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貴州加工業有什麼幫扶

貴州加工業有什麼幫扶

發布時間:2022-08-16 02:33:53

A. 貴州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優勢有哪些

最大的優勢是資源優勢,資源優勢又主要集中在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方面。

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毫無疑問,唯一的途徑就是推進工業化。貴州農業基礎是脆弱,農民生存條件有限。

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實踐反復證明,就農業抓農業是沒有出路的。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貴州經濟社會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仍是工業經濟,工業在貴州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產業代替不了的。

(1)貴州加工業有什麼幫扶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以來,經過貴州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貴州省工業持續增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在認真總結經驗、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還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全國各地競相發展的大格局中,我省工業發展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主要是工業基礎薄弱,工業經濟總量嚴重不足。

從工業總量上看,工業增加值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從發展質量上看,高端產品、精加工深加工產品少,創新能力極弱。從工業布局和結構看,區域之間缺少分工,同時支柱產業單一,多年來主要依賴能源原材料工業,缺少「四梁八柱」。

由此可見,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既是一項帶有全局性的緊迫任務,也是一場實現追趕和超越的攻堅戰。

B. 國2號文件對貴州開發主要任務是什麼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
若干意見 國發〔2012〕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進入了歷史上發展的最好時期。但由於自然地理等原因,貴州發展仍存在特殊困難,與全國的差距仍在拉大。為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貴州是我國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貧困問題最突出的欠發達省份。貧困和落後是貴州的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貴州的主要任務。貴州盡快實現富裕,是西部和欠發達地區與全國縮小差距的一個重要象徵,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標志。貴州發展既存在著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工程性缺水嚴重和生態環境脆弱等瓶頸制約,又擁有區位條件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富集、生物多樣性良好、文化旅遊開發潛力大等優勢;既存在著產業結構單一、城鄉差距較大、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等問題和困難,又面臨著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重大機遇;既存在著面廣量大程度深的貧困地區,又初步形成了帶動能力較強的黔中經濟區,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條件和有利因素,正處在實現歷史性跨越的關鍵時期。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發揮貴州比較優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需要;是增進各族群眾福祉,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有力支撐;是加強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大舉措。
(二)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歷史機遇,以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為主基調,大力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著力加強交通、水利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全面提升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條件;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構建具有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產業體系;著力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徹底改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城鄉面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和時代要求的後發趕超之路,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三)基本原則。
堅持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把後發趕超與加快轉型有機結合起來,走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堅持統籌協調,促進「三化」同步發展。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始終把農業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堅持以人為本,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始終將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擺在全局工作首位,讓發展改革成果進一步惠及城鄉居民,保護、調動和發揮各族群眾盼發展、謀發展、促發展的積極性。
堅持改革開放,創新發展體制機制。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把改革開放作為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強大動力,不斷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優化投資和發展環境,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堅持自力更生,加大國家支持力度。充分發揚「不怕困難、艱苦奮斗、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貴州精神,依靠自身努力加快發展,進一步加大中央支持和發達地區對口幫扶力度。
(四)戰略定位。
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輕工業基地、以航空航天為重點的裝備製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陸路交通樞紐。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構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功能配套、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對內對外大通道,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扶貧開發攻堅示範區。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新思路,創新扶貧開發機制,以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為主戰場,全力實施扶貧開發攻堅工程,為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探索和積累經驗。
文化旅遊發展創新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探索特色民族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新路子,努力把貴州建設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遊目的地、休閑度假勝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繼續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逐步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以重點生態功能區為支撐的「兩江」上游生態安全戰略格局。
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範區。認真落實民族政策,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實現經濟跨越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
(五)發展目標。
到2015年,以交通、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工業化、城鎮化帶動作用顯著增強,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明顯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石漠化擴展趨勢得到初步扭轉,森林覆蓋率達到45%;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扶貧對象大幅減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接近西部地區平均水平。
到2020年,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水利工程體系基本建成;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石漠化擴展勢頭得到根本遏制,森林覆蓋率達到50%,環境質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六)空間布局。
按照「黔中帶動、黔北提升、兩翼跨越、協調推進」的原則,充分發揮黔中經濟區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建設黔北經濟協作區,積極推動畢水興(畢節、六盤水、興義)能源資源富集區可持續發展,大力支持「三州」(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區跨越發展,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黔中經濟區。建設以貴陽 安順為核心,以遵義、畢節、都勻、凱里等城市為支撐的黔中經濟區。推進貴陽 安順經濟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貴安新區,重點發展裝備製造、資源深加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黔北經濟協作區。以遵義、銅仁為節點城市,以黔北、黔東北為腹地,積極構建連結成渝經濟區和黔中經濟區的經濟走廊。重點發展航天等裝備製造、金屬冶煉及深加工、化工、特色輕工、旅遊等產業。推進武陵山地區經濟協作和扶貧攻堅。
畢水興能源資源富集區。以畢節、六盤水、興義為節點城市,充分發揮能源礦產資源優勢,建設我國南方重要的戰略資源支撐基地。重點發展煤電煤化工、鋼鐵有色、汽車及裝備製造、新能源等產業。深入推進畢節試驗區建設。
「三州」等民族地區。加快推進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跨越發展。重點發展文化旅遊、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醫葯和農林產品加工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的原生態民族文化旅遊區。
二、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發展支撐能力
堅持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優先位置,按照統籌兼顧、合理布局、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破交通瓶頸制約。
(七)推進鐵路建設。加強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鐵路大通道建設,提高運輸能力,擴大路網覆蓋面。加快乾線鐵路建設,打通與外部區域的快速通道,盡快開工建設成貴、渝黔鐵路,與貴廣、長昆鐵路共同構成通往省外的快速大能力通道,加快實施南昆、黔桂、渝懷鐵路擴能改造等工程,提高既有鐵路通行能力。完善路網結構,規劃建設隆昌至百色貴州段、織金至納雍、昭通至黔江貴州段等鐵路,規劃研究畢節經水城至興義、黔江經貴陽至河口、都勻經凱里至黔江、興義至永州等鐵路,逐步形成新的對外通道。繼續實施鐵路電氣化改造,建設和改造貴陽、六盤水、畢節、安順等一批鐵路樞紐,形成布局完善、功能協調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八)加大公路建設力度。加快建設國家高速公路網貴州境內路段,推動銀川至龍邦、都勻至西昌、畢節至興義、成都至遵義等公路項目建設,打通連接周邊地區的公路通道。完善省內干線公路網路,建設松桃經銅仁至黎平、赤水經正安至沿河、貴陽至甕安、清鎮至黔西、安康經南川至麻江、赤水經羅甸至百色等路段,力爭相鄰市(州)通高速公路。擴大國省道路網覆蓋范圍,加大國省干線改造力度,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標准公路。到2020年基本實現村村通油路。加快重點城鎮、重點工礦區與高速公路的快速聯絡線和專用公路建設。推進重要節點客貨站場和農村客運站場建設。
(九)促進民航和水運發展。推進貴陽龍洞堡西部地區重要樞紐機場建設,發展臨空經濟,適時建設三期擴建工程,新增和加密直達日韓、東南亞及國內大型樞紐機場的客貨運航線航班。加快支線機場建設,改擴建銅仁等機場,建設遵義、黃平等機場,研究建設仁懷茅台機場,開展黔北、威寧、羅甸等機場前期工作。鼓勵和引導航空公司開辟和增加航線,加大航班頻次。支持航空公司在貴州設立基地,擴大機隊規模。支持支線航班和支線機場運營。積極發展通用航空,適時試點開放低空空域。積極發展水路運輸,規劃研究打通西南地區連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水運通道,重點推進紅水河龍灘、烏江構皮灘等水電樞紐通航設施建設,支持都柳江幹流航電結合梯級開發,因地制宜發展庫區航運特別是旅遊客運。
(十)加強能源通道建設。加快實施500千伏獨山至桂南電力外送新通道建設。完善省內500千伏主網架,加快建設畢節 大興北部通道、興仁 獨山南部通道,形成覆蓋全省的堅強電網。依託中緬天然氣管道、中衛至貴陽天然氣管道,建設支線管網,提高天然氣供應能力。支持建設成品油儲備設施。
(十一)推動信息網路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融合發展,提高電話、互聯網普及率,加快城市光纖寬頻接入,力爭行政村基本通寬頻,已通電的20戶以上自然村和重要交通沿線通信信號基本覆蓋。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推進數字化城市建設和信息資源整合,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實施電子政務提升工程和「三農」信息服務工程。強化信息網路安全與應急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郵政普遍服務體系建設。
三、全面實施「三位一體」規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把實施《貴州省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綜合規劃》(以下稱「三位一體」綜合規劃)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消除工程性缺水和生態脆弱的瓶頸制約,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十二)加大水利建設力度。積極推進夾岩、黃家灣、五嘎沖、馬嶺等大型水庫建設,開工建設一批中小型水庫和引提水工程項目,到2020年全省工程供水能力達到159.4億立方米。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以及灌區續建配套和灌排泵站改造工程。推進小水窖、小塘壩、小堰閘、小泵站、小渠道等「五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設。到2020年灌溉供水保證率達到75%,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15萬畝,改善和恢復有效灌溉面積715萬畝。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及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力度,加強重點城鎮防洪工程建設,完善防汛抗旱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統籌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加強岩溶地下水和地下暗河開發利用,建設一批應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應急能力。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和水利工程設施管理,促進水資源合理開發和節約利用。在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中央預算內投資時,加大對貴州水利建設投入力度,支持貴州如期完成「三位一體」綜合規劃提出的水利建設目標。
(十三)扎實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長江珠江防護林、速生豐產林、水土保持等工程,加強水源地和濕地保護。增加造林和撫育任務。對生態位置重要的陡坡耕地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加大草山草坡治理力度,擴大退牧還草重點縣范圍。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和建設,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功能。支持貴州開展生態補償機制試點。
(十四)突出抓好石漠化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大石漠化防治力度,提高單位面積治理補助標准,到2020年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全面覆蓋工程小區。堅持自然修復為主,宜林則林,宜草則草,推進封山育林(草),加強林草植被保護和建設,開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把石漠化治理與解決好農民長遠生計結合起來,多種途徑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大力發展林下產業,加強山區特色經濟林建設,支持因地制宜發展花椒、金銀花、獼猴桃、火龍果、核桃等經濟作物。抓緊研究論證生態搬遷工程。
(十五)加強環境保護。繼續推進烏江、赤水河和南北盤江等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紅楓湖、百花湖、萬峰湖等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加強草海等湖泊環境保護和綜合防治。推進城鎮和產業園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危險廢物處理以及錳汞等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防治。強化重點行業污染控制和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全面加強礦區生態保護與環境綜合治理,完善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開展農村土壤環境保護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完善環境監測預警系統,建立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體系。
四、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按照市場需求導向、發揮資源優勢、優化空間布局、促進轉型升級的要求,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十六)做大做強能源產業。加強煤炭資源勘查,推進資源整合與優化開發,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設。推進煤礦企業兼並重組,重點發展大型企業集團。穩步推進礦業權整合,提高資源勘查開發規模化、集約化程度。加強「西電東送」火電基地電源點建設,加快建設六枝、織金、安順三期、清江等一批大型坑口電廠和路口電廠。合理布局建設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支持產業園區和城市發展熱電聯產機組,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大用戶直供電。積極推動煤電聯營。穩步推進烏江和南北盤江、紅水河等重點流域梯級水電開發,積極推進龍灘二期工程研究論證。積極開發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淺層地溫能等新能源。2015年貴州電力裝機達到5000萬千瓦左右。加強天然氣和石油勘查勘探力度,推進頁岩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和綜合利用。
(十七)大力發展資源深加工產業。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認真組織實施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加大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力度。加快建設國家重要的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煤電化等一體化資源深加工基地。加強磷礦資源整合,建設織金 息烽 開陽 甕安 福泉磷煤化工產業帶。積極推進鋁、鈦、鋇、釩、錳等資源精深加工一體化,建設清鎮 黔西 織金煤電鋁、煤電化循環經濟示範基地。積極推進貴陽城市鋼廠搬遷和水城鋼廠升級改造。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支持煤炭清潔高效綜合利用,在資源富集區推進煤炭深加工,建設畢節、六盤水煤制烯烴和貴陽乙二醇等項目。優化發展高載能行業。鼓勵發展非金屬精細化工,在安順、銅仁建設全國精細碳酸鋇生產和研發基地。積極發展氯鹼化工和橡膠加工,扶持發展林化工。優化發展傳統建材,積極開發生產新型節能環保建材。
(十八)加快發展裝備製造業。發揮國防科技工業優勢,鼓勵地方科研單位和軍工科研院所合作,促進軍工、民用技術雙向轉化和科研機構資源共享,發展壯大軍民結合產業,推動軍工經濟與地方經濟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航空航天裝備、汽車及零部件、能礦產業裝備和工程機械。鞏固壯大精密數控裝備和關鍵基礎件、新型電子元器件和電力裝備、鐵路車輛及備件等產業。培育發展冶金、風電、農業機械等特色裝備。支持安順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加快發展,建設通用飛機、無人機、教練機等生產和試訓基地,配套發展通用航空產業。依託貴陽、遵義國家級開發區加快發展航天產業。
(十九)積極發展特色輕工業。利用赤水河流域資源和技術優勢,適度發展名優白酒,確保產品質量,維護品牌聲譽,推動建設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努力提高茶葉加工能力和水平,提升黔茶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積極推進中葯現代化,大力發展中成葯和民族葯。做強做優特色食品工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二十)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材料、電子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重點開發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持金屬及其合金材料、電子功能材料產業發展,建設貴陽、遵義新材料產業基地。重點發展電子元器件、軟體、混合集成電路等產業,支持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相關產業。在貴陽、遵義、安順、黔南等地培育生物醫葯、生物育種產業,大力發展節能技術和環保產業。建設光伏產品研發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二十一)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聯盟,加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推進科技基礎設施、創新平台和創新載體建設,鼓勵和支持國家大型科研單位、重點高校在貴州設立科研機構和成果轉化中心,支持建設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加快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項目建設。支持貴陽、遵義建設創新型城市。探索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搭建企業孵化器、產業園區等促進技術和成果轉化的合作平台,鼓勵支持先進實用技術的應用、科技成果的宣傳及普及,通過技術轉移帶動產業轉移。

C. 近年來貴州推進鄉村振興有哪些具體的做法請談一談你的看法。

摘要 中國幾千年來都是這樣,農民在村裡住著,在村裡生活。現在有很多人去城裡打工,農村還是我們的家。鄉村振興首先是農民把生活安排得更好。村子是活的。它是鄉村振興的主體。

D. 貴州省有什麼扶貧款項目

農民扶貧款

E. 貴州的資源深加工工業主要有什麼行業

主要有黑色冶金工業,有色金屬工業,化學工業,建材工業。

進入新發展階段,貴州把加速推動新型工業化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以十大工業產業為抓手,奮力推進「工業大突破」。在剛剛結束的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今年將全力推動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升級,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如今,以十大工業產業振興行動為指引,一幅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的貴州工業產業新畫卷在拼搏中精彩擘畫。

近年來,貴州依託自身礦產資源、生態環境資源等發展起來的十大工業產業產值全部躍上千億級,正是這種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獨特產業,成為推動貴州工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力量。來自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省十大工業產業合計總產值13887.28億元,全省十大工業產業中規模以上工業單位數為4266個,其中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企業數為121個。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今天,作為貴州工業經濟的「四梁八柱」,十大工業產業正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不斷釋放發展新動能——基礎能源產業向改革要活力、現代化工產業向綠色要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向創新要動能;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勢頭強勁;健康醫葯產業朝氣蓬勃;新型建材產業「效」「綠」齊升;基礎材料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優質煙酒產業活力增強;清潔高效電力產業重拳出擊;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大有作為。

裝備製造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走進貴陽雙龍臨空經濟區的貴州寶能汽車項目產業園,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加快建設速度。作為我省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工廠的重點項目,產業園總投資超百億元,預計今年實現首車下線,建成後將成為雙龍臨空經濟區高端製造業的領軍者。寶能汽車有限公司貴陽基地總經理亢書生告訴記者,公司計劃將貴陽基地打造成集新技術、新工藝、優質新能源及互聯網汽車產品於一體的綠色環保工廠。

隨著一批以先進裝備製造為主導的產業園拔地而起,航空、航天、汽車等重點培育的支柱產業花繁葉茂,先進裝備製造產業正朝著貴州工業的「新脊樑」目標快馬加鞭。2020年,我省航空、航天、汽車三個產業增加值佔全省裝備製造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9%,較「十二五」末提高近12個百分點。高端產業集群競相崛起為貴州工業發展提振了信心。

優質煙酒產業是我省傳統支柱產業,如今正闊步走上產業集群發展道路,呈現出「上帶一產、下促三產」的產業聯動發展格局。茅台、金沙、國台、董酒等重點品牌斬獲了「貴州特色」的專屬口碑,打出白酒產業「集群牌」,朝著貴州白酒「一醬引領」的目標快速挺進。2020年,十大工業產業中利潤總額超過40億元的產業有8個,其中,優質煙酒產業實現利潤總額772.79億元,佔十大工業產業利潤總額的63.5%。

與此同時,我省正加快推動煤化工、磷化工、鋁及鋁加工等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大力推動資源型產業往精深加工方向發展。建立起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有效解決能源工業運行大起大落影響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難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創造性施行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2020年磷石膏基本實現「產消平衡」

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機遇,貴州持續加快推進大數據與傳統產業融合,「十三五」期間,數字經濟增速連續五年全國第一,實施融合標桿項目183個、示範項目1874個,貴州工業互聯網平台成為全國僅有的四個面向特定區域工業互聯網平台試驗測試項目之一,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47.7,位列全國第21位。

依託貴州自然資源優勢,我省還在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和民族醫葯產業上做足文章。通過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過去五年直接吸納就業16.9萬人,帶動就業100萬人以上。引進廣葯集團、娃哈哈、光明乳業等投資刺梨產業,刺梨產品銷售額年均增長50%,帶動6.5萬戶、20萬餘人增收,工業經濟「帶動作用」越來越凸顯。

新時代新征程,新目標新作為。我省將進一步以振興十大工業產業為重點,加快鞏固提升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加快壯大新興產業,精耕細作優勢領域,從推動產業配套、強化龍頭帶動、狠抓平台聚集等方面全面發力,奮力推動工業大突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F. 工業強省戰略如何促進貴州經濟發展

2010年10月26日,貴州省召開了歷史上第一次工業發展大會,果斷作出了「工業強省」這一振奮人心的戰略抉擇。

一年多來,貴州上下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工業強省戰略,把做大做強工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增強經濟實力的重大舉措。工業強省,是關系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個大戰略,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學發展,認真分析國內外發展態勢、把握全省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深思熟慮、集思廣益,從實際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不懈的進取精神,統一認識,抓住機遇,堅定信心,堅持「干字當頭、敢字為先、拼字求勝」,毫不動搖地走「工業強省」的道路,奮力把工業經濟更快更好地推向前進,實現貴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全國各地競相發展、你追我趕的大格局中,貴州工業仍然落後,與發達省份相比,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都還有較大差距。從速度看,貴州工業發展速度比全國慢。即使在西部,與一些省份相比,我們也有較大差距。從總量看,全國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0%左右,貴州要低10幾個百分點。與經濟總量排前三位的廣東、山東、江蘇相比,經濟總量相差甚遠,主要是差在工業上。從效益和競爭力看,貴州工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大企業、大集團、知名品牌偏少,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增長方式還比較粗放。工業落後是貴州經濟落後的根本症結所在。工業上不去,我們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不但不能縮小,反而會越拉越大,甚至被排到我們後面的兄弟省市迅速趕超。我們要實現追趕跨越,要實現富民興黔,不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一點希望也沒有。我們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看到這個差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思路、找准抓手、增添措施,舉全省之力,真抓實干,急起直追,揭開工業發展的新篇章,奮力推進貴州發展新跨越。
一、深刻認識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十一五」發展的關鍵時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省委、省政府作出強力推進工業強省的重大戰略部署,主要是基於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我省的發展階段、特殊的省情以及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的認識和把握。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工業強省」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做好工業工作、加快工業發展的緊迫感和自覺性。
首先,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是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的必然要求。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程,有一條清晰的脈絡,就是農業文明不斷向工業文明邁進。工業化就是社會生產活動由以農業為主轉變為以工業為主的社會演進過程。農耕社會幾千年的漫長歷史,生產力的發展是緩慢的、有限的。進入工業時代,生產力才得到迅速發展。兩百多年的工業文明創造的財富,遠遠超過幾千年農耕社會創造財富的總和。蒸汽機、電的發明,特別是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工業文明一次又一次的突飛猛進,也正是因為工業的大發展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高速發展。我國改革開放是從農村開始的,但經濟真正實現快速發展是工業推動的。現代化進程中,工業化可以加快,但不可逾越。推進工業化,是我國現代化重要而艱巨的歷史性任務。四川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二元結構特徵突出的內陸省份,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徵更為明顯,集中表現在工業化進程嚴重滯後。這意味著我們推進工業化的任務更艱巨、要求更迫切,也決定了我們要加快現代化進程,必須把加快推進工業化作為根本突破口。因此,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是順勢而為的必然選擇,是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歷史使命。
第二,工業是促進三次產業良性互動的核心樞紐,抓工業就抓住了「牛鼻子」。三次產業發展,關鍵是工業發展。重農必須強工,農業是基礎,工業是主導,主導不力,基礎不牢。「三農」問題的解決,根本性、主導性的力量是工業化。離開了工業化,就農業談農業,解決「三農」問題是沒有希望的。我們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雙增長、雙過半」,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用抓工業理念抓農業,靠的是農業產業化的牽引,靠的是龍頭企業對千家萬戶的帶動。農業產業化實質是農業工業化,農業產業化也只有在工業化的推動下才能做強做大。工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一頭向農戶延伸,一頭向市場延伸,對於促進產品向商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起著決定性作用。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前提是要有強大的工業支撐。沒有工業的大發展,財力上不去,「反哺」、「支持」就難以實現。工業的發展又可為第三產業提供廣闊的空間,必然帶動第三產業的大發展。首先是帶動金融業,引進資金,用活貸款,加快資金流動。以企業為主體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流動越快,經濟就越有活力。工業經濟發展起來了,運輸、商貿、中介、餐飲、房地產等行業,就會相應發展起來。城鎮化要靠工業化來推動。
現在不少地方城市拓展得很快,但產業發展偏弱,這是一個帶普遍性的問題。沒有工業發展,產業「空心化」,城市建得再漂亮也是個「空殼」。因此,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城鄉統籌的「發動機」,城鎮化的「助推器」,吸納就業的「強磁場」,應該也只能是工業。
第三,我省已進入工業化初期加速向中期推進的階段,工業大跨越是實現經濟社會大發展的關鍵所在。工業已成為全省經濟最主要的增長力量。當前我省工業面臨大好發展機遇。國際國內產業加快向西部轉移,國家對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支持加大,加強自主創新將極大提升科技對工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我省工業大跨越提供了新的路徑。特別要看到,我省擁有特色優勢資源,擁有位居全國前列的農產品及其加工生產能力,擁有眾多的科研機構、豐富的人才資源和較強的產業技術支撐,交通、能源、通信等工業發展的硬環境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有這樣好的基礎,這樣好的機遇,這樣好的條件,工業完全能夠大有作為。關鍵看我們的認識深不深,信心足不足,舉措好不好,力度大不大。如果不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實現工業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我們就會犯歷史性錯誤。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有堅定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心,努力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工業強省之路。
二、明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奮斗目標和工作重點
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本質上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推進貴州工業化進程。這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思路,深入推進「三個轉變」,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大中型企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為重點,以產業集聚發展為方向,以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為支撐,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優化工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快工業增長方式轉變,提高工業綜合競爭力和帶動力,以工業的大發展推進全省經濟的大跨越。
通過努力,實現農業大省向工業大省跨越,進而推進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跨越,建成具有國際國內重要影響的特色資源開發基地和我國中西部最具競爭力的現代製造業強省。當前,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大的突破。
(一)做好資源轉化這篇文章,在培育優勢產業上實現大突破
貴州是資源大省。發展工業離開了資源,就丟掉了優勢。目前,我省資源開發轉化的程度和水平還不高,賣資源、賣初級產品的情況還比較突出。是賣資源還是賣產品,是簡單轉化還是深度開發,經濟效益大不一樣。所以,我們要積極爭取支持,下決心建設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搞好就地轉化。我們發展工業要重視資源開發,但更重要的是立足省內開展深度加工。要大力實施本地化發展戰略,將資源轉化為資本,以資本驅動產業發展,打造優勢產業鏈條,形成有競爭力、高附加值的產品。開發利用資源,就要引導和支持在貴州建加工企業,這要作為一個明確的思路。高新技術、優勢資源、裝備製造和農產品加工四大產業,就是立足於發揮我省的資源優勢,著眼於產業分工和市場競爭確立的。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動產業整合、要素整合、企業整合,提升產業綜合競爭能力。
項目是集聚生產要素的載體,抓優勢資源開發、抓工業發展,歸根到底要落實到項目上。只有一批又一批大的項目建起來,才能形成大的增長力量、促進大的要素集聚、產生大的經濟效益。對一個市縣而言,有時候一個好的項目就能造就一個大的產業,撐起一方經濟。要解放思想立項目,科學論證定項目,精心謀劃儲項目,只爭朝夕搶項目,聚精會神干項目。對於重大工業項目,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相關部門要搞好協調服務,特別是要積極妥善做好項目報批、土地徵用、環保評審、搬遷安置等工作,為項目開工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二)著力培育大企業和產業集群,在打造工業發展龍頭上實現大突破
工業是聚合度高、關聯性強的產業,發展工業一定要有龍頭帶動。龍頭強,帶動力才強,支撐力才強,一個地方的工業發展才有希望。我們必須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發展產業集群,建好工業集中區,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和集聚效應,不斷提升我省工業整體實力。
一要著力抓大企業。大企業、大集團是一個國家和地方經濟實力的象徵。如果美國沒有近200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沒有90家世界500強企業,他們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強大的經濟實力。從全省來看,工業發展好的地方,也都有大企業作支撐。要下更大力氣抓大企業、大集團的發展,通過鞏固發展一批、承接引進一批、整合擴張一批、成長壯大一批等多種方式,推動骨幹企業快速做強做大。各市州也都要培育和發展一批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二要著力抓產業集群。集群式發展是現代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工業發展要大中小企業、各種所有制企業「大合唱「,形成萬馬奔騰之勢。「舞台」就是產業集群,既可依託大企業整合帶動中小企業,加強產業內上下游企業的配套協作,也可以聚集一大批中小企業實現規模發展。要把產業集群的發展放在突出位置,有意識、有規劃、有步驟地加以推動,形成一批集中度大、關聯性強、集約化水平高的產業集群。三要著力抓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發展區。園區是工業集聚的載體,目前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的特徵非常明顯。通過工業集中發展,就能有效避免那種分散布點、大量佔地、增大成本、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的現象,促進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協作和集約化發展。各地發展工業特別是發展縣域工業,原則上都要走集中發展的道路。推進這項工作,關鍵是要搞好利益協調。雙流的做法值得推廣,各個鄉鎮引進的企業都集中到園區,哪個鄉鎮引進的,產值、利稅就算到誰的頭上。要認真做好園區產業布局規劃,把園區發展與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結合起來,促進各類園區依託比較優勢,形成產業特色,實現規模效益。大力挖掘現有工業園區和集中發展區的潛力,提高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
四要著力抓知名品牌。品牌體現競爭力。沒有自己的品牌,產品質量再好,作貼牌生產,大部分的利潤和附加值都只能被別人拿去。要把打造名牌作為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作為增強區域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舉措,樹品牌意識,創知名品牌,走品牌經濟之路。企業文化是品牌的重要內涵,而且是更重要的品牌。某種意義上講,企業品牌的競爭也是企業文化的競爭。缺乏企業文化的支撐,企業就沒有生命力、凝聚力、競爭力。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以文化力來促進生產力,提升競爭力。
(三)加強自主創新與技術進步,在轉變工業增長方式上實現大突破
要加強企業自主創新。企業是技術開發的主體、科技投入的主體、成果轉化的主體。創新關鍵靠企業,企業的發展關鍵又在創新。企業最重要的是研發,生產環節放在哪兒都行,特別是大企業如果不在研發上下功夫,一點前途都沒有。工業要實現大的跨越,必須以自主創新為驅動,以技術進步為支撐,這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方向。企業一定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原始創新,注重搞好集成創新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努力掌握自主知識產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要逐步達到3%以上。大企業、大集團要聚集人才、資金、裝備等精銳力量,構建堅實的技術創新平台,不僅要從事應用技術開發,還要緊扣企業發展戰略的定位,加強核心關鍵技術的超前研發。堅持以企業為核心,發揮軍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突破體制性障礙,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創新,人才是根本。實施人才戰略,關鍵是要搞好機制創新。要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積極探索技術創新成果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我們只有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既懂經營又有創新能力的團隊和領軍人物,貴州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才有希望。
要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我省傳統工業比重比較大,提高競爭力關鍵是要加強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總的來講,我省技術改造投入還不夠。高起點是財富,低起點是包袱。要把企業技術改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企業要捨得投入,政府也要加大扶持力度。通過技術改造,以資金換新技術,以新技術換更多的資金,再以更多的資金換更高的技術,不斷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加速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提升企業研發、生產和經營管理水平。
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萬元GDP能耗下降重點在工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既能提高工業的質量和效益,又能有效地降低能耗、減少污染。要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於「工業強省」的各個環節,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和企業循環式生產,實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集約型增長。生態和環保也是經濟效益,也是競爭力,要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節能、降耗、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絕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和浪費資源的老路。要繼續抓好工業污染綜合治理,該停產治理的必須停產治理,該關閉的必須堅決予以關閉。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做強國有經濟和發展民營經濟上實現大突破
體制機制管根本、管長遠。目前,體制不暢、機制不活仍然是制約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必須繼續在體制機制改革上攻堅破難。推進「三個轉變」,搞市場化配置資源,是我們抓經濟發展的根本手段。抓工業發展,也要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配置資源。離開了這一條,工業經濟就不可能有活力。大市場,大作為;小市場,小作為;無市場,沒作為。抓工業,就是要到市場找項目、找資金、找人才、找技術、找管理,這個觀念一定要牢固樹立起來。從政府層面上講,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真正建設服務型政府。改革推進到今天,不單是要破除障礙、減少阻力,更重要的是要搞好服務、加強支持、增添動力。我們抓工業不是要去管企業,而是要服務企業、服務發展。
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強國有經濟。高度重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積極盤活存量資產,這一點我們要毫不含糊、毫不動搖。要抓住產權制度改革這個核心,積極推進股權分置改革,以股權多元化推動治理結構的合理化、科學化。國有企業改革最終要解決「老闆」到位的問題,企業搞得好,有人得利益,搞得不好,也要有人承擔責任。對企業發展有人真正負責任,這是最核心的機制。現在看來,對企業經營者發高薪、給重獎,都不如給期權、股權好。同時,必須切實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搞好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防止在企業經營和改制重組過程中出現資產流失。
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壯大工業經濟新的增長力量。民營經濟是我省工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做大工業總量的現實途徑和重要抓手。各地一定要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特別是對縣域工業而言,重點應發展民營企業。縣域經濟發展的差距,主要差在民營經濟上。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切實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文禁止的,都要向民營經濟敞開大門,鼓勵他們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在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發展。積極幫助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在信貸貼息、技改投入等方面,讓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待遇。當前,要注意發現一批實力較強、機制靈活、管理規范的民營企業典型,及時總結推廣他們的好經驗,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
(五)加快對內對外開放,在工業招商引資上實現大突破
工業是我省對內對外開放的主要領域。這幾年,我省工業發展快、經濟發展快,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很大的關系。抓住「外資西進、內資西移」的機遇,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是推進工業強省的現實途徑。
一是思想上要更解放、更開明。觀念落後是最大的落後。抓開放,尤其要解放思想。市場、技術、資金是沒有邊界的,戰略合作夥伴也是不分地方的。戰略合作要有戰略眼光,合作成功與否,關鍵在項目,關鍵在企業。這是經濟規律,不是長官意志。要有戰略思考,看得很遠,善於算大賬、算長遠賬,不能因一時一事的利益得失而喪失發展機會,影響發展大局。引進來是發展,走出去也是發展。我們既要著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又要堅決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域界限,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拓展發展空間。要鼓勵和支持大企業將研發機構建在中心城市,鼓勵和支持國有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進行戰略合作。
二是方式上要更靈活、更務實。沒有好的機制,就不會有這樣好的效果。要積極創新招商方式,採用專業招商、委託招商、網路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形式,特別要大力推行產業鏈招商,增強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與泛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的經貿合作和產業對接,力爭引進一批知名品牌。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是我們必須牢牢抓住的機遇,這個機遇我們不抓住,就會被別人抓住,失去機遇,再努力就很難趕上。當然,既要「招商引資」,也要「擇商選資」,不能承接落後的、淘汰的產業。
三是工作上要更有力、更有效。領導是最大的環境,對於一些重大項目,黨政主要領導要積極關注、親自抓。精神狀態至關重要。想得到才有可能做得到,想不到就一定做不到。現在有的項目簽約的時候轟轟烈烈,但引進後就無人過問。我們不僅要下大功夫引進企業,更要注重支持企業進來後的發展。
三、切實加強對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領導
工業發展要上大台階,工業工作必須上大台階。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工業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關心、支持工業發展,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在提高工業競爭的「軟實力」上狠下功夫,努力把我省工業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是在領導力量上要加強。抓經濟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抓工業上,把工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黨政「一把手」要親自抓工業。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和主管工業的領導同志,要學工業、懂工業、鑽工業,真正成為抓工業的行家裡手。堅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地找准本地工業發展的突破口。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難,但做任何事情也都有辦法。著眼點要放在找出辦法、克服困難上。同一項工作,讓什麼人來抓,用什麼辦法來抓,效果大不一樣。要配強工業戰線的幹部,把熟悉工業工作、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優秀幹部放到抓工業的第一線。要加強和改進企業黨的建設,特別是要大力加強新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在政策支持上要加強。現在國家支持西部地區工業發展的政策很多,比如在特色優勢產業、裝備製造業、企業技術創新等方面,都有許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和舉措。我們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支持。各級各部門要強化「保障與服務」意識,在支持工業發展上,要捨得給政策。這次會後,省上將出台實施工業強省的決定和相關配套政策,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有關部門要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地為工業發展服務,幫助解決企業生產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成都海關近年來在落實優惠政策、主動服務地方經濟上下了很大功夫,過去通關需要1天半,現在只要半小時,大大方便了省內企業出口。各個部門都有一個改進對企業服務的問題。必須明確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是依法納稅、吸納就業。企業利潤主要用於擴大再生產,創造更多的財富,這就是對社會的很大貢獻。凡是對企業亂攤派、亂收費、亂檢查、亂罰沒的,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
三是在企業家隊伍建設上要加強。企業家是各種生產要素的整合者,工業強省最終要通過優秀的企業家來實現。「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沒有比爾·蓋茨就沒有微軟,沒有張瑞敏就沒有海爾,同樣,沒有王國春就沒有五糧液今天這樣的發展局面。支持一個企業家,充分發揮優秀企業家的作用,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什麼是人才?能做成事就是人才,能創造財富就是人才,能對社會做出貢獻就是人才。從根本上講,企業家是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生的,我們要積極熱情地為企業家隊伍的成長壯大創造寬松的環境。要加強對企業家的培養、教育和引導,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要營造鼓勵改革、支持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讓企業家放手發展、盡展才華。對他們不能苛求,不要放大缺點。各地要發掘一批優秀經營人才,用全新理念激發企業家的創造活力。對於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要捨得給物質待遇、給政治榮譽、給社會地位。企業家要有寬廣的眼界、飽滿的激情、執著的事業心,敢冒市場風險,勇於開拓創新,克服小成即滿、安於現狀的思想,全心身地投入到創造財富、奉獻社會中去。
四是在運行保障上要加強。要加強煤電油運氣等的協調和調度,保障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加強銀企、銀政合作,重視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積極爭取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逐步解決存差過大的問題,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要抓好電網、氣網、路網、信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電力和天然氣供應,確保運輸快捷便利,確保通信高速高效。要合理調節優化用地,盡最大努力保障工業用地需求。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提高流通效率,保證工業生產物暢其流。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抓安全就是抓發展,我們不能因為強調發展工業,就忽視安全生產。要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強化責任落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五是在氛圍營造上要加強。我省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工業文化底蘊不厚、氛圍不濃。要廣泛宣傳工業在「強省、富民、興黔」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宣傳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重大意義和重大舉措。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各地抓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表彰和樹立一批促進工業發展的先進典型。要高度重視誠信體系建設,政府要帶頭講誠信,在全社會營造講誠實、重信譽、守承諾的誠信環境。
推進工業強省,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歷史使命。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置身這樣一個大舞台,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滿懷憂患重工業;進一步理清思路,滿懷信心謀工業;進一步振奮精神,滿懷激情抓工業;進一步增強合力,滿懷執著興工業。要有無功即過的責任意識,要有義無反顧的使命意識,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開拓進取,奮力拚搏,朝著「工業強省」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凝聚全貴州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為實現貴州發展新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G. 貴州精準扶貧「1+10」配套文件有哪些新招,實招

實施精準扶貧「十項行動」有以下幾招:

(一)基礎設施建設扶貧行動。實施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會戰;實施水利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貧困地區農村水電開發。

(二)產業和就業扶貧行動。扶持貧困縣、貧困鄉鎮建設農業示範園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施鄉村旅遊扶貧計劃,大力實施電商扶貧;實施「雁歸興貴」行動計劃。

(三)扶貧生態移民行動。到2020年,把「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區、石山區和生態脆弱地區142萬人全部遷出。

(四)教育扶貧行動。大力推進「四項突破」工程和教育「9+3」計劃,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繼續壓減6%的行政經費用於支持教育。

(五)醫療健康扶貧行動。構築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加強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標准化建設。

(六)財政金融扶貧行動。省級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和基建投資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建立健全省、市(州)、縣三級扶貧投融資平台,設立扶貧產業發展基金和縣級扶貧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特惠貸」。

(七)社會保障兜底扶貧行動。到2020年農村低保與扶貧兩個標准實現統一,將無業可扶、無力脫貧人口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

(八)社會力量包干扶貧行動。聚合各類資源實現與全省9000個貧困村「一對一」幫扶全覆蓋;鼓勵支持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扶貧開發。

(九)特困地區特困群體扶貧行動。實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實施麻山、瑤山、月亮山專項扶貧行動計劃;出台人口較少民族整體脫貧扶持政策;健全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和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和制度。

(十)黨建扶貧行動。深入推進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和村支「兩委」建設,選好配強貧困村「第一書記」;健全貧困村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經費穩定保障制度。

H. 中國的農村扶貧開發的扶貧開發途徑

在扶貧開發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貧困地區的生產力,走開發式扶貧的道路,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採取綜合配套措施,幫助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
開發式扶貧是對過去傳統的分散救濟式扶貧的改革與調整,是中國政府農村扶貧政策的核心和基礎。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支持、鼓勵貧困地區幹部群眾改善生產條件,開發當地資源,發展商品生產,增強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
開發式扶貧方針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內容:第一,倡導和鼓勵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克服貧困農戶中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第二,針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國家安排必要的以工代賑資金,鼓勵、支持貧困農戶投工投勞,開展農田、水利、公路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第三,國家安排優惠的扶貧專項貼息貸款,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重點幫助貧困地區、貧困農戶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的種植業、養殖業以及相應的加工業項目,促進增產增收。第四,開展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農戶的科技文化素質,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第五,扶貧開發與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相結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的發展後勁。
強調扶貧到村到戶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根據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中國的扶貧開發著重扶貧到村到戶。國家不僅將扶貧到戶作為一項重要措施,而且把解決貧困農戶溫飽的各項指標也量化到戶。 中國在實踐中探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扶貧到戶方式:一是幹部包扶到戶,即組織各級幹部與貧困農戶結成一幫一對子,採取簽訂責任狀等方式,明確幹部包扶任務。二是實體帶動、效益到戶,即通過鼓勵企業與農戶合作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實現農產品產、供、銷的良性循環。三是異地開發、移民到戶,即本著自願的原則,將貧困農戶從生產生活條件極其惡劣的地區搬遷到條件較好的地區,實現異地脫貧。四是社會各界幫扶到戶,即組織社會各界對貧困農戶進行幫扶。
小額信貸是扶貧到戶的關鍵措施之一。中國政府在借鑒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扶貧經驗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小額信貸扶貧到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1999年,全國投入的資金總量達30億元,覆蓋240多萬貧困農戶。同時,中國小額信貸的試點、推廣初步實現了本土化和規范化,進入了擴大范圍、擴大規模的新階段。
重視科技教育扶貧
從1986年開始,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根據國家扶貧開發的總體戰略和要求,適時提出科技扶貧的目標、措施和實施辦法,並於1996年提出《1996-2000年全國科技扶貧規劃綱要》,加強對科技扶貧的政策指導。 為進一步增強貧困地區反貧困的能力,中國政府專項安排科技扶貧資金,用於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以及科技培訓等。1995年以來,國家教委和財政部聯合組織實施了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投入資金超過100億元,重點投向國定貧困縣、部分省定貧困縣、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幫助這些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中國政府動員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在貧困地區積極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組織科技人員到貧困地區掛職任教,組織科研單位到貧困鄉、村宣傳普及農業技術。這些措施有效地改變了貧困地區落後的生產方式,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迅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15年來,僅科技部就向貧困地區提供技術人員3萬人次,實施科技扶貧示範項目580個,建立各種科技示範點1500個,解決關鍵性技術200多個,向貧困地區推廣適用技術2000多項。
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參與扶貧
在扶貧開發中,政府各部門根據中央政府的統一要求,從盡快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大局和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參與扶貧開發。政府有關部門分別制定了本部門、本系統的扶貧開發具體實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有利於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的優惠政策,並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資金、物資、技術上向貧困地區傾斜,積極為貧困地區的開發建設作出貢獻。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包括中央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及人民團體等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的部門、單位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各幫扶部門和單位都有特定的幫扶對象和明確的任務,要求沒有脫貧就不脫鉤。到2000年底,定點幫扶的部門和單位達到138個,共派出3000多名幹部到貧困縣掛職扶貧,直接投入資金44億元,幫助貧困地區引進國內外各種資金105億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貧困地區也積極開展定點扶貧工作。1995至1999年,各地先後有4.6萬名幹部到貧困縣、村掛職扶貧,直接投入資金和物資摺合人民幣達87.62億元;幫助引進各類扶持資金103億元,實施扶貧項目2萬余個,幫助引進技術人才1.3萬余名,引進技術近7000項。
此外,各社會組織、民間團體和私營企業也積極開展希望工程、光彩事業、文化扶貧、幸福工程、春蕾計劃、青年志願者支教扶貧接力計劃、貧困農戶自立工程等多種形式的扶貧活動。以資助貧困失學兒童入學為目的的希望工程,自1989年以來累計接受海內外捐款近19億元,資助建設希望小學8355所,資助失學兒童近230萬名。
開展東西部協作扶貧
在扶貧開發中,中國採取東部較發達省市對口支持西部省、自治區發展的方式,加快西部貧困地區脫貧步伐。具體執行情況是:北京幫扶內蒙古,天津幫扶甘肅,上海幫扶雲南,廣東幫扶廣西,江蘇幫扶陝西,浙江幫扶四川,山東幫扶新疆,遼寧幫扶青海,福建幫扶寧夏,大連、青島、深圳、寧波幫扶貴州。協作雙方根據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企業合作、項目援助、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多層次、全方位的扶貧協作。東西部扶貧協作以改變貧困地區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解決貧困地區群眾溫飽問題為重點,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運用科學技術,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在努力擴大對口幫扶的同時,開展各種形式的經濟合作。
近年來,東部13個省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累計捐款、捐物折款近21.4億元,雙方簽訂項目協議5745個,協議投資280多億元,實現投資40多億元,從貧困地區輸出勞動力51.7萬人。此外,東西部地區在幹部交流、人才培訓、援建學校、建設基本農田、修築公路、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等方面也開展了協作。1992年以來,國家教委、國家民委組織發達省市對口支援民族、貧困地區教育工作,新建、改建中小學1400所,救助失學兒童近4萬人,培養和培訓中小學教師1.6萬人次。
實施自願移民扶貧開發
國家鼓勵和支持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地區的貧困農戶通過移民搬遷、異地開發的方式,開辟解決溫飽的新途徑。為此,中國政府強調,自願移民搬遷的貧困人口除享受扶貧開發的優惠政策外,各地要制定具體政策措施,提供各種優惠條件,確保搬遷一戶解決一戶溫飽。中國的移民扶貧開發,按照群眾自願、就近安置、量力而行、適當補助四項原則進行。
中國實施移民扶貧開發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插戶移民。即由貧困戶自行投親靠友,分散安置,政府給予一定補助。二是政府建移民開發基地安置移民。既要保證可穩定解決遷入戶的溫飽問題,又要保證不破壞遷入地的生態環境。三是吊庄移民。即採取搬遷初期兩頭有家的形式,待移民點得到開發,生產生活基本穩定後再完全搬遷。近年來,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遷移安置了260萬貧困人口,其中已穩定在遷入地居住的達240萬,使全國需要移民搬遷的貧困人口由750萬減少到500萬左右。
輸出貧困地區勞動力
為了幫助貧困地區勞動力充分就業並增加收入,國家鼓勵並組織具備條件的貧困地區開展勞務輸出。勞務輸出不僅有助於使貧困地區勞動力實現就業和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勞動者通過異地就業可以學到新技術、新生活方式、新工作方法,開闊眼界,增強信心,提高自我發展能力。許多西部外出務工人員已經成為向西部傳播東部生產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和技術的使者。四川是全國勞務輸出最多的省份,每年有800多萬人實現異地就業,通過郵局寄回家鄉的資金每年約200億元。
實行扶貧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計劃生育相結合
在貧困地區的開發中,中國政府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鼓勵農民發展生態農業、環保農業。通過科技扶貧,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貧困地區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的掠奪性生產,促進了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素質偏低等諸因素嚴重製約了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民解決溫飽、脫貧致富的步伐。中國政府特別強調轉變貧困地區群眾的生育觀念,積極倡導貧困地區的農民實行計劃生育,把扶貧開發與計劃生育結合起來。這對貧困地區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開展扶貧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的扶貧開發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時中國政府重視與國際社會在扶貧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中國政府認為,積極開展扶貧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不僅有利於加快解決本國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而且有助於通過借鑒國際社會多年積累的扶貧經驗和成功的扶貧方式,提高中國扶貧開發的整體水平。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政府積極探索借鑒國際反貧困經驗,不斷擴大與國際組織在扶貧領域的合作,並有了明顯進展。
在扶貧領域,世界銀行與中國的合作最早,投入規模最大。世界銀行與中國目前已經開展的西南、秦巴、西部三期扶貧貸款項目,援助總規模達6.1億美元,覆蓋9個省區、91個貧困縣,800多萬貧困人口。其中中國西南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於1995年7月開始在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區)最貧困的35個國定貧困縣實施。項目總投資42.3億元,其中利用世行貸款2.475億美元,國內相應的配套資金為21.8億元。項目建設主要包括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第二第三產業開發、勞務輸出、教育衛生和貧困監測等方面。項目建成後將使項目區350萬貧困人口穩定解決溫飽問題。這一項目是中國第一個跨省區、跨行業、綜合性的扶貧開發項目,也是迄今為止利用外資規模最大的扶貧項目。目前項目進展順利,並已進入收尾階段。
此外,一些國家、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也與中國在扶貧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開展了一些扶貧開發項目和研究項目。歐盟、英國政府、荷蘭政府、日本政府、德國技術合作公司、亞洲開發銀行、福特基金會、日本凱爾、日本協力銀行、世界宣明會、香港樂施會等也都在中國開展了扶貧開發項目,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I. 貴州經濟發展前景為貴州經濟發展獻策獻計

無計可用啊!

閱讀全文

與貴州加工業有什麼幫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襄陽市公共汽車有哪些 瀏覽:476
中山市工業大道是哪裡 瀏覽:502
奧迪a8哪裡優惠最大 瀏覽:522
奧迪不打火怎麼用車內東西 瀏覽:214
奧迪a8全鋁什麼意思 瀏覽:903
奧迪c6停車輔助開關怎麼拆 瀏覽:592
汽車電瓶搭線如何夾 瀏覽:995
小汽車最高速度多少 瀏覽:239
工業級電池哪個品牌好 瀏覽:44
汽車前輪為什麼啃胎 瀏覽:248
寶馬x5技術升級是什麼意思 瀏覽:987
寶馬車什麼情況下報警 瀏覽:362
新能源汽車車牌多久可以上牌 瀏覽:413
賓士s350內把手怎麼拆 瀏覽:563
工業如何生產紅糖 瀏覽:625
哪些汽車在美國有工廠 瀏覽:33
青海湖離哪個汽車站近 瀏覽:575
賓士魏派多少錢 瀏覽:111
汽車開起來嗡嗡響吃胎是什麼原因 瀏覽:552
福建省賓士哪裡保養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