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用好成都老東郊工業文明精神

如何用好成都老東郊工業文明精神

發布時間:2022-07-21 11:59:09

① 「成都城市精神」

成都既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同時又充滿了時代氣息。成都之所以別具魅力,主要在於她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氣質———「和諧包容、智慧誠信、務實創新」。這12個字全面、准確而又凝練地勾勒出了成都的城市精神,使人徜徉其中,能深切地體味和感受到一種深厚的歷史積淀、獨特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城市特色。這種獨特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內涵,便熔鑄成一種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城市精神,構成了這座城市的靈魂,是成都人守望的精神坐標和外地人了解成都的鎖鑰。由成都社科院劉從政、王蘋主編的《成都城市精神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一書,深刻地揭示了成都城市精神的豐富內涵。
概括地說,該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視野開闊,立意深遠。作者遵循「植根歷史、體現現實、引領未來」的寫作原則,以突出成都地域特色為切入點,以城市精神為主線,將歷史、現實和未來串聯起來,追溯歷史、立足當代、展望未來,解析了成都城市精神的歷史文化淵源、形成和演變過程,闡釋了成都城市精神的具體特徵和豐富內涵,論述了這種城市精神對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從而對成都城市精神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是內容豐滿,論證精當。作為第一部以「成都城市精神」為題的研究專著,綜合運用哲學、文化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行政學、管理學、行為學、城市發展學等學科的知識,以翔實的資料,具有說服力和啟發性的文字,詳細梳理、解讀了成都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和改革開放以來所賦予的新的時代內涵,深入闡釋了將成都城市精神定義為「和諧包容、智慧誠信、務實創新」的原因和由來,以及培育、弘揚成都城市精神的基本原則和現實意義。有助於人們進一步了解成都獨特的地域文化及其發展軌跡,進而深化對成都城市精神的理解和把握。
三是關注現實,針對性強。作者沒有單純地就城市精神論城市精神,而是關注現實,著重通過這種研究,為成都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書中介紹了國內外一些城市在精神層面治理城市上值得借鑒的經驗,並對成都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例如,該書提出在發展成都特色文化上進行新嘗試,在提高城市水平和市民素質上採取新舉措,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融入經濟工作上展開新探索,通過推行「三新」來進一步培育和弘揚成都城市精神,凝聚人氣,使成都的魅力和吸引力得以繼續延續和發展。書中提出的不斷保持、完善和豐富成都城市精神的其他一些思路和舉措,也多具有啟發意義和可操作性,順應了成都在與國內同等城市競爭中贏得主動、爭取機會,進而在新一輪競爭中取得突破性發展、成為有國際影響的城市的需要。
說到底,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歷史與現實的融合,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是衡量該市發展水平高低的一把標尺,是該市文化底蘊的具體反映和廣大市民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培育、發展和光大城市精神,有利於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以「八榮八恥」為要義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有利於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和社會環境,從而促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該書的出版,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方興未艾的城市精神研究,同時也為廣大成都市民學習和實踐成都城市精神提供了寶貴資料,有助於推進成都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城市的發展、進步。

② 成都東郊記憶公園怎麼樣,值得去嗎

成都東郊記憶公園是個工廠改造的藝術公園,模板是北京的798,跟一般的綠化公園不一樣,值得去玩。

這里是街拍和Cosplay的聚集地,也是新文化與新產業園區,與寬窄巷子那種風格完全不一樣,年青人非常喜歡的樣式,也有懷舊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

③ 90年代成都東郊廠礦的特點

摘要 上個世紀90年代,成都東郊聚集了253家中央、省、市屬大中型企業,造就了成都工業的第一個鼎盛時代。在成都市的錦江、成華兩區不足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有169家,從業人員達15.3萬人。曾經在東郊工廠上班是件很自豪的事兒。紅光電子管廠當年在成都東郊這塊土地上特別火,火到紅光人滿眼幸福與自豪,這里有學校、醫院、供銷社……火到外人看紅光人『羨慕嫉妒恨』,覺得嫁個紅光人那是最幸福的事;火到全國各個單位都派人來紅光培訓,我們直接去國內外交流學習……那是個讓人無限憧憬和嚮往的年代,紅色成了當時的主色調,每個人的內心裡都充滿紅色的希望。」

④ 成都東郊記憶

景點介紹
東郊記憶原名「東郊記憶音樂公園」,位於成都市成華區建設南支路,在成華區原紅光電子管廠舊址上修建而成,是工業遺存保護和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的新型旅遊景區,是成都又一張具有時代意義的城市新名片。
景區內處處都是前蘇聯援建的辦公樓、紅磚廠房、火車頭和鐵軌等歷史建築,充滿了濃濃的懷舊感,特別適合文藝青年們來這里拍照。景區內還經常有各種音樂演出和藝術展覽。
你也可以在這里找一個咖啡店、書吧,進去休息並發發呆。如果你是追星族,這里還有張靚穎、李宇春、姜文等名人的手模牆。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交通攻略
距地鐵8號線杉板橋站964m,步行14min
成都東郊記憶是在原國營紅光電子管廠舊址上改建而成的現代文化產業新型園區,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科技與文化融合示範園區、國家工業遺產旅遊基地。 幾年前來過,借地鐵8號線開通的便利,近期又去看看。園區比以前更漂亮了,但遊人很少,估計晚間和節假日人流會多吧。 很不錯的一個園區,留存著成都東郊國營工業的記憶。 園區免門票,交通也很方便,附近有商場、餐飲等設施。

⑤ 成都建設路的建設路(東郊)歷史

府河以東、沙河之濱約16.4平方公里的建設路區域曾被稱為成都的東郊。
如今,這里高樓林立,住宅小區連片,商廈、商城鱗次櫛比,美食街、娛樂城星羅棋布,白晝車水馬龍,夜晚霓虹閃爍。東郊儼然是大都市的一角。但一二十年前這里卻還是另外一番景象:人口眾多而不顯繁華,建築成片卻盡是廠房;街道雖寬,但上下班高峰之後則顯得冷清,唯有路邊冒著熱氣嗤嗤作響的蒸汽管和遠處偶爾傳來的氣錘聲,昭示這里並不寂靜,而是一塊充滿火熱激情的土地。
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東郊還真是一片人口稀少的寂靜原野,除了沙河畔的筒車吱吱呀呀地車著水之外,收入人們眼簾的只有成片的農田和起伏不平的荒野——作為東山的余脈,東郊一帶自古以來便是農人的天地。
然而有一天,這塊土地的寧靜被打破了,現代工業文明的車輪首次行進到了這里。從「一五」期間開始,國家便陸續在這里建設起一座座嶄新的工廠,其中包括屬於156個重點項目的軍工企業。一夜之間,東郊不僅熱鬧起來,而且一下子從農耕社會步入了工業文明的門檻。廠房、煙囪在昔日的田園上拔地而起;機器轟鳴代替了古老水車吱吱呀呀的聲音。東郊成了成都著名的工業區域,它曾經是那麼神秘而神聖,許多年輕人以能進入東郊企業當工人為自豪,不少家庭以有人在東郊工作而榮耀。因為進入東郊,就意味著與最先進的大工業聯系在一起了。
工業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是城市價值的集中體現。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激情點燃了成都東郊工業的火種。作為成都最早、最大的工業集中發展區,成都東郊從「一五」、「二五」計劃重點工程建設到「三線」建設,電子、機電工業的集中發展,不僅奠定了成都市工業發展的基礎,更使成都迅速成為祖國工業的大後方和全國三大電子工業基地之一。翻開歷史,這里先後聚集了253家中央、省、市、區屬規模以上大中型企業,兩千人以上的企業就多達160多家,總資產300多億元。成都虹波公司、成都亞光電子公司等,曾經參與「神五」、「神六」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研製、建設、試驗等項工作,多次受到國家以及信息產業部等表彰;「前鋒」是中國熱水器市場的「西南王」;成都量具刃具廠的量具刃具、數控刀具,紅光廠的黑白顯像管曾遠銷日本和歐美;「雙燕」冰箱、「峨眉牌」自行車、「海洋牌」洗衣機、「成都牌」電視、「效力多」牙膏……這些「成都造」產品,曾暢銷國內、轟動一時,譜寫了成都工業的驕傲與輝煌。
東郊工業區 奠定成都現代工業發展基礎
1953年初,國家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正式實施。成都市作為全國八個重點建設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規劃在成都東郊建設一個以電子、機械、儀表工業為主體的大型工業區,成都工業發展史由此翻開新的篇章。1955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在成都東北郊、東南郊、西北郊設置工業區。這其中,成都東郊成為了承載歷史重任的重要區域。1956年,成都量具刃具廠、紅光電子管廠、西南電子管廠、成都電機廠在東郊開建。1958年,一批大型骨幹企業建成投產,成為了支援成都地方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如西南無線電器材廠包建了材料廠,新興儀器廠包建了電工器材廠,成都量具刃具廠包建了冶金實驗廠等。正是這些企業與眾多的產業工人奠定了成都市現代工業化的基礎,為當年的中國現代化建設與國家國防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也為成都城市建設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特別是錦江電機廠、光學玻璃廠等9個軍工企業,以及電子科大等兩所學校的紮根東郊,為成都東郊工業發展搭建起了堅實平台。
多個全國第一 將成都工業推向鼎盛時代
1955年川康合省以後,國家批准成都市城市發展目標:省會,精密儀器、機械製造及輕工業城市。經過「一五」、「二五」時期的大規模建設,成都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產業配套逐步完善,電子、機械、冶金、化工、紡織、輕工、建材、食品等產業初具雛形和規模,奠定了工業的基礎。從1965年到1976年,國家投資新建、擴建、改建了成都飛機公司、成都發動機公司等大中型骨幹軍工企業。這一批企業的調遷、興建和投產,充實了成都工業的實力,提高了技術裝備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大大增強了成都機械製造、電子元器件製造和軍事裝備製造能力,在全國同行業中佔有重要地位。而此時,成都工業產品的門類增多,生產檔次亦相應提高,能夠批量生產無縫鋼管、汽車、機械成套設備、量刃具、化肥、基礎化工原料、抗菌素等上百個現代工業產品,無縫鋼管產量居全國第一,電纜產量居全國第一,光學玻璃產量佔全國的60%……雙燕冰箱、 峨眉牌自行車、效力多牙膏……這些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名牌,讓成都工業迎來了鼎盛時代。
搬遷、轉型與改造 老東郊工業區將一直留在城市記憶中
成都老東郊工業區,是中國現代工業發展與中國城市化的一個歷史縮影。東郊工業基地主要是在建國初期和「一五」、「二五」期間布點建設的,當時這一帶遠離市區,在布局上是合理的,但是,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原來意義上的東郊,現已變成了城區的一部分,過度集中的工業企業,不僅使東郊的「三廢」突出,「熱島」效應明顯,城市環境受到了嚴重影響,而且企業布局零亂,土地利用率低,使城市功能難以完善配套,損害了城市形象,不少企業廠房破舊,設備老化、工藝落後,經營困難,難以籌集足夠的資金進行更新改造,企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為構築我市工業新高地,提升城市形象,2001年起,對東郊工業企業搬遷改造開始展開。漫步東郊,不論立交橋旁的俄式「紅樓」,隱於高樓後的消防塔,還是「麻石煙雲」里的那尊著名的「建設者」雕塑,都在訴說成都東郊那段輝煌的過往。這一段在這里產生的,為四川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工業文明史,應該被銘記。
東郊的榮耀一直持續了30多年。當然也就意味著東郊人為國家經濟建設,為國防實力增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上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東郊逐漸失去了神秘的面紗,昔日的榮光不再。以後隨著城市的擴容,政府「東調戰略」的實施,那些曾經赫赫有名的工廠,有的關閉了,有的縮水了,並且紛紛搬離了東郊。在往日廠房的舊址上,騰空而起的是一個個樓盤、商廈。時代巨變了,東郊也翻過了最輝煌的一頁。
從農耕社會到工業時代再到當代都市,東郊有三頁鮮明的歷史畫面。這三頁歷史圖畫正好反映了我們祖國向現代化國家轉型的偉大變革。對於成都而言,工業文明的東郊是最輝煌燦爛的華章。沒有這一章,便沒有成都今日的精彩。是東郊,為成都工業發展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眾所周知,曾經創造過金沙青銅文明的成都,到50年代以前,已淪為純粹的商品消費之都,工業底子堪稱一窮二白,只有少得可憐的幾家小企業,被成都人戲稱為「兩根半煙囪」,重工業對成都來說則是完全陌生的領域。東郊的崛起,實現了成都這座古城跨越式的進步,使其一躍而成為具有電子、機械、冶金、化工、紡織等生產能力的工業城市。今天的成都,之所以能作為中國西部最重要的工業之都,東郊所承擔的歷史角色,其意義是不可忽視的。
作為工業文明重要篇章的東郊已然翻過,人們記憶中的東郊雖然已經漸行漸遠了,但是作為城市歷史的一部分,它會永遠留存於史冊中。歷史是什麼?歷史是文明走過的腳印。從農耕文明一路走來的成都,來到20世紀中葉,終於在東郊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進入了一個新的拐點,從此開始了大踏步地向工業現代化邁進。記住東郊的歷史,記住這文明進程中燦爛的華章,同時也記住數十萬產業大軍為成都,為國防工業建設做出的犧牲與奉獻。因為東郊的輝煌不僅僅照亮了一段成都的歷史,它本身已成為國家歷史的重要部分;東郊人的創造,也不僅僅繁榮了成都的經濟,更重要的是它為夯實共和國的工業基礎竭盡了能力。
東郊也為成都留下了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東郊人艱苦創業,奮力拚搏的人文精神,自然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值得今天的我們去發掘,去弘揚;即使是東郊的街道名稱,也成了成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諸如建設路、廠北路這些地名,已經與成都其他有著歷史意義的老街一樣,為這座城市烙下了工業文明深深的烙印。如今在當年773廠的原址上還建起了一個以「東郊記憶」命名的公園。這個文化產業創意園區的建設,既是城市旅遊目的地,也是遠去的東郊工業文明留下的歷史腳印。

⑥ 成都創文明城市的要求

都是評分出來的。

據我知道,70%是現場暗察,30%是書面報告。

現場部分是
1.主要路口、上下班時間,行人行車遵守交通規則情況。
2.市容干凈(除街道本身,甚至包括建工地等實施外圍包裹得當等),市民舉止得當(不隨地吐痰、非吸煙區不吸煙等),文明用語,排隊講次序等等。
3.社區文化建設成就,健民設施文化中心配置等等。

還有很多細節,這只是部分,參考。

⑦ 成都舉辦什麼活動來傳承巴蜀文明

日前,由成都市人社局、成華區委區政府主辦的主題為「人力資源協同文旅產業發展」論壇舉行。本次論壇旨在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推進人力資源助力文旅產業發展。

據悉,論壇期間,成華區還為2017年度「成華英才計劃」入選項目頒發入選證書,發放項目資助資金近800萬元,33個入選項目涉及新經濟、文化創意、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發展領域。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⑧ 有誰知道東郊工業博物館的故事

盧榮忠和他的「老伙計」

火車頭「上游1110號」是東郊工業博物館的鎮店之寶。今年49歲的盧榮忠,則是「上游1110號」的第二任司機長,「跟它一起工作了20多年,它的每一個部件,每一個螺絲我都了如指掌!」說起這個「老傢伙」,盧榮忠一臉激動。「這輛火車頭,是成都原無縫鋼管廠的一台主力機車,它見證了東郊工業的輝煌,也記錄下了東調戰略實施的點滴。」

「在機車上工作,只能用辛苦兩個字來形容!」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盧榮忠歷歷在目。「一到夏天,機車上的溫度就高達40多攝氏度,我們要連續12個小時不停地操作機車,而且沒有風扇,汗水打濕了衣襟,我們就把毛巾掛在脖子上,隨時擦汗,根本沒有閑工夫休息。」盧榮忠望著與家人的合影,虧欠地說:「當時在機車上工作,陪家人的時間真的少了許多!但現在好了,坐班制,可以有很多時間和家人聚在一起!」盧榮忠告訴記者,隨著東調戰略的實施,企業涉及搬遷,他也和「老伙計」一起「退役」了。現在的盧榮忠坐進了辦公室,成為運輸部安全保衛科的一員。「搬遷後的新廠,不僅氣勢恢宏而且設施齊備,從同行業來看,都能算是領頭羊!」談到東調的感受,盧榮忠說:「東調後,不僅強大了企業,還讓我們過上了以前沒有想過的日子!我還會經常去博物館看我的老伙計,告訴它在東調後我們企業翻天覆地的變化!」

[規劃]博物館將打造成旅遊亮點

東調戰略實施,沙河整治工程竣工,老東郊的「舊容顏」已漸漸遠去,作為成都工業史上不可或缺的一段歷史,如何才能留住其輝煌的記憶?成都東郊工業文明博物館的誕生,定格了沙河、東郊那一幀幀激動人心的畫面。

記者昨日從東郊工業文明博物館獲悉,預計從明年2月開始,博物館將閉館「裝修」,並力爭於2007年5月1日正式開館。屆時,從陳列展品到外部環境的配套建設,將充分展現我市工業跨越式發展的歷程和東調取得的成果,全力打造我市旅遊的新亮點。

館內:重新布局 引進新的展品

「我們將在保留原有風格的基礎上,對博物館內的設施進行一次全新打造!」工業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此次裝修過程中,將會首先對博物館內的布局進行調整。「館內會保留勞模之家、火紅年代兩個場景,並對其他的陳列品重新布展,而且還會有很多新的陳列品進館,比如由成飛420廠捐獻的軍用飛機發動機等。」負責人說道。

據了解,在重新開館後,博物館將每天定時播放工業題材的影片,其題材包括輝煌半個世紀的東郊工業文明,東調戰略實施後新城東欣欣向榮的景象等。「除此之外,我們還會增設專門的區域,銷售工業文明的紀念品。」

館外:定期舉辦 工業題材互動

除了博物館館內的重新布展外,此次裝修還將對博物館的外環境進行打造。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首先將對博物館外的北側進行改造,改造後的博物館北側,將劃定一個專門的區域,組織一些與工業文明有關的互動活動,比如讓東郊老企業進行紀念品展示,或者搞一些東郊工業的攝影展之類的活動。屆時,我們將把東郊工業文明博物館打造成一個旅遊新亮點,因此相應的餐飲配套設施也會跟上。」據了解,目前在博物館的西側,以工業元素打造的餐飲服務區已經裝飾一新,並將在元旦後正式開門迎客。

體驗篇

本報東調親歷者體驗新沙河?? 一次詩情畫意的手筆

沙河綜合整治工程是東調戰略中最富有「詩情畫意」的一筆。從2001年11月28日到2004年12月30日,在歷經了1000多個日日夜夜後,鬱郁蔥蔥的蘆葦、潺潺流淌的河水,涅?的沙河給東調後的新東郊,穿上了華麗的「外衣」!而在東調期間,康慶作為記錄東郊點滴變化的新聞工作者,在沙河邊采訪了3個春夏秋冬,見證了沙河從「黑水河」到「生命河」的點滴變化。今天,親歷者康慶重走沙河路,感受5年來東調戰略實施後的新面貌。

回憶:每次采訪完都是一身灰

「沙河綜合整治工程動工3年,我就在沙河邊采訪了3年。3年來,從沙河最初的規劃設計到拆遷動工,它每一個階段的成長,我都歷歷在目。」康慶向記者講述了一段在沙河整治過程中,最難忘的經歷。為了給沙河拆遷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我們日報特別開設了「聚焦沙河速度」的欄目,組成了2個特別報道小分隊,趕赴沙河源頭,對沙河源頭金牛區范圍內企業、農戶搬遷給予了「進程式」的報道。8月的成都,驕陽似火,而當時作為報道記者的康慶,每天都要趕到沙河王賈大橋旁的拆遷工地。「因為報道的特殊性,我們需要深入到拆遷戶家中與拆遷戶促膝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尋覓著我們需要的新聞故事。有時候,為了找尋第一個簽訂拆遷協議的拆遷戶,常常要花費一整天的時間。」康慶回憶道。

「那段時間,我們的采訪線路常常可以用『4點一線』來形容??拆遷辦公室、拆遷戶家、搬家現場、未來新家。找到了拆遷戶,了解到搬家時間,我們要第一時間守候在搬家現場,之後還要馬不停蹄地趕赴他們未來居住的地方,了解他們即將開啟的全新生活……一般都是,每天清早出門,回到報社寫完稿件通常都在晚上8點左右,渾身是拆遷工地的土,滿臉是拆遷工地的灰。」說到這里,康慶感慨萬千。

感慨:東調是東郊綠色里程碑

昨日,當康慶重新回到這片曾經奮斗過的土地,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欣喜與祝福油然而生。曾經的兩岸棚戶已經變成了兩岸綠裝;曾經的污水橫流已經變成了清清之水;曾經的兩岸企業因搬遷重造變得活力四射。康慶說:「不能忘記的是??是市委、市政府的高瞻遠矚讓沙河獲得了新生的希望,是全城市民的擁護和兩岸企業與住戶的付出讓沙河獲得了新生的能量,是沙河工程建設者3年歲月的日夜辛勞讓沙河新生在我們這一代變成了現實。」說到這里,作為見證者的康慶,一臉激動。

隨著東調的結束,如今的沙河流淌出一座城市變遷的縮影。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建築,一幅幅小橋流水的圖畫,新城東處處散發著「和諧人居」的氣息。「東調戰略實施,沙河整治完工,不僅使東郊企業在搬遷中重獲新生,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我市東郊地域結構由工業文明步入生態文明的綠色里程碑。」康慶如是說道。在結束采訪時,康慶這樣說:「當有一天多年的夢想變成現實時,回想過往種種,才更加珍惜與慶幸:見證東調中沙河的華麗轉身時,有一個身影是我。」

⑨ 東郊記憶的歷史沿革

東郊記憶前身是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代號773廠,106信箱)。
2009年,成都市利用東郊老工業區中的原成都紅光電子管廠舊址,將部分工業特色鮮明的廠區作為工業文明遺址予以保留,並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打造成音樂產業基地。
2009年5月,成都傳媒集團與中國移動通信四川有限公司簽約,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入駐東郊記憶。
2010年底,東郊記憶改造工程開始施工,為完整保留計劃經濟時代工業建築的特色,同時把各種構造復雜的廠房改造為商業用建築,項目聘請了國內知名設計師劉家琨做項目總設計師,並匯集了國內知名建築師對園區內部分單體建築進行專項設計。
2011年9月29日,東郊記憶正式開園運營。
2012年11月1日,成都東區音樂公園正式升級更名為東郊記憶,由音樂為主題的「音樂產業聚集園和音樂文化體驗園」定位,調整為「一基地、多名片」。東郊記憶成為集合音樂、美術、戲劇、攝影等文化形態的多元文化園區,成為對接現代化、國際化的成都文化創意產業高地。
2015年11月27日,創意向東·e起來——東郊記憶·互聯網創意產業園啟動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東郊記憶舉行。

閱讀全文

與如何用好成都老東郊工業文明精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產奧迪最貴的多少錢 瀏覽:664
捷豹xjl和奧迪a6l哪個好 瀏覽:960
奧迪為什麼有4個的標 瀏覽:50
汽車球頭缺油如何潤滑 瀏覽:346
奧迪a6儀表燈光怎麼調高低 瀏覽:826
寶安安華工業園怎麼去 瀏覽:471
威海到濟南的汽車多久到 瀏覽:811
奧迪a6儀表台怎麼拆 瀏覽:440
汽車電瓶多久充電維護 瀏覽:71
莆田首飾廠在哪個工業園 瀏覽:167
賓士婚車和奧迪婚車哪個好 瀏覽:800
南京奧迪q5全車漆多少錢 瀏覽:796
奧迪a6用的什麼音箱 瀏覽:678
寶馬x6水管多久更換 瀏覽:66
加工類工業機器人有哪些 瀏覽:27
一汽奧迪45fsl售價多少 瀏覽:190
河南工業大學和焦作大學哪個好 瀏覽:664
賓士維多利亞多少錢 瀏覽:530
沈陽站對面是哪個汽車站 瀏覽:616
寶馬立即通風怎麼用 瀏覽: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