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的工業技術為什麼高度發達
工業概覽
美國工業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而著稱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生長取得巨大進展,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都大大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目前,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銅、鋁、硫酸、乙烯、汽車、飛機等的產量,以及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轎車、家用電器、通訊及辦公自動化設備、電子計算機晶元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則在近年內落到了日本、德國等國後面。
美國工業布局的特點是發展地區集中,分布不平衡;如汽車工業集中在底特律及其周圍五大湖區各州,這里集中有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和克萊斯特汽車公司,其汽車產量和銷售額均佔全國總數的80%左右;造船業集中在4個地區,最主要的是以波士頓、紐約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海灣地區;第二個是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磯、聖地亞哥地區;第三個是墨西哥灣各港口四周地區;第四個是五大湖沿岸地區;鋼鐵工業集中在匹茲堡。因此地臨近煤礦和五大湖工業區,容易獲得煤、鐵礦石的供應,背後又緊靠大西洋沿岸的工業區,有利於鋼鐵業的發展;飛機製造及航天業則集中在西雅圖、洛杉磯等西部地區;高技術工業,如電子計算機、光纖通信、激光技術、生物工程等則集中在加利福尼亞洲的矽谷周圍地區。
80年代以來,美國工業發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狀態,一方面,傳統工業面臨國際上新興工業國家的劇烈競爭,正呈衰落狀態,被稱之為「夕陽工業」;另一方面,以高技術工業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整個工業水平下降的趨勢;自70年代中後期以來,美國工業雖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挑戰,但其在世界工業中所佔的份額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
鋼鐵工業
鋼鐵工業為美國經濟三大支柱之一,70年代以後,鋼鐵工業面臨著設備老化,勞動生產率低下,國際競爭激烈等方面的挑戰,處境非常困難;為此美國鋼鐵工業部門從80年代初開始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企業結構調整;據估算,美國鋼鐵工業僅在80年代後半期就投入企業和設備技術改造資金6000億美元,使其轉爐效率、連續鑄鋼能力、帶鋼軋機等技術和設備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當然,同其它工業部門相比,美國的鋼鐵工業仍有很大困難,這不僅是美國國內因素所致,而是因為鋼鐵設備生產能力過剩,是一個帶有全球性的問題;近10年來,世界鋼鐵總產量一直呈下降趨勢,美國鋼產量則一直保持在世界總產量的11%左右。
世界前20名大型鋼鐵企業中,美國佔有7家,它們是: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 Group)、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 Steel)、國民鋼鐵公司、共和鋼鐵公司、內陸鋼鐵公司(Inland Steel Instries)、阿姆拜鋼鐵公司以及約翰和拉費爾公司。
汽車工業
美國汽車工業是本世紀剛興起的一個工業部門,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1978年,美國汽車產量達到歷史最高點—1290萬輛後逐年下降,美國三家最大的汽車公司都出現了10億美元以上的虧損。為此,這三家大汽車公司都在80年代著手進行了企業調整和改革;經過80年代上半期的改造與調整,美國汽車工業到80年代後半期渡過了難關,使美國汽車產量連續幾年保持在1100萬輛的水平,三大汽車公司的汽車產量均居世界最先進行列;其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高居榜首,福特汽車公司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三位,克萊斯特汽車公司排在日本日產汽車公司、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七位;進入90年代以來,因受美國國內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汽車工業再次陷入困境;1992年2月,通用汽車公司宣布,3年內關閉12個工廠,裁員1.6萬人,到1995年,該公司將關閉21個工廠,解僱7.4萬名職工;這是美國汽車工業衰落的一個縮影;1991年,美國共銷售汽車1230萬輛,比1990年下降11.5%,為1983年以來最低水平。通用、福物和克萊斯特三大汽車公司在美國汽車市場所佔的銷售份額也下降了4%,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68.9%;三大汽車公司的虧損額高達70多億美元,這一境況使布希總統1992年初訪問日本時,也要帶上三大汽車公司的董事長,以幫助美國汽車工業渡過難關。
建築工業
建築工業與鋼鐵工業,汽車工業並列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地位相當重要,它消費全國冶金工業10%的產品,70%的水泥、玻璃、磚瓦,40%的木材,50%的油漆工業產品,並佔有全國8%的運輸能力,被稱作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建築業發展迅速,也帶動了其它工業部門的增長速度;到1972年創歷史最高紀錄,年建房230萬套;但在此之後,建築工業隨著美國經濟的衰落而衰退;到1981年降至最低點,年建房110萬套,不足1972年的50%;從1982年開始,建築工業又開始回升,到1988~1989年度,甚至達到了繁榮的程度;但也許正是由於這種繁榮,使銀行業對房地產和建築業信貸過度膨脹,造成了1990年民用高級住宅和辦公樓嚴重過剩,年底有1/3的新建築閑置無用,銀行貸款回收困難,導致對工商企業和個人信貸的收縮,引發了1990年第四季度開始的美國戰後第九次經濟衰退。
美國建築業現代化程度很高,設計技術和管理水平也居世界領先水平;在建築材料的應用上,也大膽採用新材料,如特種塑料、鋁合金、大面積平板玻璃等,在抗震力學和建築結構設計等方面,仍領導世界建築工業的發展方向。
機器製造業
美國機器製造業在二戰前落後於德國,到1969年,美國的機床產值才超過德國和前蘇聯,躍居世界第一位,但到70年代後期,則又面臨世界各國的挑戰;美國機器製造業由大約500家大公司組成,但在1972~1986年間,美國在經合組織各國機床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4.9%下降到11%。里根政府為了阻止這一與國防工業密切相關的部門繼續衰落,提出了一項「國內行動計劃」,在限制進口的同時,增加資金投入;1988年,由於美元貶值和投資需求的增加,機器製造業部門狀況有所改善,訂貨增加,生產回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僅為1.5%左右;在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製造方面,美國所面臨來自日本的挑戰更為嚴重,外國高級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幾乎佔領了美國國內市場的75%左右。
高技術工業
與美國傳統工業普遍衰敗的狀況相反,美國的高技術工業則生機勃勃,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潛力;高技術工業包括微電子技術、電腦軟體、機器人、通訊設備、計算機輔助設計、光纖技術、超導研究、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技術等。
美國政府把高技術工業作為提高經濟增長率、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據經合組織估計,美國在計算機技術、電子電信、生物工程、化學及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部門居世界首位,只有在工業機器人、計算機晶元和金屬合方面落後於日本。
電子計算機和信息處理技術是現代高技術工業的核心。
此外,美國在高分子化學、生物工程、新材料與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超導、核能等方面,都保持著世界領先的位置,並對這些領域的繼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能源工業
能源工業部門是美國工業中最大的部門,它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電力、核能等;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是美國能源工業中最主要的部門, 1989年,美國能源消費構成是:石油佔40.3%;天然氣佔24.1%;煤炭佔24.8%;核能佔5.8%;水力及地熱佔5.0%;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蘊藏量很大,全國50個州都發現有石油和天然氣;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為美國提供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分,60年代末期國際上出現石油危機後,美國的採煤業才略有回升;特別是從70年代中後期開始進行的採煤技術設備更新運動,使美國煤炭採掘業的技術裝備和勞動生產率都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美國煤炭的主要產區是阿巴拉契山脈一帶,僅此處煤炭產量就佔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
除傳統的石油和煤炭能源外,美國還特別注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目前美國正在開展利用潮汐、合成燃料、太陽能等新能源;核能更是美國大力發展的重點,1970年,美國擁有核電站19座,1980年增加為70座,1990年則增加到110座,另有4座正在興建中,按這種增長速度,到1995年,美國的核能發電量就可以超過煤炭發電量,位於石油之後居第二位。
⑵ 為什麼美國是科研資源最發達的國家
美國科研資源如此發達,除了經濟發達人均GDP高以外,與美國的教育科研製度、移民政策,以及政府與企業對科研的重視程度有密切關系。
從美國的科研教育制度看美國對創新的重視。美國的高等教育主要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社區大學,主要是普及知識,提高國民素質。第二個層次是公立和私立的本科大學,包括碩士教育,主要是培養技術工人和白領階層。
第三個層次是研究型大學,授予博士學位的大學多為研究型大學,主要目標是知識創新。這些著名大學的主要任務不是普及教育,哈佛大學的辦學目標明確指出哈佛就是要努力去創造知識,啟發學生們發現知識的心智,使學生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的教育機會。
⑶ 美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和核心是什麼
重視科技的推動作用。在美國西部的開發中,科學技術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西部地區土地價格低廉、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勞動力價格相對便宜,非常適合高新技術工業的發展。二戰以後,西部和南部抓住美國大量軍事工業轉為民用的契機,迅速發展了宇航、原子能、電子等高科技產業。美國幾個最著名的高新技術工業科研生產基地,如加利福尼亞州的「矽谷」、北卡羅來納州的「三角研究區」、亞特蘭大的計算機工業區等都位於西部和南部。
最主要的是電子,注重電子,產品輕,薄,價值大。從事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集合,這種產業所擁有的關鍵技術往往開發難度很大,但一旦開發成功,卻具有高於一般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典案例是矽谷。
「矽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微電子工業基地。有以下特點:
1.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
2.氣候宜人。
3.交通便捷。
4.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5.軍事市場穩定。
6.創新環境喝創新文化。
⑷ 為什麼美國基礎教育很落後,但科研實力卻很厲害
首先我要說的是題主認為美國基礎教育很落後,這個觀點我不太認可。其實美國的教育並不落後。下面就由我來說說具體是什麼樣的吧。美國的教育分三塊:教會學校,私人學校,還有公立學校。其中教會學校和私人學校的學習強度,競爭壓力不比中國小,這些學校為美國培養了大量的中產階級。另外一方面美國的教育,尤其美國的大學教育吸引了全世界的天才,你看一下近200年的歷史:改變這個世界的永遠是天才而不是人才。大量的天才和美國金融優勢,軍事優勢和科技優勢,造就了強者恆強。
⑸ 二戰美國的工業實力如何
美國是二戰時期世界上最強大國家。不誇張的說,盟軍能打贏軸心國主要是美國人的功勞。美國人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美軍軍事力量上的強大,更體現在美國國力的強大。二戰時期的美國國力已經強大到讓德意日和英蘇中望塵莫及的地步。
美國地形平坦,平原面積廣闊,耕地面積全球第一,農業發達,機械化水平高,美國人生產的糧食和肉類不僅被加工成各種食品,還源源不斷的運往各大盟國,蘇聯人正是靠美國施捨的食物撐過了1942年的冬天。
美國的經濟非常發達,二戰結束時美國工業生產能力已經佔到了全球的一半,經濟總量佔全世界的60%。
二戰中,美國的鋼鐵產量高達8000萬噸,1945年鋼產量佔世界的63.92%。
二戰中,美國人生產了世界70%的石油,而德意日卻在為缺少石油一籌莫展。可以說,二戰中美國人用石油淹沒了軸心國。
二戰中,美國的現代化工業生產水平、自動化水平、生產效率遠遠高於歐洲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美國人堆積如山的物資。美國的運輸船一船船的將裝備和物資運往盟國,蘇聯、英國、中國都在吃美國的物資,中國拿了美國一丁點的裝備和物資就可以和日本人單練,要是拿到和蘇聯、英國同樣多的物資抗戰也許不會打的那麼艱難。
⑹ 美國在「二戰時期」科技實力在德國英國之下嗎(核武器除外)
可以說,當時德國的科研實力和軍工實力都要強於美國,但是美國雖然在這兩方面處於些許劣勢,但是美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和自由民主的政治氣氛,在生產力上要強於德國數倍,況且德國由於一戰後簽訂的凡爾賽和約及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蕭條使其在各方面大傷元氣,納粹在經濟還未完全復甦時急於求成發動戰爭企圖速戰速決,因此戰前儲備和戰時生產力要遜於美英盟國。
至於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使得這個略顯衰老的日不落帝國喪失了殖民時代積累的優勢,況且在經濟危機和大蕭條的沖擊下使得這個廣泛依靠海外市場的王國失去了市場利潤最大化的法寶,要知道在戰前美國和德國就以全面超越老牌殖民帝國英法,分列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所以在二戰時期聯合王國早已屈居美德之後成為一流中的二流國家了。
⑺ 目前美國在科研領域的優勢地位,還能維系多久
其實對我們來說,美國在科研領域的優勢確實有目共睹,而且在短時間內也無法超越,而且美國的科技領域的優勢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所以從某些意義上來講,我國和美國的科技水平差距雖然在不斷的縮減,但是距離還是非常長的,所以我國的科研創新制度好,以上漫長的路需要走,總的來說,美國在科研領域的優勢地位可能長期存在,至於能夠維系多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來思考問題。
3,就目前來說,美國至少在100年之內,科技領域強國優勢只增不減,所以很難被其他國家超越。其實不得不說是盡管美國在一些科技領域有所退步,被其他國家超越,但是事實上美國在其他高科技領域仍有其科研優勢,所以占據了幾乎所有科技領域的高尖水平,也正是因為如此,在100年內,美國科技領域的優勢地位是很難被其他國家超越的。
其實對我們來說,美國之所以在科技領域有涵蓋優勢,也是因為美國相對其他國家科技土壤更為肥沃,而且要對人才的重視程度也要遠遠高於其他國家,所以正是因為如此文化才造就了美國科技強國的地位,這也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