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智能製造+現代農業機械
在物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下,各行各業的機械設備都朝向智能化發展。以現代農業的智能化為例,可以有從播種、施肥、灌溉、調整、到收獲為一體的自動種植系統模式。系統中包含有各類感測器,可以監控光照強度、濕度、溫度、葉片呼吸、土壤各元素比例等。感測器將數據實時向計算機發送,計算機作進一步數據分析,得出結論或調整建議後向遠程管理監控人員推送消息,管理人員根據計算機的數據和結論作出相應操作,或者計算機數據分析後直接自動處理。
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看待,首先好的方面:
整個系統需要人為管控的方面越來越少,全面解放勞動力,配合計算機的科學高效實時監控,管理人員可以跨地域進行操作調整,作物能獲得更為精準的生長控制,也就能獲得更佳的經濟價值。
不好的方面:
首先物聯網技術在現在的發展狀況還不足以完美支撐以上模式推廣普及,包括技術的不穩定性和高昂的成本。另外,我國依然是個人口大國,就業率一直是一塊難題,此類智能化全自動設備全方面應用後,將消減掉大量的工作崗位,失業人數必將增加,帶來的社會不安定因素也不能忽略。
因此各行業機械設備的物聯網智能化應該需要長久且緩慢過度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智能化絕對是未來的趨勢,是社會文明的發展必要,政府也應該不斷給予資金、技術、政策上的幫助,相信,物聯網智能化發展未來必將造福人類。
㈡ 智能製造到底有什麼實際意義它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新發展
實際意義
實際應用:機器視覺,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專家系統,自動規劃,智能搜索,定理證明,博弈,自動程序設計,智能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理解,遺傳編程等。
發展前景
1、人工智慧技術。因為IMS的目標是計算機模擬製造業人類專家的智能活動,從而取代或延伸人的部分腦力勞動,因此人工智慧技術成為IMS關鍵技術之一。IMS與人工智慧技術(專家系統、人工神經網路、模糊邏輯)息息相關。
2、並行工程。針對製造業而言,並行工程是一種重要的技術方法學,應用於IMS中,將最大限度的減少產品設計的盲目性和設計的重復性。
3、信息網路技術。信息網路技術是製造過程的系統和各個環節「智能集成」化的支撐。信息網路同時也是製造信息及知識流動的通道。
4、虛擬製造技術。虛擬製造技術可以在產品設計階段就模擬出該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而更有效,更經濟、更靈活的組織生產,實現了產品開發周期最短,產品成本最低,產品質量最優,生產效率最高的保證。同時虛擬製造技術也是並行工程實現的必要前提。
5、自律能力構築。即收集和理解環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的能力。強大的知識庫和基於知識的模型是自律能力的基礎。
6、人機一體化。智能製造系統不單單是「人工智慧系統,而且是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是一種混合智能。想以人工智慧全面取代製造過程中人類專家的智能,獨立承擔分析、判斷、決策等任務,說是不現實的。
人機一體化突出人在製造系統中的核心地位,同時在智能機器的配合下,更好的發揮人的潛能,使達到一種相互協作平等共事的關系,使二者在不同層次上各顯其能,相輔相成。
7、自組織和超柔性。智能製造系統中的各組成單元能夠依據工作任務的需要,自行組成一種最佳結構,使其柔性不僅表現運行方式上,而且突出在結構形式上,所以稱這種柔性為超柔性,類似於生物所具有的特徵,如同一群人類專家組成的整體。
(2)工業新時代智能製造系統如何評價擴展閱讀
智能技術
1、新型感測技術——高感測靈敏度、精度、可靠性和環境適應性的感測技術,採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藝的感測技術(如量子測量、納米聚合物感測、光纖感測等),微弱感測信號提取與處理技術。
2、模塊化、嵌入式控制系統設計技術——不同結構的模塊化硬體設計技術,微內核操作系統和開放式系統軟體技術、組態語言和人機界面技術,以及實現統一數據格式、統一編程環境的工程軟體平台技術。
3、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工業過程多層次性能評估技術、基於大量數據的建模技術、大規模高性能多目標優化技術,大型復雜裝備系統模擬技術,高階導數連續運動規劃、電子傳動等精密運動控制技術。
4、系統協同技術——大型製造工程項目復雜自動化系統整體方案設計技術以及安裝調試技術,統一操作界面和工程工具的設計技術,統一事件序列和報警處理技術,一體化資產管理技術。
5、故障診斷與健康維護技術——在線或遠程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自癒合調控與損傷智能識別以及健康維護技術,重大裝備的壽命測試和剩餘壽命預測技術,可靠性與壽命評估技術。
6、高可靠實時通信網路技術——嵌入式互聯網技術,高可靠無線通信網路構建技術,工業通信網路信息安全技術和異構通信網路間信息無縫交換技術。
7、功能安全技術——智能裝備硬體、軟體的功能安全分析、設計、驗證技術及方法,建立功能安全驗證的測試平台,研究自動化控制系統整體功能安全評估技術。
8、特種工藝與精密製造技術——多維精密加工工藝,精密成型工藝,焊接、粘接、燒結等特殊連接工藝,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精確可控熱處理技術,精密鍛造技術等。
9、識別技術——低成本、低功耗RFID晶元設計製造技術,超高頻和微波天線設計技術,低溫熱壓封裝技術,超高頻RFID核心模塊設計製造技術,基於深度三點陣圖像識別技術,物體缺陷識別技術。
㈢ 智能製造發展前景怎麼樣
果說消費互聯網改變的是人們的消費方式,那麼智能製造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其所帶來的影響要比消費互聯網大上十倍,甚至是百倍,一個僅僅是在價值的流通環節實現了信息的連接,而另一個則要在價值創造階段實現信息的溝通交互。這里不僅僅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還涉及到人與設備、人與產品、設備與設備的信息溝通,及所謂的萬物互聯。
要想做到全面的萬物互聯,產品從設計到製造交付乃至售後服務的價值鏈和業務模式都將被重新定義。首先需要研究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在產品進行初期設計的時候進行規劃,用模塊化設計來匹配個性化特徵以及個性化選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完全意義上的個性化定製是無法實現或成本非常高的,除非是3D列印,但也受制於材質。
接下來,就是個性化生產的過程,這里仍然需要生產流程的設計,生產流程被整個連接起來實現連續均衡生產,而不是每個工序斷斷續續的生產,這也是精益化生產的要求。
最後,就是產品生產出來之後交付到客戶手中,客戶使用過程中的產品數據通過網路發回給製造商,製造業通過這些產品使用大數據,分析客戶的使用習慣,優化產品設計,也可遠程調整這些產品參數,提高使用性能,降低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成本。
所以說,智能製造並不是簡單的信息、雲計算、檢測、感測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整個實施的過程需要先行規劃設計,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連續。如果沒有先期的規劃設計,這些信息系統、自動化等都會各自為政,根本無法融為一體發揮該有的功效。在實際的調研中,我們會經常發現許多企業上了各種各樣的IT系統,結果都變成了信息孤島,數據無法實現有效利用,決策也就失去了科學性。
思想價值決定企業命運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日益全球化和移動互聯、人工智慧技術日趨普及的趨勢下,優勢企業之間的最高階段的競爭,不能局限於硬技術的競爭,而是體現在企業軟實力的競爭,亦即思想的競爭。面對今天的市場格局及為未來趨勢,你的企業應該有什麼樣的價值判斷,應該有什麼樣的思想基礎,應該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這才是關鍵。
巴黎高科路橋大學秉承法國精英式高等教育體系,針對工業發展需求,將技術、人文與管理相結合,教學內容具有更新快,目的性強的特點,在學術科研上以項目為主線,擁有強大的企業合作背景和資源。學校注重全球發展和國際合作,在四大洲共有67個合作夥伴院校。
ENPCDBA(IM)項目關注學員成長,更關注學員背後企業和行業發展,旨在為學員提供前沿的學術思想,科學的理論支持,同時結合中國當前製造業發展,為學員提供理論與實踐之間科學轉換的視角、方法和工具。
更多招生簡章、項目信息,歡迎私信了解詳情~~~~~~
㈣ 簡述智能製造系統的典型特徵
(1)機械製造科學是由機械、計算機、信息、材料、自動化等學科有機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門跨學科的綜合科學,它隨不同對象和時間而改變功能結構及信息系統。 (2)柔性、集成、並行工作。現代機械製造系統具有多功能性和信息密集性,能夠製造生產成本與批量無關的產品,能按訂單製造,滿足產品的個性要求。 (3)製造智能化。能夠代替熟練工人的技藝,具有學習工程技術人員多年實踐經驗和知識的能力,並用以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智能製造系統能發揮人的創造能力和具有人的智能和技能,強調以人為系統的主導者這一總的概念。在智能製造系統中,智能和集成並列,集成是智能的重要支撐,反過來智能又促進集成水平的提高。 (4)設計與工藝一體化,傳統的製造工程設計和工藝分步實施,造成了工藝從屬於設計、工藝與設計脫離等現象,影響了製造技術的發展。產品設計往往受到工藝條件的制約,受到製造可靠性、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尺寸等限制。因此,設計與工藝必須密切結合,要以工藝為突破口,形成設計與工藝的一體化。 (5)精密加工技術是關鍵,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術是衡量先進製造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當前,納米加工技術代表了製造技術的最高精度水平。 (6)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現代製造技術是一個從產品概念開始,到產品形成、使用,一直到處理報廢的集成活動和系統。在產品的設計中,不僅要進行結構設計、零件設計、裝配設計,而且特別強調拆卸設計。使產品報廢處理時,能夠進行材料的再循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 (7)人、組織、技術三結合,現代製造技術強調人的創造性和作用的永恆性;提出了由技術支撐轉變為人、組織、技術的集成;強調了經營管理、戰略決策的作用。在製造工業戰略決策中,提出了市場驅動、需求牽引的概念,強調用戶是核心,用戶的需求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並且強調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重要性。
㈤ 智能製造水平的評價標准有哪些
《白皮書》認為,當前從國家戰略和地方政策強有力的支撐,到產業基層積極自發的原動力,我國智能製造的發展已經形成自上而下的外部合力,前景可期,但我國智能製造的發展仍處於初始階段。一方面,政府和各類企業具有推廣和發展智能製造的強烈願望;另一方面,企業對自身到底處於智能製造的什麼水平並不清楚,不能明確該如何去分步實施智能製造,這種供需不對等的矛盾極大地影響了智能製造的有效落地。
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在對國內外相關成熟度模型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智能製造的特點和企業的實踐經驗總結出的一套方法論。其中,該模型參考借鑒了《國家智能製造標准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中智能製造系統架構提出的生命周期、系統層級和智能功能3個維度,將智能製造歸納為智能+製造兩個維度,最後展現為一維的形式,包括設計、生產等10大類核心能力,以及細化的27個要素域,並對相關域進行從低到高5個等級的分級與要求。
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可用於診斷評估、統計分析以及改進提升,可供產業主管部門、製造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第三方機構等主體使用,適用於所有製造企業,不受行業限制。
《白皮書》認為,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評價是依據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要求,與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得出智能製造水平等級,有利於企業發現差距,從而結合企業的智能製造戰略目標,尋求改進方案,提升智能製造水平。但是,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研究與推廣是一個動態優化的過程,有賴於全社會的力量特別是需要企業的實踐。
㈥ 聯系實際,論述智能製造時代(工業4.0時代)如何重構企業的生產運作模式
摘要 您好,1、智能製造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進入高速成長期。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㈦ 面對工業4.0/智能製造,製造業該怎麼做
兩個戰略一個商業模式
我們從事製造業這么多年,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去解決。最初的消費者的消費地點,消費方式和消費行為的變化引起後面的這些消費信息傳遞到研發,傳遞到工廠,以及我們研發和工廠如何實現消費的過程,其實也不復雜。我們運用了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其實也許這樣解釋大家覺得太復雜,我們這樣解釋一下就是兩個戰略形成一個模式。
首先就是網路化戰略,這是海爾的主戰場,2012年發布的,其實早於工業4.0,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連接用戶,通過網路能夠與用戶產生連接,於是能產生更多的用戶互動,我們有一個用戶生產式的設計,於是產生出更多的體驗和粘性,這樣就可以做到有更多的消費者跟我們之間變成了一個相互之間的粉絲關系也好,或者互動關系也好,形成了一個網路化的平台。
這樣的平台上,現在消費者的喜好,基於消費概念也好,還是消費者個人更加的喜歡表達自己的個人的需求這樣的情況下,必然產生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我們必然還要做的是滿足他的需求,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原來製造業的生產模式,只顧自己的批量化生產,沒有辦法滿足現在時代的需求。我們要把後面這一段打造成一個什麼?大規模定製的能力。既要有規模化,作為一個企業來說規模化的效益,以及規模化效益下的成本優勢,又能服務於差異化個性化的能力,在我們看來只有各種各樣的智能化的手段才能幫助我們形成這樣一個東西。這樣就形成了閉環,我們有需求,滿足了需求,這樣一個模式就是差異化、個性化的模式,這個模式叫做C2B的商業模式。
C2B是什麼樣的形式呢?我用我朋友的一句話說就是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我們看到C2B的好處是什麼?是定製化,可以體驗好,預測准。如果通過網路和消費者產生了很好的連接、互動粘性,我們可以去除掉廣告。還有一個對於製造業來說,我們感同身受的是如果去除零庫存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定製化的模式,一旦拿到訂單才開始生產,生產完了就不會有庫存了,這是我們說的C2B的美好在這幾個方面。
但是製造業為什麼做不到呢?這是有挑戰的。首先我們要面對差異化、個性化,以及差異化、個性化帶來的復雜性,能管理嗎?原來一個訂單生產一個月,但以後每天生產一千個型號的產品,這就是挑戰,所以我們還是要智能化的手段。誰願意為了一個襯衫等一個月,頂多容忍一個星期,訂單來了我快速的實現它,關注端到端的能力,從需求到傳遞需求,到實現需求,到我們發貨的整體能力。還有一個就是,我們上面談的都是信息層面的問題,這些做到快速靈活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我們的產線和倉庫怎麼做到這個能力呢?就是改變我們的工廠,變成一個柔性、靈活、高效、快速的工廠,這樣才能可能真正實現我們美好的C2B。
㈧ 你怎樣看待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以智能製造為核心,推動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將成為振興實體經濟、建設製造強國的主戰場。
㈨ 新一代智能製造系統比第一,二代的進步
智能製造不是讓機械設備學會了「思考」「學習」或是「反饋」,而是利用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創造出新方法,新技術,做到資源合理利用,並盡可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再通過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達到智能製造。高效電機就是智能製造典型的案例。
㈩ 智能製造系統都有哪些特徵
1、人機一體化
人機一體化一方面突出人在製造系統中的核心地位,同時在智能機器的配合下,更好地發揮出人的潛能,使人機之間表現出一種平等共事、相互「理解」、相互協作的關系。
2、虛擬現實技術
特點是可以按照人們的意願任意變化。
3、自組織
智能製造系統中的各組成單元能夠依據工作任務的需要,自行組成一種最佳結構。
4、學習能力與自我維護能力
智能製造系統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具有自學習功能。同時,在運行過程中自行故障診斷,並具備對故障自行排除、自行維護的能力。
智能製造系統構成要素
智能功能包括資源要素、系統集成、互聯互通、信息融合和新興業態五層。
1、資源要素:包括設計施工圖紙、產品工藝文件、原材料、製造設備、生產車間和工廠等物理實體,也包括電力、燃氣等能源。此外,人員也可視為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
2、系統集成:通過二維碼、射頻識別、軟體等信息技術集成原材料、零部件、能源、設備等各種製造資源。由小到大實現從智能裝備到智能生產單元、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乃至智能製造系統的集成。
3、互聯互通:通過有線、無線等通信技術,實現機器之間、機器與控制系統之間、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
4、信息融合:在系統集成和通信的基礎上,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信息協同共享。
5、新興業態:包括個性化定製、遠程運維和工業雲等服務型製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