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洋務運動時期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有什麼區別
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
區別:當時打出「自強」的口號來創辦軍事工業,主要目的是為當時的大清帝國的武裝力量提供武器彈葯,增強國力,擴充軍備,打擊國內愈演愈烈的起義,同時生產上不計盈虧。但是因為軍事工業的不計成本過度生產,使得當時的地方財政緊張,從而又提出「求富」的口號,創辦民營工業,去參與市場的競爭,追逐利潤,為軍事工業的生產提供資金支持,緩解大清帝國的財政狀況。
可以說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創辦目的和經營方式上。
B. 洋務派舉辦近代民用工業採取方式中,不包括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是: 官商督辦,官商合辦,官辦還是民辦
洋務運動
二戰後形成,從19世紀60年代採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技術舉辦了一批官辦的近代軍事、民用工業。近代民用工業;採用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的形式,實際掌握在洋務派手中 具有較多資本主義性質 所以不包括民辦
C. 洋務派的民用工業採取什麼形式
基本上是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但仍帶有明顯的封建性.,這些"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的民用企業是為"求富"而興辦的.。它們以賺錢盈利為目的,,採取由官方出面招集商股作為資本的方法,,購買新式機器,僱用工人進行生產,,產品主要作為商品銷售於市場,,以牟取利潤。
.因而,這些民用企業與洋務派前期經辦的軍事工業不同,已經是完全意義上的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不過因受當時歷史條件的制約,每一個企業為抵擋資本主義列強的競爭,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不得不從企業的外部尋找靠山.企業只有躲進封建政權的隱蔽所里,才能夠繞過許多自身無法克服的障礙,如請求減稅免稅的優待,請求政府貸款,獲得專利權和特別保護等.只有依靠這些支持,企業才能夠有較多的保障,然而這樣做勢必會使企業受到封建官僚制度的束縛,帶有濃厚的封建性.例如:1872年,李鴻章主持在上海建立了輪船招商局.這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
D. 洋務運動有哪些措施
洋務運動的主要措施包括四個方面:創辦軍工企業、創建近代民用企業、組建海防軍隊和創建新式學堂等。
在創辦軍工企業方面,洋務派打出了「自強」的旗幟,用以號召民眾。他們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採取大機器製造,生產出了物品同樣也應用於對清政府自己軍隊的建設。
民用企業的創辦出現在洋務運動的後期,此時的洋務派打出的旗號是「求富」。在此期間,洋務派採用官商合作、官督民辦等方式建立了一系列的民用企業,其中最主要的是紡織業的建立。
關於海防籌劃,其中最主要的是海軍的建立,19世紀70年代,清政府開著正式著手建立海軍。歷史十年的時間,中國近代海軍初步建成,一定有三支水師,其中最著名的是北洋艦隊,這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支海軍。
創辦新式學堂是洋務運動中一項跨時代的壯舉,它打破了中國傳統的私塾和書院教育,開始分門別類的設立學院,這一舉動是為了應對中外交涉而開創的。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清政府急需會說外語的新式人才,當然還有懂得大機器操作的人。因此洋務派開始在華夏的土地上開辦跟科技和軍事有關的新式學堂,還有就是派遣留學生,新式學堂為以後的經濟、政治和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的先進人才。
洋務運動的主要措施除了以上四個主要方面之外,還有其他幾個。洋務運動的主要措施還包括修建鐵路、開通電報和創辦報社。
E. 19世紀70年代後,洋務派舉辦的民用企業多數都採取什麼形式
官督商辦的形式。
洋務運動的意義:
1、洋務運動推動了近代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洋務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
3、洋務運動打開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務運動促使了國防的近代化。
拓展資料:
洋務派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特別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壯大的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
洋務派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主要宗旨,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原則,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親王奕_、瓜爾佳·文祥為代表的滿族宗親貴族官員,在地方是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的漢族官員。
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在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化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拯救清王朝,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但是,事實並沒有象他們期望的那樣發展。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遭到了慘敗,直接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洋務運動並沒有使中國富裕強大起來。
更重要的是,洋務派培養的一批近代人才,學習了西方先進的資產階級思想,而且把這些思想進一步在中國傳播,這不僅沖擊了傳統的封建思想,而且為以後中國資產階級的活動(如康、梁的維新變法,孫中山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而中國的資產階級最後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因此可以說,洋務派培養的這批人才實際是清王朝的掘墓者。
F. 洋務派興辦民用企業
洋務運動中的民用工業在資金來源上採用民間私人資本,追求利潤,產品具有使用價值的性質,採用近代企業的管理模式,表明其具有近代資本主義企業的特徵。 19世紀70年代,為了解決軍事工業部門財力不足的問題,洋務派提出「求富」的口號,創辦了諸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等近代民用工業,涉及航運、采礦、冶金等部門,採取了「官為維持,商為承辦」的官督商辦體制管理這些民用工業。 以輪船招商局為例,通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民用工業開始採用近代企業的股份制度,通過社會公開募股,依靠官款和社會的私人資本來發展。鴉片戰爭之後的20年,在與洋商的貿易過程中,誕生了近代中國的買辦階層,他們在這期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加上此時原有的封建地主積累財富的方式開始轉變,社會上的閑余資本進入民用工業,表明民用工業在資金來源上擺脫了政府收入單一化的局面。從表格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企業的生產中產生了利潤的現象,但是和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並使利潤轉換為新的資本不同的是,輪船招商局的利潤卻是以優厚的股息、利息的形態被分配了,沒有能夠實現企業的擴大再生產。 企業的創辦、生產主要是根據產品的質量、市場需求而進行組織。如基隆煤礦在創辦之初,對於煤的質量進行了嚴格的化驗,「煤質堅亮且輕,能耐久燒,並少灰土,洵稱好煤」。全面投產之前,丁日昌便計算成本及利潤「每噸煤約一元三角,運至香港每噸值五六元,計每噸可得剩餘三四元」。開平礦務局「雖系官督商辦,究竟煤鐵仍由商人銷售」,一切「仍照買賣常規」,「所有生熟鐵至津,按照市面價值,先聽機器局取用,煤照市價先聽招商局、機器局取用」。由此,我們知道,雖然產品優先供應給招商局、機器局,但是在價格上卻是按照市價購買,遵循市場的基本規則,使商品的性質得以體現。 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逐漸解體。西方商品進入中國市場,致使中國大量農村手工業者破產,從而使他們成為廉價的勞動力。洋務民用工業採用僱傭勞動方式,聘請洋人技師,「基隆煤礦實行計量工資,平均每采一噸煤,可得工資四角」,這表明資本主義的剝削存在於企業之中。 但是,這種企業在內部管理上仍具封建落後性。雖然民用企業的資金來源有很大成分是民間資本,然而在「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總的指導思想之下,其企業的管理經營大權仍然控制在封建官員手中,對這些企業實行壟斷性的經營,給予這些企業減稅、免稅、貸款等各方面的一系列優惠政策。 來源: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G. 洋務派舉辦的民用企業的資金有多種形式,其中多數採取的方式是()
洋務派興辦民用企業的主要方式有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洋務企業採用西方技術和設備進行生產,屬於近代企業。
洋務派前期創辦的軍事工業,經費由清政府調撥,產品分配給軍隊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門式的。雖然這些企業採用機器生產,但本質上屬於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官辦企業。
洋務派後期創辦的民用工業,投資大多採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形式,產品主要作為商品投放市場,管理上採取勞動僱傭制所以其本質上屬於帶有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六、七十年代,美國族昌、英國太古、恰和等輪船公司先後在中國設立,它們一度壟斷了中國內河及遠洋航運。
洋務派創辦的三個民用企業:
1、輪船招商局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設立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航運公司,也是第一個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採取招集商股和政府撥款的辦法,初始購船6艘,後陸續增購,1877年收購美國旗昌洋行船隻12艘,將全局船隻增加到30艘。又在國內外19個港口設立分局,廣泛開展遠洋航運。後由清朝廷出面迫使怡和、太古輪船公司簽訂「齊價合同」,改變了外輪壟斷中國航運業的不利局面。
2、開平礦務局
中國最早的機器採掘的煤礦。1877年李鴻章派唐廷樞籌辦,1878年8月正式設局開辦,一面招募股份,一面開工鑽井。至1882年募股100萬兩。1881年正式出煤。1881年修建從唐山至胥各庄的輕便鐵路,是中國自建第一條鐵路。1900年英國侵略者占為己有。
3、上海機器織布局
近代中國第一個機器棉紡織工廠。1880年李鴻章派太古洋行買辦鄭觀應為總辦,設局招商,1882年選址建廠,1890年開工投產。1893年工廠失火,李鴻章委派盛宣懷重建,其後又在寧波、上海、鎮江等地設分廠。
H. 洋務運動時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如何判別
1.從開辦方式來看:軍事工業採取官辦的方式。
民用工業採取官辦、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等方式。
2.從時間來看:軍事工業從19世紀60年代開辦。
民用工業從19世紀70年代開辦。
3.從口號來看:軍事工業口號為「自強」
民用工業口號為「求富」
4.從目的上來看:軍事工業的目的是抵抗外國侵略,維護政權。
民用工業的目的是解決前期資金、原料、燃料和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困難。
5.從生產產品上來看:軍事工業的產品主要是新式武器裝備。
民用工業的產品主要是民眾日常用品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如:電報)
I. 洋務運動中,中國採取了哪些主要
一、創辦新式企業
①洋務企業採用西方技術和設備進行生產,屬於近代企業。
②洋務派前期創辦的軍事工業,經費由清政府調撥,產品分配給軍隊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門式的。雖然這些企業採用機器生產,但本質上屬於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官辦企業。
③洋務派後期創辦的民用工業,投資大多採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形式,產品主要作為商品投放市場,管理上採取勞動僱傭制所以其本質上屬於帶有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二、開創報刊
19世紀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戰爭前,國人自辦了約20種近代報刊。除福州、廈門各地外,其餘主要在上海、香港、廣州和漢口。
洋務運動時期主要報刊有《申報》和《萬國公報》,兩者均為該時期創刊。
其他報紙有:1873年4月創刊的《西國近事匯編》、王韜主持的《循環日報》等。
三、開辦新式學堂
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新式學堂的主要類別:
(1)外國語性質的學堂,如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1866年後增設算學館,成為綜合性學堂)上海廣方言館等。
(2)軍事學堂,如福州船政學堂、北洋水師學堂等。
(3)技術學堂,如上海機械學堂,天津電報學堂等。
四、選派留學生
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來改變清政府落後面貌是洋務派發起留學運動的最初目的。洋務時期的留學教育較有影響的主要有兩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學堂學生留歐,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國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學;1877—1897年先後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學堂的學生赴歐留學。
五、翻譯書籍
在洋務運動存續的35年裡,文化出版事業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京師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以及江南製造局的譯書館,是當時翻譯西方的中心。譯書經歷了由單純的西方科技著作和書籍,向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著作並重,甚至後者略占上風的過程。
J. 洋務派興辦民用企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洋務派興辦民用企業的主要方式有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洋務企業採用西方技術和設備進行生產,屬於近代企業。
洋務派前期創辦的軍事工業,經費由清政府調撥,產品分配給軍隊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門式的。雖然這些企業採用機器生產,但本質上屬於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官辦企業。
洋務派後期創辦的民用工業,投資大多採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形式,產品主要作為商品投放市場,管理上採取勞動僱傭制所以其本質上屬於帶有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六、七十年代,美國族昌、英國太古、恰和等輪船公司先後在中國設立,它們一度壟斷了中國內河及遠洋航運。
一八六八年,清政府派出中國代表團,以美國公使蒲安臣為團長,兩名協理由英、法各派一人,中國的志剛和孫家谷兩人只不過是作為「隨員」。蒲安臣競以「大清帝國飲差大臣」的名義向各國通交國書、辦理外交甚至簽訂條約。
如到美國後,就向美國政府簽訂了中美續增條約(又稱蒲安臣條約)。承認美國有在各口岸建立學校、掠賣華工的權利。是滑天下之大格,這個代表團周遊列國,直到一八七零年灌安臣在俄國病死才算收場。這是中國的內政外交華殖民地化的一種表現。
在經濟上,資本主義各國對中國的商品輸出日金增加,並開始了資本輸出。他們推銷的商品,除鴉片外,主要是紡、毛紡織品,煤油及念屬製品等。他們為了發展本國資本主義工業的需要,極力掠奪中國的原料。
外商控制了中國出口的茶和兩項貿易,並大量收購棉花、大豆等衣副產品。中國已被卷進了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其結果是自然經濟進步解體,農民和手工業者日金破產和走向貧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