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一戰中獲利最大的是美國
1,戰爭前期美國像戰爭雙方出售軍火和物資,賺取了大量的資金,工業迅速發展
2美國在最後一年趁雙方幾乎均無力繼續進攻的情況下加入了戰爭,成為戰勝國之一,獲取了巨大的政治利益
3,美國領土遠離歐洲戰場,本土沒有受到任何損失。
⑵ 一戰後美國是如何成為世界第一富裕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參戰各國坐下來清點得失的時候,大部分國家都沮喪的發現,自己損失參戰。美國似乎是個例外。他們在一戰結束後,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雖然在武器裝備上,仍然比不上英國、法國,但依然可以肯定,美國在一戰中撈到了不少油水。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為何實力大增?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除了瑞士、瑞典這樣的北歐國家保持中立外,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捲入到戰爭當中。就連一些中東國家,也都紛紛參戰。對於這些參戰國來說,戰爭帶來的損失,不僅是直接損毀的物品、犧牲的人,更多的是一些難以計算的損失。比如對於英國、德國、法國來說,他們原本都是在海外擴張的強國,十分依靠海外貿易。但戰爭爆發後,讓這些國家沒有那麼多精力能夠繼續維持貿易。
在爭奪海外貿易上,自然就開始落後。而美國則順利成為這些國家的接盤俠。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最初階段,便宣布了自己的中立態度。然後,它開始在拉美、遠東一帶,積極的發展貿易。不斷的鞏固在這些地方的利益,撈取大量的外貿利益。他們借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牢牢的把一些重要資源抓在自己手中。尤其是拉美國家。像巴西的咖啡、墨西哥的石油,智利的錫礦等等,美國人都將它們攬入懷中。
除了美國官方,大量的美國私人資本也開始到海外貿易。誰都知道,趁著歐洲國家來不及反應,趁機積蓄實力。就連當時的中國,也有一大批「民族工業」開始得到發展。而美國在當時,不僅趁機佔領海外市場,還向參戰國中的協約國賣資源。
因為在戰爭當中,這些參戰國的生產受到很大影響。尤其是戰爭到了僵持階段。參戰雙方都使盡了全力,他們都擔心自己落後。他們會從國外進口很多東西。從軍需品到日常消費品。
美國自然是個不錯的對象。不過,美國考慮到德國在拉美地區跟自己的競爭關系。所以,他們只願意幫助英國、法國一邊。在貿易上的巨大差距,讓英、
法等國對美國不得不服軟,無奈之下,他們只好用黃金支付。相比較於隨時會貶值的貨幣,黃金可算是硬通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將全世界40%的黃金都牢牢抓在手中。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這還沒有結束,美國除了握有大量的黃金,還讓英、法等國欠了自己一大筆錢。這讓美國的地位大幅度上升。這使得美國的武力雖然還不如英、法等國,卻握有讓他們服軟的本錢。
更何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貿易中,不僅是美國官方獲得了一大筆利益,美國的民間也借著這個機會,火速了繁榮了一把。
⑶ 為什麼美國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成了世界級土豪
美國在一戰後成為第一經濟強國的主要原因是保持中立,乘機發展貿易。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都是一個災難,放眼世界,幾乎每個國家都是悲劇,死傷多姑且不論,經濟的損失更是無法衡量的。但是卻有這么一個國家例外,他在其他國家征戰的時候,偷偷強大了起來,在一戰結束之後,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強國,這種轉變可謂是巨大。
在一戰期間,美國因為與各地的貿易,掌握了全球百分之四十的黃金存儲,而且還借給其他國家大量外債,使得不少國家只能夠服軟,除了國家之外,美國也不限制國內的私人貿易,這使得美國一戰結束之後從內到外的經濟強大。
⑷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經濟有什麼具體影響
首先,美國參戰原因:是因為一戰期間,美國供給協約國各種物資105億美元,貸款100億美元。俄國發生二月革命,俄與德單獨議和,退出戰爭,如果同盟國戰勝協約國,那麼美國100億美元貸款將一筆勾銷,利害攸關,所以不得不參戰。
宣戰:1917年2月24日,美國駐英大使佩奇收到齊默曼電報,稱如果墨西哥對美國宣戰,德國將協助把美國西南部還給墨西哥,於是美國以此為借口,在該年4月6日向德國宣戰。
目的: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提高自身聲望,取代英法在西方世界中的領導地位
在當時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力量已經呈現疲態且對比相當,紅色俄國的妥協使得同盟國方的劣勢消除,但雙方後備力量消耗殆盡,這一點從勝負雙方戰後從美國貸款重建可以確定,陣地戰的前提下任何一方想徹底擊敗另一方的可能性都已經不大,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作為一支新生力量,就成為拔蘿卜的那隻小老鼠,沒有它就拿不下德國從而打敗同盟國,但僅僅有它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只能從一定程度上說美國在一戰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我個人認為是當時號稱歐陸軍事第一的法國,而成就美國一戰威名的兩個國家還應該算上德國,是德法的人員消耗使得美國的四個師得以在歐洲縱橫,就是說,如果美國在開始介入它只起到仆從國的作用,而如果它支持的是同盟國,則協約國很可能失敗,再次印證它不可能是決定的力量,不可能是充分力量,而是在適當的時機內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必要力量
戰後經濟影響:戰後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美國的國外投資從1913年的大約20億美元增加到1930年150億美元,其中30%投放在歐洲。到1919年協約國欠美國債務100億美元,其中英國向美國借了大約40億,法國向美國借了30億,全世界共有20多個國家欠了美國的債務。美國的黃金儲備大為增加,從1913年的7億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億,到1930年再增加到45億,世界黃金儲備量的40%已在美國手裡。英國的黃金儲備量從1913年的2億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億。國際金融中心開始從倫敦轉向紐約,美元在世界貨幣中的地位上升,英鎊地位開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為了追逐高額利潤,憑借其在一戰中擴張起來的經濟實力和歐洲各國戰後經濟尚未恢復之機,以及西歐各國在財政上對美國的依賴,奪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場,實行資本和商品輸出。一戰後,美國以經濟勢力滲透取代了英國在加拿大的優勢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國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並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蓋口號,排擠歐洲國家的資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為美國壟斷資本的主要投資場所。美國對歐洲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則以幫助恢復戰爭破壞為名,到處運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這樣,美國的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不增長。
美國在奪取新的海外市場的同時,也注重擴大國內市場。在20年代,壟斷資產階級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門的擴大廣告宣傳和賒購的辦法來刺激汽車、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費。
當時,建築、汽車、電氣工業並稱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一戰」中,美國國內建築業近乎停頓。戰後,建築工業迅速發展,產值從1919年的120億美元增長到1928年的近175億美元。建築工業的發展不僅開辟了就業途徑,而且也促進了與其有關的其他工業的發展。在20年代,汽車工業成長為美國最大的製造業和最大的工業部門,而汽車工業的發展又推動了鋼鐵、石油、化工、公路建設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發展。電氣工業在20年代也發展很快,同樣促進了美國這一時期的經濟繁榮。
總之,今天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是基於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可以說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實力經濟地位不會發展那麼迅猛快速,冷戰期間的蘇聯也有可能稱霸世界(這其實和中國抗日戰爭一樣,如果沒有抗日戰爭,那麼共產黨很可能被國民黨鏟除,是日本牽制了國民黨,而毛主席在後方猛力發展,才有解放戰爭的逆轉結局)
⑸ 美國至一戰前,成為工業強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要比其他國家來的深入,同時期美國的工業成長是十分迅速的,光非常著名的企業家舉愛迪生、洛克菲勒這兩個代表人物就行了。
⑹ 美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19世紀下半葉,美國由落後的農業國一躍變成了工業強國,美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奴隸制度廢除後出現了資本主義自由發展的局面。
獨立戰爭後,美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工業化問題很快提上議事日程。
南北戰爭以前,美國北方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南方發展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是以奴隸勞動為基礎,排斥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自由僱用勞動,這種制度成為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而且南方種植園經濟主要面向國外,向英國提供棉花、煙草等原料,從英國輸入日用品,這就影響了北方資本主義國內市場的擴大,成為北方經濟發展的又一大障礙。
經過1861-1865年的南北戰爭,一方面掃除了美國經濟發展的障礙——奴隸制度;另一方面使美國經濟獲得了最後獨立,廣大的南方不再是英國工業品的傾銷市場,而成為消化本國產品的國內市場。這為美國工業的高速度發展開辟了無比廣闊的市場。這就造成了「能夠充分發展商品生產,能夠最自由、廣泛、迅速地發展資本主義的條件。」
2、國內資源豐富,市場廣闊。
農業迅速發展為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美國有一個潛在的廣闊的國內市場,西部處女地不斷地吸引著移民前往開墾,而西部的開發就意味著國內市場的擴大。
西部土地開發,推動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使美國農業與工業同步發展,互相促進。發達的農業不僅為工業提供了糧食、原料和商品市場,而且大宗的農產品出口也彌補了國際貿易逆差,為工業的發展積累了資金;同時為科技成果的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天地,縮短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
3、注重科學技術研究,充分採用外國新技術並重視獨創,是工業迅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在學習和引進歐洲最新科技成果的同時,大力開展應用研究,並在尖端領域有所突破,從而使美國的應用科學和工藝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美國資產階級為了奪取競爭的優勢,闖出了一條具有美國特色的科技發展之路。
首先,科學研究與生產密切結合,重視實驗和應用技術。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美國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各種研究所和工業實驗室。其次,美國不單純照搬外國經驗,而是在學習和引進的基礎上,在一些尖端領域大膽地應用和創新。如新興的電學理論和電機製造技術起源於英國和德國,但電機的完善和電力的大規模應用卻是由美國發明家完成的。最後,美利堅民族的性格和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對美國的科技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4、政府對產業革命所作出的積極對策是工業起飛的重要保證。
工業的發展需要一個統一和穩定的政府作為支撐。美國是一個新興國家,沒歷史的積淀的同時,也沒有強大的歷史保守著的強大阻力既沒有強大的飛劍實力的阻力,基於這一點,美國政府是資本主義化的,它的政策也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所在政策上也有利於它的工業化。
聯邦政府還實行了一系列社會經濟改革措施。如實行保護關稅政策,改革金融和貨幣制度等。這些為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經濟的騰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5、大量移民涌進,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技術和經驗。
美國是一個移民組成的國家,外國移民源源不斷地涌進美國,為美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據統計,1790—1860年間,進入美國的移民達500萬人。其中不少人是熟練的手工業者,美國第一架水力紡紗機就是英國人斯萊特製造的。
6、國際環境優越,少受戰爭之禍
美國遠離動亂的歐洲,南北有弱國為鄰,東西有兩大洋保護,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使美國有可能長期保持和平安定局面,較少遭受戰爭破壞,有助於工業生產持續、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有條件打著中立國的旗號,利用歐洲戰爭,坐收漁翁之利。
7、對外侵略和掠奪也是工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工業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本積累。美國工業革命所需資金有以下幾個來源:第一是奴隸貿易;第二是掠奪印地安人的土地;第三是西部土地投機;第四是聯邦政府償還國債的政策。
⑺ 美國的工業技術為什麼高度發達
工業概覽
美國工業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而著稱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生長取得巨大進展,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都大大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目前,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銅、鋁、硫酸、乙烯、汽車、飛機等的產量,以及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轎車、家用電器、通訊及辦公自動化設備、電子計算機晶元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則在近年內落到了日本、德國等國後面。
美國工業布局的特點是發展地區集中,分布不平衡;如汽車工業集中在底特律及其周圍五大湖區各州,這里集中有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和克萊斯特汽車公司,其汽車產量和銷售額均佔全國總數的80%左右;造船業集中在4個地區,最主要的是以波士頓、紐約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海灣地區;第二個是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磯、聖地亞哥地區;第三個是墨西哥灣各港口四周地區;第四個是五大湖沿岸地區;鋼鐵工業集中在匹茲堡。因此地臨近煤礦和五大湖工業區,容易獲得煤、鐵礦石的供應,背後又緊靠大西洋沿岸的工業區,有利於鋼鐵業的發展;飛機製造及航天業則集中在西雅圖、洛杉磯等西部地區;高技術工業,如電子計算機、光纖通信、激光技術、生物工程等則集中在加利福尼亞洲的矽谷周圍地區。
80年代以來,美國工業發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狀態,一方面,傳統工業面臨國際上新興工業國家的劇烈競爭,正呈衰落狀態,被稱之為「夕陽工業」;另一方面,以高技術工業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整個工業水平下降的趨勢;自70年代中後期以來,美國工業雖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挑戰,但其在世界工業中所佔的份額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
鋼鐵工業
鋼鐵工業為美國經濟三大支柱之一,70年代以後,鋼鐵工業面臨著設備老化,勞動生產率低下,國際競爭激烈等方面的挑戰,處境非常困難;為此美國鋼鐵工業部門從80年代初開始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企業結構調整;據估算,美國鋼鐵工業僅在80年代後半期就投入企業和設備技術改造資金6000億美元,使其轉爐效率、連續鑄鋼能力、帶鋼軋機等技術和設備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當然,同其它工業部門相比,美國的鋼鐵工業仍有很大困難,這不僅是美國國內因素所致,而是因為鋼鐵設備生產能力過剩,是一個帶有全球性的問題;近10年來,世界鋼鐵總產量一直呈下降趨勢,美國鋼產量則一直保持在世界總產量的11%左右。
世界前20名大型鋼鐵企業中,美國佔有7家,它們是: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 Group)、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 Steel)、國民鋼鐵公司、共和鋼鐵公司、內陸鋼鐵公司(Inland Steel Instries)、阿姆拜鋼鐵公司以及約翰和拉費爾公司。
汽車工業
美國汽車工業是本世紀剛興起的一個工業部門,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1978年,美國汽車產量達到歷史最高點—1290萬輛後逐年下降,美國三家最大的汽車公司都出現了10億美元以上的虧損。為此,這三家大汽車公司都在80年代著手進行了企業調整和改革;經過80年代上半期的改造與調整,美國汽車工業到80年代後半期渡過了難關,使美國汽車產量連續幾年保持在1100萬輛的水平,三大汽車公司的汽車產量均居世界最先進行列;其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高居榜首,福特汽車公司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三位,克萊斯特汽車公司排在日本日產汽車公司、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七位;進入90年代以來,因受美國國內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汽車工業再次陷入困境;1992年2月,通用汽車公司宣布,3年內關閉12個工廠,裁員1.6萬人,到1995年,該公司將關閉21個工廠,解僱7.4萬名職工;這是美國汽車工業衰落的一個縮影;1991年,美國共銷售汽車1230萬輛,比1990年下降11.5%,為1983年以來最低水平。通用、福物和克萊斯特三大汽車公司在美國汽車市場所佔的銷售份額也下降了4%,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68.9%;三大汽車公司的虧損額高達70多億美元,這一境況使布希總統1992年初訪問日本時,也要帶上三大汽車公司的董事長,以幫助美國汽車工業渡過難關。
建築工業
建築工業與鋼鐵工業,汽車工業並列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地位相當重要,它消費全國冶金工業10%的產品,70%的水泥、玻璃、磚瓦,40%的木材,50%的油漆工業產品,並佔有全國8%的運輸能力,被稱作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建築業發展迅速,也帶動了其它工業部門的增長速度;到1972年創歷史最高紀錄,年建房230萬套;但在此之後,建築工業隨著美國經濟的衰落而衰退;到1981年降至最低點,年建房110萬套,不足1972年的50%;從1982年開始,建築工業又開始回升,到1988~1989年度,甚至達到了繁榮的程度;但也許正是由於這種繁榮,使銀行業對房地產和建築業信貸過度膨脹,造成了1990年民用高級住宅和辦公樓嚴重過剩,年底有1/3的新建築閑置無用,銀行貸款回收困難,導致對工商企業和個人信貸的收縮,引發了1990年第四季度開始的美國戰後第九次經濟衰退。
美國建築業現代化程度很高,設計技術和管理水平也居世界領先水平;在建築材料的應用上,也大膽採用新材料,如特種塑料、鋁合金、大面積平板玻璃等,在抗震力學和建築結構設計等方面,仍領導世界建築工業的發展方向。
機器製造業
美國機器製造業在二戰前落後於德國,到1969年,美國的機床產值才超過德國和前蘇聯,躍居世界第一位,但到70年代後期,則又面臨世界各國的挑戰;美國機器製造業由大約500家大公司組成,但在1972~1986年間,美國在經合組織各國機床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4.9%下降到11%。里根政府為了阻止這一與國防工業密切相關的部門繼續衰落,提出了一項「國內行動計劃」,在限制進口的同時,增加資金投入;1988年,由於美元貶值和投資需求的增加,機器製造業部門狀況有所改善,訂貨增加,生產回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僅為1.5%左右;在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製造方面,美國所面臨來自日本的挑戰更為嚴重,外國高級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幾乎佔領了美國國內市場的75%左右。
高技術工業
與美國傳統工業普遍衰敗的狀況相反,美國的高技術工業則生機勃勃,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潛力;高技術工業包括微電子技術、電腦軟體、機器人、通訊設備、計算機輔助設計、光纖技術、超導研究、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技術等。
美國政府把高技術工業作為提高經濟增長率、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據經合組織估計,美國在計算機技術、電子電信、生物工程、化學及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部門居世界首位,只有在工業機器人、計算機晶元和金屬合方面落後於日本。
電子計算機和信息處理技術是現代高技術工業的核心。
此外,美國在高分子化學、生物工程、新材料與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超導、核能等方面,都保持著世界領先的位置,並對這些領域的繼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能源工業
能源工業部門是美國工業中最大的部門,它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電力、核能等;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是美國能源工業中最主要的部門, 1989年,美國能源消費構成是:石油佔40.3%;天然氣佔24.1%;煤炭佔24.8%;核能佔5.8%;水力及地熱佔5.0%;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蘊藏量很大,全國50個州都發現有石油和天然氣;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為美國提供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分,60年代末期國際上出現石油危機後,美國的採煤業才略有回升;特別是從70年代中後期開始進行的採煤技術設備更新運動,使美國煤炭採掘業的技術裝備和勞動生產率都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美國煤炭的主要產區是阿巴拉契山脈一帶,僅此處煤炭產量就佔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
除傳統的石油和煤炭能源外,美國還特別注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目前美國正在開展利用潮汐、合成燃料、太陽能等新能源;核能更是美國大力發展的重點,1970年,美國擁有核電站19座,1980年增加為70座,1990年則增加到110座,另有4座正在興建中,按這種增長速度,到1995年,美國的核能發電量就可以超過煤炭發電量,位於石油之後居第二位。
⑻ 一戰後,美國製造業發展變化和歷史原因
變化:由輕工業到重工業,尤其是軍工業。
歷史原因:美國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為防其卷土重來而加強軍事實力和重工業實力;重工業和軍工業獲利較多;美國壟斷資產階級有實力投資重工業和軍工業;一戰讓美國軍工、重工業產品出口獲益;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國民生產總值位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