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抓2019年工業經濟

如何抓2019年工業經濟

發布時間:2022-08-21 19:27:30

A. 2019年我市經濟保持平穩發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53.13億元,同比增長12.0%。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91.16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946.97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15.01億元,增長12.1%,全市經濟在總量、速度、結構、質量等方面全面向好。
一是從總量看,全市經濟規模邁上新的台階,201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加753.22億元,總量突破7000億元大關,近年來一年突破一個千億大關。
二是從增速看,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4.3和1.9個百分點,繼續穩居全省第一,且逐季提升,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增速分別為11.5%、11.6%、11.8%和12.0%,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主要指標處於平穩上揚軌跡。
三是從結構看,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增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3年全市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0.8%,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為十年來首次上升。
四是從質量看,轉型創新發展取得新進步。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2013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499億元,同比增長19.1%,高於規模工業增幅5.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1.0%,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優化和技術創新促進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全市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明顯低於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全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以上,將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累計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進度的80%以上。
(二)三次產業穩步發展
一產平穩增長。農業生產克服了宏觀經濟環境和復雜氣候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452.25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主要農產品產量平穩,蔬菜產量增長7.8%,豬、牛、羊出欄數分別增長0.3%、2.7%和1.8%。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實現經營收入105億元,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長23.4%。
工業趨穩回升。全年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2653.28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居全省第一,分別高於全國、全省2.4和4.3個百分點,工業發展逐步由「一業獨大」向「多點支撐」轉變,大部分行業快速增長,新增企業拉動作用明顯,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增速加快,全年實現增加值分別增長56.2%、36.6%和20.4%,分別高於全市規模工業增速42.2、22.6和6.4個百分點,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今年有望成長為新的千億產業集群。與此同時,小微企業發展加快,全年實現增加值995.11億元,同比增長30.3%,增速提升4.2個百分點,既高於全市規模工業增速16.3個百分點,也遠高於大中型企業增速;小微企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6.0%,同比提升4.9個百分點。
三產發展加快。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增幅提升0.1個百分點,旅遊、房地產、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快速增長,2013年全市旅遊總收入突破千億大關,達1006.3億元,同比增長28.5%;房地產銷售面積達1840.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5%,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77.33億元,同比增長17.7%,在全市服務業各行業中增速居第一位。
(三)三大需求穩中有升
從投資看,逐月回升。2013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93.39億元,同比增長20.1%,投資總體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特別是6月以來,投資建設進度明顯加快,呈現逐月提升的態勢。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完成投資829.32億元,同比增長30.8%,高於全市投資增速10.7個百分點。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153.61億元,同比增長11.8%,呈逐步回升態勢。民間投資相關政策的出台對激活民間投資作用較為明顯,2013年全市完成民間投資3093.47億元,同比增長27.0%,佔全部投資的比重達67.3%,成為全市投資主動力。
從消費看,穩中向好。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01.97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穩居全省第一,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0和0.3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批發、零售業平穩增長,全年分別增長22.7%和14.3%;住宿、餐飲業出現較大回落,分別下降5.8%和增長7.3%,同比分別回落18.3和7.4個百分點。從主要商品來看,汽車銷售增速同比提升,全年實現零售額550.4億元,增長28.2%,同比提升2.8個百分點;石油類商品銷售穩步回升,全年實現零售額197.65億元,增長22.7%,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中西葯品銷售增幅回落,全年實現零售額146.61億元,增長16.3%,同比回落32.7個百分點;金銀珠寶類商品熱銷,受黃金價格持續走低,珠寶類商品銷售趨好,成為市場消費的一大亮點,實現零售額同比增長45.1%,提升12.5個百分點。
從出口看,平穩增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98.93億美元,同比增長13.8%,其中出口額61.66億元,同比增長19.2%,出口額增幅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1.3和1.6個百分點。
(四)三大收入增長平穩
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全市財政總收入達883.89億元,同口徑增長19.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36.63億元,同口徑增長23.8%,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3.9%,同比提升6.5個百分點。企業收入穩步提升。1-11月全市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6834.69億元,同比增長13.4%,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404.9億元,同比提升23.6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3662元和19712元,同比分別增長10.5%和12.6%,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五)運行環境相對寬松
物價漲幅相對溫和。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低於3.5%的調控「上限」,在省會城市中居第14位,漲幅處於平均水平。金融存貸穩步增加。2013年,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首次突破萬億,達10148.76億元,比年初增長15.3%,其中個人存款達3507.51億元,比年初增長16.6%,呈現較快增長;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達9633.02億元,比年初增長12.5%。就業人數穩步增長。由於經濟總體平穩增長,就業形勢較好,2013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4.93萬人,高於前兩年水平。為民辦實事順利推進。全市44項省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或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促進就業、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道路暢通、環境治理等領域效果顯著。
整體來看,長沙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工業面臨下行壓力。從近年來長沙工業發展看,規模工業增速呈現下行態勢,在2010年達到24.0%的峰值之後出現了向下「拐點」,2012年增長16.8%,2013為14.0%,同比回落2.8個百分點,其中:工程機械和食品製造業兩產業集群等回落明顯,同比分別回落13.5和6.9個百分點。市場需求依然不旺,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8.5%,同比依然回落,同時企業利潤增速趨緩,這些都不利於企業擴大生產。二是投資項目支撐不足。從全省來看,我市投資增速依然偏低,2013年全市投資增速低於全省6.0個百分點。從續建項目來看,項目數量和規模均出現下降,今年續建項目1772個(不含房地產項目),比上年減少13.1%,續建工程量1083.02億元,比上年減少10.1%,續建項目中億元項目個數雖然增長,但續建項目投資總量下降8.6%,續建億元以上投資項目平均規模為6.71億元,比去年下降17.5%。三是消費需求增長乏力。2013年全市消費品市場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態勢,但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嚴控政府性消費、居民收入增幅出現回落以及刺激消費政策結束等因素影響,加之支撐全市消費快速增長的商品單一,汽車、成品油等熱點商品經過近幾年高速增長之後,拉動作用減弱,而新的消費熱點尚未形成,全市消費增速低於預期,2013年增速創近年來新低。從未來看,提升消費需求的動力尚不明朗。
二、2014年長沙經濟展望
2014年全球經濟有望出現一定程度好轉,我國經濟有望保持穩定增長,全市經濟有望延續平穩態勢。
從國際環境看,全球經濟復甦在波動中逐步加強,主要發達經濟體復甦趨勢得到進一步確認,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趨於改善,但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減速、發達國家的政策調整帶來的不確定性有可能拖累我國經濟發展。
從國內發展看,我國仍處於工業化、城鎮化、消費結構升級、收入較快增長階段,一些新的增長拉動因素正在形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新一輪改革的號角,體制機制改革有望激發經濟增長活力,經濟結構和增長質量有望進一步優化,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有望延續。
從全市發展看,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仍具有較多有利條件。
一是從政策層面看,作為「兩帶一部」的首位城市,區位優勢和發展機遇日趨明顯。省委對長沙發展提出了「六個走在前列」的新要求,並向長沙下放45項省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這些將為長沙今年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率先建成「三市」、強力實施「三倍」、提升「三量」、力行「五推」的發展要求,必將推動全市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二是從消費需求看,長沙作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示範區核心城市,未來信息產業、綠色產業、健康產業、文化教育產業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如2013年全市書報雜志類零售額同比增長20.7%,提升23.7個百分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同比增長137.8%,提升99.1個百分點,反映出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提高生活質量的享受類商品銷售成為消費品市場的熱點領域。同時,傳統消費熱點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當前全市城鎮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36.5輛,與發達國家、發達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與汽車有關的服務產業有望快速發展。
三是從城市發展看,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將為長沙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注重中西部地區城鎮化,這對長沙是重大利好。長沙交通樞紐優勢與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在提升城鎮化質量方面大有可為,預計2013年全市城鎮化率將達到70%,從人口構成看,非農業人口佔比為37.2%,具有一定發展潛力,今後推動城鎮居民市民化,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將為消費和投資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四是從增長動力看,投資增長蘊藏潛力。目前,大河西投資正處於高峰期,帶動示範作用明顯,縣域融城步伐的加快,高鐵新城、空港新城等重點片區的加快推進以及交通設施、棚戶區改造、社會民生、生態環境投資持續擴大,投資領域和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大。民間投資政策的出台將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從2013年全市民間投資看,增速比全部投資增速高6.9百分點,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85.8%。隨著民間投資的規模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拓寬,全市投資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
三、加快長沙發展的對策建議
2014年全市經濟發展應圍繞「穩中求進、新中求進、好中求進」的總基調,穩住工業和投資兩大支撐點,加快結構調整和優化,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升消費、擴大開放度。
(一)突出抓大產業,穩工業增長。堅持把發展創新型經濟作為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著力點,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重點引進一批企業總部、研發中心,推動有實力大企業與本地科研院所共建技術平台,加快技術改造優化升級,著力提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規模發展新興產業、高端發展主導產業、升級發展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工業由依靠資源消耗向創新驅動轉變、產品競爭向品牌競爭轉變、分散布點向集聚集群轉變。
(二)全力抓大項目,保投資增速。適度的投資規模、合理的增長速度是確保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支撐。一是要啟動一批重大後備項目,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的儲備,加快啟動地鐵三號線、萬家麗城市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二是要加大產業投資力度,建議將產業投資納入對區縣(市)考核,促進產業加快轉型。三是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提高樓盤品質、加大樓盤配套功能,增強對市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四是進一步鼓勵民間投資,進一步加強民間投資政策的研究和落實,對相關政策措施進行全面梳理和完善,積極消除體制機制障礙。
(三)重視服務業,提三產貢獻。一是加強對服務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服務業牽涉范圍廣,涉及部門多,協調難度大,應盡快成立服務業發展和考核領導小組,協調解決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出台加快服務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和獎勵措施。二是加大對現代服務業扶持力度。加快金融、房地產、現代物流、文化產業、休閑娛樂、信息服務等重點產業發展;以獲批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城市為契機,以建設農產品現代物流業為主導,加快電子商務、社區商業、商貿物流等配套產業建設。
(四)構築區域中心,促消費升級。立足當前,汽車和石油類商品是我市目前消費兩個最大類商品,應加大對中高檔汽車銷售企業發展引導和扶持力度,抓住公車改革帶來的私車購買量增長契機,繼續做大做強全市汽車產業,同時帶動石油類等上下游商品的銷售,確保汽車行業繼續發揮支撐作用。著眼長遠,積極推動消費轉型創新,以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為目標,加快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優勢,鼓勵和引導發展新興商務業態,通過節會等多種形式擴大消費品市場輻射力。
(五)著眼大開放,擴外向經濟。外向型經濟是長沙發展中的「短板」,應著眼「三倍」的長遠目標,搶抓國家大力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歷史性機遇,打造綜保區、出口基地、進口基地、開發園區四大平台,推進品牌帶動、平台優化、主體培育、外貿擴張、外經拓展、全域開放、環境優化等八大工程,加速長沙國際化進程,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軟實力和競爭力。

B. 如何加快工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一、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
二、著重抓好工業企業晉檔升級工作,不斷增強綜合實力。
三、加快園區建設,發揮工業發展集聚效應。
四、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C. 工信部:提振工業經濟,將會推出哪些相關措施

首先是幫助中小企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著力推動大中小企業融合創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聯動”,提振中小企業發展信心和穩定發展預期。工信部將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壓實責任,同時組織開展全面檢查,為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確保高標准高質量完成任務目標,切實幫助中小微企業解困,為穩定經濟大盤貢獻力量。

然後是支持主機廠新車型研發上市,支持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領域的推廣應用。同時,更好地能夠加快充電換電、加氫、車路協同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支持企業建設或升級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平台,實施“白名單”制度,動態調整城市運營保障企業、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等“白名單”企業名單。

D. 宏觀經濟兩大政策

「宏觀經濟政策」(macroeconomicpolicy).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工具是用來達到政策目標的手段。在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給管理、國際經濟政策。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過調節總需求來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它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以凱恩斯的總需求分析理論為基礎制定的,是凱恩斯主義所重視的政策工具。 需求管理是要通過對總需求的調節,實現總需求等與總供給,達到既無失業又無通貨膨脹的目標。它的基本政策有實現充分就業政策和保證物價穩定政策兩個方面。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擴張性的政策措施,刺激總需求增長,克服經濟蕭條,實現充分就業;在有效需求過度增長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緊縮性的政策措施,抑制總需求,以克服因需求過度擴張而造成的通貨膨脹。
2、供給管理
供給學派理論的核心是把注意力從需求轉向供給。供給管理是通過對總供給的調節,來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在短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成本,特別是生產成本中的工資成本。在長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能力,即經濟潛力的增長。供給管理政策具體包括控制工資與物價的收入政策、指數化政策、人力政策和經濟增長政策。 1)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過限制工資收入增長率從而限制物價上漲率的政策,因此,也叫工資和物價管理政策。之所以對收入進行管理,是因為通貨膨脹有時由成本(工資)推進所造成的(參見成本推進的通脹)。收入政策的目的就是制止通貨膨脹。它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工資與物價指導線。根據勞動生產率和其他因素的變動,規定工資和物價上漲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規定工資增長率。企業和工會都要根據這一指導線來確定工資增長率,企業也必須據此確定產品的價格變動幅度,如果違反,則以稅收形式以示懲戒。二是工資物價的凍結。即政府採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在一定時期內提高工資與物價,這些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時期採用,在嚴重通貨膨脹時也被採用。三是稅收刺激政策。即以稅收來控制增長。 2)指數化政策。指數化政策是指定期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各種收入的名義價值,以使其實際價值保持不變。主要有:一是工資指數化。二是稅收指數化。即根據物價指數自動調整個人收入調節稅等。 3)人力政策又稱就業政策。是一種旨在改善勞動市場結構,以減少失業的政策。主要有:一是人力資本投資。由政府或有關機構向勞動者投資,以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與身體素質,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二是完善勞動市場。政府應該不斷完善和增加各類就業介紹機構,為勞動的供求雙方提供迅速、准確而完全的信息,使勞動者找到滿意的工作,企業也能得到其所需的員工。三是協助工人進行流動。勞動者在地區、行業和部門之間的流動,有利於勞動的合理配置與勞動者人盡其才,也能減少由於勞動力的地區結構和勞動力的流動困難等原因而造成的失業。對工人流動的協助包括提供充分的信息、必要的物質幫助與鼓勵。 4)經濟增長政策。主要有:一是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增加勞動力數量的方法包括提高人口出生率、鼓勵移民入境等;提高勞動力質量的方法有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二是資本積累。資本的積累主要來源於儲蓄,可以通過減少稅收,提高利率等途徑來鼓勵人們儲蓄。三是技術進步。技術進步在現代經濟增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進技術進步成為各國經濟政策的重點。四是計劃化和平衡增長。現代經濟中各部門之間協調的增長是經濟本身所要求的,國家的計劃與協調要通過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E. 聚焦總目標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抓實抓好什麼

對高質量發展的理解如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十分重要。從今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市場信心明顯提升,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實施,改革開放繼續有力推進。
在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開局良好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全年經濟工作,需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謀劃與部署,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一、充分認識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基礎
2018年,我國面臨三方面嚴峻挑戰。首先是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其次是經濟轉型陣痛凸顯,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再次是兩難多難問題增多,要實現多重目標、完成多項任務、處理多種關系,政策選擇和工作難度加大。
盡管如此,我國經濟仍然在高基數上達到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2019年,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仍不樂觀。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下調全球經濟增長展望,把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值降為3.5%。
與此同時,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外部輸入性風險上升。盡管如此,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這表現在:
我國經濟擁有足夠的韌性。2018年在大幅度壓減工業產能和嚴格環保督察的環境下,工業增加值突破30萬億元。在國內結構性去杠桿以及融資環境收緊的情況下,企業經濟效益繼續提高。2018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66351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同時,受服務業需求持續擴大以及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服務業經營利潤同樣保持快速增長,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1.4%,營業利潤增長6.5%。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潛力。我國經濟的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調整,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看,未來幾年我國商品零售規模有望突破4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零售市場。我國經濟不斷迸發創新活力。2018年研發(R&D)經費支出19657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2018年日均新設企業超過1.8萬戶,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億戶。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等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基礎
在經濟運行層面,我們面臨新老矛盾交織,周期性、結構性問題疊加的雙重風險。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在宏觀調控上,推出調結構、防風險的政策措施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為此,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度加大需求調控力度。

特別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是,這些逆周期的宏觀調控措施,決不意味著「大水漫灌」,更不意味著宏觀政策導向的根本轉變。2019年乃至更長遠的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宏觀調控的基本政策取向都將遵循「五個堅持」。
1、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2、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出台更有效的措施,繼續推動生動實踐。
3、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既要體現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上,還要體現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
4、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同時要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堅持結構性去杠桿,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處理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5、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這就要求我們繼續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一方面要使國有企業通過改革創新強身健體,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和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要下大氣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更好發展。同時要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中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特別是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賦予微觀主體更大活力。
三、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了10項工作任務,每項任務都很重要。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角度看,關鍵一環是要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促進新舊動能轉換要立足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基本途徑是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提高製造業服務化水平。
其基本規律大致包含以下三點:一是價值鏈上的橫向升級。由製造環節向上游延伸,向研發、設計、創意、標准環節推進,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由製造環節向下游延伸,向品牌、渠道、物流、服務環節推進,如家用電器產業。二是價值鏈網路上的縱向升級。
要使從事製造環節的企業由模塊供應商上升為系統集成商,如高端船舶、重大技術裝備產業。三是價值整合層面的創新。這主要包括製造業的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促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超前布局新興產業。深化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
發展高端製造、生物醫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應該看到,以數據為關鍵投入要素的數字經濟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對此,要加大投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還要看到,智能製造成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自動駕駛是智能製造最具商用前景的領域之一。我們需要著眼這些新興產業,提前進行布局,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積聚力量。
促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改革攻堅。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更多集中於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需求上。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不優是當前發展不充分的主要表現,引入市場機制能有效解決供給不足、不優等問題。
公共品既具有不同程度的福利性,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商品性,應恰當分類、區別對待、具體施策;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緩解政府投入資金的不足。這些特殊產業也帶有普惠性特徵,引入市場機制後不能以盈利為唯一目的,但需要解決投資回報和企業發展的商業利益問題。
促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解決好知識經驗短缺和資本積聚不足的問題。當前,不少中小企業感到憂慮和困惑,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新形勢下,要依靠新動能發展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產業,就超出了以往的知識和經驗,以至於一些企業不知從何著手。
還要看到,一些新產業需要的投資較大、需要的技術較高,大量中小企業缺乏相應的投資和運營能力。因此,促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激發全社會對新知識的學習熱情,推動新技能的普及,同時探索社會資本積聚的新模式。

F. 2019年,我國經濟工作取得成績的原因和經驗是什麼

2019年我國經濟工作取得成績的原因和經驗有以下幾點:

一、經濟總量穩步提高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在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下,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顯示出強大韌性。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GDP總量在5年之內連上70萬億元、80萬億元、90萬億元台階,2019年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二、消費仍是增長主要拉動力

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拉動經濟增長3.5個百分點,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1.2%,拉動經濟增長1.9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至11.0%,拉動經濟增長0.7個百分點。

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019年,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7.1%、39.0%和53.9%,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6個百分點,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四、動力轉換步伐加快,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4%,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8%,分別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7個和3.1個百分點。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前11個月,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2.4%、12.0%和12.0%。

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動能持續增強,2019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16.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9.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0.7%,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五、經驗總結

2019年度「成績單」表明,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這種趨勢既是現實的反映,也是未來的走向;既有牢固的基礎,也有條件的支撐。只要我們發揮優勢,堅持新發展理念,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有基礎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2019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各項決策部署,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G. 2019年經濟形幾個必須勢概括

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

觀察中國經濟問題,要注意到「總量」和「人均」兩個方面。2000年中國GDP達到89004億元人民幣,按當年匯率計算超過1000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六,經濟總量已經相當可觀。如果按購買力平價,也就是按國際共同價格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位次還要提前。但是,現在人均還不到1000美元,剛剛進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的行列,還是一個比較窮的國家。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完成了頭兩步,並不是走完了現代化全程的2/3。大約還要經過50年左右時間,到本世紀中葉,才能基本實現現代化。對於實現現代化的艱巨性和長期性要有清醒的認識。

從新世紀開始,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始向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新的發展階段。今後10年,中國經濟預期年均增長7%左右,2010年GDP比2000年增長1倍。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7%,雖然有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增長減速的不利影響,下半年經濟增長速度會慢於上半年,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仍然可以達到,明年仍有可能保持7%左右的經濟增長率。

今後5到1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政策取向,可以概括為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調整經濟結構。這是今後相當長時間經濟發展的主線。要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使我國經濟發展上一個新的水平,而不僅是GDP總量的低水平的擴張。產業結構調整是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中國技術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需要注意處理兩個關系:一是發展新興產業和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關系,一是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

第二,加快城市化進程。農村經濟發展有近期的問題,也有遠期的問題。90年代以來有兩個基本情況:一是糧食產量年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人口增長速度,二是城鄉居民人均口糧消費下降。這帶來了過去所沒有過的相當多農產品銷售困難的現象。現在不少農產品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很難再用提高農產品價格的辦法增加農民收入。中國農業單產並不低,種糧不賺錢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達不到規模經營,單純務農很難使農民富裕起來。農村有大量剩餘勞動力,加上農業季節性的特點,許多地方是「一個月過年,三個月種田,八個月賭錢」。鄉鎮企業是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非農業收入在農民收入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許多鄉鎮企業面臨生產過剩和銷售困難,初始階段那種低水平的規模擴張已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應該包括鄉鎮企業。從長遠來說,農村問題的根本解決,要靠工業化和城市化,靠大量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可以這樣說: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最困難之點,不在城市,而在廣大農村地區;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起步點在城市,最終落腳點是在農村。這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最艱巨的任務。推進城市化是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為了推進城市化,長期以來所實行的限制農民進城的政策需要改變,同時要完善制度,加強管理,保持社會穩定。

第三,西部大開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普遍規律,中國在幾千年歷史上,地區發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論東部還是西部,省、自治區內部各市、縣之間,差距呈擴大的趨勢,這是各個地方經濟發展要解決的問題。區域經濟政策要強調兩個大局。允許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一個大局,這個政策要堅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不是放鬆或者延緩東部地區的發展。東部地區的發展,過去是,今後相當長時期仍然是從財力、物力和技術上支撐國民經濟全局的極為重要的力量,也是支持西部開發和加快中西部發展的條件,東部地區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地區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這也是一個大局。西部地區不實現現代化,也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

第四,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世界性大課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把可持續發展放到突出的位置。主要是人口、環境。

人口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問題。人口問題過去是兩句話: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現在應該加一句話:注意老齡化問題。我國現在60歲以上人口佔10%。西方國家在人口基數小、經濟發達的條件下,經過長期的發展出現了老齡化,尚且遇到很多問題。我國在經濟不發達、人口基數很大的條件下,在很短的時期內進入老齡社會,困難更大。老齡化會帶來「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問題,需要預謀對應之策,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環境保護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環境保護可以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環境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環境惡化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現在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了,對於環境問題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按照「十五」計劃,2005年經濟增長5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比2000年減少10%。經濟發達國家在人均2000美元時開始治理環境,我國在人均不到800美元的條件下開始大規模控制環境污染,難度更大,要靠長期努力。

第五,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現在只是「初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說,有了一個雛形,一個大的框架,不健全、不完善之處還很多,仍然需要強調體制創新,通過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體制保障。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就是建立與國際市場經濟規則接軌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體制創新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發展開放型經濟。中國所處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對外經濟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經濟全球化是一種趨勢,交織著各個國家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和激烈的競爭,必然經過許多曲折和反復。其後果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是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但我國經濟技術落後,在同發達國家的競爭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加入WTO給我國經濟帶來新的機遇,這是具有很大挑戰性的機遇;我們面臨的挑戰也是包含著發展機遇的挑戰。加入WTO只是獲得入場券和參賽資格,關鍵是提高我國經濟的競爭能力。

第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妥善處理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關系,在積累和消費的關繫上,要兼顧國計和民生;在社會政策上,要注重調節社會分配和解決就業問題。我國面臨著沉重的就業壓力。今後5年城鎮將新增就業崗位4000萬個,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4000萬人。達到了這樣的目標,城鎮失業者仍將有1200萬人以上,農村仍將有1億以上的剩餘勞動力。積極擴大就業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中國市場商品短缺的狀況已經結束,現在是供過於求,沒有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國內市場不可能開拓,經濟就不可能持續增長。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抓2019年工業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推銷汽車打蠟 瀏覽:553
買賓士b級一般贈送哪些東西 瀏覽:393
奧迪a4為什麼這么貴 瀏覽:397
寶馬的原廠音響是什麼牌 瀏覽:365
光明汽車城有哪些品牌入駐 瀏覽:74
汽車怎麼開門的 瀏覽:897
日本工業什麼賺錢 瀏覽:74
汽車美容學習需要多久 瀏覽:28
奧迪q5l和本田crv哪個寬 瀏覽:30
南海工業硫代硫酸鈉市場前景如何 瀏覽:526
賓士glc電容在哪裡 瀏覽:633
賓士v60購置稅多少 瀏覽:813
新款奧迪a6大屏英文怎麼轉中文 瀏覽:483
四川江瀚工業園對面是什麼學校 瀏覽:570
奧迪天窗怎麼匹配 瀏覽:490
大陽巧客電動汽車多久換一次 瀏覽:953
請問賓士車加滿95汽油多少錢 瀏覽:588
瓦城工業區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851
賓士中型客車車架號在哪裡 瀏覽:733
南寧哪裡有商務賓士賣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