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發揮金融投資在企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
發揮金融投資在企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最關鍵的是努力加快金融產業自身改革與發展。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
(一)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推動金融發展由「政策紅利」步入「改革紅利」階段。
金融發展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進一步明確市場和政府的關系。要建立一個改革創新、競爭有序、監管適度、功能完善的現代金融體系,就是要繼續深化改革,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有效發揮政府的引導、服務和監管職能。
(二)堅持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實現金融、科技、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不局限於土地、勞動力、資源等要素的主導地位,經濟發展更多要從金融環境、創新環境、營商環境、法制環境等方面要動力。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有利於構建支持轉型升級的體制機制和文化環境,有利於形成要素組合的新優勢,有利於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趕超,是最好的實現路徑。
(三)堅持以服務重大項目建設為突破點,為地方建設提供融資支持。
綜合運用銀團貸款、並購貸款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產業投資基金、鐵路等重點產業發展基金、金融租賃、銀行間私募債等金融工具和手段籌集重大項目建設資金。
(四)堅持以服務企業為出發點,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
企業是投資、生產的組織核心和運營主體,要保證經濟增速,轉變增長方式,穩定就業水平,一個關鍵條件是企業能高效獲得成本適當的融資支持。
由於中國正處於加快金融改革進程中,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資源配置結構不夠合理以及地方融資平台部門存在「財務軟約束」等原因,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仍然較高,這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融資壓力。
通過專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的投融資服務中心,建立企業信用評價制度和統一徵信平台,通過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地方金融控股集團、建設民間金融街以及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制等,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在信貸、債券、保險等方面也推出了大量創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
(五)堅持以金融合作開放為特色,樹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新優勢。
按照「金改八條」的要求,加快探索證券交易所在證券信息、產品開發、技術聯通等方面開展深層次合作,通過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立有利於投資和貿易便利化的總體金融制度安排。
(六)堅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金融改革和發展要牢牢堅持一個底線,就是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金融業關系社會大眾,涉及經濟方方面面,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隨著中國去產能化和金融改革的持續深入,特別是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和房地產市場運行,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大。
歷史經驗告訴大家,一旦爆發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將對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強大沖擊。應該加快建設金融綜合統計制度和金融運行監測平台,繼續加強對金融風險的監測預警,並進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與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❷ 金融業如何有效服務實體經濟
可行的做法如下:
1.首先,服務實體經濟理念跟不上實體經濟發展形勢,致使服務節奏落後。近年來,金融業無論在銀行信貸上還是資本市場融資方面,都存在「重大輕小」、「重國企國輕民企」傾向,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展動態、狀況及現實需要知之甚少,或不願去了解,使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困局始終得不到根本解決。
2.其次,資金流動方向跟不上實體經濟需求節拍,致使支持方向錯位。金融機構由於受高利驅動,無論信貸市場還是資本市場,資金脫實向虛現象嚴重,導致資本市場、信貸市場、房地產市場加杠桿和高泡沫化傾向,使中央政府各種金融政策難以實施到位,或被「截留挪用」:一方面使實體經濟陷入「嗷嗷待哺」困局,一方面金融泡沫又推動了中國產業經濟泡沫的加劇。
3.再次,金融服務模式與實體經濟運行客觀現實脫節,致使服務有效性不足。這方面,銀行機構表現得尤為突出,對實體經濟幾乎都按大型國有企業要求,實行「全面」、「嚴格」的擔保抵押貸款制度,過分強調防範自身風險,而實體經濟多為民營中小微企業,財務管理相對不規范、一些成長性企業缺乏有效擔保抵押物。為此,大量中小微企業被擋在銀行信貸大門之外,導致銀行貸款難放和企業貸款難兩難尷尬困局,大大抵消了銀行信貸的有效性。
4.最後,金融服務產品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特點不相容,致使服務力度不準。目前,金融產品創新可謂日新月異,尤其中間業務理財產品多達幾萬個品種,平均每天都有數百個品種誕生,但仔細研究,針對中小微實體經濟的不多,大都為大型國企或上市公司而「創新發明」;無論銀行信貸市場的貸款品種、理財產品,還是資本市場融資規定,都有向大型國企傾斜跡象;且推出的中間業務或理財產品往往成本高,實體經濟難以承擔。如此,金融服務手段遠遠跟不上實體經濟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也無法對實體經濟實現精準扶持,最後使支持實體經濟陷入「疲軟無力」狀態。
❸ 互聯網金融服務於產業發展
互聯網金融發展將進入新階段,「互聯網金融+」時代即將來臨,互聯網金融+產業將為傳統產業,帶來新機遇、新模式。
產業革命,起於科技,成於金融。產業是國家經濟的基礎,金融則是產業的催化劑和倍增劑,金融與產業互動能創造新的價值,大大加快財富積累。從金融的角度做產業,才有產業放大效應;從產業的角度做金融,才有金融的未來。互聯網金融+產業,將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必然趨勢。
縱觀國際上產融結合的案例,大致可分為由產而融以及由融而產兩種實現形式。據統計,目前世界500家最大的企業中,約有80%的企業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結合。
金融的創新迎來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應該說,互聯網金融這個新到的「攪局人」確實對整個中國金融生態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但到底應如何看待它的產生?它真的會顛覆中國金融業,還是對傳統金融業的一種有益補充?市場各方對此極其關注並爭論不休。歷史告訴我們:以技術引導的產業變革,往往始於挑戰,終於融合,並最終實現生產力或生產關系的帕累托改進。互聯網金融其實也是如此,必須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產業。
互聯網金融將怎樣促進汽車、農業、文化、健康、新能源、房地產 互聯網化的轉型升級與模式創新,怎樣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又將會如何促使這些產業與互聯網金融的有機融合、有效變革?
為了促進互聯網金融與汽車、新能源、農業、文化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產業園區的融合創新與發展,迎接「互聯網金融+」時代,由CIFC中國互聯網金融聯盟等主辦的「互聯網金融+,2014中國產業與互聯網金融論壇」將於7月18日在北京舉行。
屆時,有關產業人士與新媒體、新金融、新經濟等領域專家,將圍繞著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與產業化、P2P模式創新與產業融合、眾籌創新模式與產業融合、中小企業融資與互聯網金融等議題進行「互聯網金融+」的主題交流及 「汽車、農業、地產、文化等產業與互聯網金融」、「法律服務與互聯網金融」、「人才教育與互聯網金融」的圓桌論壇。
會上CIFC中國互聯網金融聯盟、中關村數字媒體產業聯盟將發布「互聯網金融+領軍計劃」,計劃包括:CIFC互聯網金融雲園區百城基地計劃、互聯網金融百強領軍品牌計劃、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計劃以及CIFC互聯網金融產業計劃等。
CIFC中國互聯網金融聯盟創始人王斌認為2014年互聯網金融發展正向著移動化、產業化、社交化、社會化的「四化」趨勢發展,其提出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就是互聯網金融產業化發展之路徑,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服務實體經濟之根本。
「互聯網金融+」將讓中國互聯網金融進入一個新時代,為傳統產業帶來新模式、新機遇, 「互聯網金融+」來了,你在哪?
❹ 如何做好金融服務工作
金融企業是經營特殊商品——貨幣、貨幣資本以及與此相關的金融服務企業。金融服務是為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和流通提供融通資金的服務,是金融企業有效經營貨幣與貨幣資本的成功保障,是營銷管理的一項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活動,是金融企業提供的全部金融業務與其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服務意識、服務活動、服務質量與結果的整合。那麼如何做好這項服務呢?筆者認為大概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關注客戶
金融企業的客戶服務必須要關注客戶的因素主要是:消費時間、職業特徵、等待時間 、禮貌程度、注意程度、正確性與能力等,滿足客戶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在客戶需要的時候,能夠得到所需要的全部金融產品和服務。
二、懂得金融服務禮儀的重要性
禮儀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潤滑劑;是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敲門磚;是無形的廣告;是國家富強文明的標志。
現代禮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提倡具有時代和民族精神的禮儀,摒棄傳統禮儀中落後、迷信的東西。作為人們溝通和聯絡的重要方式,禮儀日益為人們所重視。尤其在禮儀之邦的中國,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注重禮儀已成為各行各業提高服務質量的重中之重。
隨著我國加入WTO及外資銀行的進入,金融行業的競爭近乎白熱化。在人員素質、網點建設、科技水平等方面不具備比較優勢的情況下,若在缺少特色和核心競爭力,必然使我們企業在競爭中處於被動地位。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為客戶提供有特色的金融服務,必須把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作為角逐制勝的法寶。因為好的服務能帶來最大程度的客戶忠誠,而客戶忠誠與否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聲譽和發展前景。金融業作為服務行業,其專業服務禮儀逐漸成為提高企業形象、擴大市場佔有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作為金融服務從業人員必須高度重視金融服務禮儀。
三、 高度重視金融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意識
金融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意識大概有以下幾點:1、誠信意識,誠信是指誠實守信、有信無欺,它是金融業員工的基本職業要求,是金融服務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培養誠信意識已經成為全民共同關注和討論的話題。因此,要想在職業生涯中獲得成就,就要做到正直和誠信,增加對他人、企業和社會的責任感。2、服務意識。服務意識是指 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以及給他人帶去方便和快樂的事情,只有具有強烈的服務意識,才能把工作當做快樂的事情。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金融產品渠道越來越完善,產品差異越來越少,服務的重要性日益突顯,作為農村信用社的服務人員,更應該注重和強化服務意識,把工作當做樂事,樂在其中,把顧客當做朋友,真誠的心甘情願的為他們服務。3、效率意識 ,現代金融服務業涉及廣泛,金融產品需求日益增加,對金融服務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金融服務人員的效率意識至關重要。時間就是金錢,顧客在等待辦理業務時,他們期盼的是准確、快捷。因此,服務效率決定著企業客戶吸引力的大小,從而也決定著企業的生存。4、責任意識。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基本保證,也是其造福社會的一項基本前提。沒有強烈的責任心,人就容易在逆境中跌倒,在各種誘惑面前不能自持。負責任是一種決定,需要用行動去承諾,才能給人一種可以信任的感覺。有責任意識的金融服務從業人員必須做到認真履行諾言,優質高效的完成工作,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從新的責任和事務中獲得動力。5、團隊意識。 團隊意識是具有集體意識和協調合作能力的一種綜合表現,它體現在金融團體為了一個統一的目標,自覺的認同必須負擔的責任,並願意為此共同奉獻。團隊意識包括兩個含義:一是集體意識,即團隊成員有共同的目標和基本利益,並為集體榮譽不斷努力;二是合作能力,團隊精神體現在成員的合作中,金融企業有了團隊精神就有了核心競爭力。6、創新意識。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從業人員的創新意識是金融企業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服務的重要因素。金融從業人員應該有意識、有目的的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從細微入手,用於探索創新。
❺ 金融企業怎樣支持地方經濟中小企業發展
金融機構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多數處於起步時期,資金緊缺,自身融資能力;一、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現狀及存在的;中小企業不僅是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且還;第一,從銀行方面來看,主要有五個因素;第二,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有四個主要原因;從企業自身來說,中小企業融資受到阻礙有四個原因:;1、中小企業的自身資產不足,尋找貸款擔保難,是難;
金融機構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多數處於起步時期,資金緊缺,自身融資能力有限,迫切需要金融部門的支持。在此,就全市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情況進行了專項調研,並提出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一、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不僅是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且還是安置就業的主渠道。但中小企業所得到的金融支持卻與其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極不對稱。中小企業普遍反映得到銀行的貸款十分困難,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數金融機構貸款營銷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從銀行方面來看,主要有五個因素。一是授權有限。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體制調整後,對貸款審批許可權實行嚴格的分級管理,上收了基層機構的貸款審批權,幾乎每一筆貸款都需一級分行的授權,極大地削弱了基層機構的自主能力,從而限制了基層機構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許可權。二是體制僵化。國有商業銀行在信貸管理體制與監督機制方面,審批環節過多,手續比較復雜,信貸約束機制過於僵化,這就形成了貸款審批許可權的高度集中、審批程序的復雜化與中小企業資金需求高頻率、小金額、快周轉、強時效之間的矛盾。據調查,多數中小企業對流動資金需求較旺,且資金周轉頻繁,而銀行從受理到發放一般需要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新開戶企業的首筆貸款又必須上報一級分行審批,申請貸款的中小企業往往是急不可待,望而興嘆。三是重「大」輕「小」。在營銷戰略上,國有商業銀行實施的是 「四重」戰略。將貸款主要投放在「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重點客戶」上,這使得貸款投向高度集中,信貸資金更多地流向了國有大型企業,往往形成「貸大、貸長、貸壟斷」現象。中小企業大多數規模較小,信用等級能達到商業銀行要求的也為數不多,絕大多數企業望塵莫及。據統計,四家國有銀行8月末對中小企業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重(按加權平均)為30.42%,建設銀行僅為10%,相對於中小企業對GDP73%、對就業70%的貢獻率,資金支持顯然不足。商業銀行的這種抓大放小、扶強扶優的戰略思想從上到下是一脈相承的,致使一些基層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顯得無能為力。四是雙高一低。即貸款門檻高,管理成本高,信貸人員營銷能力低。商業銀行貸款條件相對過高、程序復雜,中小企業很難達到標准,所以很難得到銀行的支持。從銀行角度考慮,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要遠遠高於大型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平均約為大型企業的5倍左右。在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與風險最小化的利益驅動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制約。多樣化的企業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對營銷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信貸營銷人員往往由於能力和水平所限,對市場的專業性知識了解得太片面,甚至匱乏,導致對中小企業的申請項目不能進行正確的前景預測,很難與銀行達成共識,使企業失去了貸款的機會。五是責權利失衡。銀行信貸約束與激勵機制不對稱,責、權與利並不統一。經辦員要承擔很大的風險責任,致使每筆貸款的發放謹小慎微,國有銀行表現尤為突出,貸款發放的多少與信貸人員的利益相關不大,加之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相對較高,限制了信貸人員的放貸積極性。
第二,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有四個主要原因。
從企業自身來說,中小企業融資受到阻礙有四個原因:
1、中小企業的自身資產不足,尋找貸款擔保難,是難以取得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的直接原因。中小企業要取得銀行貸款,按照銀行的規定要具有一定的抵押資產或相當實力的保人進行擔保。但實際上,願意為中小企業擔保的保人不多,即使有些企業願意擔保,但符合銀行條件的擔保企業為數不多。因此一些中小企業想要貸款但苦於找不到擔保企業,便無法在銀行獲得貸款。
2、中小企業制度不健全,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競爭力差,影響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放貸。近幾年,我市地方中小企業發展是比較迅速的,這給我市經濟結構的調整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但從我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過的幾家重點企業看,曾經一致被市場看好的企業如原七台河市鑄造焦廠、全元化肥廠,當時銀行為其注入了上千萬元資金,扶持其發展,後來因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水平低下、市場競爭能力較弱等種種原因,使企業經濟效益逐漸下滑,導致企業還款延期,同時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負擔。銀行為加強審慎經營,對這類企業也不敢輕意追加貸款。
3、中小企業信譽度不夠,是企業取得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我市中小企業共計1939戶,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不足70戶,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信用評級,被評為B級以上的企業寥寥無幾。現實中一些中小企業信譽度低,甚至有的企業存在著惡意逃廢債的行為,使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懸空而無法收回,幾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反映數字表明,涉嫌逃廢債的企業戶數,占貸款企業總數近30%,涉及貸款金額高達3億元,這使銀行業金融機構產生了「懼貸」心理,影響了對一些中小企業的放款。
4、中小企業發展的不均衡性,制約著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體放貸規模。隨著我市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使一些中小企業在競爭中處於弱勢,優勢企業與弱勢企業的差距逐漸加大,形成優勢客戶銀行爭搶業務,而弱勢客戶求貸無門。
(三)社會經濟大環境中的現實因素
1、企業改革的不規范,影響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積極性。一是銀行對轉制企業信貸監控難度加大。在企業轉制後,由於股份制企業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從而對銀行依賴性相對減少;一些經濟效益不好的企業因得不到開戶銀行的信貸支持而出現多頭開戶甚至「跑戶」現象;有些企業實行委託經營、租賃經營、合股經營後,財產所有權和生產經營權分離,客觀上造成承貸單位和實際經營「兩張皮」的狀況;有些企業在改制中實行「金蟬脫殼」策略,新企業無意還貸,老企業又無能還貸等等,所有這些加大了銀行對企業信貸監控難度。二是企業破產造成貸款難以回收。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一些長期虧損、資不低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將不得依法破產。但卻有一些企業,名為破產,實為逃債。一些政府部門從本地利益出發,沒有大局觀念,認為企業破產了,可以逃避債務,給當地企業減
輕了負擔,而銀行資金的損失與當地政府沒有利害關系。久而久之,銀行自然產生「懼貸」心理。
2、依法維護金融債權難。金融部門依法收貸清息時,往往會遇到法律方面的困擾:一是訴訟後審判時間長;二是依法收貸執行難。雖經判決銀行勝訴,卻難以執行。銀行申請強制執行時又要交一定的執行費,而銀行最後往往是得不償失;三是依法破產清算按照法律規定,
其償付順序是破產費用、工人生活費、社會保險費、稅收、所有債權人債務(按比例償還)。由於破產企業已資不低債,按順序償付,輪到銀行時,清償資金已所剩無幾,根本不能彌補貸款損失。正因如此,對一些進入困境的企業,雖然銀行「拉一把」便能「起死回生」,但銀行又豈敢再注入資金援助,一旦新增貸款後,再破產,銀行債權誰來維護?
二、金融機構應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影響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因素不是簡單的、表面的,是復雜的、深層次的,有些問題不是基層銀行所能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解決銀行與企業的自身問題,從而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一)建立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銀行信貸支持體系
1、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全新服務理念,正確認識銀企關系的本質。企業和銀行之間的關系,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是矛盾的共同體。貸款利息收入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從這一層面講,企業就是銀行的生命。所以銀行和從事銀行工作者必須樹立為企業服務的觀念,生產的觀念,最終還是要保證企業能夠持續、更快的發展,支持企業發展就是社會進步,同時就是支持銀行自己的事業。
2、調整經營戰略,轉變對中小企業的營銷策略。商業銀行必須進一步轉變觀念,不要「嫌貧愛富」,要把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擺上重要位置。商業銀行應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及時調整經營戰略、重新進行市場定位。在選擇客戶時,應重點關注產品有市場、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企業,特別是符合國家目前積極引導和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只要法人代表信譽良好,企業產品有潛在市場,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就要大膽施貸予以支持;對已有信貸關系、信譽良好、金融意識強、經營前景較為樂觀,但是效益暫時欠佳的企業,可以在落實還款保證條件的前提下,通過貿易融資、封閉貸款、短期授信業務等方式幫助企業盡快扭虧為盈;對於出現不良貸款企業,銀行應為企業提供信息、出謀劃策,幫助企業轉制,努力盤活不良貸款。
3、改進授信制度,在授信方式和擔保方式上拓展思路,增大小企業融資的可選擇性和可行性。如在授信方式的選擇上,不拘泥於貸款這一種方式,根據企業業務需求和控險方式的不同,積極辦理銀行承兌、銀行和商業匯票貼現、打包貸款等;在抵(質)押品的選擇上,摒棄過去僅限於存單、房產、土地的狹窄選擇,積極辦理存貨質押、動產抵押、股權質押、無形資產質押、人壽保單質押、專利權質押、進口貨權質押、品牌使用權質押等。
4、要適當下放貸款審批許可權,進一步簡化貸款調查、審查、審批手續,增強對小企業融資的時效性。一是積極推廣授信額度方式,額度內簡化審批程序,適當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推行優良信用企業授信綠色通道制一站式服務;二次以上授信企業資料和審批程序簡略制等。二是建立約束和激勵相對稱的科學管理機制,達到信貸風險約束與增效的雙重目的。三是靈活處置信用貸款與抵押設置的順序問題,對技術改造項目潛力大而資金不足購買設備或更新廠房的小企業,可以採取「先信用後抵押」的形式發放貸款。
(二)監管部門應加大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改革步伐和創新力度
作為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在監管過程中,一是要按照中國銀監會「抓住兩頭、帶動中間」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綜合改革,要積極促進其分支機構轉換經營機制、強化內部管理、加強市場營銷、全面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同時,積極做好轄內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准備工作,繼續做好轄內農村信用社的監管工作,保持農村信用社改革過渡時期管理工作的連續性。二是要積極促進銀行業機構增強創新意識,加快改革步伐,增強市場競爭力。監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合理確定監管許可權和范圍,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減少不必要的限制。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激發金融機構開發新產品、拓展新業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商業銀行增強創新能力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三是要積極促進銀行業機構改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要加強市場調研,傾聽消費者對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的呼聲,積極為商業銀行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在受理新產品、新服務市場准入的時候,充分注意其科技含量和創新成果,不斷引導商業銀行開發消費者需要的、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新業務,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金融消費水平的提高。要通過加強金融宣傳和信息披露,增進人民群眾對現代金融產品的了解和相關風險的識別。總之,要通過促進我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創新和改進金融服務,最終促使其增強競爭力,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不僅僅是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事情,而是關繫到全社會的大事,當地政府應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1、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一是當地政府要明確信用管理的協調部門,牽頭成立由工商、財稅、社保、質檢、公安、法院、銀監局、人民銀行、信息等有關部門參加的專門機構,負責本地區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提升我市良好的誠信環境。只有增強企業信譽,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才能使銀行和企業在改革中共同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二是盡快設立中小企業聯合徵信機構,建立企業信用信息網,向社會公開。三是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在評級指標的設置方面,應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成長性、效益性特點,建立有針對性的評級體系鼓勵和支持守信企業,加大對造假、逃廢債、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不照章納稅等失信企業的打擊和處罰力度。
2、有關部門要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積極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記錄體系和中小企業信用咨詢機構,為銀行提供中小企業全方位、多視角信用狀況有償咨詢,建立銀行同業的中小企業信用獎罰機制。對於發展前景良好、管理規范、信譽良好的中小企業,可建立「信譽良好的中小企業」名單;對於有騙貸或違約行為的中小企業,應在金融同業中予以通報,增加中小企業及其股東的違約成本,促使其主動增強對自身的風險約束,防止其多頭融資,套取銀行信用。當前,特別要加大對惡意逃廢債務企業的懲處力度,發揮法律強製作用,讓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價,形成不願失信、不敢失信的機制和制度。
3、努力構建中小金融機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相互合作,共同對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資金支持的格局。逐步改變中小企業單純依靠中小金融機構貸款的現狀,並配套出台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多元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措施。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完全依賴中小金融機構貸款的局面,提高中小企業自有資金比例,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通過完善政策和法規鼓勵中小企業發行債券,構建完整、高效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減輕銀行信貸資金壓力。
4、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形成有效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構是企業獲得貸款的必要保證,也是有效維護銀行債權的手段之一,擔保機構要簡化手續,成為一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真正起到為中小企業擔保作用的機構。擔保機構的作用發揮得好,就能為企業取得資金起到關鍵作用。在這一點上可借鑒其他地區的做法,建立由政府部門扶持的擔保基金或政策性擔保機構。進一步拓寬擔保機構的資金來源渠道,改進擔保服務,科學設計擔保機制,積極出台各項相關政策,發展多種類型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如商業擔保機構、企業互助擔保機構等。同時,建立擔保機構的資本金多層次風險補償機制。對擔保機構的資金來源、資金資助及補償、受保企業及擔保機構的信用評級和風險控制與損失分擔、政府的協調及監管問題進行規范並形成制度。
三億文庫3y.uu456.com包含各類專業文獻、中學教育、行業資料、專業論文、高等教育、應用寫作文書、各類資格考試、16金融機構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內容。
❻ 金融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1、金融能夠提高投融資水平和效率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多兩方面的促進作用:一是可以增加要素總量,起到要素的集聚效應;二是通過提高要素生產率,比如資本的生產效率,投融資效率等來促進經濟發展。
金融具有資本積累效應與資本配置效率,後兩者對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在資本的總量集聚上,金融發展可以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本積累,在以哈羅德—多馬模型、索洛模型等為代表的傳統經濟增長理論中,資本積累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而金融可以通過更好地動員儲蓄,作用於資本積累,進而對經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
金融能夠提高儲蓄和資本積累水平,提高投融資水平能力,金融發展對投資的擴大具有直接決定作用,影響投資的供給效應和需求效應,並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加速經濟發展。
金融市場可以通過兩種形式起到資本的集聚效應。一種是直接融資形式;一種是間接融資形式。在直接融資方面,如通過證券市場可以提高全社會的資金集聚水平。
在間接融資上,由於銀行等信用中介的存在,可以通過更好地聚集現有的金融資源和更好地動員可用的儲蓄,並通過貸款規模的擴大,促進資本積累水平的增加。
——在資本配置效率上,金融直接決定著投融資的效率。我們提出兩個效率:一個是融資效率;第二,能夠提高投資效率。
融資效率也就是資本集聚的效率。通過金融的發展,可以提高融資轉換為投資的效率。比如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效率和證券市場融資效率等等這意味著投資的效率提高。
儲蓄並不是全部被轉化為投資進而促進經濟發展的,在實現中往往有相當部分儲蓄在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被浪費掉了。
一個低效率、甚至是無效的金融體系是造成這種浪費的主要原因。如果金融發展能夠降低這種浪費,也就是儲蓄能夠轉換為投資的比率,就能提高經濟增長率。
競爭機制的缺乏,某些制度限制等因素都是造成金融低效的原因,從而使得儲蓄在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被白白的浪費掉了。
另外,金融的發展,尤其是證券市場的發達,可以提高直接融資的效率.
2、金融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吸引優秀人才
上面我們已經介紹了金融的本質是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通過將資金配置到生產效率最高的項目中去,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同時提高技術進步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因此,一個有效的金融體系將可以更好地分配資金,提高進步水平,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同金融推動知識和資本的結合一樣,金融也推動和促進了技術和資本的結合進程。新技術的誕生往往伴隨著高風險。
而金融體系與工具的發展可以起到分散投風險的目的。金融的發展使得通過投資組合降低風險,從而對高風險的產業進行投資成為可能,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技術發展。
此外,金融業不僅可以通過資金融通,促進經濟增長,而且自身也可以吸納就業,提供金融服務。從就業結構來看,隨著金融的發展,金融部門的從業人員比重在不斷上升。
而金融業是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對人力資本的集聚效應明顯。一個例子是隨著幾十年證券市場的發展,培養和吸引了大批證券從業人員,為推動經濟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隨著經濟不斷金融化、金融活動的日益深化,不僅金融從業人員,而且對所有參與經濟活動的人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金融直接推動了知識資本化的過程。知識作為一個新的重要生產要素,正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知識有不能單獨發揮作用,其必須同資本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
而金融的發展,實現和加速了知識同資本的結合過程。
3、金融可以改變企業組織結構和企業規模
如果沒有金融的支持,企業的成長和規模擴張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大型跨地區甚至跨國企業往往也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支柱。
企業的規模擴張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要素投入實現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另一種是通過收購兼並或資產重組實現經濟規模的擴大。
在前一種情況下,企業往往要藉助銀行或資本市場來實現;而後一種情況大多是通過資本市場完成的——這種擴張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但要求企業更加熟悉金融和資本市場。
4、金融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金融的發展及深化對產業結構影響可從兩方面解釋:
首先,金融業的發展直接體現為金融業的產出較大,這在統計核算中不僅表現為GDP總量的擴大,同樣表現為第三產業增長加快,第三產業比重增大,產業結構優化。金融發展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一部分。
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一方面,金融產業本身就是區域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這一角度而言,發展金融產業本身同發展經濟是一個概念。
另一方面,經濟發展程度越高,其對金融發展的需求也就越大。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產業佔GDP的比重也會呈現出逐漸提高的趨勢。
因此,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促進。金融產業的比例提高就是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一個重要表現。
其次,金融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各產業不同程度的增長,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及優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資本在不同產業的流動及通過一定宏觀調控方式進行再配置。
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形成和調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傳遞機制如下:金融——影響儲蓄和投資——影響資金(資本)結構——影響生產要素分配結構——影響產業結構。
金融可以通過資本的優化配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的失衡及調整的困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與此相伴的是金融發展的滯後,兩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而金融業得以較快地發展則為產業的優化提供資金及資本支持,為產業結構調整營造良好的資本環境,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
金融可以通過調整信貸方向和結構,集中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也可以通過引導優勢企業上市融資,以上市公司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升級。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市政府。
在過去的一、二年時間里,上海市政府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上海上市公司實行資產重組,使20多家非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企業通過重組成為上市公司。
5、金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模式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在如何發展金融產業,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上就存在兩種具體模式。即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
所謂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強調在銀行和證券市場在融資上的主導作用。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而言,它是以商業化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為依託的。
所謂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是指在金融體系不健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情況下,通過政府的作用,利用政府信用實現對資金導向的倡導機制與矯正補充機制。
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又分為政策引導型和直接投資型。前者強調政策的引導體現在通過實施一定的財政稅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實現投資與產業政策的相互協調,達到資金融通的目的。
而後者則強調發展中都有若乾重點產業或新興產業,它們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這些行業往往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收期長、風險高,私人金融機構難以承擔其融資。
故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政府也往往直接參與資金的配置,也稱為直接投資型政策性金融。
為此,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一些帶有官方色彩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向私人(民間)金融機構不願提供資金、無力提供資金以及資金不足的重點、新興部門進行投資和貸款。
但在此我們必須強調的是,這些金融機構必須按市場化規范而不是按行政方式進行管理而運作,否則會造成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的結果。
(6)金融如何服務工業發展擴展閱讀:
金融服務業特徵:
就金融服務業而言,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金融服務業同樣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徵,比如:
1、金融服務業的實物資本投入較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單位來度量金融服務的數量。
這也就無法准確定義其價格,從而也無法編制准確的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因此金融服務業的產出也就難以確定和計量。
2、傳統金融服務業的功能是資金融通的中介,而現代金融服務業則具有越來越多的與信息生產、傳遞和使用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由於經濟活動日益「金融化」。
所以,金融信息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源之一。
3、金融服務業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隨著金融活動的日趨復雜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務業逐漸變成了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
人力資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資源的多寡在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已經成為決定金融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業生存和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4、在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時代,金融服務業正處於大變革的過程之中。
信息技術、放鬆管制和自由化的影響已經永遠改變並在不斷重新塑造著金融服務業領域,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
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
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服務業
❼ 綠色金融如何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要解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的綠色金融援助問題,各部門必須密切配合,制定符合我國當前綠色金融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際需要的政策,營造良好的外部金融環境,完善金融機構的綠色服務。在認知層面有效地將綠色金融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聯系起來,建立完善的綠色金融服務機制,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3)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綠色金融建設的支持資源
在接受綠色金融幫助的過程中,需要制定相應的支持措施。一方面,完善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機制。信息披露不僅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新能源汽車公司的環保業績,還可以為資本市場開發綠色債券指數及相關產品提供重要的基礎信息,有利於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對綠色產業的資源配置能力。首先,應該通過立法強制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二是中國證監會和交易所必須明確上市公司主要信息披露內容,如主要污染排放指標和廢電池處置程序等。三是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監督引導作用。
❽ 金融業如何推動經濟發展
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貿易保護主義也有所抬頭。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
大趨勢。國內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中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著生存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迫在眉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決定
著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地發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涉及到擴大內需、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節能減排等諸多領域的經濟活動,每個領域的經濟活動都需要大
量資金支持。如果沒有金融業的支持,要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難以想像的。
一、從資本形態變化及其循環的角度出發考慮金融對經濟的作用
資本運動「是一個經過各個不同階段的循環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又包含循環過程的三種不同形式」。資本運動包含的三種資本循環形式:貨幣資
本循環、生產資本循環和商品資本循環。任何處於正常運動中的產業資本都是同時處於這三種循環形式中。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是相互依存、緊密銜接的,任何一個
階段的停頓或滯緩,都會影響資本循環的實現和再生產的順利進行。一個企業要創建,要進行生產,首先需要大量的資本。依靠個人的財力來籌集企業所需的資金是
很困難的,而金融業的發展為企業的創立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企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實現資金籌集的目標:(1)銀行通過存款業務將社會
上個人的、企業的閑置資金聚集起來,而企業則可以通過貸款的方式來籌集自己所需的資金,從而實現企業的正常運營和擴大生產。這也是最為
普通最為常見的籌集資金的方法。(2)股份制公司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主要形式,不同的個人、團體可以通過購買股票的方式進行投資,而企業則藉此獲得自己需
要的資金。(3)企業也可以發行企業債券的方式籌集資金,這種方法不同於發行股票。發行股票出售的是企業的所有權憑證,而發行債券則是借債的方式。在通常
情況,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的成本要低於發行股票,並且比較方便。(4)大力發展股票市場等直接融資形式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壯大。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遇到
最大的瓶頸就是缺乏資金。通過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採用企業上市等方式為企業籌集資金,為企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資金支持。(5)隨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金融
創新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企業的資金難題。下面列舉兩個常見運用金融創新的例子:銀行業針對企業開展的一系列業務:各種商業票據、匯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
緩解企業經營中短期的資金壓力;針對類似於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類資金需求量大、資本周轉周期長的項目,可以通過將其債務打包出售換取資金進行再投資的方法等
方法節約大量資金。(6)通過發展風險投資、信用擔保等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也可以解決部分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風險投資是一種將融資與投資相結合的創新型
金融活動,它是在專業投資機構風險自擔的前提下,通過對有潛力和市場價值的項目和公司的投資,以資本市場為紐帶,進行資源的優化組合。這種投資是針對存在
較高風險的高科技企業,並對高科技企業的創立與發展起著積極作用。(7)加快發展信用擔保中介機構,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也可以在很大程度
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金融業促進了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適應中國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的要求,除了完善企業制度和經營機制之外,最重要的是企業要真正做到自主創新,並且按照產業結構調
整的要求制定和實施企業發展戰略。應該來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新技術、新產品的需求是巨大的,回報也不低,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為什麼自主創新的動
力還不足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1)企業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國有企業產權不明晰,政企部分等情況,導致企業缺乏激勵機制,最終導致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不足。(2)知識產權保護不夠。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和增加創新者得利益、激勵創新的重要制度。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不足,使得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擔心創
新成果被別人模仿、假冒,自己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寧可引進、仿製,也不願花力氣創新。(3)低生產要素成本競爭。由於中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生產要素
的價格一直都很低廉,企業依靠低生產要素成本帶來的低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形成競爭優勢,它們沒有足夠的壓力和動力去自主創新。(4)自主創新風險較大,自主
創新比技術引進難度還大。自主創新雖然有高回報的驅動,但高回報的背後往往隱含著高風險,微觀主體進行自主創新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一旦失敗,其後果對企
業而言甚至可能會是毀滅性的,如果沒有相對有效的緩解、分散風險的制度安排,微觀主體往往不敢或不願自主創新。新技術、新產品從研發到試驗、到最後投產全
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功課大量技術難關,對很多中小企業而言,如果沒能較好地解決融資難題和技術難題,企業很難提供前期的巨額投資,也無法承受前期投
資不能收回的巨大損失。實際上,即使是美國的風險投資基金這樣很成熟很專業的投資公司,他們所作的投資成功率也僅僅只有7%,這樣的成功率對於普通的企業
投資者來講是無法承受的。正是由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絕大多數企業的規模太小、資本實力不雄厚,再加上資本市場不發達、不成熟、不完善,風險投資、創業基
金更是起步很晚,有效地緩解、分散風險的制度還沒有完全形成,因而不少中國企業「輸不起」,不敢貿然進行自主創新,而寧願採取跟隨策略,待技術和市場前景
明朗後,搭搭便車,進行模仿。這固然可以降低風險,但卻很難成為行業的領先者,效益難以提高。所以,要大力發展金融業,尤其是要完善資本市場,鼓勵諸如風
險投資、創業基金這樣新型的金融機構,破解融資難題。通過風險投資可以有效的分散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運用它們的資金,運用它們專業化的投資
經驗,來實現企業的技術創新。三、金融業的發展為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便利條件
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調整近期的目標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
業格局。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中,金融對處於各個階段的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撐和服務支持。(1)對於進入期和成長期產業的發展。處於這兩種時期的產
業,一般是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先導產業,現階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種,這些產業生產新產品,技
術先進,代表產業發展的方向,市場需求迅速擴大,往往會受到鼓勵和支持。但同時,這類產業的各個方面還不成熟,經營的風險較大,並且這類產業需要大量的風
險投資。在這個時候,完善的資本市場可以給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2)對於成熟期產業的發展。處於成熟期的產業,一般的特點是市場需求可能達到
最大,具有較為長期和穩定的產出和收入,雖然並不都是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但只要是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必然是處於成熟期的產業。處於這類產業內的企業競
爭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增長的緩慢意味著市場佔有率方面更加激烈的競爭,競爭也更傾向於強調成本和服務,因此企業必須採取以下的戰略:一是努力降低成
本,獲取競爭優勢。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可以通過組建企業集團,實現規模經濟,採用更加先進的設備提高生產率。二是採取產業延伸戰略,延長產業鏈。對於成熟
期的企業來說,該行業的市場競爭激烈,市場空間增長不大,增加市場份額很困難,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優勢,獲取更高的效益,可以通過延長產業鏈的方法,一方面
減少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自己整體的效益。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大型的並購重組,或者是建立新的產業部門。三是採取產業轉移或多元化經營策略。處於成熟期的企
業為衰退期做准備,也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採取產業轉移策略或多元化經營戰略。在這一過程,往往涉及企業戰略的重大變化,業務、資產、資金、技術等等都
會發生變化。(3)對於衰退期產業的發展。處於衰退期的產業,一般是傳統產業、夕陽產業、衰退產業,這些產業的特點是產品老化、技術陳舊、市場需求萎縮、
增長緩慢。在產業結構升級換代時的調整過程中,技術進步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加速了傳統產業的衰退。因而,衰退產業中的企業需要早作打算:一是創造全新產
業。傳統產業之間可以結合現代的新技術進行重組,能夠產生一些新興的產業。例如商業、運輸業、倉儲業等傳統流通部門通過信息技術重組而產生的物流業,就是
一個新興的產業。二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企業。傳統產業並不等於夕陽產業,傳統產業有可能變成夕陽產業,但如果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武裝,傳統產業也可以
重新煥發青春。在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高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會對傳統產業產生巨大的沖擊,不少傳統產業將變成夕陽產業。傳統產業要存在和發展,必
須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武裝,這也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三是選擇市場退出的戰略。衰退產業中的企業發展的另一條重要出路是市場退出。如果在原產業
繼續發展的空間已經相當有限,自覺退出對於企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自覺退出是指主動地撤離某個行業,而不是等到企業完全陷入困境之後被迫採取的應急措
施。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覺行為,其目的是為了盡最大可能的收回資本。
四、結語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離不開政府、市場、企業、個人的通力合作,離開任何一方的努力這一個目標都難以實現。我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在經濟發展
方式轉變的過程中要發揮市場機制調節資源配置的主導地位。政府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要繼續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自發調節資源的功能;另一方面也
要早作安排,為經濟結構的調整鋪好路,制定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產業政策,並且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財政方面的支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發展金融業是完善
現代市場機制的關鍵所在。要想發揮市場機制自發調節資源的作用就要建立完善而健康的金融體系。金融業的發展實際上強化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快了資源配置的
速度,它是市場經濟的催化劑。金融業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實質上是通過金融業的發展強化了市場機制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需
要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從而也就需要大力發展金融業,完善市場經濟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