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信部郭守剛:十四五時期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四項重點內容
6月18日,以「新起點、新戰略、新格局」為主題的2021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開幕。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十四五是我國汽車發展的重要時期,為此工信部提出四項重點內容:
一是提升全產業鏈水平,加快補齊晶元技術、電池電芯技術,提高產品質量;
二是錨定智能網聯發展方向,推進新能源充電、換電、加氫已經網路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
三是推進汽車品牌向上,講好中國汽車品牌新故事。
四是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圍繞碳中和目標,有序放開代工生產,遏制盲目投資,共同維護汽車產業鏈穩定。
以下為發言實錄參考:
尊敬的王瑞祥會長、李峰副區長、付炳鋒常務副會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大家都知道,當前全球汽車產業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時期,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我們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汽車產品的功能由單純的交通工具向移動儲能單元、智慧數字空間擴展,電子、軟體等在價值鏈中的佔比日益提升,產業鏈加速向出行、物流、娛樂等後端服務領域的延伸,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產業的生態和競爭的格局正在全面的重塑。
整體來看,我國汽車產業進入自身轉型升級與全球技術變革的疊加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存在諸多的問題和挑戰。
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與相關部門和行業一道,堅持不懈推動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高質量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發展勢頭良好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統籌、綜合施策,近年來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產品性能顯著提升。據統計,2020年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航里程接近400公里,較2016年提高80%以上;平均電能消耗量降至12.5千瓦時/100公里,相比2016年下降超過20%。二是配套環境日趨完善。截至今年4月,全國已累計建設充電站6.5萬座、換電站644座,各類充電樁187萬個,建成覆蓋176個城市、超過5萬公里的「十縱十橫兩環」高速公路快充網路。三是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今年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7萬輛和95萬輛,同比均增長2.2倍,市場滲透率達到8.7%(5月滲透率達到10.2%),增長勢頭強勁。四是融合發展趨勢增強。
新能源汽車是存貯和消納可再生能源的載體,是綠色能源、智能電網、未來出行、移動通信連接的關鍵節點,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單元。加快推廣應用及與能源、交通等領域的融合發展,有助於構建協同高效的「雙碳」目標落實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二、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政策環境日趨完善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持續蓬勃發展,電子、信息、通信等技術與汽車產業加速融合,帶有鮮明的跨界融合特徵的智能網聯汽車成為新時代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世界主要的汽車國家都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搶占未來發展機遇的重要戰略領域,紛紛強化戰略指引,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發布政策措施指南,推動道路的測試示範,努力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各大汽車企業以及科技巨頭也在持續加大投入,加大跨界融合力度,加速高等級自動駕駛車輛的量產和應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在頂層設計、創新驅動、標准規范、測試應用等方面先後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導性文件,搭建了多部門溝通協調機制和跨領域、跨行業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台。
支持上海、北京、重慶等地建設測試示範區,並積極加快通信、道路等網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取得初步成效,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政策環境日趨完善。新車型中,已經有相當比例配備了L2級自動駕駛系統,搭載L3級車型也在特定場景得到應用。
但是也要清醒看到,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當中仍然存在關鍵技術創新、標准法規完善、政策環境優化、商業模式探索等方面不足的問題,需要花大力氣推動解決。
縱觀全球,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產業體系中,汽車工業一直是關系國家命脈的產業。在我國,汽車產業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是產值最大、產業鏈最長、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人數最多的產業。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建成了種類齊全、配套完整的汽車產業體系,企業研發能力明顯增強,產品質量水平穩步提高,並在2009年以來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發展成績來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這其中既有中國品牌企業的不懈努力,也離不開外資品牌、合資品牌企業的重要貢獻。
客觀地看,中國品牌汽車的性能、品質等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品牌溢價和盈利能力與合資品牌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近年來市場份額也出現了一定下降。希望未來抓好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變革機遇,加大創新投入,加快轉型步伐,加強涵蓋研發、製造、售後等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控體系建設,切實提升產品品質和安全可靠水平。
「十四五」是我國汽車產業趁勢而上、加快發展的重要窗口期,我國汽車產業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不會改變,我們推動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堅持擴大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不會改變。
我們一定要緊抓難得的發展機遇,立足新起點,貫徹新戰略,構建新格局,以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為基本前提,統籌發展與安全,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創新能力,加快汽車強國的建設步伐。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當前我國汽車產業正處於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讓我們攜手同心、攻堅克難,匯聚起建設汽車強國的磅礴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做出我們汽車人的新的更大貢獻。
Ⅱ 奇瑞汽車在安徽所控股或參股得汽車企業多有哪些
基本都在蕪湖,最大的自然是集瑞聯合重工有限公司和新聯造船有限公司了
其他的還有埃泰克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蕪湖博耐爾汽車電氣系統有限公司、蕪湖恆耀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蕪湖華泰汽車儀表有限公司、蕪湖傑諾瑞汽車電器系統有限公司、蕪湖金安世騰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蕪湖羅比汽車照明系統有限公司、蕪湖莫森泰克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蕪湖瑞昌電氣系統有限公司、蕪湖艾科汽車技術有限公司、蕪湖世特瑞轉向系統有限公司、蕪湖天佑汽車技術有限公司、蕪湖通和汽車管路系統有限公司、 瑞鵠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安徽瑞祥工業有限公司、蕪湖艾蔓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蕪湖伯特利電子控制系統有限公司、蕪湖飛馳汽車零部件技術有限公司、蕪湖伯特利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等
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Ⅲ 山東車橋公司有哪些
比較大的有:
山東義合車橋——諸城(配套福田)
中國重汽橋箱——濟南(配套中國重汽)
青島盛瑞祥工業設備有限公司
山東榮成曙光齒輪有限責任公司
一是山東蓬翔汽車有限公司(原一汽山東汽車改裝廠)
地址:山東省蓬萊市南環路5號
電話:0535-5642687 5643943
二是蓬萊萬壽機械有限公司
地址:蓬萊經濟開發區上海路158號
電話:0535-3358002
其它的都是規模比較小的公司。
外省:
陝西漢德車橋——寶雞(配套陝汽)
湖北三環車橋——湖北襄樊谷城縣(配套三環、福田)
一汽解放車橋分公司——長春(配套一汽)
東風德納車橋有限公司——襄樊(配套東風)
Ⅳ 瑞祥工業有限公司是國企嗎
不是國企。安徽瑞祥工業有限公司於2003年04月16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柴震。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開發、設計、製造並銷售汽車模具、夾具、檢具、自動化生產線及非標設備、車身焊接總成及白車身,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的開發及應用,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或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但國家限定和禁止企業經營的商品和技術除外等,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非獨資)。
Ⅳ 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前景
中國的工業機器人
我國工業機器人起步於上世紀1970年初期,經過20多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開發期和90年代的適用化期。
1970年我國也發射了人造衛星。世界上工業機器人應用掀起一個高潮,尤其在日本發展更為迅猛,它補充了日益短缺的勞動力。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於1972年開始研製自己的工業機器人。
進入80年代後,在高技術浪潮的沖擊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機器人技術的開發與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七五」期間,國家投入資金,對工業機器人及其零部件進行攻關,完成了示教再現式工業機器人成套技術的開發,研製出了噴塗、點焊、弧焊和搬運機器人。1986年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開始實施,智能機器人主題跟蹤世界機器人技術的前沿,經過幾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製出了一批特種機器人。
從90年代初期起,我國的國民經濟進入實現兩個根本轉變時期,掀起了新一輪的經濟體制改革和技術進步熱潮,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又在實踐中邁進一大步,先後研製出了點焊、弧焊、裝配、噴漆、切割、搬運、包裝碼垛等各種用途的工業機器人,並實施了一批機器人應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機器人產業化基地,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雖然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在不斷的進步中,但和國際同行相比,差距依舊明顯。從市場佔有率來說,更無法相提並論。工業機器人很多核心技術,當前我們尚未掌握,這是影響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下降,企業用工成本不斷上漲,工業機器人正逐步走進公眾的視野。中國產業洞察網分析師李強認為,人口紅利的持續消退,給機器人產業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產業有望迎來爆發期。
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也有所擴大。2010年,在德國市場,除了汽車行業,食品行業顯著增加了機器人的利用。可見,在葯品和化妝品行業和塑料行業,機器人的投資潛力巨大。預計亞洲將成為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最快的地區。
《2014-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銷售36560台工業機器人,佔全球銷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達60%,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預計2014年本體產值約90億元,本體加集成市場規模約270億元。
根據2011年3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國在「十二五」時期將加快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國務院在相關決定中指出:「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佔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包括「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及「節能環保產業」等。今後十年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銷售產值將佔全部裝備製造業銷售產值的30%以上。工業機器人行業作為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在此期間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實現進一步增長。
中國到2014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預計到2015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將達3.5萬台,佔全球總量的16.9%,成為規模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專家表示,未來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復合增速可達30%,爆發性增長可期。
盡管各大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陣痛,但不少具備實力、具有長遠眼光的企業已經在此陣痛中尋找到了新的出路。山推作為國內大型工程機械生產廠家和推土機行業龍頭企業,在自動化焊接設備的應用上應該說走到了國內同行的前列,其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應用焊接機器人和自動化焊接專機。這些舉措不僅使企業的生產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也轉變了員工的傳統觀念。
當前,國外已經研製和生產了各種不同的標准組件,而中國作為未來工業機器人的主要生產國,標准化的過程是發展趨勢。
中國製造業面臨著向高端轉變,承接國際先進製造、參與國際分工的巨大挑戰。加快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生產是中國抓住這個歷史機遇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要進一步落實:第一,工業機器人技術是我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主要手段和途徑,政府要對國產工業機器人有更多的政策與經濟支持,參考國外先進經驗,加大技術投入與改造;第二,在國家的科技發展計劃中,應該繼續對智能機器人研究開發與應用給予大力支持,形成產品和自動化製造裝備同步協調的新局面;第三,部分國產工業機器人質量已經與國外相當,企業采購工業機器人時不要盲目進口,應該綜合評估,立足國產。
智能化、仿生化是工業機器人的最高階段,隨著材料、控制等技術不斷發展,實驗室產品越來越多的產品化,逐步應用於各個場合。伴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多感測器、分布式控制的精密型工業機器人將會越來越多,逐步滲透製造業的方方面面,並且由製造實施型向服務型轉化。
工業機器人最先大規模使用的區域將會出如今發達地區。隨著產業轉移的進行,發達地區的製造業需要提升。基於工人成本不斷增長的現實,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成為最好替代方式。未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大范圍應用將會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其工業機器人擁有量將佔全國一半以上。
日益增長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世界著名機器人生產廠家的目光。當前,我國進口的工業機器人主要來自日本,但是隨著諸如「機器人」類似的具有自有知識產權的企業不斷出現,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人將會由中國製造。
中國成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機器人的運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即使在很多的傳統工業領域中人們也在努力使機器人代替人類工作,在食品工業中的情況也是如此。人們已經開發出的食品工業機器人有包裝罐頭機器人、自動午餐機器人和切割牛肉機器人等,機器人在食品加工領域應用得如魚水。
中國到2016年或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25日,2014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峰會議在張家港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衛明的透露,預計中國到2016年或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王衛明這一「預計」無疑讓眾多關心中國機器人市場的與會商家有點竊喜。眼下,中國市場可謂是機器人熱潮湧動。王衛明說,不久前他去參加一個機床展,竟然展出的一半產品是機器人。
機器人需求猛增
「人力成本的逐年上漲,將刺激製造業對機器人的需求。」王衛明稱,汽車行業使用機器人最多,醫葯等行業的增長需求甚至達到100%以上,2013年全球機器人銷量16.8萬台。
「機器換人」已是大勢所趨
未來的5至10年將成為中國市場的爆發期,業界對此普遍持樂觀態度。曲道奎認同這一觀點。作為國內領先的機器人製造企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掌舵人,他在會上不斷提醒企業要意識到該行業的殘酷性。他呼籲,在機器人這個高端產業里中國要避免處於產業鏈低端位置。
在中國廉價勞動力優勢逐漸消失的背景下,「機器換人」已是大勢所趨。面對機器人產業誘人的大蛋糕,中國各地都行動了起來,機器人企業、機器人產業園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積極投身這場「掘金戰」中。
王衛明在會上指出,國內在機器人產業化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面對將要到來的「機器人時代」,中國未來將加強頂層設計,組建國家級的機器人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完善標准體系建設;加大對機器人國產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國產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和示範等。
2015年安徽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預計超200億元
根據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實施方案,國家支持在皖打造機器人、新型顯示兩大產業集聚試點。蕪馬合地區作為目前我國唯一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集聚試點,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培育3家至5家產值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形成產業規模超200億元。
2014年3月,蕪湖市已規劃用地5000畝建設機器人產業園,依託埃夫特、瑞祥工業、陀曼精機等企業,集聚產業科技創新要素,打造以主機為龍頭、關鍵零部件協作配套的機器人全產業鏈。蕪湖市早在2007年就啟動了工業機器人項目,如今,領軍企業安徽埃夫特公司已形成系列化工業機器人研發和製造能力,實際裝機台數位居自主品牌之首,在汽車、家電、機械加工等多個行業得到廣泛應用。該市正在建設的6個重點項目,涉及工業機器人整機項目以及伺服電機、驅動及控制系統、精密減速機等配套的核心零部件項目。 在發達國家中,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設備已成為自動化裝備的主流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外汽車行業、電子電器行業、工程機械等行業已經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以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避免了大量的工傷事故。全球諸多國家近半個世紀的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實踐表明,工業機器人的普及是實現自動化生產,提高社會生產效率,推動企業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有效手段。
機器人技術是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高技術領域。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科學家在對未來科技發展方向進行預測中提出了4個重點發展方向,機器人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1990年10月,國際機器人工業人士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了一次工業機器人國際標准大會,並在這次大會上通過了一個文件,把工業機器人分為四類:⑴順序型。這類機器人擁有規定的程序動作控制系統;⑵沿軌跡作業型。這類機器人執行某種移動作業,如焊接。噴漆等;⑶遠距作業型。比如在月球上自動工作的機器人;⑷智能型。這類機器人具有感知、適應及思維和人機通信機能。
日本工業機器人產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普及了第一和第二類工業機器人,並達到了其工業機器人發展史的鼎盛時期。而今已在第發展三、四類工業機器人的路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日本下一代機器人發展重點有:低成本技術、高速化技術、小型和輕量化技術、提高可靠性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網路化技術、高精度化技術、視覺和觸覺等感測器技術等。
根據日本政府2007年指定的一份計劃,日本2050年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到1.4兆日元,擁有百萬工業機器人。按照一個工業機器人等價於10個勞動力的標准,百萬工業機器人相當於千萬勞動力,是當前日本全部勞動人口的15%。
我國工業機器人起步於70年代初,其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開發期;90年代的實用化期。而今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當前我國已生產出部分機器人關鍵元器件,開發出弧焊、點焊、碼垛、裝配、搬運、注塑、沖壓、噴漆等工業機器人。一批國產工業機器人已服務於國內諸多企業的生產線上;一批機器人技術的研究人才也涌現出來。一些相關科研機構和企業已掌握了工業機器人操作機的優化設計製造技術;工業機器人控制、驅動系統的硬體設計技術;機器人軟體的設計和編程技術;運動學和軌跡規劃技術;弧焊、點焊及大型機器人自動生產線與周邊配套設備的開發和制備技術等。某些關鍵技術已達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一個國家要引入高技術並將其轉移為產業技術(產業化),必須具備5個要素即5M:Machine/Materials/Manpower/Management/Market。和有著「機器人王國」之稱的日本相比,我國有著截然不同的基本國情,那就是人口多,勞動力過剩。刺激日本發展工業機器人的根本動力就在於要解決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問題。所以,我國工業機器人起步晚發展緩。但是正如前所述,廣泛使用機器人是實現工業自動化,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我國正在努力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引進國外技術和設備,培養人才,打開市場。日本工業機器人產業的輝煌得益於本國政府的鼓勵政策,我國在十一五綱要中也體現出了對發展工業機器人的大力支持。
Ⅵ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王瑞祥是什麼級別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屬於社團組織,就社團本身嚴格意義上說是沒有級別的,但是王瑞祥本人是從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職務的,其本人的職務是副部級
Ⅶ 青島盛瑞祥工業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青島盛瑞祥工業設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06月1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批發:工業自動化設備及產品,物流設備,五金機電(不含小轎車),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品),服裝鞋帽,塑料製品(不含一次性發泡塑料製品和超薄塑料袋),辦公用品,電子產品等。
法定代表人:張子軍
成立時間:2008-06-18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21323000530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青島市李滄區重慶中路305號5號樓4單元102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