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今社會工業高度發展,如何正確處理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保護環境的同時也不忘工業的發展,工業發展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尾氣以及污染的產生,兩者都要兼任,盡可能的減少污染的發生。
㈡ 環保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在我國環保產業企業中,水污染防治、環境監測領域企業數量佔比較高;水污染防治、固廢處置與資源化、大氣污染防治3個領域企業的營業收入佔比居前列,3個領域企業營業收入之和佔比高達88.4%。
環保企業主要分布於水污染防治和環境監測領域
中國環保協會對全國環保產業重點企業(11229家)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水污染防治、環境監測領域企業數量佔比較高,水污染防治、固廢處置與資源化領域企業營業收入、營業利潤佔比均較高。水、固領域企業利潤率相對較高。
——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㈢ 環保宣教怎樣才能發揮作用
環境宣傳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環境保護工作起著先導作用。群眾環境意識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我國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對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至關重要。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正是為了增強全民族的環境意識,指導人民群眾用正確的、可行的方法來保護環境。
.環境宣傳和教育是開展環保工作的堅實基礎 環境保護工作「靠宣傳教育起家」,這是對環境宣傳教育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基礎地位的形象概括。但是,環境意識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公眾的環境意識還有待提高,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環境意識存在明顯差異。萬丈高樓平地起,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環境意識,是當前我市、我區乃至全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是環保工作的推進劑 革命時期需要走群眾路線,今天的環保工作同樣需要走群眾路線。只有群眾先了解、認識環保,才能積極地投身於環抱,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依靠人民的力量、社會的力量,才能做好這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而群眾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保護環境,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一個環境宣傳教育的過程。 .
環境宣傳教育對環境保護工作起著監督作用 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力度,有利於群眾環保意識的提高,讓群眾認識環保、了解環保、參與環保、監督環保工作,讓國家在制定環保政策時能夠更貼近實際,更能真實地反映人民的意志。
㈣ 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工業發展是無可避免環境污染。但發展工業是為了經濟發展、社會需要…所以為了降低工業污染…只有提高科學、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保護環境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4)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目前,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量還相當大,遠遠高於環境的自凈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副產品有害殘留物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等等。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持續發展還是自我毀滅。毫無疑問,我們應當刻不容緩地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否則,日益惡化的環境將使我們在其他領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我們應該保護環境,否則人類會加速滅亡!
護環境!
㈤ 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或是小型公司中,哪些企業是靠"環境保護"盈利的
很多環境科技公司都是以環境保護項目作為盈利項目,例如水循環工程,節能節電等,但是一般都是中小企業,大型企業沒有,因為市場畢竟剛剛開始。
㈥ 環境保護,_____為本.A教育.B法律.C宣傳.D領導
環境保護,教育為本。
貝邇工商管理與環境教育國際研討會昨天在北京舉行,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致信祝賀。
朱鎔基總理在賀信中說,環境保護,教育為本。中國的環境教育事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向環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有效提高企業管理者對環境保護的認識程度和社會責任感,推動中國環境管理和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今天有關各方面的代表聚在一起,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共同探討如何在中國的工商管理教育中納入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容,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據介紹,貝邇項目是一個國際環境教育項目,旨在將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容納入工商學院的課程設計,並體現在教學大綱的編寫及教材內容中。該項目已在北美和拉丁美洲得到很好推廣,並計劃自2000年起在亞洲地區實施。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標志著貝邇項目在中國正式啟動。在為期3天的研討會中,與會代表將圍繞綠色營銷、環境會計與審計、戰略管理、運營管理和策略整合五個議題,共同探討如何在中國目前的工商管理課程中加入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容,並盡快予以實施。
本次研討會由國家環保總局舉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曲格平及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等出席今天的研討會並講話。
㈦ 為科學發展觀進一言
參考資料:
我為科學發展觀進一言
環保宣教
未來20年將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最具活力的階段。中央相繼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文明等新理念將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體系;環境、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實質性提高,必將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政策體系;循環經濟、新能源、區域經濟平衡等必將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告訴我們,環境必將從純專業層次進入到經濟、社會層次,進而達到政治與文化倫理層次。這是我們環保事業的機遇,也是環保宣教工作者的機遇。
2006年是學習貫徹國務院《決定》的關鍵一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作為環境保護事業的「起家」基礎,環境保護工作「四個輪子」之一的宣教隊伍,要學習新知識、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要與時俱進,以宣教人特有的方式和活力,以黨性修養當中迸發出來的良好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成為環保戰線最活躍的先行者!
因此,我希望環保宣教工作者能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改進各項工作。首先,統一認識,加強思想建設。要提高政治敏感度,強化紀律意識,堅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好環保宣教工作。宣傳教育工作隊伍是環境保護的主力軍、生力軍、先鋒隊,環境保護靠宣教起家,也得靠宣傳教育發展。環境保護不僅是一個專業,更重要的是一個理念,是新的文明和新的文化形態,宣傳這種理念需要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環保宣教工作者要把宣傳環境文化與促進環保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相結合,把宣傳教育活動上升到環境文化層面,傳播環境文化,繁榮環境文化,建設環境文化。市局今年准備與三湘都市報聯合開辦環境周刊,這是一塊很好的宣傳陣地,市局各處室、各區縣(市)要養成環保宣傳意識,充分利用好這一平台,倡導綠色文明,宣傳環境保護工作動態和成果,在樹立環保形象、爭取領導和群眾支持上狠下功夫。
其次,狠抓落實,加強基礎建設。要深刻理解環境保護宣傳工作的重要意義,以全市環保中心工作為軸心,定好位、服好務。環境保護事業頭頂著天,連接著國策與宏觀戰略;腳踩著地,連接著全社會民眾的利益與關注點。要加強與民眾的溝通,密切聯系新聞工作者、學界和人大、政協等組織,結成最廣泛的環境保護同盟軍。另外,要圍繞「創建生態市」這個工作中心,突出和體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環境保護理念,廣泛開展「創綠」系列活動,倡導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和環境價值觀念,樹立環境保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的社會道德觀。要通過多種渠道,大力開展靈活多樣的創生態市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從抓環境意識、抓環境理念、抓生態環境入手,讓人們都建立起和諧的心態來支持、參與我們的環保活動,形成整個社會都來關心環境、愛護環境、改善環境、維護環境的良好輿論氛圍。我市的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創建工作已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取得了一些成績,今年要繼續深入開展這項工作,通過復查督查、培訓交流、表彰獎勵等手段不斷提高創建質量和水平;同時,要貫徹落實國家提出的「建設新農村」和總局關於啟動「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的要求,大力開展綠色村的創建,把環境保護的管理和理念滲透到農村鄉鎮,開展環境友好型新農村的建設。
第三,注重學習,加強業務建設。要端正業務指導思想,不斷探索宣傳教育工作的規律與特點。環境宣教工作是一門藝術,要不斷推動理論和實踐創新,拓寬宣教領域,提升宣教品味,發展宣教事業。要研究宣傳內容,在學習、熟悉環境保護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科學發展觀、循環經濟等理論學習,全方位了解國際國內形勢,把環境保護的內容放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大背景中去審視把握,要將大環境的理念貫穿到宣教工作中去。要研究宣傳對象,針對各級領導、企業家、社區居民、農民、青年學生等不同社會群體的不同精神需求,確定合適的宣傳內容和方式有的放矢地進行宣傳。要研究宣傳方式,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積極開展內容豐富、主題明確、形式新穎、生動活潑、宣傳對象樂於接受的宣傳教育活動。
今年「六五」組織各區、縣(市)集中到市區開展環保宣傳,並不是以往形式的簡單重復,而是要大家回去想好辦法、出好點子,拿出一些新的、效果好的宣傳形式和內容,要使宣傳活動能給市民留下些什麼,而不是「六五」宣傳一過、點一撤,就煙消雲散了。
第四,整和資源,加強品牌建設。要充分整和全系統資源優勢,形成全系統宣教工作密切聯系的大格局;要加強聯系與溝通,上下聯動、齊心合力,把環境宣教事業做大做強。要研究報道內容,選准報道時機,加強新聞報道的策劃組織;要建立健全新聞發布制度,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環保工作的進展;要主動向媒體提供新聞背景材料,適時組織新聞采訪活動。要抓住環境類重大紀念日的契機,做好重點突出的宣傳教育工作;要積極鼓勵全社會廣泛參與環境保護,使每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真正成為公眾踴躍參與的環境節日;要將重點宣傳與日常宣傳工作相結合,努力打造一批環保系列宣傳活動經典品牌項目。
環境保護工作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動力,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我們要有緊迫感,積極行動,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要有事業心,艱苦奮斗,以出色的業績贏得廣大群眾的認可和支持;以環保戰線最活躍的先行者的姿態,為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早日變成現實貢獻我們的力量。最後,再次感謝全市環保系統宣傳教育戰線上同志們的辛勤工作和對全市環境保護事業所做的貢獻。
㈧ 談談如何處理發展工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是當前不少地方面臨的現實課題。
加強環境保護是發展所需、民生所盼。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但由於以往的經濟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凸顯,不僅給發展帶來負面影響,而且在一段時間內也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8)環境保護工業靠什麼起家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是統一的,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兩者的內容也是統一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一方面,高質量發展須是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比如,我們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突出轉型發展主攻方向,堅持一手抓改造升級傳統產業、一手抓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企業深度治理,就能有效減少企業污染排放,促進空氣質量改善。
另一方面,我們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快生態綠化建設,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也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㈨ 第一產業與環境保護
農業生態系統與農業環境保護
一、農業生態系統概念
1、農業生態系統
農業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人類利用農業生物與環境之間以及生物種群之間相互作用建立的,並按照人類的社會經濟需求進行物質生產的有機整體。它介於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生態系統之間,是一種被人馴化了的半人工生態系統。人類是農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系統的調控者。農業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除了人之外,主要是經過人工馴化的農用作物、林果木、畜禽、魚類和農用微生物等,還有與這些農用生物有密切關系的雜草、害蟲和病原菌。各種不同的農業生物群體與一定的地理氣候、土壤環境相聯系,在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形成各種不同組合形式,不同發展階段農業生態系統類型。
2、農業生態系統的基本組分
(1)生物組分: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與自然生態系統一樣,可以分成以綠色植物為主的生產者,以動物為主要的大型消費者和以微生物為主的還原者(分解者)。然而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占據主要地位的生物是經過人工馴化的農用生物,如農作物、家畜、家禽、家魚、家蠶等,以及與這些農用生物種類和數量密切的生物類型,最重要的大型消費者是人類。
(2)環境組分: 農業生態系統的環境組分包括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組分。自然環境組分是從自然生態系統繼承下來的,但已受到人類不同程度的調控和影響;人工環境組分包括各種生產、加工、貯存設備和生活設施等,它通常以間接的方式對農業生物發生影響。
3、農業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
(1)環境和物種結構:在不同區域,農業生態系統由比例不同的各種地貌類型構成,山水、田地面積差異很大,相應的生物種類及其數量關系也不同。人們不但可以通過修水庫、挖魚塘、築壩圍田等方式改變系統的環境結構,還可以通過引種和選育方式調整農業的物種結構。
(2)空間結構:空間結構包括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兩個方面。
農業生態系統的水平結構,是指農業生物種群在空間的水平變化。這是因為環境組分可因地理位置原因形成緯向或經向的水平漸變結構,也可因社會原因形成同心圓式的水平結構,農業生物組分也隨之形成相應的條帶狀或同心圓式的水平分布。其他非地帶性因子的作用會使生物形成種類鑲嵌分布。生物個體間會形成均勻分布、團塊分布和隨機分布的各種水平結構格局。
垂直結構又稱立體結構,是指生物在空間的垂直分布上所發生的變化,即生物的成層分布現象。環境因子可因山地高度、土層和水層深度變化形成垂直漸變結構,不同的垂直環境中有不同的生物類型或數量。如果環境條件好,生物種類復雜,則系統的垂直結構也復雜,反之,環境條件惡劣,生物種類簡單,垂直結構也簡單。
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種可配置不同形式的立體結構。正是由於農業生態系統垂直結構,才保證了農業生物更充分地利用空間和環境資源,並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
(3)時間結構:環境因子隨著地球自轉和分轉而產生時間變化,形成光、熱、水、濕等因子的年節律和日節律,生物組分也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節律,表現出不同的時相。所以在安排農業生物品種的種養季節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時間節律。同時這些時間上的差異,也是適時實施農藝措施的重要依據。
(4)營養結構:不同生物間以營養關系為紐帶,把生物組分和環境組分相互緊密地、錯綜復雜地聯結起來的結構,稱為營養結構。每一個農業生態系統都有其特殊的、復雜的營養結構關系,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都必須在營養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一般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多種生物按營養關系順序從植物到草食動物再到肉食動物排列。人類可根據農業生物的遺傳、生理、解剖和生態特性,通過營養關系,將農業生物成員聯結成多種鏈狀和網狀營養結構。
二、農業生態系統的經濟特徵
農業生態系統是人工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一樣,不僅具有地域范圍、生物群落與自然環境相統一,生物環境組分之間的能量及物質交換等自然特徵。同時,農業生態系統還具有經濟特徵。
1、農業生態系統是人類投入各種農業資源進行農業生產的產物
農業生態系統是人類為一定生產目的而進行經濟活動的產物。人類為了維持生活,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投入各種資源進行植物栽培和禽畜飼養,以取得必須的食物,這樣就形成農業生態系統。它是人類為著一定的經濟目的而創造的。這種經濟目的以需要和可能為基礎,有了經濟目的,就根據當地的具體資源條件,按照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進行資源組合,決定採用最有利的農業技術和經濟措施,建立合理的模式,並按計劃執行,經過一定時期,最終將建成一個按人類設計而實現的農業生態系統。
農業生態系統在人類投入各種農業自然資源而形成後,並非一勞永逸,而必需不斷努力,不斷進行調控和管理,並投入資源才能繼續存在。農業生態系統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生物的自然再生產與人類有目的的經濟再生產交織在一起。
在農業生態系統內,必定有一種或幾種植物或動物是主要勞動對象,這些動植物生長、發育、乃至成熟達到可供人類消費之時,便完成經濟生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類投入各種農業資源。如果人類要取得第二次收獲,就必須再投入各種資源,才能進行經濟再生產。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就是人類必須對農業生態系統繼續進行控制,系統的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才能保持下去。
2、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由人類經濟活動所決定
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是指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的效率。投入農業資源越少,產出的產品數量越多、質量越好,則其轉化效率越高,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就越好。因此,農業生態系統功能的好壞,是人類干預和調控的結果。這種對系統的干預、調控和管理,實際上是投入農業資源的經濟活動。各種資源投入的數量、時間和方式的合理程度,直接影響到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農業生態系統是由環境、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四個基本要素構成,人類對系統的控制及改善功能的活動也是針對這四方面進行。
(1)對環境的干預:自然環境諸要素中,人類對光和熱的性質和強度尚不能加以改造。為了增加能量轉化的效率,只有設法改良品種以提高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性能,或提高作物的耐寒或耐熱能力,以適應這一地區的光熱條件。人類對環境的干預主要表現在:合理利用光熱條件,控制利用水資源,營造防護林帶(防風、防沙),植樹造林(改良小氣候)。
(2)對植物的干預:在生態系統中,植物是生產者。但在同一系統中的不同植物種類,對人類有不同的經濟價值,因而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各種農作物、雜草和野生植物在生態系統中都能進行光合作用,起著生產者的功能。但是農作物可以給人類提供各種植物性農產品,而雜草和野生植物則是人類進行作物栽培的障礙。人類除保護農作物和促進其生長發育外,還通過選育種改良其經濟性狀,使其更符合人類的要求,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人類對植物的干預主要表現在:改良作物品種,改善耕作制度,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防治病蟲害,根外施肥。
(3)對動物的干預:動物在生態系統中是消費者。同植物一樣,在系統中的不同動物種類對人類有不同的經濟價值,因而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有不同的影響。各種家禽家畜、害蟲、有害的細菌、寄生蟲及有害獸類在生態系統中都是一級、二級或三級消費者,但是家禽家畜可以給人類提供畜禽產品,而其他有害動物則是作物和家禽家畜的危害者。所以人類把家禽家畜作為勞動對象,採取各種措施使其正常生長發育,並改良家禽家畜的經濟性狀,為增加產蛋、產奶,提高屠宰率,提高飼料消化率等等,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用。而對有害的動物,則設法加以控制和消滅。人類對動物的干預主要表現在:改良禽畜品種,改善飼養環境,合理飼料配方,控制配種時間,防疫治病等。
(4)對微生物的干預: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是分解者。土壤中的細菌和真菌使植物殘體、動物排泄物和屍體分解,其分解物重新回到物質循環系統,這是再循環運動的物質基礎,也是進行經濟再生產的重要條件。人類對微生物的干預是通過改善環境的透氣性、調節土壤溫度和增加有機質等措施,使其有利於微生物的活動和繁殖,促進分解作用,以提供植物所必需的養分。人類對微生物的干預主要表現在:合理耕作,合理施肥,秸桿回田,水土保持,合理排灌等。
農業生態系統基本成分的物質循環關系模型
上述無生命成分(無機環境)、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四個營養單元,也即四種成分,在能量獲得方式和在物質環境中各以獨特的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並通過復雜的營養關系緊密結合為一個整體,成為自然界的基本功能單元。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用圖4-3 的模式表示。
可見,農業只有通過一定的系統結構,結合當地資源的特點,研究最適當的結構體系和轉化控制技術系統,才能求得最佳的轉化效率。
3、農業生態系統的價值流
能量轉化與物質循環是農業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特徵,是研究農業生態系統的核心問題。
能量和物質在生態系統中的運動叫做流,稱為能量流與物質流。在能量流和物質流的運動過程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並固定和貯存起來,使植物得以生長、發育和繁殖。植物這種固定和貯存的運動環節,在生態學中稱為植物庫。同樣,動物以植物為食料,把植物的能量和物質吸收、固定並貯存在動物體中,稱為動物庫。植物和動物殘體和排泄物回到土壤接受微生物的分解,成為植物可吸收的養分,稱為土壤庫。植物庫、動物庫和土壤庫與能量流及物質流是互相依存的,在運動中相互聯系,構成生態系統的特徵。
人類利用農業生態系統中流和庫的循環運動,生產各種植物和動物性農產品,這是從事農業生產的目的。從經濟的觀點來看,這些農產品都是物質財富,都是有使用價值的。所以在農業生態系統中伴隨著能量流與物質流的運動還有價值流。
價值流是以價值形式體現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的生態系統運動,它是農業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經濟特徵。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的經濟成果是創造使用價值,這正是農業生產投入各種農業資源取得植物性和動物性產品的過程。價值流與能量流及物質流是互相交織、同步進行的。價值流就是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過程中以潛在使用價值與實在使用價值的形式交替轉化而成的。所謂潛在使用價值,就是農業生態系統中尚未能供人類直接消費的各種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的種苗、種子和微生物,以及非生物部分的光、熱、水、氣和土壤養分等。在未經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之前,人類是不能利用這些成分來滿足生活需要的(某些種苗、種子在性質上可供人類消費,但在經濟上不可取)。但沒有這些成分,綠色植物也無從合成有機物。所以,農業生態系統這些組成成分具有潛在使用價值的性質。隨著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斷吸收、轉化、固定、貯存和積累環境中的能量和物質,潛在使用價值也不斷同步增長和變化。及至植物發展到「可供人類使用的形態」,也就是成為可供人類食用的植物性農產品,潛在使用價值就變成可滿足人類需要的實在使用價值。至於動物性農產品,則是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家禽家畜利用植物性的潛在使用價值(人類不能直接消費的秸桿、雜草等)和使用價值(人類可以食用的穀物等)作飼料,從一種已形成的潛在使用價值及使用價值,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使用價值。人類消費這些植物性或動物性的使用價值之後,其殘渣及排泄物又成為潛在使用價值。這就是價值流的全部過程,也是能量和物質轉換的過程。
同能量和物質可以固定和貯存於植物和動物體內而成為植物庫和動物庫一樣,潛在使用價值和使用價值也貯存於植物庫和動物庫之中,也就是說可供人類消費的農產品,只能從植物庫和動物庫中取出來。因此,要獲得高產,就要使植物庫和動物庫貯存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而要達到此目的,又必須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的效率。
4、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與物質的輸出和輸入是商品交換所造成的
由於各地的資源條件不同,經濟、社會和政治情況各異,隨著社會發展,造成生產上的地區分工。各地都根據各自的條件,生產成本最低,產量最高,質量最好的產品,這是任何市場經濟必須遵循的經濟規律。既有生產上的分工,就必須有商品交換。現代農業生產的產品有相當一部分不是在當地使用,即不是在生產這些產品的農場或生產單位消費,而是作為商品運銷到其它地方。經濟越發展的國家和地區,農產品的商品率就越高。在經濟發達國家的農場,其產品幾乎全部都商品化,而且銷售市場不限於本國,國際農產品貿易額與日俱增。
農業生態系統是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建立起來的。即使它的范圍很大,也不能避免農產品作為商品流出系統之外。所以在現實商品交換的社會里,農產品廣泛和頻繁地在各地進行交換。而農產品是在農業生態系統內由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而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本身貯存有一定數量的能量和物質,農產品作為商品流出本農業生態系統外,也就是將一定數量的能量和物質輸出系統之外。農產品外流越多,能量與物質輸出就越多。在進行經濟再生產時,如果不從系統外輸入相應數量的能量和物質,農業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的功能就受到影響。這種情況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是不會發生的,但在以商品生產為主的農業生態系統中則是必然的現象。所以輸入適當數量的能量和物質,以保持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是人類對系統的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措施。
輸入能量和物質最常用的方法是:對土壤施用各種有機和無機肥料,使土壤庫中的養分保持收支平衡;對植物施用農葯,以防治病蟲害,使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對田地施用除莠劑,以抑制和消滅雜草,保證農作物的生長不受妨礙;輸入各種飼料,以保證家禽家畜有足夠食料,特別是以禽畜飼養、養魚或飼養其他動物為主的生產單位,輸入商品飼料是不可避免的;對動物使用各種預防或治療疾病葯物;盡量滿足生產過程中運輸、抽水、噴葯及農田基本建設等工作所必需的石化能源或電力;在整個生產過程各項工作都進行活勞動投入。
至於輸入能量與物質的數量、種類、時間、方法等如何才能合理,即既不能浪費,又不能影響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則必須藉助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業技術經濟知識,按具體情況作出決定。
(三)應用農業生態系統理論合理利用農業資源
1、應用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原理,處理農業資源改造與適應的關系
人類建立農業生態系統和繼續維持它的存在,都需要投入各種農業資源,有些農業資源可以不需要改造便可投入農業生產,陽光、降水、土壤等。有些自然條件如太陽輻射、溫度、風速等人類仍未能加以大范圍改造,但有些農業資源如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等人類可在某種程度上加以改造,使其對農業生產發揮更大的作用。這種改造自然資源的活動,就是對生態系統的調控和干預,使生態系統中的環境與生物群落更為協調,以提高整個系統的功能。但是,人類對生態環境的改造要考慮技術上的可行性,經濟上的可能性,生態上的合理性,所以能改造就改造,不能改造就千方百計地適應,這是一條生態經濟原則,這一原則的主導方面是改造。
2、應用能量轉化與物質循環理論,處理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關系
農業資源可以更新,但是利用不當即遭破壞。利用資源是為了生產,使農業生態系統得以正常運轉;保護資源是為了繼續更好地利用,使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越來越高。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資源利用與保護結合是關繫到農業生態系統的存在與發展的問題。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則是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的問題。
怎樣應用能量與物質轉換原理將資源利用與保護相結合呢?①利用農業資源只是利用這潛在的生產能力,這種潛在生產能力就是資源所蘊藏的能量或物質;②利用資源必須考慮保持其更新能力,使其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可以繼續不斷地起作用;③資源利用與保護必須全面考慮,不能顧此失彼。
3、應用流和庫的理論,處理農業資源利用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①農業生態系統中的流和庫是伴隨著能量轉換與物質循環而產生的;②盡可能增加植物庫的積累;③盡可能增加動物庫的積累;④盡可能提高農作物和家禽家畜的經濟性狀。
4、應用生態食物鏈理論,處理農業資源與耕作制度的關系
能量和物質被綠色植物吸收利用轉化為有機物,便成為草食動物的食料,而草食性動物又是其他肉食性動物的食料,形成生態食物鏈的關系。
農業生態系統食物鏈的每一個環節,都貯存著能量和物質,亦即具有滿足人類需要的使用價值,食物鏈每增加一個環節,就增加一種使用價值。因此,在組織生產過程中,盡可能增加農業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環節,便可多次增值,創造更多的使用價值。但是,增加食物鏈的環節,人類不能隨心所欲,而應根據資源條件和農業生態系統的具體情況及人類需要來進行
截取一些,自己寫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