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各項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地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發展相對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首先,新能源的大規模應用,如電力,煤炭等,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進了重工業的大踏步前進,使大型的工廠能夠方便廉價的獲得持續有效的動力供應,進而使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成為可能,並為之後的經濟壟斷奠定了基礎。
其次,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長期困擾人類的動力不足的問題。內燃機的發明又促進了發動機的出現,發動機的發明又解決了交通工具的問題,推動了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的迅速發展,使人類的足跡遍布了全世界,也讓各個地區的文化,貿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訊工具的發明。自從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不在局限與面對面的談話。
第四,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壟斷資本主義和後來的帝國主義的誕生,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矛盾也在1929年金融危機中展現出來.
最後,化工業的迅猛發展。炸葯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軍工業的進步,並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從煤炭中提取各種化合物,塑料,人造纖維先後被投入實際生活。
上述的四種發明,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人類開始通過科學研究來獲得純粹的知識,然後又反過來促進理論的應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
時間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第二次工業革命(Second Instrial Revolution)起於19世紀七十年代,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即電氣時代)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Gelam)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編輯本段]早期汽車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導致了列強開始爭奪石油。)
1902年12月,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80萬噸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萬噸。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訊事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繼有線電報出現之後,電話、無線電報相繼問世,為快速地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化學工業的建立也是這一時期科學技術應用與生產的一項重大突破。1867年,諾貝爾研製成功炸葯,80年代有改良了無煙炸葯,大大促進了軍事工業的發展。80年代初,科學家提煉出來了氨,苯等化學產品。大大的促進了城市生活的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推動了一些老工業部門如冶金、造船和機器製造業的技術革新和發展。
『貳』 屬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是( )
第二次工業革命(Second Instrial Revolution)起於19世紀七十年代,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即電氣時代)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Gelam)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導致了列強開始爭奪石油。)
1902年12月,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80萬噸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萬噸。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訊事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繼有線電報出現之後,電話、無線電報相繼問世,為快速地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化學工業的建立也是這一時期科學技術應用與生產的一項重大突破。1867年,諾貝爾研製成功炸葯,80年代有改良了無煙炸葯,大大促進了軍事工業的發展。80年代初,科學家提煉出來了氨,苯等化學產品。大大的促進了城市生活的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推動了一些老工業部門如冶金、造船和機器製造業的技術革新和發展。
『叄』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1870 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 19 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9 世紀早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 1866 年,德國科學家西門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 19 世紀 70 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19 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誕生, 90 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 1885 年,德國人卡爾 . 本茨成功地製造了 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 。內燃機車、遠洋輪船、 飛機 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20 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 1870 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 80 萬噸石油,到 1900 年已猛增到 2000 萬噸。
早期的汽車
早期的飛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成果表
類別
年代
內容
國別
電力
1866
西門子製成發電機
德國
70 年代
電力成為新能源
八九十年代
電燈、電車、放映機相繼問世
內燃機
交通工具
七八十年代
汽油內燃機
德國
80 年代
本茨製成汽車
90 年代
狄塞爾製成柴油機
1903 年
飛機試飛成功
美國
通訊手段
40 年代
有線電報開發成功
美國
70 年代
貝爾發明有線電話
90 年代
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
義大利
化學
工業
1867 年
諾貝爾發明炸葯
瑞典
80 年代
從煤炭中提取鹵、苯、人造染料
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地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發展相對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物有哪些﹖
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成功地製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
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電話 。
90年代義大利人馬可尼實驗無線電報取得成功 。
拓展資料:
背景:
一.時間: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二.條件:
1.政治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
2.資本:大機器生產下的資本積累和對殖民地的商品輸出和掠奪。
3.技術:自然科學突破性進展並迅速轉化為技術。
4.市場:美德意日等開辟了統一的國內市場以及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5.環境:相對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
『伍』 列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發明
折疊早期汽車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導致了列強開始爭奪石油。)
折疊早期飛機
1903年12月,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80萬噸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萬噸。1896年,德國工程師首次將內燃機裝在飛行器上做飛行實驗,試飛高度曾到達30多米,對飛行技術的改進和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 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訊事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繼有線電報出現之後,電話、無線電報相繼問世,為快速地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化學工業的建立也是這一時期科學技術應用與生產的一項重大突破。1867年,諾貝爾研製成功炸葯,80年代又改良了無煙炸葯,大大促進了軍事工業的發展。80年代初,科學家提煉出來了氨,苯等化學產品。大大的促進了城市生活的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推動了一些老工業部門如冶金、造船和機器製造業的技術革新和發展。
折疊壟斷組織
產生
(1)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到19世紀晚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了壟斷組織。(2)壟斷組織的形式主要有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
影響
(1)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產生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它是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
(2)壟斷資本家越來越多地干預國家的經濟、政治生活,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壟斷組織還跨出國界,形成國際壟斷集團,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促使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
(3)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
折疊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1)對生產力的影響:經過18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煥發出極大的生產力,產品一下子豐富起來。歐洲的每個角落都鳴響著蒸汽機的吼聲,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人的需求是無止境的。生產的發展一方面創造出日益豐富的產品,另一方面也創造出新的社會需求。這就要求新的產品、新的機器、新的工業部門、新的生產技術。
(2)對生產關系的影響:工業革命開創了大機器工業,使工場手工業成為了遙遠的過去。打斷了農業社會的進程,建立了工廠制度。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卻是在大機器工業內部進行的。這種大工業內部的興衰對社會結構的沖擊,表現為漸進的,它沒有使生產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3)對資本主義的影響:在工業革命的進程中,資本主義取得了統治地位。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4)首先興起於哪個部門:工業革命是從棉紡織業開始,標志的開始不是凱伊的飛梭,也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機,而是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不是以資本主義工廠制度的確立為完成標志,而是機器製造業的建立完成標志,完成了工業的第一步飛躍。接著而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從重工業的變革開始,以電力的應用為標志,以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化告終的。
(5)工業發展程度的差異: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興起的許多工業部門都植根於工業革命,但它們在工業革命中不過是剛剛破土而出的萌芽。如鋼鐵、煤炭、機械加工等行業還沒有完全擺脫原始的生產狀態,與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的大工業生產不可同日而語。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這些老行業的新發展又導致石油、電氣、化工、汽車、航空等新興工業部門的出現,從而使整個工業的面貌煥然一新。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不僅傳統的鋼鐵工業、機械加工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且興起了電氣、化工、汽車、石油等一系列工業部門。這又是一次真正的巨大變化,使人類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超過了第一次變革的成果。這是工業化過程中的第二次飛躍。
(6)對國際關系的影響:工業革命使英國最先從農業社會中脫穎而出,憑借著廉價的紡織品聚斂了大量財富,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美國和德國最先開始,使它們一躍而起,以新興的鋼鐵、石油、電氣、化工、航空等工業震撼了世界。後來者居上,美德兩國的工業經過了這次變革之後,遠遠地走在了英法的前面。
『陸』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時間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第二次工業革命(Second Instrial Revolution)起於19世紀七十年代,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即電氣時代)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Gelam)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編輯本段]早期汽車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導致了列強開始爭奪石油。)
[編輯本段]早期飛機
1902年12月,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80萬噸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萬噸。1896年,德國工程師首次將內燃機裝在飛行器上做飛行實驗,試飛高度曾到達30多米,對飛行技術的改進和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訊事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繼有線電報出現之後,電話、無線電報相繼問世,為快速地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化學工業的建立也是這一時期科學技術應用與生產的一項重大突破。1867年,諾貝爾研製成功炸葯,80年代有改良了無煙炸葯,大大促進了軍事工業的發展。80年代初,科學家提煉出來了氨,苯等化學產品。大大的促進了城市生活的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推動了一些老工業部門如冶金、造船和機器製造業的技術革新和發展。
[編輯本段]特點
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地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發展相對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首先,新能源的大規模應用,如電力,煤炭等,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進了重工業的大踏步前進,使大型的工廠能夠方便廉價的獲得持續有效的動力供應,進而使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成為可能,並為之後的經濟壟斷奠定了基礎。
其次,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長期困擾人類的動力不足的問題。內燃機的發明又促進了發動機的出現,發動機的發明又解決了交通工具的問題,推動了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的迅速發展,使人類的足跡遍布了全世界,也讓各個地區的文化,貿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訊工具的發明。自從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不在局限與面對面的談話。
第四,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壟斷資本主義和後來的帝國主義的誕生,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矛盾也在1929年金融危機中展現出來.
最後,化工業的迅猛發展。炸葯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軍工業的進步,並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從煤炭中提取各種化合物,塑料,人造纖維先後被投入實際生活。
上述的四種發明,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人類開始通過科學研究來獲得純粹的知識,然後又反過來促進理論的應用
對世界的影響:
生產力的迅猛發展改變著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資產階級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力,實力日益壯大,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促成了壟斷組織的形成。
[編輯本段]對中國的影響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西方國家需要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開展殖民活動,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全世界領土已被瓜分完畢的情況下,中國則成了它們掠奪的中心,這次工業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1.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邊疆危機到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從強占租界地、劃分勢力范圍、瓜分狂潮到八國聯軍侵華,帝國主義展開瓜分中國的狂潮。《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中國人民的抗爭和探索
邊疆危機、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中的愛國官兵英勇抗爭;農民階級的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的維新變法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使外國在華投資設廠合法化。列強競相對華輸出資本,加劇經濟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社會基礎和階級基礎,這是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4.中國近代科技進一步發展
西方列強的侵略,客觀上也傳播著進步和文明,促進了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
[編輯本段]壟斷組織的形成
產生
(1)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到19世紀晚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了壟斷組織。
(2)壟斷組織的形式主要有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
影響
(1)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產生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它是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
(2)壟斷資本家越來越多地干預國家的經濟、政治生活,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壟斷組織還跨出國界,形成國際壟斷集團,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促使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
(3)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柒』 兩次工業革命中各發明了什麼
【工業革命前後的重要發明】
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鈕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65年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鈕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並於1785年投入使用)
1807年 富爾頓 造出用蒸汽機做動力的輪船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5年 漢·戴維 礦工燈
1825年 斯蒂芬森 發明的蒸汽機車試車成功[粵教版:史帝芬遜,由於是音譯,所以各個版本會有些不同]
1844年 成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德國人 西門子 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 格拉姆 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9世紀早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 卡爾.本茨 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早期汽車
20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80萬噸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萬噸。
早期飛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訊事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繼有線電報出現之後,電話、無線電報相繼問世,為快速地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捌』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1、主要成就:
A、1785年,英國瓦特改良蒸氣機,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B、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輪船;
C、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火車);
D、1825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
2、影響:
A、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的出現。
B、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
C、促進資本主義國家社會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兩大對立階級,且矛盾日益突出,斗爭不斷。
D、促進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為主要內涵的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興起。
E、促使資本主義國家加快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步伐,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F、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
1、主要成就:
A、電的廣泛使用——顯著成就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發明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此後電動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電器產品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B、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深遠影響
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汽油、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問世,大大提高了工業部門的生產力,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新,出現了以內燃機驅動火車、輪船、汽車和飛機。
C、化工技術的發展
從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煉出多種化學物質,製成染料、塑料、葯品、炸葯和人造纖維等多種化學合成材料,豐富了人類生活。
D、鋼鐵工業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2、影響:
A、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B、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出現壟斷和壟斷組織;
C、促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
D、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E、促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最重要)。
『玖』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哪些成果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如下:
1、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中最具有代表的、也是最重要的發明成果是蒸汽機。以往人們都是依靠人力來作為工廠的生產動力的。
隨著世界對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傳統的以人力為主的生產模式根本無法給資本階級帶來巨大的收益。慢慢地,人們發明了用水力代替人力的生產模式,初步提高了生產效率。
但是這樣的模式完全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屬於「靠天吃飯」,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制衡生產效率。自從蒸汽機發明以後,徹底解決了這些問題。
蒸汽機是由英國人發明的,英國工廠在利用蒸汽機的原理進行生產之後,迅速提高了生產效率,成了一個工業大國,是當時的「世界工廠」。
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中另一個比 較重要的發明是蒸汽船。它是在蒸汽機的原理上進一步創造的。它作為蒸汽機的衍生品,給世界帶來的影響絲毫不亞於蒸汽機。
當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是很少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交通工具不發達,限制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而蒸汽船的發明使得國與國之間建起了溝通的橋梁,使得先進的文化迅速向世界傳播。
2、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於19世紀七十年代,以電力和內燃機的使用為主要標志,這一時期,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9)日本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1、第一次工業革命意義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大范圍的大肆殺戮搶占商品市場,搶占原料產地,奴役當地農民,加劇了當地農民的貧困落後,使得東方從屬於西方。
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生產經驗,同時,猛烈地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是全世界各國人民覺悟。
2、第二次工業革命意義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拾』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發明有什麼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1)電力的廣泛應用:西門子-發電機、格拉姆-電動機;
(2)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卡爾·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萊特兄弟-飛機;
(3)電訊事業的發展:貝爾-電話、馬可尼-無線電報
(4)化學工業的建立:諾貝爾-炸葯
(塑料、人造纖維)
具體時間: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
1882年,法國學者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
1882年,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在紐約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
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又製成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
1885年,德國機械工程師卡爾.本茨製成第一輛汽車,本茨因此被稱為「汽車之父」。
1897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發明了一種結構更加簡單,燃料更加便宜的內燃機──柴油機
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製造了第一輛四輪汽車。
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