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固體廢棄物對環境會造成哪些污染如何處理和利用
固體廢棄物污染
人類社會生產的各種固體廢物,如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建築垃圾、清掃垃圾與危險垃圾(廢舊電池、燈管等各種化學、生物危險品,含放射性廢物)等已成為現實生活中非同小可的社會問題。如被稱為「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快餐盒、塑料袋等廢棄物,其降解周期要上百年,焚燒則會產生有毒氣體。我國固體廢棄物主要來源有三個方面。
一是工業固體廢棄物。主要是工業生產和加工過程中排入環境的各種廢渣、污泥、粉塵等,其中以廢渣為主。其數量大,種類多,成分復雜,處理困難。1996年,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不包括鄉鎮企業)6.6億噸。工業固體廢物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突出環境問題之一,要有效防止其造成的環境污染,最根本的方法是通過回收、加工、循環使用等方式,對這些廢物進行綜合利用。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尖銳,資源日益短缺,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二是廢舊物資。我國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率只相當於世界先進水平的1/4~l/3,大量可再生資源尚未得到回收利用,流失嚴重,造成污染。據統計,我國每年有數百萬噸廢鋼鐵、600多萬噸廢紙、200萬噸玻璃未予回收利用,每年因再生資源流失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50-300億元。
三是城市生活垃圾。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增長快,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而目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低,僅為55.4%,近一半的垃圾未經處理隨意堆置,致使三分之二的城市出現垃圾圍城現象。
我國傳統的垃圾消毀傾倒方式是一種「污染物轉移」方式。而現有的垃圾處理場的數量和規模遠遠不能適應城市垃圾增長的要求,大部分垃圾仍呈露天集中堆放狀態,對環境的即時和潛在危害很大,污染事故頻出,問題日趨嚴重。
侵佔大量土地,對農田破壞嚴重。堆放在城市郊區的垃圾侵佔了大量農田。未經處理或未經嚴格處理的生活垃圾直接用於農田,或僅經農民簡易處理後用於農田,後果嚴重。由於這種垃圾肥顆粒大,而且含有大量玻璃、金屬、碎磚瓦等雜質,破壞了土壤的團粒結構和理化性質,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污染空氣。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場區,臭氣沖天,老鼠成災,蚊蠅孽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氣釋放。僅有機揮發性氣體就多達100多種,其中含有許多致癌致畸物。
污染水體。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敗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鹼性污染物,並會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這些成份經雨淋滲入土壤,會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垃圾爆炸事故不斷發生。隨著城市垃圾中有機質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變為集中堆存,只採用簡單覆蓋產生甲烷氣體。垃圾產生沼氣的危害日益突出,事故不斷,造成重大損失。例如,北京市昌平區垃圾堆放場在1995年連續發生了三次垃圾爆炸事故。
干電池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廣泛的商品之一,從照相機、錄音機、計算器、電子辭典到掌上電腦,都離不開干電池。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酸、鹼等物質。在通常的使用過程中,這些物質被封裝在殼體內,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危害。但當電池被廢棄後,由於長期機械或腐蝕等作用,使內部重金屬、酸鹼等泄漏出來,就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
長期以來,我國在生產干電池時,要加入一種有毒的物質——汞或汞的化合物。我國是干電池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一年的產量達150億只,居世界第一位,消費量為70億只,因無回收而丟失銅1700噸,鋅3.7萬噸,錳粉22.6萬噸。我國的鹼性干電池中汞含量達1~5%,中性干電池為0.025%,全國每年用於生產干電池的汞就達幾十噸之多。汞是電池中對環境危害最大的一種元素,汞和汞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科學家發現,汞具有明顯的神經毒性,此外對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也有不良影響。
B. 固體廢棄物的來源,特點,怎樣控制
4.固體廢棄物污染
人類社會生產的各種固體廢物,如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建築垃圾、清掃垃圾與危險垃圾(廢舊電池、燈管等各種化學、生物危險品,含放射性廢物)等已成為現實生活中非同小可的社會問題。如被稱為「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快餐盒、塑料袋等廢棄物,其降解周期要上百年,焚燒則會產生有毒氣體。我國固體廢棄物主要來源有三個方面。
一是工業固體廢棄物。主要是工業生產和加工過程中排入環境的各種廢渣、污泥、粉塵等,其中以廢渣為主。其數量大,種類多,成分復雜,處理困難。1996年,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不包括鄉鎮企業)6.6億噸。工業固體廢物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突出環境問題之一,要有效防止其造成的環境污染,最根本的方法是通過回收、加工、循環使用等方式,對這些廢物進行綜合利用。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尖銳,資源日益短缺,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二是廢舊物資。我國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率只相當於世界先進水平的1/4~l/3,大量可再生資源尚未得到回收利用,流失嚴重,造成污染。據統計,我國每年有數百萬噸廢鋼鐵、600多萬噸廢紙、200萬噸玻璃未予回收利用,每年因再生資源流失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50-300億元。
三是城市生活垃圾。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增長快,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而目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低,僅為55.4%,近一半的垃圾未經處理隨意堆置,致使三分之二的城市出現垃圾圍城現象。
我國傳統的垃圾消毀傾倒方式是一種「污染物轉移」方式。而現有的垃圾處理場的數量和規模遠遠不能適應城市垃圾增長的要求,大部分垃圾仍呈露天集中堆放狀態,對環境的即時和潛在危害很大,污染事故頻出,問題日趨嚴重。
侵佔大量土地,對農田破壞嚴重。堆放在城市郊區的垃圾侵佔了大量農田。未經處理或未經嚴格處理的生活垃圾直接用於農田,或僅經農民簡易處理後用於農田,後果嚴重。由於這種垃圾肥顆粒大,而且含有大量玻璃、金屬、碎磚瓦等雜質,破壞了土壤的團粒結構和理化性質,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污染空氣。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場區,臭氣沖天,老鼠成災,蚊蠅孽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氣釋放。僅有機揮發性氣體就多達100多種,其中含有許多致癌致畸物。
污染水體。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敗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鹼性污染物,並會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這些成份經雨淋滲入土壤,會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垃圾爆炸事故不斷發生。隨著城市垃圾中有機質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變為集中堆存,只採用簡單覆蓋產生甲烷氣體。垃圾產生沼氣的危害日益突出,事故不斷,造成重大損失。例如,北京市昌平區垃圾堆放場在1995年連續發生了三次垃圾爆炸事故。
干電池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廣泛的商品之一,從照相機、錄音機、計算器、電子辭典到掌上電腦,都離不開干電池。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酸、鹼等物質。在通常的使用過程中,這些物質被封裝在殼體內,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危害。但當電池被廢棄後,由於長期機械或腐蝕等作用,使內部重金屬、酸鹼等泄漏出來,就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
長期以來,我國在生產干電池時,要加入一種有毒的物質——汞或汞的化合物。我國是干電池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一年的產量達150億只,居世界第一位,消費量為70億只,因無回收而丟失銅1700噸,鋅3.7萬噸,錳粉22.6萬噸。我國的鹼性干電池中汞含量達1~5%,中性干電池為0.025%,全國每年用於生產干電池的汞就達幾十噸之多。汞是電池中對環境危害最大的一種元素,汞和汞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科學家發現,汞具有明顯的神經毒性,此外對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也有不良影響。
C. 固體廢棄物的控制措施
(1)改進生產工藝 通過採用清潔生產工藝,選取精料,提高產品質量和使用壽命等方式,從源頭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
(2)發展物質循環利用工藝和綜合利用技術 通過使某種產品的廢物成為另一種產品的原料,或者盡量回收固體廢物中的有價值的成分進行綜合利用,使盡可能少的廢物進入環境,以取得經濟、環境和社會的綜合收益。
(3)進行無害化的處理和處置
D. 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1、海洋處置
海洋處置主要分海洋傾倒與遠洋焚燒兩種方法。隨著人們對保護環境生態重要性認識的加深和總體環境意識的提高,海洋處置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
2、陸地處置
陸地處置包括土地耕作、工程庫或貯留池貯存、土地填埋以及深井灌注幾種。其中土地填埋法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
農用:即利用表層土壤的離子交換、吸附、微生物降解以及滲濾水浸出、降解產物的揮發等綜合作用機制處置固體廢物的一種方法。該技術具有工藝簡單、費用適宜、設備易於維護、對環境影響很小、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長肥效等優點,主要用於處置含鹽量低、不含毒物、可生物降解的固體廢物。
如污泥和粉煤灰施用於農田作為一種處理方法已引起重視。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證明,施污泥、粉煤灰於農田可以肥田,起到改良土壤和增產的作用。
土地填埋處置:它是從傳統的堆放和填埋處置發展起來的一項最終處置技術。因其工藝簡單、成本較低、適於處置多種類型的廢物,已成為一種處置固體廢物的主要方法。
土地填埋處置種類很多,採用的名稱也不盡相同。按填埋地形特徵可分為山間填埋、平地填埋、廢礦坑填埋;按填埋場的狀態可分為厭氧填埋、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按法律可分為衛生填埋和安全填埋等。隨填埋種類的不同其填埋場構造和性能也有所不同。
填埋主要包括:廢棄物壩、雨水集排水系統(含浸出液體集排水系統、浸出液處理系統)、釋放氣處理系統、入場管理設施、入場道路、環境監測系統、飛散防止設施、防災設施、管理辦公室、隔離設施等。
衛生土地填埋適於處置一般固體廢物。用衛生填埋來處置城市垃圾,不僅操作簡單,施工方便,費用低廉,還可同時回收甲烷氣體,在國內外被廣泛採用。在進行衛生填埋場地選擇、設計、建造、操作和封場過程中,應著重考慮防止浸出液的滲漏、降解氣體的釋出控制、臭味和病原菌的消除、場地的開發利用等幾個主要問題。
深井灌注處置:這是指把液體注入到地下與飲用水和礦脈層隔開的可滲性岩層內。一般廢物和有害廢物可採用深井灌注方法處置。但主要還是用來處置那些實踐證明難於破壞、難於轉化、不能採用其它方法處理或採用其它方法費用昂貴的廢物。深井灌注處置前,需使廢物液化,形成真溶液或乳濁液。
深井灌注處置系統的規劃、設計、建造與操作主要分廢物的預處理、場地的選擇、井的鑽探於施工。以及環境監測等幾個階段。
3、破碎方法
對固體廢物的破碎方法可分為乾式、濕式和半濕式破碎三種。其中濕式破碎和半濕式破碎是在破碎的同時兼有分級分選的處理,乾式破碎就是通常所說的破碎,可分為機械能破碎和非機械能破碎兩種方法。
產生原因
1、工業固體廢物
在工業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排入環境的各種廢渣、污泥、粉塵等。工業固體廢物如果沒有嚴格按環保標准要求安全處理處置對土地資源、水資源會造成嚴重的污染。
2、危險固體廢物
危險固體廢物特指有害廢物,具有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傳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性產生於各種有危險廢物產物的生產企業。
從危險廢物的特性看,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保護潛伏著巨大危害。如引起或助長死亡率增高,或使嚴重疾病的發病率增高,或在管理不當時會給人類健康或環境造成重大急性。即時,或潛在危害等。
3、醫療廢物
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主要有五類;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葯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
4、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有機類:瓜果皮、剩菜剩飯,無機類:廢紙、飲料罐、廢金屬等,有害類:如廢電池、熒光燈管、過期葯品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固體廢物、網路-固體廢物污染
E. 固體廢棄物有哪些特點其治理原則有哪些/
是指人類在生產、消費、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國外的定義則更加廣泛,動物活動產生的廢棄物也屬於此類),主要包括固體顆粒、垃圾、爐渣、污泥、廢棄的製品、破損器皿、殘次品、動物屍體、變質食品、人畜糞便等。有些國家把廢酸、廢鹼、廢油、廢有機溶劑等高濃度的液體也歸為固體廢棄物。
固體廢棄物的概念和分類固體廢棄物通常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通俗地說,就是「垃圾」。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工業固體廢棄物和農業廢棄物。
⑴城市生活廢棄物。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主要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醫院垃圾、商業垃圾、建築垃圾(又稱渣土)。一般來說,城市每人每天的增圾量為1-2公斤,其多寡及成分與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習慣、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築情況等有關。如國內的垃圾主要為廚房垃圾。有的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來說,每年的產量就十分驚人。在18世紀中葉,世界人口僅有3%住在城市;到1950年,城市人口比例佔29%;1985年,這個數字上升到41%。預計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60%將住在城市或城區周圍。這么多人住在或即將住在城市,而城市又是高度集中、環境被大大人工化的地區,城市垃圾所產生的污染極為突出。1980年各國處置城市垃圾情況國別
處置的城市垃圾數量(噸)美國160*106日本43.9*106德國32.6*106英國16.0*106法國15.5*106義大利14.0*106加拿大12.6*106
由表可知,一般來說,城市生活水平愈高,垃圾產生量愈大,在低收入國家的大城市,如加爾各答、卡拉奇和雅加達,每人每天產生0.5-0.8千克;在工業化國家的大城市,每人每天產生的垃圾通常1千克左右。
(2)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交通等生產活動中產生的采礦廢石、選礦尾礦、燃料廢渣、化工生產及冶煉廢渣等固體廢物,又稱工業廢渣或工業垃圾。工業固體廢物按照其來源及物理性狀大體可分為六類。而依廢渣的毒性又可分為有毒與無毒廢渣兩類,凡含有氟、汞、砷、鉻、鉛、氰等及其化合物和酚、放射性物質的均有毒廢渣。
⑶農業廢棄物。也稱為農業垃圾,主要來自糞便以及植物秸桿類。
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未經處理的工廠廢物和生活垃圾簡單露天堆放,佔用土地,破壞景觀,而且廢物中的有在成份通過刮風進行空氣傳播,經過下雨進入土壤、河流或地下水源,這個過程不是固體廢棄物污染。
⑴污染水體。固體廢物未經無害化處理隨意堆放,將隨天然降水或地表徑流入河流、湖泊,長期淤積,使水面縮小,其有害成份的危害將是更大的。固體廢物的有害成分,如汞(來自紅塑料、霓虹燈管、電池、朱紅印泥等)、鎘(來自印刷、墨水、纖維、搪瓷、玻璃、鎘顏料、塗料、著色陶瓷等)、鉛(來自黃色聚乙烯、鉛制自來水管、防銹塗料等)等微量有害元素,如處理不當,能隨溶瀝水進入土壤,從而污染地下水,同時也可能隨雨水滲入水網,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攝入,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我國個別城市的垃圾填埋場周圍發現,地下水的濃度、色度、總細菌數、重金屬含量等污染指標嚴重超標。
⑵污染大氣。固體廢棄物中的干物質或輕質隨風飄揚,會對大氣造成污染。焚燒法是處理固體廢棄物目前較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燒將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粉塵,一些有機固體廢棄物長期堆放,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會被微生物分解,同時釋放出有害氣體。
⑶污染土壤。土壤是許多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場所,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體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與土壤本身構成了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而未經處理的有害固體廢物,經過風化、雨淋、地表徑流等作用,其有毒液體將滲入土壤,進而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了土壤中的生態平衡,污染嚴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⑷侵佔土地。不斷增加的產生量相當迅速,許多城市利用大片地城郊邊緣的農田來堆放它們,難怪科學家從衛星拍回的地球照片上,圍繞著城市的大片白色垃圾是那麼顯眼。5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固體廢棄物的處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體廢物轉化為適於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過程,固體廢棄物處理的目標是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有人認為固體廢物是「三廢」中最難處置的一種,因為它含有的成份相當復雜,其物理性狀(體積、流動性、均勻性、粉碎程度、水份、熱值等)也千變萬化,要達到上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目標會遇到相當大的麻煩,一般防治固體廢物污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產生量,例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結構(包括民用工業)控制工廠原料的消耗,定額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廢品的回收率等;其次是開展綜合利用,把固體廢物作為資源和能源對待,實在不能利用的則經壓縮和無毒處理後成為終態固體廢物,然後再填埋和沉海,目前主要採用的方法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固化、焚燒、生物處理等。
⑴壓實技術。壓實是一種通過對廢物實行減容化、降低運輸成本、延長填埋壽命的預處理技術,壓實是一種普遍採用的固體廢棄物的預處理方法,如汽車、易拉罐、塑料瓶等通常首先採用壓實處理,適於壓實減少體積處理的固體廢棄物,不宜採用壓實處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問題的廢棄物,如焦油、污泥或液體物料,一般也不宜作壓實處理。
⑵破碎技術。為了使進入焚燒爐、填埋場、堆肥系統等廢棄物的外形減小,必須預先對固體廢棄物進行破碎處理,經過破碎處理的廢物,由於消除了大的空隙,不僅尺寸大小均勻,而且質地也均勻,在填埋過程中另令壓實。固體廢棄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沖擊破碎、剪切破碎、擠壓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還有專有的低溫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⑶分選技術。固體廢物分選是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分選將有用的充分選出來加以利用,將有害的充分分離出來;另一種是將不同粒度級別的廢棄物加以分離,分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方面的差異,將其分離開。例如,利用廢棄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別進行分離;利用粒徑尺寸差別進行分離;利用比重差別進行分離等。根據不同性質,可設計製造各種機械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選,分選包括手工撿選、篩選、重力分選、磁力分選、渦電流分選、光學分選等。
⑷固化處理技術。固化技術是通向廢棄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體廢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種無害化處理過程,經過處理的固化產物應具有良好的抗滲透性、良好的機械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濕、抗凍融特性,固化處理根據固化基材的不同可分為沉固化、瀝青固化、玻璃固化及膠質固化等。
⑸焚燒和熱解技術。焚燒法是固體廢物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綜合處理過程,好處是大量有害的廢料分解而變成無害的物質。由於固體廢棄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漸增加,採用焚燒方法處理固體的廢棄物,利用其熱能已成為必須的發展趨勢,以此種處理方法,固體廢棄物佔地少,處理量大,在保護環境、焚燒廠多設在1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並設有能量回收系統。日本由於土地緊張,採用焚燒法逐漸增多,焚燒過程獲得的熱能可以用於發電,利用焚燒爐生產的熱量,可以供居民取暖,用於維持溫室室溫等。目前日本及瑞士每年把超過65%的都市廢料進行焚燒而使能源再生。但是焚燒法也有缺點,如投資較大,焚燒過程排煙造成二次污染,設備銹蝕現象嚴重等。熱解是將有機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高溫(500℃-1000℃)加熱,使之分解為氣、液、固三類產物,與焚燒法相比,熱解法則是更有前途的處理方法,它最顯著的優點是基建投資少。
⑹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對有機固體廢物的分解作用使其無害化可以使有機固體廢物轉化為能源、食品、飼料和肥料,還可以用來從廢品和廢渣中提取金屬,是固化廢物資源化的有效的技術方法,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有:堆肥化、沼氣化、廢纖維素糖化、廢纖維飼料化、生物浸出等。
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價值如果我們將垃圾分類回收,便可得到大范圍資源化綜合利用的事半功倍之效。回收工作取決於分類的程度和垃圾的累積量,固體廢物的回收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F. 固體廢物的固化與穩定化技術在固體廢物無害化上的應用及發展
固體廢物是指在社會的生產、流通、消費等一系列活動中產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價值而被丟棄的以固態和泥態賦存的物質。為了便於環境管理,國際上也將容器盛裝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具有危險性的廢液、廢氣,從法律角度上定為固體廢物,執行固體廢物管理法規,劃入固體廢物管理范疇。固體廢物的分類通常按形態、化學性質、危害性、來源等來區分。按形態可分為固體(塊狀、粒狀、粉狀等)和半固體(泥狀、漿狀等)廢物;按化學性質分為有機廢物和無機廢物;按它的危害狀況分為有害廢物和一般廢物;為便於管理,按來源分為礦業固體廢物、工業固體廢物、城市垃圾、農業廢棄物和放射性固體廢物。也有人將礦業固體廢物和工業固體廢物統稱為工業固體廢物,是工業生產、加工,燃料燃燒,礦物采選、交通運輸等行業,以及環境治理過程中所丟棄的固體、半固體物質的總稱。「廢物」是一個相對概念。在某一條件下為廢物,在另一條件下卻可能成為寶貴的資源,所以固體廢物在某種意義上可被視為「二次資源」。固體廢物的堆置不僅佔用了大量土地,而且廢物經雨雪淋溶浸出有害成分,使土壤污染,嚴重時導致地下水污染。傾人自然水體的固體廢物,將造成水質嚴重污染和水生生物資源的破壞,甚至給防洪排澇和某些水利、水運工程帶來威脅。粉狀的固體廢物,隨風飛揚,污染大氣。經濟的不斷增長,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人類需求的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固體廢物排出量也不斷增加。目前,工業發達國家的工業固體廢物每年平均以2%~4%的增長率增加。其主要發生源是冶金、煤炭、火力發電三大部門。固體廢物的產生有其必然性。這一方面是由於人們在索取和利用自然資源從事生產和生活活動時,限於實際需要和技術條件,總要將其中一部分作為廢物丟棄;另一方面是由於各種產品本身有其使用壽命,超過了一定期限,就會成為廢物。沿革 固體廢物的處理和利用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3000~1000年,古希臘米諾斯文明時期,克里特島的首府諾薩斯即有垃圾覆土埋人大坑的處理。但大部分古代城市的固體廢物都是任意丟棄,年復一年,甚至使城市埋沒。為了保護環境,古代有些城市頒布過管理垃圾的法令。古羅馬的一個標志台上就曾寫著「垃圾必須倒往遠處,違者罰款」。英國於1384年頒布禁止把垃圾倒入河流的法令。蘇格蘭大城市愛丁堡18世紀設有大廢料場,將廢料分類出售。產業革命後,1874年英國建成世界第一座焚化爐,垃圾焚化後,將余燼填埋。1875年英國頒布公共衛生法,規定由地方政府負責集中處置垃圾。最早的處理方法主要是填埋或露天焚燒。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自古以來就有利用糞便和利用垃圾堆肥的處置方法。進入20世紀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口進一步向城市集中,消費水平迅速提高,固體廢物尤其是工業固體廢物的排出量急劇增加,成為嚴重的環境問題。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後,環境保護受到重視,污染治理技術迅速發展,大體形成了填埋、焚化、堆肥、海洋投棄、隔離堆存等一系列處置方法。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法國、日本等國由於廢物放置場地緊張,處理費用浩大,也由於資源缺乏,提出了「資源循環」的概念,由消極處理轉向再資源化。為了加強固體廢物的管理,許多國家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關和科學研究機構,研究固體廢物的來源、性質、特徵和對環境的危害,研究固體廢物的處置、回收、利用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制定各種規章和環境標准。如日本頒布了《廢棄物處理和清掃法》(如由1970年第137號法頒布,後經1974年第71號法修正)。美國於1976年頒布了《固體廢棄物處置法》、1978年頒布了《資源保全回收法》,1980年頒布了《廢油循環使用法》,同年在對以上三個法規進行修正後又頒布了《固體廢物處置法》。英國於1974年頒布了《污染控製法》。中國於1973年11月17日公布《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准》。在對固體廢物特別是工業固體廢物處理技術的研究方面,借鑒於冶金、采礦、選礦、化工、建材、生物工程等學科的知識、逐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技術領域,成為環境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冶金工業中對7台金礦山固體廢物處理和利用、冶金渣處理和利用、有色金屬熔鑄渣處理和利用、放射性廢渣處置、廢水沉渣處理、廢觸媒處理、粉煤灰處理和利用、工業粉塵處理和利用等方面都有所發展和進步。固體廢物的固化/ 穩定化技術採用固化基材將固體廢物固定或包覆起來以降低其對環境的危害,因而能較安全地運輸和處置的一種處理過程。固化處理的對象主要是有害廢物和放射性廢物。固化過程有的是將有害廢物通過化學轉化或引入某種穩定的晶格中的過程,有的是將有害廢物用惰性材料加以包容的過程;有的兼容上述兩種過程。固化時所用的惰性材料稱為固化劑。固化技術可按固化劑分為水泥固化、瀝青固化、塑料固化、玻璃固化、石灰固化、水玻璃固化等。(1)水泥固化。以水泥為固化劑將有害廢物進行固化的一種處理方法。(2)瀝青固化。以瀝青固化劑與有害廢物在一定的溫度、配料比、鹼度和攪拌作用下產生皂化反應,使有害廢料均勻地包容在瀝青中,形成固化體。瀝青固化一般用於處理中、低放射水平的蒸發殘液,廢水化學處理產生的沉渣,焚燒爐產生的灰燼、塑料廢物、電鍍污泥、砷渣等。(3)塑料固化。以塑料為固化劑與有害廢物按一定的配料比,並加入適量的催化劑和填料(骨料)進行攪拌混合,使其共聚合固化而將有害廢物包容形成具有一定強度和穩定性的固化體。塑料固化可以在常溫下操作;為使混合物聚合凝結僅加入少量的催化劑即可;增容比和固體化的密度較小。它既能處理干廢渣,也能處理污泥漿。其主要缺點是塑料固化體耐老化性能較差,混合過程中釋放有害煙霧、污染周圍環境。(4)玻璃固化。以玻璃原料為固化劑,將其以一定的配料比混合後,在高溫(900~1200℃)下熔融,經退火後即可轉變為穩定的玻璃固化體。玻璃固化法主要用於高放廢物。與高放廢液的其他固化法相比,玻璃固化法所形成的固化體緻密,在水及酸、鹼溶液中的浸出率小,增容比小並具有較高的導熱性,熱穩定性和輻射穩定性。缺點是裝置較復雜,處理費用昂貴、工作溫度較高、設備腐蝕嚴重,以及放射性核素揮發量大等。(5)石灰固化。以石灰為固化劑,以粉煤灰、水泥窯灰為填料,專用於固化含有硫酸鹽或亞硫酸鹽類廢渣的一種固化方法。它適用於固化鋼鐵、機械的酸洗工序所排放的廢液和廢渣、電鍍污泥、煙道脫硫廢渣、石油冶煉污泥等。該法所使用的填料來源豐富,價廉易得,操作簡單,處理費用低。其主要缺點是增容比大,固化體易受酸性介質浸蝕,需對固化體表面進行塗覆。(6)水玻璃固化。以水玻璃(又名硅酸鈉,俗稱泡化鹼)為固化劑,無機酸類(如硫酸、硝酸、鹽酸和磷酸)為助劑,與有害污泥按一定的配料比進行中和與縮合脫水反應,形成凝膠體,將有害污泥包容,經凝結硬化逐步形成水玻璃固化體。水玻璃法具有工藝操作簡便、原料價廉易得、處理費用低、固化體耐酸性強、抗透水性好、重金屬浸出率低等特點。固體廢物處置方法 指最終處置(final disposal)或安全處置的技術,它是固體廢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環節,是解決固體廢物的歸宿問題。一些固體廢物經過處理和利用,總還有部分殘渣存在,而且很難再加以利用,這些殘渣往往又富集了大量的有毒有害成分;還有些固體廢物尚無法利用,它們都將長期地保留在環境中,是一種潛在的污染源。為了控制其對環境的污染,應進行最終處置,使之最大限度地與生物圈隔離。固體廢物處置方法包括海洋處置和陸地處置兩大類。海洋處置方法 根據處置方式、海洋處置分海洋傾倒和海洋焚燒兩類。(1)海洋傾倒。選擇距離和深度適宜的處置場,將廢物直接倒人海洋。海洋傾倒在20世紀60年代是美國高放射性廢物的主要處置方法。(2)海洋焚燒。利用焚燒船在遠海對固體廢物進行處理處置的一種方法。其法律定義系指以高溫破壞為目的而在海洋焚燒設施上有意地焚燒廢物或其他物質的行為。它適於處理處置各種含鹵素有機廢物,如含氯有機廢物PCBs。海洋處置具有填埋處置的顯著優點而又不需要填埋覆蓋。為此,美國、日本及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都進行過海洋處置。對此處置方法在國際上尚存有很大爭議,中國基本持否定態度。對海洋處置主要存有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海洋具有無限的容量,是處置多種工業廢物的理想場所,處置場的海底越深,處置就越有效;對於海洋焚燒,則認為,即便不是一種理想方法,也是一種可接受的方法。另一種觀點認為,這種狀態持續下去會造成海洋污染,殺死魚類、破壞海洋生態。生態問題是一個長期才顯現變化的問題,短時期內對海洋處置所造成的污染雖很難得出確切結論,但也必須充分加以考慮。陸地處置方法 基於土地對固體廢物進行處置的方法。根據固體廢物的種類及其處置的地層位置,陸地處置主要有土地填埋和深井灌注處置。(1)土地填埋處置。是以傳統的堆放和填地處置發展起來的一項最終處置技術,至今尚無統一的定義,它是一項綜合性土工處置技術。具有工藝簡單、成本較低、適於處置多種固體廢物的優點,是固體廢物最終處置的一種主要方法。採用較多的是衛生土地填埋、安全土地填埋和淺地層埋藏法。衛生土地填埋是處置一般固體廢物,而不會對公眾健康及環境安全造成危害的一種方法,主要用來處置城市垃圾。安全土地填埋是一種改進的土地填埋方法,又稱為化學土地填埋或安全化學土地填埋。它主要用來處置有害廢物,因此對場地的建造技術要求更為嚴格。如土裡的滲透系數要小於8.64×10-6m/s,浸出液要加以收集和處理,地表徑流要加以控制等。淺地層填埋處置是指地表或地下的、具有防護覆蓋層的、有工程屏障或沒有工程屏障的淺埋處置,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下50m以內。淺地層埋藏處置適於處置中低放固體廢物,投資較少,在國外應用很廣。(2)深井灌注處置。把液狀廢物注入到地下與飲用水和礦脈層隔開的可滲透性的岩層中的一種處置方法。一般廢物和有害廢物,都可採用深井灌注方法處置,此法主要是用來處置那些難以破壞、難於轉化、不能採用其他方法處置,或者採用其他方法費用昂貴的廢物。不過也有人認為這種處置方法缺乏遠見,擔心深井一旦產生裂隙可能導致蓄水層的污染。綜合利用現狀 隨著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的世界性石油危機以及對固體廢物認識的深入,對待固體廢物的方針也從消極處置,轉為積極利用,把廢物視為一種加以循環利用的資源。對於城市垃圾,採取分選回收方法,利用廢物的化學、物理性質等的不同,進行分選。再用干法、水漿機法、高溫或中溫分解法等處理,從中回收金屬、玻璃、造紙原料、塑料等,垃圾作為輔助燃料或在焚化垃圾過程中回收熱能和可燃氣體發電等。對於工業廢渣,大多作為資源開展綜合利用。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已將每年排出的4000多萬t鋼鐵渣,全部加工利用;英國、法國、日本、聯邦德國、瑞典、比利時等國的高爐渣也已全部利用;原蘇聯的利用率達70%。丹麥、日本等國的煤灰渣已全部利用。日本1974年已有25.3%的城市(145個城市)開展了從垃圾中分選回收物品的業務活動,1976年回收廢物3900萬t,占當年排出廢物量的49.5%。中國水淬礦渣幾乎已全部利用,現有30多座鋼渣水泥廠,年產鋼渣水泥幾百萬噸,用鋼渣100多萬t。粉煤灰用於建材、築路、回填等現每年約120多萬t。相對而言,中國廢物資源利用率很低,以工業固體廢物為例,1991年的利用率僅為18.6%。中國「再生資源」流失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每年2504300億元,如不大幅度提高回收利用率,預計到2000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高達400~450億元。發展趨勢 為了保護環境和發展生產,許多國家不斷採取新措施和新技術來處理和利用固體廢物。礦業廢物從在低窪地堆存,發展為礦山土地復原,安全築壩等。工業廢物從消極堆存,發展到綜合利用。城市垃圾從人工收集、輸送發展到機械化、自動化和管道化收集輸送;從無控制的填埋,發展到衛生填埋、濾瀝循環填埋;從露天焚化和利用焚化爐,發展到回收能源的焚化、中溫和高溫分解等;從壓縮成型發展到高壓壓縮成型。城市有機垃圾和農業有機廢物還用於製取沼氣和回收能源。工業有害渣從隔離堆存發展到化學固定、化學轉化以防止污染。總的趨勢是從消極處置轉向積極利用,實現廢物的再資源化。中國的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工作起步較晚,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於技術力量和經濟能力有限,近期內還不可能在較大的范圍內實現資源化。為此,中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了以「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作為控制固體廢物污染的技術政策,並確定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應以「無害化」為主。將固體廢物中可利用的那部分材料,充分回收利用無疑是控制固體廢物污染的最佳途徑,但它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並需要有先進的技術作先導。中國固體廢物發展利用的發展趨勢必然是從「無害化」走向「資源化」,「資源化」是以「無害化」為前提,「無害化」和「減量化」則應以「資源化」為條件。無害化其基本任務是將固體廢物通過工程處理,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不污染周圍的自然環境(包括原生環境與次生環境)。廢物「無害化」處理工程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嶄新的工程技術。諸如,垃圾的焚燒、衛生填埋、糞便的厭氧發酵,有害廢物的解毒處理和熱處理等。減量化其基本任務是通過適宜的手段減少和減小固體廢物的數量和容積。這一任務的實現,要從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和對固體廢物進行處理利用兩個方面著手。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屬於物質生產過程的前端,需從資源的綜合開發和生產過程中物質資料的綜合利用著手。對固體廢物進行處理利用,屬於物質生產過程的末端,即為固體廢物資源化。實現固體廢物「減量化」,必須從「固體廢物資源化」延伸到「資源綜合利用」上來,其工作重點包括採用經濟合理的綜合利用工藝和技術,制定科學的資源消耗定額等。
G. 固體廢物資源的回收措施有哪些
固體廢物的再資源化就是採取管理或工業措施,從固體廢物中回收有利用價值的物資。
(1) 提取各種有價金屬。
(2) 生產建築材料。
(3) 代替農肥。
(4) 回收能源。
H. 如何提高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與綜合利用效率
相關統計數據看
我固體廢棄物焚燒處置主填埋輔處理模式進行資源化利用收利用、堆肥等模式所佔比重較
家政策律規看
家鼓勵資源化政策落實及行業重視程度需間
綜兩點:行業需求比較高職業發展薪酬待遇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