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體系不健全以什麼為主

工業體系不健全以什麼為主

發布時間:2022-08-23 04:12:13

Ⅰ 工業體系的相關簡介

18~19世紀工業革命後 100多年來,多數發達國家在20世紀上半葉先後形成了結構比較穩定、布局基本定型的工業體系。到60年代,全世界大體形成美國、西歐、蘇聯和東歐、日本 5個工業核心地區,具有獨立、完整、強大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工業體系。
6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增長,產生了世界工業體系布局的新的影響因素。同時,現代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促進了新時期的工業革命。這兩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使世界工業體系在結構和布局上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如新興產業集聚區的涌現、老工業區的結構改組、傳統工業由發達國家和地區向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地區轉移、邊緣地區的開發和工業化等等,使得地區工業體系在一、二十年內發生的變化比過去數十年、上百年的過程還要顯著、深刻。但即使如此,任何工業體系一經形成,還是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只有當某種重要因素發生突然變化時,才會引起整個工業體系性質的改變。工業體系的各個層次都在不斷變化,但地區一級的變化特別顯著和引人注目。關於工業體系的發展和變化的研究主要有3個方面:①該體系在功能和空間上的發展和變動;②該體系的物質流、信息流以及區際、區內聯繫上的變化;③組成單位的發展趨勢和變化動力。 1953~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興建的幾百個骨幹企業,為全國工業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建設和發展了幾個重要工業基地和若干工業中心。60年代和70年代繼續加強了能源、原材料和機器製造等工業部門,並在內地建設了一批新的工業中心。除已建成獨立完整的全國工業體系之外,在東北、華北、華東也已形成具有一定實力、部門相對完整而又具有特色的大區工業體系。西南、華中、華南的工業體系略具雛型,西北地區則處於初始階段。此外,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工業地區(工業基地)一級的工業體系。如遼中南、魯中、晉中以能源重工業為主,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輕紡、化工等加工工業為主,京津唐地區、武漢、重慶和關中地區輕、重工業較為平衡。工業中心的工業體系,雖有相當的發展程度,但大部分由於部門管理分割,使組織聯系和技術經濟聯系都受到一定影響。
(李文彥) 1、市場機制是以小農經濟為實踐的理論
實際上,任何理論都是有前提條件和適用范圍的,同時理論也有時也有她本身所擔負的特殊使命,「看不見的手」的市場機制也不例外。「看不見的手」基本是以農業社會及典型庄園私有經濟特徵的工場手工業或處於自由競爭的工業生產社會初期為實踐的經濟理論,它的前提是分散的、獨立的、力量均勢的買家和分散的、獨立的、力量均勢的賣家,買賣雙方完全用市場價格自發地、平等地進行商品交換的行為。因此,中國的經濟學家並不真正理解現實的工業社會和工業經濟運行規律,夢想「以市場換技術」,並把「看不見的手」奉為上帝,把市場經濟與產權明晰當寶貝,以為只要建立了「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讓所有資產歸於能發財的個人,強國就指日可待,財富就滾滾而來。殊不知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一個靠「看不見的手」的自由市場而進步發展成發達國家的例子。現實中的全球經濟、國家經濟、地區經濟中都與「看不見的手」的理論前提相差甚遠,綜觀經濟現實,正處於工業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經濟也總是被處於壟斷地位的大資本所操縱。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中國的經濟問題就不能用小農經濟、自由市場經濟的眼光分析,而應當用現代工業社會的眼光來研究中國的問題。
在農業經濟時代,個人是生產的主體,使用簡單生產工具進行重復性勞動。而現代工業經濟以普遍使用先進機械,整個社會互相配合、不斷發展變化的大生產為特徵。在工業社會中,生產是由人和機器組合而成的工業體系來完成的,機器有遠遠超過人的體力和精力,能夠達到人力遠遠不及的生產效率。人在生產中只是設計和操作機器。整個現代工業社會其實就像一台機器,具有高度組織化社會結構的,需要各部門協調配合方能運轉。現代工業生產的主體是重工業體系,其生產力幾乎沒有上限,只受限於能夠獲得的資源和市場。即使農業,也是現代工業的結果,沒有現代工業提供的化肥、農葯、農機、種子等工業產品,農業的單產會大降低,不能養活這么多人口。零散的個人積極性在大工業體系這個鋼鐵怪物面前也是渺小的。至於其他行業,統一的大工業體系的效率更是遠遠超過零散的人力。早期的機器缺乏靈活性,只適合進行規范化大規模生產,但隨著計算機控制技術的進展,機器的柔性逐步增強,不斷取代人在生產中的位置。由於機器技術的發展,在整個工業生產鏈中,人工已經被大量機器取代,只是在最後的組裝環節,由於品種多,單次裝配批量小,不可能為每種裝配單獨設計自動生產線,還需要大量的人工。工業社會中的人要麼提高知識和技術水準,從事機器不能涉足的智能領域,或者提高積極性,從事簡單機構的裝配業,與機器的效率競爭,用血肉之軀對搞鋼鐵。
2、落後的根源是缺乏完整的大工業體系
農業、手工業或第三產業都不能像重工業一樣自行促進本身的產量或質量,除非同比例地增加人口。例如傳統農業,無論你為下一年的耕作準備多麼充分,在土地上流多少汗水,種下多少種子,也很難讓下一年的產量在歷史最高產量上提高10%。手工業也一樣,手工業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完全取決於手工業者的技術水平,最好找一個好的師傅,引導自己成為一個熟練工人。但農業與手工業的技術進步是單項的、孤立的,無法與其他技術成果互相促進的技術進步是不具有持續性的,一旦新技術普及,進步也就此停滯。與此相比較,現代工業不僅規模可以指數化擴大,更重要的是加工精度和技術可以在一代機器中積累,各種技術之間可以相互支援、提高。手工工具可以用來生產最初的機床,而機床本身又可以生產更精密的尺子、更精密的機床,為自身生產動力機械,同時通過提供標准化的實驗器材促進整個科學的進步,再從科學進步中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方向。最終,我們可以得到整個現代工業體系。在差不多兩世紀里的時間里,簡陋的機床和蒸汽機進化成了今天的太陽能電廠、數控機床、氣象衛星,而且能源----資源的採集和加工能力的提高還沒有觸頂的跡象,這種進步是手工業----農業社會根本無法想像的。
進入近代以來,落後國家可以通過出售自己的資源和勞動力,換取發達國家的機器設備、關鍵材料和部件,也進入機器大生產。引進外國成熟的設備工藝能在短時間內提高生產能力,但由於資源和勞動力相對過剩,價格低廉,且資源開采和勞動力的數量、勞動強度的提高存在上限,因此不具備重工業技術指數增殖的特徵。依靠引進外國重工業技術來發展經濟基本呈現追趕的趨勢。
是否擁有完整全面的鋼鐵、化學、機械、電子基幹產業,是區別發達國家與落後國家的根本標志。擁有完整全面的基幹產業就是發達國家,可以設計製造幾乎一切現代化的產品。擁有大工業體系的國家也可能暫時會貧窮,也可能若干基幹產業的技術水平低,但只要全面完整,選擇合適的發展路徑,就可以實現生物般的指數增殖和進化,在短時間內成為富裕國家。
3、西方不允許落後國家建立大工業體系
國家要長久的發展之策決非是採取「看不見的手」戰略。中國的經濟學家們還在延續農業時間的思考方式,普通百姓也沒有認識到工業時代的財富是怎麼來的,總覺得中國地大物博,順其自然就一定有好的結果。這種社會自發產生的經濟規律自然注重刺激個人積極性和維護私有產權,但個人積極性只在農業社會才有效,農夫可以早出晚歸,多種幾畝地。但是在工業社會,個體的積極性在國家大工業體系面前是渺小的,無論如何也干不過生產的自動機器----國家的大工業體系。今天我們中國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中國大工業體系腿軟。盡管經濟學家們的比較優勢理論指出了中國的優勢,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民族工業如何獲得核心競爭力(技術)的問題,而企業忙於組裝和加工,追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道路就更加艱難。中國企業的真實狀況是,上不能突破----開發不出先進技術,外國的投資者也不轉讓;下面臨斷裂----大量勞動力不能向工業化人口迅速轉化,大多數人只能從事簡單勞動。此外,還要面臨其他人口大國的競爭,「比較優勢」正受到後發的發展中國家的挑戰,因為這些國家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比中國更低。
從工業革命至今的世界經濟史告訴我們:發達國家幾乎都是依靠建立大工業體系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英美發展初期比較輕松,重化學工業來自私人資本,但英美大工業體系也不是市場經濟,一樣要靠政府的巨額軍費和政府采購來支持。在他們的背後還有大量的國立科研教育機構,以及許多私有但不是私營的基金會作為經濟後盾。落後國家中也因為沒有建立自己獨立的大工業體系而長期處於依附的地位、落後的行列。其中很多國家都是「看不見的手」的自由市場經濟,但是私人資本和自由市場經濟非但不會建設大工業體系,還會嚴重損害現有的大工業體系。其原因在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大工業體系的建設,是和普遍的經濟規律不相容的,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如果世界大同的話,整個世界只需要一套大工業體系就夠了,多了就是浪費。當相對落後的國家試圖獨立於西方體制以外建立大工業體系時,如果奉行自由競爭原則,自己未成熟的大工業體系肯定會在發達國家的競爭下破產,世界重歸於只存在一個大工業體系的狀態。
問題是,雖然在理論上世界只需要一個大工業體系,但西方大資本不會允許落後國家白白分享現代科技帶來的利益,除非落後國家用資源和人力來交換。由於這個世界上人力資源相對大工業體系是過剩的,爭相降價競爭的落後國家換不到多少外匯,自然也就沒有能力去買先進工業品,這種相對生產過剩反過來又抵制了發達國家擴大大工業體系的願望。世界經濟就是在這個死結中分化為兩個世界:擁有大工業體系的國家是獨立自主的發達國家,沒有大工業體系的國家只能是依附型經濟和落後的國家。從依附性國家到現代化國家並不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而是要麼安於現狀,要私冒風險,克服困難跨越工業化壁壘,沒有第三條道路。
4、建立完整的大工業體系才是中國強大的唯一道路
世界格局限制了落後國家的活動范圍,落後國家參與已經存在但為西方發達國家所主導的全球貿易體系。正是大工業體系的特性和「看不見的手」相結合阻止了這些國家建立自己的大工業體系。試圖在西方大工業體系已經占絕對地位的情況下,單靠貿易和國內企業自行發展獲得工業化資源和技術,結果就會落入低水平發展的陷阱。因為根據比較效益,建立自己的生產知識體系和大工業體系,需要大量的人才培訓,需要漫長的時間和資金,而且開始時做出的工業品質次價高。如果國家政權能夠有效阻斷其他大工業體系的干涉,在一個足夠大的國家內建立獨立的經濟體系是完全可能的。後發國家要藉助西方已經崛起的歷史可借鑒,抓住經濟進步的關鍵----工業革命,更快的提高本國的科技和經濟水平。這也是在現存的西方大工業體系被資本主義所壟斷和限制,進而無法充分擴大為全體人類服務的情況下,建立獨立的大工業體系的落後國家的無奈而必然的選擇。
一個理想的大工業體系,應該是由基本實行計劃經濟的重工業體系,和需要自由貿易、強調企業獨立性和自由貿易的裝配工業、輕工業共同組成的。前者,對有限關鍵技術和資源進行投資開展,提供基本的工業物資和機械。後者則基本保持前工業時代的體制,利用這些物資和機械完成最終產品的產品製造(包括非實物產品)。發達國家通過對核心產業部分國有化和企業之間的互相滲透,基本建立了這種經濟體制,只是裝配工業和輕工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轉移到了第三世界國家。而對於一般落後國家而言,後者並不缺乏,缺乏的是無法通過市場經濟、自由貿易建立的重工業體系。
落後的重工業體系無法在自由貿易的情況下與先進的對手進行競爭,除非努力發展縮小與先進對手的差距,才有可能改變不利的局面。但在落後國家的重工業體系不斷升級追趕中,在經濟上遇到的阻力往往越來越大,事實上,西方和買辦集體要求開放市場的理由往往正是由落後國家的工業化努力所製造並強加的。
5、西方經濟學已成為阻止落後國家走向富強十分巧妙的理論工具
我認為,「看不見的手」最致命的問題在於無視這種重工業體系的相對稀缺,或者認為這種狀態只是一種暫時的不平衡,長期的世界經濟發展自然會使這種平衡迅速消失,而在於西方經濟學沒有與工業革命以後的現實社會相結合。但為什麼這樣一個與現實嚴重沖突的理論能一直占據主流地位。
西方經濟學是工業革命以前一種提倡自由市場、私有產權、指望競爭提供經濟動力的經濟學思想,是與農業社會相適應的理論,也只有在農業社會中才會出現這樣的理論,這是與工業革命以前的歐洲和漢朝以後尤其宋朝、清朝中國社會史實一致的。而大部分農業社會也在這個階段建立了與現代西方經濟學相類似的觀念,並樂於在低關稅條件下與整個世界進行貿易。
在工業革命爆發以後,幸運的西方國家率先建立了重工業體系,得以在一個接近自由貿易的世界體系中占據了優勢,而且還能通過自由貿易來鞏固這種地位,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看不見的手」當然是一種非常合適的理論,實際上「看不見的手」這只黑手正是發達國家利益的具有貪婪本性的大資本及大資本的決定力量。而西方以外的落後國家均未能建立獨立的重工業體系。因此在這些國家,最強大的經濟集團是組織本國原材料和簡單勞動力出口、進口先進工業產品的買辦經濟集團。從短期來看,向自由貿易體系中出售更多的資源和勞動力,進口更多的先進產品也確實提高了利潤。按照社會運行決定思想文化的規律,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落後國家,都因各自的經濟結構繼承了前工業時間的經濟思想。在西方為中心的經濟格局下,未將工業革命本身納入理論的自由貿易學說得以保持了自身的主流地位。
(本節摘自小小《僅依賴市場機制無法使落後國家走向富強》一文)

Ⅱ 我國四大工業區各發展什麼工業為主,主要原因是什麼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也就是常說的「長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
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津京唐工業區。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
以重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區,中心城市有沈陽、大連、鞍山等。
(津京唐工業區、遼中南工業區和山東的煙台等又合稱為環渤海工業帶)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區,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廣州。珠海、東莞。(泛珠三角還包括香港、澳門)
滬寧杭工業基地.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京津唐工業基地. 中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加工基地
珠江三角洲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據港澳台較近,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但是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
滬寧杭即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蘇南與浙北依託上海,這個中國的經濟首都,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區,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使四地區中最快的。
京津唐工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而且礦產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環境問題,特別是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而人民收入普遍較低,則更是大的阻礙。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所謂重工業就是生產生產資料的的工業,輕工業就是生產生活資料的工業,綜合型工業就是兩者協調發展。輕工業相對重工業更加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
京津唐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扼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廣闊、氣候溫和、河流縱橫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緣地帶。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珠江三角洲在原有的較好經濟基礎上, 1981~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遞增達18%,高於廣東14%和全國12%的增長速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區。

本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地理位置相當優越。這樣的區位條件使本區得以發揮勞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轉口大量出口商品,參加廣泛的國際分工。

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與港澳同胞、海外華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緣關系。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促進了本區的發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的外資額佔全國的16%,其中港澳資金佔77%。外資進入的同時還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濟管理方法,並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改造,創辦了一批現代外資、合資企業,成為本區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現在,這里已經已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較發達、工業門類較多、產品競爭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葯、玩具、手錶、自行車、多種日用小商品等輕工業均居全國前列。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產值佔全國20%,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電子工業基地。

但是,珠江三角洲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盲目征地的現象,使耕地大量減少,造成了水土資源的緊張;同時也出現不重視農業的傾向,使基礎農業受到明顯削弱;此外,生態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珠江三角洲在今後的發展中,可利用香港和澳門主權的回歸這一特殊的有利條件,在工業、金融、運輸、貿易、旅遊等方面進一步與港澳進行分工協作,互相補充。在改造、提高現有的家電、電子、輕紡、醫葯等支柱工業,發展新的支柱產業的同時,要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加大農業投入,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長三角 (滬寧杭)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指以上海為經濟中心,以滬寧杭為主體的一系列大中城市

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腹地廣大。本區地處沿海中段和長江口,既可通過海運與東北、華北、華南乃至海外往來,又可通過內河航運與佔全國1/5陸地面積、1/3人口的長江流域內各省市相溝通,還可通過鐵路與中、西部地帶的各省市相聯系,經濟影響幾乎遍及全國。

工農業生產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核心區,其面積僅佔全國的1%,人口佔全國的 6%,但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5%,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區自然條件豐腴,農業基礎好,是全國聞名的高產穩產農業區,總體農業生產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有紡織、化纖、電氣、電子、機械、化學、黑色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金屬製品、食品、服裝加工等多種行業,很多行業在全國總產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電子與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具有一定基礎。

鄉鎮工業發展迅速。本區鄉、鎮、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同一類型總數的40%,大部分縣以及縣級市的鄉鎮工業產值已超過整個工業的 1/2,大多數縣市的農村工農業產值中,工業已佔90%以上,可見鄉鎮工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鄉村工業化的發展同時促進了鄉村城鎮化的發展,各種人口規模的城鎮等級齊全,使其成為我國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但是目前本區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土地資源緊缺;區域環境質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因此,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強農業發展,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大力進行對太湖的治理,保護環境;促進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外貿、商業等第三產業;借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為契機,進一步明確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核心地位和龍頭地位,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帶動長江三角洲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

Ⅲ 佛山的工業主要以什麼為主

以家電、傢具、陶瓷、機械裝備、金屬加工等傳統行業和光電、新材料、生物制葯、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為主。

佛山是中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佛山工業體系較為健全,涵蓋了幾乎所有製造業行業,家電、傢具、陶瓷、機械裝備、金屬加工等傳統行業優勢突出,光電、新材料、生物制葯、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佛山製造」享譽海內外。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發展,形成了家用電器、光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及裝備製造、陶瓷及其它建材、紡織服裝、金屬材料加工與製品、塑料製品、化工及醫葯、食品飲料、家居用品製造等十大優勢行業。

(3)工業體系不健全以什麼為主擴展閱讀

佛山古稱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鄉人在城內塔坡崗挖掘出三尊佛像,以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迄今有1390年的城市得名史。

佛山自古工商業繁榮。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已十分繁榮。至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

佛山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葯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是我國「廣貨」和「北貨」的著名集散地。

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

Ⅳ 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怎麼能說有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

澤東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是富有遠見的科學發展道路。毛澤東所勾畫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藍圖,所確定的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基點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以重工業優先、農輕重(國防)平衡發展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戰略,對農業的地位與作用的闡明以及農業剩餘勞動力的轉移辦法等等見解,大大超過了10~20年後國外發展經濟學家才提出研究的水平,是對人類做出的一項最卓著的貢獻。可參看北京大學博士生郭根山發表在網路上的《發展經濟學的新發展——毛澤東經濟發展戰略新論》一文

毛澤東為我們黨和人民所指明的現代化道路,是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基點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是一條真正具有偉大光明前途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發展道路。我們應當加倍珍重,認真研究,遵照這條大道前行。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共同奮斗的宏偉目標。但是,在怎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路線選擇問題上,卻存在著許多歧見。有的主張走西方國家已經走過的資本主義工業化老路,一步一步地向前爬行。有的主張放手讓資本主義大發展,待實現了工業化之後再採取社會主義革命措施,一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誠然,毛澤東是不贊成這兩種意見的。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全面考察、分析了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化和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進程中各自所展現的不同特點和經驗教訓,從中國國情出發,指明了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基點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這條現代化發展道路,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要點。

1.對改頭換面的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戰爭本性和國內階級斗爭的長期性,必須有清醒的認識,防止導致衛星上天而紅旗落地那樣的不幸結局。

蘇聯教科書增訂本加了一段話,說現在蘇聯已經不再受資本主義世界包圍了。毛澤東說,「這個說法有使人睡覺的危險。」須知,「在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周圍,布滿了美國的軍事基地,這些基地的箭頭,都是朝向蘇聯和社會主義各國的。」「1959年,歐洲十幾個國家共產黨的會議中說,現在出現了永遠消滅戰爭的可能性,出現了把一切物力、財力利用來為人民服務的可能性。這種說法,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階級分析,沒有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區別開來。……不消滅階級,怎麼能消滅戰爭?」[1]其實,局部戰爭從未間斷,而無硝煙戰爭的攻勢就更是花樣翻新,無孔不入了。

毛澤東講,「有的同志說,有三類社會主義國家:一類是退回到資本主義;一類是不滿足於現狀,不停頓地向共產主義前進;還有一類是達到一定階段就停頓下來。就目前已知的情況來說,蘇聯的工業和農業,還是在發展,是不停頓的;但是在社會制度、生產關系這些方面,多年來基本上是停頓的,而且這幾年來還出現了值得引人嚴重注意的倒退現象。」[2]這一方面表現在官僚特權階層已經形成,另一方面除了存在個體經濟外,還存在大量錢權交易、投機倒把的隱形資本主義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自全盤否定斯大林後,出現了大量的地下組織、地下刊物和持不同政見者,他們與西方資產階級串通一氣,相互呼應,對蘇共的執政地位和蘇維埃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而當時蘇共領導人和蘇聯主流理論家卻一個勁地宣揚「三無世界」(無戰爭,無武器,無軍隊)和「階級斗爭熄滅論」,從而埋下了蘇共變質、蘇聯解體的隱患。

2.堅定不移地堅持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基點,外爭國家的完全主權,內爭無產階級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領導權,決不因巨大利誘而拿原則作交易。

這一條是毛澤東為我國人民確立的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始終不逾地遵循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則。國家主權是所在國人民能夠獨立自主地生產生活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政治權利。而要取得和維護國家的政治主權,首先必須通過革命手段,使國家政權掌握在本國人民手中,再則必須在經濟上、科技上,尤其是國防上擁有獨立自主地研製、開發、發展的能力和實力,從而不受別國的操縱和愚弄。

中國人民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人民,過去深受帝國主義侵略而喪失國家主權之苦難。喪失國家主權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本國制度腐朽,統治階級政治腐敗,經濟、科技和文化教育落後,畸形發展,國家實力軟弱,受制於人。為了擺脫落後被動挨打的局面,唯一的出路是堅持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基點,實行全民大動員,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

蘇聯、東歐一些國家曾經要求我們不要搞完整的工業體系。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據理力爭,堅持要獨立自主,建設完整的工業體系。「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怎麼能說有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在國與國的關繫上,我們主張,各國應當盡量多搞,以自力更生、不依賴外援為原則。自己盡可能獨立地搞,凡是自己能辦的,必須盡量地多搞。只有自己實在不能辦的才不辦。特別是農業,更應當搞好。吃飯靠外國,危險得很,打起仗來,更加危險。」[3]

毛澤東反復強調現代化建設要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基點,決不是不要對外開放,不要爭取外援,不要相互支援,它的實質在於外爭國家的完全主權,內爭無產階級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領導權,決不因巨大得誘而拿原則作交易。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堅持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發展方向和道路,全國人民才會有光明的前途。

毛澤東不但這樣說,而且在他主政期間確確實實地堅持這樣做了。為了爭取外援而又不喪失獨立自主原則,新中國剛成立兩個來月,毛澤東就啟程前往蘇聯訪問,以高超的智慧、魅力和耐心用兩個多月時間同斯大林進行了多次商談,雙方終於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這個條約的簽訂,對於剛建立的新中國能夠站穩腳跟,無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此開始,中國得到了蘇聯3億美元貸款和156個經濟建設項目的技術援助,並且得到了蘇聯限期歸還中長鐵路和旅大港的承諾。1958年,赫魯曉夫向中國提出在中國建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的要求,毛澤東敏銳地意識到這是要控制中國。他頂住了蘇方壓力,經過同赫魯曉夫面對面的據理商談,當即回絕了赫魯曉夫的要求,決心依靠本國人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設自己的海陸空軍。當蘇聯撤走專家後,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成立了各種集體技術攻關隊伍,各自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堅持「兩參一改三結合」,克服了各種困難,起動了自主開發兩彈一星等高科技工程,卓有成效,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做出了重大貢獻,弘揚了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氣概。

3.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行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多快好省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還是在恢復發展國民經濟和全面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毛澤東都始終強調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堅持工人階級的領導權。這首先是由於工人階級的特性和共產黨的階級性、黨性所決定的。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唯一能夠把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的階級,是唯一能夠加強自身團結並團結、聯合其他海內外人民群眾一道革命、一道建設、一道前進的階級,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因而是共產黨的最可依靠的階級基礎,又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階級。再則,毛澤東所關注的現代化,是指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即能夠使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受益、共同享用、共同繁榮發展的全面的現代化。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才能堅持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基點,外爭國家的完全主權,內爭工人階級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領導權,確保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還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是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備條件,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根本政治前提,離開了工人階級,還有什麼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可言呢?

Ⅳ 當代發展中國家經濟特徵是什麼

發展中國家的二元經濟特徵,即一方面存在城市的現代工業,另一方面農村是落後的以手工勞動為主的農業,尚未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

二元經濟模型是由劉易斯提出的,後經費景漢、拉尼斯和喬根森等人加以修改和發展,二元經濟模型被認為是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普遍理論。
劉易斯指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是由兩個部門組成的,一個是傳統的人口過剩的勞動部門,以勞動邊際生產率等於零為特點,即剩餘勞動力從農業部門遷移到工業部門時,其農業產量不會減少。另一個是高勞動生產率的現代工業部門,工業部門在擴大勞動投入時,可以從農業部門得到無限量供給,即勞動的供給是具有完全彈性,這就使得工業部門不必提高工資水平。根據劉易斯的理論,工業部門的工資水平比農業部門平均收入高30%就可以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

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的過程中形成了二元經濟結構,即一方面存在傳統的農業部門,一方面存在現代的工業部門。二元經濟結構還表現在勞動就業與原始手工並存;閉塞的農村與日益膨脹的城市的並存;還表現在發展中國家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二元經濟結構既包括工業與農業的對立,也包括城市與農村的對立。

二元經濟的趨勢:經濟上的二元性是發展中國家從傳統社會向現代化過渡的必然現象。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出現了「二元化」的趨勢,即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與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分享給你的朋友吧:i貼吧 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空間人人網豆瓣MSN
對我有幫助
3推薦到 分享給你的朋友吧:i貼吧 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空間人人網豆瓣MSN

Ⅵ 順德區的工業以什麼為主

順德工業以輕工製造業為主,目前已建立起以家用電器、電子電訊、機械裝備、紡織服裝、精細化工、醫葯保健、包裝印刷、傢具等八大支柱產業為主,特色鮮明、門類齊全、規模較大的現代工業體系。八大支柱產業共擁有5個中國馳名商標,10個中國名牌產品,42個國家免檢產品,40個廣東省著名商標,39個廣東省名牌產品。工業規模企業數量增長快,發展質量全面提高。擁有美的、科龍、萬家樂、科達四家上市公司。2004年全區產值超億元的企業149家,超十億元的企業12家,超百億元的企業4家。
家電製造業規模龐大、品類齊全、名牌雲集,處於順德產業經濟的龍頭地位。順德是全國最大的空調器、電冰箱、熱水器、消毒碗櫃生產基地之一,以及全球最大的電風扇、電飯煲、微波爐供應基地,擁有「家電王國」、「家電之都」的美譽。另外,傢具製造、塗料、電子通訊和機械裝備等產業的競爭優勢也比較明顯,傢具製造和塗料分別佔全國同行業產銷量的10%以上。
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2004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70億元,約占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產值275億元。

Ⅶ 關於中國工業文明發展模式

結構,在新中國前,以輕工業為主;之後以重工業為主,改革開放後以農輕重協調發展。
特點,新中國以前,體系不健全,地位低,發展慢。之後體系逐漸完整。
原因,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軍閥等勢力壓迫。民族危機嚴重。但客觀上提供機會
中國人的努力
中共的領導

Ⅷ 中國從哪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初步形成新中國的什麼工業體系。改革開放後建成了什麼工業體系.

中國的工業體系
1953~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興建的幾百個骨幹企業,為全國工業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建設和發展了幾個重要工業基地和若干工業中心,初步建成了以重工業為主的大工業體系。60年代和70年代繼續加強了能源、原材料和機器製造等工業部門,並在內地建設了一批新的工業中心。改革開放後除已建成獨立完整的全國工業體系之外,在東北、華北、華東也已形成具有一定實力、部門相對完整而又具有特色的大區工業體系。西南、華中、華南的工業體系略具雛型,西北地區則處於初始階段。此外,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工業地區(工業基地)一級的工業體系。如遼中南、魯中、晉中以能源重工業為主,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輕紡、化工等加工工業為主,京津唐地區、武漢、重慶和關中地區輕、重工業較為平衡。工業中心的工業體系,雖有相當的發展程度,但大部分由於部門管理分割,使組織聯系和技術經濟聯系都受到一定影響。

Ⅸ 東北地區的工業以什麼為主,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東北地區以重工業為主,原因是東北地區有豐富的煤炭、石油、鐵礦等礦產資源,在這里大力發展煤炭、石油、鐵礦開采工業,以及鋼鐵工業,機械製造工業、造船工業等。
東北地區有許多重工業城市,遼中南地區是全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Ⅹ 工業以什麼為主

製造合格產品

閱讀全文

與工業體系不健全以什麼為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q7是什麼時候出的 瀏覽:641
奧迪a4l與捷豹xe哪個好 瀏覽:285
賓士車為什麼又貴又配置低 瀏覽:381
寶馬手剎在哪裡裝 瀏覽:715
奧迪a4l機蓋陷下去一塊怎麼修復 瀏覽:25
為什麼汽車煙霧越來越多 瀏覽:86
寶馬7系哪個顏色有檔次 瀏覽:825
荊門北站到荊州汽車多久 瀏覽:90
駕駛汽車如何找道路中心線 瀏覽:436
汽車腳墊什麼的好 瀏覽:254
汽車年檢在江寧什麼地方 瀏覽:303
汽車電瓶沒電是什麼感覺 瀏覽:60
賓士s前後套件多少錢 瀏覽:778
如何判斷汽車車輪壓到線 瀏覽:886
北京工業大學比華北電力大學就業前景哪個好 瀏覽:532
工業母機哪個環節最緊缺 瀏覽:396
寶馬rdc失效怎麼解決 瀏覽:395
大清為什麼沒有興起工業革命 瀏覽:537
寶馬z4車廂怎麼開 瀏覽:519
高丘六和天津工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