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蘇聯有什麼好的工業

蘇聯有什麼好的工業

發布時間:2022-08-03 12:18:30

⑴ 請教 二戰前夕蘇聯的工業實力有多強 在世

二戰前,蘇聯已經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工業大國,佔世界工業產能的18%,僅次於美國。

⑵ 為什麼蘇聯的軍工業發達

俄羅斯在歐洲國家裡面是落後的,但是他的教育基礎還是不錯的。從彼得大帝 到葉卡女皇 再到末代尼古拉,俄國的教育是非常不錯。俄羅斯有這個基礎。

列寧革命成功以後,建立了蘇聯。在蘇共的執政下,國家容易朝一個方向走,為了快速恢復戰亂所傷的元氣,對農業大力鼓勵之外。對工業更是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國家掌握了壟斷了生產資料,制定五年經濟計劃,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也就是為什麼二戰時期,蘇軍裝備並不落後的原因。

二戰結束以後,是因為蘇聯在經濟調整上要考慮和美國的政治博弈,因此,對有助於蘇聯贏得政治資本的工業(軍事工業、重工業、化學工業和航空太空工業)大幅度傾斜,忽視了輕工業農業的發展。

蘇聯的技術人員可不差,俄羅斯的諾貝爾獎也不少啊。

⑶ 俄羅斯擁有豐富的什麼資源,什麼工業發達

俄羅斯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俄羅斯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前蘇聯軍工業是非常發達的,蘇聯解抵後,軍工也被其他分離出去的國家瓜分,如烏克蘭、白俄羅斯等。現在俄羅斯正在重振他的軍工業。

⑷ 蘇聯時期,俄羅斯哪些工業發展迅速

鋼鐵和農業

⑸ 蘇聯工業化的成就是什麼

:(1)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基本上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增強了綜合國力;(2)到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國基本上完成農業集體化,(3),一度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經濟高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維護了蘇維埃政權的統治.
斯大林在列寧逝世後組織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聯共(布)十四大(1925年)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心是實施重工業建設,把重工業建設放在首位.此後,即1927年召開的聯共(布)十五大上提出農業集體化方針,實施集體農庄.到1937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緊次於美國.
蘇聯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第一、國民經濟恢復基本完成後,蘇聯仍然是一個只能輸出農產品、輸入機器裝備的落後農業國.為了用現代技術改造落後的工業農業,為了增強國防力量以維護民族獨立,為了給社會主義建立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1925年12月召開的聯共(布)「十四大」通過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決定把蘇聯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這次大會,標志著有計劃、大規模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時期的開始.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十分艱難困苦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國際上蘇聯受到帝國主義的包圍和威脅,國內原有的經濟文化和技術基礎十分落後,資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會主義工業化在人類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事業,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蘇聯黨和人民在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道路上勇於探索,開拓前進.從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第三個五年計劃被迫中斷外,完整地執行了10個五年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就.1932年,「一五」計劃完成時,蘇聯的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達到70%,已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建立了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同時,工業的社會主義成分佔了99%以上.據蘇聯官方統計,「二五」計劃的完成,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37年,機床已基本自給,進口的機器只佔需要量的0.9%,拖拉機等產品已開始出口.第二、1927年末,蘇聯的工業生產達到並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最高水平.然而,以落後的個體小農經濟為基礎的農業,不能適應工業的迅速發展.1927年12月,聯共(布)「十五大」通過了逐步開展農業集體化的方針.1929年,在蘇聯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1930年1月,聯共(布)中央的決議指出:農業集體化的基本形式是享有土地使用權和主要生產資料公有的集體農庄.決議要求在運動中堅持農民自願參加的原則.1933年1月,聯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個體小農經濟納入社會主義大農業的軌道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農業集體化的實現,為蘇聯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開辟了廣闊道路,為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創造了條件.

⑹ 前蘇聯的工業門類

蘇聯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產國之一。1983年能源產量和消費量分別佔世界的23%和19%。能源工業是蘇聯重點發展的基礎工業部門,1971~1984年佔全國工業總投資的31.3%。能源生產由50年代以煤炭為主逐步過渡到60年代煤炭與石油並重、70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1983年一次能源生產結構為:石油佔43.4%,天然氣佔30.8%,煤炭佔24.2%,其他佔1.6%。 煤炭工業是傳統的能源部門。1984年全國煤炭產量7.12億噸,其中硬煤佔78%。煤炭開采主要集中在七大基地:頓巴斯、庫茲巴斯、埃基巴斯圖茲、卡拉干達、坎斯克-阿欽斯克、伯朝拉和莫斯科附近煤田(1983年合計佔全國煤炭產量的77.5%),其中頓巴斯和庫茲巴斯均為世界大型煤田,產量分別佔全國的27.7%和20.5%。 石油、天然氣占蘇聯一次能源產量的74.2%和消費量的64.5%(1983)。含油氣盆地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亞、俄羅斯、前高加索、圖蘭和東西伯利亞5個地區。1984年全國原油產量6.13億噸,天然氣產量5874億立方米,分別居世界第一、二位。其中西西伯利亞是蘇聯最大的油氣儲集區和產區,含油、氣面積達 170萬平方公里,原油探明儲量48億噸(1980),天然氣17.1萬億立方米(1976),分別佔全國原油及天然氣探明儲量的46%和68%;自60年代中期大規模開發以來,油、氣產量增長迅速,1984年原油產量佔全國的61.7%,天然氣佔55.2%。伏爾加-烏拉爾油區(第二巴庫)在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一直是蘇聯最大石油產區,由於長期開采,資源逐漸枯竭,1984年原油產量下降為佔全國的24.3%。其他主要油氣產區尚有裏海東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島和西岸的巴庫及其周圍海域、科米自治共和國、北高加索和土庫曼。 50年代以來,通過興建大電廠、安裝大機組,大力開發東部地區的水力資源和加速電力網建設等措施,電力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1984年,全國電廠總裝機容量達30369萬千瓦,發電量14921億度,均居世界第二位。在總發電量中,火電佔79.5%,水電佔14.1%,核電佔6.4%(1981)。其中西部地區發電量約佔71.5%(1983),較集中於烏克蘭、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部區、烏拉爾、伏爾加河流域、列寧格勒周圍及波羅的海沿岸區,以火電為主,百萬千瓦以上的大型電廠所佔比重較大。東部地區煤炭、石油、天然氣及水力等能源資源豐富,且分布集中,開發的經濟效益也較高。50年代以來,東部地區電力工業發展速度較西部地區為快,在全國總發電量中所佔比重由1940年的9%上升到1983年的28.5%,水電發展尤快,佔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的2/3(1980),擁有7座10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水電廠,其中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和布拉茨克水電站裝機容量分別為609.6和450萬千瓦。東西部地區間通過70年代末建成的全蘇統一電網連接起來。 冶金工業為蘇聯主要的基礎工業部門之一。門類齊全,包括鋼鐵及有色金屬工業兩大部門。後者又可分為輕、重、稀、貴四大類,生產約70種金屬。冶金工業原材料及燃料資源豐富,絕大多數立足於國內。許多金屬產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多數產品自給有餘。 蘇聯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1984年產鋼總量15423.8萬噸,約佔世界鋼產量的1/5。鋼鐵工業所需的鐵、錳、鉻礦石及煉焦煤等資源儲量大,分布較集中,開采條件亦較好。1984年,68%的鐵礦石來自南烏克蘭的克里沃羅格、中部區的庫爾斯克以及哈薩克西北部的庫斯塔奈,3/4以上的煉焦煤產自頓巴斯和庫茲巴斯。鐵礦石品位不高(平均38%),富礦僅占探明儲量的1/6。同時,除南烏克蘭外,大部地區煤、鐵資源在地域上結合不好,西部鐵礦多,但缺乏焦煤,東部焦煤多而鐵礦不足,介於其間的烏拉爾則煤、鐵皆缺,導致鋼鐵工業原料、燃料的長途運輸。鋼鐵工業分布較集中,擁有烏克蘭、烏拉爾、西西伯利亞、中央區及哈薩克五大鋼鐵工業基地,其中烏克蘭和烏拉爾是歷史較久、點多、規模較大的老基地,鋼產量分別佔全國的36.3%和28.4%(1980)。其他 3個新基地尚處於形成階段。主要鋼鐵工業中心有:烏拉爾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下塔吉爾、車里雅賓斯克,烏克蘭的日丹諾夫、克里沃羅格、扎波羅熱、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西西伯利亞的新庫茲涅茨克,西北區的切列波韋茨、中央區的利佩茨克和哈薩克的卡拉干達等。 鋁礦資源不足,高品位鋁土礦更缺,自給率不到一半,每年需進口大量優質鋁土礦及氧化鋁。煉鋁工業是隨著東部地區水力資源的大規模開發而迅速發展起來的。1982年產原鋁192萬噸,僅次於美國。 主要分布在大型水電站集中的東西伯利亞。大型煉鋁中心有東西伯利亞的布拉茨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舍列霍夫和西西伯利亞的新庫茲涅茨克,以及烏拉爾地區卡緬斯克和克拉斯諾圖林斯克。 銅礦主要分布在東西伯利亞、哈薩克、烏拉爾、烏茲別克、亞美尼亞及科拉半島等地,其中東西伯利亞的烏多坎山銅礦佔全國探明儲量的1/5。1982年全國精銅產量152萬噸。居世界第二位。 銅礦的開采與冶煉緊密結合,主要中心有中哈薩克的傑茲卡茲甘,巴爾喀什湖北岸的巴爾喀什,烏拉爾山東坡的上佩什馬、列夫達、克什特姆,烏茲別克東北部的阿爾馬雷克,東西伯利亞北部的諾里爾斯克等。 鉛、鋅資源以多金屬共生礦為主。主要分布在東哈薩克的阿爾泰山區和南哈薩克,其次為烏茲別克東部、烏拉爾、大高加索山北坡和遠東區南部。1983年產精鉛65萬噸,粗鋅87.5萬噸,主要冶煉中心有哈薩克的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鉛、鋅)、奇姆肯特(鉛)、列寧諾戈爾斯克(鉛、鋅),烏拉爾的車里雅賓斯克(鋅),中亞的阿爾馬雷克(鋅),北高加索的奧爾忠尼啟則(鉛、鋅)等。此外,鎳、鎂、鈦、釩、鎢、鉬、稀土以及金、銀、鉑族金屬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機械工業在各工業部門中發展速度最快,從業人數最多,產值最大。每年生產3萬多種產品,其中以重型機械、動力機械、拖拉機與農機、運輸機械製造等部門較重要。機械工業集中在西部地區,其產值佔全國機械工業產值的4/5以上。重型機械製造由於產品的金屬單耗較大,又不便運輸,主要分布在金屬產地附近,如烏克蘭、烏拉爾、西西伯利亞、中央區的大型鋼鐵工業基地及周圍地區。烏拉爾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和克拉馬托爾斯克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重型機械製造中心。動力機械製造由於對勞動力、技術及協作條作要求較高,分布較集中。列寧格勒為全蘇最大的動力機械製造中心,70年代末期,渦輪機產量佔全國的60%,渦輪發電機產量佔一半以上。其他主要中心尚有哈爾科夫、斯維爾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亞及高爾基等。 拖拉機與農機製造業大多接近各主要農業區。主要中心有明斯克、哈爾科夫、伏爾加格勒、車里雅賓斯克、巴甫洛達爾等(拖拉機製造)和羅斯托夫、塔甘羅格、圖拉等大型農機製造。 運輸機械製造業包括汽車、機車車輛及艦船製造等部門。由於歷史、技術等原因,分布也較集中。莫斯科與高爾基是30年代發展起來的老汽車工業中心,而伏爾加河流域的陶里亞蒂和卡馬河畔的切爾內則是70年代初、中期依靠外資興起的新中心。艦船製造業主要分布在波羅的海、黑海及北冰洋沿岸的列寧格勒、尼古拉耶夫和北德文斯克。機車車輛製造業主要分布在烏克蘭、烏拉爾等鋼鐵工業基地及其外圍,如烏克蘭的伏羅希洛夫格勒、哈爾科夫(內燃機車),北高加索的新切爾卡斯克(電力機車)。70年代末,烏克蘭和烏拉爾共佔全國鐵路貨運車輛產量的85%。 蘇聯自20世紀50年代末提出加速發展化學工業和實行國民經濟全面化學化的方針以來,化學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年平均增長速度僅次於機械工業。1984年化肥產量為3080.8萬噸(按有效成分計算),居世界首位;硫酸、純鹼、合成橡膠產量僅次於美國。但有機合成工業起步較晚,主要產品產量及生產水平均落後於美國、日本及西歐工業發達國家。在布局上,老化工基地大多接近化工礦物原料產地或與煤炭、冶金基地相結合。前者如同鉀鹽開采相結合的鉀肥工業(烏拉爾、白俄羅斯)和與礦鹽開采相結合的純鹼、氯鹼工業(伏爾加河流域、頓巴斯、烏拉爾);後者則同焦化工業以及回收有色冶金工業的副產品密切結合,形成了綜合性的煤炭-冶金-化工基地。6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化工原料已由過去的煤炭、化工礦物、糧食、木材等為主逐步過渡到以石油、天然氣為主,形成了新興的有機合成工業和大批新化工基地,而且大多與大型石油加工企業相結合,組成石油化工中心(如烏法、古比雪夫、高爾基、鄂木斯克、安加爾斯克等),或布局在接近大型石油加工中心和干線輸油、輸氣管附近(如下卡姆斯克、陶里亞蒂、喀山、薩拉瓦特、斯捷爾利塔馬克等)。 紡織工業為蘇聯最主要的輕工業部門,產值占輕工業的60%以上,1984年蘇聯棉、毛、麻織物產量居世界首位,絲織品產量次於美國和日本。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遠離中亞產棉區的西部消費區。中央區為全國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生產的棉、毛、絲、麻織品分別佔全蘇產量的70%、50%、45%和65%。其次為伏爾加河流域、西南區、西北區和中亞。主要紡織工業中心有:莫斯科(棉、毛、絲、麻紡織)、伊萬諾沃(棉、絲、麻紡織)、加里寧(棉、絲紡織)、弗拉基米爾(棉、麻紡織)、科斯特羅馬(麻紡織)等。

⑺ 蘇聯工業化的成就是什麼

1、形成了蘇聯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基本上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增強了綜合國力;

2、使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國基本上完成農業集體化;

3、一度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經濟高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為蘇聯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開辟了廣闊道路,為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創造了條件。

⑻ 蘇聯二十年代工業化建設主要成就

①一五計劃:開始時間:1925年12月,標志:聯共(布)「十四大」召開,總方針:通過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總方針,把蘇聯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輸入機器和設備的國家變成生產機器和設備的國家,重點:發展重工業。
成就: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
②二五計劃:
1928年起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到1932年。成就:
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廠;第聶伯河水電站;哈爾科夫拖拉機廠和車床廠;高爾基汽車廠;共青城飛機製造廠;烏拉爾—庫茲涅茨克鋼鐵、重型機械、煤炭基地;新庫茲涅茨克鋼鐵基地;伏爾加—烏拉爾石油基地;塔什干食品加工和畜產品加工工業基地;
三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建成——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廠、庫茲涅茨克鋼鐵廠和札波羅日鋼鐵廠。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烏拉爾、克拉馬托爾斯克、新契爾克斯克、車里雅賓斯克等重型機械製造廠。
高爾基和莫斯科兩個汽車製造廠。
在「二五」計劃期間,蘇聯總共有4500個大企業建成投入生產;工業總產值增長了120%,其中重工業增長了139%,輕工業增和了100%,農業總產值由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負增長,增長了54%;國民收入增長了109%,人民的工資基金增加了1.5倍,集體農庄農民收入增長了2倍多,到1937年,大工業總產值比1932年增加了1倍,比1913年增加了7倍,大工業特別是機器製造工業的增長,使國民經濟各部門獲得了技術上的重新裝備,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在國民經濟的所有部門中基本確立。而同一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量比1913年僅增長44.3%。到1937年,蘇聯的鋼產量達1770萬噸,鋼材為1300萬噸,生鐵為1450萬噸,煤為1.28億噸,發電量為365億度。經過兩個五年計劃,蘇聯建成了六千多個大企業,建立起鋼鐵、飛機、汽車、拖拉機、化學、重型機械、精密儀器等部門。工業布局有了很大變化。蘇聯的工業水平大幅提升,工業企業的現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工人們的技術水平比一五期間提高許多。在東部地區興建了烏拉爾—庫茲涅茨克鋼鐵、重型機械、煤炭基地,新庫茲涅茨克鋼鐵基地,伏爾加—烏拉爾石油基地等;在中亞興建了塔什干食品加工和畜產品加工工業基地;在哈薩克建立了機械化采礦基地;在遠東地區的阿穆爾河流域興建了共青城飛機製造廠。1937年蘇聯的的工業總產值佔世界的10.6%,僅次於美國。超過德國、英國、法國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已取得了徹底勝利,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製成為蘇聯社會的經濟基礎,公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的比例佔到99.8%。

⑼ 蘇聯工業是怎樣創造奇跡的

20世紀30年代,蘇聯工業以壓倒一切的強大勢頭發展著,並不惜以犧牲或削弱國民經濟其他群體的利益和實力為代價,再加上蘇聯工人空前高漲的建設熱情,使得蘇聯工業創造了奇跡。

閱讀全文

與蘇聯有什麼好的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汽車燈光d和u代表什麼 瀏覽:624
賓士一般訂車付多少定金 瀏覽:844
寶馬m4尾箱蓋怎麼開 瀏覽:390
汽車c柱玻璃中間的立柱叫什麼 瀏覽:408
轟趴汽車有哪些優惠 瀏覽:728
賓士gls水淹車多少錢 瀏覽:417
賓士危機公關怎麼製作 瀏覽:218
賓士e260如何刷一階 瀏覽:190
汽車無助力什麼意思 瀏覽:375
奧迪r81小時多少公里 瀏覽:349
賓士按鈕的reset鍵在哪裡 瀏覽:704
賓士車撞壞怎麼辦 瀏覽:349
奧迪a3空氣濾清器多久換一次 瀏覽:281
如何拍汽車做壁紙 瀏覽:495
汽車雨刮如何 瀏覽:215
賓士c200l落地多少錢7月 瀏覽:372
坪洲的工業園區在哪裡 瀏覽:419
汽車用什麼樣子的墊子不顯臟 瀏覽:181
如何推銷汽車機油 瀏覽:703
汽車貼的改色膜怎麼揭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