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業分散的原因
因受地區地理條件和工業組合因素的影響,各地區工業集中與分散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在合理限度內,都能產生一定的社會經濟效果。隨著工業設備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必然引起同類生產在地理分布上的相對集中;由於聯合企業和工業成組布局能帶來外部經濟的節省,必然引起不同類型企業的相互集聚。其作用主要有:
①大規模和聯合企業生產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②可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縮短交通運輸線和工程管網,節省基建投資和降低生產成本;
③能綜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廢」資源,生產更多的廉價產品和減少污染;
④有利於專業化和協作化,便於生產經營管理;
⑤便於組織各種服務性與輔助性企業統一服務,減少社會消耗;
⑥便於男女職工適當搭配,可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但工業布局不是愈集中愈好,只有在合理限度——「門檻」之內才能取得較好效益,超越「門檻」其效益會呈遞減趨勢,直至起相反作用。企業規模過大,會增加原、燃料和產品的供銷距離,增加運費。
工業過於集中對城市建設產生「膨脹病」,出現人口劇增、交通擁擠、用水用地緊張、污染重、農副產品供應困難等弊病。而工業布局適當分散可避免上述一系列問題,且可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使生產更加接近原料、能源產地和消費區,促進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利於工業生產均衡布局。但工業過於分散則導致企業間協作不便,各搞一套廠外設施,投資大,運輸費用高,經濟效益差,職工生活不便等弊病。故工業布局中,必須正確處理集中與分散的關系,既要在較大地區范圍內適當分散,又要在具體地點相對集中,反對過分集中和過於分散兩種偏向。
㈡ 什麼是工業布局,都有哪些影響因素
工業布局亦稱工業生產力或工業配置,是指人們通過規劃或其他手段,有意識地對工業生產力在全國或一個地區范圍內進行調整和再分布。工業布局與工業分布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繼承與被繼承的關系。
工業分布是人類進行生產活動的自然結果,人們只能承認它、繼承它。工業布局必須以原有工業分布為前提和基礎,是對原有工業分布的再分布。
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條件;經濟技術條件;科學技術條件;社會制度和重大社會歷史變遷。
1、自然條件包括資源條件、地質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等。其中,資源條件包括各種燃料、動力資源、礦物原料資源、各種生物資源、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等。一定空間地域內的自然資源分布總是不平衡的,不同地區蘊藏的資源種類不同,即使同類資源,在各地區的蘊藏量相差也很大,品位、豐度及開采條件亦各異。工業布局要盡量發揮各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做到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地質地理條件包括地形地貌、水文、交通、通訊等,工業布局要依託一定的地理環境進行,要善於利用地質、地理條件為工業布局服務。氣候條件包括光照、濕度、氣流和降水等,氣候對工業生產有著程度不同的影響,要根據不同行業工業生產對氣候條件的要求進行工業布局。
2、經濟技術條件包括人口密度、勞動力資源、生產技術、工程技術人員比例、管理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特徵、生產協作條件、原材料、燃料、動力供應及交通運輸、通訊聯絡等公共工程的數量和水平等。工業布局要重點放在經濟技術條件相對好的地區,對不發達地區的工業發展,首先要創造適於進行大規模工業布局的經濟技術條件,特別是勞動力素質、交通通訊、觀念思想等的轉變。
3、科學技術條件包括科學技術發展的速度和水平,發達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大規模科技進步,都是工業布局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目前,全世界正面臨著一場新的科學技術革命,這一新技術革命將會出現電子計算機工程、外層空間開發、海洋工程、遺傳工程等相互聯系的產業群;同時,也會引起生產過程分散化和多中心化,生產內容多元化和小批量化等新情況,使工業的集中布局又出現了分散的趨勢。工業布局重要的是選擇適合本國、本地區工業結構調整的科學技術來促進工業的擴張,實現工業布局的合理調整。
4、社會制度和重大社會歷史變遷主要指不同的社會制度,同一社會制度下的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和發展任務,這些都對工業布局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工業布局的變化往往和社會歷史條件的變遷緊密聯系著。當社會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工業布局應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努力追求優化效果、合理效果,即實現有條件的工業布局合理化。
㈢ 為什麼要工業分散
工業分散是指工廠或者企業之間或者工業區之間距離疏遠的現象,原因有2個方面:
1、原料和產品運輸量小,甚至可以空運;
2、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優勢,減少市場上的交易費用。
工業分散的情況有兩種:
1、老工業區處於飽和狀態;
2、生產聯系的企業之間的分散。
㈣ 集中產業和分散產業的差異是什麼
摘要 您好,產業分散是指某個工業的供應企業為了追求最優區位條件,降低生產成本而採取的一種不同於產業集聚的工業布局。
㈤ 工業布局的世界工業布局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生產工藝高度發展,世界加工工業不僅成倍增長,且興起了新的、現代化的高科技工業部門,引起工業地域結構的變化。基本特點:
(1)工業生產向大型化、系列化和綜合化發展,是戰後工業布局規模的主導方向。根據地域條件,以一二個工業部門為主導,多發展成為綜合性聯合生產基地,是工業地域部門結構的特點。
(2)工業地域不同層次的集中與相對分散。集中與分散是產業空間運動的形式,工業地域在不斷集中與分散中形成,而集中是主導方面。自資本主義工業化以來,工業地域集中是突出特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有所增強,並出現了不連續的帶狀世界性大工業地帶。發展中國家集中程度更高,呈點狀分布,如各國首都多發展成為最大的工業中心。世界工業生產由高密度區向低密度區擴展是工業空間運動的總趨勢。戰後,特別是60年代以來更加明顯,世界工業地域自西向東、向北、向南擴散著,同時在一國內同樣存在著相對分散的趨勢。如美國向西部、南部發展,日本向南北兩端和日本海側開發,俄羅斯工業地域東移等。在許多大工業城市周圍出現了工業衛星城鎮,一些發展中國家新的加工出口區的建立等都是例證。
(3)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工業布局在原有的煤鐵復合體型和戰後發展起來的臨海型的基礎上,又出現了臨空型、臨路型的新布局類型。以機場和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的中心點為中心,依託中心城市,在其周圍或外圍地區,發揮人才、交通信息等軟環境的優勢,發展起各種類型的高科技產業,以美國的「矽谷」和日本的「硅島」為典型代表。
(4)世界各國各地區工業發展不平衡狀態依然存在。工業生產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幾個發展中國家。如美國、原蘇聯、日本、西歐經濟共同體合佔世界工業生產的3/4以上。
(5)近年亞洲太平洋地區工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世界新的工業基地。
㈥ 工業分散的基本概念
工業分散是指工業企業、工業點等散布於一定地域范圍。與其相對應的是工業集聚,是指若干工業企業或同類生產集中於一定地域或地點。工業的集聚與分散都是指工業在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地理分布上的相對集中狀況,是工業布局空間特徵的兩種基本表現形式。
㈦ 高考地理,工業部分大題思路 工業分散集聚的好處原因等
281
工業的投入因素
土地、水源、勞動力、資金、能源、原料、科技.
282
工業的產出
產品和三廢.
283
工業投入要素與工業發展類型的關
系
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
284
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發展的影響
①原料種類和利用率②勞動力的數量、體力、知識、技術
285
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
原料、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技術
286
五種區位因素指向型工業
原料、市場、動力、廉價勞動力、技術指向型
287
原料、交通運輸、信息和勞動力對工業區位影響的變化
①替代,減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達,重要④自動化,勞動力素質。
288
社會需要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①國防②政策③個人偏好④工業慣性
289
環境需要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水污染(河流下游),風污染(下風向)
290
企業增長的戰略
①橫向一體化②縱向一體化③多樣化
291
企業空間發展的特點
①由近及遠擴張②由大市場至小市場擴張
292
跨國公司的空間發展過程
①代理商②銷售公司③組裝公司④生產公司⑤研發機構⑥全球經濟
293
工業企業之間的聯系
①生產的聯系②非生產的聯系③信息的聯系
294
工業集聚的優勢
①共享基礎設施②交流協作③降低運費④擴大總體生產能力
295
工業分散的原因
①原料和產品的運輸量小②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
296
工業地域的形成原因
①自發形成②規劃形成
297
不同發育程度工業地域的不同特點
①發育低(食品工業)②發育高(鋼鐵工業、石油化工、機械製造)
298
傳統工業區的區位特點分析(魯爾區)
①煤炭資源豐富②鐵礦區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⑤市場廣闊
299
魯爾區衰落的原因
①生產結構單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鋼鐵過剩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300
魯爾工業區的綜合整治
①發展新興工業②調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發展科技⑤消除污染
301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的特點
①中小企業②輕工業③生產分散④資本集中低⑤分散型工業化
302
高技術工業的特點
①人員高水平②增長速度快③研發費用高④面向世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