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美洲獨立早為什麼發展較差
拉美經濟在發展主義理論指導下,取得了穩定持久的增長, 但這種高速增長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歐洲和日本經濟的復興、世界經濟的繁榮、國際貿易的增長、外資增加以及跨國公司作用的日益突出不無關系。1973年發生石油危機後,西方國家經濟停滯,通脹並發,大量資金湧入拉美,為拉美國家舉借外債提供了外部條件。為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拉美一些國家提出「債務發展」模式,即通過外債來實現國家工業的現代化。「債務發展」模式的主要內容是借錢用以擴大再生產,增加出口,增加收入,還債並進行資本輸出。70年代,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主要國家都走上了這一模式。
通過外債實現工業化的模式歷史上有先例。英國、美國、加拿大、紐西蘭、俄國等在實現其工業化的進程中都曾舉債和利用外部資金以加速工業化的步伐,韓國在70年代也採用了這一模式。但負債發展應該有一定的條件,即借來的錢應該用於經濟建設、推動工業化、保證本國貨幣的穩定等。如果舉債用於提高國內消費、彌補中央財政的赤字、或從事沒有把握贏利的投資等,那麼舉債的風險就會很大。拉美國家借債發展模式的特點是:借的錢大大超過外國直接投資,後者僅占借債數額的4%~20%;官方貸款少,商業貸款的比例超過一半,一般來說,商業貸款期限短而利率高;在經濟發展中,出口貿易居重要或戰略地位的國家,如墨西哥、巴西等國的借貸多, 這是因為這類國家外匯短缺,而又需要進口大量的資本貨、中間產品和工業原料;有較強經濟干預能力的國家借貸多,實際上拉美很多國家的債務中,公共債務的比例占很大比例,等等。
借債發展的結果各國有所不同,巴西和墨西哥產業結構層次有所提高,主要表現是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下降,工業和服務業上升;工業中基礎工業和原材料工業比重加大,而傳統輕工業部門比重下降。拉美有不少國家對債務管理較差,負債發展的經濟效益很差,有的國家直接借債用於擴大政府的非投資性開支,或彌補財政赤字,還有的國家甚至用借來的錢購買軍火,造成嚴重問題。
借債發展戰略造成拉美的外債迅速膨脹。據拉美經委會統計,1975年拉美外債總額為780多億美圓,到1982年迅速增至3080多億美圓。
大量舉債造成拉美國家外債失控,外債負擔急劇上升,外債的償還能力發生問題,1980年至1982年,拉美地區的償債率(即當年的還本付息額占商品和勞務出口的比例)分別達到37%河7.6%,遠高於國際公認的警戒線(20%)。
拉美國家償債能力低,一是因為債務結構不合理,其中短期和商業債務比重大,二是由於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下跌,拉美以初級產品為主體的商品出口結構,不利於增加外貿收入,其中特別是80年代初國際市場石油價格連續下跌,原來以石油出口為主要外匯收入的墨西哥大受其害。
⑵ 南美洲工業特點
南美洲擁有多樣的環境資源,但受殖民地式經濟與大地主制影響,獨立後並未出現經濟經濟起飛的現象,多為開發中國家。大地主制因大地主生產規模大,收入多;競爭力弱的小農戶則生活貧困。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同時為避免與殖民母國利益相抵觸,南美洲工業發展受限,僅能輸出廉價的農、牧、礦等原料,且高價的工業產品由於受到殖民地式經濟影響,南美洲仍以出口第一級產品為主,單一化的產品,易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使南美洲經濟不穩定,且為因應國際市場需求,多種植經濟作物,許多國家須進口糧食,導致農業發展失衡。
南美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差懸殊。巴西和阿根廷為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加之委內瑞拉、哥倫比亞、智利和秘魯,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全洲的90%以上。各國現代代經濟都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城市或沿海地區,山區和邊遠地區經濟落後。2010年南美GDP35783.24億美元僅佔世界649112.53億美元的5.69%。從2000~2005年間南美洲經濟出現負增長2010年南美洲許多國家經濟名次還比2000年還低。
工業以采礦業和製造業最為重要。采礦業是南美各國的基礎部門,大部分礦產供出口,委內瑞拉、阿根廷、厄瓜多、秘魯等國的石油;巴西、委內瑞拉、智利的鐵;玻利維亞的錫、銻;智利、秘魯的銅;蓋亞那、蘇利南的鋁土;秘魯的鉛、鋅、銀、鉍;智利的硝石、鉬;巴西的鈮的產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輕工業為南美多數國家製造業的主體,肉類加工、製糖、飲料、皮革、紡織、服裝等部門較發達。鋼鐵、汽車、化工、橡膠、電器、機械等重工業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等國家。
⑶ 躲過世界大戰的南美洲,為何一直沒有發達的國家呢
二戰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的摧殘,給國家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無數的國家都在戰爭的陰影中緩慢地回復者自己國家的元氣,除了美國和前蘇聯之外,歐洲各國的實力已經不容從前,所以他們在二戰結束之後並不怎麼出來滋生事端,也是因為國家的實力不夠強大,和美國或者蘇聯相比實在是大巫見小巫了。
不過,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二戰的規模空前巨大,從歐洲大陸到亞洲再到太平洋戰區都被覆蓋到了但是也有沒被二戰戰火所波及的地區,那就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⑷ 歷史上的南美洲曾兩次避開了世界大戰,為何他們的經濟始終發展緩慢
南美洲雖然沒有參與兩次世界大戰,但是南美洲內部一直有矛盾並且南美洲人民不進行拼搏,所以他們的經濟一直發展不起來。南美洲避開了兩次世界大戰和他們的經濟發展完全是兩回事,沒有多大的關系。
第三點,文化因素。
南美洲離美國是很近的,美國的毒品、槍支、自由主義等文化思想影響這南美地區很多國家,這使得很多國家國內的風氣就不是很高。南美地區很多國家充滿著毒品,暴力和犯罪,這嚴重地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的發展。
⑸ 享受200年和平的南美,為何就是發展不起來呢
有很多因素制約了南美的發展。雖然南美有著很長時間的和平,但是南美自然資源並不是很豐富所以在現在來說南美也沒有發展起來。一個地區的發展需要很多原因,這個地區的區位因素,交通是否便利,環境是否惡劣,都是重要因素。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原來這些國家並不重視工業。在錯失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2次工業革命以後,南美這個地區開始落後。所以以至於現在南美這些國家並不是很發達。
⑹ 南美洲出口什麼產品,農業以什麼為主
為避免與殖民母國利益相牴觸,南美洲工業發展受限,僅能輸出廉價的農、牧、礦等原料,且高價的工業產品 由於受到殖民地式經濟影響,南美洲仍以出口第一級產品為主,單一化的產品,易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使南美洲經濟不穩定,且為因應國際市場需求,多種植經濟作物,許多國家須進口糧食,導致農業發展失衡。
農業在南美各國經濟中具有重要意義。種植業中經濟作物占據絕對優勢。南美洲是可可、向日葵、菠蘿、馬鈴薯、木薯、巴西橡膠樹、煙草、金雞納樹、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甘蔗、香蕉、咖啡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20?5%,其中巴西的咖啡和香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可、柑橘均佔世界總產量的25%左右,其中巴西的可可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劍麻產量居各洲第二位,主要產在巴西;巴西木薯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南美洲向世界提供所需咖啡、香蕉、蔗糖的絕大部分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劍麻等。東南部阿根廷等國則大量出口肉類和糧食。牛、羊的總頭數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沿海盛產鯷魚、沙丁魚、鰻魚、鱸魚、金槍魚等,秘魯和智利為世界著名漁業國。南美洲大部分國家中多數人從事農業生產,但糧食生產仍不足自給,大多數國家需進口糧食。
⑺ 南美國家的經濟情況如何
南美過的太安逸了,南美諸國一直都和母邦關系良好,和當地印第安土著相處融洽,和來自非洲亞洲的新移民和諧共存。不像北美,和母邦打,和土著打,和自己打,虐待黑奴,歧視亞洲移民,在各種各樣的斗爭中不斷發展進步。
資源國家靠工業國家吃飯。工業國家好他們也好,工業國家壞他們也壞。畢竟工業國家經濟差的話,少買點資源少造點產品延緩產品替換率生活也不會差太多。比如一台電腦手機冰箱,壽命10年的話經濟好的環境下用個45年就要換,不好的環境下用個10年8年也可以。但是對資源國家不一樣,資源國家主要是資源出口,大家都不需要這么多了自然價值就低了。但是資源國家不能製造工業產品,所以會造成出口降低進口增加。時間久了貨幣貶值壓力很大。就會發現工資不長但是通脹在增加。慢慢的工業製造品買不起了。但是但是。也不是說會餓死人。無非就是生活品質降低,畢竟已經習慣工業品的生活了,突然發現沒有了自然感覺生活不好過。
⑻ 南美洲的工業發展為什麼不發達
在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的十年時間中,世界皮革製造工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往日不發達國家向歐、美發達國家提供生產原料的日子已成歷史!以中國、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和泰國等亞太區重要皮革生產國有了更新、更大的發展;以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為代表的歐洲皮革工業,因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勞動費用不斷增長以及原材料匱乏等問題的困擾而逐年萎縮;以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為代表的美洲皮革生產國家以其原料皮資源優勢,較先進的製革技術等,與亞洲皮革生產國家形成競爭陣勢;非洲地區擁有豐富的原材料資源,但皮革工業發展緩慢,是世界部分國家皮革業對外發展投資的最佳地域和必爭之地。
美洲,特別是南美洲,是向歐洲出口原皮,藍濕皮和半硝革的主要地區之一。許多牛種都集中在這個洲,這些牛種的皮質量都很好。但由於這個地區都採取自由放牧,因而其原皮易產生各種各樣的缺陷,最常見的缺陷是:烙印,刺傷,牛皮內的寄生蟲等。
烏拉圭的製革行業是當地最古老的行業之一,這主要得益於當地豐富的優質原料和水資源。烏拉圭還生產品種多樣的鞋類,主要以真皮鞋類為主。此外,小型提包、行李箱和皮夾也是他們的生產項目之一。該國的皮革服裝產量很大,品種眾多,主要銷往德國。
巴拉圭每年加工120萬張皮革,最近該國注重提高產品質量,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該國主要採用植物鞣製來生產大底用皮革,產量行高,對那些用於鞋類和箱包的皮革加工主要採用鉻鞣製。目前,該國技術水準高的企業主要集中在首都,這些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產量都很高。
美國皮革工業萎縮嚴重:
美國現已從最早的世界先導生產國家轉變成為消費國家,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國,特別是皮革工業產品,進口量逐年增加,出口量在逐年下降。皮革工業,企業大規模轉移國外的影響,萎縮嚴重。
早在19世紀上半葉,美國製革行業發展非常興旺,而且為美國國民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從1970年開始,美國皮革工業就在日趨萎縮,至到目前的狀況。美國商業部2005年出版的美國生產能力調研報告顯示,2004年四季度,全美工業生產能力估計在70%,其中,皮革工業屬於最低水平,僅為41%。這一數字充分反映美國工業迅猛走低的真實水平。大浪淘沙,倖存者目前的狀況也不樂觀,仍面臨日益加劇的生存困難。
美國生皮行業面臨較大國際競爭:
美國是世界大張牛皮和藍濕皮的重要生產國家,出口量在逐年增長。美國牛皮的重要出口國家,20世紀末是韓國、日本和中國,其出口量分別是為850萬美元、330萬美元和105萬美元。但是到了2002年,情況發生路巨大變化,韓國對美國牛皮的進口額有少量減少,為800萬美元,而中國則有大幅度的增加,達到600萬美元至多,7年時間提高了500萬美元至多。盡管美國原皮需求增加了,但是,美國生皮行業近幾年仍面臨來自像巴西(巴西的生皮質量在最近幾年有了較明顯改善)這樣的低成本國家的競爭。
巴西皮革工業概況:
巴西是世界重要的牛飼養大國和牛皮出產大國。
2004年巴西的牛存欄量約為17500萬頭。牛屠宰量約為3550萬頭,牛皮生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5%,其中,國內牛皮消耗量占其總生產量的40%,另外的60%供出口,以上數字充分證明,巴西是世界重要的牛飼養大國和牛皮出產大國之一,排在美國和中國之後,是世界第三大原料皮出產國。在牲畜飼養業主和牲畜屠宰商的巨大壓力下,巴西政府列出降低關稅的時間表:2004至2006年將蘭濕坯皮的出口關稅分階段從9%降至4%,06年最後取消關稅。巴西的生皮出口關稅,給巴西製革工業帶來了生機,使該工業2000年至2003年間的成品革出口量提高了230%之多。但是從另一面講,給巴西製鞋工業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曾經為世界第三大製鞋王國的巴西製鞋工業,在此期間由於製鞋原材料供應問題從而使皮鞋產值一直停留在一個水平之上沒有任何增加。為使這種情況不再發生,屠宰工業向製革行業作出保證,牲畜屠宰率的下降絕不影響到製革和製鞋工業需求。
⑼ 南美註定無強國為何說巴西的超級大國之路註定道阻且長
首先巴西的地貌環境很難進行開發,巴西雖然面積龐大,但是絕大對數的土地都屬於高原地帶,而大家都知道,高原地區的國家很難發展經濟,包括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都是例子,加上巴西工業水平比起一些發達國家,還差得遠,巴西至今依舊以農業產品出口為主,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
再者那就是巴西的工業科技水平相對比較落後,巴西和俄羅斯,美國完全不一樣,他們至今還是以一些農業產品的出口為經濟主體,還有就是煤礦資源,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工業體系和科技技術,也是不可能成為得了發達國家和超級大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