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是怎麼學習歐洲先進技術,帶動地方經濟的呢
你好!
19世紀中葉,日本和中國一樣閉關鎖國。沒有接觸到歐洲的新興文明。在1853年,美國軍艦開進日本港,日本的平靜生活徹底被打破了。只不過,日本不像清晚期的中國那樣坐以待斃,幕府統治被迫結束,明治維新讓日本迅速的打開了昔日緊閉的大門。政府推行「富國強兵」政策,迅速提高了日本的綜合國力,也將日本引上了與西方列強為伍、競相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閉關鎖國導致了民族屈辱,由民族屈辱而富國強兵,富國強兵之後便對外侵略,對外侵略險些造成國家破碎,戰後的日本又在廢墟上再次騰飛。50多年來,日本因戰敗而迎來了和平,被佔領而實現了民主改革,失去了在國際事務的發言權而取得了經濟高速增長的成功。這些變化發展盡管有外力在起作用,但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其面向未來、忍辱負重、自強不息的精神,不能不讓人贊嘆。
當日本已經開始派出強大的考察團去訪問歐美的時候。中國人還在做自己天朝大國的美夢。中國的國門越關越緊,日本的國門卻越敞越開。於是英國1840年以武力的方式撬開了中國緊鎖的大門。而日本卻成為了二戰中從中國收獲最多的國家。
但,在憤怒日本7年中對我國做出的種種劣跡,在憤怒日本至今依舊參拜靖國神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正視到日本在最近的100多年以來的飛速發展。在戰後最初的10年裡,日本在經濟上做了2件大事。一是恢復了經濟,二是進行了經濟改革。實現了由統制經濟向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的轉變。自此,日本經濟步入快速增長軌道。1956~1970年的15年間,日本實際GDP年均速度率達9.7%。日本的GNP(國民生產總值)於1965年超過英國,1967年超過法國,1968年超過前聯邦德國,躍居主要發達國家的第二位。僅僅20多年的時間,二戰中一敗塗地的日本便以經濟大國的面目重新崛起。
進入70年代,固定匯率制的瓦解和日元大幅度升值,使日本經濟面臨新的挑戰。1973年爆發的石油危機,對日本經濟有如滅頂之災,以至人們用「休克」一詞來形容它給日本帶來的沖擊。然而,日本經濟並沒有被沖垮。日本將一場石油危機變成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契機,開始了向知識技術集約型經濟的轉變。結果,在主要發達國家中,日本不僅率先擺脫石油危機,而且其產業結構再上新台階。日本生產的節能型家用電器和轎車等開始暢銷全世界。1971~1985年的15年間,日本實際GDP年均增長率為4.1%,雖然比前一個15年低了一半還多,但在主要發達國家中卻是最高的,以至被視為主要發達國家中的「一枝獨秀」。
縱觀130多年來的世界經濟發展史,到目前為止,在經濟技術上真正實現了趕超的只有日本。日本的成功,曾使它成為尚在追趕途中的國家學習和模仿的樣板。
日本人有一種獨特的民族意識與團結的思想,我認為這是致使日本一直處於經濟強國位置的重要原因。日本人懂得團結協作,而國家亦有一套特別的方式來幫助國有企業的發展。日本的三菱起初還只是幾個人的小廠子。但是國家給予大力的支持,現在,三菱已經成功躋身國際知名企業之一了。
我們應該放寬心態,以虛心的向日本學習。日本的發展史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要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全面提高人口素質,防止兩極分化,自強不息。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借鑒日本的發展經驗。我們總是在自稱為泱泱大國,但為何在經濟上永遠都無法與日本一個島國相媲美?日本資源匱乏,我們卻物產豐富。日本歷史短暫,而我們卻擁有著5000年的文明,甚至於日本的祖先當年都是借鑒了我國的發展經驗。我們埋怨人口太過龐大,日本雖小,可也有著1億多的人口,同樣擁擠。當日本大量的出口高新產品,電子產品的時候,我們卻還在以出口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和廉價的紡織品等來換取貿易順差,賺取大量外匯,並以此為榮,自豪的坐在外匯儲備第1的寶座上。說這些,我並沒有任何貶低中國的意思。無論是哪個國家的發展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我們應該懂得學習,懂得借鑒。日本擁有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積和極為匱乏的自然資源,卻創造了17%的世界財富。
謝謝!高搜易財富|二手信託(www.gsycf.com)很高興為您解答!
『貳』 日本的設計產品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樓上的是研究古典文化的? 胡說,中國古代五千年文化,那是中國的文明。
日本是二戰前後發展起來的,它的迅速發展並不是一個偶然,他們愛學習 有禮貌,日本人都很團結,服從天皇的指揮這是關鍵,在二戰以前,日本政府派出大量使團去外國學習外國先進知識做好鋪墊,不遠萬里,漂洋過海,因為航海知識淺薄,很多人死於大海,但是他們還是不畏犧牲,繼續漂洋過海,努力學習先進知識帶回國內,並結合多國的先進經驗,發展起來的現代工業,也源於他們的一絲不苟,是一個很智慧的的民族,我國是因為近代連年征戰,以及在貪污腐敗的領導下才走到今天的。
也許你們罵我哈日,日本的XX, 你錯了, 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弱點,才能進步,整天自我感覺良好,早晚要給別人奴隸,老婆給人家洗衣做飯遭欺辱,兒子給人家擦皮鞋,你給人家去種田。
『叄』 二戰後日本工業設計的快速發展有哪些我們可以借鑒的
二戰後,日本工業設計領域走的是「仿製」--「精工」--「自主創新」的發展模式。
仿製可以快速拉近與先進水平的差距,彌補技術代差。
隨著基礎工業水平的提升,精工可以提升品牌定位,為企業贏得更多利潤。
而自主創新則使產業由加工製造型轉為科技型產業,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與專利權。
目前中國在工業設計領域發展模式與二戰後日本比較相似,現階段以仿製為主,但隨著工業能力的提升,已經有不少國內企業可以為世界頂級產品做零配件甚至產品的代工,而少數重點企業通過收購及自主創新開始掌握更多核心科技。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中國目前大多數企業的品牌定位仍然比較低端,以廉價仿製品和代工為主,自主品牌也比較欠缺,仍然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品牌及市場積淀才能夠提升國有品牌的國際地位。
『肆』 二戰後西歐和日本的經濟迅速發展的共同點,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國家借鑒
權威解答: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與西歐相比有哪些共同點?你覺得其中哪些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戰後西歐與日本都樂於也善於引進和吸收外國先進科學技術,注重發展教育,培養人才。這一點是促使兩國經濟騰飛的關鍵,也是我們今天必須至始不移地堅持和貫徹的一項基本國策──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在改革中必須堅持求實與創新。)
補充:
歐洲經濟發展原因:①這種高速發展主要是由於西歐國傢具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及技術基礎,發揮了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利用美國的援助,採用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宏觀指導,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等多種原因促成的。
②二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是控制西歐和日本,遏制蘇聯勢力向西發展,充當世界霸主。援助西歐是其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二戰結束後,各國都需要醫治戰爭創傷,恢復發展經濟,提高國際地位。當時形成了美蘇爭霸的格局,西歐各國需要密切互相之間的聯系,維護自身安全和利益
日本經濟發展原因①戰後美國在日本進行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日本政府利用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國防開支小的有利條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為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②戰後美國對日本的扶植,使日本沒有承擔多少戰爭賠款,反而得到美國許多貸款。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美國向日本訂購大批軍事物資,日本經濟受到強烈刺激,迅速繁榮起來。
③日本政府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技成就,發展教育和科技。正是大膽引進與創新相結合的精神,帶來了日本經濟的騰飛和現代化。
『伍』 「日本的歷史是一部不斷吸取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歷史」這一說法的原因
1、相關事件:遣唐使,出使唐朝,學習先進文化。2、明治維新:進行資本主義改革,學習西方先進文化技術原因:(1)日本自然資源嚴重匱乏,可耕種土地有限,如果不去學習外國先進的文化技術就無法生存,只有在學習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才可以以一技之長,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
『陸』 日本工業設計為何能在戰後崛起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二戰以後,日本迅速崛起,工業設計在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90年代日本進入了十年經濟衰退後,工業設計對經濟的轉型升級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要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還需努力提高我國的工業設計水平.日本的經驗帶給我們的啟示包括:第一,政府應發揮積極的干預和引導作用促進我國工業設計的發展.第二,行業協會應發揮好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作用,積極推動工業設計為經濟結構調整服務.第三,應大力提高我國高等教育中工業設計專業教育質量和水平.
(世經評論·北京)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工業設計已經成為一個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根本戰略和有效手段,在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事實證明,在國際市場上,國家間競爭已經從價格競爭、產品質量競爭轉向工業設計上的競爭.深入地研究日本工業設計從無到有的發展及其對日本經濟發展的影響,對提高我國工業設計水平,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成為世界貿易強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工業設計對日本經濟發展的作用
所謂工業設計,從廣義上說,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生產和服務的設計過程".從狹義的角度來看,產品設計是工業設計的核心,主要是指對於那些與人的衣、食、住、行、用相關的產品,就其功能、材料、構造、工藝、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等各種因素,從社會、經濟、技術的角度進行的綜合設計.
二戰以後,日本迅速崛起,很快趕上和超過了許多發達國家,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貿易強國.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時間內,日本取得如此顯著的進步,除了其他因素外,工業設計在其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90年代日本進入了十年經濟衰退後,工業設計對經濟的轉型升級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日本工業設計的發展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的民用工業和工業設計並不發達,貿易中以代加工為主,設計方面則直接模仿歐美的樣本.這時日本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工業特色和貿易規則."價廉質次"是日本在對外貿易中給人的最直接印象.
(一)日本工業設計發展的萌芽階段
從1945-1952年是日本工業的恢復時期,也是日本工業設計的萌芽階段.戰後,由於受到戰爭的嚴重破壞,工業中的大部分設備已不能使用,其餘設備也陳舊不堪,生產總值只有戰前的30%.這期間日本的工業設計和對外貿易尚處於啟蒙階段,優秀的產品不多.許多產品是由工程師而不是專業的設計師設計的,產品功能方面的需求考慮得較多,而外形、顏色、材質等方面考慮欠缺."日本造"在世界貿易中基本沒有立足之地.
這時,日本政府深深意識到要發展經濟,必須要重視工業設計.一方面要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企業及全民的工業設計意識,另一方面要向傑出的設計師學習,從優秀的設計國度汲取設計思想.1951年,日本將工業設計正式引進高等教育,成立了千葉大學工業設計系,並且在日本藝術大學開設了工業設計課程,從而提高了設計的層次與實用性;在1952年.日本成立了工業設計協會(JIDA),研究方向從一開始就緊跟形勢與潮流,將日本設計界和社會的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
此外在1951年,日本政府邀請了美國最著名的工業設計大師雷蒙德·羅維訪問日本.作為第一位訪日的設計大師,雷蒙德·羅維不僅給日本帶來了工業設計課程,還將當時世界上最新的工業設計理論、技術和設計狀況介紹給了日本,並親自動手為日本公司設計了著名的"和平"牌香煙的包裝.羅維的訪日極大地帶動了日本設計業的發展,推進了日本工業設計發展的進程.
(二)日本工業設計的起步階段
1953-1960年這一時期,是日本工業設計的起步階段,工業設計的發展帶動了經濟與貿易的持續發展.從50年代中葉起,由日本政府和商業財團提供經濟資助,每年派送學生赴美國和西歐學習工業設計,搜集歐美的設計經驗,並將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帶回.這一時期日本的工業設計注重生產線設計的批量化和規范化,使得電視機、汽車、摩托車、家用電器等工業產品產量激增.到1960年,日本的電視機產量已經達到257萬台,居世界第二;摩托車149萬台,居世界第一.此時的"日本造"雖具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通過低廉的價格迅速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對外貿易額有了巨大的增長,日本成為貿易大國.
50年代末,世界設計會議的召開成為日本工業設計全面發展的契機,日本的工業設計進入到一個全盛時期.1957年,日本通產省建立了"良好設計選擇系統"以及優秀產品的證書"G級"標記等,用以保護好的設計和防止發明被仿冒及專利的被侵犯;隨後日本通產省又發表了"時代的變化對設計政策的影響"一文,表明了政府在這個非常時期對設計的重視;成立了日本GK(日本設計佳作獎)工業設計組織;加入了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ICSID).日本的很多大公司積極配合政府的行動,紛紛成立自己的設計部門、產品開發部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產品的工業設計,由原來的模仿為主轉變為獨立創造、具有特色為主.不僅將日本的民族文化運用到工業設計中,融入到高科技產品之中,而且很重視歐美等工業設計大國常常忽視的地方,無微不至,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形成了日本現代設計、現代製造、現代貿易的一大特色,成功地改善了日本產品的貿易形象.日本產品迅速佔領國際市場,日本成為貿易強國.
(三)日本工業設計進入成熟發展階段
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在世界兩次石油危機後,由日本工業設計師推出節約能源和資源設計及產品的實用性和理性設計對工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972年世界設計師大會在日本召開,標志著日本設計的地位得到了國際的承認.這一時期日本逐漸轉成為以重化工業及節能型高附加值的加工組裝、技術密集型支柱產業為主體的工業生產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居世界前列,"日本製造"譽滿全球,許多工業產品佔領著相當大的國際市場份額,由一個貿易小國發展成為世界上主要的貿易出口國,擁有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可見,在日本經濟發展的鏈條上,工業設計與出口成為了經濟增長的關鍵.根據國際有關權威機構的研究,在1973-1985年期間,日本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達到42%.相比較而言,這一時期其他主要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同一指標,除德國外,都明顯低於日本.其中,德國為67%;義大利和法國同為24%;美國為19%;而英國則僅為9%.而處處可見的工業設計正是促進日本產品國際化和出口激增的主力軍.
(四)日本工業設計進入世界一流發展水平
從90年代起日本的工業設計進入世界的一流發展水平.1989年世界設計會議和設計博覽會在日本召開,進一步開闊了日本設計師的視野.1993年日本政府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再度發表了《時代變化對設計政策的影響》一文,要求設計師根據時代的變化調整設計理念和方向,為推動日本經濟轉型升級服務.日本設計師及時調整了設計觀念,把國際上通行的設計理念如無障礙設計、綠色設計和通用設計概念運用到工業設計中去,這對日本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逐漸走出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日本工業設計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日本工業設計之所以能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關鍵原因是政府進行了干預.日本政府直接支持企業派遣設計人員赴歐美學習,邀請國外設計專家到日本講學,幫助企業培養設計人才.為了加強對工業設計在經濟發展中的引導作用,政府還制定了"出口商品法規"及"優秀產品評選制度"等一系列相關設計法律法規,確立設計就是"創新"的概念,引導企業設計與時俱進,使工業設計為經濟結構的調整服務,推動經濟的轉型升級.日本的經驗可以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國要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還需努力提高我國的工業設計水平.
第一,政府應發揮積極的干預和引導作用促進我國工業設計的發展.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建立鼓勵和引導工業設計發展的機制和戰略,推動我國工業設計水平的提高;積極參與各種國際間交流活動並參加相關的國際組織,加強國際間交流,引進國外設計人才和設計理念,在國內推廣設計為經濟發展服務的理念,從而推動工業設計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的發展服務;從財政上積極扶持中小企業開發工業設計,推動中小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第二,行業協會應發揮好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作用,積極推動工業設計為經濟結構調整服務.通過舉辦國際論壇、國際展覽會和研討會等,積極探討中國工業設計與時俱進的戰略,為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出謀劃策;行業協會還應成為我國行業設計力量的整合平台、宣傳平台和設計活動平台.
第三,應大力提高我國高等教育中工業設計專業教育質量和水平.目前我國僅有少數大學開設了工業設計課程,工業設計尚屬於較"冷"的專業.同時因為師資不足,一些正統的工業設計理論和方法並沒有完全地進入到我國的設計教育界,影響了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鑒此,應當建立設計研發中心培養高水平的設計人才,提高我國工業設計層次和實用性;通過聘請外國專家、派留學生出國深造等途徑,提高我國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的水平.
『柒』 日本的工業在明治維新之後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日本在明治維新完成後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當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部分。
從內部原因上來說:
幕府統治早已腐化,不得民心。早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國內就出現了反對幕府統治的呼聲。日本擁有著獨特的地理條件,身為一個島國,面積狹小,因此無論是政策還是技術都比較容易普及全國,並且狹小的地理環境也使日本比較容易形成統一的市場環境。這些條件為之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推動了之後工業的發展。
從外部原因上來看:
當時世界處於自由競爭資本時期,顯然,相對於日本來說,疆域廣闊中國的吸引力更大,
所以西方列強在掠奪資源的侵略過程中將主要力量放在了中國,這為之後日本的發展營造了一個相對有利的國際環境。
總結:
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頁,它為日本政治、經濟的近代化發展掃除了障礙,為日本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次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當時有利的國際環境以外,還有日本內部的歷史原因。
這場改革告訴我們在改革時不可盲目借鑒,在學習先進技術時要有選擇、有批判。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舍棄文化本身消極落後的部分。
『捌』 分析日本、美國、俄羅斯、法國的工農業發展條件及其特徵,進而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和經驗借鑒
日本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沿海狹小的平原上,以精耕細作的蔬菜和水稻的種植為主。
日本的工業是以加工出口貿易為主。日本發展工業致命的不利條件是工礦產品如石油、煤鐵等資源嚴重匱乏。但是日本藉助進口原材料,出口工業產品促進了經濟的告訴發展。除了這種貿易模式,日本本身的有利條件有:高素質的勞動力,高科技投入,高效的管理和高效的服務。地理優勢是: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且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日本的海上交通非常發達,對於其產品的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國農業有農業地區專門化和農業生產專門化的特點。美國農業區分布相對集中,又處於大平原,非常利於機械化的實施。美國農業的生產面積廣大,且產量很高。因此美國是世界上著名的農業出口國。
美國的工業發展分為兩個階段。傳統工業階段和新興工業時期。美國的傳統工業部門像鋼鐵、汽車、化工等多集中於北部地區。而新興工業則集中於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的信息技術產業等和南部地區以休斯頓等城市為中心的航天工業等。現在主要發展高科技投入,高回報,低污染的產業。
就這些吧,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