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蘇聯工業如何發展

蘇聯工業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2-02-07 00:13:55

㈠ 蘇聯工業化的方針是什麼、發展重點是什麼

優先發展重工業,是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這一方針的確定,不僅對蘇聯,而且對其它一些國家也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在整個社會主義工業化實施的過程中,蘇聯黨和政府,正是遵循這一方針,規劃著社會主義建設的藍圖。在計劃中規定的重工業增長指標都是較高的。比如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中重工業與輕工業的發展速度之比為1.85:1,即重工業增長241%,輕工業則增長130%,以後盡管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和阻力,產生各種錯誤和問題,但以優先發展重工業為方針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還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工業化開始的頭兩年,工業中的社會主義部分,從1924—1925年的81%增長到1926—1927年的86%。第一個五年計劃執行到1932年,蘇聯工業總產值同1913年相比增加近二倍,工業產量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由五年計劃初的48%增加到1932年的70%,製造生產資料的工業比重,從1928年的43%上升到·1932年的53.3%。同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就工業發展速度來講,蘇聯已佔世界第一位,就:工業產量來說,蘇聯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第二個五年計劃執行的結果同樣地取得了很大成績。到1937年,工業總產值比1932年增加了1.2倍,比1913年幾乎增加了五倍。重工業在全部:工業中佔57.8%。和資本主義世界相比,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量比1913年增長44.3%,而蘇聯在同一時期則增長了7.5倍,比資本主義世界發展速度快了14.3倍。
這里要指出的是,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雖然實行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但如果以此就說蘇聯一貫忽視輕工業,甚至把它說成主觀上已不顧人民死活的程度,那也是不切合實際的。
眾所周知,由於實行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到二十年代末,輕工業的發展已不能適應需要,甚至影響了城鄉物資交流和農產品的收購。蘇聯黨和政府認識到了這一點,並曾不止一次地強調過加速發展輕工業,甚至提出過重工業與輕工業同時並舉的設想。1930年6月,斯大林就曾指出過:「……重工業我們已經恢復了。只是需要使它繼續發展。我們現在可以轉向輕工業並使它加速向前發展。我們工業發展中的新現象之一,就是我們現在有可能同時加速發展重工業和輕工業」。8斯大林在這篇向聯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所做的報告中,還強調指出「拋開輕工業」是不應當的。
事實上,在制定第二個五年計劃時,蘇聯黨和政府就曾十分重視發展輕工業,調整重:正業與輕工業的比例關系。第二個五年計劃曾規定:在1933—1937年間,輕工業生產的增長率將由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時期重工業生產的增長率則由40。1%降低為14.5%。如果按著這個計劃所規定的指標發展,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輕工業增長速度將比重工業的增長速度快的多。第二個五年計劃還規定了將人民群眾的消費水平提高一至二倍。盡管由於種種原因,第二個五年計劃執行的結果仍然是重工業走在了前頭(重工業完成了計劃的121.3%,輕工業完成了計劃的85.4%,農業只完成了76.9%),但由於蘇聯黨和政府的努力,由於第二個五年計劃制定時比較地重視了輕工業的發展,就使得它們之間的比例有所接近。試比較一下兩個五年計劃執行的結果:第一個五年計劃,即1928—1932年重工業增長241%,第二個五年計劃,即1933—1937年重工業增長140%,重要產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產甚至增加了兩倍。輕工業增長95%。輕工業增長100%(近一倍),某些從這兩組數字的比較不難看出,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重輕工業之間發展速度的距離,比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縮短了。同時,人民群眾的消費水平也提高了一倍左右。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1935年1月1日,蘇聯政府宣布了廢除糧食、麵粉和去殼的糧食的配給制,而由「國營的和合作社營的商店普遍廣泛地出售糧食和其它產品」的法令。至於第二個五年計劃的結果仍然是重工業遠遠突破了原有計劃指標,而輕工業,以至農業都未完成計劃的指標,是有種種原因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由於1933年德國希特勒上台造成的國際緊張局勢,使得蘇聯不得不修改指標加快重工業的發展速度。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和第三個五年計劃頭兩年計劃的實施,在蘇聯已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㈡ 蘇聯實現工業化的方式及影響

以重工業為主,農業和輕工業為重工業提供經濟基礎。影響:積極 是蘇聯的國防,經濟地位得到提升,蘇聯的鋼產量達到了世界第二,歐洲第一。此時正當經濟大危機時,其他國家也紛紛派考察團到蘇聯考察甚至還有移民到此。 消極 斯大林模式僵化成為以後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導致蘇聯有原先的沙皇統治下的糧食出口國變成糧食進口國,1964年蘇聯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糧食。

㈢ 蘇聯的經濟體制是怎樣發展的

主要分列寧時期和斯大林時期,列寧時期並沒有實行徹底的計劃經濟,蘇聯的民營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經濟還算比較健康的,列寧認為要想實現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必須得到充分發展,而蘇聯遠遠落後於歐洲,所以生產力 還不足以支持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但是這種經濟發展方式是緩慢的和漸進的,面對當時嚴峻的國際環境以及西方列強的挑戰和絞殺,無疑是沒有太長的時間可以和平發展的,於是斯大林上台以後就推行了計劃經濟,也叫戰時經濟整個國家機器全面介入經濟運行,一切為軍事服務,以抵禦反抗軍事威脅為核心。所以重工業就成了蘇聯的核心基礎,後來就如樓上所言

㈣ 蘇聯是怎樣對工業化進行改造的

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中化。詳見下文。


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廢除封建所有制和資本主義所有制,實現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和技術改造,建立社會主義經濟。
蘇聯人民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終於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這一歷史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1.蘇維埃政權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個時期包括從1917年11月開始到1918年夏。蘇維埃國家掌握了國民經濟的命脈,為逐步實現向社會主義經濟過渡奠定了初步基礎。
2.為了粉碎敵人的猖狂進攻,保衛蘇維埃政權,蘇維埃政府被迫採取一系列特殊的經濟政策,即「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這種政策措施,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加劇了由於戰爭破壞所造成的後果,使生產大幅度下降。戰爭結束後在農民和工人中產生了不滿情緒。1921年春蘇維埃國家遭到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於是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

3.實行新經濟政策和恢復國民經濟時期這一時期包括從1921年春到1925年底。新經濟政策是蘇維埃國家採取的逐步實現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政策。
由於實行了新經濟政策,蘇聯經濟得到了迅速恢復與發展。到1926年超過戰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4.實現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時期這一時期包括從1926年至1937年。在國民經濟恢復以後,蘇聯著手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實行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國家工業化:1926年,蘇聯開始實行以發展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它要求用自己生產的現代化的機器設備改造整個國民經濟,建立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強大的國防。
蘇聯的經濟建設事業,是根據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政府提出的政治經濟總任務有計劃地進行的。自1928年起,蘇聯開始實行發展社會經濟的五年計劃。1928~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定,基本任務是在蘇聯建立強大的重工業,以便在社會主義基礎上改組整個國民經濟。1933~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完成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建成社會主義社會。蘇聯人民經過艱苦的努力,兩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都勝利完成了。
由於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蘇聯工業和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蘇聯由落後的農業工業國變為社會主義的工業國。
農業集體化:在20年代的蘇聯農業中已有少量的合作社組織,但蘇聯農業集體化主要是通過1929年下半年開始的全盤集體化運動實現的。在全盤集體化運動中整村、整鄉、整區的農民加入集體農庄(農業勞動組合),消滅了富農階級。到1934年基本上實現了農業集體化。
集體化的實現和社會主義農業制度的確立,消滅了蘇聯最後一個剝削階級──富農階級,推動了農業技術改造,改善了農民的勞動條件,提高了農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集體化農業為工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糧食、原料、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保證了工業化的迅速實現。另一方面,工業為農業供應日益增多的機器、拖拉機、汽車和其他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工業和農業建立起新的結合,工農聯盟在新的基礎上得到加強。
到1937年,蘇聯基本上完成了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的建立,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成為能夠供給本國經濟和國防所必需的技術裝備的經濟獨立的國家。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達到美國的32.7%,超過了德國、英國和法國。按工業生產量說,蘇聯從革命前佔世界第5位躍居到世界第2位。不少工業品產量躍居世界首位。但是按人口平均計算,仍落後於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蘇聯在資本主義包圍的國際環境下,經過20年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到1937年完成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主要任務,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5.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准備衛國戰爭時期從1938年起,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入侵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被戰爭所中斷。盡管如此,在戰前蘇聯經濟還是得到進一步發展。隨著生產的發展,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㈤ 蘇聯工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是什麼

優先發展重工業,是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主要趨勢~

㈥ 蘇聯工業是怎樣創造奇跡的

20世紀30年代,蘇聯工業以壓倒一切的強大勢頭發展著,並不惜以犧牲或削弱國民經濟其他群體的利益和實力為代價,再加上蘇聯工人空前高漲的建設熱情,使得蘇聯工業創造了奇跡。

㈦ 蘇聯的工業發展狀況

蘇聯在冷戰期間,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是經濟強國。但與實行資本主義及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不同,其經濟模式是按照高度集權的社會主義中央計劃經濟模式發展的,國家壟斷生產資料。國家通過五年計劃的方式對經濟實行控制和調整。在1928年至193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後,蘇聯的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由48%上升到70%,蘇聯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但是蘇聯的工業發展不平衡。事關國防的軍事工業、重工業、化學工業和航空太空工業非常發達,其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但是事關民生的輕工業和農業則相對落後

㈧ 蘇聯的工業化發展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偏重重工業,而輕輕工業,其原因就是與美國的世界爭霸,所需的都與武器相關

㈨ 蘇聯在社會主義工業化怎麼重視工業發展

在社會主義工業化中,蘇聯十分注重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把機器製造業列為工業發展核心的核心。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其產值幾乎增長2倍,比整個工業的增長速度高出2/3。這就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設備,使各行業的機械化程度大大提高。整個工業所用的生產工具和設備在1933~1937年間有50~60%得到了更新。1937年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是由新建和徹底改造過的企業創造的。

㈩ 蘇聯兩個五年計劃之前蘇聯的重工業發展狀況如何

兩個五年計劃之前的蘇聯是落後的農業國。由於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到1925年蘇聯的經濟基本恢復到戰前1913年的水平。但是蘇聯現代工業還比較落後,鋼鐵、電力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汽車、飛機製造、化學合成、大型機器設備製造(發電站成套設備、自動生產線設備)等等當時最新的大工業幾乎一片空白。到1928年,蘇聯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來完成。而且當時蘇聯缺乏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勞動者的素質也不高,到1927年,蘇聯還有50%的文盲。同時還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可以說在實行五年計劃之前的蘇聯根本沒有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重工業十分薄弱,幾乎是一片空白,而且發展條件很不好。

閱讀全文

與蘇聯工業如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網上可以查汽車實價 瀏覽:99
陽光汽車如何連接wifi 瀏覽:287
奧迪q5如何開機器蓋圖解 瀏覽:506
北京賓士的技能培訓是什麼 瀏覽:28
手工業有限公司是什麼 瀏覽:335
工業園物業怎麼發布消息 瀏覽:739
2018年寶馬三系跟賓士c怎麼選 瀏覽:44
現代汽車水箱多少錢 瀏覽:47
賓士ml和大眾途銳哪個好 瀏覽:207
奧迪q5l買哪個配置性價比高 瀏覽:130
汽車車橋哪個公司最好 瀏覽:83
東莞裕元工業都有哪些品牌 瀏覽:590
三系寶馬gt落地多少錢 瀏覽:791
賓士e300l租婚車一天多少錢 瀏覽:560
ps雪地賓士怎麼設置聯網 瀏覽:903
汽車車身如何護你周全 瀏覽:975
比寶馬x5高個檔次有什麼車 瀏覽:162
畢節哪裡有汽車空調 瀏覽:541
奧迪的四驅系統怎麼發音 瀏覽:935
哪裡買汽車車鎖 瀏覽: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