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三部曲》電影工業化體現在哪兒
該片在製作上嚴格遵循著工業化模式,從場景的搭建、現場拍攝、馬場管理、演員培訓、乃至食堂的管理,所見之處無不體現出有計劃、有秩序、有流程、高效率的工業化特性。可以說,《封神三部曲》的製作經驗有望成為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很有價值的借鑒樣本。
㈡ 什麼是電影工業化
現在所說的電影工業化可能是所有的電影都區域某一個規定的方向去發展區有一個大桶性的條條框框,來去安置他來去束縛他,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電影工業化,現在它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㈢ 如何探索中國電影的工業化之路
中國商業電影探索工業化生產模式
(記者 趙倩 艾福梅)中國商業電影研討會於3日在寧夏銀川舉行,來自影視界、媒體界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最近取得票房佳績的《畫皮》系列電影等是中國商業電影探索工業化生產模式的成功一步。
《畫皮》系列電影不斷刷新著中國華語電影的記錄。2008年上映的《畫皮》以8000萬元的製作成本創造了2.5億元的票房,位居當年國產電影票房第二位;而今年的《畫皮Ⅱ》最終以7億多元的票房摘得華語電影票房冠軍。
據《畫皮Ⅱ》製片人龐洪介紹,《畫皮Ⅱ》於6月28日在中國內地公映後,在相差不到一周時間內就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上映。依目前市場反饋情況看,《畫皮Ⅱ》在上述國家和地區均創造了中國華語電影的最高票房。
之後,8月17日,《畫皮Ⅱ》又迅速在北美三個城市上映,而這部票房過1億美元的中國電影也得到了美國市場的認可。
「目前還未得到北美票房的市場反饋,但已有包括美國CAA在內的幾家經紀公司跟我們談電影的海外改編權。」龐宏說。
隨著2月份中美電影新協議的簽訂,國產電影與好萊塢大片的正面交鋒成為電影界和輿論的焦點話題。據統計,1月1日至6月30日,中國電影票房收入80.71億元,同比增長41.7%,其中進口片票房超過50億元,國產電影票房僅為28.05億元。
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說,根據協議,中國每年將20部美國進口大片的限額提高到34部,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月將有2到3部美國大片進入中國。這對中國電影造成了很大沖擊,以前每年國產電影票房能佔全部票房的50%以上,而今年上半年只佔34%。
「在這樣背景下,很希望有國產電影異軍突起,而《畫皮Ⅱ》正好充當了急先鋒,提振了電影人的信息,鼓舞了士氣。」張宏森說。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張衛說,《畫皮》迎合了電影院主流觀眾的審美趨向,迎合了國際電影的製作潮流,迎合了中國電影的發展態勢。
據了解,美國的大型商業電影,如《指環王》《阿凡達》等,都有一個標准化的工作程序,而目前中國電影行業還很少按照這種模式去運作,《畫皮Ⅱ》無疑在電影工業化生產方面做了很好的示範。
據《畫皮Ⅱ》出品方介紹,這部電影是一個結構化創設、工業化創制和市場化運作的電影工業產品,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縝密的科學規劃和前期部署,每一個步驟都經過規范的電影藝術研發標准和市場調研標準的雙重檢驗,整部影片從一開始就有周密的設計,從大場面、大明星、大投資到最後的回報都是按照設計標准、質量標准和管理標准精確計算的,具有極強的可復制性、可模仿性、可批量生產性。
「在中國電影工業基礎薄弱,電影創作和生產離電影現代化、專業化、國際化還有較大距離的今天,《畫皮Ⅱ》無疑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勝利,也在相當程度上提升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標准和品質。」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饒曙光認為。
㈣ 我國電影工業化程度正在日益提高嗎
優秀電影的創作、製作需要嚴格的工業化流程予以保障,這已是老生常談。近年來,業界人士與觀眾都欣喜地看到,國產電影工業化程度日益提高,成熟嚴謹的創作生產流程正在加速形成,這突出表現在視聽特效吃重的電影以及系列電影的創作上。
曾幾何時,國產電影總是上一部賺到了錢,才會計劃下一部跟進,導致前後作品缺乏創作邏輯上的內在關聯,充滿盲動性,甚至熱衷於自我顛覆,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捉妖記2》之所以讓人失望,部分原因即在於此。而《動物世界》正與《唐人街探案》相仿,總體統籌、逐步推出,前後作緊密關聯而成為一個故事邏輯、審美風格連貫的系列,這正是創作流程以及創作者心態逐漸走向成熟的表現。
由知名導演徐克執導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是狄仁傑系列影片的第三部,也將於暑期檔上映。從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該片在影片風格和審美趣味上保持了此系列的獨特個性與連貫性。這種風格突出而帶有重工業色彩的商業影片的涌現,不僅充實了暑期檔,也帶動了國產電影的總體發展、成熟。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㈤ 超1800家公司關停,影視行業到底怎麼了
首先,由於前些年大量影視劇流向市場,質量良莠不齊,有的是粗製濫造,有的是內容陳舊,而且影視片庫存積壓嚴重。對此,觀眾早已審美疲勞,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少,整個影視劇行業處於萎縮狀態。2015年國內電視和網路視頻市場共生產了電視劇773部、21546集,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新播的國產電視劇只有72部,2020年待播劇集就有97集。
現在的狀況是,老的影視片還在排隊等待播放,新的片子是資金可拍,只要去庫存就可以了。2019年開始影視上市公司的整體的庫存同比不斷下滑,2019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影視行業的庫存分別同比下滑2.4%、9.6%和11.3%。從庫存占收入比例來看,平均庫存占收比在2018年達到峰值,為80%,遠高於2012-2017年的40%左右。
㈥ 《長津湖》距年度票房冠軍僅差0.53億美元,這部電影究竟好在哪裡
《長津湖》這個電影的票房已經超過50億元了,而且距離2021年年度票房冠軍僅僅只相差了0.53億美元。有很多網友都表示這個電影能夠收獲到這么高的票房是值得的,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上來看,都可以發現這個電影確實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首先這個電影的陣容非常的強大,男主角是吳京和易烊千璽,吳京和易烊千璽在娛樂圈裡面的粉絲群眾都非常的強大。
除了演員之外,整個劇組在拍攝這個作品的時候也特別的用心,因為這個作品多半都是實景拍攝,而且電影當中的寒冷天氣在現實生活當中也都是真實存在的。每一個演員為了拍攝這個作品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所以這個電影能夠成功是大家早就想過了的。並且有很多網友都表示這個作品讓大家看到了當年抗美援朝時期的一些故事,所以很多網友都覺得這個電影是值得一看的。
㈦ 如何看待中國娛樂的工業化
中國娛樂事業逐漸工業化,說明中國的娛樂事業走向了正規化,從人才培養與激勵到製作技術,到團隊的協作再到商業的盈利票房收入,中國的娛樂產業各方面。都在走上工業化走上正軌。但是與世界的。娛樂事業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㈧ 中國電影行業現狀分析,是什麼影響了行業
電影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國產電影軟實力亟待提升
優秀的電影工業體系不僅要求技術手段過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實、流程完善、製作精良、均衡發展,「硬工業」中的「軟實力」決定著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國產電影工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從「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術層面脫貧,電影製作各個環節同步提升,兼顧藝術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彌補短板、實現飛躍。
暑期過半,今年的電影暑期檔表現可圈可點,除了社會民生題材影片大熱外,某些奇幻工業化大製作題材影片尤其值得探討,其中顯露出有關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的進步與不足也引人思考。
上半年國產電影票房統計分析
截至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
2018年上半年全國市場共產出綜合票房320億,較去年同期大漲17.8%。6月全國票房最終以35.71億的成績收官,表現比去年同期倒退9%,成為繼4月後今年第二個票房同比衰退的月份。6月票房相比5月43.17億元來說,環比增長下降17.28%;單月觀影人次為10415萬人,環比下降13.79%;6月電影上映場次897.810萬場,比5月上映場次增加了14.89萬場。
今年僅暑期檔票房已突破百億元大關,全年總票房有望再創新高。但是,相較於電影工業發達的國家,我國電影工業化仍處於成長上升階段,並一度陷入追求電影「重工業化」的誤區,有「大作」無「大獎」、有「大導」無「大師」。
國內外電影質量對比分析
大製作、大場面、大明星」的大片曾一度成為票房保證和電影工業化標桿。然而,縱觀近年電影市場的變化,我們不難發現,奇幻、動作大片票房遇冷、難以追回成本等現象屢見不鮮。今年暑期檔某些國產大片甚至遭遇換檔、撤檔危機。比如,某部影片聲稱邀請了數十個國家上百位頂級電影工作者,重金投入、耗時多年打造,上映3日票房不足5000萬元,口碑、商譽雙失。
反觀國外,日韓電影近年來佳作涌現,離不開電影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更依託於對本國文化氣質的細膩呈現;印度「寶萊塢」的電影工業始終立足本土特色,逐漸實現由「量大」到「質優」的提升。國外的經驗再次表明,優秀的電影工業體系不僅要求技術手段過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實、流程完善、製作精良、均衡發展,「硬工業」中的「軟實力」決定著電影的核心競爭力。
一個國家的電影發展乃至文化進步,不能機械照搬「技術性指標」、迷信「商業化標准」,要結合本國國情和文化特色走出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好的電影工業體系,依賴於導演、編劇、製片、攝影、美術、特效等各個環節同步成長,還需具備從「造產品」向「創文化」的轉型姿態。所以說,國產電影工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從「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術層面脫貧,電影製作各個環節同步提升,兼顧藝術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彌補短板、實現飛躍。要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電影工業化道路,讓中國電影享譽世界,必須常懷技術與藝術並重的精品意識,銘記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使命擔當。
㈨ 中國電影工業化之路在什麼地方
近年來,電影工業化作為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大趨勢被屢屢提及,然而何為電影的工業化,業界並沒有達成明確的共識。6月17日下午,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第二天,多位電影業界名人齊聚金爵電影論壇,圍繞「中國電影工業化之路」進行了豐富而精彩的交流。
李捷認為,電影工業化最大的挑戰在於人才的專業化上,「製片和導演的專業化,在未來整個中國的工業化之路會成為非常大的話題。」身為導演的韓延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電影人正是在電影製作的種種細節中體會到工業化的重要性,並受益於此的。說到這里,韓延舉了一個拍戲中演員站位的例子:「我剛畢業的時候帶著同學拍電影,經常拿一塊磚或者樹枝樹葉來標記站位。有時風一吹樹葉沒了,這條就作廢了。後來我發現,香港人都是拿馬克筆和大力膠標記站位的,我學到了這一招。這就是一個工業化的體現。」韓延感慨說,他這一代電影人一直都在享受前輩電影工作者留下的財富,而作為中國電影的新生代,他也需要多做探索,為新新生代鋪路。
前輩在電影製作上積累的經驗,要如何分享和傳遞給新生代,也是一大難題。對此,阿里巴巴影業副總裁吳倩提出,信息的溝通分享和沉澱,是一種工作機制的傳承,這也是工業化的重點所在。而在現今社會,互聯網為這種傳承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吳倩認為,工業化最重要的關鍵詞是協同和分工,以及信息分享和經驗傳承,因此她希望韓延等導演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等方式,幫助到更多的劇組,將他們探索出來的新的方式方法,傳承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談及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障礙,郭帆主張,文化上的差異和隔閡是中國電影人學習西方先進經驗的最大阻礙。他認為,美國的電影工業流程無法直接拿到中國使用,因為中國是人情社會,而美國是契約社會,所以很多好萊塢的工業流程,中國人無法在心理上接受;同時作為一名拍攝科幻片的導演,郭帆指出,科幻等類型電影的拍攝核心在於管理,而不是創作。所以他提出,中國電影業的當務之急是要找到符合中國的管理方式。
來源:澎湃新聞網
㈩ 什麼是電影工業化
「分工」,這是工業化生產的核心要素之一,在電影創作領域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分工現象。以電影工業基礎最強大的美國為例,在一部商業大片的製作周期中,參與製作的公司數量可以達到上百個之多。他們其中有專門提供劇本創意的,有做分鏡繪畫的,有作聲音的,有作特效的,有做後期合成的,幾乎在電影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專門的公司來提供服務。而且像特效較多的商業片其特效製作公司往往可以是很多家一起上。如果我們把好萊塢比作一個工廠的話,那麼這些為電影創作的每一個階段服務的公司就是流水線上的工人,而這些公司里的人甚至可以比喻成工人的手指頭,在分工細致的電影生產領域單個人的作用及其微小。
這就是電影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