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東北老工業基地曾對社會主義做過哪些貢獻其落後原因對其又採取了什麼措施實施振興戰略
20年代中期,張氏父子實行「整軍精武,勵精圖治」的政策,開礦山、修鐵路、建銀行、辦學校,在北滿(黑龍江)積極屯軍墾(東北軍墾的經驗被毛澤東全盤吸收了),只用了10年時間,東北的經濟在中國舉足輕重,鐵路85%國有化,電信設備98%國有化,而此時中國大江南北從北京到南京,從上海到廣州鐵路和電信設備95%都控制在洋人手裡,象樣的民族工業極其有限。東北大學教授的工資是北大的六倍,約3000現大洋,超過總統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產馬達(引進當時最先進的北歐的設備),1930年亞洲第一部帶空調的火車在大連誕生。所有這些成就令國人羨慕,國父孫中山曾深刻地檢討過:「搞三民主義這么些年,民生竟還不如東北的張氏父子」。很多人說東北的繁榮是日本人的功勞,其實這太高看日本人了,1929年,日本人也承認,不用半年,滿鐵的股份就會全部落入中國人手裡,而當時蘇聯經營的中東鐵路,更是苟延殘喘,也正是因此才引發了30年的「中東路事件」,張學良急於收回中東鐵路而釀成軍事沖突。九一八以前,日本在東北的投資很少,唯一的「投資」是軍事上的,但後來又發現被張作霖欺騙而反目成仇。日本佔領東北以後,確有不少投入,但大都以戰養戰,東北百姓沒享受到什麼好處。出於政治原因,20年代的東北開發史某種程度一直被隱瞞,致使不少中國人甚至東北人也並不了解東北當時的成就,竟把東北經濟的光環兒錯誤地套給了日本人,張大帥九泉之下豈能瞑目。幸好現在有些資料也逐步公開,我們多少也能知道些事實真相。 ①勞動力素質較低 ②世界性鋼鐵過剩 ④礦產資源接近枯竭 5污染嚴重,環境變差 6技術力量較弱,鋼鐵等產品質量不高 7政府的經濟中心已經放到東南沿海 8產業布局不科學,第三產業(服務業)不發達9國有企業多,現代股份制改革不完善,市場適應性較弱從政治上說是這樣的: 1)、東北老工業基地目前存在的問題 市場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經濟結構不合理;體制落後,機制不靈活。 2)、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意義 ①、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支持以資源開采為主的城市發展接續產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②、振興老工業基地既是東北等地自身改革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實現國家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 ③、有利於促進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有利於增強國民經濟的活力和發展後勁; ④、有利於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有利於提高我國產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⑤、有利於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實現共同富裕。 從地理上講是這樣的: 東北老工業基地衰落的原因: 1、工業技術裝備老化 2、不利的經濟結構 3、市場經濟的沖擊 4、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 具體: 1東北大中型骨幹企業工業技術裝備老化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目前吉林省工業企業工藝裝備屬於20世紀90年代初水平的只有15%左右,60%以上的還處於70-80年代水平,另外還有15%的工藝裝備仍停留在50-60年代。由於技術裝備水平上不去,直接導致了產品檔次低、產業升級慢,產品消耗大、成本高、效益差,環境污染嚴重,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 2能忽視老工業基地衰落的「結構效應」。它不僅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還包括所有制結構和空間布局結構。從東北工業製造業結構來看,在29個行業中,1998-2001年相對增長速度高於全國相應行業的只有10個,而相對增長速度低於全國同行業的達19個。 從產品結構來看,產品類型單一,東北主要工業品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多數在下降。1998-2001年14種主要工業品只有3種市場佔有率上升, 企業組織結構方面,企業平均規模大,大型企業數量多,而中小企業數量少,企業之間的分工和協作配套水平較低,以致大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難以發揮出來。 所有制結構方面:所有制結構單一,國有經濟比重過高。僅以吉林為例,國有經濟佔82.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1.6個百分點。黑龍江省現在國有企業佔有的固定資產比重達88%。 3三大原因導致東北老工業基地問題產生 一是產業發展的自然結果。東北老工業基地形成時間比較早,一些產業進入衰退期,市場競爭力下降,而替代產業又沒有發展起來,特別是一些資源型城市,面臨巨大的困難。二是市場失靈的產物。三是體制轉換的遲滯與轉換成本的制約。中國老工業基地問題是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中產生的。 4老工業基地產業競爭力持續下降。有分析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跟上發達國家廣泛應用高新技術促進產業全面升級的潮流。 區位條件-東北三省擁有的明顯優勢: 一是工業基礎雄厚;二是自然資源豐富;三是生態環境優良;四是地緣特色明顯;五是人才隊伍精良;六是發展環境良好。
❷ 東北老工業基地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1、工業技術裝備老化。
2、不利的經濟結構。
3、市場經濟的沖擊。
4、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
東北大中型骨幹企業工業技術裝備老化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目前吉林省工業企業工藝裝備屬於20世紀90年代初水平的只有15%左右,60%以上的還處於70-80年代水平,另外還有15%的工藝裝備仍停留在50-60年代。
由於技術裝備水平上不去,直接導致了產品檔次低、產業升級慢,產品消耗大、成本高、效益差,環境污染嚴重,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
結構效應
能忽視老工業基地衰落的「結構效應」。它不僅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還包括所有制結構和空間布局結構。從東北工業製造業結構來看,在29個行業中,1998-2001年相對增長速度高於全國相應行業的只有10個,而相對增長速度低於全國同行業的達19個。
從產品結構來看,產品類型單一,東北主要工業品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多數在下降。1998-2001年14種主要工業品只有3種市場佔有率上升。
企業組織結構方面,企業平均規模大,大型企業數量多,而中小企業數量少,企業之間的分工和協作配套水平較低,以致大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難以發揮出來。
❸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而不興的主要原因與國家政策有關么
產業升級遲緩、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結構不合理。
一是功能布局混亂。東北地區工業、倉儲、居住、商業、公建等設施用地雜亂無章,相互封閉、混雜在一起,未形成區級商業服務中心。二是基礎設施差。市政設施落後,尤其是供熱設施仍處於地面裸露狀態,嚴重影響城市景觀。三是建築景觀舊。東北地區的大部分建設主要是以低矮的平房和陳舊的工業廠房,倉庫為主體,整體上建築景觀老化。四是生態污染業多。東北地區以機械工業,電力供應為主,污染源多,每年消耗全市煤總量近1/5。五是沒有充分發揮現有鐵路專用線優勢及倉儲用地優勢,鐵路交通設施帶來了交通瓶頸。
❹ 東北老工業基地衰落原因
1、東北地區工業結構比較單一,傳統產品佔大頭、「原」字型大小「初」字型大小產品居多。
2、1990年以來,由於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日趨顯現,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設備和技術老化,競爭力下降,就業矛盾突出,資源性城市主導產業衰退,經濟發展步伐相對仍較緩慢,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在擴大
3、體制機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是主要原因。
(4)什麼對老工業基地產生了影響擴展閱讀:
解決辦法:
1、強化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實施前,東北面對的經濟困難是全局性、大面積的,核心任務是抑制產業衰退、解決大批下崗職工再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問題。目
2、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接、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是推動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治本之策。應以簡政放權和完善預算管理為重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3、著力解決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工業結構單一、傳統產品比重過大,是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重要因素。
應以發展要素市場為重點,通過優化金融生態、發展產業金融和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等,建立健全現代市場體系;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通過扶持新型裝備製造業走出去、促進國際產能合作等方式,增強開放動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4、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形成激勵創新的正確導向,把科技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釋放出來,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❺ 東北老工業基地存在的發展問題主要是什麼國家是如何應對的
東北老工業基地存在的主要問題:設備老化,產品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能源和資源短缺,技術水平低,環境污染嚴重。
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措施: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科技工業;對生產線進行改造,生產適應市場的產品;改善工藝技術 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減少廢棄物排放;加強環境污染治理。
祝你學習進步!
❻ 為什麼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作出的重大決策。
加快實現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大意義:
1、東北地區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和我國重要的工業與農業基地,擁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資源、產業、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支撐能力較強,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
2、東北地區區位條件優越,沿邊沿海優勢明顯,是全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在國家發展全局中舉足輕重,在全國現代化建設中至關重要。
3、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新經濟支撐帶的重大任務,是優化調整國有資產布局、更好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客觀要求,
是完善我國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的重要部署,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打造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有力保障。要充分認識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定不移地把這項宏偉事業推向新階段。
(6)什麼對老工業基地產生了影響擴展閱讀: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目標:
1、到2020年,東北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2、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大幅提升,重點行業和企業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3、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資源枯竭、產業衰退地區轉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4、在此基礎上,爭取再用10年左右時間,東北地區實現全面振興,走進全國現代化建設前列,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
❼ 東北老工業基地衰落的原因
東北老工業基地衰落的原因有五點,分別是: 工業技術裝備老化;建築景觀舊;不利的經濟結構;市場經濟的沖擊;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
一是不利的經濟結構。主要是專注於機械和重工業,並且科技含量不高,現在又沒有一定的提高科技含量條件和環境。
二是基礎設施差。市政設施落後,尤其是供熱設施仍處於地面裸露狀態,嚴重影響城市景觀。
三是建築景觀舊。東北地區的大部分建設主要是以低矮的平房和陳舊的工業廠房,倉庫為主體,整體上建築景觀老化。
四是生態污染業多。東北地區以機械工業,電力供應為主,污染源多,每年消耗全市煤總量近1/5。
五是沒有充分發揮現有鐵路專用線優勢及倉儲用地優勢,鐵路交通設施帶來了交通瓶頸。
1990年以來,由於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日趨顯現,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設備和技術老化,競爭力下降,就業矛盾突出,資源性城市主導產業衰退,經濟發展步伐相對仍較緩慢,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在擴大。
改革開放初期,遼寧省GDP是廣東的2倍,而現在廣東是遼寧的2倍;1980年黑龍江省的GDP與東部6省市的平均值相當,現在為其46.2%,人均GDP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
❽ 你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必要性及振興重點的看法
由世界銀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組織的「東北振興戰略國際研討會」12月3日在沈陽舉行,我國「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決策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匯聚此間,共同研究這一地區的發展問題。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振興東北是一個系統工程,目前最大的阻礙是國企問題,但破除這個阻礙的突破口並不在國企本身,而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東北地區只要營造合適的環境,民營企業就能在稅收、就業等方面發揮作用,而且還能為國企改革提供空間和經驗。目前困擾民營經濟發展的最大問題是融資難,啟動民間資本,拓寬投融資渠道是政府應該關注的重要領域。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私營部門發展專家高偉彥:
加速國企產權流動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私營部門發展專家高偉彥指出,世界銀行在中國23個城市調查了3500家企業,其中包括東北4個城市。調查結果說明中國東北的投資環境不如其他城市,主要是受國有企業連續虧損的影響。
東北國有企業的「不良資產」,即銷售不出去的存貨和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越來越多,這說明國有資本在不斷流失。因此,加速中國東北國有企業的所有權轉移、重組或停業清理是當務之急。
世界銀行集團私營發展部門駐中國地區項目協調官員巴特德:
努力培育投資環境
世界銀行集團私營發展部門駐中國地區項目協調官員約瑟夫·巴特德在談及政府作用時認為,經濟全球化已是世界經濟發展大勢所趨,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日益成為影響其經濟增長水平的重要因素。包括東北在內的中國各級政府應該改變過去干預企業微觀經營管理過多、過細的做法,把培育投資環境作為政府重要職責所在。
鞍山市副市長葛海鷹提問道,對於地方政府而言,除了改善投資環境之外,什麼是吸引外商投資最重要的因素。約瑟夫·巴特德回答,第一是投資環境,第二是投資環境,第三還是投資環境。
此外,世界銀行官員高度肯定了「東北振興」價值。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表示,中國在過去的25年裡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人矚目,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在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中國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協調發展的問題,將影響中國今後經濟增長的速度,而東北地區落後於沿海經濟發達省份就是這一問題的集中代表。
世界銀行關注中國政府「振興東北」的政策,是想藉此研究造成中國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對政府為解決這一問題所出台的政策支持進行效果分析,從而為其他國家和地區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