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浙江省八大科技創新工程的內涵是什麼
浙江省八大科技創新工程的內涵就是: 1.先進製造業科技創新工程。 2.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工程。 3.生態省和循環經濟科技創新工程。 4.科技興海創新工程。 5.人口健康與公共安全科技創新工程。 6.服務業科技創新工程。 7.基礎研究創新工程。 8.軟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
B. 當前我國或浙江產業政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十一五」時期浙江省產業政策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分析 內容摘要:產業政策是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一定時期內產業的和變動趨勢,以市場機制的作用為基礎,對產業結構、產業組織和產業布局等進行規劃、干預和引導的一系列政策的總和。制定正確的產業政策,明確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中支持和限制的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本文試以我省「十一五」規劃為依據,對我省產業政策主要內容與特點作一闡述。 關鍵詞:浙江十一五產業政策主要內容特點 根據我省「十一五」規劃,我省「十一五」時期產業政策主要內容與特點是:順應集群化、信息化、國際化和生態化發展趨勢,抓住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推動產業結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走出一條互動互補、集聚集約、創新創優、高質高效的產業發展之路,成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先行區。現將有關內容分述如下: 一、加快產業優化升級。一是以自主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按照「優農業、強工業、興三產」的總體要求,提升發展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臨港工業和新興產業。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圍繞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創建生態省、發展循環經濟、海洋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等戰略重點,採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種自主創新形式,組織實施一批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及重要裝備開發項目。加快創新成果運用,逐步實現由初級簡單生產和貼牌生產為主向自主創新、自有品牌為主轉變,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龍頭企業和優勢行業,打造品牌大省。二是加快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圍繞環杭州灣、溫台沿海、金衢麗三大產業帶建設,加大國家、省級各類開發區(園區)的建設力度,積極引入孵化器、研發服務等各類創新創業載體,構築全國一流的產業集聚和發展平台。整合提升塊狀特色經濟,形成若干總量規模、創新能力、裝備水平、市場份額等居全國前列的製造中心和特色產業基地,培育國際性產業集群。努力在電子通信設備、生物醫葯、交通運輸設備、環保專用設備、大型石化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充分發揮對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三是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把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作為我省現代農業建設的主攻方向,科學制定高效生態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努力形成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大力推進科技興農,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加強資源節約、綠色安全和加工增值技術的推廣應用,探索農作制度創新,建立健全農業標准化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體系。加快優勢產業和品牌產品培育,大力發展專業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增強農業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對農戶的帶動力。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和農產品市場。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和儲備體系建設,確保糧食安全。 四是大力發展服務業。把服務業發展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充分發揮我省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壯大商貿物流、金融保險、旅遊會展、文化和房地產等優勢服務業,加快培育信息、科教、中介、社區、公共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適應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和產業升級需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進一步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放寬市場准入,引導各類服務業向產業化、社會化、信息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努力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加強浙港澳台服務業合作,大力發展國際服務貿易,不斷提高服務業發展整體水平。 二、統籌城鄉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強化資源要素保障。繼續推進「五大百億」工程,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加大水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力度,全面規劃和建設安全飲水、治污凈水、節約用水、科學調水等「四水工程」。加強電源與電網的配套建設,優化發展火電,積極發展核電,大力開發利用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力爭實現電力供給適度超前。合理圍墾灘塗、開發低丘緩坡,積極開展土地整理,盤活土地存量,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大力發展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管道等多種交通設施,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樞紐,高速公路、電氣化鐵路、干線航道為骨架的立體化綜合交通網路。重視改善城市交通,有條件的地方積極發展軌道交通。積極推進通信、廣電、計算機三網融合,打造大容量、高速率、智能化的信息網路平台,全面推進政府、企業、社區和家庭信息化。強化沿海防颱御潮、高標准城市防洪、主要水系和流域治理、抗震及地質災害避險等重要工程建設,健全預測預防和緊急救援體系,全面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 三、積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一是形成功能布局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按照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明確區域發展功能定位,合理引導生產力布局和要素流向。進一步提升環杭州灣和溫台沿海產業帶發展水平,加大金衢麗產業帶建設力度,促進杭湖寧沿線經濟加快發展,積極保護和合理開發山地海洋生態區。繼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充分發揮縣域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的銜接,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區劃,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發展導向明確、開發秩序規范、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區域開發格局。二是增強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進城市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強化城市要素集聚和經濟輻射功能,充分發揮城市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完善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繼續加快杭州、寧波、溫州三大中心城市和浙中城市群建設,積極支持區域中心城市做強做大。鼓勵大中城市通過城際快速幹道等連接周邊小城市,形成組群式城市發展格局。鼓勵更多的縣城和中心鎮發展成為功能健全的中小城市,加快培育小城鎮,使之成為連接城鄉的節點和繁榮農村、服務農業、集聚農民的重要載體。三是支持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立足優化全省區域經濟布局,著眼縮小區域間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差距,加大統籌區域發展力度,努力使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繼續推進山海協作、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和百億幫扶致富工程,支持欠發達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和生態經濟,促進下山移民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走人口內聚外遷、自我積累和借力發展相結合的道路。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不斷提高欠發達地區的發展能力,加快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山區和海島經濟社會發展。四是建設海洋經濟強省。認真貫徹落實《浙江海洋經濟強省建設規劃綱要》,以濱海城市和陸域經濟為依託,統籌陸海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加快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進程,加強沿海港口建設和整合,充分發揮港口的帶動作用。加快外貿物流、戰略物資儲運基地建設和以能源、石化、鋼鐵、船舶、汽車等為主的臨港工業基地建設,積極發展海運業和海洋旅遊業。優化海洋漁業結構,加快漁民轉產轉業。深入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建設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培育海洋新興產業。加大海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大島建、小島遷、陸島連」,加快海島水源和海水淡化工程建設。科學合理開發灘塗資源,建立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和海洋特別保護區,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一是逐步形成節約資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以節約利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率為重點,以發展循環經濟為基本途徑,促進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的不斷減量,促進形成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著力構建節約型產業結構,控制高能耗項目,禁止高污染項目,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後生產工藝和設備,扶持發展污染小、消耗低、效益高的資源節約型產業。堅持集約、節約利用土地,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推廣高性能、低耗材、環保型的建築材料,建設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築。開發和使用環保型運輸工具,建設綠色交通系統。大力倡導健康文明、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增強全民節約和環保意識,鼓勵使用能效標識產品、節能節水認證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消費綠色標志食品和有機標志食品,減少過度包裝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形成節約型消費模式。建設節約型政府,發揮政府在節約型社會建設中的引領、示範和表率作用。
二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發展循環經濟的地方性法規和評價體系建設,制定實施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總體規劃以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循環經濟專項規劃。充分發揮價格、稅收、金融、財政等經濟政策對循環經濟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完善資源價格市場形成機制和環境資源有償使用及補償機制。全面推行清潔生產,促進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轉向預防和全程監控,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積極推進廢棄物回收和循環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和利用體系。大力實施「991」行動計劃,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形成一批示範企業、園區和城鎮。
三是加強環境治理和保護。深入實施浙江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加大對重點流域、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的環境污染整治,強化企業的環保責任,依法有序地解決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加大八大水系及杭嘉湖、寧紹、溫黃和溫瑞平原河網等重點流域污染治理,抓好造紙、化工、建材、醫葯、皮革等重點行業的污染整治,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加快水污染控制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強化對大氣污染、固體物污染、噪音污染的綜合整治,加大核安全和輻射環境監管,推廣資源化、無害化的垃圾處理方式,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積極推動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濕地保護和生態公益林建設,提高植被覆蓋率和林相質量。 四、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以省屬國有企業為重點,以產權多元化為主要內容,積極推進規范化公司制改造,全面完成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完善出資人制度,規范國有產權轉讓行為,加強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大力支持和推動民營經濟新飛躍,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更好地發揮民營經濟在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活躍市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文化產業等領域。支持民營企業通過相互參股、收購兼並、外資嫁接等多種途徑加速發展。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相互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五、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繼續鞏固和發展商品市場優勢,大力推進資本、土地、技術、人才等要素市場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交易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改造提升傳統商品市場,打造若干區域性、國際性貿易中心。深化金融改革,把地方性金融機構建設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行安全的現代金融企業。積極引進外資金融機構。繼續抓好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改革,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繼續做好企業上市和債券發行工作,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增強「浙江板塊」的影響力。推進產權交易市場建設,發展風險投資和產業投資基金。發展和規范各類行業協會、中介組織。建設「信用浙江」,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治制度。健全產品質量監管機制,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偷逃騙稅和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整頓規范市場秩序。 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一是做優外貿、做強外資、做大外經,不斷提高經濟國際化水平。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一般貿易結構,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擴大資源性產品、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的進口,更好地發揮進口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創新引資方式,擴大引資平台,繼續推進「以民引外」、「以外引外」、跨國並購、海外上市,大力引進對我省產業升級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大項目、大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動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承包海外工程,開展國際勞務合作。積極開展境外資源合作,強化我省境外重要物資保障。積極運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發揮行業組織的自律和協調職能,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擴大口岸開放,加強外貿「大通關」建設,加快推進對外投資便利化,保障境外投資的合法權益。二是加強國內經濟合作與交流。積極推進長三角經濟一體化進程,推動浙滬、浙蘇主要城市的市場互通、產業互補、設施共建、信息共享、環境共保,加強長三角金融合作。積極參與中央關於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崛起等戰略部署的實施,繼續做好對口支援和對口幫扶工作,深化與東部沿海省市和港澳台的合作與交流。鼓勵企業在省外投資創業,建立糧食、能源、原材料和製造加工基地,充分利用省外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發展平台,拓展發展空間,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鼓勵跳出浙江發展浙江,鼓勵浙商回鄉投資創業,積極引進國內先進企業,實現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良性互動。七、建設科技強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建設科技強省的核心內容。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擴大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快建設各類科技創新平台,構築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優化整合技術創新資源,推進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聯合攻關,努力在信息、生物、新材料、海洋、裝備製造等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強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功能,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鼓勵大企業建立研究開發機構,繼續大力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力發展技術市場,辦好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科普工作,提高全社會的科技意識和公眾的科學素養。八、促進就業。把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積極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各類所有制的中小企業,增加就業總量,實現比較充分的社會就業。完善市場導向就業機制,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高勞動者的就業競爭能力。 以上是我省「十一五」時期產業政策主要內容與特點。概括起來,我省「十一五」時期產業政策的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C. 工業電爐市場前景好嗎 發展趨勢如何
工業鍋爐行業發展概況分析
工業鍋爐是重要的熱能動力設備,我國是當今世界鍋爐生產和使用最多的國家。中國鍋爐製造業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全國有千餘家持有各級鍋爐製造許可證的企業,可以生產各種不同等級的鍋爐。
工業鍋爐在我國生產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目前,在我國工業生產中,輕紡和化學工業是大量用熱的部門。而未來輕紡工業、能源工業、建材、建築業、化學工業、冶金工業、交通運輸業和軍工部門等仍將是工業鍋爐的主要市場。
2017年我國工業鍋爐應用領域市場份額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工業鍋爐產品市場發展除了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和投資規模等因素影響外,越來越受到能源政策和節能、環保要求的制約。今後大中城市的小容量燃煤鍋爐的比重將會顯著下降,循環流化床鍋爐等採用清潔燃燒技術的鍋爐將得到較快的發展,燃氣鍋爐將會有長足的進步,燃用生活垃圾和生物質的鍋爐市場潛力較大,蓄熱式電熱鍋爐系統隨著電力工業改革和發展其市場將進一步拓寬。
未來鍋爐行業企業將聚焦(工業)鍋爐及相關領域節能、環保、新能源利用、信息化融合四大領域,通過研發、轉化、集成創新等手段形成一批有較大應用前景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或集成創新特點的關鍵新技術、新產品,為我國工業鍋爐行業持續發展提供足夠技術支撐。
D. 浙江創新中心是做什麼的
浙江省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由原浙江省新技術推廣站轉變職能更名建立。是一支集光電、通訊、電子、機械、紡織、化工、輕工、計算機應用、法律、工商管理等為一體的多學科、多專業的專業人才隊伍。
多年來,已向浙江省中小企業推薦了近萬項科技成果信息,舉辦推廣示範會、技術交流會、技術講座、學習班等200餘次,近二千家企業、數千人次參加了此類活動。
通過重點技術推廣項目的組織實施和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的推廣活動的展開,使企業加快了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促進企業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在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的產品,節能降耗,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時承擔和參與了浙江省產學研聯合協調辦公室、浙江省總工程師工作研究會等項工作。此外,還編輯發行了《浙江技術創新》等內部刊物,為促進浙江省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作了自己應有的貢獻。主要職責有:
信息服務。通過"中國技術創新浙江信息網"和《浙江技術創新》等刊物為企業提供國家和浙江省的政策法規、行業發展趨勢、投融資渠道、科技成果、技術需求、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信息服務,幫助企業提高市場預測和快速反應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技術開發與推廣。結合浙江省產業結構調整,有效地組織和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幫助中小企業研究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並開展多種形式的新技術推廣活動。
傳播和推廣先進、成熟、適用技術,推動市場前景好、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產業關聯度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技術向企業轉移和擴散。
上網服務。通過"中國技術創新浙江信息網"提供查詢、發布信息、域名申請、主頁製作、虛擬主機、主機託管、網站建設、網路工程、宣傳廣告等服務。
新鯠冄頭技術樤交易服務。通過技術交易市場,提供交易過程中的政策咨詢、專利代理、合同登記、交易合同認定以及知識產權變更登記等配套服務。
形成一個高效和具有良好信譽的新技術交易服務體系,資金服務。為浙江省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多渠道籌資提供服務,組織創新政策、專業技術咨詢和培訓及其它專業化服務等。
E. 工業電爐是什麼
在要求加熱溫度高達一千多度時使用的,兩邊連上兩級,通過短路產生的巨大電流進行發熱。
F. 浙江省科技創新平台有哪些
浙江省科技創新平台有浙江省科學儀器設備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浙江省服裝產業科技創新平台、浙江省竹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浙江省木材加工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浙江省特種設備與能源環保計量行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1、浙江省科學儀器設備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以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為牽頭單位,聯合浙江大學、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威星智能儀表股份有限公司等核心單位和十餘家緊密層協作單位共建。
2、浙江省服裝產業科技創新平台是浙江省政府和浙江省科技廳作為第一批「十一五」重點建設和實施、面向服裝行業創新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
3、浙江省竹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是浙江省首批啟動建設的13個重大科技創新服務平台之一,由浙江農林大學牽頭,聯合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林業科學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等核心單位。
4、浙江省木材加工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是浙江省首批重大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全省9個),近年來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20多項,企業委託課題200多項,項目總經費3767萬元。
5、浙江省特種設備與能源環保計量行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創建於2010年,浙江大學是平台六個核心成員之一。浙江大學化工機械研究所鄭津洋教授和葉篤毅教授分別擔任平台副理事長和理事。
G. 新基建是什麼浙江新基建會給哪些行業市場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新基建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簡稱。其具體的領域包括:信息通信、5G等基礎網路建設;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等先進製造產業建設;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推動的數字經濟建設;生態綠化、水和大氣污染治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文體等民生保障項目;智慧城市、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管理平台數字化等政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路、水利、文衛等農業農村設施建設……目前國家政策支持,浙江省內很多涉及以上行業的企業都會迎來加速發展的機遇,以物聯網行業利爾達集團為例,深耕物聯網多年,在人工智慧、5G、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工業互聯網、新能源充電樁等領域的技術標准化方面做了諸多努力。這也就是說,未來利爾達較比同行企業而言,」速度「是占絕對優勢的,因為有了技術標准化平台之後,對技術的利用的效率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