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濱海沿海工業園如何發展

濱海沿海工業園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2-07-16 18:55:28

❶ 江蘇海門濱海新區發展前途怎麼樣

大概5~10年!
現在已經初具雛形,世界五百強、央企都看好濱海新區!現在她已經是海門最具活力的一個經濟增長級!發展前途喜人。在江蘇沿海開發中走在前列是唯一一個以城市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帶加速城市化的地區。

❷ 啟東濱海工業園的發展前景如何

應該很有前景

❸ 寧波加快氫能產業布局 慈溪濱海工業區迎來新機遇

氫能的開發與利用技術已經成為新能源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記者從市能源局獲悉,寧波慈溪濱海工業區於近日啟動了氫能裝備產業布局的前期准備工作。至此,寧波氫能產業實現了「零」的突破。
根據今年年初印發的《寧波市推進電網高質量發展工作實施方案》,寧波將在五年內加大電網、天然氣、熱力等保障力度,謀劃「246」產業集群能源保障,同時以新能源技術革命為動力,深入謀劃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研究,突出氫能、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產業布局。
慈溪濱海工業區有著發展氫能產業的區位優勢。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園區與國家級石化區寧波化工區相鄰,氫氣資源豐富,又臨近杭甬復線高速出口和寧波城區,與上海在2小時交通圈內,有利於人才、產業集聚,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用地空間開闊且具備較大的拓展餘地,為打造氫能產業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基礎,並且,國家電投集團已先期布局燃料電池電堆總裝企業,有利於形成產業聚集。
記者了解到,氫能裝備企業的招商引智工作正穩步推進中。兩家國內相關氫能龍頭企業——上海瀚氫動力科技公司、浙江氫途科技公司董事長分別帶隊赴園區踏勘走訪,共同分析了園區的開發利用情況、產業發展布局和交通、電力、熱力、給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情況。他們還針對我國氫能產業領域多為高科技型初創企業,員工學歷高、年紀輕等特點,提出了科學的人才發展戰略和整體對策建議。

❹ 熟悉江蘇濱海沿海工業園 朋友回答下

濱海縣城新區還是不錯的,化工園距離縣城70多公里,旁邊有個村子算是配套,薪資不高不低,那邊園區裡面就是廠房,基礎設施都在管委會附近村莊社區。

❺ 濱海新區發展規劃

濱海新區未來的規劃布局為「一核、一軸、一帶和三個城區」的布局結構;重點實施「工業立區」、「物流興區」、「科技強區」、「生態建區」四大戰略;濱海新區從2004年到2010年,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400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達到1000億元。
「一核、一軸、一帶和三個城區」布局結構中的「一核」即在新區外環線以內規劃建設濱海新區的核心區,是天津市雙核城市發展結構的東部核心,重點發展商貿、金融、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一軸」即沿海河下游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發展軸,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一帶」即是新區東部沿海發展帶,主要規劃建設三個產業功能區:在中部以天津港和保稅區為主的現代物流運作區,重點發展海洋運輸和對外貿易;南部以大港區為重點的石化工業區,重點發展石油化學工業;北部以漢沽區為主的海洋產業及循環經濟示範區,重點發展海洋精細化工、海水淡化、海洋旅遊等產業。「三個城區」即漢沽城區、大港城區和海河下游城區。

❻ 天津濱海新區大港區今後的發展怎麼樣大港區的石化產業怎麼樣有發展嗎

大港區成立於1979年11月6日,是天津市重要的重工業基地,石油的重點企業。

❼ 江蘇省濱海港未來發展潛力有多大

1.濱海港是國家經濟戰略布局上的黃金節點。《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充分利用濱海港區深水靠岸的優勢,以大項目帶動港口建設,以能源產業布局為依託,建設10萬噸級以上深水碼頭」, 「支持濱海港區發展能源、石化等臨港產業,促進港口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將「濱海港區規劃為以服務後方臨港工業開發為主的港區,近期主要為能源產業服務,以煤炭和大宗散貨運輸為主,遠期逐步發展部分公用貨物運輸功能」。按照《規劃》,濱海港開發將堅持「能源產業起步,重化工產業做強」的產業定位和 「大項目—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基地」的發展路徑,招引大項目、建設大港口、集聚大產業。
2.濱海港是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經濟走廊。濱海港位於環渤海港口群和長三角港口群之間的中心地帶,北接環渤海經濟圈(距秦皇島港420海里、距錦州港460海里、距青島港145海里),南鄰長三角經濟圈(距上海港335海里、距寧波港370海里),地處兩大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沿海經濟帶與沿隴海線經濟帶的交匯點。
3.濱海港是淮河流域的出海門戶。我國第三大河流淮河在濱海港區域入海。國家已規劃實施淮河入海水道2期工程,濱海港將成為淮河流域重要的出海門戶,輻射帶動安徽、河南等內陸省份的廣大地區。濱海港緊依淮河入海水道和蘇北灌溉總渠的入海口,與鹽城、淮安兩市相距均在100公里左右,三者形成「正三角形」,鹽淮經濟帶是濱海港的直接腹地,遠期可輻射整個淮河流域;沿海高速和沿海鐵路建成通車,使沿江經濟帶和隴蘭經濟帶成為濱海港的間接腹地。
4.濱海港是面向東北亞的重要支點,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戰略支點。濱海港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距日本長崎港420海里,距韓國木浦港360海里),是江蘇沿海距日韓最近的港口。國家發改委在《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中要求江蘇沿海開發「立足沿海,依託長三角,服務中西部,面向東北亞」,因此濱海港必將成為江蘇沿海「面向東北亞」最顯要的戰略支點。

❽ 浙江溫州濱海工業園區的產業導向

1)電子信息產業:計算機外圍設備、應用軟體、微電子及元器件,新型感測器、辦公自動化設備、現代通訊及數據傳輸設備等。
2)機械電子產業:重點發展光機電一體的印刷機械、包裝機械、焊接機械等成套設備,汽車配件、智能儀表、電器醫療器材、工業縫紉機、電腦綉花機和以建築機械為主的工程機械為主的工程機械;海洋石油勘探作業機械及零配件。
3)材料產業:重點發展包裝材料;新型牆體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塗料、塑料門窗、PVC等化工建材;新型玻璃鋼、特種玻璃等非金屬材料;以石油化工下游產品為原料的各種新型材料;陶瓷材料和新興的建築材料。
4)生物醫葯產業:重點發展基因工程葯物、食品加工用酶制劑、生長激素等微生物代謝葯物、微生物農葯、發酵工程生產的精細化工產品;抗心腦血管海洋生物新葯、抗病毒海洋生物新葯、抗感染葯物、解熱鎮痛葯物、消化系統葯物等。
5)環保產業:重點發展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各種廢水處理設備,飲水凈化設備;石油類污染控制技術與設備;汽車尾氣凈化技術和產品;海水預處理設備,工業用海水循環冷卻、直流冷卻設備,節能型海水淡化系列裝置。
6)第三產業:重點發展為滿足基本生產、生活服務業等傳統的第三產業;為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集聚服務的金融、保險、房地產等;為滿足不同人群遊憩等精神目的的旅遊業等,包括自然旅遊、人文旅遊、商務旅遊等;為了新城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各類中介服務職能、電子商務職能、信息咨詢職能等朝陽型第三產業。

❾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如何發展

一、影響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經濟特徵

欠發達地區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認為,沿海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相對發達的地區,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更確切地說,所謂欠發達地區,是指受歷史、區位、觀念等條件的限制和不平衡發展戰略的影響,相對於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著較大差距,但又有較大發展潛力、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環境尚未遭到嚴重破壞,且隨著改革的深化、社會的發展和制度的創新,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有可能實現高速發展的區域。工業園區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活動地域空間,其成長和發展是多方面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欠發達地區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深受該地區經濟發展特徵的影響。

制約工業園區發展的欠發達地區經濟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總量相對較小,工業總體規模小,經濟增長緩慢,政府財政收入相對匱乏,民間資本積累規模小,因此,資金、中高級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缺乏,該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僅僅依靠地方政府或本地區民間要素積累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然要藉助外部力量;

2.欠發達地區的自然資源相對豐富,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十分豐富,供大於求,價格相對比較低廉,這些低成本要素優勢對那些土地和能源日趨緊缺的發達地區必然能夠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具有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融入到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圈中的有利條件;

3.欠發達地區的區域內經濟發展往往存在著不平衡性,但也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如一些區域中心城鎮,這些地區的區位條件優越、產業基礎較好、經濟實力較為雄厚,並以自身的特色產業為主導,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規模。這些相對優越的條件必然為這些地方的工業園區成長和壯大提供強勁的內在動力,因此,促進區域內經濟協調發展,是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重要戰略;

4.從制度特徵來看,一般而言,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建設起步較晚,配套改革相對落後,總體的經濟發展還處於模仿階段。由於制度決定了各種影響經濟發展要素的投入方向和產出效率,因此政府在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中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以彌補市場制度尚不完善的缺陷;

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社會文化和思想觀念的落後是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由於社會文化與思想觀念是該地區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交往等實踐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共同價值取向,具有很強的區域特徵和穩固性,直接影響著人的選擇和行為方式。因此,必須積極引入新的思想和觀念,不斷增強該地區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逐漸改變原來制約區域發展的落後思想和陳舊觀念。

二、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思考

1.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先天的自然條件優勢仍是能否贏得競爭的首位因素。例如,優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得生產地接近原料產地或消費市場,從而降低交通運輸成本;豐富且價格相對低廉的自然資源、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可為工業生產節約大量的生產成本。這些低成本優勢是吸引國外、境外及沿海發達地區眾多生產商入園投資辦廠的主要因素。這些地區工業園的東向發展模式概括起來有三種:

(1)吸入式。注重吸引周邊的資金、技術,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吸引外省的企業入駐工業園區。如淮北、宿州的東南部等地工業園區是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依託本地資源深加工產業為主體的招商引資載體,藉助江蘇徐州經濟圈和連雲港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優勢,內外資源並重,加快對接,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輻射,迅速建立了工業化平台和城市發展新區;

(2)融入式。安徽東部的一些城市和地區,形成了與江浙等省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局面,從基礎設施、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等方面融入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圈內。如合肥、馬鞍山、蕪湖、廣德等地區,區位優勢明顯,工業園區已經開始進入到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中,同時形成向省內各地區輻射的趨勢;

(3)移植式。在與江浙等省的地理條件相類似的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直接仿效東部省份的成功案例,學習和借鑒其園區的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為安徽工業園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新思路。如天長市綜合工業園區、滁州市汊澗鎮工業園區和銅陵有色金屬工業園區地處安徽東南部,緊鄰江蘇省,貫通蘇南、蘇北,屬中國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南京都市經濟協作區域,其園區的建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趨同於「長三角」經濟圈內的工業園區。

2.政府發揮積極作用,探究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工業園區的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建設初期,政府不只是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還是園區的規劃主體、基礎設施建設主體和管理主體,這就需要政府根據具體的區域經濟特點,探索和採用適合該地區的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目前,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以政府管理型為主,也開始出現了新的管理方式。從安徽經濟發展的現實來看,大企業、大公司數量少,實力不足,引進大公司投資建廠的機會不多。因此,政府設立的行政管理仍為主要形式。但有條件的地區和產業也開始注重發展多種管理方式,鼓勵大企業、大集團組建聯合體,興辦工業園區,積極引進省外、國外的公司和社團來安徽興辦工業園區。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開始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和企業混合型、企業管理型過渡。巢湖市富煌工業園由富煌集團自主領辦,這種「企業管理」方式與「政府管理」方式相比,在實際發展中具有很大的優勢。企業自我管理有利於園區內的招商引資,可以根據項目發展狀況,有針對性的吸引配套企業;也有利於整個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劃,對將要進入園區的項目進行精心論證、篩選,選擇那些適合在該區發展的項目企業進園;還有利於對企業在園內的基礎建設、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做出合理的規劃、管理和整合;更有利於提高園內企業的運營效率,因為園內企業的溝通要比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有效。

3.充分利用內外兩個輻射功能,統籌區域間與區域內的協調發展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經濟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民間資本不斷積累,產業結構也在調整和升級,大量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呈現出向欠發達地區進行梯度轉移的趨勢。資本、技術和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是欠發達地區最為稀缺的生產要素,成為工業園區發展的瓶頸。而這卻正是同外、境外和沿海發達地區的強項。此外,沿海發達地區工業園區起步早、發展快,創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如城市傳統工業復制型的蘇南模式、市場導向型的溫州模式、進口替代型的晉江模式等,為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和借鑒素材。因此,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建立長期的經濟發展合作機制,不斷地進行資本、技術和人才的跨區域合理流動和補充,並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帶動本地區的工業園區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安徽實施東向發展戰略,並主動融入「長三角」經濟圈,隨著合寧(合肥至南京)高速、合滬(合肥至上海)鐵路的開通,從合肥到南京、上海等地只需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安徽經濟融入「長三角」的步伐加快,其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充分發揮了江浙發達地區對皖的輻射功能,合肥、蕪湖、馬鞍山、巢湖、天長、滁州、廣德等地區的工業園區在東向發展戰略上走在了前列。

欠發達地區內部工業園區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相對較快。因此,要充分發揮內部優勢,做好區域內的協調發展,利用區域內發展較快的工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其他發展較為滯後的地區。安徽工業園區發展從空間分布上看,主要聚集在以合肥為中心的皖中、以安慶為中心的皖南和以馬鞍山、蕪湖和滁州為中心的皖東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合肥地區為中心輻射四周,東南部發展較快的基本態勢」」。安徽89個工業園區(開發區)共有32個分布在安徽東南地區及長江沿線,皖中地區以合肥、巢湖為中心共有39個,其餘主要分布在蚌埠、阜陽、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區。從全省經濟整體來看,東部的發展快於西部,南部的發展快於北部。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別較大,使得開發區、工業園區發展態勢不均。合肥地區和東南部發展較快,合肥位於皖中,貫通東西、南北,是省內交通樞紐,有著很好的地理條件優勢,工業園區建設較早,發展速度較快,並帶動了合肥四周的城市和地區發展,如六安、淮南、蚌埠、巢湖等。安慶以化工工業為依託,產業鏈發展優勢明顯,為園區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產業基礎。沿江地區和皖東地區,馬鞍山、蕪湖、滁州、天長、廣德等地區,與東部的江浙聯系緊密,有著資金、技術、交通等條件的優勢。

4.鼓勵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

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在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般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這些具有地域特徵的特色產業往往是該地區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速度較快,規模相對較大,發展趨於成熟。因此,立足於本地區,鼓勵發展地區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是欠發達地區發展工業園區經濟的一個重要思路。在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內,以特色產業為中心,發揮連帶效應,發展相關連帶產業」」。安徽各地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以地方特色產業為依託,並圍繞地方支柱產業,充分發揮地方特色產業、資源和環境的優勢,形成了特色工業園區。阜陽市潁州區工業園認真做好工業園區規劃,在整體布局上,堅持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學定位。潁上縣依託旅遊產業,突出綠色工業園區特色;阜南縣工業園憑借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突出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潁州區工業園依託阜陽城區區位優勢,突出辦好高新工業項目;宿州市符離鎮政府於 2004年起開始興建符離集燒雞工業園,園區以符離集燒雞產業為依託,大力發展符離集燒雞的相關產業,連帶產生了養雞業、飼料業、包裝運輸業等產業連鎖效應,先後有六家企業入駐,由於這些企業規模擴大、技術含量提升,很快在燒雞同行中脫穎而出,產值利潤翻了幾番。六安市山區面積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因此,多年來,六安經濟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形成當地的傳統產業,如茶葉、蔬菜、板栗、蠶繭、山珍等農特產品的分布點多面廣。工業園區產業圍繞著地方特色產業,特色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充分發展,形成連帶效應,這是安徽各地的工業園區經濟建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

5.更新觀念,完善內外製度,提高園區自我創新能力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日趨完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外部制度逐漸優化,因此,無論是體制上還是思想意識上的障礙都在逐漸減少,促進了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安徽作為欠發達地區,由於本身的資金積累和財政收入都十分有限,以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因此園區建設和發展的速度緩慢,規模很小,水平低。在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的今天,全省工業園區發展勢頭強勁,數十個項目同時投產,從選址、建廠到投產只需一年,大型項目也不會超過兩年。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雖還處於模仿階段,但政府也逐漸採用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明確地將培育產業集群的戰略思想貫守到了園區建設的過程中。產業集群是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是指在既競爭又合作的特定領域內,彼此相互關聯的公司、專業化供貨商和相關產業的企業以及政府和其他相關機構(如大學、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的地理集聚體。產業集群作為實現企業向有效協作轉變的組織形式,是降低園區內企業交易成本、構建良好創新環境、提升工業園區和區域競爭力的最佳手段」」。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安徽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00餘家,分別佔全省和全市的35%和65%。形成了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培育了科大訊飛、凱立電子、陽光電源、美亞光電等知名企業,引進了微軟合肥技術中心、安徽移動、美的、榮事達、三洋等著名企業,並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兩大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在建成初期,憑借其低成本要素優勢和優惠政策,確實能夠獲得暫時的競爭優勢,為園區的起步創造條件。但是,優惠政策畢竟有底限且極容易在短時間被其他地區模仿而具有暫時性,因此僅僅依靠廉價的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維持的優勢不是長久之策。隨著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日趨膨脹,要素價格也會持續上升,優勢便不復存在。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幫助企業或地區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是知識和人才的存量,經濟增長的根源是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而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便是學習和創新。因此,培養、提高和強化學習和創新能力,成為園區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保證。

❿ 環渤海工業地帶發展的優勢和不足

優勢:
第一、環渤海地區屬資源型經濟區域,自然資源豐富,且分布相對集中,易於開發利用。其中,能源儲量居全國首位,原油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43%,煤炭探明儲量佔全國煤炭總儲量的60%以上,在中國居重要地位,已探明對國民經濟有重要價值的礦產資源達100多種。環渤海經濟圈還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漁業資源,同時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和畜牧業基地,糧食產量佔全國的23%以上,牛羊養殖居中國之首。
第二、該地區海陸空交通發達。區域內擁有40多個港口,構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港口群,海運、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線路密集,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的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成為溝通東北、西北和華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已初步形成以京津為中心,以沿海開放城市為扇面,以五省會城市為支點的多功能、外向型的城市群。
第三、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凸現新的優勢,金融環境正在改善。京津冀已經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汽車、紡織、食品等八大支柱產業,同時以優勢的教育、科技資源帶動了高科技產業發展,新興的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等已成為這一地區的主導產業,天津濱海新區正在建設世界最大的金融區,並對國際金融改革提供嘗試。
第四、該區域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高度聚集,教育資源堪稱中國最優,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北京的重點高校佔全國的1/4,天津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國家級研究中心。全區擁有高等院校376所,佔全國的27%,高等院校教師約佔全國的1/3,高校學生數約佔全國的1/4以上。從1990-2006年,該地區普通高校數和在校生規模所體現出的整體培養能力一直很強,五省市在中國的比例穩定在22%~24%,超過「珠三角」、「長三角」兩經濟圈的總和。
劣勢:
1、人口集中,且整體平均收入情況偏低;
2、水資源非常有限;氣候乾燥,春季的風沙天氣明顯。部分地區治理沙化,造林的任務很重。
3、政府主導經濟的趨勢明顯,民營經濟活力遠不如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上的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拉動,創新能力不足,政府職能還需要調整。
4、渤海緯度高,每年冬季有一定時間結冰,影響航運。

閱讀全文

與濱海沿海工業園如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cd工業相機光圈怎麼調節 瀏覽:916
寶馬各系代碼是什麼 瀏覽:917
賓士e跟s是什麼 瀏覽:160
新款賓士c什麼顏色最好看 瀏覽:244
汽車如何更換鋼鍋螺絲 瀏覽:828
奧迪a6下雨天風擋上霧嚴重怎麼辦 瀏覽:336
汽車電瓶底下的油壺是什麼 瀏覽:237
五菱房車汽車多少錢一輛 瀏覽:305
電動汽車車牌怎麼回事 瀏覽:616
汽車如何放置好 瀏覽:254
工業品有哪些易損配件 瀏覽:204
內蒙古工業廢水處理有哪些方法 瀏覽:849
寶馬怎麼沒商務車 瀏覽:747
吉利汽車全球鷹儲物箱怎麼裝 瀏覽:175
近年哪些大學拆散工業設計專業的 瀏覽:272
賓士不熄火怎麼拉上手剎 瀏覽:396
玉石有什麼工業作用 瀏覽:32
主要輕工業有哪些省 瀏覽:640
銳寶vs奧迪rs5哪個夠力 瀏覽:20
寶馬車服務有哪些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