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自解放以來工業方面的成就
1、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今日將發射升空。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目標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和服務技術;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開展較大規模和較高水平的空間科學應用;為開展載人登月等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等。
2、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
超級雜交水稻是農業部超級雜交水稻培育計劃的成果,該計劃於1996提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培育計劃。
2000年,超級雜交水稻品種達到了第一階段單次水稻產量標准即每公頃產量超過了10.5噸;2004年超級雜交水稻達到第二期產量指標;2012年9月24日,湖南省農業廳組織的專家驗收組宣布超級雜交稻第三期大面積畝產900公斤攻關的圓滿實現。
3、中國高鐵
中國大陸鐵路分高速鐵路、快速鐵路、普通鐵路。中國高鐵居高鐵級,而國鐵Ⅰ級只用於快速鐵路和骨幹線普通鐵路。中國通過引進加創新,研製"和諧號"動車組列車(CRH縮寫即中國鐵路高速列車)以及「復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列車(CR)。
2018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9萬公里,佔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過其他國家總和。2019年,計劃確保投產高鐵新線3200公里。
截至2019年4月,中國高鐵橋梁長度突破1.6萬公里。
4、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指核彈、導彈、人造衛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
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
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蘇聯的幫助,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
突破了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5、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將投入使用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一個「大窩凼」里,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預計9月竣工,9月25日投入使用,開始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
高分衛星是「天眼」觀地,射電望遠鏡是「巨眼」觀天。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鄭曉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電望遠鏡的百米極限,它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它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對科學家們來說,FAST具有極其重大的科學意義。它將可能搜尋到更多的奇異天體,用來觀測脈沖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質暗能量、星系與銀河系的演化等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際通訊信號,開展對地外文明的探索。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國高鐵
網路-超級雜交水稻
網路-中國載人航天
Ⅱ 我國工業水平在世界梯隊處於第幾梯隊狀態
我國現在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工業國家。工業增加值在多年前就已經超過了美國。現在我國的工業增加值一年大概是4.5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日本,德國之和,佔全球的比重約為30%。
大概在5年前,我國的工信部長苗圩在一次公開講話中也說,我國的工業在全球來說大概是屬於第三梯隊的。第一梯隊應該是像美國,德國,日本這樣的國家。第二梯隊是英國、法國、瑞典、加拿大。中國只能排在第三梯隊。我認為這個排法是相對中肯的。現在已經向第二梯隊進軍了,再過個十幾二十年,可以完全進入第二梯隊,和英國、法國保持差不多一個工業水平。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可以成為全球工業強國。
Ⅲ 中國工業現狀及前景
現狀:(一)我國工業在復雜嚴峻的經濟環境中保持了中高速增長。
(二)企業效益水平整體良好,單位勞動產出明顯提高。
發展:一是工業發展呈現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的新常態。
二是工業發展的要素支撐條件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
三是產能過剩普遍存在導致很多行業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
四是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給工業集約綠色發展提出新要求。
Ⅳ 中國工業發展趨勢
一是工業發展呈現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的新常態。增長狀態的變化主要是由於我國工業發展的內外部條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導致工業的潛在增長率出現趨勢性下降。這種下降不僅是周期性的變化,而是具有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趨勢性減速特徵。
二是工業發展的要素支撐條件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作為我國工業30多年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條件,低成本要素的保障程度不斷下降,工業增長面臨著全方位的高成本約束,原有的「低成本投入、低水平擴張、低價格競爭」的增長模式面臨重大挑戰。但另一方面,我國技術創新能力有所增強,在部分產業領域取得突破。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指引下,我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技術創新環境得到改善,技術創新意識和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三是產能過剩普遍存在導致很多行業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在外部需求低迷、國內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影響下,我國一些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情況。產能過剩長期持續不僅導致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而且阻礙企業技術進步,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Ⅳ 中國工業飛速發展,現在算是全球第一嗎
中國工業在全球處於什麼樣的地位,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去分別分析一下。
如果單純從量的角度去看,中國工業絕對屬於全球第一,我們看幾個數據就知道。
1、工業增加值。
2021年中國工業增加值達到372,575億元,按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計算大約是5776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而排在第二名的美國,其工業增加值大約是4萬億美元左右。這說明目前我國的工業規模要比美國大出不少。
2、製造業增加值。
2021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規模達到31.4萬億元人民幣,大約是4.87萬億美元,這已經是我國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而2021年,製造業增加值排在第2位的是美國,其製造業增加值是2.38萬億美元,相當於我國的製造業增加值是美國的兩倍以上。
也正因為在一些核心設備上面跟國際頂尖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導致我們的晶元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很多高端晶元仍然嚴重依賴進口,一旦被國外卡住了,對國內很多企業影響都是比較大的。當然晶元只是其中一個縮影,實際上除了晶元之外,我們在很多領域仍然處於比較落後的位置,比如數控機床、精密儀表儀器、發動機、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比如伺服器、控制器、減速器)、特殊材料、高端軸承等等。
也正因為在一些核心零部件上落後於西方國家,所以我們有不少工業產品核心零部件都嚴重依賴進口,結果導致我們生產出的工業產品利潤空間比較小,大頭利潤都被一些上游零部件供應商給賺走了。由此可以看出,雖然目前我國的工業規模非常龐大,但從質量以及競爭力上來看,我們跟歐美一些先進國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好在最近幾年我國一直在不斷加大對技術的研發力度,很多產品已經實現了技術突破,甚至有部分產品已經處於世界先進的水平,比如特高壓輸電技術、高鐵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5G技術、基因工程、激光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碼頭建設技術、核能應用技術、無人機技術等等。我相信未來隨著我國加大對技術的研發力度,再加上各大企業越來越重視研發,我國在很多領域的技術將會在未來幾年之內實現突破,到時我們跟歐美國家的一些技術差距會進一步縮小,甚至有部分技術會領先世界。
Ⅵ 中國工業整體水平如何有哪些方面是世界領先的
近現代的中國一直都給人一種貧窮落後的感覺,無論是在高精尖技術方面,還是一般的加工製造業方面,中國都與發達國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這種感覺是十分片面的,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發展後,中國早已經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形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中國整體工業水平較一線發達國家還有著差距,特別是在工業生態建設和人均工業產出兩個方面,但在中國也有著領先世界的方面。
目前,要說最火的東西是什麼,那必然是我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在全球導航系統領域,之前一直被一些大國壟斷,我國無法參與到其中,而之前使用得最多的也是美國的GPS。導航對於一個國家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在認清了局勢後,我國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研究導航系統,最終在全體研發人員的努力與國家的支持下,我國成功地走在了這個領域的前列。
Ⅶ 中國能源工業迅速發展主要在什麼方面
1.供給能力明顯提高。
2.能源節約效果顯著。
3.消費結構有所優化。
4.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5.環境保護取得進展。
6.市場環境逐步完善。
具體來講:
1.經濟高質量發展穩中推進,能源清潔化轉型成效顯著。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對外開放的持續擴大,中國經濟正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1%,中國經濟增速換擋,但仍在合理區間內穩定運行。2019年宏觀經濟政策由「去杠桿」轉為「穩杠桿」,通過調整融資結構緩解信用分層現象,預計未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將有所改善。服務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有望持續增長。中國主要工業行業2019年整體運行平穩,新能源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技術製造業是中國工業經濟增長平穩的重要因素。
2019年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量均創新高,能源對外合作進一步擴大,能源效率持續提升。2019年,中國煤炭消費在總能源消費中的佔比為57.7%,再創新低;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佔比達到23.4%,能源消費結構清潔化、低碳化轉型穩步推進。在主要能源品種供求關系方面,煤炭產量受國家推動產能優化政策影響穩中略升,煤炭消費量則保持相對穩定;2019年中國原油產量在經歷了連續三年下降後首次實現小幅增長,但石油消費量增速則明顯加快;天然氣方面,2019年天然氣產量再創新高,為近8年以來最大增幅,天然氣消費依然保持較快增速。
2.能源安全結構性矛盾突出,替代能源亟待突破性發展。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能源供需狀況由自給自足逐漸轉變為大量依賴進口,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能源安全隱患日益嚴峻。2019年中國原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高達72.55%和42.56%。目前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不僅體現在總量上,更體現在結構上。能源安全矛盾集中體現在石油安全問題或油氣安全問題上,也就是國內油氣資源不能有效地支撐經濟的持續發展。隨著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將催生更多的油氣消費需求,可以預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油氣對外依存度仍將保持上升趨勢。能源進口來源地與進口來源通道風險將持續威脅著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為了保障能源安全,中國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加大石油儲備規模固然有一定的成本,但在面對危機時,其保障能源和經濟安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相比於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中國的石油儲備規模仍相對較低。因此,中國應加快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短中期內,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主導地位難以發生大規模變化,通過煤制油和煤制氣等煤化工技術利用煤炭生產成品油和合成天然氣能夠有效緩解中國油氣進口的壓力。因此,圍繞煤炭進行能源戰略制定是因地制宜的明智之舉,不僅具有較大的自主可控性,也是符合中國國情和能源現實的可靠選擇。現階段中國煤化工產業發展所面臨主要制約和挑戰集中在國際油價低迷、政策支持不足和環保壓力較大等方面。政策制定者應從全產業鏈視角設計制定煤化工產業政策。
新能源汽車和軌道交通的發展兼具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和產業結構升級的功能,對於推動中國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新能源汽車可以通過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降低石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原油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壓力。在當前中國政府對新能源車補貼逐漸退坡而新技術短期尚未實現突破的背景下,政府通過刺激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例如通過補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其分布推廣,提升新能源車充電便捷性,或許是激發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需求,實現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新思路。相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發展軌道交通則是在中短期內就能實現較大油氣需求替代的解決方案。通過將城市居民分散的出行需求集中,提高運輸量和運輸速度,完善的軌道交通系統能夠顯著替代交通領域的石油消費。
3.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推進,城市能源系統需創新應對。
隨著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對城市能源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支撐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城市能源系統需要隨著快速發展的城鎮化做出相應的創新和改變,以滿足城市居民對清潔高效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
儲能技術是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存在的隨機性和不穩定性問題的關鍵技術。儲能技術的發展對於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消納、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效率和保障用電安全有較大意義,是打造未來城市能源系統的基礎。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提升,其對城市能源系統的影響將愈加顯著。利用電價引導新能源汽車用戶合理規劃充電時間,在用電低谷進行充電,有利於平滑負荷曲線實現「削峰填谷」,提升城市能源系統總體效率。隨著分布式光伏行業的發展與成熟,預計其將徹底擺脫補貼依賴進入平價上網階段。分布式光伏具有較高的部署靈活性,在處於東部經濟發達但土地資源稀缺的III類資源區的城市能源系統中將發揮更大作用,有利於城市能源系統的清潔化發展。中國建築能耗占總體能耗比例達28%,作為城市能源系統管理的重要環節,建築節能具有較大的節能減排潛力。
Ⅷ 中國工業的發展
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
1、時間段:19世紀60-70年代,隨著外國資本的進入和洋務運動的開展,一些中國民族工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通商口岸建立起來。中國名族工業發展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逐步接近尾聲,許多民族工業改成公有制。
2、第一次發展高峰:1895年之後。由於《馬關條約》的影響,外國資本大量湧入,清政府為了解決財政困難逐漸放棄「抑商」政策,鼓勵興辦工廠,民族資本快速擴大(雖然還是不大)
3、「黃金時代」、「短暫的春天」: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民國政府在最初幾年為興辦實業作了不少努力,在革命振奮下的廣大工商業者、愛國華僑積極投資。加上一戰爆發,外國企業放鬆了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壓制和排擠,戰爭期間不少出口貨物需求大增,內外兩方面因素使得民族工業發展迅速。
4、民族工業初步發展的原因:
(1)洋務運動發展民族工業是因為國家落後、挨打,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也是一直在救亡和圖存的民族主題下進行的。
(2)甲午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暴露無遺,為擴大財源,支付巨額賠款,解決財政危機,迫使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於是中國出現了一個興辦工業的熱潮。
Ⅸ 中國能源工業迅速發展的主要表現
1.供給能力明顯提高。2.能源節約效果顯著。3.消費結構有所優化。4.科技水平迅速提高。5.環境保護取得進展。6.市場環境逐步完善。
Ⅹ 中國未來工業發展趨勢是什麼
未來工業將建立在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互動平台之上,將更多的生產要素更為科學地整合起來,變得更加智能化、自動化、網路化、系統化,而生產製造個性化、定製化將成為常態。企業利用互聯網採集並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推進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柔性化改造,開展基於個性化產品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互聯網企業應進一步整合市場信息,挖掘細分市場的需求與發展趨勢,為製造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提供決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