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什麼是千億級工業園區新聞

什麼是千億級工業園區新聞

發布時間:2022-07-29 00:34:06

1. 我沒去過蘇州.我想知道蘇州工業園區里有多大.裡面是干什麼的

蘇州工業園區於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行政區劃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32.7萬(常住人口72.3萬)。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自開發建設以來一直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中新雙方建立了由兩國副總理擔任主席的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1994年至今,已先後召開十一次聯合協調理事會、十一次中方理事會,國務院八次發文,在目標規劃、管理授權、政策扶持等重大問題上給予直接指導和具體幫助,並明確「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園區先行,一時看不準的也可在園區試行」,為園區創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發展環境。 多年來,園區開發建設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超過30%,取得了GDP超千億元、累計上交各類稅收超千億元、實際利用外資(摺合人民幣)超千億元、注冊內資超千億元「四個超千億」的發展業績,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國家級開發區第二位。目前,園區以占蘇州市3.4%土地、5.2%人口創造了15%左右的經濟總量,成為了蘇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009年,在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園區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0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7.5億元,增長13.1%;固定資產投資492億元,增長8.1%;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進出口總額512.8億美元,其中出口241.6億美元,繼續保持了較大規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7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7118元,分別增長了13.1%和12.6%,區域發展呈現「經濟持續回升、轉型步伐加快、民生更加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來,隨著宏觀經濟環境逐步回暖,園區經濟發展向好回升態勢更趨明顯,經濟運行呈現「高開」局面,外向型經濟指標明顯超過金融危機爆發前水平。今年1-6月,全區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3.4億元,增長30.1%;工業總產值1715億元,增長27.5%;新增注冊外資17.5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7億美元;實現進出口總額356.2億美元,其中出口162.7億美元,分別增長67.7%、58.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2億元,增長1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6億元,增長21.9%。 近年來園區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轉型發展初顯成效。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之路,較早啟動轉型,初步走出了一條經濟增長、資源集約、生態和諧的發展之路。先進產業高度集聚,8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132個項目,全區投資上億美元項目達101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歐美項目佔比達49%,並在IC、TFT-LCD、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經濟結構明顯優化,堅持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每年提高約2個百分點,去年底分別達到32.5%、63%,並形成「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基地」、綜合保稅區等一批新的功能亮點,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離岸外包產值分別約佔全國3%、17%和8.8%。發展質量持續提高,開展清潔生產、中水回用、節能降耗和綠色建築等循環經濟試點,萬元GDP能耗0.33噸標准煤,萬元GDP的COD、SO2排放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8和1/40,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 2.創新活力顯著增強。 實施科教興區戰略,以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為主陣地,大力推進科技跨越計劃和「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創新資源日益豐富,國際科技園、生物納米園、創意產業園等創新載體建設集群推進,建成和在建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形成了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等10大國家級創新基地。創新功能加快完善,建成了IC設計、軟體評測等20多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擁有美國冷泉港會議亞洲分會等10餘個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台,集聚各類創投機構90多家,創投資金規模超180億元,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風險創投、產業投資、融資擔保資金扶持體系。創新主體快速集聚,擁有各類研發機構160個、高新技術企業384家,中科院創新工程三期—中科納米所揭牌投運並通過預驗收,全國第三個國家級創新園——國家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掛牌成立;2000多名海外歸國人才在園區工作,各類留學生創辦企業達250多家,創新型園區建設實現跨越發展。 3.東部新城快速崛起 。主動融入蘇州中心城市發展,高標准推進各功能板塊建設,東部新城初具雛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從一開始就秉承「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與「執法從嚴」、「適度超前」的開發理念,按照「九通一平」標准實施基礎設施開發。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00多億元,動遷民房5萬多戶,集中建設了一批高標准源廠設施,城市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完善城市功能,國際博覽中心、科文中心、摩天輪等地標工程相繼建成,九龍倉、新鴻基等多幢超高層建築開始啟動,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機構142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13家,引進知名商業品牌20多個,環金雞湖區域正在成為蘇州新的商業商務和文化中心。優化城市環境,以環金雞湖區域為重點,積極實施美化亮化綠化工程,累計新增綠地2800多公頃,綠地覆蓋率超45%,區域環境整體通過ISO14000認證。 4.中新合作持續深化。 始終高舉中新合作旗幟,深入推進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被兩國領導人譽為中新合作典範。借鑒新加坡經驗取得積極成效,累計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學習培訓,編制現行規范有效文件103件,確立了全新的「親商、親民、親環境」理念,構建了「公開、公正、公平」和透明規范的法制化環境,初步建立起「精簡、統一、效能」的服務型政府。先行先試探索不斷加強,在物流通關、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和「唯一」,例如:全國首個中外合作辦學試點、首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首個SZV空陸聯程雙向通關模式、首個綜合保稅區、首個鼓勵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展試點等,較好地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功能。園區經驗加快輻射,國家商務部去年專門發文推廣園區發展和借鑒新加坡軟體經驗,「借鑒、創新、圓融、共贏」的園區經驗成為蘇州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三大法寶」之一。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江蘇省南北共建項目—蘇宿工業園開發初見成效,跨江聯動項目—蘇通科技產業園正式啟動。 5.各項事業和諧共進。 始終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方針,統籌推進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城鄉發展更趨協調,加快推進老鎮區改造、新鎮區建設、社保並軌以及富民惠民等實事工程,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所轄三鎮綜合實力均位居全市前列,基本完成農村民房一次動遷,基本實現城市化。社會事業更趨繁榮,教育現代化水平躍居全省前列,醫療衛生服務網點實現全覆蓋,建立了以鄰里中心和社區工作站為依託的新型社區服務管理體系,開發建設成果惠及全區居民。黨的建設更趨加強,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型社區黨建工作,設立了「中心區—社區—企業」三級黨員服務中心,基本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有陣地活動」,基層黨建實現了「有效覆蓋」。重視廉政建設,通過完善責任體系、健全監督網路,重點規范財務管理、政府采購、建築有形市場招投標與土地公開拍賣等各項制度,有效提高了黨風廉政建設水平。 雖然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相比,與國內外先進開發區相比,在不少方面還存在差距:如產業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民生改善與社會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發展和城市繁榮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高端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等等。 當前,園區進入了「實踐科學發展、塑造國際品牌」的重要階段,正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時期。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按照中新兩國領導人指示和理事會要求,瞄準創建「生態、科技、物流、服務外包四個示範區」和「全國水平最高、競爭力最強園區之一」的目標,進一步深化中新友好合作,加快實施「四大行動計劃」(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科技跨越、生態優化),努力打造「三大高地」(產業高地、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及早把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的生態型、創新型新城區。 一是全力塑造先進產業品牌。始終把產業升級作為轉型發展的龍頭工程來抓,全面落實「3+5」產業規劃,推進製造業向高端攀升,堅持高端化、高效益、高增值的產業發展之路,加快構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產業體系。力爭形成液晶面板、集成電路、機械製造、現代服務業等4個千億級優勢產業,培育納米光電新能源、生物醫葯、融合通信、軟體及動漫遊戲、服務外包、生態環保等一批百億級新興產業,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度和競爭力。 二是全力塑造自主創新品牌。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以培育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創新型企業為導向,加快推進開放優勢向創新優勢轉變。聚焦科技跨越計劃,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推進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基地建設,加快打造生物納米園、光電產業園、創意產業園、服務外包產業園、環保產業園等一批新興產業基地,著力推進企業上市,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形成500萬平方米創新創業載體、6-8個百億級新興產業,培育成功20家以上自主創新型領軍企業、30家左右科技上市公司,加快打造創新型科技園區。 三是全力塑造新城建設品牌。抓住蘇州建設「三區三城」的有利時機,積極融入中心城市發展,進一步優化城市設計、完善功能、豐富內涵、提升品位,加快城市轉型。重點加快環金雞湖金融商貿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陽澄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等重點板塊建設,全力打造服務外包經濟、總部經濟、金融商貿經濟、物流會展經濟、旅遊文化經濟五個特色現代服務業,力爭3年內服務業年均增速超30%,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進一步提升國際技術產業新城的功能形象。 四是全力塑造中新合作品牌。始終維護發展好中新合作優勢,與時俱進加強雙向學習交流,完善互利合作機制,鞏固提升園區項目在中新合作中的「旗艦」地位。充分發揮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機制,按照「第一性、唯一性」要求,加強先行先試探索,努力爭取更多政策支持。不斷深化內部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健全科學發展考評機制,完善「精簡、統一、效能」的管理體制,弘揚「借鑒、創新、圓融、共贏」的園區經驗。繼續加大「走出去」探索力度,加快蘇宿工業園、蘇通科技產業園開發,不斷提升園區競爭力。 五是全力塑造和諧社會品牌。以社會民生為根本,積極探索城鄉一體發展新模式,按照「功能對接、產業對接、建設對接、管理對接」的思路,提升區鎮協調發展水平。更加註重社會和諧,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積極塑造多元多彩、開放包容的園區文化,努力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間新天堂」。 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將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居安思危、勵精圖治,與時俱進、爭先進位,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 蘇州園區未來10規劃目標是怎樣的

蘇州工業園區「十二五」發展思路匯報會近日在北京舉行。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楊知評作《「新產業、新城市、新人才」 面向「十二五」的蘇州工業園區》主題報告。

楊說,「十一五」期間,是中新合作深入推進的五年。在兩國政府支持下,成功爭取了國家高新區政策共享、全國首個內陸型綜合保稅區試點、首個鼓勵技術先進性服務企業發展試點等一大批政策支持;「走出去」戰略取得積極成效。

「十一五」期間,蘇州工業園區GDP增長1.3倍,達到1380億元,萬元GDP能耗下降了18.4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每年提高近2個百分點,分別達到了34%和60.3%。

展望「十二五」,作為國家級開發區的樣本,蘇州工業園確立了創新型經濟和服務型經濟兩大主攻方向,「六大戰略」「八大計劃」和「三化三型」的發展目標。

產業方面,園區把產業優化升級作為轉型發展的首要目標,制定了「3+5」產業規劃。力爭到2015年末,五大新興產業產值達千億級。

城市布局和功能上,園區提出了以金雞湖金融商貿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陽澄湖生態養生區等三大功能板塊、兩大樞紐節點、三大城市副核組成的「3+2+3」新發展格局。

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園區制定了「金雞湖雙百人才」計劃,提出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海外高層次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工程、科教領軍人才創新工程、高端服務業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工程、高技能領軍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和「納星人才」計劃,力爭每年引進和培養各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00名、高技能領軍人才200 名。

會上,中國郵政速遞、北京海蘭信數據等5家企業與蘇州工業園區簽署了近12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方正國際與山海經緯的北京GIS系統項目也在現場簽約。發改委、商務部和科技部聯合為蘇州工業園區「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示範基地」揭牌,這也是全國首個服務貿易創新示範基地。

預計至「十二五」末,蘇州工業園區服務貿易額將佔全部進出口貿易額的20%以上。蘇州工業園區工委書記馬明龍表示,園區將以創建「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示範區」為契機,在服務貿易的發展方式上積極探索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協調發展,「走出去」和「引進來」相互促進,股權投資與債權投資有效結合,市場導向和政策扶持雙管齊下的服務貿易的新模式,繼續在服務貿易領域發展方面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本站、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專項辦公室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 什麼是工業園區

這是網路的答案:
概念
工業園區是劃定一定范圍的土地,並先行予以規劃,以專供工業設施設置、使用的地區。工業園區的設置,通常是為了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而設立。
用途
工業園區的用途相當多元,除了工廠、廠辦等一般工業設施之外,亦可提供高科技產業使用,甚至有研究機構與學術機構進駐。工業園區如經過妥善的開發,通常會發展成為一個產業聚落。
通常進駐工業園區的產業類型,都為早期較發達的產業,例如食品製造業、紡織業、成衣業、毛料製造業、傢具業、造紙業、石化業、運輸業、化學製造業、倉儲業等。1980年代後遂有科學園區的發展。 世界上第一個科學園區,起源於50年代,就是現在的矽谷。科學園區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讓企業及大學可以成立新的創投公司(Startup company)。 科技園區是中國在沿海開放城市設立的以發展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工業為主的特定區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國在沿海開放城市和地區中,劃出一定的地域范圍,實行經濟特區的某些較為特殊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在工業園區通過興辦中外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和外商獨資經營的生產性企業,以及中外合作的科學研究機構,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發展新興產業,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1]

4. 工業園是幹嘛的

工業園是幹嘛的?工業園區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
在中國,工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焦點,如雨後春筍般興盛起來,不少工業園取得了經濟效益,甚至成為區域形象工程。
截至2010年末,我國國家級高新區的有83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107家;通過規劃論證正在建設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數量達到39個,其中通過驗收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有12個。中國各個省、大部分地市甚至部分縣都已開始建設自己的工業園。
(4)什麼是千億級工業園區新聞擴展閱讀:
工業園區的選址:
1、所選地址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土地總體利用規劃。這是由於工業園發展一般都體現著區域經濟發展,必須要融入城市總體規劃中,還需要考慮整個城市的土地總利用規劃。
2、要充分考慮現有設施的建設狀態及拆遷難度,以及環保要求。前者是工業園在原有物業基礎上建設時所要考慮的因素,而後者則包括在空地上建工業園所要遵循的原則,尤其是近幾年來,工業園建設一般都要過得了環保這一關。
3、符合工業園區的產業定位,如高科技還是醫葯業、食品加工業等。這主要是說工業園選址要結合地方資源稟賦來考慮,這樣既能實現就近原材料的目的,又有利於特色產業的發展。

5. 蘇州工業園區是哪一年開始建設的近年來蘇州市的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了《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李嵐清副總理和李光耀資政分別代表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起動。

蘇州工業園區吸收了國內外開發區的成功經驗,又有自身的顯著特點:第一,它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簽署協議興辦的國際合作項目;第二,園區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權負責。成片開發由中新合資的開發公司負責。對外招商引資由中新聯合共同負責;第三,國務院同意在蘇州工業園區自主地、有選擇地借鑒新加坡經濟發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經驗。

1999年9月14日,中新兩國政府聯合協調理事會召開了第四次會議,確定了園區今後三年的發展目標:集中建設首期8平方公里,全面建成首期8平方公里的工業區,以及相配套的住宅區。同時按照園區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求,以滾動的方式向前發展,根據市場要求,繼續開發2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對於未來的發展,雙方一致認為,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經濟技術合作的重中之重,雙方合作框架不變,開發主體合資性質不變,長期發展目標不變,雙方合作支持園區發展的承諾不變。
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千米,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5萬。
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關於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啟動。

2002年02月23日,經報請省政府批准,蘇州市政府同意撤銷蘇州工業園區斜塘鎮,將其原轄區域並入蘇州工業園區婁葑鎮,實行鎮管村體制,鎮政府駐婁葑。區劃調整後,婁葑鎮行政區域面積90.84平方千米,總人口8.04萬,轄10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

【蘇州工業園區2003年區劃一覽】 2003年,轄4個鎮;將跨塘鎮臨湖村劃歸婁葑鎮管轄。(** 區劃名錄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跨塘鎮 轄:居委會(橋北、新鎮);村委會(蠡塘、婁江、婁東、婁中、湖濱、劍湖、古婁、上樓)。
唯亭鎮 轄:居委會(唯亭、亭南、涇巷、東亭家園);村委會(浦田、夷陵山、施家濱、懸珠、陽澄湖)。
勝浦鎮 轄:居委會(勝浦鎮街道、金苑新村、吳淞新村、園東新村);村委會(金港、金東、吳巷、勝巷、旺坊、南盛)。
婁葑鎮轄:居委會(新蘇、葑誼、葑塘、團結、星灣、獨墅湖、斜塘);社區居委會(蘇安南、蘇安北、官瀆、東港家怡、東港家樂、金益、蓮香);村委會(板陽、洋涇、倪庄、金厙、群力、東旺港、華蓮、周葑、宅前、墩頭、斜浜、金田、東巷、盛墩、建國、聯合、南旺、南夏涇、姚東、西馬、田巷、南沙里、臨湖)。

【2004年底】 轄4個鎮。(** 此處鄉鎮面積人口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2004年統計數據。**)
婁葑鎮 面積72.56平方千米,人口228728人。
跨塘鎮 面積33.59平方千米,人口 39751人。
唯亭鎮 面積82.15平方千米,人口 32171人。
勝浦鎮 面積16.20平方千米,人口 49266人。

2005年,根據江蘇省政府《關於同意調整蘇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2005]33號),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和跨塘鎮實施合並設立唯亭鎮。據此唯亭鎮將形成115.86平方千米的行政區域,人口5.8萬,轄1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

在建設小康社會中率先發展

http://www.subaonet.com 2006年09月02日 蘇州新聞網

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蘇州波瀾壯闊進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建設史,是振奮精神努力實現「兩個率先」的奮斗史,更是轟轟烈烈繼續在高平台上加快發展的發展史。五年來蘇州經濟發展的一組組擲地有聲的數字,令人振奮,令人自豪。細細地解讀這些數據,可以真實具體地展示蘇州經濟發展的亮點和特色,可以深刻地領悟蘇州率先發展的時代風采。

GDP居全國第五位

「十五」時期,是蘇州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連續跨越大台階的五年。繼2002年、2004年蘇州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跨越2000億元和3000億元的台階後,2005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26億元,在總量上又躍上了一個新台階,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達66766元,摺合人均超過 8000美元。短短五年,GDP連續跨越三個千億元級的大關,年均增長15.5%%,增速比「九五」時期高出3.9個百分點。GDP列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之後,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5位,比2000年提升了2個位次。

工業總產值居全國第二位

「十五」時期,蘇州以新型工業化為第一方略,抓住國際製造業轉移的大好時機,積極加強「三帶」(即沿滬寧線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沿長江的基礎產業帶和沿滬浙的配套製造業產業帶)建設;大力推進「兩個」計劃(即「IT產業倍增計劃」和發展規模企業「220計劃」),努力打造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2005年,工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79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31.1%%;總量繼續擴大,工業生產總值跨過萬億元大關,達 1212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908億元,五年間年均分別增長27.3%%和32.8%%。蘇州的工業總產值列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之後,位居全國第2位,比2000年提升了4個位次,蘇州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中國第二大工業城市。

實際利用外資居全國第二位

五年來,蘇州緊緊抓住中國加入WTO等有利機遇,主動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堅持把開放型經濟作為第一性經濟來抓,堅持把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著力加快5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開發區的進一步開發建設和功能的提升,促進全市開放型經濟在較高平台上實現量增質升。「十五」時期,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有107家在蘇州投資,累計注冊外資57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98億美元,分別為「九五」時期5倍和2.6倍。2005年,全市(按原口徑統計)實際利用外資60億美元,僅次於上海位居全國第2位。

進出口總額居全國第三位

五年來,蘇州積極推進進出口主體、產品、市場和方式的多元化,重視推進大通關和口岸建設,促進進出口貿易繼續高位增長。「十五」時期,蘇州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的年均增幅雙雙達到47%%以上。特別是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其中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59.5%%上升到2005年的81.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提高了27.5個百分點。2005年,蘇州進出口總額1405.9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727.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僅次於上海、深圳居全國第3位,比2000年又提升了1個位次。

地方財政收入居全國第六位

五年來,隨著全市經濟的加快發展、新增長點的大量涌現和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斷提升,加上全市各級充分發揮財政服務於經濟、服務於社會的作用,全面推進和深化各項財政體制改革,充分調動各地各部門增收的積極性,從而使全市財政收入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地方財力明顯增強,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需要,同時對國家的貢獻也日益增多。2005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718.1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16.8億元,均比2000年翻了兩番,年均增長30%%以上;一般預算收入的總量、增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在全國大中城市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6位,顯示了蘇州雄厚的經濟實力。

民營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來,蘇州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尤其注重完善所有制結構、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市委、市政府制定並全面實施《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騰飛的決定》以及各項配套政策,加強了發展民營經濟工作力度,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構築服務平台,為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2005年末,全市提前一年完成「民營經濟騰飛計劃」確定的民營經濟注冊資本三年翻番的目標。全市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總數分別為9.24萬戶和 23.08萬戶,數量名列全省第一位;注冊資本分別為1706億元和94.6億元,私營個體經濟注冊總資本比「九五」期末增長7.6倍;民營企業的稅收佔全市稅收的比重達29.5%%,完成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0%%,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極。由此,也促進蘇州的經濟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開放型經濟、民營經濟和規模經濟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

服務業增加值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制定了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作出了《關於促進服務業跨越發展的決定》,確定了服務業發展的三大重點,明確提出要形成結構優化、特色明顯、功能完善、開放度高的服務業體系,使服務業成為「打造蘇州起飛的另一翼」。在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的鼓勵推動下,生產性服務業的領域不斷拓展,新興服務業日益壯大,傳統性服務業加快提升。2005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256.3億元,位居全省第1 位,「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4.8%%。五年來,蘇州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效益的確是令人矚目的。蘇州以佔全國0.46%%的人口、0.09%%的土地面積,創造出了佔全國2.2%%的國內生產總值、2.3%%的財政收入、9.9%%的進出口總額和8.5%%的外商直接投資的佳績。雖然數據不能代表蘇州經濟發展的全部內容,但數據是最有說服力和直截了當的事實。上述一組組活生生的數據不僅詮釋了蘇州過去五年經濟發展的輝煌,而且也預示著蘇州又一次經濟起飛的未來。

6. 昆明: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千億級園區要達到4家以上

近日,昆明市為加快推進全市開發區及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發展,建立健全與園區發展相適應的領導體系、管理體系、運行體系、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激發園區的內生動力,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制定了《昆明市促進開發區及工業園區改革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擬於近期推行。
《意見》提出,園區要堅持以產業發展為核心,走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道路。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千億級園區達到4家以上,其中兩千億級園區達到2家。鼓勵以國家級和發展水平較高的省級園區為主體,對小而散的各類園區進行清理、整合、撤銷、託管,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對位於中心城區、工業比重低的園區,積極推動向發展總部經濟等城市綜合功能區轉型。
加快推進園區創新發展。每年引進一批重點創新型企業。支持建設一批企業技術中心,鼓勵園區加快發展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業服務平台,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大力提升園區產業承載能力。為企業提供信息、技術、人才等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和必要的社會事業工程。
優先保障園區土地供應。優先保障工業用地指標,設立園區用地申報、審批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制度。
加大園區財政扶持力度。對自有資金投入園區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按實際投資額的10%給予一次性獎補,單個園區不超過2000萬元。安排一定規模的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園區規劃、規劃環評、園區重大公共服務平台等園區軟環境項目建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等。
《意見》提出按照差異化的要求,對園區進行年度評價考核。考核結果同時與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擴區調區升級、園區資金支持掛鉤。對年度綜合考核評價不合格的園區、年度綜合評價位於後三名的園區,給予黃牌警告;對連續三年考核評價為最後一名的園區,給予摘牌。

7. 成雅工業園的園區規劃

園區規劃起步區3平方公里(2015年),近期發展區10平方公里(2020年),中期發展區30平方公里(2030年),遠期拓展區50平方公里(2050年)。園區產業定位是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機械製造業、戰略新興產業(新材料、生物技術、生物能源、環保產業)、輕加工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目標是建成千億級產業園區,成為高端產業聚集地,西部經濟新引擎,具有示範意義的多功能綜合性產業新城。
園區按照工業化和城鎮化,產業發展和新城建設互動發展的理念建設開發,既是產業新城,又是城市新區。時間上同步推進,工業區和配套服務區按照1:0.4的比列同步推進;布局上功能分區,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發展區位於臨溪河以南,宜居、宜商、宜業配套功能區位於臨溪河以北。園區配套商住用地開發收益用於彌補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實現投資總體平衡。

8. 國家級工業園區

本報訊 (實習生 唐彬 記者 張啟富)昨(24)日,廣安開發區建設與發展座談會在市委六樓會議室召開。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軍,市委副書記、市長侯曉春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王建軍強調,工業園區是加快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我市實現工業強市發展目標的戰略性舉措,各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積極進取;發揚迎難而上的精神,團結協作;發揚熱情服務的精神,堅定信心打造千億級園區,開拓創新勇創國家級工業園區,為推動三次創業,實現超常規跨越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市委常委、副市長蔣維君,市委常委、秘書長蘇利明及中、省駐市單位和市級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我市堅持「集中規劃、集群發展、項目推進、滾動開發」的思路,短短幾年時間,開發區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特別是新橋園區開工建設僅僅兩年,便由一片起伏不平的毛地變成了廠房林立,初具大工業氣息的產業基地,建成區面積已達2平方公里,園區承載大項目的能力逐漸增強。兩年多來,開發區共引進項目18個,總投資120億元,到位資金20億元。開發區的發展方向不斷調優,發展勢頭不斷向好,發展勁頭越來越足,綜合競爭力已躍居省級開發區三甲,逐漸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陣地、主引擎。
王建軍在聽取了開發區的建設與發展情況匯報和與會人員的發言後指出,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部門、各單位和相關區、鄉的大力支持下,廣安開發區建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績來之不易,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靈活的體制機制,調動了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形成了集全市之智、全市之力,萬眾一心抓園區建設發展的大格局,高效優質的服務促進了園區的快速發展。
王建軍強調,工業園區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各級各部門要繼續創新思路,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拚搏,把園區建設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當前開發區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入園條件越來越好,入園企業日漸增多,發展前景美好,但面向未來,園區建設發展任重道遠,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進一步推進觀念創新、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拓展工作思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堅定信心打造千億級工業園區,勇創國家級園區。要積極進取,發揚迎難而上的精神;要團結協作,發揚熱情服務的精神,切實增強搞好園區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建設工業園區的決心不動搖,扶持工業園區的力度不減弱,強化工業園區的工作不放鬆,進一步完善園區的規劃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各級領導、各個部門要通力協作,搞好服務,提高服務水平,及時解決企業在建設、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通過優良的投資環境和優質服務,實現引得進、留得住、能發展、做得大的目標,努力把園區建成綜合競爭力最強、環境最優美、社會最和諧、體制機制最具活力的跨越式經濟發展平台。
侯曉春要求,工業園區建設要更加重視科學規劃,更加重視物流業開發,更加重視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和各個生產要素的完善。在規劃中,要變單純的工業區規劃為城市新區規劃,在推進水、電、路、通訊、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要把綠化、人居、物流、金融服務、文化娛樂等考慮進去。規劃既要有超前性、科學性,又要講求實用性、綜合性,不斷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市場信息系統建設和物流業開發,完善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配套功能,使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與人居環境配套建設同步發展,全面提升園區服務層次和服務質量,發揮工業園區在政策、信息、環境、管理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整體優勢和功能,促進園區健康快速發展。

9. 千億衛星產業園破產,從中可以吸取那些教訓

千億衛星產業園破產,從中可以吸取那些教訓

近日位於深圳的新安第一工業園區,曾經有千億級項目傍身,但仍然沒有逃脫過破產的命運,讓很多人都唏噓不已。千億衛星產業園的破產可能在外人看來猶如大廈將傾,常人很難想像的到如此龐大的產業園怎麼會轉瞬就成空,但在內行眼中看來偶然之中其實包含著必然。逝者如斯夫,產業園破產已經是不爭的一個事實,我們能做的就是從中吸取教訓,讓自己避免這種結果。

科技公司核心支柱要素包括願景、品牌、商業計劃、知識產權、合同、財務管理、保密協議、公司章程等。這些應條理明晰、與時俱進、明確具體、落實到書面,成為公司的根基。所有這些必須在一-開始就經過深 思熟慮並建立起來,這樣在執行和拓展過程中才能跟得上情況變化。大多數投資人遲早會進行一次廣泛的盡職調查,因此應預先花點時間為將來做准備。可以從各領域專業人士那裡獲得幫助和建議,確保你經過深思熟慮。應記住,有人向他們求助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非常願意幫忙。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千億級工業園區新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松汽車老闆多少錢 瀏覽:730
開寶馬車的人都戴什麼手錶 瀏覽:407
如何下載汽車服務商 瀏覽:750
賓士小扶手多少錢 瀏覽:762
工業軟管泵怎麼更換軟管 瀏覽:218
即墨到膠南汽車多久到 瀏覽:311
怎麼拍汽車車體 瀏覽:315
發動不起來汽車該如何操作 瀏覽:427
賓士內飾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364
奧迪a6超車擋怎麼換 瀏覽:495
為什麼很多工業產品含鉛 瀏覽:28
奧迪a5防滑燈亮了修一下多少錢 瀏覽:626
重慶求購汽車配件模具都有哪些 瀏覽:929
汽車牌製作要多久 瀏覽:63
汽車雨刷水箱在哪裡 瀏覽:120
華晨寶馬機電專員具體干什麼 瀏覽:711
04年奧迪A6雨刮怎麼匹配 瀏覽:854
奧迪a8現在多少錢一輛 瀏覽:442
電動汽車充電樁起什麼責任 瀏覽:581
賓士貨車哪裡產的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