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宿松縣是什麼工業之鄉

宿松縣是什麼工業之鄉

發布時間:2022-07-14 20:32:11

⑴ 我的家鄉安徽省、宿松縣的來歷

請參考以下歷史沿革部分!!!介紹的比較詳細了.我也是宿松人,對這個也比較感興趣!

宿松縣
宿松縣[1]古稱松茲侯國,建縣於西漢高後年間,約2200年歷史。屬安徽省安慶市管轄。2011年3月22日,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皖發〔2011〕10號文件,宿松被確立為省直接管理縣體制試點縣。宿松縣是皖鄂贛三省八縣結合部。據有關資料顯示,全縣耕地64萬畝,山場73萬畝,可養水面84萬畝;境內山區、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自然資源豐富。宜漁淡水面積居全國第二、安徽第一,養殖條件優越,名優特水產品有較高知名度。據有關資料顯示,該縣棉花常產超過2.5萬噸;有「長江絕島」小孤山、「南國小長城」白崖寨等,是皖西南旅遊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具有較大潛力,到2010年4月5日止,宿松縣有二個安徽省省級開發區,分別是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宿松縣工業園。宿松縣處於長江經濟開發帶和大京九經濟開發帶交匯地區,又是安徽省「一線兩點」率先開發開放戰略布局重點地區,也是「承東啟西」的結合部。交通十分便捷,貫穿南北的105國道、橫貫東西的滬蓉高速公路、合九鐵路、63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距離省會城市合肥220公里、武漢190公里、南昌170公里,至皖鄂贛三省6個機場車程都約兩小時,到九江外貿碼頭、214碼頭、石化專用碼頭等3座對外開放碼頭車程1小時左右。
地理位置
[3]宿松縣地處大別山南麓、皖江之首,東與望江縣共抱泊湖,南與江西省湖口縣、彭結合部。宿松地跨東經115°52′~116°35′,北緯29°47′~30°26′,處長江下流頂段北岸。縣域南北長約71公里,東西寬約67公里。

地形地貌
宿松縣地質構造屬於淮陰地質古大陸向南京拗陷過渡地帶的大別山山脈東部末端。對該縣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響的是中生代以來的歷次構造運動,尤其是中生代晚期的燕山運動,故地貌主要受地質構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異明顯,其中西北部為山區,境內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8座,最高峰羅漢尖海拔1015.5米,為松杉竹茶主要產區;中部為丘陵,面積854平方公里,為該縣最大面積的自然類型區,為糧油主產區;中南部有龍感湖、黃湖、大官湖和泊湖四大湖泊,總面積104萬畝,為優質水產基地;南部為沖積平原,是優質商品棉集中產區。水文:宿松屬於長江流域河流水系,由於受地質構造的影響,總的特徵是西北部河流多而長,東南部少而短。發源於大別山的涼亭河、二郎河兩大河流,具有山區河流的一定特徵,其中二郎河流域面積597平方公里,涼亭河流域面積289.3平方公里,它們把大別山南麓的徑流串入湖泊(縣域中部和南部,水面遼闊,水資源豐富,有連成整體的泊湖、黃湖、龍感湖和大官湖),自西向東經華陽流入長江。氣候: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特點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全縣年平均氣溫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山區降水多於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時數2023.7小時,無霜期254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年平均風速為3.1米/秒。[2]
自然資源
宿松縣依山面湖臨江,由西北向東南依次地跨大別山山脈、丘陵崗地和平原、湖畈區,自然條件的差異形成了資源的多樣性。據有關資料顯示,全縣有64萬畝耕地,73萬畝山場,水稻、棉花、油菜等大宗種植作物穩定發展,柑桔、板栗、茶葉、蠶桑以及黑李等名特優水果已形成規模,山區松、杉、毛竹、葯材、經果等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資源豐富,突出的有四類,棉花:宿松棉花種植面積較大,品質優良,年常產2.5萬噸,特別是沿江沿湖圩地區棉花穩產高產,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縣,是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之一。水產:宿松是水產大縣。全縣總水面面積682.28平方公里,其中可養水面560平方公里,宜漁淡水面積(可養水面84萬畝)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冬季湖面不封凍,養殖無霜期256天,光、熱、水等自然資源有利於漁業發展,而且整體資源條件優裕,水體理化性能良好,高等水生植物豐茂,魚類種類繁多,河蟹、蝦、鱉等名優水產品在市場佔有較大份額,享有盛名。青、草、鰱、鯽、蝦以及鱉、鱔等水產品產量高,蓮子、芡實、荸薺、菱藕、茭白、水禽等水生動植物品種全。全縣大力培植水產支柱產業,堅持大湖水面開發與灘塗精養、水生動物與水生植物養殖齊頭並進,取得重大突破,以中華絨毛蟹為拳頭產品的魚蟹混養成功,黃湖牌大閘蟹享譽全國,獲國際博覽會金獎、國家優質農產品稱號;灘塗(面積20萬畝)開發強力推進;以芡實為代表的水生植物養殖成效初顯。礦產:宿松縣礦藏豐富,非金屬礦品種多、儲量大。據有關資料顯示,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礦種有煤、磷礦、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紋石、硅藻土、石英沙岩、蘭晶石、金礦等28種,其中磷礦石儲量2700萬噸、石灰石儲量13億噸,居全省前列;煤儲量466萬噸,大理石儲量7億立方米,瓷土儲量510萬噸,此外滑石以及鐵、鉛、鋅、銀、金等都具有開采價值。[2]

歷史沿革
宿松路
[4]公元前184年(漢高祖四年),設松茲侯國,隸屬廬江郡,始有行政建制。公元前164年(文帝十六年)建縣,公元5年(漢平帝元始五年)稱松滋縣(王莽時一度改松滋為誦善),公元327年(晉成帝咸和二年)設松滋郡,梁武帝天監初稱高塘郡,公元598年(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始稱宿松縣,一直沿用。宿松,含舊松茲之義。唐、宋、明、清初,隸屬幾經變更,至1645年(清順治二年)正式屬江南布政司安慶府。1912年(民國元年)直屬安徽省,1932年10月至建國前屬第一專區。建國後隸屬安慶地區、安慶市。宿松縣是革命老區,宿松人民在歷次革命斗爭中作出重大貢獻。東晉咸康3年(公元337年)廬江郡松滋縣(今安徽宿松縣)流民避兵亂到孱陵(今公安縣)樂鄉(原高成?縣-東漢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並入孱陵,但設樂鄉督治)僑置松滋縣,從此縣名延續到今。宿松名稱的由來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是李白游居於此,在此地尋找客棧但是客棧已滿。於是便在松樹下睡了一晚,後來便把此地取名為宿松。

⑵ 宿松縣的經濟建設

宿松縣農作物分兩大類,即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糧食作物主要有秈稻、糯稻、粳稻、小麥、大麥、米麥、蕎麥、高粱、玉米、粟、山芋、馬鈴薯和豆類;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茶葉、葯材、煙葉等。
陳漢區以及二郎、涼亭區的一部分山區,以種植小麥、大麥、芋類、水稻、茶葉、柑桔、葯材為主。
程集、許嶺、九姑、佐壩、二郎5個區以及涼亭大部分地區,水田種植水稻、油菜、紅花草為主。旱地種植小麥、山芋、花生、芝麻、綠豆、棉花、粟、大豆、麻、煙葉等。蕎麥、大麥、米麥產量低,種植面積逐漸減少。
復興洲區,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主要種植棉花,是全省優質棉出口基地,兼種小麥、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玉米、高粱、山芋等。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全縣耕地面積170654畝,產稻344781擔,小麥28670擔,大麥24845擔,豌豆856擔,蠶豆728擔,玉米148擔,山芋101000擔。全縣作物總產量為501028擔。
建國以後,採取了新的耕作技術和科學管理制度,單位面積產量穩步提高。1949年水稻畝產268斤,1984年水稻平均畝產697斤,雙季晚稻1956年畝產143斤,1984年雜交晚稻畝產695斤。棉花1965年畝產107斤,被評為全國10個棉花生產先進縣之一。縣內油菜產量向來低而不穩,最低年產量為150餘萬斤。1981年推廣甘蘭型油菜和大壯苗移栽技術,油菜年總產量達1000萬斤,油菜年產量一般在1500~1900萬斤。
「文化大革命」十年,農作物產量徘徊不前。
1979年實現農業生產責任制後,農作物產量逐年提高。1984年,全縣糧食總產量為481.82萬擔,是1949年的5.46倍;棉花總產量為19.57萬擔,是1949年的1617倍;油菜總產量為15.97萬擔,是1949年的9.5倍。
2013年末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5171公頃,與上年基本持平,油料種植面積28938公頃,比上年擴大1147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5423公頃,比上年擴大210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1093公頃,比上年擴大347公頃。全年糧食產量35.27萬噸,比上年減產0.78萬噸,油料產量6.08萬噸,增長4.3%;棉花產量3.13萬噸,減產0.27萬噸。
2013年末,全縣生豬存欄20.73萬頭,比上年增長0.4%;全年生豬出欄34.97萬頭,比上年增長1.9%。肉類總產量3.55萬噸,增長2.3%,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8萬噸,下降6.7%。禽蛋產量1.69萬噸,增長6.3%。水產品產量7.96萬噸,增長2.7%。
2013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36.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5%。農用拖拉機14271台,增長7%;農用運輸車1229輛,與上年持平。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5.35萬噸,下降43.4%。農村用電量2.82億千瓦時,增長3.7%。有效灌溉面積44.45千公頃,比上年略有減少。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布衣汪革,在麻地坡(今程嶺鄉王灣村)燒炭煉鐵,此為縣冶金工業之始。清仁宗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西鄉陳漢,長溪山山民,利用水力沒碓,以竹麻、草料造紙,興起造紙業。民國初元,有鼎興、吉利、鼎盛等公司在黃泥庄、北門紅鶴寨、松塘庄筲箕坡等處開採煤炭。1946年,縣商會集資創辦光明電燈廠,是為本縣使用電燈照明之始。建國前夕,縣內亦僅有一些私營作坊和手工店鋪,以及涉足城鄉的42種民間手工匠。
1951年,安慶私營裕豐米廠,連人帶機器遷至宿松,創辦米廠,縣首次使用機械碾米。同年10月,洲頭軋花廠購進皮輥機20台,以柴油機為動力。1953年,城鎮共組織各種手工業合作小組、社82個,少數社開始引進機械,初步實現半自動操作,當年全縣工業總產值543.10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15.4%。
1958年,把手工業組建為社;一部分廠和小組轉為國營工業企業和集體企業;商辦、校辦工廠也應運而生,大部分工業企業,因供電不足,仍以手工操作,產品以針織類和食品類為主,輔以土法煉鐵和鑄造犁頭、吊罐、辟耳,當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185.78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16.8%。
1961年至1963年,工業企業實行全面整頓,關閉了一些企業,部分地調整了產業結構,1963年工業產值595.06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8.87%。這一時期,縣內機械工業已初見端倪,原由幾個鐵器社組成的宿松縣中心機械廠,擴建為縣機械廠,製造簡易車床、飼料機、粉碎機、碾米機、脫粒機等。1963年至1965年,全縣工業生產產值、利稅逐年增加,設備日益改善,是縣工業穩定發展的時期。
1966年開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將一批個體手工業當作資本主義尾巴割掉,全縣個體手工業瀕於絕跡,這期間又有15個手工業合作小組,不顧客觀條件,盲目升級,轉為社(廠),有13家社(廠)轉為地方國營,生產很不景氣,產值急劇下降。1968年產值僅750.63萬元,比1965年下降73.5%。
1976年後,全縣工業企業走「一廠辦多廠」和擴大新產品的內涵改造道路,一手抓太湖至宿松35千伏高壓輸變電建設,一手認真調整工業結構,全縣開始形成以糧、棉、油、水產、加工業為主導,以電器、建材、棉織、化工為骨幹,輔以二輕工業的工業布局。工業生產穩步發展,1979年,29家國營工業企業產值達2129.73萬元,利潤136.66萬元,稅金45.2萬元,15家二輕集體企業,產值412.04萬元,利稅27.2萬元。工業產值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23.3%。
進入80年代,掀起了一個有縣辦、集體辦、鄉鎮辦,多層次、多渠道辦工業的熱潮,工業門類亦相應增多,現有電力、機械、電器、化工、采礦、陶瓷、建材、加工、食品、造船、棉織、印刷、被服鞋帽、竹編、雨傘、木器、包裝製品等,1985年,全縣獨立核算的工業企業有25個,職工1358人,產值2797萬元,創利稅197萬元。二輕企業12個,職工723人,產值287.13萬元,創利稅1萬元。工業總產值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31.4%。
截止2013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59戶,全年新增28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2.6%和22.3%,從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長16.9%,高於全縣水平1.5個百分點,佔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2.7%,對全縣工業的平穩增長舉足輕重。
全縣25個工業行業中21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佔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前三位的紡織服裝服飾業、紡織業和農副食品加工業分別增長19.4%、16.2%和-17.5%。五大支柱產業中,機械電子發展較快,增長32.3%,紡織服裝次之,增長18.1%,新興建材增長15.7%,礦產化工增長11.6%,低於全縣水平;農產品則出現負增長,下降2.7%。從比重來看,紡織服裝居首,佔40.7%,比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礦產化工其次,佔14.9%,下降0.8個百分點,農產品佔比14.3%,下降2.6個百分點,機械電子佔比10.2%,提高1.5個百分點,新興建材佔比8%,下降0.2個百分點。全年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62.2億元,增長18.2%;利稅17.8億元,增長20.2%,其中利潤12.6億元,增長22.4%。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4.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2.9萬平方米,增加近1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0.5萬平方米,增加10.5萬平方米。
宿松縣早在清代就有製造修理和飲食旅店等服務業,在城鄉設鋪營業,或走村串戶上門服務。50年代,服務業有所發展,1959年,人民公社化運動,受到一定抑制,有些改工務農。1979年後,集體、個體服務行業蓬勃興起,全縣恢復了各種服務性企業222個,從業者兩千餘人。
80年代初,縣政府為了發展商品經濟,改變農村產業結構,鼓勵農民進城經商務工,從事服務性行業。1984年底有農民1139人進入縣城和縣內其它集鎮,或從事商品經營,或開設飲食旅店,或擺攤設鋪修理,或從事家庭服務和從事傢具的製作、加工等。
1985年人均創利千元,另有1100名推銷員,一面幫助鄉鎮企業推銷產品,一面傳遞經濟信息,為鄉鎮企業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此外,有1714個石、木匠(農民),組織27個建築服務公司,進城承包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建築工程,1985年產值637萬元,他們以良好的建築工藝和認真負責的服務態度,贏得了用戶的信任。

⑶ 宿松縣的介紹

宿松縣在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長江北岸,是安徽省下轄的兩個省直管縣之一,鄰接湖北、江西兩省。東與望江縣共抱泊湖,西與湖北省黃梅縣、蘄春縣毗鄰,東北與太湖縣接壤,東南與望江縣相連,南與江西省湖口縣、彭澤縣隔江相望,為皖西南門戶。宿松是全國優質水產品基地縣,宜漁淡水面積居全國第二、安徽省第一位。宿松縣是安徽文明古老縣份之一,漢高祖後四年(公元前184年)設立松茲侯國,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稱宿松縣並沿用至今,距今2200多年歷史。宿松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五大地方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源地,民間戲曲文南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詩歌之鄉,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境內擁有「長江絕島」小孤山、「南國小長城」白崖寨等風景區。宿松區位優越。地處皖鄂贛三省結合部和800里皖江之首,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對外交通便捷,105國道、滬蓉高速、合九鐵路、合安九高鐵(已規劃)以及63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距合肥、武漢、南昌等中心城市均兩個小時車程以內,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⑷ 宿松有哪些特產

宿松是漁米之鄉。盛產水稻、棉花、油菜、芝麻、柑桔、桃、茶葉、蠶桑、板栗。宿松棉花品質優良,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縣,是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之一,年產棉花1.5萬噸。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吳曉鈞選育的九井紅桃,果大、味美、營養豐富,已通過市級科技成果鑒定。

涼亭雪棗:一種糕點,因形狀如棗,浩白如雪,產於宿松縣涼亭河而得名,是宿松縣歷史悠久的傳統名產。涼亭雪棗以糯米、白芋漿為原料,先制胚,放進冷油加熱,至油沸胚身壯大成形,再打漿上糖即成。由於原料比例、和料、蒸料、刻胚的技巧不易掌握,很難仿製。真品涼亭雪棗,胚形似棗,質白如雪,外殼薄如紙,內心松如棉,香酥脆嫩,入口即化,能止咳化痰,是非曲直氣和中,健脾補腎。

宿松「黃湖牌」大閘蟹,體大腴肥,肉嫩味鮮,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名牌農產品」稱號。1999年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遠銷美國、日本、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地區。宿松青蝦殼薄肉滿,味道鮮美,日商在產區設埠收購。龍湖味鮮肥美的鱤魚、大官湖晶瑩剔透的銀魚和黃湖殼薄肉滿的白蝦為本縣名貴水產品,堪稱「宿松三珍」。「宿松名優特產還有茶葉「迎賓翠茗」、「柳溪玉葉」, 「霸王便」黑芝麻。「馬陵打瓜籽」、「皖蜀春酒」、「大別山野菜」、「紅心咸鴨蛋」、「松茲板鴨」、「羅漢山泉」、「工藝竹編」等。

⑸ 宿松是那個地方有什麼特產

宿松縣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北傍大別山余脈,南臨長江。全縣轄9鎮13鄉207個村(社區),總面積2394平方公里,總人口86.33萬。 

 宿松歷史悠久。於漢高祖後四年(公元前184年)設立松茲侯國,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稱宿松縣並沿用至今,距今2200多年歷史。宿松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四大地方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源地,民間戲曲文南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詩歌之鄉,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境內擁有國家3A級景區「長江絕島」小孤山、「南國小長城」白崖寨。 

 宿松資源豐富。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山區、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有耕地95萬畝、山場73萬畝、可養水面84萬畝。是全國優質水產品基地縣,宜漁淡水面積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蟹、蝦、鱉、芡實等名優水產品久負盛名,其中「黃湖牌大閘蟹」遠銷港澳台、日韓等地。境內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礦藏28種,其中磷礦石儲量佔全省一半以上、優質石灰石儲量居全省前列。棉花年常產超過2.5萬噸,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棉花生產百強縣

宿松是魚米之鄉,盛產水稻、棉花、油菜、芝麻、柑桔、桃、茶葉、蠶桑、板栗。黃湖的銀魚、白蝦、鱖魚和龍感湖的大?魚,素稱「宿松水產四珍」。「黃湖牌」大閘蟹,體大腴肥,肉味鮮美,通過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認證,獲安徽省名優農產品稱號。「仙田」牌霸王鞭黑芝麻種皮烏黑,籽粒飽滿,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營養豐富,為無葯害殘留的綠色、黑色食品。馬陵瓜子盛產於宿松許嶺一帶,瓜瓤分紅、黃、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殼薄仁香,明初皇後馬氏親自將其命名馬陵瓜籽,定為貢品;2000年成立了馬陵瓜籽有限公司,採用新的工藝生產,品位更佳,風味更獨特,該公司獲省旅遊局授予的「安徽省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省消協授予的「誠信單位」、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優秀龍頭企業」等稱號,正向農業部申報「無公害農產品」。柳溪茶場的「柳溪玉葉」綠茶形如早春柳葉,品質超群,滋味鮮醇,飲後回味甘甜,齒頰留芳,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復興軋花廠「冠球」牌皮棉1992年評為部優產品。「皖蜀春」57°白酒1993、1994、1995年分獲山東濟南市「申奧杯」和上海市地方產品博覽會金獎、馬來西亞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北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五糧大麴」開發項目獲安徽省新產品三等獎,新產品「十二釵」和「七仙女」被確認為安慶市對外接待專用酒。

⑹ 宿松縣的由來

「宿松」之名始於何時,至今學術者存在較大爭辯。

一說始於晉武帝平吳(公元280年),一說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前者見諸《和平寰宇記》、《辭源》等典,後者載於《隋書》、《舊唐書》等籍,已為官方所採信。

隋文帝楊堅一統宇內,在開皇十八年,一次更改了140多處帶有前代姓名和重復縣名。其間齊郡之高唐縣與同安郡之高塘縣字形相近、讀音相同,遂改高唐為章丘、高塘為宿松。但不論改於何時,有一點能夠基本確定,「宿松」一詞的意義就「陳舊的松滋」。

宿松稱號,有另一說法也頗有意思。宿松本名松茲,所以松茲**的招牌許多。但後來湖北有一松茲縣,重名了,因而我們改了,叫老松茲。宿者,老也。

(6)宿松縣是什麼工業之鄉擴展閱讀

宿松縣東與望江縣共抱泊湖,西與湖北省黃梅縣、蘄春縣毗鄰,東北與太湖縣接壤,東南與望江縣相連,南與江西省湖口縣、彭澤縣隔長江相望。

宿松縣地勢由於受燕山運動的強烈波及,故西北高、東南低,依次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湖泊和平原,呈階梯狀下降。

⑺ 宿松有哪些土特產

雪棗,大閘蟹等。

⑻ 宿松縣的資源概況

宿松縣依山面湖臨江,由西北向東南依次地跨大別山山脈、丘陵崗地和平原、湖畈區,自然條件的差異形成了資源的多樣性。據有關資料顯示,全縣有64萬畝耕地,73萬畝山場,水稻、棉花、油菜等大宗種植作物穩定發展,柑桔、板栗、茶葉、蠶桑以及黑李等名特優水果已形成規模,山區松、杉、毛竹、葯材、經果等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陽光:宿松地區日照時間長,陽光充足,非常適合棉花生長。宿松棉花種植面積較大,品質優良,年常產2.5萬噸,特別是沿江沿湖圩地區棉花穩產高產,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縣,是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之一。
水產:宿松是水產大縣。全縣總水面面積682.28平方公里,其中可養水面560平方公里,宜漁淡水面積(可養水面84萬畝)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冬季湖面不封凍,養殖無霜期256天,光、熱、水等自然資源有利於漁業發展,而且整體資源條件優裕,水體理化性能良好,高等水生植物豐茂,魚類種類繁多,河蟹、蝦、鱉等名優水產品在市場佔有較大份額,享有盛名。青、草、鰱、鯽、蝦以及鱉、鱔等水產品產量高,蓮子、芡實、荸薺、菱藕、茭白、水禽等水生動植物品種全。全縣大力培植水產支柱產業,堅持大湖水面開發與灘塗精養、水生動物與水生植物養殖齊頭並進,取得重大突破,以中華絨毛蟹為拳頭產品的魚蟹混養成功,黃湖牌大閘蟹享譽全國,獲國際博覽會金獎、國家優質農產品稱號;灘塗(面積20萬畝)開發強力推進;以芡實為代表的水生植物養殖成效初顯。
礦產:宿松縣礦藏豐富,非金屬礦品種多、儲量大。據有關資料顯示,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礦種有煤、磷礦、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紋石、硅藻土、石英砂岩、蘭晶石、金礦等28種,其中磷礦石儲量2700萬噸、石灰石儲量13億噸,居全省前列;煤儲量466萬噸,大理石儲量7億立方米,瓷土儲量510萬噸,此外滑石以及鐵、鉛、鋅、銀、金等都具有開采價值。 宿松縣國土面積為2393.53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區812.13平方公里,山區296.93平方公里,洲地451.14平方公里,水域833.33平方公里。陸地面積中有灘塗面積13.23平方公里,其中沿湖灘塗11.82平方公里,沿江灘塗1.41平方公里。
1978年末,全縣有耕地54832.7公頃,其中水田24741.9公頃,旱地30090.8公頃,人均耕地1.29畝①。2002年末,有耕地51467公頃,其中水田29600公頃,旱地21867公頃。人均耕地0.97畝,比1978年人均減少0.32畝。 境內已探明有工業價值的礦產達28種,其中非金屬礦產21種,金屬礦產7種。已開采非金屬礦11種,金屬礦4種。多數礦種采、冶歷史悠久。
非金屬礦:磷灰石、煤、滑石、大理石、白雲石、石灰石、藍晶石、蛇紋石、高嶺土、石英、石榴石、石墨、硅藻、蒙脫石、沸石等。
金屬礦:錳土、金、銀、鉛、鋅、重稀土、鐵礦石等。

閱讀全文

與宿松縣是什麼工業之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省心是什麼意思 瀏覽:146
怎麼把齊魯工業大學的成績導出來 瀏覽:695
賓士越野c63多少錢 瀏覽:279
固鉑汽車輪胎哪裡有賣 瀏覽:623
小康工業屬於哪個行業 瀏覽:422
寶馬高端婚車價格是多少 瀏覽:797
南昌賓士改裝多少錢 瀏覽:479
賓士e300分期付款和月供多少 瀏覽:129
楚雄富民工業園區有什麼廠 瀏覽:902
工業控制技術與儀器是什麼 瀏覽:24
廣州磨床工業集塵器多少錢 瀏覽:158
ccd工業相機光圈怎麼調節 瀏覽:921
寶馬各系代碼是什麼 瀏覽:923
賓士e跟s是什麼 瀏覽:165
新款賓士c什麼顏色最好看 瀏覽:249
汽車如何更換鋼鍋螺絲 瀏覽:831
奧迪a6下雨天風擋上霧嚴重怎麼辦 瀏覽:339
汽車電瓶底下的油壺是什麼 瀏覽:239
五菱房車汽車多少錢一輛 瀏覽:309
電動汽車車牌怎麼回事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