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業文明發展史
工業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一個重要階段,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1、16世紀初到18世紀工業革命前,工業文明首先在西歐興起。
2、工業革命開始以後到19世紀末,人類真正進入工業社會,同時工業文明從西歐擴散到全球。
3、20世紀上半期,工業文明全面到來,社會出現了巨大的震盪,也進行了調整和探索。
4、二戰後到70年代初,人類吸取了上一階段的經驗教訓,工業文明順利推進。
5、20世紀70年代以來,工業文明深入發展。
21世紀的後工業化時代將進入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的高科技經濟模式。工業社會是唯一的一個依賴持續的經濟增長而生存的社會。
財富的增長一旦停滯,工業社會就喪失了合法性。由財富的不斷增長所要求,工業社會離不開創新,創新是工業社會生死攸關的基礎。由創新所要求,工業社會中的知識增長也是無止境的。
工業社會的陌生人之間需要持續、經常和直接地進行交流,為此需要共享一種無條件通用的標准語言,對它的理解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文化背景。
他們還需要一種為使用這種標准語所必需的、共同的和世俗的文化,這樣才能使所有的人在面對面的短暫接觸中進行密切交流。這就要求創造一種標准語言並對所有社會成員進行這種標准語言的和其他為社會流動即多變的分工所必須的基礎性、通用性和標准化的知識的教育。
⑵ 工業革命後 國家向什麼文明邁進
第一階段 向工業文明邁進(公元14世紀——16世紀末)
【階段特徵】
經濟:新航路的開辟和歐洲殖民者在亞非美的殖民擴張,促進了歐洲的資本主義發展,打破世界各地區間相對隔絕的狀態,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人類歷史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
思想: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在精神文化領域的反映,傳播了人文主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的迅速發展。
政治: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萌芽並發展,逐漸引起重大的歷史變革。
⑶ 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後面還有什麼文明
難道是商業文明!
⑷ 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是什麼文明
之後是生態文明
⑸ 工業文明發展史是什麼
1、工業革命
從18世紀80年代到以後的三代人里,一場史無前例的、意義深遠的革命在整個英格蘭展開。「從那時起,世界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英國工業革命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拉開了整個世界向工業化社會轉變的「現代化」帷幕。
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使各國看到了振興的希望,紛紛變法圖強,從此以後,工業革命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展開,至今方興未艾。從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始,地球上就開始存在著兩類主要的文明: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當然中間還有很多過渡地帶,因為不同國家的工業化程度不同,有的很高級而更多的甚至還沒有開始工業化。
工業革命是近代工業化的實際開端,是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過渡的轉折點。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的偉大飛躍,工業革命所建立起來的工業文明,成為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農業文明的終結者,它不僅從根本上提升了社會的生產力,創造出巨量的社會財富,而且從根本上變革了農業文明的所有方面,完成了社會的重大轉型。
2、文明發展
但卻是最科學的,因為工業化是對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根本變革,是生產力各要素中最具革命性要素的變革。可以用工業化水平作為唯一標准對全世界的國家發展水平進行評價,處於低端的是落後國家,處於高端的發達國家,處於最高端的國家曾經是大英帝國,而二戰以後到現在則是「大美帝國」。
⑹ 生態文明是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一個新的文明形態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大概經歷了三個文明形態,即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在農業社會,社會的產出主要是依靠勞動和土地。財富的獲取形態主要依靠人民的勞動向大自然索取。所以,在17世紀的古典經濟學早期,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62)宣稱,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勞動價值論一直占據著統治地位。在勞動價值論的框架下,礦產資源是無價值的。實踐決定認識。這和礦產資源在農業社會的地位是對稱的。
進入工業社會,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社會的產出越來越多地依靠科學技術和煤、金屬礦產等礦產資源。礦產資源作為工業發展的糧食和血液,在工業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產業革命後的18世紀末期到19世紀末期大約100年的時間里,世界礦產的消耗量增加了9倍,到1900年時,世界先進國家英、美、德、法、日5國煤炭產量總和已達6.641億噸(李京文等,1990)。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也建立了以煤炭、冶金、化工等為基礎的工業生產體系。在這一時期,許多經濟學家注意到技術進步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如柯佈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經典模型就解釋了技術進步、勞動、資本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但是,直到1974年,索洛(Solow)、斯蒂格利茨(J.Stiglitz)、斯古普塔與希爾(Dasgupta & Heal)等一系列重要的論文的發表,礦產資源在工業經濟中的重要性才得到人們的重視。
與此同時,可持續發展革命在全球的蔓延,使自然資源逐步納入了索洛的經濟增長模型,即在傳統的索洛模型Y=AF(K,L)=AKαL1−α(A是技術進步,K為資本投入;L為勞動投入)中,納入自然資源R,得Y=AF(K,L,R)=AKαLβR1−α−β(羅浩,2007)。在這種背景下,自然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要素貢獻,越來越多的文獻思考經濟社會發展中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資源的承載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條件,生態文明必然要進入人們的視野。
無論是農業文明,還是工業文明,都是以向自然的索取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資源來實現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成果的積累。所以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是一種索取文明,而生態文明是一種人與自然的共生文明,是一個全新的文明形態。它全新地解釋了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生、和諧共榮的關系。
⑺ 在漁獵生產、農耕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後,下一個生產方式(文明)是什麼
現在我們只是出於工業文明的初級階段,等在千年以後人類走過工業文明,下一個文明一定是對光的探索,即宇宙文明
⑻ 工業文明的三個階段
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從英國發起,由於英國的工場手工業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工場手工業提出了技術改革的要求工業革命就首先在英國開展起來,這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二階段:是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19世紀70年代,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三階段:發生在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科學理論出現重大突破,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對高科技迫切需要的結果。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的,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人類進入科技時代。
最新的狀態:
今為止,工業文明是最富活力和創造性的文明。工業文明的優勢是規模化生產使人類商品迅速豐富,缺陷是對地球資源的消耗與污染也急劇加速,21世紀的後工業化時代將進入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的高科技經濟模式。工業社會是唯一的一個依賴持續的經濟增長而生存的社會。財富的增長一旦停滯,工業社會就喪失了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