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一台紡織機的發明者是誰
「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國發明家)是一個普通工人。他既能織布,又會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個善良勤勉的紡織能手,她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可紡紗總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緊張又勞累的樣子,總想把這老掉牙的紡車改進一下。
一天,他無意中把家裡的紡車碰翻了,他看到原來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仍在不停地轉動。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啟示:既然紡錘豎立時仍能轉動,要是並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不就可以同時紡出好幾根紗了嗎?他說干就干,終於試製成裝有8個紡錘的新式紡織機,並給它命名為「珍妮紡織機」。這項發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⑵ 第一個紡織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在我們國家,其實在東漢時期已經出現了紡織機,手搖紡車在漢朝的時候已經是非常多人在用的了。在漢代時期的一些墓穴當中,人們在墓穴當中發現了一些圖畫,就是有關於這些手搖紡車的圖像。所以人們推斷,從那個時候就有過這種紡織機的存在。後來又逐漸研發形成了腳踏紡車,因為有了這樣的一些機器的存在,大大的推動了人們的進步,提高了當時人們的生產工作效率,對於生產產品的增長那些工人勞動力的提高都是有幫助的。
無論世界上第一台紡織機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這一台紡織機都是源於中國的,因為只有在中國的歷史記錄上,紡織機出現的時間是最早的。
⑶ 紡織機器最初是誰發明
早在中古後期英國就是歐洲紡織業最發達的地方,不過那時歐洲以羊毛作為紡織的主要原料。新航路和新大陸發現後,印度出產的印花棉布(Calico)運往歐洲銷售,由於棉布輕便舒適,故取代呢絨成為歐洲各國仕女們最喜穿著的衣料,英國許多從事紡織業的工人就紛紛改紡棉紗或織棉布。英國不少殖民地如印度及獨立前的美國南部地區都獎勵植棉,如何利用殖民地價廉的棉花轉變成為棉布,供應市場賺取財富,就成為十八世紀英國紡織工業界人士熱切追求的目標。十七、八世紀間英國紡織業遭遇的並非市場問題,而是手搖紡紗機與手織機生產太慢的問題。因此,當時有不少人從事紡織機器改良或發明的工作。這種工作首先在手織機上產生變化。原來1733年間約翰揆(John Kay)發明「發梭」(Flying Shuttle),將飛梭安裝在手織機上,織工就可拉動飛梭來織布,比過去用左右手來接送梭管的織法要快速得多,布面也較前加寬。飛梭普遍採用以後,布匹的生產量固然增加了很多,但接著而來卻產生了棉紗供應量短絀的問題,原來那時手搖紡紗機只能紡一根紗,五、六位紡工紡出來的紗只能供應一位織工之用,過慢的紡紗不能供應織布的需要又成為一個問題。棉紗供應短絀的問題既然嚴重,英國工、商界組織的「倫敦工藝協會」(London Society of Arts)就在1760年特別設立一項獎金,專門獎勵紡紗機器的發明。有一位木匠而又懂得紡紗的哈格里佛士(James Hargreaves),有一天將他妻子的手搖紡紗機碰倒,仍在轉動的紡輪還能拉動直立的紡錘紡紗,這就觸動了他發明的靈機。後來他裝制一個木架,架上裝上許多直立的紡錘,架邊裝上一個可拉動各紡錘的紡輪,一位紡工只要轉動紡輪,就可同時紡紗數根,發明了一種新的紡紗機。哈格里佛士發明這種紡織機後,在1767年申請專利,並以他妻子的名來命名,稱為「珍妮紡紗機」(Spinning-Jenny)。珍妮紡紗機最初只能紡紗八根,後來再加以改良就可紡紗八十根至一百根,生產速率較前幾乎增加了百倍,這是紡紗機第一次重要的改造。
⑷ 英國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
英國工業革命或稱作英國產業革命一般認為是18世紀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的工業革命。英國的工業革命影響了整個歐洲大陸,並帶動了當時許多國家相繼發生工業革命。
歷 程
紡織工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紡織機
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
1764年-1767年紡織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提高了紡紗的效率。
1769年木匠海斯又發明了水力紡紗機,後來,理發師阿克萊特仿製了海斯的水力紡紗機並獲得為期14年的專利。並且在曼徹斯特建立了第一家棉紡廠。
1779年機械師克隆普敦又結合兩種紡紗機的優點發明了騾機(mule),後來被改良成自動棉紡紗機。
1785年,牧師艾德蒙特·卡特萊特又發明了動力織布機,並且在1791年建造了第一座動力織布機工廠。隨後其他紡織機器相繼發明,實現了紡織行業的機械化生產。當時紡織的動力依靠水力,這限制了工業的發展,於是蒸汽機被發明出來。
1782年詹姆斯·瓦特根據前人的成果,成功發明了單向蒸汽機。
1782年又製造出雙向蒸汽機。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1800年,英國擁有蒸汽機321台、5210匹馬力。
1825年猛增到15000台,375000馬力。
運輸革新
1759年 - 1830年英格蘭2200英里的運河。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汽船
1811年英國也開始仿製。在陸路交通方面
1765年英國開始使用鐵軌
1788年開始架設鐵橋。
1814年史蒂芬遜發明蒸汽機車
1825年於英國的第一條鐵路上試車成功。
1844年,英國鐵路已經長達2235英里。
⑸ 中國最早的織布機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我國最早的織布機大約發明於商朝的手紋織機,到周朝又發展出提花機械,至少在戰國末期已經開始使用足踏織機了。利用腳踏板作提綜(織機上使經線上下交錯分開以便梭子通過的裝置)開口的裝置,就可以騰出手來投梭,手腳並用,使功效大大提高。這種織機是紡織技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到了西漢初年,對織機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有人還曾發明了一種新型提花機。它用120根經線,60天就能織出一匹花綾。但這種織綾機的最大特點是每根經線都要用一個腳踏的躡(即踏板),這樣120根經線就要有120個躡,操作起來既費力又費時,很不方便。後來有人對它作了改進,把它簡化成「五十綜者五十躡」或「六十綜者六十躡。」
⑹ 近代機械工程史的紡織機械
18世紀中葉,歐洲紡織機械首先在英國出現。1764年,紡織工人哈格里夫斯設計了一台將 八個紗錠豎排起來,由一個輪子帶動的紡紗機。他用幾根棒條或夾子代替人的手指來牽引和握持紗線,使紡紗的生產速度提高八倍。這台機器仍是用人力轉動的,並以他妻子的名字命名為珍妮紡紗機。
1771年出現了水力紡紗機;1779年,克朗普頓在上述兩種紡紗機的基礎上製造出一台稱為「綏爾」的紡紗機,用它紡出比手工紡的更結實更精細的紗線,而且速度更快;1785年卡特賴特又發明了簡單的自動織布機。
隨著紡紗和織布的生產速度的提高,需要更多的原料,於是,1793年美國惠特尼發明了軋棉機。軋棉機的發明既促進了英國紡紗工業的繼續發展,又推動了美國棉花種植業的擴大。
⑺ 為什麼說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珍妮紡織機而不是飛梭
因為珍妮紀是機器,而飛梭是工具,機器和工具是不同而言的。珍妮紀(機器)對飛梭(工具)來說是一種質的飛躍,所以說是珍妮紀而不是飛梭。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7)工業紡織機什麼時候誕生擴展閱讀:
經過
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廠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
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的速度,紡紗頓時,供不應求。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從此,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螺機、水力織布機等先進機器。不久,在採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隨著機器生產越來越多,原有的動力如,蓄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