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什麼工業部門需要油氣資源

什麼工業部門需要油氣資源

發布時間:2022-07-22 06:43:11

㈠ 中國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石油工業主要從事石油勘探、石油開發、石油加工和基礎原材料生產等工作的行業,涉及勘查技術與工程(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測井)、資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含鑽井、採油、油藏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和油氣加工等專業方向。石油工業由「上游」和「下游」兩大部分構成,上游包括石油勘探與石油開采,下游包括石油煉制與石油化工。

1中國古代石油的發現和利用

中國石油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而古老的事業,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一個重要工業部門,而中國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技術的歷史卻可追溯到3000年以前,並且在技術上曾經創造過光輝的成就。

中國人發現和使用石油的時間為世界最早。始於何時,據稽考,至遲在3000多年前就已開始。最早發現石油的記錄源於《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澤中有火」,是石油蒸氣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最早認識性能和記載石油產地的古籍,是1900年以前東漢文學家、歷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地理志》。這里明確記載了石油的產地,並說明石油是水一般的液體,可以燃燒。

最早給石油以科學命名的是我國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浙江錢塘人)。他在網路全書《夢溪筆談》中,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並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

2卓筒井的發明

我國古代鑽井技術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大口淺井和小口深井兩個階段。北宋以前開鑿的井,一般為大口淺井,以後開鑿的井多為小口深井。大口淺井是由人直接下入井底,用鍬、鎬等簡單工具開挖出來;小口深井是用專門的打井機械開鑿而成的,人們稱它「卓筒井」。

中國發明卓筒井鑿井技術比西方早七八百年,這一鑽探技術,被譽為「世界近代中國石油鑽井之父」,堪稱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它揭開了人類開發儲存於地下深處的礦產資源的序幕,推動了石油工業的興起和發展。

3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

1)延長油田——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

中國陸地上最早開發的油田是陝北的延長油田。延長油田位於我國陝西省的延安縣。雖然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發現了石油,但真正投入開發卻是近百年的事了。1907年4月,開始在延長縣西門外勘定井位、安裝鑽機。當年9月正式完工,並命名為「延一井」。1985年延長油礦建礦80周年的時候,原國務院副總理兼石油工業部部長康世恩為「延一井」題詞「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1996年11月20日,「延一井」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圖6-1為延長石油的標志。

圖6-4中國海洋石油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於1998年7月在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系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是實行上下游、內外貿、產銷一體化、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經營的綜合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以油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石油裝備製造、金融服務、新能源開發等為主營業務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是中國主要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之一。在《財富》2014年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第4位。中國石油以建成世界水平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為目標,通過實施戰略發展,堅持創新驅動,注重質量效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到2020年主要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面提升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成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領先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是1998年7月國家在原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基礎上重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是國家獨資設立的國有公司、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注冊資本1820億元,總部設在北京。在《財富》2014年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第3位。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主營業務范圍包括:實業投資及投資管理;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儲運(含管道運輸)、銷售和綜合利用;石油煉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發;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儲存、運輸;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設計、施工、建築安裝;石油石化設備檢修維修;機電設備製造;技術及信息、替代能源產品的研究、開發、應用、咨詢服務;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屬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公司成立於1982年,總部設在北京。自成立以來,中國海油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由一家單純從事油氣開採的上游公司,發展成為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國際能源公司。2013年,公司海外業務已遍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資產比重達到40%,海外收入比重達到30%,海外員工本地化率達到82%,跨國指數正在向國際一流公司邁進。在《財富》2014年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第79位。

5)中國油氣資源

根據我國含油氣盆地的地質特徵和勘探程度,油氣資源可劃分為6個含油氣區,它們是:

(1)東部含油氣區——主要包括東北和華北地區;

(2)中部含油氣區——主要包括陝甘寧和四川、重慶等地;

(3)西部含油氣區——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肅西部地區;

(4)南部含油氣區——主要包括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湖南、江西、雲南、貴州和廣西等省區;

(5)西藏含油氣區——包括昆侖山脈以南、橫斷山脈以西地區;(6)海上含油氣區——包括東南沿海大陸架和南海海域。

現在,全國有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近海海域共發現了700多個油氣田,形成了上述6大油氣區。陸上建成了大慶、勝利、遼河、新疆、長慶、四川、中原、華北、大港、吉林、江漢、青海、河南等20多個主要生產基地。

2013年,我國石油剩餘探明儲量33.39×108t,我國排名列世界的第14位。中國原油年產量2.1×108t,目前中國的儲采比是15.9。中國天然氣探明儲量主要集中在10個大型盆地,依次為渤海灣、四川、松遼、准噶爾、鶯歌海—瓊東南、柴達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爾多斯。在近幾年能源緊缺的背景下,中國陸地和海上氣田的開發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2013年,我國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4.4×1012m3,我國天然氣探明剩餘可采儲量居世界第11位。

21世紀,石油是人類最重要的能源材料和戰略物資。石油與全球政治、經濟和國家戰略緊密相關。

㈡ 油氣資源戰略調查

一、全國油氣戰略調查的背景

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能源礦產和戰略資源,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息息相關。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對油氣資源的需求日益劇增,油氣資源的分布、生產、價格和貿易等均對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格局產生激烈而深遠的影響。進入21世紀以來,由於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拉動,我國已經從油氣資源生產大國發展成為進口大國和消費大國,油氣資源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三大戰略資源。

1998年石油工業體制改革以來,國家重組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海石油三大石油公司。各公司為滿足自身企業發展和境外上市的需要,各公司分別在各自勘探開發礦權區內及有關盆地進行了公司層面的油氣資源評價工作。但是,公司層面的油氣資源評價在原則、思路、方法、標准和結果表達方式等方面不盡一致;評價范圍僅限於礦權區所在的盆地;評價空間范圍存在交叉重疊;部分海域和區域沒有納入公司層面評價范圍;煤層氣評價程度低,煤礦區煤層氣沒有開展過系統評價;油砂和油頁岩從未開展過評價。因而無法滿足從國家層面全面把握常規和非常規油氣資源潛力的需要。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油氣資源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進一步摸清我國油氣資源潛力,為更好地調查評價、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油氣資源,為國家編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在綜合考慮1994年第二次全國油氣資源評價以來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現狀,充分汲取近期各石油公司油氣資源評價成果的基礎上,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財政部聯合組織開展了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工作。

二、全國油氣戰略調查的管理

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工作由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財政部聯合組織開展,歷時3年,全國17個單位、1750名科技工作者參加了評價工作,直接投入經費1.16億元,全面系統地評價了我國的石油、天然氣、煤層氣、油砂和油頁岩資源。

(一)組織機構

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工作設立了領導小組、項目工作組、技術專家組和項目辦公室,負責項目的組織和實施。

領導小組是油氣資源評價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決策機構,由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及財政部主管領導任組長,成員由三部委主管司局、主要項目承擔單位的領導以及技術專家組首席專家組成。負責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審定項目工作組、技術專家組的組成人員和項目辦公室負責人等重大事項,審定總體設計、實施方案、管理辦法、經費預算、評價成果及成果發布。

技術專家組由國內44位石油、地質和經濟等方面的院士、專家組成。全面負責資源評價工作質量和技術把關、指導工作。

項目工作組是協調、督察機構,成員由三部委主管司局、項目承擔單位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組成。負責審議總體設計、實施方案、管理辦法、經費預算,協調項目承擔單位間的工作關系,審議資源評價工作中的重要問題,監督、審查油氣資源評價工作進展情況等。

項目辦公室是資源評價的日常工作機構,由三部委主管司局、項目承擔單位的有關工作人員組成。負責擬定資源評價項目總體設計、管理辦法;編寫實施方案、優選評價單位、組織子項目設立、實施、日常檢查、評審驗收和考核獎勵;負責專家的聯絡和協調,為專家組開展工作提供服務;直接組織開展有關重點項目的評價與研究;負責資源評價工作原始資料及成果整理、匯總和歸檔;承辦有關會議事項,負責公文、財務、保密、外事等管理工作;完成領導小組、技術專家組、項目工作組交辦的其他事項。編寫一級項目和總項目成果報告。

(二)項目管理

油氣資源評價項目實行分類分級管理。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工作為總項目,常規油氣、煤層氣、油砂、油頁岩、油氣資源趨勢預測、油氣資源可采系數研究和油氣資源評價系統為七個一級項目,各評價單位根據其承擔的評價任務和評價的資源類型需要,分設了24個二級項目和33個三級項目。在項目設置上,優選項目承擔單位,發揮各自優勢,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國的優勢力量來保證評價任務的完成。

(三)項目成果

完成了所有一級項目及子項目的成果報告編寫,編制4579幅圖件和8171份表格。在一級項目成果的基礎上,編寫了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優選出一批勘探靶區的新的勘探層系,為擴大油氣資源後備接替區、增加油氣潛在資源量奠定了基礎。在南部北部陡坡深水海域,發現了我國海域最大的天然氣;在我國東部兩大主力油田外圍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為大慶油田加強外圍油氣勘探,建設「百年油田」,擴大了資源戰略接替區;為勝利油氣開辟了勘探新層系和新領域,推動了整個華北地區前第三系的油田勘探。通過油氣資源戰略調查,在陸相老油田和西部工作程度較低的新區,獲得了油氣新發現,地質理論認識也有了新的突破,推進了一批新技術、新方法的創新和應用,落實了一批新的有利成油區帶,優選一批勘靶區。

三、全國油氣戰略調查的機制

全國油氣資源戰略調查的機制為「政府部門組織、中央財政出資、產學研相結合、專家技術把關、成果資料共享」,實現了跨部門、跨行業、跨企業的協同與配合,打破了單位間的資料封鎖,促進了經驗交流和理論與技術創新。

(一)產學研相結合,發揮專家作用

本項工作由5家石油企業、6所大學和6個相關研究機構的1750多名科技工作者參加,集中了國內優勢力量,發揮了石油企業生產實踐和相關科研院校的理論與基礎研究優勢。由國內一流專家組成技術專家組,採取首席專家負責制,對評價工作進行全過程把關,保證了評價效果。

(二)成果資料共享,發揮服務效能

全國油氣資源評價系統,匯集了全國含油氣盆地基礎數據和評價成果,具有動態評價功能。石油企業充分利用這些成果資料,開展了青藏高原、海相地層等油氣風險勘查工作。同時,為政府、科研院校提供翔實、高效的公益性信息資料。

四、全國油氣戰略調查成果的作用

這次全國油氣資源戰略調查緊緊圍繞國家需求、資源管理需求、市場需求、石油企業需求,取得的成果對國家宏觀決策和促進油氣勘探開發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是對制定國家能源戰略和規劃起到了基礎支撐作用。評價和預測成果為制定國家油氣資源發展戰略、政策和「十一五」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被國務院有關部門採用。

二是對國家油氣勘探開發戰略布局起到了指導作用。評價提出的「深化東部、發展西部、加快海域、探索新區」的方針和重點加強渤海灣、松遼等11個主要含油氣盆地勘查的建議,有效指導了全國油氣資源勘探戰略布局。

三是對石油企業調整勘探方向起到了引導作用。石油企業依據評價結果,將勘探重點開始轉向海域、海相地層和深部。同時,加大了對煤層氣、油頁岩和油砂的勘探開發力度。

㈢ 石油工業由哪兒部分組成各部門的任務和工作原理

石油工業包括油、氣地質勘探,油、氣田開發,油、氣開采,石油煉制,油、氣運輸和儲運等單位。

1、石油勘探:是指為了尋找和查明油氣資源,而利用各種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質狀況,認識生油、儲油、油氣運移、聚集、保存等條件,綜合評價含油氣遠景,確定油氣聚集的有利地區,找到儲油氣的圈閉,並探明油氣田面積,搞清油氣層情況和產出能力的過程。石油勘探為國家增加原油儲備及相關油氣產品。

2、油氣開采:是將埋藏在地下油層中的石油與天然氣等從地下開采出來的過程。油氣由地下開採到地面的方式,可以按是否需給井筒流體人工補充能量分為:自噴和人工舉升。

3、石油儲運工程:是把分布在油田各井口處未經 處理的石油和天然氣的混合物,用一定的方法收集起來,經過計量,然後匯集到集油站,油氣混合物經過初步分離,轉輸到聯合站。在聯合站,油氣混合物經過加熱分離、脫水,天然氣經過脫輕質油,污水經過沉降、過濾,變成穩定原油、干氣、輕質油和凈化采出水。凈化水回注至油層,其餘三種產品經由管道和泵站分別輸送出去。

(3)什麼工業部門需要油氣資源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工業不僅提供原油,更在不斷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工業運行注入新動力;石油可以產出汽油、柴油等燃料,更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飛機、輪船、汽車、機械的運轉甚至部分工廠的電力供應都離不開石油,石油緊缺成為被『卡脖子』的痛點。在此背景下,中國自力更生開采、研發石油應用技術,對構建完整的工業體系、建設重大工程、提供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中石化工程技術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蔣廷學對本報記者表示,盡管目前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但考慮到石油重要能源與重要工業原料的屬性,保持一定程度的自主開采產量及煉化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石油下游衍生品涉及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一定的自主石油工業水平,在國際市場上也就沒有議價能力。」

㈣ 什麼行業就是在使用石油,煤,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5

㈤  亞洲主要國家的油氣工業發展概況和安全戰略

日本、韓國是亞太地區油氣資源匱乏的國家,因此兩國的油氣嚴重依賴進口。其能源安全政策著重於得到安全可靠的石油供應,並通過立法建立石油儲備體系。印尼油氣資源豐富,是東南亞重要的產油國之一。因此,印尼的油氣開發政策著重與外國進行油氣合作勘探、開發項目,通過與外國公司的產品分成合同及工作合同壟斷性地管理石油開發項目。

一、日本的油氣工業發展概況和油氣安全戰略

1.日本的油氣的產量和儲量

日本是一個工業發達而油氣資源極端匱乏的經濟大國,其所消費的石油的99.7%都要依賴進口。其國內石油剩餘探明儲量截止到2002年為801.4萬噸,與截止到2001的剩餘探明儲量799萬噸相比增長了0.25%。日本2002年的石油產量為60.0萬噸(估計值),比2001年的產量65.5萬噸減少了8.40%。

日本也是一個天然氣資源很貧乏的國家,1999年底,日本僅有幾個小氣田,1976~1999年日本年產天然氣22億~26億立方米,2002年為24.02億立方米。日本2003年1月1日的天然氣估計探明儲量為396.44億立方米,與2002年同期的估計探明儲量相比增加了0.99%。日本2002年的產量為24.02億立方米,比2001年的24.38億立方米減少了1.46%。

2.日本油氣貿易

日本是世界上第四大能源消費國,第二大能源進口國(僅次於美國),石油進口位居世界第二。日本缺乏足夠的國內能源來源,必須大量地依靠進口能源,該國約80%的一次能源依靠進口。日本的石油資源在海外,市場在國內。2000年進口石油2.64億噸,進口天然氣725億立方米。

日本天然氣進口量在逐年增加(見表7-2)。日本是島國,沒有從國外進口管道天然氣的管道條件。日本進口天然氣主要是液化天然氣,其中,1998年液化天然氣貿易量為661億立方米。日本天然氣主要進口來源:印度尼西亞佔39%,馬來西亞佔20%,澳大利亞佔16%,汶萊佔10%,阿聯酋佔10%。

表7-2日本天然氣進口量(單位:億立方米)

資料來源:日本通產省。

1999年日本主要的石油進口來源於中東,共占日本石油進口總量的85.0%,其中阿聯酋佔26.4%,沙烏地阿拉伯佔22.1%,伊朗佔9.8%,卡達佔7.0%,印尼和科威特各佔5.9%,阿曼佔5.1%。另外,從中國進口的石油占日本石油總進口量的4.7%。

3.日本的油氣消費

(1)日本的經濟增長與油氣消費

日本經濟在不斷地增長,雖然從90年代以來日本的經濟陷入困境,但其年增長率大約達1.3%,對能源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仍然在不斷地增長。其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的關系見表7-3。

表7-3日本的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

資料來源:日本通產省。

(2)日本油氣的消費量

日本的天然氣和石油消費量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在不斷地增長。其1988年以來的石油消費量,見表7-4。

表7-4日本1988年以來的石油消費量(單位:萬噸)

(據《能源政策研究》,2000.4)

日本的天然氣消費量也在不斷地增長。1995年其消費量為624.98億立方米,1996年的消費量為676.79億立方米,增長率為8.28%,1997年的消費量為664.1億立方米,比1996年下降了1.88%,1998年的天然氣消費量為692.6億立方米,比1997年的消費量增加了4.29%。

(3)日本油氣消費結構

日本是第二大經濟強國,由於原來的石油消耗非常大,對外依賴進口的程度非常高,如果發生石油危機,日本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會受到極大的危害,因此日本近年來不斷努力降低其石油耗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不斷增加天然氣和其他清潔能源的消費。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1997年為52.8%,1999年為51.1%,預計2010年將達到50.1%~47.7%。天然氣所佔比重1997年為10.7%,1999年為13.2%,預計2010年將達到12.7%~14%。

4.油氣儲備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日本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氣進口國,其國內能源資源極為貧乏,油氣幾乎全部依靠進口。而其石油消費的99.6%靠進口,其中又有77.3%的石油來自中東地區,這就意味著日本比別的國家更容易受到石油問題的沖擊。因此,日本積極採取各項步驟進行石油儲備工作,從1975年日本就開始大量進行戰略石油儲備工作,制定了《石油儲備法》,規定石油輸入者、石油的煉制者都有儲備石油的義務。到80年代初,日本的總儲備量已相當於其121天的石油凈進口量水平;到1992年日本的石油儲備總量為8000萬噸,占年消費量的28%,相當於其140天的石油消費需要;到1995年日本國家和民間石油儲備總量相當於157天的消費量。目前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儲備國。

日本的石油儲備體系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根據其石油儲備法進行的國家儲備,另一部分是民間儲備。國家儲備又分為兩種,即國家直接修建的儲備基地和國家向民間租借的儲備基地;民間儲備則分為由民間石油企業進行的石油儲備和由進口液化石油氣(LPG)的部門進行的儲備。其儲備體系見圖7-1。

圖7-1日本石油儲備體系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1)

日本國家石油儲備的主要對象是原油。到目前為止,日本在不同的地區規劃建造了10個國家儲備基地。到1995年3月,日本民間石油儲備大約為4540萬立方米,政府石油儲備大約為4500萬立方米,總儲備量相當於157天的消費水平。

日本石油儲備動用機制和機構為:日本石油公團以石油公團法,按通產省的命令,負責儲備的動用。原則上,政府儲備是「最後措施」,在動用政府儲備前,業界民間儲備必須先投放市場,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可以動用政府儲備:

(1)達成了利用政府儲備作為聯合應急對策的協議。

(2)政府在考慮石油供應中斷的性質後認為有必要動用儲備。

日本戰略石油儲備的資金來源是:政府儲備的資金是由日本石油公團(70%),煉油廠及地方政府;而民間儲備是由各煉油廠、營銷商及進口商。

1999年7月,日本石油政策委員會(通產省的咨詢機構)建議通產省考慮在供應中斷的早期階段就動用政府儲備,並將儲備量增加到與其他IEA的重要成員國可比的水平,即增加3140萬桶。

20世紀60年代日本能源安全政策的基本目標是保證穩定的石油供應。後來,第一次能源危機迫使日本將其能源來源多樣化,因此,政策目標調整為保持多種能源的穩定供應(見表7-5),而不只是石油的供應,擴大核能和其他可替代能源的使用,減少石油進口,在建築部門和運輸部門實行嚴格的旨在提高能源效率的新措施,解除對油氣部門和電力部門的管制,總之,日本能源安全政策的基本要素有:

A.促進海外石油開發,更好地利用潛在的國內能源資源;

B.發展非石油能源替代品,尤其是核能和液化天然氣(LNG);

C.石油供應來源的多元化並保持與能源生產國的友好關系;

D.促進新能源技術的保護和商業化;

E.制定能源緊急管理程序,建立石油儲備,應付可能的石油供應中斷;

F.加強區域合作。

表7-5日本能源安全指標(1973~2010財年)(%)

註:日本財年是從每年的4月1日到下一年的3月底(據趙志凌,2001)

為支持在海外勘查的日本石油公司,1967年,日本成立了一家國有公司(日本石油公團,JNOC)。日本石油公團已扶持了300多個海外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查項目。最初目標是要把日本公司在海外生產的石油在消費中所佔的比例提高到30%,然而,目前僅達到15%。日本石油公團的另一種職能是建立政府的原油儲備。日本石油公團耗巨資建立了10個儲備基地,目前日本石油公團管理的儲備石油相當於78天的消費量。若加上私人石油公司的儲備,則日本能抵擋連續6個月的石油供應中斷。日本石油公團這類組織的正常運作依靠各種形式能源稅的收入,因此,日本的能源價格在所有經合組織國家中是最高的。

從區域角度看,日本與近鄰國家,尤其是東亞各國面臨共同的能源安全問題。健全的區域能源體系有利於日本。系統的安排,如區域性石油采買和儲備體系,能強化對石油供應中斷的抵禦能力並確保石油供應既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又維持合理的價格。此外能源安全的傳統概念也被賦予更多的含義。1980年中曾根首相政策研究小組首次在報告中使用了能源安全這一概念。此後,環境安全又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工作領域,以維持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達到該目標,日本極力創設和資助許多研究項目。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區域合作領域:

A.能源政策、需求預測和供應戰略方面的信息共享;

B.雙邊或多邊儲備的石油儲備及儲備釋放機制;

C.定期聯合審查應急措施;

D.合作研究限制需求措施,如稅收、能源保護和提高效率等;

E.區域液化天然氣貿易和開發;

F.聯合開發可再生能源;

G.通過外交手段和國防戰略保護國際海運線;

H.環境合作,如跨國界空氣污染問題。

1996年7月,在日本財政支持下,亞太能源研究中心(APERC)在東京成立。該中心推動了APEC成員國對各種能源環境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如APERC調查了各APEC成員國建立應急石油儲備的成本和效益。之後促使日本研究人員提出如下建議:日本倡議建立「亞洲戰略石油儲備」,以抵抗石油供應中斷。

在區域合作問題上,日本一直在財政上做出了許多努力,並提供技術支持。這些活動包括:在保護與有效利用能源方面與中國聯合實施的合作項目;與中國和韓國舉行的三方環境部長會議;東亞酸雨監測網路系統;APEC環境技術交流虛擬中心(APEC-VC);以及2000年11月與澳大利亞、中國、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共同組織的「亞洲核能合作論壇」。

日本石油公團過去不管是否真正發現了石油,都對項目給予資金支持。這種對石油勘查的補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日本獲得未來預期的一定石油儲量,為日本長期的石油供應提供儲量保障,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沒有動力尋求高的回報。結果是,長期以來大量的投資項目和貸款擔保,使日本石油公團積累了許多壞賬(1萬億日元以上)。據媒體報道,從日本石油公團接受補貼基金的266家公司中,有154家公司已經破產,剩下的112家中,僅有13家沒有虧損。財務管理的不善最終導致了丑聞,迫使石油公團董事長下台。為彌補虧損,日本通產省要求石油公團清算盈利項目以抵消壞賬。

此外,2000年2月,石油公團子公司(日本阿拉伯石油公司)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鑽探權未獲延期。對日本尋求海外石油投資的政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此,通產省重新考慮了未來的政策,將逐漸減少對石油公司石油開發支出的財政支持,公團對私人石油公司的資助也將更加慎重。(趙志凌,國際經濟動態參考)

二、韓國的油氣工業發展概況和油氣安全戰略

1.韓國的油氣產儲量、貿易及情況

韓國也是一個油氣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國內幾乎沒有什麼油氣儲量,各種能源消費中的97%依賴進口,其75%以上的石油進口於中東。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能源消費量迅速上升,1962年為1040萬噸油當量,1995年達到了1.5億噸油當量,增長了近14倍,1999年則達到了1.82億噸油當量。1998年韓國的石油消費量為9930萬噸,1998年韓國的天然氣消費量為156億立方米。在199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韓國的石油消費占消費量的56.3%,天然氣的消費佔9.3%。

近10年,韓國能源消費平均年增長速度高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二者分別為10.3%和8.7%,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增長速度更高,其中天然氣的消費平均每年增長達22%,居亞洲各國天然氣消費增長速度的首位。

1998年韓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為143億立方米。

2.韓國的油氣儲備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1979年韓國石油開發公司(PEDCO)法(1999年1月1日更名為韓國國家石油公司,KNOC)規定建立政府石油儲備系統,1991年修訂,1993年實施的石油經營法規定了私人公司的儲備義務。韓國1999年9月底的儲備規模為7580萬桶,相當於37天的需求量。2001年9月的原油和石油產品儲備達到了1.51億桶,相當於韓國74.5天的供應。

韓國的儲備機構有政府儲備(韓國國家石油公司負責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規劃、儲備場所的建設,儲備油購買、維護及動用)和民間儲備(主要是石油精煉廠,石油進口商和銷售商)。

在緊急狀態下,韓國國家石油公司負責儲備的動用。可以在以下情況下動用戰略儲備:

1)嚴重的及長期供應中斷的情況下,根據政府命令動用儲備;

2)短期供應中斷情況下,應精煉廠和進口商的要求可動用儲備。儲備的動用主要按照國家石油公司與精煉商或進口商的租借合同進行。

韓國石油的政府儲備主要由國家出資(主要來源於能源稅的專門賬戶),民間儲備由企業出資。

1999年7月8日,韓國國家石油公司(KNOC)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石油儲備終端(在麗水),儲備能力為3000萬桶。這一終端的完工標志著KNOC應急儲備計劃的二期工程完工。KNOC目前的儲備能力為9500萬桶,相當於51天的消費量。韓國政府正在進行儲備計劃的三期工程,預期2004年完工。屆時KNOC的儲備能力將達1.62億桶,相當於84天的消費量。若加上私人公司的儲備,則可滿足IEA90天消費量儲備的規模。

1999年6月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與KNOC簽訂協議,租借韓國的兩個上述石油儲備終端(包括剛完工的麗水終端),出於商業性目的在韓國儲備800萬桶的北海石油。Statoil向韓國政府承諾,在發生緊急情況時,KNOC有權優先動用這些儲備油,價格可以比國際市場低5美元/桶。

為確保能源安全,韓國積極推行能源多元化政策。

三、印度尼西亞油氣工業發展概況及油氣安全戰略

1.印度尼西亞的油氣產量和儲量

印度尼西亞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截止到2002年底為止為6.85億噸,與2001年底的6.82億噸相比增加了0.44%。印度尼西亞截止到2002年底的天然氣估計探明儲量為2.62萬億立方米,與截止到2001年底天然氣估計探明儲量2.62億噸相比沒有什麼變化。

印度尼西亞2002年的石油產量為5600萬噸(估計值),比2001年的石油產量6071萬噸相比減少了7.76%。2002年的天然氣產量為590.34億立方米,比2001年減少了8.39%。

2.印度尼西亞的油氣貿易和油氣消費

印度尼西亞自從1996年以來,其石油消費量都超過了4200萬噸,1997年達到了4600萬噸,1998年達到了4370萬噸。

1998年印度尼西亞的天然氣商品量為635億立方米,而其1999年的天然氣商品量為660億立方米(估計值)。1998年印度尼西亞的出口量為364億立方米,而其1999年的出口量為388億立方米(估計值)。

3.印度尼西亞的油氣儲運和油氣安全政策

印度尼西亞位於東南亞,國土面積191.9平方公里,人口21370萬(2000年預計數),印度尼西亞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是東南亞重要產油國之一。印度尼西亞1999年底探明的石油儲量為4980百萬桶,原油產量為128.8萬桶/日,油氣管理部門是PER-TAMINA國家石油公司。

1954年印度尼西亞憲法規定,印度尼西亞的自然資源歸國家控制。1967年的礦業法將印度尼西亞的礦產分為三類:

a類:戰略性礦產;包括石油和天然氣、放射性礦產、煤、錫等。

b類:重要礦產;包括金、銀、鉛、鋅、銅等礦產。

c類:未包括在a類和b類的礦產,如非金屬礦產。

對a類和b類礦產的礦業活動由礦業能源部代表國家行使管理和控制權,c類礦產是由礦產所在地的省政府來管理。

根據1945年印度尼西亞的憲法和1967年礦業法的宗旨,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屬於國家所有。其他各方只可以根據由礦業能源部代表國家頒發的采礦授權書(針對戰略性礦產和重要礦產而言),或由有關的省政府頒發的區域采礦許可證(針對C類礦產)進行礦業活動。

采礦授權書和區域采礦許可證只可授予印度尼西亞政府機構或國有企業、本國私人企業、集體企業和印度尼西亞公民。

盡管采礦授權書和區域采礦許可證只可授予印度尼西亞的團體和個人,但外國公司有大量的機會參與印度尼西亞的礦產資源開發活動。自1967年以來,印度尼西亞政府一直在促進外商投資活動,根據外國資本投資法(1967年),外國公司可以在與政府簽訂「工作合同」的基礎上,獲得礦產開發的專有權。就石油工業和天然氣而言,一家私人公司(通常稱之為「石油承包人」)必須按照所謂的產量分成合同(PSC)的規定簽訂一個合同。石油勘探也採取PSC方式,外國公司必須同國有石油公司(PERTAMINA)簽訂合同。根據合同的規定,外國公司得到28.85%的石油產量,印度尼西亞政府得到71.15%的石油產量。對於公司所得的28.85%的產量,承包公司必須支付48%的所得稅,外國公司實際到手的收益只能是石油產量的15%。外國公司負擔的所得稅是由油氣分成合同決定的。

印度尼西亞政府要求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建立儲備,其目前儲備的規模相當於34天的國內消費量(其中17天用於國內銷售,12天用於供應煉油廠,5天供港口船隻)。印度尼西亞的儲備機構為印度尼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其資金來源為國家石油公司的周轉儲備。

4.印度尼西亞鼓勵外商投資的立法變化和油氣開發新政策

為了更好地吸引外資進入印度尼西亞從事油氣資源勘查活動,印度尼西亞政府制定了優惠的措施。主要是:外資要想從事勘查活動,可以直接與印度尼西亞政府簽訂工作合同,也可以與印度尼西亞勘探權人建立聯合風險企業,然後再簽訂工作合同。但外商一般選擇與印度尼西亞政府簽訂合同的方式進入,因為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證外資取得開發其發現的礦床的權利。工作合同的法律效力高於其他政府規定,並且不受未來立法變化的影響。它賦予經營公司獨占權利進行礦產勘查,開采發現的礦床,精煉、存儲和運輸採掘出的全部礦產,在印度尼西亞境內推銷、出售或處置生產的礦產品。經營公司必須是在印度尼西亞注冊的有限印度尼西亞責任公司。工作合同具有優先權,對土地所有者的補償和安置程序比較簡單。工作合同有效期可長達30年,並可以延續。1994年6月印度尼西亞發布一項新的政府規定,大幅度放寬對外資的限制,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一系列特許權。即允許在新成立的印度尼西亞公司中外資股權達到100%,而以前最高不能超過80%,並且取消了以前規定的最低投資需要125萬美元的要求(張莓,2001)。在石油開發方面,印度尼西亞的最新政策是(張新安,2001):

1)PERTAMINA通過與外國公司的產品分成合同及工作合同壟斷性地管理石油開發項目;

2)1988年以來產品分成合同修改了4次,針對前緣地區開發,提供專門優惠;

3)1997年東南亞爆發了金融危機之後,重新審視了總體石油政策,國會正在討論新的油氣法。

4)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目前印度尼西亞的石油戰略儲備已達成34天的國內消費量。

在天然氣領域,印度尼西亞天然氣勘查開發和利用的新政策是:

1)計劃擴大天然氣用量以替代國內石油消費,減緩石油出口能力下降的速度;

2)為鼓勵天然氣開發,計劃採取稅收優惠政策,取消石油產品補貼,修建國內天然氣管線網(蘇門答臘-Batam-新加坡;蘇門答臘-西爪窪等)。

㈥ 簡述石油工業涉及哪些部門

石油工業涉及地質,基建,交通,採油,交通,運輸,煉油,化學等部門。

石油工業是開採石油、油質岩、天然氣以及對其進行煉制加工的工業部門。它包括油、氣地質勘探,油、氣田開發,油、氣開采,石油煉制,油、氣運輸和儲運等單位。

石油、天然氣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形成一門工業,只有100多年。石油作為高質量的能源,多用途的寶貴化工原料,引起了世界消費能源結構的巨大變化。

(6)什麼工業部門需要油氣資源擴展閱讀:

1859年,美國人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鑽成第一口具有現代T業意義的油井 德雷克井,標志著近代石油工業的開始。

最初的石油工業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個為煤油時期。一個為汽油時期(動力時期)。煤油時期大約是1860~1900年,這一時期煤的主要用途是照明和民用燃料。

19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石油工業從勘探、開采、煉制加工、儲運到銷售。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並迅速發展起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油工業

㈦ 為了促進敘利亞的工業發展 可以發展哪些工業部門

油氣資源豐富,可以發展石油開采或石油化工工業;利用棉花原料和勞動力資源發展紡織工業;盛產糧食、水果,可以發展食品(或水果)加工業;利用港口,可以發展臨港出口加工業。(答對其中三點給6分

㈧ 中國的主要工業部門

中國主要的工業部門

工業一直被稱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中國的工業主要有基礎工業部門為主。包括能源工業,鋼鐵工業等。

能源工業

主要包括煤炭、石油與天然氣和電力三個部門。由於這三者的開發與生產條件、生產工藝和運輸條件均不同,故生產布局各具特點。煤炭資源的數量、質量、品種和開發條件、分布狀況,決定其開發規模和增長效益,制約著煤炭工業發展的可能性和在地區及全國的地位。一個煤田是否能開發或優先布局,除資派條件外,經濟地理位置也有重要影響。地理位置優越,如煤田靠近能源消費中心,擁有近期大規模建設的交通運輸條件,靠近能源產銷最佳區位和易於獲得必要的技術經濟支援,常得到優先開發。石油工業主要包括採油、采氣和油氣煉制。石油與天然氣的開發與布局取決於油氣資源蘊藏量與賦存條件,油田的地理位置,對油氣田的開發先後有重要影響。若油氣田交通位置好,又靠近經濟發達地區,其開發價值更大。相反,開發那些邊遠地區、交通不便的油氣田,困難很大。煉油工業布局既受資源條件影響,又受市場吸引。因石油產品品種復雜,對運輸條件要求較高,運成品油不如運原油經濟。隨著煉油工業日益發展成為石油化工聯合企業,煉油工業多趨向於在消費區設廠。電力工業主要包括火電、水電和核電。火電廠布局首先要考慮燃料來源和負荷位置,水源也是很重要的條件。水電站布局受水力資源制約,其建設與河流綜合開發利用密切相關。核電站使用的核燃料數量很少,其布局不受資源條件限制,但受水源條件影響較大。宜布局在靠近充足水源、又遠離稠密居民點的消費地。

中國是世界最大產煤國。煤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全國70%的工業燃料和動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原料是由煤炭提供的。原煤產量達1087.4Mt,其中統配煤礦佔44.2%,地方國營煤礦佔18.7%,鄉鎮和個體煤礦佔36.7%。年產10Mt以上的大型礦區有山西大同、西山、陽泉、晉城,河北開灤、峰峰 ,河南平頂山 、義馬,黑龍江鶴崗、雞西、雙鴨山,安徽淮北,江蘇徐州,遼寧阜新、鐵法,山東兗州。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它是燃料工業之一。從勘探、開採到加工石油一系列過程是由石油部門所完成。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各種燃料油,包括天然石油和油頁岩的勘探、開采、煉制、儲運等生產單位。中國的石油工業分布與石油資源的分布基本上一致。中國的石油工業主要分布於中國北方居多。如黑龍江大慶,山東勝利,新疆克拉瑪依,塔中塔北地區等。

電力工業是將煤炭、石油、天然氣、核燃料、水能、海洋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一次能源經發電設施轉換成電能,再通過輸電、變電與配電系統供給用戶作為能源的工業部門。是專門從事生產、輸送和分配電能的工業部門。包括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等環節。電能的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是同時進行的,既不能中斷,又不能儲存,需要統一調度和分配。電力工業為工業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基本動力,隨後在條件具備的地區建設了一批大、中型水電站,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先行部門。電力工業主要包括5個生產環節。①發電,包括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和其他能源發電;例如中國火電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國北方產煤區,以利用煤炭為主。水電主要集中分布於南方水能豐富的河源區。核電目前分布還不是很典型。②輸電,包括交流輸電和直流輸電:例如,中國最大的輸電工程有西電東送工程等。③變電;④配電;⑤用電,包括用電設備的安裝、使用和用電負荷的控制,以及將這5個環節所存在的設備連接起來的電力系統,此外,還包括規劃、勘測設計和施工等電力基本建設,電力科學技術研究和電力機械設備製造。

鋼鐵工業

鋼鐵工業亦稱黑色冶金工業。鋼鐵工業是重要的基礎工業部門,是發展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的物質基礎。冶金工業的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的標志。

鋼鐵工業是龐大的重工業部門。它的原料、燃料及輔助材料資源狀況,影響著鋼鐵工業規模、產品質量、經濟效益和布局方向。

鐵礦石是鋼鐵工業的主要原料。鐵礦主要集中在:內蒙古的包頭、白雲鄂博地區。白雲鄂博,原名白雲保格德,蒙古語意是富饒的聖山。白雲鄂博是一座巨大的多金屬共生礦床。鐵礦石、稀土和稀有金屬的儲量都極為豐富。鐵礦含鐵33%,同時伴生有稀土13%、釩0.2%、瑩石16.5%。其稀土礦的總儲量比世界上其它各國的總和還要多。

㈨ 油氣資源評價定義、主要內容、目的

油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企業行為。所謂高投入,就是勘探開發成本很高,特別是其中地震勘探成本、鑽井(包括勘探井、評價井、開發井)成本、地面建設成本和操作成本都需花費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所謂高風險,主要是由於油氣資源是在地下深部(一般1000 m以下)經長期(一般以數百萬年計)生成、排出與運移聚集而成,其現今分布規律很難完全掌握,加之物探對油氣資源分布的反映能力的局限性和資料解釋的多解性,鑽井的「一孔之見」及其他技術原因,所以油氣勘探不易得手,探井油氣發現率低(一般預探井油氣發現率低於30%),即勘探不成功的風險很大。因此,在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中,從業者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油氣資源評價。

油氣資源評價系指計算或分析某一特定區域(小到圈閉,大及全球)地下油氣富集量的過程,主要回答該區域有無油氣?有多少?空間分布狀況?能否勘探開發?是否值得勘探開發和如何進行勘探開發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油氣資源評價是石油地質、勘探開發地質綜合研究與系統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科學,是油氣勘探理論主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為油氣勘探開發規劃部署提供科學依據。現代油氣資源評價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涉及的學科除現代油氣地質理論與油氣勘探開發理論及技術外,還有數學、地球化學、經濟學、決策科學、系統論、預測學、人工智慧及計算機技術等。

一般而言,油氣資源評價所涉及的問題較多,研究的內容較豐富,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地質背景研究:區域地質背景、盆地演化、地層發育及構造特徵。

(2)成藏地質條件研究:生儲蓋層及組合特徵,圈閉類型,油氣運聚過程及其與圈閉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配置關系。

(3)評價方法研究(選擇)和參數確定。

(4)預測油氣資源存在的可能性(即評價目標含油氣性),資源總量,研究油氣資源空間分布。

(5)分析評價目標的勘探風險性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6)評價勘探開發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效益,開展不同勘探開發方案的決策分析。

(7)提出勘探開發部署建議。

從上述可見,油氣資源評價的目的主要是明確研究區油氣資源分布狀況和其勘探開發可行性、效益,優選勘探開發目標和部署方案,盡可能減少勘探開發風險,提高勘探開發效益。

因此,油氣資源評價在油氣勘探開發系統工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世界上許多國家和石油公司都十分重視此項工作。美國大體上每隔四五年就由聯邦地質調查局發表一次全國待發現的資源預測報告。前蘇聯在油氣勘探上作出重大決策前,通常都要進行一次認真的油氣資源評價工作。許多石油公司不僅設置專門機構負責對即將進行勘探開發的區域進行系統的油氣資源預測工作,而且不惜重金收集全世界各含油氣盆地的地質資料,並進行深入分析,評價有利地區,作為開辟新區和進行投資決策時的依據。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即開始較正規的油氣資源評價,當時對松遼等盆地油氣資源進行了初步定量預測。1979年對中國東部主要盆地的油氣資源量進行了匯總,同年開展了我國海域對外招標前的系統評價工作。1980~1985年開展了第一次全國油氣資源評價。1992~1994年開展了第二次全國油氣資源評價。1999~2000年中石化開展了所屬探區第三次油氣資源評價,而中石油和中海油現在正在開展其所屬探區第三次油氣資源評價。2004年以來,國家設立專項,由國土資源部牽頭,組織各大石油公司和有關院校,分別對常規油氣、煤層氣、油砂、油頁岩進行第三次全國資源評價,現已進入攻關和匯總階段。

當前我國石油工業部門已公司化且已上市,其油氣勘探開發工作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如何把有限的財力、物力投到最有利的勘探方向上去,以盡快獲得最佳經濟效益;二是如何安排好今後的石油工業發展速度、規模和布局。無論是從近中期還是從長遠的角度看,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各種規模、各種層次和各種形式的油氣資源評價工作是十分必要、無比重要的。另外,作為國家層面,為了有效地調配國內資源和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和策略,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地、協調地、可持續性地發展,也有必要在每個「五年」計劃制定之前組織開展一次全國的油氣資源評價,為「五年」計劃制定提供可靠依據,為油氣資源的管理和開發利用提供技術支持。

閱讀全文

與什麼工業部門需要油氣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為什麼有4個的標 瀏覽:50
汽車球頭缺油如何潤滑 瀏覽:346
奧迪a6儀表燈光怎麼調高低 瀏覽:826
寶安安華工業園怎麼去 瀏覽:471
威海到濟南的汽車多久到 瀏覽:811
奧迪a6儀表台怎麼拆 瀏覽:440
汽車電瓶多久充電維護 瀏覽:71
莆田首飾廠在哪個工業園 瀏覽:167
賓士婚車和奧迪婚車哪個好 瀏覽:800
南京奧迪q5全車漆多少錢 瀏覽:796
奧迪a6用的什麼音箱 瀏覽:678
寶馬x6水管多久更換 瀏覽:66
加工類工業機器人有哪些 瀏覽:27
一汽奧迪45fsl售價多少 瀏覽:190
河南工業大學和焦作大學哪個好 瀏覽:664
賓士維多利亞多少錢 瀏覽:530
沈陽站對面是哪個汽車站 瀏覽:616
寶馬立即通風怎麼用 瀏覽:763
賓士合格證補辦要多久 瀏覽:70
雪地賓士卡恩在哪裡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