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蘇粵工業小區有什麼變化

蘇粵工業小區有什麼變化

發布時間:2022-07-22 08:05:49

工業區人口變化情況是怎樣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一個地區的人口是會發生變化的,當這個地區經濟比較繁榮的時候,它的常住人口也會比較多,如果這個地區的經濟沒落了,那麼這些人口也會進行搬遷,常住人口就會減少。比如說東北作為老工業區,那它的人口變化情況是怎樣的呢?影響這種人口變化的因素是什麼呢?

總結

所以一個地方的發展也是遵循這規律的,人為是不能夠改變的,因為人口的移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他們會追尋一些經濟熱點。所以現在很多東北老工業區已經沒落了,就剩下一些當地的居民在那裡生活,還有很多人都進行了宜居,前往一些比較發達的城市居住。

Ⅱ 工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響工業分布的區位因素有哪些它們工業的影響有什麼變化

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生態環境因素等。
不同的工業部門、工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這些區位因素是不一樣的,同一因素也會發生變化。
主要因素:原料、動力(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
原料地對工廠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如寶鋼。
交通運輸仍對工業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發達國家運輸已相當完善,交通運輸已不再成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國沿江沿海。信息網路的通達性越來越突出。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加。

Ⅲ 工業區位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出現了什麼變化

原料和能源對工業布局的影響減弱,勞動力數量對工業布局的影響減弱;市場因素和交通因素對工業布局的影響增強,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布局的影響增強,科技因素影響增強;還出現了一些新因素,如旅遊城市對工業布局影響有吸引力。

Ⅳ 什麼是工業社區和商業社區

什麼是社區?「社」是指相互有聯系、有某些共同特徵的人群,「區」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圍。所以,「社區」可以說是相互有聯系、有某些共同特徵的人群共同居住的一定的區域。
德國社會學家F·滕尼斯於1881年首先使用"社區"這一名詞(一般譯為"共同體""團體"集體"公社"等),當時是指"由具有共同的習俗和價值觀念的同質人口組成的,關系密切的社會團體或共同體".
從滕尼斯開始到現在,人們對它的理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關於社區的定義和解釋也就多種多樣.目前,眾多的定義有兩大類:一類強調——精神層面(人群的共同體——如成員必須具有共同的傳統,價值等.),一類強調——地域的共同體(即具有共同的居住地,即"在一個地區內共同生活的人群".)
在漢語里,「社區」其實是個外來語。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學家在翻譯英文學術著作時,把英語單詞community翻譯成「社區」,從此漢語里有了這個詞語。
一個社區至少包括以下特徵: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並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一個村落、一條街道、一個縣、一個市,都是規模不等的社區。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提及的社區往往是與個人的生活關系最密切的、有直接關系的較小型的社區,如農村的村或鄉、城市的住宅小區。
社區無論大小,都有居民居住,通常還飲食若干個 社會組織或單位。
在我國農村,設有村委會等組織,有的村還興辦若干個鄉鎮企業。在城市,一條街道上往往就分布著黨政機關、企業、學校、商店等各種社會組織或單位。一個鄉、縣或較大的城市包括的社會組織和單位就更多了。
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集中在社區里進行的。社區里的人們通過共同生活、共同勞動而相互熟悉,形成共同的社區意識。社區意識就是人們對所在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參與感。在小型居住社區里,人們還會形成相互幫助、相互照應的親密情感聯系。
我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主要都是在我們所在的社區中。
社區是多種多樣的。社區可以劃分成不同的類型。根據社區的生產力水平高低,可以劃分為發達社區、不發達社區;根據社區所發揮的主要社會功能,可以劃分為居住社區、商業社區、工業社區、政治社區等;根據社區的地理環境,又可以分成平原社區、山區社區、島嶼社區等類型。盡管社區分類多樣,但最基本的劃分方法,就是把社區分為鄉村社區和城市社區。
鄉村社區中,人們從事的經濟活動主要是農業。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鄉村社區也開展了戒嚴生產和商業活動,成為新型的「城市化」的鄉村社區。
和鄉村社區相比,城市社區經濟、政治活動集中,以工業、商業、服務業為主。人們的居住和工作場所非常集中,人口密度往往比鄉村社區大得多。
較大的城市社區通常有著明顯的功能特徵,社會結構非常復雜,往往弄成不同的功能分區。比如居住區、商業區、旅遊區、港口區、自然保護區、科技園區等等。
一個成熟的社區具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服務等多方面的功能,能夠滿足社區成員的多種需求。
根據我國社會發展狀況,目前應當重點培育和完善的社區功能有以下幾種: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區的人群的社會生活事務。
2、服務功能:為社區居民和單位提供社會化服務。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護社區肉質弱勢群體。
4、教育功能:提高社區成員的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
5、安全穩定功能: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保證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為了維持社區的政黨動作,社區設有各種層次的管理和服務機構。這些機構管理社區的各種事務,發展和穩定,為社區成員提供相關服務。各級政府部門、基層管理服務組織都是社區的管理和服務機構。在我國農村,基層社區管理組織是村民委員會;在城市,基層社區管理組織是居民委員會。
社區管理和服務機構的重要職能是為社區成員提供社區服務,如生活服務(家電維修、洗熨衣物、電視電腦網路管理,等等);文化體育服務(組織文藝表演、舉辦體育活動、組織外出旅遊、組織青少年校外活動,等等);衛生保健服務(設置家庭病床、指導計劃生育、免疫接種、打掃公共區域,等等);治安調解服務(守樓護院、調解家庭和鄰里糾紛、法律咨詢、辦理戶口,等等)。
社區就是我們的家園。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居住的社區也處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之中。建設美好的家園需要大家共同參與,每個人都有機會為實現社區的發展而施展和貢獻自己的才能。

Ⅳ 會考地理題

高一地理下冊(人文地理)知識歸納
五、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1:農業
①農業生產的特點:地域性、季節性和周期性。農業的生產對象是動植物。
②農業的投入: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勞動力、生產資料、科技。
③農業的分類: 按生產對象分類:種植業和畜牧業;按投入的多少分類:粗放農業和密集農業;按產品的用途分類:自給農業和商品農業。
農業生產資料的投入比重在逐漸增加;加大科技投入是提高農業產出的重要手段。
區位:1、該事物的位置;2、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聯系;
④農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P6~9
區位因素
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氣候
熱量、光照、降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光熱條件與農作物的分布、復種制度和產量關系最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於250毫米的乾旱地區,灌溉水源是決定性因素。
地形
不同的地形區(坡度、高度),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平原地區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地適宜發展畜牧業和種植業
土壤
不同的土壤種類,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如東南丘陵地區分布廣泛酸性土壤,適合種植茶樹
市場需求
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交通運輸
主要影響商品農業的區位,園藝、乳畜業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
國家政策
世界各國的農業都受到國家政策以及政府幹預手段的影響。如我國20世紀80年代建立的商品糧基地
科學技術
是影響農業區位的重要因素,它是通過影響其它因素而影響農業區位。
⑤社會經濟因素發展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社會經濟因素
其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市場區位
新興工礦區的出現,城市的發展,城區和工礦區周圍將重點生產蔬菜、肉、蛋、奶等,並發展園藝業
市場需求量
供不應求時,刺激生產,供過於求時,壓縮生產,如我國90年代初蘋果種植
交通條件和保鮮、冷藏技術
交通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例:美國東南部地區利用光照優勢發展蔬菜、花卉,供應東北地區。我國北方冬季從南方的廣東、四川等省大量調運蔬菜;使農業區域專業化生產成為可能,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等成為世界主要商品糧食生產基地,荷蘭、丹麥、紐西蘭等為世界主要的乳畜產品供應國,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東南亞和南亞成為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
P7理解人類對農業區位因素中自然因素的合理改造。
⑥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P10~17
農業地域類型
分布地區
其他概況
典型案例
水稻種植業
集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區位條件:
①高溫多雨的氣候
②平坦的地形
③勞動力密集
④有悠久的歷史,稻米是傳統的食糧
小農經營;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大牧場放牧業
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
美國、阿根廷以牧牛為主;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以牧羊為主。潘帕斯草原區位條件:①優良天然草場;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③海港近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場牧牛業是世界大牧場放牧業經營的代表。
商品穀物農業
(面向市場)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等地
基本特徵: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作物:小麥、玉米
美國是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美國中部平原的商品農業的區位優勢:優越的自然條件,便利的交通運輸,地廣人稀,
高度發達的工業
p14 圖5.15
混合農業
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
主要是飼養牲畜和穀物生產的混合農業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
p17圖5.19
墨累-達令盆地的優點:農場成為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2、工業P18~19
投入要素:自然條件(土地、水源、能源、原料等)和社會經濟條件(勞動力、資金、設備、科學技術等)
產出要素:工業產品和工業"三廢"
工業的分布就世界而言主要集中在歐洲、北美。日本等少數國家,就國家而言主要集中分布在少數地區和少數城市
科技發展使工業採用的原料種類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工業部門越來越多;使工業對勞動力數量、體力的投入越來越少,對勞動力知識、技術的投入逐漸增加;
新科技發展和市場需求使工業生產由大批量、標准化到中小批量定製式。
①按照工業的投入要素分類P21~23
工業類型
舉例
分布地區
資源密集型工業
採掘工業,製糖工業
受自然資源分布的制約
勞動密集型工業
紡織工業,服裝工業
分布在勞動力豐富的地區
資金密集型工業
鋼鐵工業,化學工業
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對原料的依賴性仍然比較大
技術密集型工業
電子工業,航天工業,核工業,激光工業
分布在科學技術和高等教育發達的地區
②工業區位因素:原料、動力(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
③工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
工業部門類屬名稱
區位選擇的基本原則
代表部門
原料指向型工業
運輸原料成本較高(原料到產品重量大大減輕)原料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易變質等)
甜菜、甘蔗製糖等水果、水產品加工
市場指向型工業
運輸原料成本較高(重量、體積減少不多或有增加)產品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易變質、破碎等)
傢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
動力指向型工業
消耗大量電能的工業
煉鋁廠、冶金及化工等重工業
廉價勞力指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應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力的地區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製鞋等
技術指向型工業
技術要求高,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等
④不同類型工業區的特點:P28~33

著名工業區
發展條件
發展特點
傳統工業區
德國魯爾區
(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
豐富的煤炭、離鐵礦區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陸交通、廣闊的市場
衰落的原因:生產結構單一,由於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鋼鐵過剩、新技術革命的沖擊。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經濟的基礎(衰落最明顯)P29圖5.34
新興工業區(20世紀50年代)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P31圖5.38
以中小企業集聚的工業小區為獨特的發展模式
以中小企業為主;輕工業為主;生產過程分散;資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鎮或農村

美國"矽谷"
(高技術工業)
P33圖5.4,矽谷以微電子工業為主導,是美國以至世界電子工業的中心。它是高技術工業發展的先驅和典範,是美國經濟增長最快、最富裕的地區。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長速度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研究開發費用比例高;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⑤歷史上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的影響
歷次技術革命
年代
主要標志
新出現的工業部門
第一次
18世紀60年代
蒸氣機的發明
棉紡織、鋼鐵
第二次
19世紀70年代
電氣化
電力、化學、石油、汽車、飛機
第三次
20世紀50年代
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電子技術
微電子,核工業,航天,激光
⑥污染工業分布P23圖5.27
工業部門
污染類型
區位選擇
水泥廠,釀造廠
污染空氣
工廠設置在居民區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或常年盛行風的下風向,季風區的垂直郊外
印染長,造紙廠,電鍍廠,皮革廠
污染水源
污水排放口要遠離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化工廠,煉油廠
污染大氣,污染水源
綜合以上兩條
發電廠,鋼鐵廠
污染空氣,固體廢棄物污染
污染空氣綜合以上的,固體廢棄物污染要遠離居民區和農田
⑦原料地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沿海沿江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強。
⑧工業聯系的方式:工序聯系、空間聯系、信息聯系。
工業集聚的表現:傳統的大批量標准化產品的生產集聚和新的小批量定製產品的生產集聚。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主要集中在技術密集的專業化工業集聚區域內。跨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或接近市場,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勞動力豐富的地區。
⑨工業地域的兩種形成類型: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與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
工業地域按性質的兩種分類及其特點:發育程度高的工業地域與發育程度低的工業地域。
六、人類的居住地---聚落P41
1、聚落的形成:①鄉村是以農業活動和農業人口為主的聚落,規模小;城市是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聚落,規模大。分散的鄉村聚落形成於人類社會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P41圖6.2~6.3②世界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多數誕生在河流的中下游沖積平原上,如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尼羅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

2、城市的區位P43~49

①自然、經濟、社會等因素對城市區位的影響:(主要代表性的城市)
自然因素
影響的結果
影響原因
地形
平原
P43圖6.6
大多數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區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築投資。美國的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城市帶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平原;聖弗朗西斯科-聖迭戈城市帶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芝加哥-匹茲堡城市帶分布在中部平原;世界上三大城市密集地區:60°N以南的歐洲地區;東亞的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我國東部沿海和平原地區;美國的東北部地區。

高原
熱帶地區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區
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利,高原地區,氣候較涼爽,如巴西的城市多數分布在巴西高原

山區
城市多分布在沿河谷底和開闊地
例如:我國的西安就在渭河平原,太原在汾河谷地
我國特大城市最多的省區:遼寧、江蘇
氣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氣候適中的中低緯度臨海地帶。我國特大城市位於年降水量大於400mm的東部濕潤、半濕潤地區。
河流
河流下游城市最密集
河運起點
貨物在此轉運,如我國江西的贛州

河流匯合處
大量人流和物流在這里集中和轉運,如我國宜賓(岷江和長江);重慶(嘉陵江和長江);武漢(漢水和長江)

河口
河海交匯處,人流和物流在這里轉運和中轉,如我國上海和廣州

河流曲線處
利用天然河流防衛,如瑞士的伯爾尼(在阿勒河上)

河心島
利用天然河流防衛,如法國的巴黎(在賽納河上)
自然資源
以煤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有:英國的伯明翰、曼徹斯特,美國的匹茲堡,我國的大同、鶴崗、撫順、開灤;以石油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英國的阿伯丁與北海油田有關,我國的大慶、玉門、克拉瑪依等;南非的約翰內斯堡與金礦有關;我國的鞍山、包頭、攀枝花等在鐵礦石產地發展起來的
交通
南方城市多數在河流的匯合處(沿河設城),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匯合處;城市分布的趨勢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沿海、沿江、沿鐵路干線、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軸線。如京廣線的石家莊、鄭州。P48圖6.14(理解)
政治
軍事
宗教
古代的首都,現代的政治中心和省級行政中心,例如我國的合肥就是被定為省級行政中心而發展起來的,有一些國家專門新建一座城市作為首都,例如巴西的巴西利亞、美國的首都華盛頓、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堡等;宗教因素建立起來的城市: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和麥地那、我國的拉薩、梵蒂岡
其他因素
因科技而興起的日本築波,因旅遊興起的張家界,黃山等
②軍事、宗教對城市區位的影響已經很弱,交通、自然資源一直對城市區位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3、城市化P51
含義: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和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
①城市化標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規模擴大。其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中的百分比是最重要的指標。
18世紀中葉產業革命後,城市化加速發展。P51 圖6.17
英國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產業革命,也是城市化發展得最早的國家。
P51圖6.17目前世界城市總人口60%分布在發展中國家。
②不同類型國家城市化的不同進程:

發達國家
特點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後期達到了70%);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出現的原因:70年代後期,由於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表現: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迴流,大城市中心區萎縮,中小城鎮發展迅速,鄉村人口數量增多)
發展中國家特點
起步晚,發展快;城市化水平低(2000年44%);城市發展不合理(主要是由於城市經濟畸形發展以及人口增長過快,農村勞動力過剩造成的,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不適應;表現:少數大城市迅速發展,中小城市發展緩慢,人口集中於少數大城市)中國39.10%
③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P54
環境質量下降
大氣污染
城市居民燃燒產生的煙塵,工礦企業排放的煙氣,各類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危害人們健康

水污染
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危害人體健康

噪音污染
妨礙人們休息、工作、學習和交談,甚至損害人體健康

固體廢棄物
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
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交通堵塞,導致時間、能源浪費;住宅表現為住房缺少、質量低劣
增加就業難度,失業人數增多
影響社會治安,還會帶來貧困、內城衰落等問題。
城市是人類作用於環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區域,也是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區域。
④城市化問題解決途徑(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措施)a.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c.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七、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P63
1、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①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商業、服務業等)
主要方式
作用
運輸業
實現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亞歐大陸橋(P64 圖7.2);世界主要航海線和主要海港 (圖7.3 )
郵電通信
包括郵政通信和電信通信。郵政通信即利用交通運輸工具,傳遞信函和包裹。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郵政網路是由郵局和郵路組成的郵件傳遞系統。電信通信的概念。
商業

P66圖7.7
2、交通運輸和通信
①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
運輸方式
優點
缺點
鐵路運輸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修築鐵路造價高,消耗金屬材料多,佔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公路運輸
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
水路運輸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影響大
航空運輸
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且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管道運輸
運具和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貨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煤漿及其它礦漿。氣體不揮發,液體不外流,損耗小,連續性強,平穩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晝夜不停,運量很大。
管道運輸要鋪設專門管道,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
②交通運輸線、站的區位因素:P67~73
a.影響鐵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社會因素的影響已經超出自然因素成為決定性因素。P67圖7.8以京九鐵路為例(合理布局交通網,促進沿線經濟的發展,維持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繁榮,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保證)建設京九線最大的意義在於激活全國鐵路網、帶動沿線地區發展經濟。
b.影響公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修築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那些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盡量少佔農田耕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設施的關系和與城鎮發展的關系。P69圖7.11
c.汽車站:人們出行,接觸最多的交通運輸點是汽車站。P73圖7.15要與市內、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聯系,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顧客
d.航空港:佔地廣,要平坦開闊,利於跑道建設,以及飛機起飛有凈空保證;坡度適當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質條件,保證地基穩定;跑道沿盛行風的方向修建,利於飛機逆風起飛和降落;航空港噪音較大,與城市應有一定的距離,並有快速交通幹道連接。與城市的距離取決於城市用地、交通聯系、環境等。
e.港口建設的條件:港口的區位不僅要受到水域條件(如航行條件、停泊條件)的影響,還要受到陸域條件(如築港條件、腹地條件)的影響。因此建設港口時要考慮其航行、停泊、築港等自然條件,以及腹地(即港口的服務區域)、城市等社會經濟條件。P72圖7.14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的一個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築以及上海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條件,長江一方面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證了船舶入港航道應有的寬度和所需的空間,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水流分叉多,河道分散,來自河流上中游的泥沙容易沉積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經濟腹地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經濟腹地是港口興衰的重要基礎。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為依託。
③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趨勢:
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根據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活動的需求,各種現代交通運輸方式聯合,各種交通線(如鐵路、航線)、點(車站、碼頭)交織,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層次的交通運輸網。分一種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兩種以上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及不同地域的綜合運輸網。
發展趨勢:交通運輸不僅日益網路化、國際化(二條亞歐大陸橋、四條世界主要航海線),而且日益高速化和專業化(集裝箱運輸節省包裝費用,便於實現裝卸作業機械化,且貨物運輸安全)。
④城市的道路交通網路:P75
特點:綜合性:交通運輸點、線、面緊密結合;變化性:行人和車輛的流動方向和數量經常變化,運輸的重點是客運;行人與車輛交叉是典型的混合交通,交通安全問題格外重要;道路交通設施和管理設施多,是城市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形式:P76圖7.19~7.20主要有環行放射式道路網和方格-環行-放射式道路網二種形式。放射有利於進入市區,環線避免將車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縮短各端點距離,有利於對外聯系,同時緩解對市中心的壓力,擴大市中心區的交通容量。
原則:滿足人們出行的需要,節約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條件,保護環境。
城市交通面臨的兩大主要問題:1交通線路擁堵;2交通環境污染。解決的根本措施是合理規劃城市道路,而合理的城市交通道路來自合理的城市總體規劃。
P77圖7.12理解解決交通線路擁堵的措施
⑤現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網路的作用:P79
電子郵件的最大特點是一種人到人的通信方式。以計算機的應用為核心的電子通信是電信通信領域的排頭兵。信息高速公路:是一個集電話、電視、電腦功能於一體,能夠綜合傳輸和處理圖、文、聲、像等各種信息的一個全社會化通信網。1993年美國首先提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即信息高速公路)。
國際互聯網:當前信息領域發展最快、作用最大、影響最廣、公眾關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網路,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體體現。
作用:開展電子商務,促進經濟發展;為人們提供各種服務,方便生活;有利於學術交流。
3、商業貿易 P82
①商業中心(以商業街和商業小區為組織形式)的區位因素:P83圖7.27~28
市場因素:以市場最優為原則的商業中心建立在城市的幾何中心處,商業活動的范圍很大。
交通因素:以交通最優為原則的商業中心建立在市區環路邊緣或市區邊緣的高速公路沿線。
商業小區:多建立在居民區內,為消費者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勞務服務
②商業網點的布局:自然、社會、經濟因素共同影響制約商業網點的布局。
a.自然條件是形成和發展的必要前提,P84圖7.29~7.30平原沿公路線布局,山區沿谷地布局。
b.自然環境相對惡劣,人口稀少地區,交通閉塞,商業中心很難建立和發展,多採用流動服務形式,而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區、商業網點設置可以採用相應的固定形式如商業街或商業小區。
c.商業網點組織商品流通的效益與距離商品生產基地遠近有密切聯系。
③當代金融、貿易的國際聯系及特點:
當今的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突出表現是,以各國間商品和勞務交換為主要內容的國際貿易(包括商品的交易和商業信息的交易);以貨幣資金的周轉和運動為主要內容的國際金融(長短期資金借貸、有價證券交易以及黃金、外匯買賣等活動)。國際貿易和金融成為現代各國之間經濟聯系的基本形式。
發達國家工業基礎雄厚,主要出口工業製成品,小麥、玉米和畜產品等少數幾種農產品,以及資本和技術;進口大量燃料和原材料。發展中國家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主要出口農礦產品等初級產品,例如橡膠、棕油、咖啡等農產品、鐵、銅、石油、鋁土礦等礦產品。發達國家以低價從發展中國家買進所需的燃料、原料等農礦產品,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工業製成品。發達國家在世界貿易格局中居優勢地位。
高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長率高於其他製成品,並成為推動世界貿易發展的主要動力。
P34圖7.34
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紐約、倫敦、蘇黎世,除此之外,巴黎、法蘭克福,東京、香港也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八、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1、環境問題
①環境問題及其發展:P94圖8.1理解人類生產、生活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納和清除能力(環境自凈能力)。當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當今世界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雜訊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態破壞(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鹽鹼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壞、資源的枯竭、生物物種的減少)兩大類。城市地區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鄉村地區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較發達地區嚴重(其原因是:環境承受發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經濟、技術水平落後;發達國家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
P96圖8.4知道項目
②環境問題的防治:從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壓力、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環境問題是伴隨著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和發展問題而產生的,這四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從總體上,環境問題的本質就是發展問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理解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壓力。
P100圖8.8
2、可持續發展
①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發展:
人地關系思想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
②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
可持續發展:它既滿足其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內涵概括為:生態持續發展(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條件)、社會持續發展(目的)。
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P102
③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這是全球第一部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
中國的環境問題:龐大的人口壓力(我國以佔世界約7%的耕地、3.4%的GDP供養21%的人口);資源短缺(缺水問題突出);深刻的環境危機(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仍在發展,並迅速向農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特徵的生態破壞的范圍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所採取的主要措施:調整產業機構,開展綜合利用,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
留民營村是"中國生態農業第一村"

2005-4-30
新都二中高中地理會考復習

1

Ⅵ 高一地理城市的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發布各有什麼特點

根據人的居住換居住區進行劃分的,商業區一般在最中心其實是住宅區工業區,最遠距離市中心。

城市的各項經濟活動都需要佔用一定的土地,由於城市土地面積相對有限,不同地塊的交通通達度和地價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項活動之間必然要發生競爭,並導致同類活動在空間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區。

城市土地面積相對有限,各個地塊的交通通達性和地價也各不相同,各項活動之間發生空間競爭,導致同類活動在空間上高度集聚,劃分:無明確界線,區內以某種功能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區。各功能區之間並無明確的界線,一個功能區往往以某種功能為主,也可以兼有其他功能。大城市功能復雜,還會形成行政區、文化區等功能區。

(6)蘇粵工業小區有什麼變化擴展閱讀

城市功能分區的原因:

1、歷史因素:

歷史背景:很大程度上決定功能分區的現狀。例如:北京的商業區,上海的中心商務區;歷史變化:城市土地利用隨歷史而變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區的班落、城內污染工廠外遷。

2、經濟因素:

距離市中心的遠近:距離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價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隨距離的增加而遞減。例如:城市中心形成商業區,商業區外圈形成住宅區,城市外緣形成工業區。

交通通達度:通達度越好,土地價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則低。例如:市中心附近若通達度低,則往往形成住宅區

3、社會因素:

收入:形成不同級別住宅區的常見原因;社會群體:社會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區和活動區。例如:住宅區出現分化,高、低級住宅區背向發展

知名度:對住宅區的選擇有很大影響,還影響到商業區和工業區的發展變化。例如:高收人階層集聚形成高級住宅區。

種族:對住宅區分異的影響很大。例如:西方城市中的種族聚居區,如唐人街等

4、行政因素:

政府採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規劃,干頂城市社會經濟的自由發展,通過合理引導明確劃定不同功能區。例如:北京方庄住宅小區

Ⅶ 小區地屬於工業地什麼意思

工業用地是指獨立設置的工廠、車間、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的生產場地、排渣(灰)場地等用地。
工業用地分三類:
一類工業用地
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基本無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電子工業、縫紉工業、工藝品製造工業等用地。
二類工業用地

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一定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食品工業、醫葯製造工業、紡織工業等用地。
三類工業用地

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採掘工業、冶金工業、大中型機械製造工業、化學工業、造紙工業、製革工業、建材工業等用地。
工業用地如果需要轉為商業用地:
1、改變為商業用途的,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並需經過規劃部門批准。
2、如符合城市規劃可以改變為商業用途的,按照現行土地出讓辦法的規定,其出讓應當通過招標、拍賣或掛牌等方式公開進行,工業用地原使用人和買受人不得自行進行買賣。
3、通常的做法可由工業用地使用人與所在區縣的土地管理部門聯系,由土地的收購儲備機構根據年度收購儲備計劃安排收儲。

Ⅷ 未來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將有什麼變化

1.原料地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
2.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正在逐漸加強。
3.交通運輸便捷的地方對工業區位吸引力增強。
4.信息通信網路的通達性作為工業區位因素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5.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逐漸增強。

Ⅸ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結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麼

中國的工業結構是有輕工業轉化為重工業。 主要原因:1新中國成立初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實行包圍封鎖的策略,為了維護革命勝利的果實,必須提高重工業水平,提高國防實力,這也是其必要性。2中國當時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蘇聯是重工業為主的國家,中國得到來自蘇聯的許多在重工業方面的幫助。

閱讀全文

與蘇粵工業小區有什麼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為什麼有4個的標 瀏覽:50
汽車球頭缺油如何潤滑 瀏覽:346
奧迪a6儀表燈光怎麼調高低 瀏覽:826
寶安安華工業園怎麼去 瀏覽:471
威海到濟南的汽車多久到 瀏覽:811
奧迪a6儀表台怎麼拆 瀏覽:440
汽車電瓶多久充電維護 瀏覽:71
莆田首飾廠在哪個工業園 瀏覽:167
賓士婚車和奧迪婚車哪個好 瀏覽:800
南京奧迪q5全車漆多少錢 瀏覽:796
奧迪a6用的什麼音箱 瀏覽:678
寶馬x6水管多久更換 瀏覽:66
加工類工業機器人有哪些 瀏覽:27
一汽奧迪45fsl售價多少 瀏覽:190
河南工業大學和焦作大學哪個好 瀏覽:664
賓士維多利亞多少錢 瀏覽:530
沈陽站對面是哪個汽車站 瀏覽:616
寶馬立即通風怎麼用 瀏覽:763
賓士合格證補辦要多久 瀏覽:70
雪地賓士卡恩在哪裡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