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830年工業革命讓美國迅速發展的原因
1830年工業革命讓美國迅速發展的的要原因: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美國的生產力大大提高,商品越來越豐富,其次美國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傳播到各地,沖擊著舊制度、舊思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加快了對西部的開拓和國土的擴張。
美國迅速發展的原因除工業革命外還有其它原因:
1、優越的自然環境,兩個大洋夾著一個大陸,地大物博,得天獨厚。
2、年輕的歷史,和以兩次世界大戰為代表的歷史機遇
3、憲政體制美國人把憲法、橄欖球和爵士樂看成「上帝賜予的三大禮物」,憲法是保護人民自由之法,憲政是限制政府權力之政。
4、市場制度選擇自由企業制度,走市場經濟之路。
5、教育為本2000年總統大選,辯論的兩大焦點是基礎教育和醫療保障。
❷ 2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美國是怎樣突破英國的技術封鎖,成為新霸主的
2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美國是怎樣突破英國的技術封鎖,成為新霸主的?在世界的另一端,美國自由主義應運而生。新自由資本主義經濟不僅打敗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建國,而且打敗了英國在內戰中留下的農奴制經濟體制。在實現了國家統一的美國,新興的自由資本主義立即顯示出新的活力和無與倫比的創新和創造力。歐洲人發明的內燃機是工業化的,美國人大量生產的。不僅如此,美國人還在船上安裝了蒸汽機,並首次實現了自主動力導航。這開創了航海的新時代。這些都符合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關系與生產力關系的論述。
美國人能夠超越英國並不是美國人試圖突破英國技術封鎖的結果。英國早已放棄了封鎖。美國人的精明之處在於,他們能夠抓住產業升級帶來的新禮物,登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快車,從而超越舊的強國。美國人當然不願意為英國人買棉花。他們想開辦自己的棉花工廠。對英國來說,紡織業是他們的經濟命脈。英國人永遠不會容忍美國人拿自己的利益當賭注。後來,英國頒布了一項法律,禁止美國人參觀英國工廠,禁止掌握紡織技術的英國工程師移民美國。違反上述法律的人將被送進監獄。
為了生存,一些英國人仍然冒著被送進監獄偷渡到美國的風險。這些走私者還包括紡織技術人員。根據歷史記錄,到1860年,大約有400萬移民到美國,其中超過十分之一是紡織工程師。例如,萊斯特,他有「美國工業革命之父」和「英國叛徒」的名字。萊斯特最初是英國一家紡織廠的合同工,他簽署了一份保密協議。後來,他潛入美國,用他強大的記憶力重建了英國的紡織機器。從那時起,美國開始了自己的工業革命。一百年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強國。
❸ 美國為何能夠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
科學技術的發達,而歐洲卻沒有重視,這才讓美國黏了上來
❹ 18-19世紀美國抓住了什麼機遇
美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領先一步。南北戰爭後,由於南部種植園制度的廢除,為資本主義在全國范圍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造船業和機器製造業迅速發展,橫貫大陸的4條鐵路建成,西部廣大土地的墾殖,邊疆的消失,促進了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和擴大。在中西部、遠西部和南部日益開拓進程中,各地區發展了具有本地特點的工業。外國移民的大量湧入,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使北美能夠大規模進行農業生產。19世紀後半葉農業機械化迅速發展。從1860-1916年,耕地面積由4.07億英畝增加到8.79億英畝,改良的土地面積擴大了3倍多,小麥和玉米的產量約增加了3倍多。農業中大生產排擠和兼並小生產,在以工業為主的北部,農業日益採用集約耕作,在其他地區,大農場數字逐漸增加,1900年美國農產品總數的一半是由1/6的大農戶生產的,形成了美國式農業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19世紀後半葉,科學技術領域有重要發明和突破,其中首推電力的應用;1876年A.G:貝爾發明電話機,1886年T.A.愛迪生製造了電燈,1892年杜里雅兄弟試製成功汽車,1903年萊特兄弟試制飛機航行成功。電力廣泛應用於工業,導致美國經濟的全面發展。1880年工業在全國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超過農業,工業生產總值由1860年的世界第4位,躍居至1894年的首位。
美國南北戰爭中工業資產階級的勝利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政治保證,西部的開發擴大了對商品的需求,歐洲剩餘資本源源而來,歐亞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愛迪生、福特、萊特、貝爾等人的眾多發明使美國在電力、交通運輸、遠程通訊等領域領先。使美國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二戰後,新科技革命向當代社會主義提出了嚴峻的挑戰。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電子信息技術的發明與應用為先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戰後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外部條件,從而既向世界社會主義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為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動力。
二次大戰後整個歐洲幾乎到處是廢墟,本富庶的西歐也不例外。德國作為二戰的發動者之一,遭到了盟軍猛烈的炮火,更是滿目瘡痍.絕大部分壯年男性死於戰爭或為戰俘,使其國內勞動力極其缺乏。盡管如此德國人卻在這個廢墟上創造了一個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
在戰爭結束前德國就擁有想當數量的高科技人才。研發能力強,生產設備先進,產品工藝較高。盡管許多工廠毀於戰火,但大批科技人才和有經驗的技術工人依然在,並沒有造成技術斷層,為今後的重建作出了巨大貢獻。馬歇爾計劃。該計劃的正式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戰後歐洲經濟破敗不堪,德國更甚。生產尚未恢復,經濟面臨崩潰,人民生計也是極大問題。由於普遍貧困導致共產主義,潮逐漸冒出頭來。馬歇爾擔任美國國務卿後認為消除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展只有盡快恢復歐洲經濟,恢復人民正常生活。經過馬歇爾的努力美國國會批准了該計劃。此時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即歐洲經合組織的前身。130億美元自1948年到1951年以直接援助和貸款的形式為幫助恢復工農業生產、穩定金融、擴大貿易作出了極大貢獻。在此期間幾個西歐國家的GNP增長達到了15-25%,並極大的促進了化學,工程,鋼鐵工業的迅速更新,還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德國當然是其中最大的收益者。但這並非美國慷慨,而是出於與前蘇聯爭取歐洲的不得已之舉。當然獨創的社會市場經濟和完善的法律,出色的職業教育也與其分不開。
從50年代開始出現的地區性經濟集團,現已成為世界經濟中一個重要發展趨勢。這也是國際經濟關系的一種調整和變革。兩極世界的解體以及世界多極化的快速發展使世界經濟的發展有了一個更為寬松的外部環境,雖然局部的動盪不斷,但整體上還是朝著和平與發展的方向前進著。21世紀是科技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誰擁有高科技,誰就會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也會在未來的國際關系中擁有更多的權利。因此我們應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處理好與其他國家的關系,以求得在新的世紀里立於不敗之地。
❺ 美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19世紀下半葉,美國由落後的農業國一躍變成了工業強國,美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奴隸制度廢除後出現了資本主義自由發展的局面。
獨立戰爭後,美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工業化問題很快提上議事日程。
南北戰爭以前,美國北方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南方發展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是以奴隸勞動為基礎,排斥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自由僱用勞動,這種制度成為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而且南方種植園經濟主要面向國外,向英國提供棉花、煙草等原料,從英國輸入日用品,這就影響了北方資本主義國內市場的擴大,成為北方經濟發展的又一大障礙。
經過1861-1865年的南北戰爭,一方面掃除了美國經濟發展的障礙——奴隸制度;另一方面使美國經濟獲得了最後獨立,廣大的南方不再是英國工業品的傾銷市場,而成為消化本國產品的國內市場。這為美國工業的高速度發展開辟了無比廣闊的市場。這就造成了「能夠充分發展商品生產,能夠最自由、廣泛、迅速地發展資本主義的條件。」
2、國內資源豐富,市場廣闊。
農業迅速發展為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美國有一個潛在的廣闊的國內市場,西部處女地不斷地吸引著移民前往開墾,而西部的開發就意味著國內市場的擴大。
西部土地開發,推動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使美國農業與工業同步發展,互相促進。發達的農業不僅為工業提供了糧食、原料和商品市場,而且大宗的農產品出口也彌補了國際貿易逆差,為工業的發展積累了資金;同時為科技成果的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天地,縮短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
3、注重科學技術研究,充分採用外國新技術並重視獨創,是工業迅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在學習和引進歐洲最新科技成果的同時,大力開展應用研究,並在尖端領域有所突破,從而使美國的應用科學和工藝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美國資產階級為了奪取競爭的優勢,闖出了一條具有美國特色的科技發展之路。
首先,科學研究與生產密切結合,重視實驗和應用技術。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美國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各種研究所和工業實驗室。其次,美國不單純照搬外國經驗,而是在學習和引進的基礎上,在一些尖端領域大膽地應用和創新。如新興的電學理論和電機製造技術起源於英國和德國,但電機的完善和電力的大規模應用卻是由美國發明家完成的。最後,美利堅民族的性格和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對美國的科技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4、政府對產業革命所作出的積極對策是工業起飛的重要保證。
工業的發展需要一個統一和穩定的政府作為支撐。美國是一個新興國家,沒歷史的積淀的同時,也沒有強大的歷史保守著的強大阻力既沒有強大的飛劍實力的阻力,基於這一點,美國政府是資本主義化的,它的政策也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所在政策上也有利於它的工業化。
聯邦政府還實行了一系列社會經濟改革措施。如實行保護關稅政策,改革金融和貨幣制度等。這些為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經濟的騰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5、大量移民涌進,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技術和經驗。
美國是一個移民組成的國家,外國移民源源不斷地涌進美國,為美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據統計,1790—1860年間,進入美國的移民達500萬人。其中不少人是熟練的手工業者,美國第一架水力紡紗機就是英國人斯萊特製造的。
6、國際環境優越,少受戰爭之禍
美國遠離動亂的歐洲,南北有弱國為鄰,東西有兩大洋保護,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使美國有可能長期保持和平安定局面,較少遭受戰爭破壞,有助於工業生產持續、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有條件打著中立國的旗號,利用歐洲戰爭,坐收漁翁之利。
7、對外侵略和掠奪也是工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工業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本積累。美國工業革命所需資金有以下幾個來源:第一是奴隸貿易;第二是掠奪印地安人的土地;第三是西部土地投機;第四是聯邦政府償還國債的政策。
❻ 為什麼美國能領導第二次工業革命
美國「領跑」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原因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科學技術變革最初是在英國萌發的,但卻在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生根、開花並結出豐碩的成果。那麼美國究竟具備了哪些條件,才使它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處於領先地位呢?
一、南北戰爭後,政治的統一和穩定、聯邦政府的政治和經濟改革,為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經濟的騰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861~1865年,美國的南北戰爭徹底埋葬了腐朽落後的種植園奴隸制,解放了生產力,消除了南北對峙,鞏固了統一。同時,聯邦政府還實行了一系列社會經濟改革措施。如實行保護關稅政策,改革金融和貨幣制度等。這些為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經濟的騰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美國工業跳躍式發展和企業的大型化、集中化,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19世紀70年代後,美國進入經濟的迅速發展時期。由於美國工業起步晚、企業規模大、技術設備新、競爭力強、重工業發達,工業的地區分布也比較集中,因此企業間的競爭異常激烈,資本和生產集中得極為迅速,美國企業日益向大型化、集中化發展。1887~1897年,美國擁有100萬美元以上資金的大公司有86個,其中二十幾個大公司分別壟斷了各自所在部門的生產和銷售。同時,這些壟斷組織為了取得競爭優勢,不斷地改進生產技術。因此,在一定時期內,壟斷性大企業對技術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三、19世紀下半期,美國對西部邊疆的開發和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原料、資金和無比廣闊的國內市場
美國在實現資本主義工業化的過程中,同時掀起一場大規模的「西進運動」。聯邦政府實施的《宅地法》和鼓勵移民政策,調動了廣大移民的積極性。千百萬墾荒者蜂擁到西部,他們只用三十幾年的時間就開發了從密西西比河沿岸各州到加利福尼亞之間的遼闊地區。
西部邊疆的開發,推動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使美國農業與工業同步發展,互相促進。發達的農業不僅為工業提供了糧食、原料和商品市場,而且大宗的農產品出口也彌補了國際貿易逆差,為工業的發展積累了資金;同時為科技成果的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天地,縮短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
四、美國在學習和引進歐洲最新科技成果的同時,大力開展應用研究,並在尖端領域有所突破,從而使美國的應用科學和工藝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美國資產階級為了奪取競爭的優勢,闖出了一條具有美國特色的科技發展之路。
首先,科學研究與生產密切結合,重視實驗和應用技術。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美國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各種研究所和工業實驗室。其次,美國不單純照搬外國經驗,而是在學習和引進的基礎上,在一些尖端領域大膽地應用和創新。如新興的電學理論和電機製造技術起源於英國和德國,但電機的完善和電力的大規模應用卻是由美國發明家完成的。最後,美利堅民族的性格和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對美國的科技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美國是個由移民建立起來的國家,美國人民在革命斗爭和艱苦創業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堅定樂觀、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科學求實、大膽創新、分秒必爭、講求效益的創業精神。
五、19世紀末,美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了美國人民的文化素質,壯大了科技隊伍,推動了美國工業化的發展
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在於教育,因此普及和提高教育具有決定意義。南北戰爭後,美國資產階級進行了教育改革。首先,增加教育投資,實行公立與私立辦學並舉的方針,加快教育的發展。其次,加強基礎教育,推行小學義務教育制,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為國家工業化培養勞動技術大軍。同時,國家為各州大學提供科學實驗基金,許多大學成為全國和各州的科學研究和生產技術指導中心,對推動新技術革命起了巨大的作用。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❼ 認為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獨占鰲頭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有兩個方面。
主觀原因:南北戰爭和西進運動之後美國廢除了黑奴制度,擴大了國內市場,領土資源,也有了更多的自由勞動力。科技發展和生產力大幅度提高使得美國自身經濟實力變強。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等,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客觀原因: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敵,國土面積遼闊,資源豐富,土地皆可耕種。在這樣的客觀地理優勢的條件下使美國有了一個安定統一的內部環境。相比之下同時期的歐洲戰爭頻繁,無暇顧及美國的發展,也給了美國獨立發展的空間。
❽ 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美國為什麼崛起
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美國崛起的原因:
一、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會窗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與美國大量出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興產業產品相反,美國在棉紡織業這個第一次工業革命主導產業的技術上雖然也有很大改進,但生產仍不能滿足國內需求,一直是棉織品凈進口國。這種歷史事實說明,一國在傳統產業上落後於發達國家的情況下,在新興產業上可以一躍超過發達國家。
演化經濟學對此在理論上已經證明,落後國家利用勞動力、資源等成本要素價格低廉的比較優勢,試圖在傳統產業上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追趕,將永遠不會縮小與後者的經濟差距。相反,在新技術革命剛剛興起的時候,雖然新技術最初出現在發達國家,但由於其技術體系處於最原始的早期階段,科技知識大都處於公共領域並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知識的意會性程度很低,落後國家在這時如果能夠迅速進入新技術體系,就有可能把發達國家在早期新技術和科學基礎的領先地位轉移到本國。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最初三十多年中,德國也是這樣崛起的,而英國卻因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領先地位,鎖定在舊技術經濟範式之中,導致了其工業力量的衰落。
二、巨大國內市場規模的關鍵作用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美國並不是新技術的最初發明者;即使是從一開始就走在世界前列的電力電氣工業,美國在技術發展上也不具有佔先優勢,基礎科學研究更是落後於英、法、德,那麼,美國是如何抓住新技術革命機會窗口的呢?
美國巨大、豐富的市場使美國在國際比較中具有獨特的優勢。許多技術創新源於歐洲,但由於可以在美國市場中實現規模經濟,其發展卻是在美國進步最快。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初期,由於本國市場狹小,歐洲技術創新在原有的技術軌道上難以開發新產品並大幅度提高生產率,而一旦被引入到美國,美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就能夠很快開發出生產率高於歐洲的新產品和新工藝,申請新專利,開辟新的技術軌道,搖身一變成為新技術革命的領導者,並反過來佔領甚至壟斷技術先發國的市場。
三、排斥外國直接投資,獨享巨大國內市場為美國提供的技術創新租金
美國在19世紀許多行業上技術落後於歐洲國家,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行業中基本沒有外國直接投資,而直接投資卻是開發優勢技術的天然渠道。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對此是不會感到驚訝的,因為他在1913年就指出,曾有人說拉丁美洲給外國資本以特許權,但從未聽人說美國給外國資本以特許權,這是因為我們不給他們這種權利,原因就在於投資於某個國家的資本會佔有並且統治該國。美國的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華為和三一重工最近在美國的遭遇就是明證。正是由於實行了高關稅保護和排斥外國直接投資的政策,一旦國外先進技術通過「反向工程」被引進,美國巨大的國內市場就會為這種技術的進一步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西歐的技術領導地位也就不得不讓位於美國了。
四、高工資戰略
由於具有巨大的國內市場規模,美國的崛起並不是通過出口導向型經濟、而是通過內向型經濟實現的,國內市場規模除了人口規模外,美國民眾的工資增長是其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美國崛起時期的政治家認為,工業化不能像英國那樣靠剝削工人來實現,而要靠開發大自然的技術創新租金為美國人民提供高工資來實現,所以,他們絕不允許像100多年後的跨國公司那樣「把利潤帶走,把GDP留給中國」,因為這樣的話,美國人民的高工資就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了。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與西方主流經濟學把低工資看做是競爭優勢相反,當時的美國工業保護主義者卻把低工資看做是「禍根」,稱作是「乞丐勞動力」。他們認為,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機器生產將使高工資國家在單位勞動力成本上比廉價勞動力國家更低,原因就在於機器生產率的增長超過了工資的增加,因此,「不管在何處,由高收入勞動者所組成的國家都必將戰勝『乞丐勞動力』的國家」。
在美國經濟崛起過程中,美國工人的高工資刺激了用機械替代昂貴的勞動力,而機械發明導致了更高的生產率,從而使工資更高,這反過來又刺激了在更高程度上採用新的發明。因此,在技術創新與工資增長之間就形成了一種正反饋的良性循環,這是美國依靠美國人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實現經濟崛起的重要基礎,這也是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頭四十年就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五、發明創造和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深植於民族文化的血脈之中
這種文化的形成與美國政治家的大力提倡是密不可分的:自本傑明·富蘭克林以來,對科學技術的尊崇就成了美國文化的一個持久特徵。美國卓越的政治家亨利·克萊在鴉片戰爭爆發前就指出,一個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培育實用技術和製造工藝優勢的國家在力量上必將勝過依靠勞動力數量的國家;而在鴉片戰爭150年之後的中國,政治家們一方面在津津樂道「人口紅利」,另一方面在帶頭購買外國品牌汽車,其命運的差別由此可略見一斑。法國著名政治學家托克維爾在訪問美國後,在他1836年的經典性著作《美國的民主》中由衷地贊嘆到:在美國,人們對科學中純粹實用部分的理解令人欽佩,同時又對那些在應用中直接需要的理論部分給予認真的關注,在這方面,美國總是展現出一種自由的、原創的和富於發明的心智力量。
因此,這種文化造就了對技術新動向的高度敏感,歐洲的任何技術動向,幾乎馬上在美國就有反映,其反映之快,超過歐洲大陸本身,這幾乎成為美國的一個傳統。例如,1803年,英國開始研發蒸汽動力機車,但在英國還沒試製成功的時候,1807年美國就成功地試航了蒸汽推動的輪船。歐洲人發明了電的理論,而對之理解最透徹的卻是美國的愛迪生和貝爾等人。
❾ 美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美國的工業革命晚於英國半個世紀,它幾乎是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開展起來的。工業化開始之前,美國9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英國及歐洲需要的糧食和其他農業原料。絕大部分工業處於手工業生產階段,大多數製造品依賴從英國進口。
政治前提:獨立戰爭後,美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工業化問題很快提上議事日程。
國際環境:美國遠離動亂的歐洲,南北有弱國為鄰,東西有兩大洋保護,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使美國有可能長期保持和平安定局面,較少遭受戰爭破壞,有助於工業生產持續、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有條件打著中立國的旗號,利用歐洲戰爭,坐收漁翁之利。
資本積累:美國工業革命所需資金有以下幾個來源:第一是奴隸貿易;第二是掠奪印地安人的土地;第三是西部土地投機;第四是聯邦政府償還國債的政策。
美國還有一個潛在的廣闊的國內市場,西部處女地不斷地吸引著移民前往開墾,而西部的開發就意味著國內市場的擴大。
勞動力:美國是一個移民組成的國家,外國移民源源不斷地涌進美國,為美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據統計,1790—1860年間,進入美國的移民達500萬人。其中不少人是熟練的手工業者,美國第一架水力紡紗機就是英國人斯萊特製造的。
契機:1807年的禁運法案和1812—1814年的英美戰爭,是美國工業革命開始的契機。在此期間,海外貿易受到限制,工藝品必須自己製造,於是早期棉紡織業、製造棉毛紡織品、鐵器、五金器具及其他日用品的工廠,如雨後春筍一樣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1859年,美國造船、機車、農機三項產值達3600萬美元。鐵路的發展推動了管理的進步。由於極為有利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條件,美國的工業革命進展得特別迅速,很快超過英國,成為世界上頭號工業強國
再有就是是美國早期的科學管理思想。
❿ 近代美國崛起的如此之快,那它到底遇到了哪些好機會
在物理學方面,焦耳發現了能量守恆定律,法拉第成功發現了電磁現象,這為後來的電機的發明應用奠定了基礎。同樣麥克斯韋提出了一系列的電磁方面的理論,以及德國倫琴在發現了X射線。在化學方面,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化學周期表,為無機化學發展奠定理論基礎。這些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各方面取得的突破,為這次的電氣革命帶來巨大理論的突破。
電力的廣泛應用,不僅為工業提供了廉價的動力源,而且還推動了一系列電氣設備的發展。比如發電、輸電、配電相關發電設備,以及變壓器、電線、電纜等輸電設備。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時代,它將當時的英國成功跨越了馬爾薩斯陷阱,實現人口的爆炸式增長,並實現了工業化,帶動城市人口的增長。而這一次的電氣革命,使城市中人的人們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
同時電氣革命也催生了通訊技術的發展,1837年莫爾斯製造出了第一台電報機,並且美國鋪設了第一條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電報線路。1876年貝爾和他的助手首次實現了長距離通話,在4年後貝爾成立了自己的電話公司,而且不到幾年的時間,美國電話達到20多萬部,成為當時世界上電話普及最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