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高新技術企業景氣指數
全市概況
一、地理位置、轄區、人口、面積、民族組成
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西部,地跨北緯35°41′-37°26′,東經108°10′-120°01′,直線距離西至省會濟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南依沂山,北瀕渤海,東連青島,西接淄博、東營,南與臨沂、日照接壤。轄奎文、濰城、寒亭、坊子4區,青州、諸城、壽光、高密、安丘、昌邑6市,昌樂、臨朐2縣,全市總面積15859平方公里。至2008年底,據公安部門統計,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862.5萬人。據人口變動和勞動力調查資料推算,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89.54萬人。全市有漢、滿、回等51個民族。中心市區建城區面積128平方公里,人口108萬。
二、歷史沿革
濰坊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彌河故道旁就有人群定居。自夏以來,歷代王朝政權在此封國建邑,設州立府。夏、商時期,境內有斟灌、斟鄩、寒、三壽等封國。周初,武王封邦建國,封太公望於齊,都營丘(今昌樂境內)。春秋時期分屬齊、魯、紀等國。今濰坊版圖在秦時分屬膠東、臨淄、琅琊三郡,漢朝時屬青州刺史部,唐代屬河南道,宋代屬京東東路,明清兩代分屬青、萊二州。民國初屬膠東道,1927年廢道直屬山東省。1948年4月27日濰縣解放,成立濰坊特別市和昌濰專區,1967年3月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7月更名為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改為省轄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1958年10月,博山縣劃歸淄博專區,1969年臨淄縣劃歸淄博市,1978年膠南、膠縣及黃島區劃歸青島市,1983年10月平度縣劃歸青島市,1992年12月五蓮縣劃歸日照市。2007年,我市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將安丘市的黃旗堡鎮、趙戈鎮和昌邑市的太保庄鎮劃歸坊子區管轄,將壽光市的大家窪街道劃歸寒亭區管轄。濰坊市現轄4區、6市、2縣,含 67個鎮、1個鄉、49個街辦,8963個村民委員會,636個居民委員會。
三、地貌概況
濰坊市地勢總體特徵是南高北低。南部為山區、丘陵,地面高程在海拔100米以上,最高海拔1032米,面積564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5.6%;中部為傾斜平原區,地面高程在海拔7-100米之間,坡降1/500-1/1200,面積6597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41.6%;北部沿海為濱海平原區,地面高程在7米以下,面積361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2.8%。
主要河流:濰坊市境內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3條,主要水系有濰河、彌河、白浪河、南北膠萊河和小清河等五大水系。
濰河,全長246公里,流域面積6367平方公里;
彌河,全長177公里,流域面積3863平方公里;
白浪河,全長127公里,流域面積1237平方公里;
南膠萊河,全長42公里,流域面積1500平方公里,在高密市境內7.4公里;
北膠萊河,全長103.5公里,流域面積3900平方公里;
小清河,全長237公里,流域面積10276平方公里,在壽光市境內入海,在我市境內長19.8公里。
截止到2007年底,濰坊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5.6%,比1978年增加約16個百分點。
四、氣候、土壤、礦產
濰坊市處於北溫帶季風區,背陸面海,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型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春季風多雨少;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秋季天高氣爽,晚秋多乾旱;冬季乾冷,寒風頻吹。1978-2007年平均氣溫12.9℃,一月平均氣溫-2.3℃,七月平均氣溫25.3℃,極端最高氣溫40.7℃,出現在1982年5月25日,極端最低氣溫-24.2℃,出現在1985年12月8日;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05.8毫米;無霜期195天。
濰坊自南至北分布著棕壤、褐土、潮土、礦姜黑土和鹽土5大土類。濰坊處於我國東部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和第二沉降帶的銜接部位,現已發現金、銀、鐵、煤、石油、藍寶石、重晶石、沸石、膨潤土、花崗岩等礦產種類58種,已探明儲量的36種,開采利用的42種,有12種礦產儲量居全省首位。
五、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一、綜合
宏觀經濟健康協調平穩發展。初步核算,2009年濰坊市生產總值(GDP)完成2727.8億元,按可比價格比上年增長1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2.0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564.7億元,增長13.7%,其中工業增加值1419.1億元,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861.1億元,增長14.0%。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5、8.0和4.4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30568元(按年末匯率折算為4477美元),比上年增長12.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1:57.3:31.6。
2009年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生產總值完成情況:濰城區143.1億元,寒亭區(含經濟開發區)110.0億元,坊子區72.6億元,奎文區96.4億元,青州市300.2億元,諸城市402.0億元,壽光市416.7億元,安丘市162.0億元,高密市274.2億元,昌邑市201.2億元,臨朐縣122.8億元,昌樂縣14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1.9億元,濱海經濟開發區100.4億元。
第四季度反映企業綜合經營狀況的企業景氣指數達139.6%,企業家信心指數136.5%,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22.8個百分點和27.7個百分點。
企業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募集資金17.2億元,昌大國際、得利斯2家公司在境內外上市;豪源實業和昱合集團2家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21家企業24隻股票在境內外上市,累計融資302.3億元。上市公司家數和募集資金額在全省分別列第二位和第一位。
名牌創建工作有新進展。全市獲得2個省長質量獎,2個省長質量獎提名獎;新增山東名牌產品68個,山東服務名牌12個;新創中國馳名商標7件,新認定山東省著名商標50件,續展50件。到2009年底,全市共創中國馳名商標39件,認定山東省著名商標237件,共有2個省長質量管理獎,2個省長質量獎提名獎,5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1個中國名牌產品,51個國家免檢產品,187個山東名牌產品,23個山東服務名牌項目。
非公有(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全市非公有(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1533.1億元,比上年增長14.9%,佔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5.2%上升到56.2%;全市非公有(民營)經濟戶數25.3萬戶,增長19.5%;從業人員135.3萬人,增長24.1%;注冊資金1246.5億元,增長32.2%;納稅額206.4億元,增長18.3%,佔全部稅收比重72.8%,提高了2.2個百分點。
企業注冊資本穩中有升。內資企業注冊資本(金)503.6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國有企業51.6億元、集體企業39.3億元、公司400.0億元。外商登記管理又上新台階。全市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及外商投資企業分支機構共160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58戶,分支機構102戶。
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全市累計發生各類安全事故2343起,死亡440人,同比分別下降15.1%和19.0%。
二、農業
2009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國家惠農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農民積極性不斷提高,農業生產運行良好。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5.7億元,按可比價格增長4.7%。
主要農作物產量穩中有增。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179.1萬畝,增長2.6%;糧食總產量520.8萬噸,增長3.4%,是1997年以來的最好水平;棉花產量5.5萬噸,增長6.1%;油料產量27萬噸,下降9.7%;烤煙產量4.2萬噸,增長46.6%。蔬菜產量1006.9萬噸,增長3.3%;水果產量97萬噸,下降4.5%。
林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共完成造林50.3萬畝,新建農田林網19.58萬畝,四旁植樹2871萬株,育苗14.04萬畝。百處林場、北部沿海林網、荒山造林、村鎮綠化等重點生態工程進展迅速,建成生態林場75處,其中新建成45處。全市森林面積達504.8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105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達到33.0%。
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肉類總產量114.7萬噸,增長10.6%;禽蛋產量26.3萬噸,增長1.4%;奶類產量22.2萬噸,增長3.0%。
漁業經濟持續發展。全市漁業總產值達到31.6億元,按可比價增長7.1%;水產品總產量42萬噸,增長9.1%。
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15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9%;農業機械總值77.6億元,增長7.6%;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激勵下,大型農業機械快速增長,聯合收獲機達到1.6萬台,增長19.8%,玉米聯合收獲機達到5284台,增長56.2%。全年共完成機耕面積793.4千公頃,機播面積913.6千公頃,機收面積779.9千公頃。
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8907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汽車、通電話;新增、完成改造農村自來水受益人口70.3萬人。農房建設改造任務全面完成,建成新房8萬戶,改造危舊房1.84萬戶。
三、工業
2009年,全市工業系統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不利影響,扭轉了工業經濟下滑態勢,工業效益大幅回升。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824家,比上年增加476家;完成增加值1499億元,增長15.1%。全市工業產品銷售率98.34%,比上年提高0.49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如下:
產品名稱本月止累計累計同比增長(%)
原煤(萬噸)96.55.2
原鹽(萬噸)1213.38.2
飼料(萬噸)290.533.6
卷煙(億支)200.00.0
紗(萬噸)71.913.7
布(億米)35.69.4
印染布(億米)14.2-5.1
服裝(萬件)34344.45.9
人造板(萬立方米)88.51.1
傢具(萬件)747.012.5
紙漿(原生漿及廢紙漿)(萬噸)82.2-8.5
機制紙及紙板(外購原紙加工除外)(萬噸) 317.57.1
原油加工量(萬噸)576.633.3
焦炭(萬噸)128.06.7
純鹼(碳酸鈉)(萬噸)285.633.3
合成氨(無水氨)(萬噸)103.32.8
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折純)(萬噸)76.715.8
化學農葯原葯(折有效成分100%)(萬噸) 1.27.0
初級形態的塑料(萬噸)44.97.5
合成洗滌劑(萬噸)8.6-3.2
化學葯品原葯(萬噸)10.211.4
化學纖維用漿粕(萬噸)25.217.9
化學纖維(萬噸)26.911.5
橡膠輪胎外胎(萬條)3455.512.5
塑料製品(萬噸)44.111.6
水泥(萬噸)812.810.8
粗鋼(萬噸)223.19.9
鋼材(萬噸)456.325.1
發動機(萬千瓦)8256.411.4
大型拖拉機(台)5345831.2
中型拖拉機(台)1546211.1
小型拖拉機(萬台)6.4-16.9
農作物收獲機械(台)5296333.8
汽車(萬輛)43.264.9
發電量(億千瓦小時)168.17.3
工業投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全市完成工業投資721.7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在建項目1722個,其中726個項目建成投產。全市計劃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692個,其中過億元的項目256個,當年完成投資424.7億元,占規模以上投資的22.8%。
工業經濟效益回升趨勢明顯。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50.24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實現利潤326.3億元,增長20.7%;實現利稅521.10億元,增長21.3%;實交稅金185.99億元,增長11.5%;工業虧損面3.42%,下降0.62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2.84億元,增長21.5%。產成品存貨246.25億元,增長14.3%,應收賬款凈額269.58億元,增長7.8%,兩項資金占流動資產平均余額的34.5%。
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全市共實施「十大節能工程」重點項目42個,總投資33.74億元,項目建成後,可實現節能154.52萬噸標准煤。有16個項目列入國家節能獎勵項目計劃,28個項目受到省級節能財政資金獎勵,共獲扶持資金7496萬元。全市對8個新增高耗能項目實行區域等量淘汰落後產能,共等量淘汰落後產能能耗26.38萬噸標准煤。全市先後淘汰裕卓水泥等3家企業的水泥立窯生產線4條、40萬噸熟料生產能力;淘汰濰焦集團128立方高爐2座。
四、固定資產投資及建築業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2009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90.5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其中規模以上投資完成1858.2億元,增長23.9%;規模以下投資完成31.8億元,增長35.1%。規模以上投資施工項目6498個,其中總投資過1000萬元的項目3153個。在規模以上投資中,一產投資完成64.5億元,增長118.8%;二產投資完成730.6億元,增長13.6%;三產投資完成1063.7億元,增長31.7%。城鎮投資完成1403.6億元,增長19.5%;農村投資完成455.2億元,增長39.9%。
「三大投入」亮點顯現。「三大投入」中,高新技術完成投資509.1億元,占規模以上比重27.4%,同比增長38.4%;現代服務業完成投資958億元,占規模以上比重51.5%,同比增長18.4%;現代農業完成投資64.5億元,占規模以上比重3.5%,同比增長118.6%;文化產業完成投資445.9億元,占規模以上比重24%,同比增長91.9%;生態建設完成投資356.9億元,占規模以上比重19.2%,同比增長29.5%;公共服務完成投資525.1億元,占規模以上比重28.2%,同比增長54%。
房地產開發投資較快增長。全市共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66.5億元,比上年增長35.7%,其中住宅投資208億元,增長38.6%。全年商品房銷售額238.2億元,增長86.4%。
沿海開發工作成績顯著。圍繞國家和省出台的關於支持環渤海、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發展的政策措施,組織協調沿海市區引項目、增投入、調結構、上水平。按照「一個城市軸心、九個產業園區」的開發思路,加快推進重點園區開發建設,濱海經濟區總體規劃及濱海新城中央商務區、科教創新區、物流區、濱海旅遊等重點區域和產業發展規劃推進順利,已經完成中期成果。沿海市區已完成配套園區240平方公里,沿海地區簽訂項目合同227個,其中過億元項目92個;合同投資額787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7%和151%。2009年濱海開發區新開工項目199個,共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6個;全區在建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07個,投資總規模800多億元。濰坊森達美港一類口岸實現對外通航,成為「十一五」期間全省實現對外開放的唯一海港口岸;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順利通過國家三部委聯合驗收,成為全國首個通過驗收的行業類園區和省級開發區,被確定為全省科學發展園區。
建築業平穩發展。全市資質以上建築施工企業完成產值354.7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全員勞動生產率139505元/人,增長12.5%。實行投標承包工程面積3362.9萬平方米,增長22.3%,占施工工程面積的77.3%。
五、交通運輸郵電
交通運輸業較快發展。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共完成投資64.39億元,其中公路建設完成投資49.6億元;場站、港口、機場、地方鐵路建設等完成投資14.8億元。到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263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2.4公里,公路密度達141.4公里/百平方公里。營業性機動車輛達到17.6萬輛,其中客車7982輛(含計程車4301輛);載貨汽車79558輛;其他機動車及拖拉機89032輛。全年完成公路客運量20412.7萬人次,旅客周轉量95.3億人公里;完成貨運量18732萬噸,貨物周轉量623.2億噸公里。完成水路貨運量578萬噸,貨物周轉量63億噸公里。全市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63萬噸。航空運輸完成客運量107172人,貨運量16487噸。青臨鐵路完成貨運量90萬噸。
郵政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完成郵政業務總量6.01億元,比上年增長11.18%。信函3785.1萬件,增長12.24%;包裹19.82萬件,下降16.62%;特快專遞203.6萬件,增長28.56%;報紙10174.84萬份,增長8.37%;雜志53.47萬份,下降65.77%。
電信業保持持續發展。全市電信企業實現電信業務總量59.1億元,比上年增長0.8%。行動電話用戶發展到580.5萬戶,增長14.9%,固定電話用戶數(含小靈通)204.9萬戶,下降12.3%。
信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全市通信光纜總長度85萬芯長千米,互聯網出口帶寬120G,電話普及率92.7部/百人,互聯網用戶超過370萬戶。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100%,有線電視用戶達到210萬戶,比上年增加20萬戶,有線電視通村率和入戶率分別達到100%和86.5%。
六、國內貿易與現代物流業
國內消費市場穩中有升。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8.5億元,比上年增長19.1%。按銷售地區分,城市零售額實現586.0億元,增長19.6%,縣零售額實現58.8億元,增長27.4%,縣以下零售額實現343.6億元,增長16.9%。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210.1億元,增長25.8%;零售業零售額639.4億元,增長18.9%;住宿業零售額6.79億元,增長15.8%,餐飲業零售額88.0億元,增長13.7%。
城鄉市場網路體系不斷完善。城區1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網點發展到25處,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各類商品交易市場達到124個。全市新建改建「農家店」819個,累計達到4603個,鄉鎮覆蓋率達到100%。各類農業生產資料村級服務站8059處,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發展到130處。
現代物流業發展速度加快。全年實現社會物流總額8400億元,同比增長16.8%。年物流額過50億元的企業達到18家,其中濰柴動力集約配送、山東海化物流、濰百集團等6家企業年物流額超過了100億元。
七、對外經貿與旅遊
全市進出口總額80.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出口62.0億美元,下降5.2%;進口18.7億美元,增長2.0%。進出口、出口、進口增幅分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8.8個、9.4個、11.1個百分點。按企業性質劃分,三資企業出口21.1億美元,下降22.8%;集體、民營企業出口28.7億美元,下降1.5%。按大類商品劃分,機電產品出口17.3億美元,增長20.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9億美元,下降23.5%,化工產品出口7.9億美元,下降33.4%,紡織服裝出口16.6億美元,下降3.8%,農產品出口9.8億美元,下降3.6%。新批外商投資項目79個,合同利用外資8.7億美元,增長13.9%,實際到賬外資6.8億美元,增長39.8%。完成對外承包勞務新簽合同額29億美元,營業額11.3億美元,分別增長65.4%和36.7%。
旅遊業進一步發展。全市接待境內外遊客2330.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7%;旅遊總收入189.8億元,增長27.8%。接待國內遊客2313.4萬人次,增長23.8%;國內旅遊收入181.4億元,增長26.4%。國際入境遊客17.25萬人次,增長30.9%;國際旅遊收入1.2億美元,增長73.1%。
八、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收入穩定較快增長。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299.5億元,增長15.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8億元,增長19.7%。其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四個主體稅種共完成70.7億元,增長12.6%。財政總支出完成227.7億元,增長24.9%。地方財政支出完成196.9億元,增長22.8%。連續23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各項財政指標繼續保持全省先進行列。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於全省7.4個百分點;總量穩居全省第4位。全市稅收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87.4%,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重點支出有側重,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共支出90.4億元,增長29.3%,高於平均增幅4.4個百分點,占總支出的比重提高1.4個百分點。
金融運行呈良好發展態勢。2009年,招商、興業、華夏、民生、浦發5家銀行相繼開業,中信獲准籌建,給我市的金融業注入了活力。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量大幅增加,經營效益明顯提高,支持了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768.2億元,比年初增加707.9億元,增長34.4%,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1612.2億元,比年初增加279.6億元,增長2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本外幣余額2074.5億元,比年初增加560.8億元,增長37.1%,居全省第三位。貨幣持續回籠,全年現金收支相抵,凈回籠41.6億元。金融機構經營效益大幅增加,實現盈利合計52.8億元,同比增盈13.9億元。
保險業健康發展。全市產、壽險累計實現保費總收入64.9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其中財險實現保費收入19.6億元,增長26.2%;壽險實現保費收入45.4億元,增長12.5%。全年共支付賠款和給付保險金19.2億元,其中產險支付賠款10.5億元,壽險支付賠款8.7億元。
九、科學技術
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實施各類各級科技計劃285項,爭取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47項。在全省首次自主創新產品認定中,全市有90項產品通過認定。科技成果培育邁上新台階。全市培育科技成果392項,評出市級科技進步獎150項,有22項獲得省科技進步獎。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全面推進,13個研發平台形成研發能力,培育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6家,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
專利工作成績突出。全市共申請專利5458件,比上年增長12.4%;專利授權3546件,增長37.1%;發明專利申請682件,增長9.5%。
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成效顯著。積極推進企業采標工作,共有50家企業完成采標57項,佔全年任務的163%,全市有1038家企業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有8家企業起草了15項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6家企業申報了中國標准創新貢獻獎。5家企業通過AAAA級確認,30家企業通過AAA級確認,157家企業通過AA級確認,列全省各地市之首。認真督促重點用能單位開展計量檢測體系貫標和認證,全市共有45家企業取得測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包括21家計量保證確認,24家計量合格確認)。積極推動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採用C標志,我市共11家企業392項取得「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合格證書」。
高新技術產業平穩發展。全市統計范圍內的高新技術產品109種,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846.3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35%,比年初提高2.26個百分點。有80家企業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快推動高新技術產業聚集,著力擴張電子信息、現代裝備製造、生物醫葯、新材料「四大產業」,依靠大項目支撐、龍頭企業帶動,在高端產業率先突破。
十、城市建設、小城鎮建設和環境保護
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城市功能品質明顯提升。新改擴建玄武街等10條城市主幹道,總長度22.3公里,總投資4.4億元,玄武街、虞河路等7條道路竣工通車。對福壽街、寶通街等30公里道路實施強電入地改造。奧體公園體育場建成使用,創出了國內同類體育場館建設的新速度。文化藝術中心建設扎實推進,城市規劃藝術館投入使用;文化宮、青少年宮外立面展露新顏,圖書館、科技館鋼結構主體全部完成,文化藝術中心運營公司批復成立。
城鎮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60個小城鎮建設加快提升。小城鎮建設完成投資85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30億元,創歷史新高,一批面貌新、機制活、後勁足的小城鎮迅速崛起。下放了84項縣級管理許可權,增強了小城鎮發展動力。60個小城鎮投融資、創業服務、社區服務三大平台和工業、農業、服務業三大園區已全部建成,開創了經濟建設與城鎮建設相互促進的新局面。2009年全市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9.63%。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09年,先後分三批向國家和省推薦上報了118個生態環保項目,投資額達93.4億元。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工程項目74個,投資額23.5億元。同時,對中央擴大內需投資項目全部履行了環保審批,環評率100%。超額完成市政府確定COD、二氧化硫削減的目標任務。全市11個省控重點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同比提高了9.1%,境內7條主要河流重點監控斷面的COD、氨氮分別比2008年下降了5.1%和3.6%。創建了5個國家級和38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
『貳』 什麼是觀經濟景氣指數預警信號圖
宏觀經濟景氣監測預警體系,是利用一系列經濟指標建立起來的宏觀經濟"晴雨表"或"報警器"。它之所以能像"晴雨表"或"報警器"那樣發揮監測和預警的作用,第一是因為經濟本身在客觀上存在著周期波動;第二是因為在經濟波動過程中,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一些指標率先暴露或反映出來。 為了滿足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探求經濟周期波動規律,西方經濟統計學家們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就開始了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的研究工作。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的七十年代,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經濟景氣監測預警體系得以不斷充實和完善,並為世界各國所熟悉。中國在80年代末也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與應用。
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系統無論在構成還是構造方面,都取得了更為迅速的進展:
①構造監測系統的另一基本方法--合成指數(CI)的出現。盡管擴散指數(DI)作為一種基本構造方法已在50年代確立並廣泛應用,但還存在著不能反映經濟波動幅度、干擾較大等特點。由於50年代中期美國開始高速經濟增長,僅用擴散指數很難適應,為此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的首席經濟統計學家希斯金,於60年代提出了綜合指數法(CI),從而彌補了擴散指數的不足。從此CI和DI共同成為構造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系統的基本方法。
②具有評價功能的預警信號指數出現。到60年代中期,人們已經意識到西方在50年代中期開始的經濟高速增長也會帶來各種弊端,經濟的"過熱"如同經濟衰退一樣也是應該避免的。為此,不少國家在其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系統中進行了引進評價指標的嘗試,試圖對經濟波動的不同狀態給出相應的評價。1963年,法國政府為配合第四個五年計劃制訂了"景氣政策信號制度",藉助不同的信號燈顏色, 對宏觀經濟作出簡明、直觀的評價。1966年,日本經濟企劃廳在其經濟白皮書中發布了"日本景氣警告指數",對正處於調整增長階段的日本經濟分別以紅、黃、藍等顏色給出評價。1970年,聯邦德國也由國會專家委員會編制了類似的警告指數。這樣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系統不僅能夠指示景氣動向,而且能以簡明、直觀的方式給出對經濟狀態的評價,這一功能的增加,尤其有利於廣大廠商的經營決策。
③基本方法的重大進展,如季節調整方法日趨成熟,構成指標選擇方法的重大突破-"評分系統"的出現並逐步走向國際化。在季節調整方法上,除了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成功研製X-11季節調整法外,還有美國勞工局的BLS法,日本通產省的MITI法,日本企劃廳的EPA法,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所的IFO法。這些季節調整法各有特點,分別為各國經濟監測機構採用。我國應用的基本上是X-11季節調整法。
自70年代初期起,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系統本身初步定型,並開始出現國際化的趨勢。一方面是國際性景氣監測預警系統的出現,另一方面則是由工業化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擴展。1979年,美國NBER與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國際經濟循環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一個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等7個發達國家為基礎的國際經濟指標系統(IEI),用以監測西方重要國家的景氣變動。該系統具有4個功能①迅速地監測世界性的衰退和復甦;②測度周期性衰退的范圍與程度;③評價對外貿易前景;④對通貨膨脹提出預警信號。此外,一些國際性組織也出現了相應的景氣測系統。1978年,擁有西方20多個國家的經濟合作組織(OECD),通過決議建立了應用先行指標系統來監測成員國際經濟動向的機構。1979年,歐共體也開始了關於成員國景氣狀況監測系統的研究,並於80年代開始投入運行。1984年日本也開始研究區域景氣變動。
『叄』 國家統計局宏觀經濟景氣指數是如何計算的
經濟景氣指數來源於企業景氣調查,它是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建立的一項統計調查制度。它是通過對企業家進行定期的問卷調查,並根據企業家對企業經營情況及宏觀經濟狀況的判斷和預期來編制的,由此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經濟運行狀況,預測未來經濟的發展變化趨勢。
『肆』 我國工業景氣指數創新高了嗎
在去年景氣指數連續3個季度溫和下降之後,2018年一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明顯回升。一季度工業景氣指數回升至132.4,環比上升5.8點,同比提高1.3點,達到2013年以來年最佳水平。從2017年開始,工業景氣指數已連續5個季度處於120以上的正常景氣區間。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增速環比上漲0.6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自2016年以來,工業增速基本在7%左右波動,處於相對平穩的運行區間。從工業內部結構來看,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等新動能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繼續領漲,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1.9%和8.8%。新興領域表現最為突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速達到15.2%、139.4%、29.6%。在消費升級的帶動下,食品製造、汽車、傢具行業生產增速高於工業平均增長水平,消費品製造業增速達到7.7%,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0.9個百分點。傳統工業行業整體仍處於調整階段。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化工、鋼鐵、紡織業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2.5%、3.1%、2.9%、2.1%,均低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來源:經濟日報
『伍』 景氣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企業景氣調查就是調查企業家對宏觀經濟態勢、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所做出的判斷和預期。統計部門依據企業家們的定性判斷,進行量化描述,編制企業景氣指數。
企業景氣調查作為預測經濟發展變動趨勢的一種科學的調查和分析方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大到預測國內生產總值和勞動力市場變化,判斷宏觀經濟變數在經濟發展周期中的速度變化和轉折點,小到了解企業生產動態,引導企業投資方向。目前,世界上幾十個國家不僅將景氣調查作為統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還將其作為判定整個經濟景氣狀況的一個重要參數。與傳統統計調查相比,企業景氣調查不僅對調查當期的經濟發展狀況做出評述,更重要的是預期未來經濟趨勢。
企業景氣調查採取分層抽樣,在全部大型企業、上市公司、國家重點企業、試點企業集團成員和部分中小型企業中,抽取樣本單位800家。調查范圍覆蓋國民經濟八個主要行業,即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住宿和餐飲業。調查內容包括企業基本情況,企業家對本行業景氣狀況的判斷,企業家對本企業生產經營景氣狀況的判斷(如企業家對本企業生產、銷售、產品訂貨、設備利用、流動資金和用工等方面景氣狀況的判斷)和企業家對企業生產經營問題的判斷;調查頻率為季報。
『陸』 宏觀經濟景氣指數包括哪些部分
宏觀經濟景氣指數包括哪些部分
預警指數,一致指數(1996年=100)
先行指數,(1996年=100)
滯後指數,(1996年=100)
指標解釋:一致指數是反映當前經濟的基本走勢,由工業生產、就業、社會需求(投資、消費、外貿)、社會收入(國家稅收、企業利潤、居民收入)等4個方面合成;先行指數是由一組領先於一致指數的先行指標合成,用於對經濟未來的走勢進行預測;滯後指數是由落後於一致指數的滯後指標合成得到,它主要用於對經濟循環的峰與谷的一種確認;預警指數是把經濟運行的狀態分為5個級別,「紅燈」表示經濟過熱,「黃燈」表示經濟偏熱,「綠燈」表示經濟運行正常,「淺藍燈」表示經濟偏冷,「藍燈」表示經濟過冷。
『柒』 創新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嗎
據報道,日前發布的中經工業景氣監測預警報告顯示,2017年一季度至四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31.1、128.9、128.6和126.6,景氣指數從2016年110至120之間的弱景氣區間進入120以上的正常景氣區間。
分析人士表示,工業長期保持良好的景氣狀態,利潤長期保持平穩增長,真正實現長期高質量發展,應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優化創新環境,通過創新驅動力的不斷增強,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目標。
『捌』 外匯市場應該關注那些經濟數據
影響匯率的經濟因素
一、國家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和利率的變動而實現的。如果一國政府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則該國貨幣的匯率將下跌,反之如果政府因通脹壓力而採取緊縮貨幣政策,提升利率,則該國貨幣的匯率將上升。中央銀行的匯率政策取向也會對本幣匯率產生影響。
二、國家的財政經濟狀況
從長期看,一國的財政經濟狀況是影響該國貨幣對外比價的基本因素。一國的財政收支或經濟狀況較以前改善,該貨幣代表的價值量就提高,該貨幣對外幣就升值;如一國經濟狀況惡化或財政赤字增大,該貨幣代表的價值量就減少,該貨幣對外幣就貶值。一般來說,財政經濟狀況對本國貨幣價值的影響相對較慢。
三、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英文名稱Gross Domestic Proct,通常縮寫為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是各項經濟指標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如果國內生產總值大幅增長,表明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力也隨之增強,該國政府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那麼其貨幣的匯率將上升;反之,如果國內生產總值出現負增長,即表示該國的生產轉弱,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下降,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那麼其貨幣的匯率也將下降。
四、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也是影響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反映通貨膨脹的經濟指標很多,常用的有:
(1)、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消費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城市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情況,是廣泛用來反映通貨膨脹情況的工具。當消費物價指數上升時,顯示通貨膨脹率上升,國家會實行緊縮貨幣政策,提升利率從而利好該國貨幣;而如果通貨膨脹受到控制,利率也可能會趨於回落,則利淡該國貨幣。
(2)、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PPI。生產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商品的生產成本,即生產原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如果生產物價指數較預期的高,則有通貨膨脹的可能,有關部門會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這種情況下該國貨幣的匯率可能會上升;但如果有關部門出於其他原因的考慮,沒有緊縮銀根,則該國貨幣的匯率就可能下跌。
(3)、零售物價指數
零售物價指數指的是市場零售價格的變化,是一國通貨膨脹狀況的另一種指示器。當一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個人消費增加,就可能帶來零售物價指數的上升,而該指標的持續上升,就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使政府收緊貨幣供應,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零售數據下降,表明消費減弱,經濟發展出現停滯,利淡該國貨幣。
(4)、批發物價指數
批發物價指數反映的是批發價格的變化,其反映的內容與零售物價指數基本相同,在沒有零售物價指數的情況下,可以用批發物價指數來代替分析通貨膨脹狀況,其對匯率影響基本與零售物價指數相同。
五、其他重要數據
影響外匯市場波動的經濟新聞中,各國政府公布的關於每月或每季度經濟統計數據也非常重要。下面介紹一些重要的經濟數據(注意我們只是對以下數據在外匯市場上的運用做個簡單的分析,在實際中數據本身的經濟作用及影響力要復雜的多。)
(1)、就業報告
就業情況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經濟發展狀況越好,提供的就業機會越多,就業人數就會隨之增加,因此就業人數的增加,反映一國經濟蓬勃發展,而就業報告被譽為外匯市場能夠做出反應的所有經濟指標中的「皇冠上的寶石」,它是市場最為敏感的月度經濟指標,如眾所周知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若就業數據強勁,表明該國經濟發展狀況良好,預示著利率的提升,從而推動該國貨幣價值;反之若就業數據疲弱,表明該國經濟發展放緩,利淡該國貨幣。
(2)、非農就業人數
該數據主要反映除從事農業生產以外的就業人數的變化情況,通常主要反映服務行業及製造業方面的就業情況,是就業報告中的一個重要項目。若非農數據表現強勁,表明該國經濟發展狀況良好,有利於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若非農就業人數下降,表明該國經濟處於收縮狀況,利淡該國貨幣。外匯市場上影響力較大的就是美國的每個月初都會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
(3)、失業率
該數據反映一定時期內所有就業人數中有工作意願而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該數據也是就業報告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失業率是很好的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若失業率下降,表明該國經濟發展狀況良好,預示著利率的提升,利好該國貨幣;反之若失率上升,則表明該國經濟處於收縮狀態,利淡該國貨幣。
(4)、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
申請失業金人數反映了該國國內勞動市場的狀況。通常情況下如果申請人數大幅增加,表明該國勞動市場不景氣,經濟處於收縮狀態,利淡該國貨幣;反之將利好該國貨幣。
(5)、領先指標
領先指數(Leading Indicator),也叫領先指標或先行指標,是預測未來經濟發展情況的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之一。假如領先指標連續三個月下降,則預示經濟即將進入衰退期;若連續三個月上升,則表示經濟即將繁榮或持續擴張。通常來講,若領先指標連續上升將推動該國貨幣走強,若領先指標連續下降將促使該國貨幣走軟。
(6)、消費者信心指數
消費者信心指數反映消費者對經濟的看法及消費的意向,通過該數據可以了解消費者對當前國家經濟環境的信心強弱程度。通常情況若該數據上升,表明消費者消費意願增長,有利於該國經濟,也就利好該國貨幣;相反則利淡該國貨幣。
(7)、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
顧名思義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是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對消費者關於個人財務狀況和國家經濟狀況看法的定期調查,做出相應評估,最終得出來的信心指數。通常情況下若數據上升,則意味著消費增長,經濟走強,利好該國貨幣;相反若信心指數下降,則意味著消費收縮,利淡該國貨幣。
(8)、貿易赤字
指一個國家的進口總額大於出口, 反映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通常也叫貿易逆差。如果一個國家出現貿易赤字現象,必須賣出本幣以購買他國的貨幣用以支付進口的債務,這樣,國民收入便會流出國外,使國家經濟表現轉弱,政府為改善這種狀況,就會使本國的貨幣貶值,從而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因此,當該國外貿赤字擴大時,就會利淡該國貨幣;相反,當出現外貿盈餘時,利好該國貨幣,該貨幣將升值。目前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要人民幣升值,中國對西方國家的貿易盈餘就是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
(9)、經常帳
貿易經常帳(Current Account)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個國家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它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其他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通常來講,一國經常帳逆差擴大,該國貨幣將貶值;相反順差擴大,該國貨幣將升值。外匯市場上美國經常帳數據對市場影響較大。
(10)、凈資本流入
凈資本流入主要是指境外投資者購買某個國家國債、股票和其他證券而流入的凈額。通常情況下凈資本流入越多,該國貨幣升值的可能性越大;相反如果資本流入數據下降,表明該國經濟缺乏吸引力,將利空該國貨幣。外匯市場上美國凈資本流入數據對市場影響較大。
(11)、采購經理人指數
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是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八個范圍的狀況。通常情況若指數高於50%時,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利好該國貨幣;當指數低於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利空該國貨幣。根據以往經驗市場較為看重美國采購經理人指數,而且往往會就芝加哥采購經理人指數的表現來推測全國采購經理人指數數據,因此芝加哥采購經理人指數常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12)、ISM指數
ISM指數是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the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公布的重要數據,對反映美國經濟繁榮度及美元走勢均有重要影響。ISM指數分為製造業指數和非製造業指數兩項:
①:ISM製造業指數由一系列分項指數組成,通常以50為臨界點,高於50被認為是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利好美元,低於50則意味著製造業的萎縮,利淡美元。
②:ISM非製造業指數反映的是美國非製造業商業活動的繁榮程度,當其數值連續位於50以上時,表明非製造業活動擴張,價格上升,往往預示著整體經濟正處於一個擴張狀態,利好美元;反之,當其數值連續位於50以下時,往往預示著整體經濟正處於一個收縮狀態,利淡美元。
(13)、工業訂單
工業訂單反映了一國工業生產和銷售情況,包括耐用品訂單和非耐用品訂單。當工業訂單大幅度減少時,反映製造業疲弱,下一期產量減少,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經濟發展放緩,因此對該國貨幣不利;反之,當工業訂單增加時,反映該國經濟發展良好,有利於該國貨幣。
(14)、耐用品訂單
耐用品訂單代表未來一段時間內,對不易耗損的物品訂購數量,該數據反應了製造業活動狀況。若該數據增長,則表示製造業情況有所改善,利好該國貨幣;反之若降低,則表示製造業出現萎縮,利空該國貨幣。根據以往經驗市場通常最為重視美國耐用品訂單數據。
(15)、工業生產
工業生產指數代表全國各工廠、礦場和公用電力設施的總生產。通常來說如果工業生產指數上升,表明該國經濟發展良好,利好該國貨幣;相反如果指數下降,表明該國經濟發展存在收縮的風險,利淡該國貨幣。
(16)、IFO景氣指數
IFO(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經濟景氣指數是由德國IFO研究機構所編制,為觀察德國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領先指標。若數據連續上升,表明德國經濟處於擴張狀態,利好歐元;反之若數據連續下降,表明德國經濟處於收縮狀態,不利歐元。
(17)、ZEW經濟景氣指數
ZEW經濟景氣指數是歐洲經濟研究中心分別對350名分析師及機構投資者,就其對德國中期(6個月)的經濟活動及資本市場前景的預期進行調查,由此可得出被調查在6個月內對德國經濟前景持有的觀點。一般來說如果數據上升,將利好歐元;反之將利淡歐元。
(18)、個人收入
個人收入包括一切從工資即社會福利或其他途徑中取得的收入總額,個人收入是個人消費的來源,反映了個人的實際購買力水平,預示將來消費者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個人收入水平提高,代表該國經濟景氣,利好該國貨幣;反之,個人收入水平下降,表明經濟放緩,利空該國貨幣。
(19)、商業庫存和銷售
工廠生產出來的商品不會立即通過流通領域全部進入個人消費或生產消費,有一部分要儲存起來以備生產和銷售,因此工商企業保持一定數量的商業庫存是維持和擴大再生產及營業范圍的一個重要條件。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如果商業庫存突然增加,預示著經濟發展將要受阻,有進入停滯或衰退的可能,不利於該國貨幣;在經濟發展低迷的時期,如果商業庫存突然減少,則表明經濟發展有好轉的跡象,利好該國貨幣。
(20)、新屋開工及營建許可
通常建築類指標在西方各國公布的數據體系中佔有較重要的地位,因為房地產業對於現代化經濟體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一國經濟景氣與否也往往會在建築類指標上反映出來,而新屋開工和營建許可是建築類指標中較為重要的兩個。通常來講,如果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增加,理論上對於該國貨幣來說是利好因素,將推動該國貨幣走強;反之,如果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下降或低於預期,將對該國貨幣形成壓力,利空該國貨幣。
(21)、零售銷售
零售銷售(Retail Sale),是零售銷售數額的統計匯總,是除服務業外包括所有主要從事零售業務的商店以現金或信用形式銷售的商品價值總額。零售銷售直接反映出消費者支出的增減變化,對於判定一國的經濟現狀和前景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如果零售銷售數據上升,表明該國消費支出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利率有調高的可能,對該國貨幣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銷售數據下降,則代表經濟趨緩,利率有下調的可能,利淡該國貨幣。
(22)、新屋銷售
新屋銷售是指簽訂出售合約的房屋數量。新屋銷售數據在銷售類中佔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反映出房地產市場的景氣狀況,而房地產市場狀況體現出居民的消費支出水平。因此通常情況下,若新屋銷售良好,表明居民消費者出支強勁,該國經濟運行良好,將利好該國貨幣;相反若銷售數量下降或低於預期,將利淡該國貨幣。依據以往經驗,外匯市場上美國新屋銷售數據對市場影響較大。
(23)、汽車銷售
汽車銷售(Auto Sales)是消費者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很好地反映出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信心。通常來說,如果汽車銷售額上升,一般預示著消費者消費意願的增強和該國經濟的好轉,利好該國貨幣;反之則表明消費市場較疲弱,利淡該國貨幣。
(24)、消費者信貸余額
消費者信貸余額(Consumer Credit),包括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的將於兩個月及兩個月以上償還的家庭貸款。通常來講,如果消費者信貸余額出現大的上漲,則表明市場消費強勁,利好該國貨幣;反之亦然。
(25)、平均小時薪金
平均小時薪金(Average Hourly Earnings)是用平均每小時和每周收入衡量私人非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工資和薪水水平。通常情況下該數據的影響力較小,如果每小時工資迅速上漲對該國貨幣而言將利好;反之如果平均工資迅速的下降則利空該國貨幣。
(26)、產能利用率
產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也叫設備利用率,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通常來講,當產能利用率超過95%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全部,市場存在通貨膨脹提升利率的要求,因此將利好該國貨幣;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市場存在降低利率的壓力,將利空該國貨幣。根據經驗市場通常最為重視美國的產能利用數據。
(27)、日本短觀報告
日本政府每季會對近一萬家企業做未來產業趨勢調查,調查企業對短期經濟前景的信心,以及對當前未來經濟狀況,公司盈利前景的看法,因此每季公布的企業短觀報告數據極具代表性,能准確預測日本未來的經濟走勢,是日本的景氣領先指標之一。如果調查結果為正則表明企業對經濟前景感到樂觀,通常利好日元;相反如果調查結果為負,則表明企業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利淡日元。
『玖』 企業景氣指數的歷史由來
企業景氣調查20年代起源於西方國家,此後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迅速的推廣和普及。1994年8月起,國家統計局開始進行企業景氣調查工作,調查主要是藉助信息公司的技術力量,開展對工業和建築業企業直接問卷調查。全國范圍的企業景氣調查於1998年在統計系統正式進行,由國家統計局各級調查隊組織實施。
『拾』 請問各國經濟指標有哪些與炒股炒外匯密切相關的指標。
國家經濟指標解讀
基本面解讀——日本短觀報告
日本短觀報告,日本政府每季會對近一萬家企業作未來產業趨勢調查,調查企業對短期經濟前景的信心,以及對現時與未來經濟狀況與公司盈利前景的看法。負數結果表示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的公司多於感到樂觀的公司,而正數則表示對經濟前景感到樂觀的公司多於感到悲觀的公司。根據歷史顯示,日本政府每季公布的企業短觀報告數據極具代表性,能准確的預測日本未來的經濟走勢,因此與股市和日元匯率波動有相當的聯動性。
基本面解讀——美聯儲
美聯儲(The Fed)是根據1913年美國國會的一項法案設立的。在美聯儲成立之前,美國經濟所需要的資金和信貸活動都由一個分散化的銀行系統來承擔。美聯儲共由12家區域性的聯邦儲備銀行構成,每一家區域性銀行都有自己的董事會,並各自推舉一名代表出任美聯儲聯邦顧問委員會成員,每年在華盛頓進行四次集中會議;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則由區域性銀行控制;貨幣政策委員會在聯儲主席的帶領下進行貨幣政策決策工作。每月,美聯儲貨幣政策委員會都將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對各聯儲銀行收集來的消息和其他相關經濟信息進行分析,並對當前和未來的經濟形勢作出評估,隨即決定采用什麼方式來配合經濟的增長或延緩經濟的下滑,包括利率水平的決定。由於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美聯儲對國內和國際經濟的看法和政策都顯得非常重要,對外匯市場常常有較大的影響。
基本面解讀——消費者信貸余額
消費者信貸余額(Consumer Credit),包括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的將於兩個月及兩個月以上償還的家庭貸款。在西方國家,貸款消費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在購買大宗商品,比如房屋、汽車,或是購買大宗服務,比如接受大學教育等情況下,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民眾數量會相當多,從而形成消費者信貸余額。外匯市場關注的是隨季節調整的超前凈信貸余額,一般來講,消費者信貸余額增加表明消費支出和對經濟的樂觀情緒增加,這種情形通常產生於經濟擴張時期,信貸余額下降表明消費支出減少,並可能伴隨著對未來經濟活動的悲觀情緒。通常來講,如果消費者信貸余額不出現大幅波動的話,外匯市場對該數據的反應並不強烈。同時,我們不能孤立的解讀消費者信貸余額,要結合其他數據綜合考察。
基本面解讀——汽車銷售
汽車銷售(Auto Sales)是消費者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能很好地反映出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信心。通常,汽車銷售情況是我們了解一個國家經濟循環強弱情況的第一手資料,早於其他個人消費數據的公布。因此,汽車銷售為隨後公布的零售額和個人消費支出提供了很好的預示作用,汽車銷售額佔零售額的25%和整個消費總額的8%。另外,汽車銷售還可以作為預示經濟衰退和復甦的早期信號。汽車銷售額如果上升,一般預示著該國經濟的轉好和消費者消費意願的增強,對該國貨幣利好,同時可能伴隨著該國利率的上升,刺激該國貨幣匯率上揚。
基本面解讀——IFO經濟景氣指數
IFO經濟景氣指數(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是由德國IFO研究機構所編制,為觀察德國經濟狀況的重要領先指標。IFO是德國經濟信息研究所注冊協會的英文縮寫,1949年成立於慕尼黑,是一家公益性的、獨立的經濟研究所,被稱為德國政府智庫之一。IFO經濟景氣指數的編制,是對包括製造業、建築業及零售業等各產業部門每個月均進行調查,每次調查所涵蓋的企業家數在7000家以上,依企業評估目前的處境狀況,以及短期內企業的計劃及對未來半年的看法而編制出的指數。由於IFO經濟景氣指數為每月公布訊息,並且調查了企業對未來的看法,而且涵蓋的部門范圍廣,因此在經濟走勢預測上的參考性較高。
基本面解讀——ISM指數
ISM指數是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公布的重要數據,對反映美國經濟繁榮度及美元走勢均有重要影響。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the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ISM)是全球最大、最權威的采購管理、供應管理、物流管理等領域的專業組織。該組織立於1915年,其前身是美國采購管理協會,目前擁有會員45000多名、179個分會,是全美最受尊崇的專業團體之一。ISM指數分為製造業指數和非製造業指數兩項。ISM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指數由一系列分項指數組成,其中以采購經理人指數最具有代表性。該指數是反映製造業在生產、訂單、價格、雇員、交貨等各方面綜合發展狀況的晴雨表,通常以50為臨界點,高於50被認為是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則意味著製造業的萎縮,影響經濟增長的步伐。 ISM供應管理協會非製造業指數反映的是美國非製造業商業活動的繁榮程度,當其數值連續位於50以上水平時,表明非製造業活動擴張,價格上升,往往預示著整體經濟正處於一個擴張狀態;反之,當其數值連續位於50以下水平時,往往預示著整體經濟正處於一個收縮狀態。
基本面解讀——采購經理人指數(PMI)
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是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八個范圍的狀況。采購經理人指數是以百分比來表示,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即當指數高於50%時,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當指數低於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它是領先指標中一項非常重要的附屬指針,市場較為看重美國采購經理人指數,它是美國製造業的體檢表,在全美采購經理人指數公布前,還會公布芝加哥采購經理人指數,這是全美采購經理人指數的一部分,市場往往會就芝加哥采購經理人的表現來對全國采購經理人指數做出預期。除了對整體指數的關注外,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支付物價指數及收取物價指數也被視為物價指標的一種,而其中的就業指數更常被用來預測失業率及非農業就業人口的表現。基本面解讀——平均時薪平均小時薪金(Average Hourly Earnings)是用平均每小時和每周收入衡量私人非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工資和薪水水平。每小時收入數據反映了每小時基礎工資率的變化,並反映了加班的獎金增長情況,平均小時薪金可能較早地反映出行業工資和薪水成本變化趨勢與僱用成本指數相輔相成,共同為衡量總勞動成本提供參考。該指標存在著一定的易變性和局限性,但仍然是一個月中關於通貨膨脹的頭條消息,外匯市場主要關注每月和各年隨季節調整的平均每小時和每周工資的變化情況。一般而言,如果預計平均小時薪金能引起利率的上漲,那麼每小時工資的迅速上漲對該國貨幣而言將形成利好刺激,反之亦然。在美國,該指標由聯邦儲備委員會進行監控。
基本面解讀——產能利用率
產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也叫設備利用率,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簡單的理解,就是實際生產能力到底有多少在運轉發揮生產作用。統計該數據時,涵蓋的范圍包括製造業、礦業、公用事業、耐久商品、非耐久商品、基本金屬工業、汽車業及汽油等八個項目。代表上述產業的產能利用程度。當產能利用率超過95%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全部,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一國貨幣是利多。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該國貨幣是利空。市場一般最為重視美國的產能利用數據。在美國,一般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基本面解讀——耐用品訂單
耐用品訂單(Durable Good Orders)代表未來一個月內,對不易耗損的物品訂購數量,該數據反應了製造業活動情況,就定義而言,訂單泛指有意購買、而預期馬上交運或在未來交運的商品交易。該統計數據包括,對汽車、飛機等重工業產品和製造業資本用品,其它諸如電器等物品訂購情況的統計。由於該統計數據包括了國防部門用品及運輸部門用品,這些用品均為高價產品,這兩個部門數據變化對整體數據有很大的影響,故市場也較注重扣除國防部門用品及運輸部門用品後數據的變化情況。總體而言,若該數據增長,則表示製造業情況有所改善,利好該國貨幣。反之若降低,則表示製造業出現萎縮,對該國貨幣利空。市場一般最為重視美國耐用品訂單指數。在美國,一般在每月下旬公布前一個月數據。
基本面解讀——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PPI主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況,與消費者物價指數一樣,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對於外匯市場而言,市場更加關注的是最終產品PPI的月度變化情況。由於食品價格因季節變化加大,而能源價格也經常出現意外波動,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體商品的價格變化情況,一般將食品和能源價格的變化剔除,從而形成「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進一步觀察通貨膨脹率變化趨勢。在美國,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的資料搜集由美國勞工局負責,以問卷的方式向各大生產廠商搜集資料,搜集的基準月是每個月包含13日在內該星期的2300種商品的報價,再加權換算成百進位形態,為方便比較,基期定為1967年。一般而言,當生產者物價指數增幅很大而且持續加速上升時,該國央行相應的反應是採取加息對策阻止通貨膨脹快速上漲,則該國貨幣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基本面解讀——經常帳
貿易經常帳(Current Account)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個國家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它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其他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如果其餘額是正數(順差),表示本國的凈國外財富或凈國外投資增加。如果是負數(逆差),表示本國的凈國外財富或投資減少。經常帳的內容大致包括五大項:
1 商品,為一國貨物的進口及出口。
2 勞務,包括商品進出口有關的運輸及保險費、旅客運費及港口費用及本國居民在國外旅行、觀光及外國人到本國旅行、觀光等的收支。
3 投資所得,指國民購買外國的股票、債券及其它資產所賺取的股利或利息,加上本國對外借款或外國人來本國投資,所產生的利息支出與紅利支出等。
4 其它商品、勞務及所得,指前面沒有被列入的各項居民與非居民有關勞務與所得的交易使領館的支出以及居民在外國工作獲得的報酬,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設在 本國各種機構的費用等。一般所謂的貿易余額是指前面所提四項的總和。
5 片面轉移,指現金或實物的捐贈、救濟、一國的對外援助及對國際機構經費的分攤。通常來講一國經常帳逆差擴大該國幣值將貶值順差擴大,該國貨幣將升值。在西方國家,通常每月或每季都會公布經常帳數據,但一個月的貿易數據對市場的參考作用並不大,每個季度經過調整的經常帳才較為重要。在7、80年代,經常帳赤字曾經對外匯市場有著較大的影響,目前這種影響力已經有所消退,但對於美國,經常帳赤字仍然對美元有較大的影響力。
基本面解讀——財政赤字
財政,也就是一國政府的收支狀況。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總會制定一個當年的財政預算方案,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贏余,支出大於收入,為財政赤字。一國之所以會出現財政赤字,有許多原因。有的是為了刺激經濟發展而降低稅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則因為政府管理不當,引起大量的逃稅或過分浪費。當一個國家財政赤字累積過高時,就好像一間公司背負的債務過多一樣,對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對於該國貨幣亦屬長期的利空,且日後為了要解決財政赤字只有靠減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稅收,這兩項措施,對於經濟或社會的穩定都有不良的影響。一國財政赤字若加大,該國貨幣會下跌,反之,若財政赤字縮小,表示該國經濟良好,該國貨幣會上揚。在美國,財政部一般在每月的第17個政府工作日會公布上個月聯邦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美國政府一向以財政赤字而聞名,前總統柯林頓時代赤字轉為贏余,但小布希上台後,適逢經濟衰退,又對外連續用兵,導致再次出現高額赤字。基本面解讀—新屋開工及營建許可建築類指標在各國公布的數據體系中一般佔有較重要的地位,因為房地產業對於現代化經濟體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一國經濟景氣與否也往往會在建築類指標上反映出來。房屋的建設屬於投資,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西方國家,新屋開工和營建許可是建築類指標中較為重要的兩個,考察的基本上是居民住宅或非工業用途的建築范疇。住宅動工的增加將使建築業就業人數增加,新近購房的家庭通常會購買其他耐用消費品,通過乘數效應,使得其他產業的產出和就業增加,建築業對商業循環非常重要,因為住宅建設的變化將直接指向經濟衰退或復甦。在美國,一般新屋開工分為兩種:獨棟住宅與群體住宅。獨棟住宅開始興建時,一戶的基數是1,一棟百戶的公寓開始興建時,其基數為100,依此計算出新屋開工率(Housing Start)。專家們一般較重視個別住家的興建,因為群體住宅內的單位可以隨時修改,波動性較大,數據通常無法掌握。在美國,新屋開工通常在每月的16號至19號間公布。通常來講,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的增加,理論上對於該國貨幣來說是利好因素,將推動該國貨幣走強,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的下降或低於預期,將對該國貨幣形成壓力
基本面解讀——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針。許多經濟學家為了分析的目的而將部分指標排斥在外,主要是將容易波動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剔除出去。這被稱為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物價指數之一。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太多,有通貨膨脹的壓力,此時中央銀行可能會通過調高利率來加以控制,對一國貨幣來說是利多。由於與生活相關的產品多為最終產品,其價格只漲不跌,因此,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未能完全反應價格變動的實情,還要再結合其他數據才能通盤考察通貨膨脹。不過,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的因素的時候,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並不被市場歡迎。在美國,目前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是以1982年至1984年的平均物價水準為基期,涵蓋了房屋支出、食品、交通、醫療、成衣、娛樂、其它等七大類,364種項目的物價來決定各種支出的權數,通常在每月的第三個星期公布。
基本面解讀——零售銷售
零售銷售(Retail Sale),其實是零售銷售數額的統計匯總,包括所有主要從事零售業務的商店以現金或信用形式銷售的商品價值總額。服務業所發生的費用不包括在零售銷售中。零售數據對於判定一國的經濟現狀和前景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因為零售銷售直接反映出消費者支出的增減變化。在西方發達國家,消費者支出通常佔到國民經濟的一半以上,像美國、英國等國,這一比例可以佔到三分之二。在美國,商務部統計局每個月進行一次全國性零售業抽樣調查,其調查對象為各種型態和規模的零售商(均為商務部登記有案的公司)。因為零售業涉及范圍太廣,因而採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調查,以取得較具代表性的數據資料。耐用消費品方面的零售商包括汽車零售商、超級市場、葯品和酒類經銷商等。由於服務業的數據很難搜集、計算,所以將其排除在外,但服務業亦屬於消費支出中重要的一環,其消費增減可以從個人消費支出(包括商品零售和服務)這一數據中得出結果。在西方國家,汽車銷售構成了零售銷售中最大的份額,一般能夠佔到25%,因而在公布零售銷售的同時,還會公布一個剔除汽車銷售的零售數據。此外,由於食品和能源銷售受季節影響較大,有時也將食品和能源剔除,再發布一個核心零售銷售。一國零售銷售的提升代表該國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利率可能會被調高,對該國貨幣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銷售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該國貨幣偏向利空。在美國,通常在每月11-14日公布前一個月的零售銷售數據。
基本面解讀——領先指標
領先指數(Leading Indicator),也叫領先指標或先行指標,是預測未來經濟發展情況的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之一,是各種引導經濟循環的經濟變數的加權平均數。領先指數由眾多要素構成,涉及國民經濟的諸多方面,以美國的領先指數為例,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1 製造業平均每周工作量。
2 平均周申請失業金人數。
3 製造商新增消費品和原材料訂單。
4 賣主交割執行情況——其工廠延遲交貨的百分比。
5 工廠和設備的合同、訂單。
6 新增私人投資的營建許可。
7 M2貨幣供應量。
8 標准普爾500股票指數及股息收益。
9 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
10 生產成本與賣價間的差額。
倘若這些要素有多數向好,則可提前預期領先指數將會上升。領先指數通常每月公布一次,各國公布時間不盡一致。假如領先指數連續三個月下降,則預示經濟即將進入衰退期;若連續三個月上升,則表示經濟即將繁榮或持續擴張。通常領先指標有6至9個月的領先時間,在美國,一般認為領先指標可以在經濟衰退前11個月預測經濟下滑,而在經濟擴張前3個月可預測經濟復甦。二戰後,領先指數已經被成功的用來預測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的榮枯拐點。通常來講,外匯市場會對領先指數的劇烈波動做出強烈反應,領先指數的猛增將推動該國貨幣走強,領先指數的猛跌將促使該國貨幣走軟。當前對外匯市場影響最大的當屬美國的領先指數,由美國商務部公布,時間大體在每月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其他國家比如日本、瑞士、加拿大、德國等也會公布領先指數,德國的ZEW經濟景氣指數和IFO經濟景氣指數也包含一定領先指數的意味。
基本面解讀——國內生產總值 (GDP)
國內生產總值,英文名稱Gross Domestic Proct,通常縮寫為GDP。該指標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也就是說,日本公司在美國投資的工廠所創造的價值,也將計入美國的GDP。它涉及的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活動。從經濟學來講,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當然,作為普通的投資者,我們沒有必要去過多的探究GDP的經濟學意義,我們所要關注的是GDP對外匯市場的影響。GDP增長速度越快,表明該國經濟發展越快,增速越慢,該國經濟發展越慢,若GDP陷入負增長,則該國毫無疑問的陷入經濟衰退。一般的來講,若GDP維持較快的增速,將對該國貨幣會帶來支撐,反之對該國貨幣起利空作用。這里的增長速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假設A、B兩國GDP的增速分別為1.5%和0.5%,盡管增速都不夠快,但若這種速度維持一段時間,A國貨幣的走勢將會好於B國貨幣。這里僅考慮的是GDP因素,實際的外匯走勢還要綜合其他因素來看,但GDP是最重要的經濟數據之一,對外匯市場有著較大的影響。西方國家GDP的公布通常分為每月公布和每季公布,其中又以每季公布的GDP數據最為重要,投資者應考察該季度GDP與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數據相比的結果,增速提高,或高於預期,均可視為利好。
要做外匯交易可以去看看TMG外匯公司,這個平台十分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