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能源工業是如何改變美國

能源工業是如何改變美國

發布時間:2022-02-05 23:02:03

『壹』 美國工業擴散的方向和原因

美國工業擴散是由其國土的東北部五大湖地區向南部墨西哥灣沿岸和西部太平洋沿岸擴散。原因:一方面是五大湖是美國主要的傳統工業區,環境污染嚴重,資源能源出現短缺,加上土地租金、水電等成本較高,不符合新興產業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發展需要;另一方面是需要在南部墨西哥灣沿岸加大石油開發力度,而且美國面部墨西哥灣沿岸和西部的太平洋沿岸,環境優美(沒什麼污染)、交通便利、科技條件優越,符合新興電子工業的發展需求。結果是美國的工業出現了由東北向西、南擴散的現象,形成了以東北為傳統工業基地、西部和南部為新興電子工業基地的現象。

『貳』 近年來美國玉米產業迅速向現代玉米能源加工業發展轉變的原因

新能源技術的成熟加上能源緊張,再說附加值也變高了。

『叄』 美國的工業技術為什麼高度發達

工業概覽

美國工業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而著稱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生長取得巨大進展,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都大大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目前,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銅、鋁、硫酸、乙烯、汽車、飛機等的產量,以及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轎車、家用電器、通訊及辦公自動化設備、電子計算機晶元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則在近年內落到了日本、德國等國後面。

美國工業布局的特點是發展地區集中,分布不平衡;如汽車工業集中在底特律及其周圍五大湖區各州,這里集中有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和克萊斯特汽車公司,其汽車產量和銷售額均佔全國總數的80%左右;造船業集中在4個地區,最主要的是以波士頓、紐約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海灣地區;第二個是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磯、聖地亞哥地區;第三個是墨西哥灣各港口四周地區;第四個是五大湖沿岸地區;鋼鐵工業集中在匹茲堡。因此地臨近煤礦和五大湖工業區,容易獲得煤、鐵礦石的供應,背後又緊靠大西洋沿岸的工業區,有利於鋼鐵業的發展;飛機製造及航天業則集中在西雅圖、洛杉磯等西部地區;高技術工業,如電子計算機、光纖通信、激光技術、生物工程等則集中在加利福尼亞洲的矽谷周圍地區。

80年代以來,美國工業發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狀態,一方面,傳統工業面臨國際上新興工業國家的劇烈競爭,正呈衰落狀態,被稱之為「夕陽工業」;另一方面,以高技術工業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整個工業水平下降的趨勢;自70年代中後期以來,美國工業雖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挑戰,但其在世界工業中所佔的份額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

鋼鐵工業

鋼鐵工業為美國經濟三大支柱之一,70年代以後,鋼鐵工業面臨著設備老化,勞動生產率低下,國際競爭激烈等方面的挑戰,處境非常困難;為此美國鋼鐵工業部門從80年代初開始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企業結構調整;據估算,美國鋼鐵工業僅在80年代後半期就投入企業和設備技術改造資金6000億美元,使其轉爐效率、連續鑄鋼能力、帶鋼軋機等技術和設備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當然,同其它工業部門相比,美國的鋼鐵工業仍有很大困難,這不僅是美國國內因素所致,而是因為鋼鐵設備生產能力過剩,是一個帶有全球性的問題;近10年來,世界鋼鐵總產量一直呈下降趨勢,美國鋼產量則一直保持在世界總產量的11%左右。

世界前20名大型鋼鐵企業中,美國佔有7家,它們是: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 Group)、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 Steel)、國民鋼鐵公司、共和鋼鐵公司、內陸鋼鐵公司(Inland Steel Instries)、阿姆拜鋼鐵公司以及約翰和拉費爾公司。

汽車工業

美國汽車工業是本世紀剛興起的一個工業部門,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1978年,美國汽車產量達到歷史最高點—1290萬輛後逐年下降,美國三家最大的汽車公司都出現了10億美元以上的虧損。為此,這三家大汽車公司都在80年代著手進行了企業調整和改革;經過80年代上半期的改造與調整,美國汽車工業到80年代後半期渡過了難關,使美國汽車產量連續幾年保持在1100萬輛的水平,三大汽車公司的汽車產量均居世界最先進行列;其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高居榜首,福特汽車公司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三位,克萊斯特汽車公司排在日本日產汽車公司、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七位;進入90年代以來,因受美國國內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汽車工業再次陷入困境;1992年2月,通用汽車公司宣布,3年內關閉12個工廠,裁員1.6萬人,到1995年,該公司將關閉21個工廠,解僱7.4萬名職工;這是美國汽車工業衰落的一個縮影;1991年,美國共銷售汽車1230萬輛,比1990年下降11.5%,為1983年以來最低水平。通用、福物和克萊斯特三大汽車公司在美國汽車市場所佔的銷售份額也下降了4%,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68.9%;三大汽車公司的虧損額高達70多億美元,這一境況使布希總統1992年初訪問日本時,也要帶上三大汽車公司的董事長,以幫助美國汽車工業渡過難關。

建築工業

建築工業與鋼鐵工業,汽車工業並列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地位相當重要,它消費全國冶金工業10%的產品,70%的水泥、玻璃、磚瓦,40%的木材,50%的油漆工業產品,並佔有全國8%的運輸能力,被稱作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建築業發展迅速,也帶動了其它工業部門的增長速度;到1972年創歷史最高紀錄,年建房230萬套;但在此之後,建築工業隨著美國經濟的衰落而衰退;到1981年降至最低點,年建房110萬套,不足1972年的50%;從1982年開始,建築工業又開始回升,到1988~1989年度,甚至達到了繁榮的程度;但也許正是由於這種繁榮,使銀行業對房地產和建築業信貸過度膨脹,造成了1990年民用高級住宅和辦公樓嚴重過剩,年底有1/3的新建築閑置無用,銀行貸款回收困難,導致對工商企業和個人信貸的收縮,引發了1990年第四季度開始的美國戰後第九次經濟衰退。

美國建築業現代化程度很高,設計技術和管理水平也居世界領先水平;在建築材料的應用上,也大膽採用新材料,如特種塑料、鋁合金、大面積平板玻璃等,在抗震力學和建築結構設計等方面,仍領導世界建築工業的發展方向。

機器製造業

美國機器製造業在二戰前落後於德國,到1969年,美國的機床產值才超過德國和前蘇聯,躍居世界第一位,但到70年代後期,則又面臨世界各國的挑戰;美國機器製造業由大約500家大公司組成,但在1972~1986年間,美國在經合組織各國機床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4.9%下降到11%。里根政府為了阻止這一與國防工業密切相關的部門繼續衰落,提出了一項「國內行動計劃」,在限制進口的同時,增加資金投入;1988年,由於美元貶值和投資需求的增加,機器製造業部門狀況有所改善,訂貨增加,生產回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僅為1.5%左右;在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製造方面,美國所面臨來自日本的挑戰更為嚴重,外國高級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幾乎佔領了美國國內市場的75%左右。

高技術工業

與美國傳統工業普遍衰敗的狀況相反,美國的高技術工業則生機勃勃,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潛力;高技術工業包括微電子技術、電腦軟體、機器人、通訊設備、計算機輔助設計、光纖技術、超導研究、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技術等。

美國政府把高技術工業作為提高經濟增長率、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據經合組織估計,美國在計算機技術、電子電信、生物工程、化學及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部門居世界首位,只有在工業機器人、計算機晶元和金屬合方面落後於日本。

電子計算機和信息處理技術是現代高技術工業的核心。
此外,美國在高分子化學、生物工程、新材料與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超導、核能等方面,都保持著世界領先的位置,並對這些領域的繼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能源工業

能源工業部門是美國工業中最大的部門,它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電力、核能等;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是美國能源工業中最主要的部門, 1989年,美國能源消費構成是:石油佔40.3%;天然氣佔24.1%;煤炭佔24.8%;核能佔5.8%;水力及地熱佔5.0%;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蘊藏量很大,全國50個州都發現有石油和天然氣;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為美國提供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分,60年代末期國際上出現石油危機後,美國的採煤業才略有回升;特別是從70年代中後期開始進行的採煤技術設備更新運動,使美國煤炭採掘業的技術裝備和勞動生產率都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美國煤炭的主要產區是阿巴拉契山脈一帶,僅此處煤炭產量就佔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

除傳統的石油和煤炭能源外,美國還特別注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目前美國正在開展利用潮汐、合成燃料、太陽能等新能源;核能更是美國大力發展的重點,1970年,美國擁有核電站19座,1980年增加為70座,1990年則增加到110座,另有4座正在興建中,按這種增長速度,到1995年,美國的核能發電量就可以超過煤炭發電量,位於石油之後居第二位。

『肆』 分析近年來美國玉米產業迅速向現代玉米能源加工業發展轉變的原因

玉米生產過剩,庫存大量增加;能源危機產生;科學技術的發展,玉米深加工水平的提高

『伍』 美國是如何制定全球能源戰略的

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和未來的車用燃料、智能電網、清潔煤技術與核電、提高能效等等。

畢竟是一個大國,肯定要事先考慮好很多東西,總不能馬馬虎虎去應對未來可能會碰到的一些事情吧,他們把考慮到的因素都已經計劃好了,環保、可再生、清潔、智能等等都計劃好了,是別國的模範。

智能電網

美國府致力於發展智能電網,推動電網的現代化改造。智能電網的優點在於能夠及時監測到斷電的可能性,必要時更改供電線路。通過智能電網項目,可以降低用電成本,提高可靠性。智能電網還可以使可再生能源並入電網,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並控制他們的能源利用。


『陸』 美國節能減排

(一)美國工業能源消耗總體情況。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國。美國消耗了全球能源的22%,石油的24%。2006年美國全部能源消耗中,工業佔33%,交通佔28%,商業佔18%,居民佔21%。2006年美國工業消耗能源32.6quads(1quad相當於1055.06?015焦耳),花費了2050億美元,其中8quads(約25%)是非燃料性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氣,如煉油副產品用於生產瀝青、天然氣用於生產石化產品和焦炭用於生產鋼鐵。美國工業消耗的能源比八國集團其他7國的總和還多,大約是中國的一半。美國工業能源消耗佔比33%,相比較全球工業能源消耗的比重是不高的,2004年全球工業能源消耗的比重超過了50%。這一方面反映了美國交通運輸和家庭消費能源消耗佔比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國工業品的凈進口包含了其他國家的能源消耗。
(二)美國工業節能管理的成效
通過提升製造業結構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改進工業能源強度,美國工業節能管理成效明顯。統計表明,從1985年到2004年,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工業部分增長了接近45%,而總的能源消耗幾乎沒有變化,能源強度減少了接近1/3。能源強度的明顯改進,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製造業結構的提升,高能源強度的鋼鐵、石油冶煉、造紙等的比重在GDP中減少了,而代替的是那些能源強度低的計算機和電子製造;另外一個原因是能源效率的大大提高。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能源強度一直在下降,1919年以來下降了近75%,1973年以來下降了50%,其中約70%的下降得益於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三)美國工業能源效率具有巨大的改進潛力
美國工業能源消耗具有巨大的改進潛力。美國工業能源的消耗2006年為32.6quads,到2020年大約增長到34.3quads,到2030約35.0quads。到2030年美國工業能源消費年平均增長率為0.3%,CO2的排放年平均增長率為0.2%。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預測,通過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的廣泛推廣應用,以及產業結構的提升,耗能的產業逐步轉變為服務業和信息業;通過實施現在可以商業化的節能技術,美國工業節能潛力到2020年大約在14%-17%。
化學工業和石油冶煉是美國工業能源消耗前兩大部門,化學工業和石油冶煉在原材料、資源、裝備和生產過程比較相近,有很大的節能和效率提高的機會。2005年的研究表明,美國石油提煉還可以提高效率10%-20%,從單純提煉過程看還可以節能23%-54%。
美國紙漿和造紙行業每年消耗能源2.4quads.估計到2020年節能潛力在16%-25.9%,可節省能源0.37-0.61quads。
鋼鐵工業是美國工業能源消耗第四大部門,每年耗能1.4-1.9quads。2006年,美國接近43%的粗鋼採用的是高爐(BF)和轉爐(BOF)生產工藝,其餘57%採用的是電弧爐(EAF)生產工藝,前者的噸耗能是後者的3倍以上;美國大約49%的鋼是用廢鋼生產的,而用鐵礦石生產熱軋鋼每噸消耗的能源是用廢鋼的5倍。2005年,美國鋼鐵學會(AISI)宣布了這樣的目標,到2025年美國噸鋼的耗能比2003年減少40%。
美國水泥工業每年耗能約1.3quads,佔美國製造業耗能的5%,水泥工業佔全球工業耗能的9%。水泥工業每年二氧化碳排放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5%,在美國佔2%。水泥工業的節能主要通過擴大規模和採用高效率的干窯工藝代替原來的濕法窯工藝。通過技術革新可以減少能耗10%,通過改變原材料可以減少10%-20%的能耗。

『柒』 為什麼美國的軍火工業可以帶動它的經濟發展

因為世界各地的地緣沖突經常發生,同時其他國家為了捍衛自己的和平,而美國的武器具有較好的性能和先進性,所以比較受世界各國的歡迎,那麼美國的軍火工業得到了生存和發展的條件。

『捌』 汽車工業的發展如何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

1、福特通過高工資造就了美國中產的崛起,引出了美國的公民社會
2、製造業的發達促進了人口的增長,享受了人口紅利
3、促進了交通。
4、改變了居住觀念。

『玖』 工業化怎樣改變美國

歷時約100年的美國工業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創造了世界上最發達、最強大的國家和所謂的「美國奇跡」。美國的工業化發展對我國今天的經濟發展有哪些可借鑒的經驗呢?
美國工業化具有各產業協調發展、勞動生產率高、產業聚集、要素市場發達、國內市場大等特點,這些特點對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向「世界製造中心」邁進,以及協調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或農業產業化)、實現二元結構轉型和解決「三農」問題,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美國工業化的特點
產業結構升級在各產業協調發展的基礎上進行
與其他先行工業化國家相似,美國的工業化也是一個工業比重逐步超過農業、工業內部重工業比重逐步超過輕工業的過程。但美國的產業結構升級是在各產業協調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輕工業在整個工業中的比重雖然逐漸下降,但其發展速度也不慢,直到1900年美國工業化完成之後,輕工業比重仍然大於重工業。美國農業發展慢於工業,但就農業本身來說,在美國工業化時期內,農業發展是相當快的。農業的較快發展,一方面為工業提供了市場;另一方面,農產品加工業成為美國第一大製造業。
勞動力的專業化素質和勞動生產率高
美國在工業化啟動時期勞動力和資金都非常短缺,整個19世紀其工資率和以利息表示的資本收益率都較英國高。美國通過大力普及和發展教育、尊重知識、引進人才、發明勞動節約型技術、發展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等手段和途徑,努力提高勞動力的專業化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雖然19世紀美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和資本價格一直高於其最重要的競爭對手英國,但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優勢完全彌補了由勞動力和資本價格較高而帶來的損失。
產業聚集和區域專業化現象明顯
美國製造業存在一個明顯特點:全美國主要的製造業集中在以芝加哥為西端、以華盛頓到波士頓為東線的區域內。直至20世紀中葉,這一地區仍擁有68%的美國製造業和43%的美國人口,盡管這一地區的土地面積只佔全國的7.7%。已實現產業化的美國農業在區域布局上存在明顯的專業化分工,形成了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帶,比如小麥生產帶、玉米生產帶等,此外,還有所謂「牛肉帶」、「豬帶」等。
城市化與工業化協調推進
1790年,美國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而且沒有一個城市超過5萬人。隨著工業化的迅速推進,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加快了。到1920年,城市人口已經超過了農村人口。與製造業就業人數不斷增加相適應,1790~1950年間,美國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率)也不斷增長,從1790年的5%迅速提高到1920年的51%。
資本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發達
東北部是美國製造業的主要聚集地。該地區高效率的資本市場,為其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如為了方便紡織業融資,該地區發展了大量的儲蓄機構和金融中介機構。資本市場也為產業重組提供了通道,1818年以後,由於航運業相對利潤下降,新英格蘭地區的許多航運業巨頭將其資本通過資本市場順利地轉移到紡織行業。而新英格蘭地區的農業勞動力通過勞動力市場順利流向西部農場和本地的工廠,如洛厄爾的工廠就因為從周邊農業人口中招收女工而聞名。
跨區貿易發達,國內市場大
區域專業化的發展和跨區貿易的興起也對市場規模的擴大做出了貢獻。隨著區域專業化生產和勞動分工的發展,消費品需求和由此派生的對機械、特製品以及其他資本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逐步形成了全國性的紡織品、服裝、鞋靴以及其他消費品市場。
引進技術,利用外資,發展進出口貿易
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美國充分利用了其後發優勢,直接引進和利用英國等先行工業化國家的技術和人才等。如美國大量用偷竊、抄襲和引誘技術人員等方法得到了英國、法國、德國等的技術和機器等。
大量吸引外資是美國實現工業化的基本手段。自1843年至1914年,美國吸引外資穩步增加,1914年吸引的外資額相當於1843年的33倍。發展進出口貿易也是美國實現工業化的重要手段。自1790至1914年,美國的進出口除個別年代稍有減少外,一直是增加的。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初,美國幾乎掌握了世界貿易的1/3。
對我國工業化的借鑒意義
雖然美國的工業化發生在100多年以前,而且美國工業化所處的時代背景與我國當今的工業化存在很大的不同,但美國工業化所反映的一般性特點對我國推進工業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第一,盡管美國實現工業化比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時間較短,但也花了約100年時間。我國的工業化嚴格說來是從新中國開始的。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國推進工業化才不過50餘年,與美國相比我國目前尚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繼續推進工業化仍然是未來幾十年的主要任務。過去,我們曾試圖通過計劃體制和推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來實現快速趕超(「超英趕美」),但事實證明「欲速則不達」,工業化必須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目前,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中國正在邁向「世界製造業中心」,這是中國工業化重新走上正軌的生動體現。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與100多年前美國在工業化時期製造業所達到的國際地位相比,我國目前離成為真正的世界製造業中心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因此,我們必須做好長期奮斗的准備,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世界製造業中心邁進。
第二,美國的產業結構升級是在各產業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推進的,這一點對我國極具借鑒意義。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經濟,總想通過政府計劃而不是通過市場來重點發展某種產業,殊不知各個產業之間不是通過國內市場就是通過國際市場而相互關聯,只有在各產業協調發展的基礎上,隨著技術進步、消費結構升級和國內產業競爭力的增強,才能逐步使產業結構升級。雖然工業(或製造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但工業化絕不僅僅是工業發展,而是各產業協調發展的過程。如美國的工業發展就是與其農業、商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等產業的發展相輔相成的。中國過去在農業和輕工業沒有很好發展的情況下優先發展重工業,是值得認真反思的。目前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中,尤其要防止出現過分強調信息化,過分強調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過分強調產業結構升級等傾向。
第三,美國的工業化首先表現為人的專業化,勞動力專業化素質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在美國趕超英國過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美國獨立以來,一直非常重視教育,重視人才,重視人權,重視人的成長,這無疑是其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化強國的主要奧秘。我國過去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正好犯了「見物不見人」的毛病,重視工業項目、工業產值、機器設備等「物」,而忽視人的需求的滿足(低工資),忽視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忽視人的自由流動,尤其忽視為工業化做出重大犧牲且源源不斷成為工業化新主體的農民的權益,因此工業化走了很長的彎路。今後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過程中,要借鑒美國等先行工業化國家的經驗,將人作為工業化的主要依靠力量,推進人的流動,將盡可能多的農民納入到工業化軌道上來,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四,美國的工業化表現為明顯的產業聚集、區域專業化和人口集中(城市化)。各種不同的地方因具有不同的優勢而在工業化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各地競爭的結果是各自成為某方面的專業化區域。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的人口和產業布局是按計劃進行的,事實證明布局不合理。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允許人口、要素和企業或產業在全國各地自由流動,由其自發選擇區域。這樣就會逐步形成較合理的產業聚集和區域專業化現象,並使城市化與工業化協調推進。

第五,美國的工業化是由市場化來保證的,其工業化過程也是市場不斷發育、市場范圍不斷擴大的過程。資本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的發育和發展,國內產品市場的擴大、國際貿易的發展(或國際產品市場的擴大),都為美國的工業化提供了重要支撐。我國過去通過計劃制度雖然使工業產值比重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了,但事實證明這種工業化是不可持續的。美國工業化經驗表明,只有通過市場化來推進工業化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因此,我國今後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要繼續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發育和完善各類市場,制定和完善各種市場制度,將市場化與工業化很好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在工業化中的關鍵作用。

『拾』 中國500強企業多為重工業(能源)行業那麼就是說如果美國也大搞能源行業是不是GDP會更高.

美國有他專長是軍火。現在就算要做重工業也很難發展。因為中國的很多重工都已經佔領了外國市場。

閱讀全文

與能源工業是如何改變美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芬蘭的汽車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482
賓士gts如何彈射 瀏覽:913
汽車懸掛異響有哪些 瀏覽:618
輕工業什麼行業好 瀏覽:920
到汽車西站怎麼坐車 瀏覽:716
玉環機電工業園怎麼去 瀏覽:466
賣房和汽車哪個好 瀏覽:600
易縣汽車總站到西站要多久 瀏覽:553
立體裁片怎麼轉換工業標准紙 瀏覽:85
汽車年檢可以推遲多久 瀏覽:563
長城汽車加美孚嘉實多殼牌哪個好 瀏覽:939
寶馬7系從廠家到4s店一般多久 瀏覽:291
奧迪牽引力怎麼樣 瀏覽:464
工業環保酒精成分是什麼 瀏覽:75
什邡中煙工業和五糧液哪個待遇好 瀏覽:15
賓士amge43兩門版報價多少 瀏覽:931
工業園泉河村什麼時候拆遷徵收 瀏覽:275
深圳哪裡有汽車漂移 瀏覽:945
建汽車超級快充站多少錢 瀏覽:710
寶馬哪個車子好看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