年份的排序分別為第6位、第6位、第4位。在城市化方面,法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在這三個年份分別為67%、79%、74%,排序分別為第6位、第4位、第7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法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法國的社會發展程度,1990年和1995年為第4位,2000年均穩定在第5位。
法國基本上一直實行市場經濟基礎上的計劃調節管理體制,曾幾次發動國有化運動,將煤礦、電力、航空、銀行和汽車等部門的一些公司收歸國有。政府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法國在1990、1995、2000年分別為15%、18%、18%,排序分別為第5位、第4位、第5位,可見這一比重還是比較高的。中央政府總支出佔GDP的比重,法國在這三個年份分別達到32.3%、42.1%、42.6%,排序第3位、第4位、第3位。這充分說明,法國雖然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制度,但國家沒有失去對經濟的控制,國家調控能力甚至比計劃經濟國家還要好。
今後幾年法國外交政策的指導方針是:推進歐洲建設,加強法國人的安全保障,促進世界的和平、民主與團結。支持歐盟擴大是法國外交政策的第一重點,因為這有利於歐洲的民主與和平。但歐盟的擴大不應該使歐洲出現新的裂痕,加強同俄羅斯等國家的夥伴關系應與歐盟擴大同步進行。歐盟擴大時也應注意加強同地中海南岸各國的關系。歐盟的未來是法國歐洲外交的第二重點。堅定不移地參與制定歐盟公約,並建議指定一個任期比現在長的歐盟主席。重建並深化法德關系是法國歐洲外交政策的第三重點。
㈨ 法國工業發達不
法國是全球經濟發達國家之一,是歐盟大國,實行的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產權的基本形式是私有制,市場是配置資源的主要機制,經濟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奉行自由貿易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於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原因,與其它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法國經濟發展遲緩、工業水平相對落後。雖然早在十八世紀末法國就已開始產業革命,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仍占較大比重,小土地所有制導致農業經營過於分散,農業人口眾多,農村既無法成為工業的市場,也不能為工業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另一方面,法國工業結構長期不合理,中小企業和手工業在工業部門中處於優勢地位,工業企業規模過小,生產率低下,技術水平相對落後。工業就業人口近半數集中在食品和輕工業部門,商品輸出長期以時裝、化妝品、紡織品和葡萄酒為主。高利貸資本異常發達,以借貸形式的資本輸出過多,導致國內生產性投資不足,抑制了本國的經濟發展。遲至本世紀二十年代,法國才完成產業結構的轉變,隨著冶金、有色金屬、橡膠和機械工業的興起,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農業,最終完成向工業國的過渡,但這個進程與美國和德國相比落後了約30年,比英國則落後了整整一個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工業遭到嚴重破壞,1944年的工業生產指數只相當於1938年的40%,而且設備老化,技術陳舊,市場物資匱乏。為了振興經濟,戰後法國動用政府幹預手段,成立了以經濟學家讓?莫奈為首的國家計劃總署,制定、實施了著名的「現代化與裝備計劃」,開創了此後延續數十年國家經濟計劃的先河,為延續至今的法國經濟模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法國的經濟計劃以成熟的市場經濟為前提,並且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與環境中發揮作用的。經濟計劃以指導性為主,規定經濟發展的近期目標,對國民經濟各部門輕重緩急的發展順序作出安排,並輔以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在戰後經濟重建初期,經濟計劃帶有較濃重的政府幹預色彩,對計劃規定了各種數量目標,政府通過稅收參與國民收入再分配過程,集中巨額資金對優先發展部門給予財政支持。六十年代以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完善,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力度漸趨弱化,取消了經濟計劃中的數量指標,使之成為純指導性計劃。
㈩ 法國什麼產業有名
法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經濟實力在國際上的排名也是靠前的。法國有許許多多產業,比如旅遊業、化妝品工業、汽車工業等等產業都很強。法國又是許多年輕人嚮往的浪漫國家,人文情懷也比較濃厚。然而法國什麼產業比較發達呢?
巴黎作為時尚之都,服裝業也都是在國際的前沿。法國擁有著名的巴黎時裝秀,也是在這里出現了許多時尚潮流的衣服及衣服品牌。許多服裝行業的公司都想在巴黎時裝秀上展露頭角,才能更加聞名世界。
法國發達的產業不止這些,還有很鋼鐵、建築等行業都是很發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