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業光魔的歷史
ILM,全稱instrial light and magic,即工業光學魔術公司,簡稱工業光魔。由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於1981年創立。1975年,《星球大戰》開拍。影片中有大量的特效,由於當時這方面的人才分散各處,水平難以保證製作出理想的效果,於是他在加州范努斯市選擇了一間舊倉庫,在那兒誕生了ILM。 ILM已成為目前全球第一大特效製作公司。當時,好萊塢連特效「部門」都很少見。為了拍攝《星球大戰》,他開創了電影特效行業。構成「工業光魔」的人員堪稱「三教九流」,有些是搞建築的,有些是做模型的,有些是拍廣告的,有些是玩機械設計的。幾乎沒一個人從事過電影。但也有好處:這個朝氣蓬勃的團體充滿了嬉皮精神,完全逃出體制限制。在早期工業光魔辦公的大庫房內,盧卡斯和他的團隊開始了改變世界的《星戰》之旅。
與其說它開啟了特效電影時代,不如說「星戰」本身就是好萊塢電影特效變遷的歷史
當斯皮爾伯格決定開拍科幻巨制《世界大戰》後,他聯系的第一個人並不是湯姆·克魯斯,而是工業光魔(Instrial Light & Magic)的丹尼斯·姆仁。斯皮爾伯格想確認丹尼斯是否有空能和他一起完成《世界大戰》的特效工作。從《第三類接觸》開始,經過20年的合作,丹尼斯已經成為了斯皮爾伯格最信賴的特效製作師。
電影界對視覺特效的高度重視,始於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的成功。1976年,喬治·盧卡斯為拍攝第一部《星球大戰》,專門成了自己的特效公司工業光魔。那個時候,好萊塢還沒有一家專門製作特效的公司,甚至大型製片公司里也沒有獨立的特效部門--製片公司的老闆們為了節約開支,早就取消了特效部門,也沒人專心研究特效。而如今在好萊塢,挑選一名合適的特效主管已經和挑選男主演一樣重要。
統計影史上最賣座的20部影片,會發現他們不是視覺特效大片就是CG製作的動畫片。電影工業的格局已經因特效而徹底改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星戰」系列與光魔的發展,也是世界電影特效的發展。
1977年的《星球大戰》是電影史上有記錄的,第一部使用動作控制攝像機拍攝的電影。在這部電影里,盧卡斯還創造了多項意義深遠的發明:他發明的一個機械裝置,可以把實拍畫面和後期合成畫面輕松地協調成同步,這把多少年來只能靠手工硬塗膠片記述的效率一下提高了幾十倍。這個機械裝置對電影工業的發展,絕對是里程碑式的。
1982年光魔發明了一項名為「源序列」的電腦處理方法,並應用在科幻電影《星際旅行:可汗之怒》上,該片出現了電影史上第一個完全由電腦生產的場景。
1985年光魔在電影《年輕的福爾摩斯》中,製作了電影史上第一個電腦生成的角色「彩色玻璃人」,這也為星戰前傳里眾多虛擬角色的製作打下了基礎。
1989年光魔為科幻經典《深淵》製作了影史上第一個電腦三維角色,這為《星戰前傳》里製作Yoda大師打下進一步的基礎。
光魔在1991年為《魔鬼終結者2》創作的T1000成了影史上第一個電腦生產的主角。諷刺喜劇《飛躍長生》為光魔帶來了第五尊奧斯卡獎,因為光魔第一次用電腦模擬成功了人類的皮膚。
最突出的成就大概就是1994年的《侏羅紀公園》了,影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由數字技術創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實皮膚、肌肉和動作質感的角色。
隨後,光魔的技術越來越先進,想像力更廣闊,創造了影史上無數第一,立體卡通人物(《變相怪傑》)、能說話的真人(《鬼馬小精靈》)也相繼出現真人電影里。如今好萊塢影片中70%的特效都由光魔完成。《加勒比海盜》、《綠巨人》、《龍卷風》、《拯救大兵瑞恩》等諸多特效均出自其手。
《星球大戰》視覺特效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技術製作上,其觀念上的突破對電影工業的推動作用也非常巨大。在第一部《星球大戰》里,盧卡斯首次推出「二手未來」(used future)概念。在此之前電影里涉及到的未來世界,都非常干凈漂亮整潔,一切都像是從工廠剛剛生產出來的。《星球大戰》里第一次將高科技表現得有真實感,累年的建築外表早已經破敗不堪,用過的飛船表面坑坑窪窪,酒吧里聚集了佩戴著各式舊武器的各類生物……觀眾們一下子覺得很有親近感和親臨感。雷德利·斯科特就承認,《星球大戰》「讓我終於明白如何讓未來產生質感」。他後來依此思路拍攝了《異形》和《銀翼殺手》。《銀翼殺手》里那座破敗的未來城市,如今已成為電影史上設計的經典。
在數字技術已相當成熟的前提下,《星戰前傳》依然在技術角度走在了業界前面。《前傳1》超過70%的場景是由數字合成。《前傳2》成為影史第一部完全由數字拍攝的電影。《前傳3》里100%的戲都在室內拍攝完成,所有自然景觀都是後期疊加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ILM內部一個叫「計算機動畫小組」的組織,專門研究全3D動畫,但是盧卡斯先生對這種技術不感興趣,他對照片真實度的電影特技更有興趣。1986年他賣掉了這個電腦部門給史蒂夫 喬布斯,該部門後來發展成了如今動畫製作的大腕--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皮克斯則從另外一個角度改變了動畫電影的格局。
[編輯本段]工業光魔改寫電影史
1977:《星球大戰》是電影史上有記錄的、第一部使用「動作控制攝像機」拍攝的電影。在這部電影里,盧卡斯創造多項意義深遠的發明:他發明的一個機械裝置,可以把實拍畫面和後期合成畫面輕松地協調成同步。這個機械裝置對電影工業的發展,絕對是里程碑式的。
1982:「光魔」發明了一項電腦處理方法,並應用在科幻電影《星際旅行:可汗之怒》上。該片出現了電影史上第一個完全由電腦製作的場景。
1985:「光魔」在電影《年輕的福爾摩斯》中,創作了電影史上第一個電腦生成的角色,「彩色玻璃人」。這為星戰前傳里眾多虛擬角色的製作打下了基礎。
1989:「光魔」為科幻經典《深淵》製作了影史上第一個電腦三維角色。這為《星戰前傳》里製作Yoda大師打下進一步的基礎。
1991:「光魔」為《魔鬼終結者2》創作的T1000成了影史上第一個電腦生成的主角。諷刺喜劇《飛躍長生》為光魔帶來了第五尊奧斯卡獎,因為光魔第一次用電腦模擬成功了人類的皮膚。
1994:《侏羅紀公園》成為影史上第一次出現由數字技術創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實皮膚,且有肌肉和動作質感的角色。隨後,光魔的技術越來越先進,想像力更廣闊,創造了影史上無數第一,立體卡通人物(《變相怪傑》)、能說話的「真人」(《鬼馬小精靈》)也相繼出現在真人電影里。如今好萊塢影片中70%的特效都由光魔完成。《加勒比海盜》、《綠巨人》、《龍卷風》、《拯救大兵瑞恩》等諸多特效均出自其手。
在數字技術已相當成熟的前提下,《星戰前傳》依然在技術方面走在業界前沿。《前傳1》超過70%的場景由數字合成;《前傳2》成為影史第一部完全由數字拍攝的電影;《前傳3》里100%的戲都在室內拍攝完成,所有自然景觀都是後期疊加的。值得一提的是,盧卡斯曾經在光魔內部成立了一個電腦部門,專門研究電腦技術對特效的幫助。
在最新的「星戰」影片中,「工業光魔公司」召集了1650人共同進行打造。共有65位真人演員扮演的角色和42個由計算機「製造」的角色。該公司動用四分之一的監督來同時分擔負責這部電影。每一位監督都要負責多個動作與視效的鏡頭畫面。最終,在電影中,光劍打鬥再次升級,大場面的戰爭場景也是前所未有的壯闊,大量從未在銀幕中亮相的飛行器都快速地粉墨登場,也出現了大型戰艦互射這樣令人血脈賁張的爽快鏡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早期,正當西西里島的埃特納火山噴發時,《星戰前傳3》劇組就迅速前往那裡,進行了非同一般的「旅行」,拍攝了火山熔岩從山口噴出並四處流淌的景象。在電影中可以看到,這組非常關鍵的鏡頭被用在阿納金墜落時的情節。
[編輯本段]曾經製作的影片
金童 The Golden Child (1986)
出神入化 Young Sherlock Holmes (1985)
外星戀 Starman (1984)
[編輯本段]特技製作的影片
變形金剛2 Transformers : revenge of the fallen (2009)
先知 Knowing (2009)
終結者2018 Terminator Salvation (2009)
鋼鐵俠Iron Man (2008)
侏羅紀公園4 Jurassic Park IV (2008)
變形金剛電影版 Untitled Transformers Film (2007)
奪寶奇兵4 Indiana Jones 4 (2007)
加勒比海盜3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3 (2007)
加勒比海盜2:亡靈的寶藏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2006)
龍騎士 Eragon (2006)
南極大冒險 Eight Below (2006)
水中女妖 Lady in the Water (2006)
海神號 Poseidon (2006)
碟中諜3 Mission: Impossible III (2006)
變相怪傑2 Son of the Mask (2005)
雞仔總動員 Chicken Little (2005)
兒女一籮筐2 Cheaper by the Dozen 2 (2005)
瘋狂金車 Herbie: Fully Loaded (2005)
鍋蓋頭 Jarhead (2005)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2005)
逃出克隆島 The Island (2005)
神勇奶爸 The Pacifier (2005)
世界大戰 War of the Worlds (2005)
慕尼黑慘案 Munich (2005)
吉屋出租 Rent (2005)
極限特工2 XXX² (2005)
立體小奇兵:鯊魚男孩與岩漿女孩 The Adventures of Shark Boy & Lava Girl in 3-D (2005)
星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 Star Wars: Episode III - Revenge of the Sith (2005)
我們到了沒? Are We There Yet? (2005)
熄燈追殺令 Twisted (2004)
星際傳奇2 The Chronicles of Riddick (2004)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Lemony Snicket's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 (2004)
明日世界 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 (2004)
神秘村 The Village (2004)
范海辛 Van Helsing (2004)
後天 The Day After Tomorrow (2004)
哈利波特3:阿茲卡班的囚徒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2004)
諜影重重2 The Bourne Supremacy (2004)
大漠雄風 Hidalgo (2004)
愛神 Eros (2004)
彼得·潘 Peter Pan (2003)
Stuck On You (2003)
捕獵游戲 The Hunted (2003)
時間線 Timeline (2003)
怒海爭鋒:極地遠征 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2003)
綠巨人浩克 Hulk (2003)
加勒比海盜:黑珍珠號的詛咒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2003)
天降奇兵 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 (2003)
天兆 Signs (2002)
血型拼圖 Blood Work (2002)
星球大戰前傳二:克隆人的進攻 Star Wars: Episode 2:Attack of the Clones (2002)
狂野之愛 Punch-Drunk Love (2002)
紐約黑幫 Gangs of New York (2002)
強殖入侵 Impostor (2002)
時間機器 The Time Machine (2002)
K-19:寡婦製造者 K-19: The Widowmaker (2002)
黑衣人2 Men in Black 2 (2002)
諜影重重 The Bourne Identity (2002)
哈利·波特與密室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2002)
哈利·波特之魔法石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2001)
盜墓迷城2 The Mummy Returns (2001)
誓不罷休 The Pledge (2001)
人工智慧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
珍珠港 Pearl Harbor (2001)
侏羅紀公園3 Jurassic Park 3 (2001)
忘了我是誰 The Majestic (2001)
完美風暴 The Perfect Storm (2000)
太空牛仔 Space Cowboys (2000)
浮世因緣 Pay It Forward (2000)
飛鼠洛基冒險記 The Adventures of Rocky & Bullwinkle (2000)
畫家波拉克 Pollock (2000)
火星任務 Mission to Mars (2000)
斷頭谷 Sleepy Hollow (1999)
盜墓迷城 The Mummy (1999)
穿梭陰陽界 Bringing Out the Dead (1999)
飆風戰警 Wild Wild West (1999)
October Sky (1999)
深海狂鯊 Deep Blue Sea (1999)
綠色奇跡 The Green Mile (1999)
落在香杉樹的雪花 Snow Falling on Cedars (1999)
木蘭花 Magnolia (1999)
甜美的結局 Sweet and Lowdown (1999)
星球大戰前傳一:魅影危機 Star Wars:Episode 1:The Phantom Menace (1999)
銀河追緝令 Galaxy Quest (1999)
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消失的1945 Last Days, The (1998)
魔幻小戰士 Small Soldiers (1998)
巨猩喬揚 Mighty Joe Young (1998)
極度深寒 Deep Rising (1998)
蛇眼 Snake Eyes (1998)
水銀蒸發令 Mercury Rising (1998)
第六感生死緣 Meet Joe Black (1998)
超時空接觸 Contact (1997)
黑衣人 Men in Black (1997)
斷鎖怒潮 Amistad (1997)
生死時速2 Speed 2: Cruise Control (1997)
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續集 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 (1997)
解構哈利 Deconstructing Harry (1997)
午夜善惡園 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 (1997)
星河戰隊 Starship Troopers (1997)
泰坦尼克號 Titanic (1997)
烏龍博士 Flubber (1997)
再生俠 Spawn (1997)
蒸發密令 Eraser (1996)
突變 The Trigger Effect (1996)
星際旅行:第一類接觸 Star Trek: First Contact (1996)
龍之心 Dragonheart (1996)
十萬火急 Daylight (1996)
特別效果 Special Effects: Anything Can Happen (1996)
豪情四兄弟 Sleepers (1996)
碟中諜 Mission: Impossible (1996)
Mars Attacks! (1996)
白宮奇緣 The American President (1995)
剛果驚魂 Congo (1995)
鬼馬小精靈 Casper (1995)
魔童村 Village of the Damned (1995)
魔櫃小奇兵 The Indian in the Cupboard (1995)
勇敢者的游戲 Jumanji (1995)
星空奇遇記之星空奇兵 Star Trek: Generations (1994)
狼 Wolf (1994)
叛逆性騷擾 Disclosure (1994)
賭俠馬華力 Maverick (1994)
赫德薩克的代理人 The Hudsucker Proxy (1994)
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1994)
聰明笨伯 The Flintstones (1994)
幻影英雄 Last Action Hero (1993)
胡桃夾子 The Nutcracker (1993)
上升的太陽 Rising Sun (1993)
體熱邊緣 Malice (1993)
曼哈頓謀殺疑案 Manhattan Murder Mystery (1993)
流星俠 The Meteor Man (1993)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
外星追緝令 Fire in the Sky (1993)
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k (1993)
飛越長生 Death Becomes Her (1992)
火箭專家 The Rocketeer (1991)
捍衛入侵者 Flight of the Intruder (1991)
大門 The Doors (1991)
變男變女變變變 Switch (1991)
烈火雄心 Backdraft (1991)
終結者2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
鐵鉤船長 Hook (1991)
星艦迷航記6 Star Trek VI: The Undiscovered Country (1991)
小魔煞 Arachnophobia (1990)
跳火山的人 Joe Versus the Volcano (1990)
教父第三集 The Godfather: Part III (1990)
夢 Dreams (1990)
人鬼情未了 Ghost (1990)
全面回憶 Total Recall (1990)
Roller Coaster Rabbit (1990)
虎膽龍威續集 Die Hard 2: Die Harder (1990)
回到未來3 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 (1990)
Tummy Trouble (1989)
地獄來的芳鄰 The 'burbs (1989)
深淵 The Abyss (1989)
聖戰奇兵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1989)
夢幻成真 Field of Dreams (1989)
烈血海底城 Leviathan (1989)
直到永遠 Always (1989)
捉鬼敢死隊2 Ghostbusters II (1989)
威洛 Willow (1988)
魔繭續集 Cocoon: The Return (1988)
誰陷害了兔子羅傑 Who Framed Roger Rabbit (1988)
塔克:其人其夢 Turker:The Man and His Dream (1988)
偶然的旅遊者 The Accidental Tourist (1988)
基督最後的誘惑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1988)
東鎮女巫 Witches of Eastwick (1987)
驚異大奇航 Innerspace (1987)
太空炮彈 Spaceballs (1987)
太陽帝國 Empire of the Sun (1987)
小靈精 *batteries not included (1987)
星艦迷航記第四集:搶救未來 Star Trek IV: The Voyage Home (1986)
天降神兵 Howard the Duck (1986)
魔幻迷宮 Labyrinth (1986)
錢之坑 The Money Pit (1986)
七寶奇謀 The Goonies (1985)
繭 Cocoon (1985)
沖向天外天 Explorers (1985)
Ewoks: The Battle for Endor (1985)
相愛的敵人 Enemy Mine (1985)
走出非洲 Out of Africa (1985)
星際旅行3 Star Trek III: The Search for Spock (1984)
The Ewok Adventure (1984)
大魔域 Unendliche Geschichte, Die (1984)
魔域奇兵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1984)
武士復仇:星球大戰第六集 Star Wars: Episode 6�Return of the Jedi (1983)
外星人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魔水晶 The Dark Crystal (1982)
天汗的憤怒 Star Trek: The Wrath of Khan (1982)
鬼驅人 Poltergeist (1982)
奪寶奇兵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
魔幻屠龍 Dragonslayer (1981)
星球大戰第五集:帝國反擊戰 Star Wars: Episode 5�The Empire Strikes Back (1980)
星球大戰第四集:新希望 Star Wars (1977)
五百年後 THX 1138 (1971)
[編輯本段]其它參與製作的影片
The Making of 'Hulk' (2003)
墨西哥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2003)
野鸚鵡 The Wild Parrots of Telegraph Hill (2003)
透過阿甘看世界 Through the Eyes of Forrest Gump (1994)
星艦迷航記5:終極先鋒 Star Trek V: The Final Frontier (1989)
變形金剛2: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 (2009)
[編輯本段]布希授予工業光魔美國「國家技術獎」
美國總統George W. Bush
Nation Medal of Science and 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的獲獎名單。工業光魔(Instrial Light and Magic)獲得了」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獎項。
The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獎是為了表彰那些在物理學、生物學、數學、社會學、行為學等領域中的科技先鋒。其意義是為了加深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掌握最尖端的科學技術,為美國的經濟提供堅強的後盾。這個獎項是由國會在1959年設立的。
The 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是為了表彰那些在全球都有著很強競爭力的公司和部門。這些公司和部門將最新的技術用到商業中,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提高了國家的生產率,為美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個獎項是由國會在1980年設立的。
此外,獲得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獎的還包括Motorola和IBM微電子部門等全球知名企業。
Ⅱ 工業光魔公司的歷史發展
1975年,《星球大戰》開拍。影片中有大量的特效,由於當時這方面的人才分散各處,水平難以保證製作出理想的效果,於是他在加州范努斯市選擇了一間舊倉庫,在那兒誕生了ILM。ILM已成為目前全球第一大特效製作公司。
當時,好萊塢連特效「部門」都很少見。為了拍攝《星球大戰》,他開創了電影特效行業。構成「工業光魔」的人員堪稱「三教九流」,有些是搞建築的,有些是做模型的,有些是拍廣告的,有些是玩機械設計的。幾乎沒一個人從事過電影。但也有好處:這個朝氣蓬勃的團體充滿了嬉皮精神,完全逃出體制限制。在早期工業光魔辦公的大庫房內,盧卡斯和他的團隊開始了改變世界的《星戰》之旅。
與其說它開啟了特效電影時代,不如說「星戰」本身就是好萊塢電影特效變遷的歷史
當斯皮爾伯格決定開拍科幻巨制《世界大戰》後,他聯系的第一個人並不是湯姆·克魯斯,而是工業光魔(Instrial Light & Magic)的丹尼斯·穆倫。斯皮爾伯格想確認丹尼斯是否有空能和他一起完成《世界大戰》的特效工作。從《第三類接觸》開始,經過20年的合作,丹尼斯已經成為了斯皮爾伯格最信賴的特效製作師。
電影界對視覺特效的高度重視,始於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的成功。1976年,喬治·盧卡斯為拍攝第一部《星球大戰》,專門成立了自己的特效公司工業光魔。那個時候,好萊塢還沒有一家專門製作特效的公司,甚至大型製片公司里也沒有獨立的特效部門--製片公司的老闆們為了節約開支,早就取消了特效部門,也沒人專心研究特效。而如今在好萊塢,挑選一名合適的特效主管已經和挑選男主演一樣重要。
統計影史上最賣座的20部影片,會發現他們不是視覺特效大片就是CG製作的動畫片。電影工業的格局已經因特效而徹底改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星戰」系列與光魔的發展,也是世界電影特效的發展。
1977年的《星球大戰》是電影史上有記錄的,第一部使用動作控制攝像機拍攝的電影。在這部電影里,盧卡斯還創造了多項意義深遠的發明:他發明的一個機械裝置,可以把實拍畫面和後期合成畫面輕松地協調成同步,這把多少年來只能靠手工硬塗膠片記述的效率一下提高了幾十倍。這個機械裝置對電影工業的發展,絕對是里程碑式的。
1982年光魔發明了一項名為「源序列」的電腦處理方法,並應用在科幻電影《星際迷航:可汗之怒》上,該片出現了電影史上第一個完全由電腦生產的場景。
1985年光魔在電影《年輕的福爾摩斯》中,製作了電影史上第一個電腦生成的角色「彩色玻璃人」,這也為星戰前傳里眾多虛擬角色的製作打下了基礎。
1989年光魔為科幻經典《深淵》製作了影史上第一個電腦三維角色,這為《星戰前傳》里製作Yoda大師打下進一步的基礎。
光魔在1991年為《魔鬼終結者2》創作的T1000成了影史上第一個電腦生產的主角。諷刺喜劇《飛躍長生》為光魔帶來了第五尊奧斯卡獎。
最突出的成就大概就是1994年的《侏羅紀公園》了,影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由數字技術創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實皮膚、肌肉和動作質感的角色。
隨後,光魔的技術越來越先進,想像力更廣闊,創造了影史上無數第一,立體卡通人物(《變相怪傑》)、能說話的真人(《鬼馬小精靈》)也相繼出現真人電影里。
《星球大戰》視覺特效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技術製作上,其觀念上的突破對電影工業的推動作用也非常巨大。在第一部《星球大戰》里,盧卡斯首次推出「二手未來」(used future)概念。在此之前電影里涉及到的未來世界,都非常干凈漂亮整潔,一切都像是從工廠剛剛生產出來的。《星球大戰》里第一次將高科技表現得有真實感,累年的建築外表早已經破敗不堪,用過的飛船表面坑坑窪窪,酒吧里聚集了佩戴著各式舊武器的各類生物……觀眾們一下子覺得很有親近感和親臨感。雷德利·斯科特就承認,《星球大戰》「讓我終於明白如何讓未來產生質感」。他後來依此思路拍攝了《異形》和《銀翼殺手》。《銀翼殺手》里那座破敗的未來城市,如今已成為電影史上設計的經典。
在數字技術已相當成熟的前提下,《星戰前傳》依然在技術角度走在了業界前面。《前傳1》超過70%的場景是由數字合成。《前傳2》成為影史第一部完全由數字拍攝的電影。《前傳3》里100%的戲都在室內拍攝完成,所有自然景觀都是後期疊加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ILM內部一個叫「計算機動畫小組」的組織,專門研究全3D動畫,但是盧卡斯先生對這種技術不感興趣,他對創造照片級真實的電影特效更有興趣。1986年他賣掉了這個電腦部門給史蒂夫喬布斯,該部門後來發展成了如今動畫製作的大腕--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皮克斯則從另外一個角度改變了動畫電影的格局。 《侏羅紀公園》成為影史上第一次出現由數字技術創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實皮膚,且有肌肉和動作質感的角色。隨後,光魔的技術越來越先進,想像力更廣闊,創造了影史上無數第一,立體卡通人物(《變相怪傑》)、能說話的「真人」(《鬼馬小精靈》)也相繼出現在真人電影里。如今好萊塢影片中70%的特效都由光魔完成。《加勒比海盜》、《綠巨人》、《龍卷風》、《拯救大兵瑞恩》等諸多特效均出自其手。
在數字技術已相當成熟的前提下,《星戰前傳》依然在技術方面走在業界前沿。《前傳1》超過70%的場景由數字合成;《前傳2》成為影史第一部完全由數字拍攝的電影;《前傳3》里100%的戲都在室內拍攝完成,所有自然景觀都是後期疊加的。值得一提的是,盧卡斯曾經在光魔內部成立了一個電腦部門,專門研究電腦技術對特效的幫助。
在最新的「星戰」影片中,「工業光魔公司」召集了1650人共同進行打造。共有65位真人演員扮演的角色和42個由計算機「製造」的角色。該公司動用四分之一的監督來同時分擔負責這部電影。每一位監督都要負責多個動作與視效的鏡頭畫面。最終,在電影中,光劍打鬥再次升級,大場面的戰爭場景也是前所未有的壯闊,大量從未在銀幕中亮相的飛行器都快速地粉墨登場,也出現了大型戰艦互射這樣令人血脈賁張的爽快鏡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早期,正當西西里島的埃特納火山噴發時,《星戰前傳3》劇組就迅速前往那裡,進行了非同一般的「旅行」,拍攝了火山熔岩從山口噴出並四處流淌的景象。在電影中可以看到,這組非常關鍵的鏡頭被用在阿納金墜落時的情節。
Ⅲ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發展歷史
1984年,約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離開了工作多年的迪斯尼,加入了盧卡斯影業旗下的工業光魔公司。同年,約翰·拉塞特開始創作自己的第一部3D短片《The Adventures of André & Wally B》
1986年,盧卡斯電影公司旗下的工業光魔公司的電腦動畫部被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以1000萬美元收購,正式成為獨立製片公司——皮克斯。自1979年便在盧卡斯公司電影動畫部擔任副總裁的埃德·卡特穆爾(Ed Catmull) ,被任命為皮克斯的共同創辦人和技術總主管。這時,皮克斯共有員工44人。
1987年,皮克斯的短片《Luxo Jr.》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並且獲得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電腦影像類影片第一評審團獎--金門獎。這部短片也是皮克斯製作的第一部動畫短片,片中的主角就是後來成為皮克斯象徵的跳跳燈,它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很多含義:孜孜不倦的工作、勇於實踐的風格、左右逢源的靈感以及不墨守成規的個性……
1988年,短片《Red's Dream》獲得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電腦綜合影像獎以及奧地利Prix Ars Electronica電影節的金尼卡斯獎。
1989年,皮克斯自主開發的程序RenderMan正式啟用。同年,皮克斯為純品康納果汁做了第一個商業廣告:《一覺醒來》。動畫短片《Tin Toy》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第三屆洛杉磯國際動畫節一等獎以及美國電影協會藍帶獎。這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動畫短片,也是《玩具總動員》的創意來源,影片以一個玩具的視角去觀察它們的主人:孩子,在它們看來,這些孩子簡直就是魔鬼!
1990年,皮克斯喬遷至加州波特里奇蒙的獨層辦公樓。在這里皮克斯創作了幾組廣告片:其中包括為加州彩票製作的「跳舞的卡片」、為大眾汽車製作的 "La Nouvelle Polo」 以及為人壽保險公司製作的「嬰兒」等等。動畫短片《Knick Knack》獲得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和在巴塞羅那舉行的巴達洛納電影節最佳動畫獎。
1991年5月,皮克斯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與娛樂巨匠迪斯尼結為合作夥伴。從1937年的《白雪公主》到2002年的《星銀島》一直穩居動畫霸主地位的迪斯尼創造了一部又一部經典動畫片。這些片子都是手繪的,但電腦遲早會融入動畫的創作領域。於是,皮克斯與迪斯尼簽訂了製作三部電腦動畫長片的協議,由迪斯尼負責發行。同年,皮克斯為芝麻街拍攝的節目贏得了倫敦電腦動畫競賽最佳影片獎。
1992年,由皮克斯研發小組開發的電腦輔助製作系統(CAPS)獲得奧斯卡科學工程金像獎。
1993年,在拍攝了9組廣告之後,皮克斯為IBM製作了企業標識。RenderMan 程序研發小組獲得奧斯卡科學工程金像獎。
1994年,為派拉蒙電影公司製作了企業標識。
1995年,皮克斯股票上市。同年11月22日(感恩節),皮克斯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全電腦製作的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Toy Story)在全美上映(由迪斯尼發行)。影片以1.92億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動畫電影的紀錄,成為1995年美國票房冠軍,在全球也締造了三億六千萬美元的票房記錄,還為導演約翰·拉塞特贏得了奧斯卡特殊成就獎。該片的巨大成功還促成了一件事情,皮克斯的老闆斯蒂夫·喬布斯因為此時坐擁10億美金的身價,而被瀕臨倒閉的蘋果公司請了回去,懇求這位元老重整河山。喬布斯欣然應允,iPod 就是喬布斯回歸蘋果後的傑作。由於角色深入人心,約翰·拉塞特決定拍攝《玩具總動員2》。
《玩具總動員》被稱為是繼《米老鼠》賦予動畫片聲音和《白雪公主》賦予動畫片色彩之後的第三次飛躍——賦予動畫片3D!
1996年,約翰·拉薩特獲得奧斯卡特殊成就獎,《玩具總動員》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音樂喜劇類)、最佳主題曲、最佳原著劇本提名,同年還獲得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及最佳主題曲提名。
1997年,皮克斯與迪斯尼達成進一步協議,決定強強聯手共同製作五部動畫長片。6月,皮克斯擴大編制,員工增加到375名,辦公場所擴至2層。同年,皮克斯發行短片《Geri's Game》,本片在動畫角色的皮膚及服裝的材質上有了很明顯的改進。
1998年11月25日,迪斯尼與皮克斯合作的第二部電腦動畫長片《蟲蟲危機》( A Bug's Life)上映。《蟲蟲危機》在北美共有1.63億美元進賬,全球票房為3.62億美元,擊敗了同期推出的夢工廠《螞蟻雄兵》,成為當年動畫長片票房冠軍。同年,《Geri's Game》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皮克斯研製的Marionette 3-D動畫系統和數位繪圖技術獲得奧斯卡科學工程獎。
1999年11月24日,世界上第一部完全數碼製作的電影《玩具總動員2》(Toy Story 2)上映,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地先後打破首映周票房記錄。這部迪斯尼與皮克斯合作的第三部電腦動畫長片的內容及人物都接續《玩具總動員》。憑借《玩具總動員2》2.45億美元票房的佳績,導演約翰·拉塞特與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並稱為好萊塢最會賺錢的十大導演。同年,《蟲蟲危機》獲得格萊美最佳電影/電視演奏配樂獎和奧斯卡音樂喜劇類最佳配樂提名,PixarVision 獲得奧斯卡技術成就獎。
2000年,皮克斯搬遷至加州 Emeryville 的新辦公樓。同年,《玩具總動員2》獲得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歌曲;格萊美最佳電影/ 電視歌曲獎及最佳兒童音樂專輯獎;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
2001年11月2日,迪斯尼與皮克斯公司合作的第四部電腦動畫長片《怪獸電力公司》(Monsters, Inc.)上映。10天就突破了一億美元大關,成為影史上最快破億的動畫片,也是當時全球排名第二的高收入動畫電影(僅次於1994年迪斯尼的《獅子王》)。同年,執行副總裁約翰·拉塞特與皮克斯簽下10年專任契約。皮克斯再次擴大編制,員工增至600名。RenderMan影像設計系統獲得奧斯卡技術獎,約翰·拉薩特獲得美國電影協會頒發的榮譽學位。
2002年,皮克斯再獲殊榮,美國製片協會為表彰其再開發新媒體及新技術方面的成就,特為其頒發Vanguard獎。
2003年5月30日上映的《海底總動員》是迪斯尼與皮克斯公司合作的第五部電腦動畫長片。皮克斯刷新紀錄的速度著實讓人吃驚,在短短八天的時間內票房沖破一億美元,刷新了《怪物公司》的票房神話。上映二周後,其票房已經高達1.43億元,最終以3.4億美元的全美票房打破了《獅子王》保持的3.285億美元的動畫片最高票房紀錄,榮膺全美歷史上最賣座的動畫片。皮克斯正在挑戰一個新高度,那就是不再靠物理模擬技術吸引觀眾,而是超越了以往電腦動畫中以技術掛帥的原始階段,回歸到靠內容題材的升華和劇情的內在涵義為主旨的製作模式,將神奇的電腦技術與傳統的人性理念相結合,創造出感人至深的動畫故事。憑著《海底總動員》的傲人成績,皮克斯正考慮修改與迪斯尼的協議。假如負責發行的迪斯尼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皮克斯就將尋找其他合作夥伴。
2004年11月5日,皮克斯繼以《海底總動員》創下電影史上最賣座動畫片紀錄後又更上層樓,挑戰以真人為主角的超高動畫技術,更值得一提的是《超人總動員》是皮克斯歷史上第一部「動作片」,也是皮克斯第一次電腦挑戰超級英雄的故事。
同年,新興動畫帝國皮克斯和老牌傳統媒體帝國迪斯尼之間的商業矛盾開始愈演愈烈。2003年開始,雙方開始商討續約問題,由迪斯尼繼續全權發行後者製作的動畫,但2004年1月談判破裂,主要原因是當時的迪斯尼CEO邁克爾·伊斯納(Michael Eisner) 與喬布斯不和(前者稱電腦動畫做出來的人物「很可憐」,後者稱迪斯尼拍的續集「很丟臉」),而且價格問題也沒有談攏。2004年,喬布斯曾要求與迪斯尼共享影片的所有權利,但被迪斯尼拒絕。於是雙方將於2006年6月上映的《汽車總動員》(Cars)後終止合作。 雙方分手後(尤其是在伊斯納下台後),迪斯尼一直努力恢復和皮克斯的關系。羅伯特·伊格(Robert Iger) ,在2005年10月取代前任CEO伊斯納時就宣稱,復興迪斯尼的動畫實力將是他的首要任務。
2006年1月23日,美國第二大媒體巨頭迪斯尼公司董事會授權CEO羅伯特·伊格以每股59美元、總出價70億美元的贈股方式收購皮克斯動畫公司,此舉花費了迪斯尼13%的股票,而皮克斯的老闆史蒂夫.喬布斯也因此擁有迪斯尼6.05%的股票,成為迪斯尼最大的個人股東。皮克斯公司5月5日召開的股東大會最終批准了以74億美元價格的這項收購。
2006年6月9日,推遲半年多的《汽車總動員》(Cars)終於上映。該片由約翰·拉塞特和李·安克瑞奇共同執導。由於採用新的「光線跟蹤」技術,使得皮克斯的影片水平更上一層樓。
2007年6月29日,《料理鼠王》(Ratatouille)在美國上映,本片由曾執導《超人特攻隊》的導演布拉德·伯德執導。影片上映後大受歡迎,周末3天的收入就達4720萬美元,力壓布魯斯·威利斯的《虎膽龍威4》,奪得周末冠軍頭銜。
2015年6月19日,皮克斯闊別兩年動畫力作《頭腦特工隊》上映,正面進攻勁頭正猛的《侏羅紀世界》,雖然首戰告負,但仍取得9044萬美元的喜人成績。
Ⅳ 了解工業光魔的進!
電腦游戲要是能做出現在電影特效的水平起碼的20年才可以,再說就算現在可以做出來,不過不可能有電腦可以帶起來,估計配置的有好多個能特效全開孤島危機的電腦才可以帶的起來
Ⅳ CG動畫發展史
計算機動畫(Computer Animation),是藉助計算機來製作動畫的技術。大致可以分為二維動畫(2D)和三維動畫(3D)兩種。
CG」原為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縮寫。隨著以計算機為主要工具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的一系列相關產業的形成,國際上習慣將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的領域通稱為CG。它既包括技術也包括藝術,幾乎囊括了當今電腦時代中所有的視覺藝術創作活動,如平面印刷品的設計、網頁設計、三維動畫、影視特效、多媒體技術、以計算機輔助設計為主的建築設計及工業造型設計等。
在中國蓬勃發展的今天,CG技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領域——建築工程。對於CG本身的含義來說,計算機圖形學在建築工程上的應用可謂是非常廣泛的。
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們通過製作等比例縮小的建築模型和手繪的油畫來給大眾展示未來建築的直觀景象,這種表現建築的方式一直延續到上世紀末。20世紀 60~70年代,計算機圖形技術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開始的時候計算機所呈現出來的圖形圖像還是很粗劣的,但人們還是意識到計算機方便、直觀和可提供多種 可能的優勢。80年代,計算機圖形技術逐漸成熟起來,開始應用在影視、工程、工業製造等各個領域,計算機開始幫助建築師進行輔助設計,建築師利用計算機進 行建築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的設計和繪制,同時建築模型的製作也逐漸由計算機控制完成。到9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出現了計算機繪制建築效果圖的行業。在 今天看來,我們早期的技術是單純和粗糙的,但是國人在這段時期中的奮斗與摸索是不容忽視的。90年代末,人們發現簡單的靜態渲染圖對於整個建築設計的方案 表達和景觀模擬起不到更全面詮釋的作用,於是建築動畫和VR技術開始進入市場。
影視領域
從二維到三維,從平面
CG
印刷、網頁設計行業到三維動畫,影視特效行業,CG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應用的領域也在不斷的壯大著,現今更是形成了一個可觀的經濟產業。
從1991年的《終結者2》到2010年的《阿凡達》,我們感受到了CG在質上的飛躍。如今影視特效、3D動畫製作與3D游戲製作已成為CG領域發展的前沿。
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用計算機動畫製作的電影《玩具總動員》突破了數字技術在電影業中的運用限制,給電影製作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與此同時,2005年推出的《魔獸世界》就是最好的例子,它以恢宏的場面、美輪美奐的背景、高度模擬的環境、扣人心弦的故事,讓無數魔獸玩家體會到了CG的神奇魅力。
2011年《變形金剛3》《怪物史瑞克3》站上電影票房之巔。無不預示著電影動畫的發展前景。而中國第一部全三維動畫電影有環球數碼製作的《魔比斯環》在2006年成功上映奠定了中國CG影視的第一步,到今中國CG不斷發展,衍生出很多CG影視公司,拉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和就業。[1]
在這短短十幾年,CG以高端科學技術為依託,以無限的創意為內容,徹底顛覆了傳統視覺時代,開辟了流光溢彩的圖像新時代,CG動畫給影視和游戲強國帶來了近千億美元的經濟利潤。可以說,CG已經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形成了一種產業,深刻影響著他們的經濟和文化發展。
Ⅵ basefx公司是中國的嗎
是的
總部位於中國北京的Base FX是亞洲知名的影視特效公司,擁有中國最大的電影特效團隊,在北京、無錫、廈門均有製作基地,團隊人數超過450人。
Base憑借HBO的《太平洋戰爭》、《海濱帝國》和Starz電視的《黑帆》三度獲得艾美獎。2012年,Base與好萊塢最知名的影視特效製作公司、史詩級科幻系列電影《星球大戰》的特效製作方「工業光魔」(Instrial Light And Magic)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未來會繼續與工業光魔舊金山總部及其倫敦、溫哥華、新加坡的辦公室密切合作,為更多好萊塢大片製作特效。在剛剛上映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Base FX有150名特效藝術家參加了400多個鏡頭的特效製作工作。
(6)工業光魔公司如何發展的擴展閱讀:
BASE從最初定義為base f/x(做最基礎的視覺特效),到如今的leading the evolution(引領視效變革),其企業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必然不斷改進.
一是公司秉持的態度:在電影特效的業務范疇內,BASE一直追求提供更高質量的鏡頭,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是對人才的渴求:從公司創立之日起,BASE便一直珍視那些最優秀最有發展潛質的藝術家,這些體現在招聘、培訓和員工關系等各個環節。
因此,公司倡導的企業文化包括以下三個層面:creativity創意、communication溝通、cooperation協作。這是BASE對最優秀藝術家的要求,也是確保服務質量的前提條件。
Ⅶ 維塔數碼的發展歷程
維塔:電影視效帝國的史詩傳奇
維塔工作室是紐西蘭一家綜合性電影和電視視效公司,有一批具有各種技能的創意技術人才,其工作室離惠靈頓市中心不過15分鍾路程。
維塔擁有面積超過65,000平方英尺的工作室和600多名創意員工,可以設計和製作包括專業道具造型和修補、生物道具製作、盔甲武器製作、微雕、大型場景、布景和服裝等各種大型或微型道具,當然,還有特效。工作室總裁理查德·泰勒是特效設計師兼總監制,旗下共有14名高級設計師;造型製作從人體的細微處到各個部分,製作十分細致;除了拍攝所需的3維雕塑,工作室還為博物館和公眾展覽製作;大型的場景雕塑在戶外能抗每小時140公里風速的狂風;盔甲和武器的製作應有盡有。
前傳:從作坊式的視效小廠開始
維塔是如此的成功,到了為《阿凡達》製作視效的時候,他們已經把「表演捕捉」技術提升到了無所不能的境界,以至於蒂姆·伯頓在為迪士尼拍攝《愛麗絲夢遊仙境》時,舍迪士尼旗下同樣專攻「表演捕捉」的羅伯特·澤米吉斯的工作室不用,而與維塔合作,逼得迪士尼痛下殺手,關掉了澤米基斯工作室。
然而這家馳名業內的著名視效公司極為神秘和低調,因為公司設在「中土大地」,也就是電影小國紐西蘭的首都惠靈頓,所以他們能夠遠離好萊塢的聚光燈,專心為具有想像力、尤其熱愛怪力亂神的電影人實現他們的瑰麗夢想。從規模上來說,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維塔工作室就已經從一家作坊式的視效小廠擴張為一個擁有維塔數碼(Weta Digital)、維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維塔製作、維塔收藏和公園路後期製作公司在內的電影王國。其中,光是維塔數碼一家在為《阿凡達》做視效時就有超過900名員工。
電影業是個離不開天才、崇拜天才的地方,天才可以憑一己之力就改變行業的生態,比如喬治·盧卡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而上世紀九十年代崛起的新一代電影人中,紐西蘭胖子彼得·傑克遜的天才可以與前兩位相提並論。
1993年,為了給自己的新片《罪孽天使》製作視效,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遜與好友理查德·泰勒、吉米·塞爾柯克共同創建了維塔工作室。當時,這家公司只有一部電腦。傑克遜是故事大師,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時喜歡掌控視覺效果,而泰勒和塞爾柯克和他臭味相投,通過在化妝、布景和視覺效果上的專業能力幫助他實現這些想法。以好萊塢的眼光來看,《罪孽天使》只是部小成本電影,但傑克遜和他的維塔搭檔們花小錢辦大事,拍出了一部可以躋身經典的影片,其視覺效果可以讓好萊塢的老手嘆為觀止。然而即便如此,在當時,維塔還只不過是家不起眼的小視效公司。
發跡:當《指環王》改變歷史
《罪孽天使》引起了行家的注意,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找上了傑克遜,這就是時代華納傳媒旗下的新線電影公司,已經是華納兄弟子公司的新線當時已經可以與華納兄弟平起平坐,而票房成績經常高於六大發行公司中實力較弱的環球影片公司和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最初,是獨立電影大亨溫斯坦兄弟掌管的米拉麥克斯籌劃著要把托爾金教授的名著《指環王》三部曲拍成真人電影,但他們的野心小得出奇,只想拍成一部,至多是兩部。幸好小說的電影拍攝權落到了新線的創始人,老牌製片人羅伯特·沙耶手裡,他決定把影片也拍成三部曲,而且單憑一部成本僅為500萬美元的《罪孽天使》(這部影片還是凱特·溫斯萊特的處女作),他就讓彼得·傑克遜執導這套巨片,這真是電影界的一次登月式冒險。換一個角度看,《指環王》實際上是一部長度超過9個小時,耗資3億美元的超級電影,只不過因為長得過分,才分三段放映。更不可思議的是,沙耶還同意了傑克遜的種種非份要求,包括影片要在紐西蘭拍攝,特效和視效也交給傑克遜的維塔。
指環王三部曲令維塔確立了模式,那就是傑克遜掌管的維塔數碼負責視覺效果,而理查德·泰勒統領的維塔工作室負責其它工作,包括概念圖、道具、服裝、布景、模型、雕塑,其中的王牌是各類怪物和武器盔甲的設計製作。
《指環王》三部曲的第一部《指環王:護戒使者》也算是場面恢宏的巨片,但對於維塔來說,這部影片只是他們試試自己能耐的習作,他們全力以赴,但有些地方也不免因陋就簡,比如片頭的夏爾國霍比特人大聯歡,本來應該有144個矮人,到頭來只出現了100個,對他們來說,省掉44個矮人相當劃算。
而傑克遜,一向認為用電腦一樣可以做出來千軍萬馬廝殺的戰爭場面出來,這次得到機會,在影片尚未進入拍攝階段,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出錢為維塔數碼買回了專業軟體Massive(巨大),在護戒聯盟大戰魔王索倫的幾千蝦兵蟹將這一場景中,所有用電腦製作出來的角色都各行其是,動作絕無雷同。
《指環王:護戒使者》對視效的要求是頂級的,但還稱不上獨一無二,那些戰斗場面,使用了數百個替身演員,有視效軟體幫忙,幾十個便已足夠。《指環王:護戒使者》不是純用數字攝影機拍攝的,而是78%的鏡頭,也就是3100個左右的鏡頭用超35毫米的數字攝影機拍成,這在後期上色時造成了一點小麻煩。不能不提的還有,理查德·泰勒的維塔工作室也貢獻巨大,製作了45000件各類道具,而服裝師尼格拉·狄更是在40個裁縫的協助下做了19000件衣服。
到了拍攝第二三部的時候,維塔已經頗為壯大,光是維塔數碼,雇員人數就翻了一倍,達到520人。順理成章地,在第二部《指環王:雙塔奇兵》中,視效鏡頭也增加到了799個。
《指環王》二三部可以傲視第一部,除了戰爭場面翻倍外,還在於維塔製作出了怪僻的咕嚕先生出來。當初,如果新線不讓傑克遜用動畫技術做咕嚕,他可能會拒絕為新線拍這套電影。早在1998年,傑克遜就開始著手這個角色的創作,當時他想用動畫技術把這個小怪物造出來。但看了安迪·瑟金斯的試鏡後,改變了主意,這樣一來,維塔數碼就用獨創的動作捕捉技術,以瑟金斯的表情、動作和聲音讓咕嚕姆橫空出世。傑克遜對這項技術和瑟金斯是如此的滿意,以至於他接下來用同樣的技術和瑟金斯又拍了部《金剛》出來。再後來,到了卡梅隆,也是照方抓葯,用真人演員結合升級版的動作捕捉技術一一表演,製作了《阿凡達》。
升級:那些《阿凡達》的日日夜夜
《指環王》三部曲令維塔成為不遜於老牌名廠工業光魔和光風暴的世界頂級視效公司。維塔擁有先進的視效軟體,使用的計算機也從最初的單核升級為擁有4400塊處理器的藍光巨人超級電腦系統。維塔在電影視效領域中變得無所不能,無論是動畫、建模、動作捕捉、大量角色生成,還是圖像合成、膠片掃描以及錄音,都有極高水準,同時這家公司也是最忙碌的視效公司,曾經同時為《我,機器人》、《X戰警:背水一戰》、《地球停轉之日》和《第九區》這些影片提供視效。當然,最能折騰的還是傑克遜,他把八米高的黑猩猩金剛搬上銀幕做了回浪漫情聖,而且在惡魔島上讓金剛和三條霸王龍大打出手。
《阿凡達》之前,維塔製作的非傑克遜電影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名氣並不算大的《尼斯湖水怪》,因為這部影片的主角並非是維塔熟悉的類人生物,而是一隻完全用電腦做出來的水怪,這只水怪非一般動物能相比,不光動作靈敏自然,皮膚光澤栩栩如生,而且從出生到長大,還有喜悅、憤怒和悲傷等表情,令人感到維塔的技術比《指環王》時期又有了很大進步。
但從《指環王》三部曲以來,對維塔來說,只有《阿凡達》才是真正的挑戰。卡梅隆的新片太龐大了,以至於任何一家視效公司都無法獨立完全所有視效,包括維塔。即便維塔為該片招兵買馬,光是維塔數碼的雇員就擴充至900人。但毫無疑問,在《阿凡達》的八家主要視效供應商中,維塔是排在第一位的,例證之一是、2003年到2006年連續四年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獎的喬·萊特瑞——《阿凡達》的視效總監,2007年空降到維塔數碼任總指導。
眼尖的影迷在傑克化身為納威人第一次執行任務時與骨骼清奇的潘多拉猛獸不期而遇時,不難認出這是維塔的傑作。事實上,維塔的任務極為繁重,用傑克遜的話說,就是「太多人在公司里打地鋪」,維塔不光負責製作所有潘多拉星球上的怪獸,以及造出潘多拉星球的叢林,包括聖母樹和直徑經常達到數米的藤,總共有10萬棵之多。
但這還只是維塔工作的一部分,《阿凡達》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綠幕前拍攝的,維塔不光要在拍攝前為影片製作出數字背景,除了上面提到的怪獸、樹,還有納威人騎乘的兩類坐騎和山,在此之前,維塔還要為兩台3D攝影機拍攝的立體畫面進行後期合成。為了完成這些工作,維塔使用了伺服器集群,共4000台伺服器,總共有35000顆處理器,是《指環王3》時期的三倍,這個伺服器群甚至可以在超級計算機500強中排進前200位。《阿凡達》創造出令數億觀眾目瞪口呆的視覺奇觀,維塔居功至偉。
Ⅷ potpshop 發展歷程
http://www.missyuan.com/viewthread.php?tid=99463這個說的也很詳細
photoshop photoshop是ADOBE公司旗下最為出名的圖像處理軟體軟體之一。
Adobe公司成立於1982年,是美國最大的個人電腦軟體公司之一。
1985年,美國蘋果Apple電腦公司率先推出圖形界面的Macintosh麥金塔系列電腦。
1987年秋天,Michigan大學的一位研究生Thomas Knoll編制了一個程序,為了在Macintosh Plus機上顯示灰階圖像。最初他將這個軟體命名為display,後來這個程序被他哥哥,John Knoll發現了,他哥哥就職於工業光魔(此公司曾給《星戰》做特效),John建議Thomas將此程序用於商業價值。John也參與開發早期的photoshop軟體,插件就是他開發的。
在一次演示產品的時候,有人建議Thomas這個軟體可以叫photoshop,Thomas很滿意這個名字,後來就保留下來了,後來被Adobe收購後,這個名字仍然被保留。
1988年夏天,John在矽谷尋找投資者,並找到Adobe公司,11月Adobe跟他們兄弟簽署協議——授權銷售。
1996年11月photoshop4.0發行成功,並有可能成為Adobe公司最賺錢的產品,此時Adobe才買下軟體的所有權。
Photoshop系列中,在中國地區使用最廣泛的有Photoshop3.05、Photoshop4.0、Photoshop5.0、Photoshop7.01、Photoshop8.01、Photoshop9.01
其中8.0的官方版本號是CS、9.0的版本號是CS2
CS是Adobe Creative Suite一套軟體中後面2個單詞的縮寫,代表「創作集合」,是一個統一的設計環境,將全新版本的 Adobe Photoshop® CS2、Illustrator® CS2、InDesign® CS2、GoLive® CS2 和 Acrobat® 7.0 Professional 軟體與新的 Version Cue® CS2、Adobe Bridge 和 Adobe Stock Photos 相結合。
需要區別於圖形創作:圖像處理是對已有的點陣圖圖像進行編輯加工處理以及運用一些特殊效果,其重點在於對圖像的處理加工;圖形創作軟體是按照自己的構思創意,使用矢量圖形來設計圖形。
運行在Macintosh和Windows平台上
應用范圍:圖像、圖形、視頻、出版等方面。
隨著版本提高,功能更多,使用更簡單。
從功能上看,Photoshop可分為圖像編輯、圖像合成、校色調色及特效製作部分。
圖像編輯是圖像處理的基礎,可以對圖像做各種變換如放大、縮小、旋轉、傾斜、鏡象、透視等。也可進行復制、去除斑點、修補、修飾圖象的殘損等。這在婚紗攝影、人像處理製作中有非常大的用場,去除人像上不滿意的部分,進行美化加工,得到讓人非常滿意的效果。
圖象合成則是將幾幅圖象通過圖層操作、工具應用合成完整的、傳達明確意義的圖象,這是美術設計的必經之路。photoshop提供的繪圖工具讓外來圖象與創意很好地融合,成為可能使圖象的合成無衣無縫。
校色調色是photoshop中深具威力的功能之一,可方便快捷地對圖象的顏色進行明暗、色編的調整和校正,也可在不同顏色進行切換以滿足圖象在不同領域如網頁設計、印刷、多媒體等方面應用。
特效製作在photoshop中主要由濾鏡、通道及工具綜合應用完成。包括圖象的特效創意和特效字的製作,如油畫、浮雕、石膏畫、素描等常用的傳統美術技巧都可藉由photoshop特效完成。而各種特效字的製作更是很多美術設計師熱衷於photoshop的研究的原因。~
Ⅸ 美國好萊塢科幻電影的發展史,一定要是科幻電影 最好分為幾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特點以及代表作
自從1910年代開始,好萊塢就開始了科幻電影的拍攝,歷代的導演、演員為觀眾呈現了許多優秀的科幻影片。全世界超過一半的科幻影片均為美國生產。
但是美國科幻電影發展和壯大也經歷了相當長的歷程,並且一直是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的。縱觀美國科幻電影的歷史,可以把美國科幻電影的發展分為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繁榮期、平衡期等幾個時期。
美國科幻影片萌芽時期特點:
二十世紀初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美國科幻電影的萌芽期。科幻影片的興起讓美國電影出品人感覺到了科幻電影中巨大商業利潤,便開始了科幻電影製作和發行。1910年美國導演塞爾·道利(Searle Dawley)拍攝了根據瑪麗·雪萊的同名小說改編的無聲影片《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雖然這部影片只有短短16分鍾的時長,卻是美國科幻電影的起源,對以後美國科幻電影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自此好萊塢先後生產了由斯圖爾特·帕頓導演的《海底兩萬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1916年)、由哈里·霍伊特導演的《迷失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25)、由盧西恩·哈伯德導演的《神秘島》(The Mysterious Island,1929)等等。
這一時期的科幻電影以低製作成本的B級片為主,故事情節簡單、人物塑造單一。有大部分影片為無聲影片,科幻鏡頭大都以多次曝光的方法拍攝,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特技,其中有一部分影片還充滿了恐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