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聯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呢
蘇聯當年到底發達到什麼程度?上個世紀也是一個風雲變化的時期,那時候有兩個世界強國,那就是美蘇,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後來蘇聯解體了,也就慢慢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俄羅斯,目前中俄關系是非常友好的,再讓我們的目光轉向到上個世紀的蘇聯,當時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的它實力到底有多麼的強大,相信大家讀到這里也會產生一定的好奇心,不如現在就隨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不過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也處於一個長期和平的狀態,雖然在這種和平與發展的形勢之下也存在著一些小小的危機。而且蘇聯雖然解體了,但是有了一個新的名字,他就是俄羅斯,俄羅斯也長期與中國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也都知道俄羅斯總統普京英語中國的領導人有著友好關系,這位中俄兩國長期發展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礎。
2. 1928~1937年,蘇聯工業發展的特點是什麼,這一特點的影響是什麼
利用席捲整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大蕭條,大力利用外資、引進先進的設備、技術和人才,優先發展對增強軍事實力有顯著效果的重工業。在短短兩個五年計劃之間,使前蘇聯快速實現工業化,從而為二戰中前蘇聯強大的軍工產量和戰爭恢復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蘇德戰爭時,蘇聯工業生產能力有多強
我是「非本色」,這個問題算是問對了。
持續了四年之久的蘇德戰爭,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和蘇聯之間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戰爭,為二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在這場巔峰對決中,蘇聯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實際上,我們了解了戰時蘇聯工業的生產能力,就會明白一切了。
其實,戰時德國人力資源動員程度不僅遠低於蘇聯,還遠低於英國。同一時期,1943年德國女性就業率是46.1%,而英國婦女就業率就達到60.5%,蘇聯婦女就業率更是達到極限。我們可以想像,當蘇聯婦女們高負荷勞作的時候,大多數德國婦女卻待在家照看孩子。
1942年,德國戰時的勞動力人數的缺口,遠超100萬,阿爾貝特·施佩爾《第三帝國內幕—阿爾貝特·施佩爾回憶錄》描寫道:(德國政府)不但沒有增加婦女就業人數來彌補缺口,反而「為了顯著減輕德國家庭主婦,尤其是多子女母親的負擔並不致危害她們的健康。」於是,德國政府專門從烏克蘭「招來」50餘萬婦女作保姆。
反觀蘇聯,據《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描述:蘇聯早在戰前的1938年就將孕婦產假由112天降至70天,戰時大量增加托兒所、幼兒園使婦女參加工作。而阿爾貝特·施佩爾《第三帝國內幕—阿爾貝特·施佩爾回憶錄》也描寫道:戰前1939年6月英國家庭女傭人數為120萬,德國同期家庭女傭人數為158.2萬?1943年6月,英國女傭降至40萬人,為戰前的1/3,而德國女傭仍高達144.2萬人,與戰前沒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戰時德國女性就業率一直很低呢?根據《第三帝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分析:納粹德國一直宣傳婦女應該重家庭,不讓婦女參與繁重的勞作。當然,給軍屬婦女的較高補貼也是為了補男子上前線的工資,討好民眾,於是婦女不用上班掙錢養家糊口。
最後,要提一下的是,納粹德國的這種反對增加女職工的做法,是得到戈林和希特勒支持的,誰敢說不呢?
寫了這么多,飄過的也給個苦力贊唄。
4. 蘇聯兩個五年計劃之前蘇聯的重工業發展狀況如何
兩個五年計劃之前的蘇聯是落後的農業國。由於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到1925年蘇聯的經濟基本恢復到戰前1913年的水平。但是蘇聯現代工業還比較落後,鋼鐵、電力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汽車、飛機製造、化學合成、大型機器設備製造(發電站成套設備、自動生產線設備)等等當時最新的大工業幾乎一片空白。到1928年,蘇聯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來完成。而且當時蘇聯缺乏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勞動者的素質也不高,到1927年,蘇聯還有50%的文盲。同時還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可以說在實行五年計劃之前的蘇聯根本沒有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重工業十分薄弱,幾乎是一片空白,而且發展條件很不好。
5. 蘇聯工業化的成就是什麼
:(1)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基本上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增強了綜合國力;(2)到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國基本上完成農業集體化,(3),一度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經濟高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維護了蘇維埃政權的統治.
斯大林在列寧逝世後組織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聯共(布)十四大(1925年)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心是實施重工業建設,把重工業建設放在首位.此後,即1927年召開的聯共(布)十五大上提出農業集體化方針,實施集體農庄.到1937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緊次於美國.
蘇聯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第一、國民經濟恢復基本完成後,蘇聯仍然是一個只能輸出農產品、輸入機器裝備的落後農業國.為了用現代技術改造落後的工業農業,為了增強國防力量以維護民族獨立,為了給社會主義建立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1925年12月召開的聯共(布)「十四大」通過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決定把蘇聯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這次大會,標志著有計劃、大規模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時期的開始.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十分艱難困苦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國際上蘇聯受到帝國主義的包圍和威脅,國內原有的經濟文化和技術基礎十分落後,資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會主義工業化在人類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事業,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蘇聯黨和人民在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道路上勇於探索,開拓前進.從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第三個五年計劃被迫中斷外,完整地執行了10個五年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就.1932年,「一五」計劃完成時,蘇聯的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達到70%,已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建立了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同時,工業的社會主義成分佔了99%以上.據蘇聯官方統計,「二五」計劃的完成,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37年,機床已基本自給,進口的機器只佔需要量的0.9%,拖拉機等產品已開始出口.第二、1927年末,蘇聯的工業生產達到並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最高水平.然而,以落後的個體小農經濟為基礎的農業,不能適應工業的迅速發展.1927年12月,聯共(布)「十五大」通過了逐步開展農業集體化的方針.1929年,在蘇聯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1930年1月,聯共(布)中央的決議指出:農業集體化的基本形式是享有土地使用權和主要生產資料公有的集體農庄.決議要求在運動中堅持農民自願參加的原則.1933年1月,聯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個體小農經濟納入社會主義大農業的軌道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農業集體化的實現,為蘇聯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開辟了廣闊道路,為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創造了條件.
6. 蘇聯的工業發展狀況
蘇聯在冷戰期間,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是經濟強國。但與實行資本主義及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不同,其經濟模式是按照高度集權的社會主義中央計劃經濟模式發展的,國家壟斷生產資料。國家通過五年計劃的方式對經濟實行控制和調整。在1928年至193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後,蘇聯的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由48%上升到70%,蘇聯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但是蘇聯的工業發展不平衡。事關國防的軍事工業、重工業、化學工業和航空太空工業非常發達,其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但是事關民生的輕工業和農業則相對落後
7. 蘇聯努力發展重工業造成了怎樣的後果
蘇聯努力發展重工業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蘇聯工業化模式,是優先發展重工業,是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這一方針的確定,不僅對蘇聯,而且對一些東歐以及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也產生較深遠的影響。
由於指導思想上過分強調發展重工業,在實踐中就造成了輕工業與重工業比例的嚴重失調,對於由此帶來的嚴重後果,斯大林以及蘇聯黨和政府是有所察覺的,並曾在實踐中採取過相應的措施,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收到應有的成效。
以至使其長期扭轉不過來,在重工業內部,首先安排的,當然也是為重工業服務的生產資料的生產,未能注意和保證為輕工業,以至為農業服務的生產資料的生產,於是直接影響了輕工業以及農業的發展。
(7)蘇聯工業發展怎麼樣擴展閱讀:
從重工業開始的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是高速度並靠內部積累資金。靠廣大人民群眾,說到底主要是靠農民,於是農民負擔過重,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挫傷,農業發展一直很緩慢。
在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蘇聯人民特別是農民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至於把根據蘇聯當時的國情和所處的歷史條件制定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方針,視為一條「普遍規律」那顯然更是錯誤的。
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實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嚴重錯誤,不僅對蘇聯,而且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都產生過不良的影響,都是值得認真總結教訓的。
但是,無論如何不能因為有了這些錯誤就全面否定蘇聯以優先發展重工業為方針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歷史性作用。至於由此而對斯大林實行這一方針的主觀動機都產生懷疑,那就更是不能被接受的。
8. 蘇聯工業化的成就是什麼
1、形成了蘇聯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基本上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增強了綜合國力;
2、使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國基本上完成農業集體化;
3、一度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經濟高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為蘇聯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開辟了廣闊道路,為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創造了條件。
9. 蘇聯工業化的特點是什麼
蘇聯工業化的特點就是以犧牲農民利益,擴大剪刀差為代價,高投資高積累,以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為中心,快速發展。
工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之一,但工業化並不能狹隘地僅僅理解為工業發展。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
工業革命的歷史意義: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
2、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
3、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4、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
5、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6、帶來了工業污染。
7、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8、使弱小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