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爾文61托夫勒描述的工業文明社會有哪些特徵
工業國家的官方語言都是半自然半人為的產品,即通過對一種精心選擇的方言的改造而來。霍布斯鮑姆指出,歐洲各國語言的標准化過程,多半發生在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⑧]漢語普通話、白話文和簡化字的形成,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50年代末,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統一的官方語言的物質基礎是工業文明。「標准化的民族語言,無論是口語還是書寫文字,若不是藉助印刷術的發明,識字率的普及,還有公立教育的廣設,將不可能出現。
工業文明體現
在工業社會里,「識字」不再是一種專長,而是所有專長的先決條件。一個人所受的教育中最重要的、賦予他公民身份的那部分知識不再是專門的技術,而是所謂的識字能力。真正職業的教育,雖然也必不可少,但和農業社會比較,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
Ⅱ 工業社會有一個特徵,就是所有的效能都來自分工,是什麼意思
生產產品的零部件不可能全部由自己提供,那樣效率會低下成本會升高。解決的辦法就是分工協作的社會化大生產的模式,這樣按標准化生產的專業工廠應運而生,生產的零件提供給整機廠家。整機廠家成本降低了專業廠家也得到了定單。這就是工業社會的主要特徵。
Ⅲ 工業社會與消費社會的特徵區別
一、工業社會與消費社會的特徵區別:
1、一般認為,工業社會具有以下特徵:
(1)以大機器的使用和無生命能源的消耗為核心的專業化社會大生產占據了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
(2)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生產效率全面提高。
(3)社會分化劇烈,社會分工精細。
(4)社會流動性增強,業緣關系取代了血緣和地緣關系而成為人們社會關系的主要形式,個人發展的機會和自主程度增多。
(5)法治取代人治成為政治系統運行的基本方式,社會的民主化程度提高。
(6)城市數量增加、規模加大,農業人口的比重降低至半數以下。
(7)交通運輸工具和通訊聯絡手段高度發達,個人、群體、組織、區域、國家日趨開放。
(8)人的思想觀念充分更新,競爭意識和時間觀念加強,崇尚科學、信服真理、追求變革成為人們基本的行為或價值取向。
2、消費社會的本質特徵
(1)消費社會製造出一個「豐盛的假象」,實質上卻是結構性匱乏的表現。豐盛不是建立在財富之中,而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具體交流之中,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之中。
(2)消費不等於數量和物質需要的滿足,而是一種系統的符號操控行為或總體性觀念實踐。
(3)消費社會的增長並不意味著社會平等和同質化。在消費社會中,不平等並未減少,而是轉移了。在知識上的消費有教育程度的差異,在職業上有工作類型的差異,在權利上有參與政策程度的差異。
(4)消費可以先行於生產而非僅僅是生產決定消費。貸款買房,貸款購物即是如此。
二、工業社會與消費社會的概念區別
1、工業社會是繼農業社會或傳統社會之後的社會發展階段。以輕工業為主的是工業社會前期;以重工業為主的是工業社會後期;從時間上大約是蒸汽機出現之後到20世紀70,80年代電子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之前。工業社會以經濟增長為軸心,同經過加工的自然界競爭,機器是資源,企業主是社會的統治人物。
2、消費社會是指生產相對過剩,需要鼓勵消費以便維持、拉動、刺激生產,在生產社會,人們更多關注的是產品的物性特徵、物理屬性、使用與實用價值.在消費社會,人們則更多的關注商品的符號價值、文化精神特性與形象價值。
Ⅳ 工業社會與後工業社會的差別
1、定義不同:
工業社會,是指工作將社會工作的專門知識和方法運用於工商企業,幫助員工解決個人的、家庭的和工作上的種種困擾,使之更好地服務於企業的社會工作。後工業社會又稱知識社會,後工業社會是工業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產物。
2、方向不同:
工業社會目的在於提高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形成良好的工作適應關系,使其身心健康,生活穩定,提升合理而有效率的生產工作環境,而後工業社會是從事服務業,服務業指的是除上述兩種產業之外的商業、財經、交通、衛生、娛樂、科研、教育和行政工作等等。
3、特徵不同:
工業社會具有以下特徵:
①以大機器的使用和無生命能源的消耗為核心的專業化社會大生產占據了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
②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生產效率全面提高。
③社會分化劇烈,社會分工精細。
④社會流動性增強,業緣關系取代了血緣和地緣關系而成為人們社會關系的主要形式,個人發展的機會和自主程度增多。
⑤法治取代人治成為政治系統運行的基本方式,社會的民主化程度提高。
後工業社會特徵:
①經濟結構從商品生產經濟轉向服務型經濟 任何國家的經濟,隨著逐步工業化,各產業的生產率將發生變化,從而必然會產生大多數勞動力轉向製造業的發展趨勢;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對服務業的需求越來越大。
②軸心原則是理論知識日益成為創新的源泉和制定社會政策的依據 工業社會是生產商品、協調人相機器關系的社會。後工業社會則是圍繞知識,為了創新和變革,實施社會控制和指導而組織起來的社會;這樣也就形成了必須從政治上加以管理的新型社會關系和新型結構。
(4)工業社會的突出特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1、工業社會的弊端:
①工業社會是在農業社會長久積累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基礎之上演變而來的,更是對農業社會的超越,然而,工業社會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由順應而至掠奪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
②城市化的極度發展壓縮了人們的生存空間;
③高節奏、強競爭的生活加重了人的心理負擔和生理不適;
④人際交往中的事本主義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2、後工業社會是工業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產物,學者丹尼爾·貝爾對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以理論知識為中軸,意圖是人與人之間知識的競爭,科技精英成為社會的統治人物。
Ⅳ 工業社會的主要特徵
由手工生產成為機器大生產,工廠規模越來越大,工人越來越多,出現城市化並帶來城市病;交通更加發達,飲食結構越來越復雜趨向營養化,婦女地位的提高,建築結構由原來磚木結構變為混凝土結構等
Ⅵ 前工業社會與工業社會各有什麼特點
貝爾以技術為中軸,將社會劃分為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三種形態.這種劃分是共時性的,又是歷時性的,共時性體現在這三種社會在目前世界上是並存的,分布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歷時性體現在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然規律.貝爾之所以選取技術為中軸來劃分社會,是因為在他看來,在社會進步過程中,技術已經成為一種主要力量,尤其是進入20世紀以來,各種高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各種通訊技術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信息技術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而且,技術不僅在經濟領域起作用,同時,也對社會的政治,文化,宗教,藝術等起著巨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變革.因此,貝爾選取技術為中軸來劃分社會是有其合理性的.
在貝爾看來,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是當今世界上並存的三種社會形態.前工業社會主要分布在亞,非,拉等國,這些國家基本上依賴第一類經濟部門:農業,礦業,漁業和林業.這些經濟部門完全以自然資源為基礎.它們的生產率低,並且由於原料和初級產品的價格波動而使其收益大幅度搖擺.在非洲和亞洲,農業經濟佔用勞動力的70%以上.這些國家還是以傳統為其軸心原則,技術的水平還不足以改變其固有的生產力.工業社會主要分布在西歐,北歐,日本和前蘇聯,其勞動力的大部分從事工業或產品製造業,圍繞著經濟增長這一軸心原則而運轉,能源的開發利用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保證,技術也進一步得到了發展.美國將是第一個進入後工業社會的國家."廣泛地說,如果工業社會以機器技術為基礎,後工業社會是由知識技術形成的.如果資本與勞動是工業社會的主要結構特徵,那麼信息和知識則是後工業社會的主要結構特徵"
Ⅶ 工業社會有哪些主要特徵
工業社會的主要標志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化和勞動分工的專業化,以及相應產生的教育、醫療、保險、服務等現代社會機構與制度,因此也稱之為現代社會;後工業社會的主要特徵是自動化和信息化,理論和科技 占據了社會的中心地位。
---------------------
很准確。
Ⅷ 工業文明時代的基本特徵
工業文明給生活帶來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物質生活方面
衣著方面的變化: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出現了縫紉機、拉鎖、尼龍、維尼綸、滌綸等。當代世界服飾發展的趨勢表現為:回歸自然,追求純朴之美;效仿和追逐世界服飾潮流,巴黎、紐約、米蘭、倫敦、東京五大服飾中心領導著世界服飾發展的潮流。
飲食方面的變化: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出現了甜菜糖、食品罐頭、汽水、巧克力、糖精、口香糖、味精等。當代世界飲食發展的趨勢有——科學化:為追求健康和長壽,低脂低糖食品風靡歐美國家;快餐業興起:通過提高供餐速度、縮短等餐時間滿足現代生活快節奏的需要;各國飲食的交流日益頻繁:中國、美國、義大利、日本、印度的飲食風靡世界;食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據專家預測,21世紀人類的常用食品中將有一半是人類從未曾吃過的食品。
居住方面的變化: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出現了電梯、鋼筋混凝土建築、高層建築和摩天大樓。
○社會生產方面
勞動工具:出現了紡紗機、織布機、軋棉機、縫紉機、針織機、車床、鑽床、發電機、電動機、水泵、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播種機、電子計算機、機器人、機器手等。
○精神生活方面
過去,中國農村的業余活動比較貧乏,普通民眾難得有一次看戲的機會。而現在老百姓的業余活動十分豐富,有讀報、看電視、上網、聽廣播、聽音樂、看電影、看體育比賽、唱卡拉OK、打保齡球等;許多家庭都擁有不同的娛樂設施,如錄像機、VCD、音響設備、家庭影院、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鋼琴、電子琴、電子寵物等。
Ⅸ 工業社會教育的特徵是什麼
工業社會教育的突出特徵是生產化。
為了實現工業化社會的發展,教育必須為其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來促進這個發展。工業化社會的發展,必然要求教育―――這個生產社會需要的商品的結構能生產出足以滿足工業化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商品,而且這種商品是在成批地被生產,在這種情形下,大的班級授課制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在一定程度上說,班級授課制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才出現的。於是,人們已經漸漸習慣了一種簡單而又復雜的重復的教學模式,一切都是為了社會的發展培養人,由此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人變成為社會發展的工具,教育成為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
工業化社會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技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科技越發展,人們對原本的生活世界的距離越拉越遠,也就是說人們越來越注重對科學世界的追求和對生活世界的忽視。
工業社會的特徵
1、以大機器的使用和無生命能源的消耗為核心的專業化社會大生產占據了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
2、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生產效率全面提高。
3、社會分化劇烈,社會分工精細。
4、社會流動性增強,業緣關系取代了血緣和地緣關系而成為人們社會關系的主要形式,個人發展的機會和自主程度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