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德國如何反哺工業

德國如何反哺工業

發布時間:2022-02-07 21:09:29

工業如何有效反哺農業

工業反哺農業具體表現: 1.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將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中央財政繼續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 2.中央和地方財政將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新增資金主要安排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 3.國家科技投入將不斷提高用於農業科研的比重,有關重大科技項目和攻關計劃要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科研投資的規模。 4.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財政收入中設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 5.加大政策性金融支農力度,增加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中長期貸款。 6.各級財政大幅度增加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投入。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事業經費用於縣以下的比例不低於70%.從今年的一號文件可以發現國家政策的總體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表明中央正加大力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實轉變財政分配、資源配置向城市傾斜的政策,在穩定現有各項農業投入的基礎上,新增的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向「三農」傾斜,逐步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增長機制。簡介:工業反哺農業是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產業。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將呈剛性增長。而農產品生產則受到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增產的困難很大。我國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進口來彌補不足,但作為一個大國,不可能過分依賴國際市場。為此,就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不斷增強國內農業生產能力。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的要求:為了克服我國農業經營規模超小型的不利因素,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就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不斷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和公益性服務,全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減緩乃至扭轉這種城鄉差距擴大趨勢的要求,是按貢獻取酬和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也是穩定社會的要求。

Ⅱ 同濟大學在985高校中處在什麼水平

作為在同濟大學已經讀了6年,並將繼續讀下去的不請自來回答一下:

根據QS2019中國大學排名,排名前五的大學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浙江大學。而同濟大學則是排在了第12名

因此,如果你恰巧對歐洲文化,尤其是德國文化感興趣的話,那麼在同濟,你將會有更多的交流的機會。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Ⅲ 世界農業生產不平衡對貿易的影響

工業反哺農業主要是依靠工業發展的物質和技術積累來支持農業的發展。但這種支持,並不完全是工業產業或工業廠商對農業的直接反哺,而是以工業為基礎的整個國民經濟所提供的經濟剩餘,抽出一部分來扶植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同時,這種支持是在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起基礎作用之上,運用公共財政手段和產業發展政策來實現的,不是簡單的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直接轉移,更不是不同的生產者主體之間的直接轉移。這種支持也不是政府對農業生產的直接干預,而是通過價格、稅收、財政補貼、金融、公共服務等政策手段調節農業生產經營者的有關收入,引導其有關行為,從而促進農業生產和發展。其本質是政府通過公共財政和產業發展政策對農業的支持政策。縱觀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實踐,特別是達到了一定生產力水平的發達國家和中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都不同程度地對農業實施了支持和保護政策。
一、外國工業反哺農業的實踐
(一)美國的工業反哺農業
1900年-1933年,美國的農業政策旨在促進農業生產力發展, 提高農業生產率。例如,1914年美國會通過了《史密斯-利弗合作推廣法》, 規定聯邦政府向接受該法的州提供資金; 1916年又通過了《聯邦農業信貸法》, 決定由聯邦政府提供部分資金, 成立聯邦土地銀行,專門為農場主長期貸款;在一戰期間首次對小麥、豬肉兩種農產品實行最低保證價格。這一期間,為促進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聯邦政府支持農業的政策重點主要是建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擴大低息農業生產信貸支持,增加農業教育和技術改造投資,實行對關鍵農產品的最低保證價格。
美國經歷大危機後, 以1933 年《農業調整法》為標志, 開始以較大規模實施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一是實行從數量控制到結構調整過渡。工業反哺農業首先鞏固農業,通過控制糧價穩定農業生產。1933年《農業調整法》強制對農產品進行價格支持,成立農產品信貸公司,實行進口配額和稅收支持出口等措施。之後,1948年、1949年、1954年、1956年、1964年和1970年相繼出台和修改《農業法》等法規,將農產品價格支持調整為產品結構與工農產品比價控制,這不僅能實現糧食產品價格的穩定,同時也能保持工農業及其工人與農民之間利益關系的合理性。二是從簡單層面方向組合擴展為多層次全方位整合。工業反哺農業,政府不僅在市場層面上利用信貸和交易相結合方法穩定農業,而且從要素、產業、社會保障各個領域支持農業。為此,相繼出台了《土壤保護與國內配額法》(1936)、《農業調整法》(1938)、《農業法》(1954、1956、1970年)、《農業計劃調整法》(1984)、《農業災害輔助法》(1987)、《食品、農業、水土保持和貿易法》(1990)、《緊急農業金融救濟法》(1998)和《農業安全與農村投資法》(2002)等法律,從資源要素、產業組織、金融信貸、財政貨幣、作物保險、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多層次全方位整合,支持農業及穩定國民經濟。三是從政府單邊行動轉化為社會各方良性互動。工業反哺農業主要體現了政府對農業經濟的調控行為,農民不是被動接受者,而是積極參與者。工業反哺農業措施應包含有鼓勵因素,要形成政府與農民的互動機制。《土壤保護與國內配額法》、《農業調整法》、《農業法》、《食品、農業、水土保持和貿易法》和《農業安全與農村投資法》等法規規定對農場主水土保持、定期休耕土地等進行直接補貼和獎勵,並設立了許多條款,激勵與約束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為,從而,形成社會各方良性互動機制。四是引導各產業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工業反哺農業的基本功能是穩定農業及國民經濟。農業及國民經濟能否長期穩定,不僅取決於經濟調控手段的正常應用,而且決定於資源要素能否可持續利用。《土壤保護與國內配額法》、《農業調整法》等法規設置了有關條款對保護土壤和節約資源等給予補貼金等獎勵,以引導農業及各產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英國的工業反哺農業
一戰期間,英國穀物自給率低,把草地、牧場改為耕地,廉價提供農業機械,保證小麥、土豆最低價格。20世紀30年代,政府為了恢復一戰後衰落的農業,主要採取重新補貼和保護農業政策;對英帝國自治領地和殖民地穀物進口之外的其他國家農產品進口,一律徵收關稅並規定進口限制;對大地主徵收庄園稅和限制租佃金額。二戰期間,政府採取一系列支持穀物和農業生產的措施,以緩解食品短缺矛盾。
二戰後,英國大范圍實施反哺農業政策。一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和補貼力度; 二是實行最低保證價格, 提高進口關稅; 三是購買農機具可得到短期貸款, 購買牲畜、土地和農場建築等可獲得中長期貸款; 四是獎勵小農場合並, 補助退出農業的農場主;五是補貼鼓勵性農業生產項目和改善生產條件的活動費用; 六是設立專門機構推動農業科研、教育和推廣工作; 七是大力提高農業機械、作物育種、農用化學、灌溉排水和畜牧品種改良水平等。
(三)德國的工業反哺農業
1913年-1945 年,德國主要推行「小土地所有制」,實行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政策。但在二戰結束後到20 世紀50 年代初,為緩解食品短缺的壓力,開始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和支持,重點是增產以保證食品等農產品供應。
二戰後的德國為推進農業現代化,一是實行土地整理, 改善農業結構。依法強制整理土地, 將零散土地連接成片; 以低息貸款鼓勵農戶購買相鄰地塊,促進農戶規模升級; 資助農戶遷往人煙稀少地區建立大規模新農場; 鼓勵農業勞動力改行或者提前退休。二是提供強有力的農業財政、稅收和信貸支持。向農民購買化肥、燃料發放補貼, 給予大農場生產投資補貼, 政府按「保證價格」收購農民銷不動的農產品; 提供農業生產信貸支持; 給予農林食品業稅收優惠。三是增加農業投資。
(四)日本的工業反哺農業
二戰期間日本為穩定和擴大農業生產, 實現糧食自給自足, 主要制定自耕農創設計劃, 向農民發放低息貸款; 收購未開墾土地; 禁止提高地租, 減免高額地租; 禁止收回耕地, 保護佃農耕作權; 實行大米獎售制度等。之後,日本又著手改革農地制度,將征購的地主土地出售給佃農和自耕農, 將實物地租改為貨幣地租; 增加開墾和改良土地的投融資;政府一方面壓低關鍵農產品價格並統購統銷, 另一方面又對其他重要農產品採取最低保證價格; 在1950 年後, 改革全國稅制, 大幅度減輕農業稅負;對統購農產品超產獎勵。
二戰後,日本工業反哺農業的最大特點是依託農民組織(農協)協調政府與農民的關系,維護農業的穩定地位。農協是將所有參加農業合作的農戶通過國家和縣兩級聯盟組成緊密型的全國性組織。農協的經營業務涉及到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農業人口的經濟、金融、生產、福利、社會和文化需求等方面的服務。大部分農業產出特別是稻米和其他穀物是通過合作社經銷的。農民的大部分農業生產資料以及部分生活必需品也是通過這一渠道購買的。農協還通過向與農業相關的產業大量投資來拓寬商業基礎。
1961年,日本頒布了《農業基本法》,這是日本農業的憲章,它對如何支持農業作了詳細的說明,確立了農業政策的方向。除了公平原則外,《農業基本法》承認需要對農民為國家食品供給所作的貢獻給予獎勵,並保證他們免遭可能壓低這種貢獻的力量的影響。它承認農業的比較劣勢,並認為國家的政策目標是通過各種途徑,包括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來提高農業生產率。它還要求國家根據需求趨勢有選擇地採取發展農業的措施。以工補農,配置到農業的預算目標要求政府促進各種迄今為止還處於幼稚階段的產業特別是畜牧業和園藝業的發展。
《農業基本法》中的「選擇性擴張」目標,是政府用來為自己向畜產品和水果生產者分配特別的政府補貼和扶持提供依據的。因此政府特別是農林水產省,為實行進口保護的產業制定了許多政策並安排了很多的預算。這就是說,進口貿易壁壘的作用不僅保護了農業生產者,而且也保護了政府在農業的某些領域的投資。政府一方面通過向農民提供特別扶持和激勵來鼓勵和促進這些產業;另一方面又贊成貿易自由化方案(這意味著廉價的農產品將使生產者市場陷入困境),政府在兩難中尋求平衡。
(五)韓國的工業反哺農業
韓國工業反哺農業的最大特點是通過新村運動,推動農村教育、科研及其推廣,發展農村金融、農業協同組合、農產品加工貿易,促進城鎮建設,增加農民收入,融合工業文明與農業傳統文明,實現城鄉一體化。
20世紀60年代初,韓國提出第一、二個五年計劃,優先發展工業,由此帶來了工農業產品剪刀差,工農業發展嚴重失調,城鄉差別非常大。為了解決這一嚴重的農業及社會問題,韓國政府從1970年開始發起了「新村運動」,並設計實施了一系列的開發項目,以政府行為和開發項目帶動農民自發的建設家鄉運動,即新村運動。
新村運動初期,政府把工作重點放在改善生活環境上,如改善農村公路,改善住房條件,實行電氣化、自來水,推廣高產水稻品種,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協組織,興建村民會館。改善農民的居住生活條件,更容易啟迪農民並得到農民的積極響應。新村運動通過一系列的項目開發和建設工程,改變了農村的面貌。
韓國政府在實施新村運動的過程中,制定了階段性目標,經歷了基礎建設階段(1971-1973年)、擴散階段(1974-1976年)、充實與提高階段(1977-1980年)、轉變為國民運動階段(1981-1988年)和自我發展階段((1988年以後),並取得了超出預期目標的效果。同時,韓國把新村運動作為全國上下的一項基本國策,作為一項從政指標規定下來。由於政府出面抓,各級公務員都直接參與了新村運動,一個人包一個村,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個人的前途。
(六)印度的工業反哺農業
印度工業反哺農業的最大特點是保持要素價格優勢,減少農業發展瓶頸。政府農業職能機構協調產業與流通組織,補助農業投入並對大宗農產品實行價格保護。
1、建立政府農業職能機構為主導的協調產業與流通組織的網路體系。1965年,印度成立了中央糧庫公司、印度糧食公司、農業價格委員會(後改稱農業成本與價格委員會)等糧食政策執行機構,還成立了農業、消費事務和商業部管轄的農產品局、合作社聯合會、出口促進理事會等機構,以促進農產品生產、消費、銷售和出口。
2、貫徹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印度實施「最低支持價格」和市場干預計劃,農業成本與價格委員會定期制定最低支持價格,提出支持價格建議。制定支持價格水平時,一般考慮的因素包括投入產出價格平價、市場價格走勢、供求因素、不同農產品平價、對工業成本結構的影響、對一般價格的影響、生活成本、國際市場價格以及貿易條件。但是成本與價格委員會的價格建議只有指導意義,實際最低支持價格可能有所升降。對於一些沒有最低支持價格支持的園藝作物和其他農產品,專門制定了市場干預計劃,給予特別支持。採取市場干預計劃造成的損失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分擔。
3、加大農業投入。印度對農業補貼的主要對象是化肥、電力和水利灌溉,財政部2002-2003年的財政預算增加了農村道路、灌溉、信貸、電氣化和農村就業的投入,還加大了促進農作物多樣化的投入。印度政府2001年《全國種子政策》制定了為全國農戶提供優質種子的目標。至於「種子銀行計劃」從1999-2000年實行以來,保證了農戶在災害情況下也能得到種子,並建設了一批種子儲存設施。
4、推行糧食市場的穩定政策。印度通過國營和私營雙渠道收購與銷售糧食,政府建立糧食公司和遍布全國的糧食平價店,通過糧食市場供銷管理穩定糧價。

Ⅳ 什麼是反哺工程

「反哺工程」是堅持「致富思源、扶危濟困、德行並重、反哺家鄉」的宗旨,以工業反哺農業、先富幫助後富、企業回報社會」為主要內容。

Ⅳ 如何理解「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政策提出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意義

工業反哺農業,是對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工農關系、城鄉關系變化特徵的一種概括。這里的工業泛指非農業部門和城市,而農業則涵蓋「三農」。工業反哺農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現象,從國際上看,許多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都經歷過由農業哺育工業轉向工業反哺農業的過程。一般來講,在工業化發展初期,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居主導地位,為了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需要用農業積累支持工業發展;當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時,要實現工農業協調發展,除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國家還必須加強對農業的扶持和保護,實現由農業哺育工業到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轉變。許多國家的經驗表明,當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速,國民經濟發展到工業對農業反哺期時,如果及時加強農業、反哺農業,整個國民經濟就會協調健康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反之,如果繼續挖農業、忽視農業,就會出現農業萎縮、貧富差距懸殊、城鄉和地區差距擴大,加劇社會矛盾,甚至出現社會動盪和倒退。 從我國工業化的發展過程看,新中國成立後,為迅速擺脫經濟落後的局面,我國採取了重工業超前發展戰略。當時,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當低。1952年,全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50多美元,農業勞動力份額達83.5%,農業凈產值的比重為70%。在這樣的基礎上搞工業化,農業必然成為籌集工業化資金的主渠道。據測算,1979年以前的29年,農業部門為國家工業化提供的資金約4500億元。這種向工業傾斜的政策從全局和整體看是必要的、有效的,問題是延續時間過長,使本來就落後的農業生產的物質技術條件得不到應有改善。不僅如此,長期實行的城鄉分割體制,還使城鄉之間要素不能自由流動,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被束縛在土地上,農民實際上被排除在國家工業化進程之外。由於實行農村農業人口與城鎮非農業人口兩種戶籍制度,造成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權利和發展機會的不平等,加劇了城鄉結構的失衡。雖然改革開放以來城鄉關系逐步改善,但農業和農村在資源配置與國民收入分配中仍處於不利地位,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在發展機會、社會地位等方面仍不平等,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未從根本上改變,因而造成工農業發展失調和城鄉發展失衡的局面沒有扭轉,城鄉差距依然懸殊。 我國是否已到了工業反哺農業階段?回答是肯定的。從工業化發展階段來看,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農業與非農產業的產值結構大約為15∶85,農業與非農產業的就業結構大約為50∶50,城鎮化水平為40%。這四項指標表明,目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非農產業。根據國際經驗,這時採取相應措施,以工業反哺農業,是帶有普遍性的現象。例如,日本在戰前處於以農養工階段,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始轉向工業反哺農業階段。韓國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前還從農業部門抽取工業化資本,自60年代末開始轉向保護農業。 實行工業反哺農業,不僅與我國工業化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而且是由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復雜性決定的。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中承受風險最大的弱質產業。我國人口60%以上居住在農村,農民生活水平明顯低於城鎮居民,農村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事業的發展水平也明顯落後於城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農村面臨的任務更為艱巨。從歷史經驗來看,農民安居樂業對於國家的穩定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只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在廣大農村形成和諧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證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穩定才有堅實的基礎,國家長治久安也才有可靠的保障。我們必須從鞏固工農聯盟、加強國家政權基礎的高度,從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深刻認識工業反哺農業、更多地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實現由農業哺育工業到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轉變,其實質是要處理好對農民「取」與「予」的關系,改變農業和農村經濟在資源配置與國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財政的支農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

Ⅵ 工業反哺農業是什麼意思

工業反哺農業是指工業通過各種形式給予農村、農業發展以支持和保護,促進其從落後的、傳統的形態向先進的、現代化農業轉變。這是一個仿生學概念,其提出是基於農業曾經哺育過我國工業的發展,並為之作出了巨大的犧牲,而當我國進入後工業時期,面對農業落後的狀況,工業有義務對其進行反哺。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還有利於改善農村環境,使農民的人居環境向現代化轉變,也有助於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推進農村的城鎮化進程。
反哺是一個仿生概念。這里借用反哺概念,顯然是為了表明在長期接受農業哺育後,工業已「長成」,應該回報農業。工業反哺農業,是對新型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的一種概括,是對「農業哺育工業」的升華轉化。這里的工業和農業都是歷史性的概括性概念,工業泛指非農業部門和城市,農業則涵蓋「三農」。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Ⅶ 如何使內容人格化,實現企業形象反哺

給您提供一點這方面的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魅力無窮的CI——致勝利器:CI系統隨著國外企業識別系統(CI系統)的興起及導入,企業形象設計已成為我國企業管理中的新興領域,正逐步形成應用性很強、使用范圍甚廣、形式各樣的一套可操作的方法與技巧。它是企業塑造形象,獲得競爭優勢的有效工具。是社會公眾識別企業和企業向外展示風貌的一座橋梁。CI,是英文企業形象識別(Corporateldentity)的簡稱,台灣CI設計權威林磐聳先生把其定義為:「將企業經營理念與精神文化,運用統一的整體傳達系統(特別是視覺傳達設計),傳達給企業周邊的關系或者團體(包括企業內部與社會大眾),並使其對企業產生一致的認同感與價值觀」。企業識別系統簡稱Cls(又稱為CI系統),它是英文Cor-porateldentitySystem的簡寫形式。它是現代企業通過企業形式的設計和宣傳,樹立企業形象,增強企業公眾(包括企業員工)歸屬意識的完整體系。1.塑造IBM,CI初顯鋒芒50年代初,美國IBM公司總經理小湯姆斯·華生採取公司名稱=商標名稱,首次推出一整套企業識別系統。這一措施使IBM公司獲得了極大成功。當時IBM公司的總裁是小湯姆斯·華生,小湯姆斯·華生認為IBM公司有必要在世界電子計算機行業中樹立起一個巨人形象,這一形象要涵蓋公司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從而有利於市場競爭,臍身世界性大企業之列。設計師把公司的全稱「INTERNATIONALBUST-NEssMACHINES」濃縮成「IBM」三字,選用藍色為公司的標准色,以此象徵高科技的精密和實力,創造出富有美感的造型,通過CI設計塑造了IBM公司企業形象,並使之成為美國公眾信任的「藍巨人」,在美國計算機行業長期居於首屈一指的霸主地位。但CI系統到6O年代初才在美國真正興起,近二三十年來,隨著人們對企業形象的日益重視,營銷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即營銷不再是簡單地針對產品,而提升到行銷自己的形象。正是這種新的觀念導致了CI系統的廣泛應用。在現代「白熱化」的商戰中,企業的輝煌,常伴隨著CI的輝煌。2.「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在國外,Cl系統使許多面臨困境的企業起死回生。義大利最大的國營電力公司Edison先前與代表化學、人造纖維的權威公司Montenctini合並為Montedi-Son之後,聚集了近百家各類企業,實力和規模足可以稱為世界級企業集團。然而,由於目標、行為諸方面的不一致帶來的混亂,又使它陷入嚴重的危機。經過聘請專家實施CI系統數年之後,情況有了明顯的好轉。日本著名跨國企業KENWOOD音響的前身,曾是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也同樣得益於CI系統才免除了滅頂之災。如果說CI系統對於面臨困境的企業是「雪中送炭」的話,那麼,對於業績優秀的企業則是「錦上添花」。眾所周知的麥當勞、可口可樂、富士膠卷等世界著名企業都曾得益於CI系統的實施。近年來,在我國,CI系統已逐步引起企業界和學術界的關注。一批飲料業、電器業及服務行業率先實踐CI系統。雖然是初期的、不成熟的,但已給企業明顯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然而就整體而言,CI系統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對CI系統的內涵作一介紹。3.企業標志,CI系統的核心CI系統在企業形式的眾多認識屬性中,選擇了最為典型的特徵,包括:企業標志、標准字體、企業色彩、企業口號等。這些典型特徵通過公系統、產品系統、包裝系統、服飾系統和廣告系統等媒體反復地宣傳,給人們造成感覺沖擊,使企業形象易於被人們記憶。4.差異性,同一性與穩定性創造與企業競爭對手之間的差異性,這是取得CI成功的關鍵。在當今競爭激烈,對手如林的環境中,企業如果不能因勢利導,標新立異,就可能被淘汰。縱觀CI的歷史,大凡成功者,都敢於開拓創新。因而,企業應設計出一個獨特、鮮明的企業標志,給人以視覺上的先入感。標志的空間視覺識別,據國際檢測標准,已縮小到了毫米仍要有辨認性。日本三菱公司的企業標志,德國賓士汽車的星形標志都設計得非常成功,明快、簡潔、遠視效果極好。CI系統還強調企業形式的同一性。實施CI系統的企業,其企業標志與商標應是同一的,且有如下原則:(1)如果企業標志是文字標志,則CI要求,企業標志=企業名稱(簡潔的)=商標名;(2)如果企業標志是圖形或圖文標志,企業標志的圖案應與商標圖案一致。以上原則是基於這樣的經營策略:產品的力量是來自企業的力量,一個優秀的企業,它的所有產品都是可以信賴的。目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商品都遵循了上面提到的原則。如,德國的賓士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是賓士牌,日本索尼電器公司生產的彩色電視機是索尼牌,同樣可口可樂牌飲料是由可口可樂公司生產的。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為了識別企業的精心安排。CI的基礎系統在較長時間內應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以企業標志為例。「可口可樂」的商標一百年來外形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在原設計的文字商標下增加一條波紋線。因為,變更頻繁不能給人以深刻印象。在劇烈的商品市場競爭中,我們可以體察到,一種產品由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生產,銷路往往不暢,一旦產品冠以著名企業的商標,立即會身價百倍,供不應求。事實上,消費者購買甲商品而不買乙商品,在某種情況下主要取決於某個企業、某個品牌的綜合印象,這種印象綜合了企業歷史、規模、產品品種、功能、質量、技術水平、價格以及售後服務諸方面的內容,如果企業或產品品牌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信任和贊許,該企業標志就會具有某種精神功能,給予消費者以某種榮譽、某種感情、某種性格上的滿足。人們慣於從一輛轎車的品牌來判斷車主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服裝的商標也是如此,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著名企業的商標具有很強的感召力。5.CI系統是促使企業標志產生精神功能的「催化劑」CI系統是企業有計劃地運用各種媒體,宣傳企業標志為核心的企業形式的完整體系。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因此,CI系統的實施,可以促使企業標志的識別功能向具有象徵意義的精神功能轉化。國外Cl系統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比我國起步要早,例如美國、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每年都要評選最佳CI系統。近幾年來,我國也重視了有關CI系統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提出了諸如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和企業廣告等CI系統范疇的概念並進行了一定的實踐。但總的來說我國在CI系統研究方面,往往只是重視了CI系統的外層,即視覺識別系統(VI),而忽視了理念識別系統(MI)及活動識別系統(BI)。形象的說,是只重視了企業的「臉」,而忽略了企業的「心」和「手」。從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方面來看,CI系統就是企業將經營思想、企業文化、企業精神,運用整體傳達系統,尤其是透過視覺傳達設計,傳給企業公眾(包括企業內部員工),使其對企業產生統一的認同感和價值觀。CI系統從設計的觀點來看,就是將現代化設計觀念與企業經營管理理論結合起來,以塑造企業的個性,突出企業精神,使消費者產生深刻的印象和認同,以達到企業的經營目標。三足鼎立——CI系統的組成CI系統由三部分組成,有理念識別系統(MindldentitySvstem——簡稱Mls)、行為識別系統(BehaviorldentitySvstem——簡稱B1S)及視覺識別系統(VisuaITdentitySys-tem——簡稱Vls),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CT系統的三個支撐點。1.MIS——理念識別系統,企業之「心」M1S是指理念識別系統,它是CIS戰略運作的原動力和實施的基礎,也是屬於企業的最高決策層次。完整的企業識別系統的建立,有賴於企業經營理念的確立。理念識別包括經營觀念、企業文化、精神標語、方針策略等。其中企業口號是它的具體表現之一。例如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即IBM公司確定「以人為核心,並向用戶提供最優服務」為企業精神,從而把該公司貫穿於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基本風貌、傳統習慣、經營倫理學的基本特色以及獲得成功的基本經驗畫龍點睛般地概括出來。2.BIS——行為識別系統,企業之「手」BIS是指行為識別系統。理念識別系統是它的基礎和原動力,它規劃著企業內部的管理、教育以及企業對社會的一切活動。對內的活動包括:幹部教育、員工教育(這里又包括服務態度、服務技巧、禮貌用語和工作態度等)、工作環境等項目。對外活動包括:市場調查、產品銷售、公共關系、廣告宣傳、促銷活動等。各企業積極參與社會事件和公益文化活動,也屬於活動識別的范疇,其目的主要在於贏得參與活動的社會公眾的認同。一切B1S活動,應該是從人出發,再回到人本位,使活動充滿人情味,有關心人的親和感。這對包括公關、促銷等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應當讓企業的宗旨、企業精神及形象設計滲入到生活領域中去,因為生活領域比銷售領域更寬廣,更有潛在影響力。CI滲入到生活領域應當不是強制性的,而是讓人們在不知不黨中接受的,默默地體味到企業的關懷,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例如福特汽車的關懷是這樣向世人傳達的:在汽車的斑馬線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准備過馬路,但車水馬龍,誰也不肯停下一會兒,這時畫外音:「人人都有老時」。這是一則成功的廣告,雖未直接推銷自己的產品,卻給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並留下了關心他人的福特汽車的企業形象。參考資料您可以瀏覽以下網站信息:/gaosan81/blog/static/2632922220084151639530/

Ⅷ 為什麼德國想稱霸會被全世界反補,而二戰以來美國那麼狗,世界各國家卻沒有聯合起來反抗他

因為國家間的關系都是由利益構成。德國相對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來說算是後起之秀,當時世界幾乎已經被英法等國家瓜分殆盡,而德國想要崛起就必須同英法搶蛋糕,這直接觸動了英法等利益,所以才會被英法陣營的國家針對。而美國作為一個英國後裔構成的國家,一直偏安在北美大陸,沒有觸及英法的海外殖民利益和地位。而且一戰之前的英法實力依然處於世界第一梯隊,此時的美國無論經濟還是軍事力量都無法撼動這些老牌帝國的地位。而二戰之後,美國本土因為遠離戰場,從而沒有被戰火破壞,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反觀英法等歐洲國家,在戰火的洗禮下變得殘敗不堪,戰後更是無力重建。而美國此時就看準時機,介入歐洲戰後重建,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從而逐步掌控歐洲。此後更是利用歐洲對蘇聯的恐懼而將歐洲籠絡到自己麾下,導致歐洲各國對美國的依賴更深。等到蘇聯解體後,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再加上華約北約集團的長期對立無法相互信任,導致此時的各國再也無力共同對抗美國。(補充一下,其實歐盟的建立與戰後德法合作等都是為了對抗美國而建立的)

Ⅸ 根據德國的相關材料,回答問題.材料l:德國地形示意圖材料2:德國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較均

(1)從圖例中可以看出:德國地勢南高北低;
(2)漢堡所在的波德平原是歐洲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3)從材料中得知,德國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較均勻,中小城市散布全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僅有三個;
(4)從德國面積、人口、主要工業產品佔世界總量的比重圖表得知,德國工業產品占的比重大,屬於發達的工業國.
故答案為:(1)南高北低;(2)平原;畜牧業;(3)B;(4)A.

閱讀全文

與德國如何反哺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的行駛中如何打開後備箱 瀏覽:618
哪裡買到大眾汽車原廠配件 瀏覽:584
嘉興工業廠房需要多少錢 瀏覽:856
最低寶馬5系多少錢 瀏覽:235
賓士e鑽石白要加多少錢 瀏覽:39
潢川工業大道有什麼好工作 瀏覽:873
寶馬車鑰匙怎麼維修 瀏覽:420
16年寶馬520怎麼放水 瀏覽:639
江陰哪裡可以做汽車隔音 瀏覽:461
寶馬專修公司在哪裡 瀏覽:763
寶馬z498油加滿能跑多少公里 瀏覽:507
賓士車怎麼調整座位復位 瀏覽:394
樂清工業廠房多少1平米 瀏覽:799
中國工業哪個省第一 瀏覽:960
威海水務工業水費由哪個部門收 瀏覽:68
奧迪提車驗車驗哪些方面 瀏覽:883
工業3d動畫如何製作 瀏覽:50
汽車加裝鎖窗多少錢 瀏覽:623
賓士c級香氛是什麼味 瀏覽:535
奧迪車搖控鑰匙配一把多少錢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