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製造業如何提升質量
13日舉行第四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全國人大代表、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繼雙表示,新技術、新業態正成為傳統製造業的新動能:「我們建立了沈鼓雲智能製造服務平台,實現了為用戶及設備施行在線監測、遠程診斷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我們現在的服務型製造的收入已經占總收入的30%以上。」
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穩根表示,近五年是傳統工程機械行業技術進步最快的五年。在互聯網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傳統裝備製造業怎樣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的轉型,梁穩根給出了自己的解釋:「第一、它的核心業務必須全部在線上;第二、它的全部管理流程必須靠原件;第三、它的產品必須高度的智能化、它的管理流程必須高度的信息化。」
孫丕恕強調,信息技術企業一方面要加速自身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平台。要打造全球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給中小企業插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翅膀,推動中國由互聯網大國向互聯網強國轉變。
② 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經濟 工業水平究竟如何
一窮二白
1.上海江南造船廠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國訂貨,製造四艘同一類型的萬噸貨輪,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機型貨船。分別命名為「官府號」(MANDARIN)、「天朝號」(CELESTIAL)、「東方號」(ORIENTAL)、「震旦號」(CATHEY)。船長135米,寬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噸。
其中第一艘「官府號」於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經美國運輸部驗收,工程堅固、配置精良,美國政府對其建造質量十分滿意。
2.中國第一台重型柴油機:1924年,5種規格的低速重型柴油機,上海新樣機器廠。
3.中國第一輛汽車:1929年,65馬力,載重為1.8噸,沈陽遼寧迫擊炮廠。
4.中國第一台萬能銑床:1918年,上海王岳記機器廠。
:5.中國第一架投入使用的飛機:1919年,甲型一號水上飛機,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至1930年,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已生產出教練機、偵察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7種飛機。
6.中國第一台為萬噸輪配套的蒸汽機:1918年,3430和3668馬力蒸汽機,江南製造局。
7.中國第一台軋花機:1887年,上海張萬祥福記鐵工廠。
8.中國第一台對開平板印刷機:1900年,上海曹興昌機器廠。
9.中國第一台繅絲機:1900年,上海永昌機器廠。
10.中國第一條軋油聯合設備:1905年,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11.中國第一艘大型軍艦:1906年,寧紹號,排水量3074噸,3000馬力,福州船政局。
12.中國第一台抽水機:1907年,15馬力,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13.中國第一台卷揚機:1907年,60馬力,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14.中國第一艘大馬力軍艦:1872年,海安號,排水量2800噸,1800馬力,江南製造局。
15.中國第一輛簡易蒸汽機車:1881年,用蒸汽鍋爐改制,開平礦務局工程處。
16.中國第一輛標准蒸汽機車:1882年,中國火箭號,開平礦務局工程處。
17.中國第一台蒸汽機:1862年,安慶軍械所。
18.記得上學的時候地理老師可是說舊中國「沒有一滴石油」,是李四光在新中國結束了中國貧油的歷史.
近代開采延長石油,始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延長油礦是中國石油工業之母。光緒三十年(1904年)十月,陝西巡撫曹鴻勛奏准朝廷,撥銀8100兩為資<屯墾經費),開辦延長油廠,並令知縣洪寅為總辦。經武漢化驗油質,成分特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二十五日開鑽,在延長縣城西門外打出第一口油井,初日產量1.5噸。這是中國陸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稱老一井。此井鑽采成功,標志著中國工業開採石油的開始,從此揭開了中國石油發展史上新的一頁,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油的歷史。獨山子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曾與甘肅玉門、陝西延長同稱為中國最早的三大油礦.
19.十九世紀清朝末年的1898年,第一台美國「老狗」牌(NEWHOME)縫紉機輸入中國;1910年,美國勝家縫紉機壟斷縫紉機市場。1928年,上海龍華人計國禎力求改變這種局面,他曾預言:「將來有一天,每家女兒出嫁,都要有一台縫紉機做陪嫁!」於是他開設了勝美縫紉機廠(取名「勝美」是要勝過美國,勝過「勝家」),成功試制了中國第一台國產家用縫紉機,開創了中國家用縫紉機工業的起點。
20清末鋼產量78000噸。
「漢冶萍公司是當時亞洲最大鋼鐵聯合企業,在辛亥**前夕,達到年產鋼7萬噸,鐵砂50萬噸的規模,擁有工人7000餘人,鋼鐵產量佔全國產量的90%。」
③ 中國工業與德國工業差距有多大
就工業來講我們在發展四十年估計能趕上今天的德國。什麼時候國產機床能被德國人買去用於軍工製造,什麼時候我們算就趕超了。不過現在我們的軍工用的是人家的二線機床,還是日本造的。
你不能要求才發展十幾年的年輕人和一個積累了幾十年的老手對打。我們才發展了多少年,德國積累了多少年。等著吧,憑著我們的人口和發展潛力,雖然現在有些方面還比不過他們。但超越他們只是時間問題。少吐槽多幹事,我們的征程可是星辰大海。應樹立質量強國的思想, 同樣的材料,做出的產品質量相差很多,必須縮小質量差距,不應追求物美價廉。
但是反而最害怕工業製造能力不是特別強的中國, 千方百計來制裁我們的發展, 所有的高科技不能出口 ,本質上是我們完成了工業化,也許製造質量不是特別強,但是我們可以製造 。就像你可以製造賓利我們可以製造比亞迪 ,高檔當然是賓利但是跑起來都是能跑120公里每小時 。
但是我們是後起之秀,我們的金融受國家監管,美國是不能輕易控制我們的。現在網路經濟和金融經濟抬頭了, 實體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所以我們一定要以美國為戒 ,千萬不要走美國的金融道路 ,一旦發生次貸危機那麼就是下個日本再也翻不了神。
④ 你覺得我國中國境內的製造業與國際上製造業比較來看比較差,劣質現象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個人認為我國境內的製造業尤其是民族製造業,確實與國際上先進的製造業還有較大差距,比如在管理制度上,在精密機床的研究何時用上,甚至在其他的核心技術和精細製造上都有差距,當然也不能否認我們自己的製造業一無是處。其實我們的製造業在緩慢的發展,在某些方面取得較大的成就,但是我們應當認清形式不能滿足於現狀,應當向國際高端製造業發展!工信部部長肖亞慶日前表示,自2010年以來,我國製造業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表明我國製造業大國的地位非常穩固。不過,「大而不強」一直是我國製造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要解決核心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關鍵基礎軟體、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基礎問題。這有待補短板鍛長板,加強基礎技術創新,推動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製造業不斷向高端躍升
我國製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體現在體量大。2012年到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長到31.3萬億元,其中製造業增加值由16.98萬億元增長到26.6萬億元,佔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
其次,體現在體系完備。我國工業擁有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是世界上工業體系最健全的國家。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40%以上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再次,體現為產品競爭力強。目前,我國光伏、新能源汽車、家電、智能手機、消費級無人機等重點產業躋身世界前列,通信設備、工程機械、高鐵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製造業不斷向高端躍升。中國製造業為何能夠連續11年位居全球第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表示,我國的經濟體制和營商環境有利於製造業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特別是發揮了人力資源優勢,也充分發揮了我國經濟和人口規模大帶來的產業配套優勢。與此同時,我國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下,充分參與國際競爭,較好地統籌協調了國內外資源。
繼續增強產業鏈韌性「產業門類齊全,企業配套好,將是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重要優勢。」許召元認為,我國在絕大多數產業的中低端環節都具備很強的生產能力,部分高端產品也有較強生產水平,目前短板主要集中在高端環節和基礎能力方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我國製造業存在短板,一方面表現在供應鏈關鍵節點的技術能力比較薄弱,另一方面表現在工藝精度有待提高,這兩個問題最終都需要通過技術突破實現「補鏈強鏈」。怎麼補?肖亞慶表示,一方面要推進產業技術再造工程,針對弱項短板比較集中的領域,通過應用牽引、整體帶動、揭榜掛帥等新機制組織攻關。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如何強?「既要推動傳統產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也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以及航空、航天、海洋等新興產業領域,大力發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掌握產業發展主動權。」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說。「隱形冠軍」是決定中國邁向製造強國的關鍵點。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認為,需要注意培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因為產業鏈中可能被「卡脖子」的某些關鍵產品、核心技術、重點環節,往往都是由這些中小企業提供的。智能製造是突破方向
在智能化技術支撐下,三一集團的生產節奏越來越快,下線一輛泵車的時間為45分鍾,從下單到交貨只需要20天。藉助京東工業品智能供應鏈決策體系,三一集團實現了工業品物料的數字化統一調度,縮短履約交付周期,讓供應鏈高效運轉,確保了高效生產。智能製造是製造業由大到強的重要方向。數據顯示,我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3.5%和524%。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是關繫到生存和發展的「必修課」。肖亞慶介紹,一方面,要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技術在製造業全流程、全領域深度應用,培育發展網路化研發、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等新業態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快5G網路部署,構建基於5G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培育壯大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產業。許召元表示,要推動「互聯網+製造業」,引領製造業向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通過互聯網與製造業的聚合裂變,實現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
⑤ 目前我國質量水平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有哪些差距
我國和世界發達國家產品質量的差距方面:
一是我國的一些產品標准水平不高。
現在平均的采標率達到46.28%,和有些發達國家的採用國際標准和國際先進標准80%,甚至更高的比例相比,差距比較大。
二是部分產品的質量不高。
主要是一些小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不穩定,有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問題。
根據國家產品監督抽查結果,小企業產品的合格率在55%左右,這個比例是不高的。
三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質量損失嚴重,這方面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比較大。
發達國家定義: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和先進國家。是指那些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較高,人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又稱作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
發達國家的普遍特徵是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藉由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但未必屬於發達國家(比如卡達、汶萊、沙烏地阿拉伯等國)。
發達國家大都處於後工業化時期,服務業為主要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則大都處於工業化(製造業,也就是工業)時期,未開發國家則還在農業時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的統計資料,發達國家的GDP佔世界60.8%,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佔42.9%,人口佔世界比率約16%。
⑥ 中國的工業為啥這么差勁,摩托車都比外國質量差的天和地,這到底是咋回事啊
摩托車質量差,除了與工業方面,即加工能力和水平有關,還與成本有關。
在中國加工水平不斷進步的情況下,成本對質量的影響越來越大。
如果國產摩托車與國外的價格接近,質量差距就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大。
⑦ 關於中國工業改革的資料
中國的工業規模化建設歷來就是中國社會各項改革重中之重的問題。自1949年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以後,藉助前蘇聯的工業生產模式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建設,但是,由於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工業建設帶有很強的政治目的性,因此,我們的工業生產便難以適應社會的經濟生活。1978年以來的市場經濟改革,使得眾多的國有工業企業面臨著兩大問題:一是經營體制的問題,二是自身發展的問題。20餘年以來的改革開放,使得我們的工業企業在經營體制上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能夠按照市場的需要進行生產。但是,我們依然面臨著工業企業自身發展的嚴峻問題。
改革開放的20餘年間,我們引進大量先進的科學技術、先進的管理方法,進行股份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醫療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等等,各種體制、制度、規則、方法的研究、探討、論證和試點,卻都很難涉及到多少思想觀念的深刻轉變,缺乏核心思想的指導,迷戀於方式化的改革,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改革呢?今年年初,在清華大學現代管理學院舉辦的「十一五計劃經濟改革」研討會上,一位學者就指出:應該把「改革」二字換成「改良」或「改進」才更為貼切。的確如此,僅僅是脫掉舊衣服穿上一件新衣服,是稱不了「革」的。改革,尤其是我們的工業企業改革,由於歷史性的原因,更需要我們進行思想層面的變革。
我原本是學工科的,具體地說就是機械鑄造,在學校學習期間,了解到很多機械化造型生產,諸如:無箱擠壓式造型、多觸頭高壓造型以及各種振動造型機等等,這些也都是國外六七十年代的生產水平。90年
畢業進入一家3000餘人的國有中型企業,實際的鑄造生產令我詫異,還是處在一種較為原始的手工造型的鑄造生產。為什麼沒有發展呢?為什麼不去嘗試一下機械造型呢?機械造型生產不僅僅是生產效率高,在生產質量上,也能解決手工造型經常出現的,諸如:砂眼、掉砂、尺寸誤差和鑄件表面質量等等的質量問題。一位老工程師帶我到一處廢料場,指著一堆銹漬斑斑的堆積物說:「這就是你想要看的造型機,花了好幾十萬,安裝後總是出問題,人們也不太習慣,耽誤生產,最後還是扔掉了。」。由手工造型的生產狀態躍遷到機械造型的生產狀態,是完全不同的生產組織管理,這是一種改革、一種發展的實現。改革需要有信心、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更需要更新觀念,克服舊有的思維習慣、行為習慣,唯有這樣也才能夠改革成功。那時,企業正在大力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陳舊的質量觀念,先進的質量管理制度,其結果也就不難想像了。
按照社會協作論的發展理論,只有具備自組織的良好形態,從外界引入的激變條件也才可能促使協作組織整體性的發生生存狀態的躍遷式改變。自組織的良好形態表現在:信息交流、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等等文化特徵上。尤其是價值觀念,它給人們提供好與壞的區分標准,為我們的社會行為提供目標和方向。探索真理、認識自然才是我們社會發展真正的源泉動力。
中國傳統的經濟社會是一個以農耕手工業為主體化的經濟社會,1949年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以後,也才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建設,我們對工業生產的理解則是基於人力勞動的認識上,以生產勞動認識為核心的價值觀念體系,諸如:生產效率的觀念、生產質量的觀念、分配原則等等,對中國的工業生產、工業企業管理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隨著社會發展、工業進步,工業生產以人力勞動為主體化的特徵被機器設備化的協作生產所替代,人的作用則是對機器設備的控制操作。現代工業企業管理大多是依據控制論的思想原理,信息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反饋,以動態化的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影響,追求穩定狀態的控制過程。值得特別注意的就是,這是區別於靜態化的生產技術方式的勞動創造。我們特別關注科學技術、生產技術、管理方法等等的人的行為方式,正是基於一種對工業生產的錯誤認識,或者說行為方法決定論的錯誤思想。
工業生產更集中的體現出人對自然的把握,人對自然的把握是基於人對自然的認識。如何把握自然,並不是取決於人的行為方法,更多的是與自然的屬性密切相關,如何認識自然,認識自然的哪些屬性,這也涉及到東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自然觀念。由於涉及很多問題的研究,這里也就不再贅述了。
中國的工業企業與國外先進的工業企業相比,表現在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等方面。還是讓我們進入具體的案例首先對生產效率進行分析。
這是一家中日合資從事鑄造生產的小型企業,七八年前從日本引進一套樹脂砂造型生產線,參考日本企業的生產工藝進行安裝,並選派人員去日本研修。安裝後,經過調試及試生產運行,進入正常生產後每天的產量達到20箱,企業為了追求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把該生產線配備的6人減至4人(減員增效的具體體現)。但是,同樣的一條生產線在日本的日產量卻達到80箱,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呢?其實在很多外資企業的管理中,並沒有勞動生產率的指標,而是產能指標。產能指標核定出單位時間下生產系統的理想產量,在實際生產中,究竟多大程度上發揮設備的使用效能,以此來考察實際的生產效率。以上述為例,該樹脂砂生產線的產能指標為日產100箱,配備10人,也就是說日本企業發揮出設備效能的80%,中國企業僅為20%。
生產效率作為價值觀念的體現,它決定人們追求「好」的方向。勞動生產率表現出生產勞動觀念下的人的行動迅速,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藉助於減員增效的途徑實現。發揮設備的使用效能,則是通過不斷排除生產中各種干擾因素的影響,促使設備穩定性地生產。前者,把人視為生產勞動的主體,後者,人的體現是在對設備、對物的管理控制。二者在思想認識、行為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同樣對生產效率的追求其結果就是日產80箱與日產20箱的差距。
在系統論的研究中,所謂系統效應是體現在「1+1>2」,系統化的組合並不是系統中各要素的簡單加和。
我們曾經在工業企業中,廣泛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現今又推行ISO9000的質量認證,但是我們推行的結果卻大多隻是流於形式化,並非有效地解決我們的質量生產。早在十多年前,我從一家台資企業的公司廠報上了解到台灣企業致力於質量管理的一些情況。許多台灣大企業很重視企業文化,他們邀請一些社會學家幫助塑造企業文化,樹立良好的質量觀念,以改善「台灣製造」的形象,在他們看來產品質量等同於人的品質。以下關於質量管理發展的五個階段的總結,就是我從這家公司廠報上讀到的,只是內容又做了重新解釋。
1. 質量是檢驗出來的:質量檢驗作為發現質量問題的重要手段,廣泛存在於工業化生產中,圍繞質量檢驗為核心的質量管理,即對質量把關,也已成為工業化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2. 質量是製造出來的:隨著質量檢驗對質量問題的不斷發現,解決質量問題也就成為質量管理關注的焦點,「快速發現問題,快速解決問題」就是這種質量觀念的集中體現。以這樣的質量觀念主導下的質量管理,產生的結果就是質量問題反復而重復性的出現,難以根治。
3. 質量是管理出來的:工業化生產體現出高度協調化的組織系統,這一生產環節出現的質量問題,往往就會影響到下一生產環節的正常生產,因此,強調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要對質量負責,從物料的管理,生產設備的管理,人員的管理,生產各環節的相互協調等,樹立起質量預防的觀念,這就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它是一個刻意對結果實現的質量觀念。
4. 質量是設計出來的:質量問題的出現不可避免,生產工藝技術上的改進,管理制度上的改進,這些改進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去進行,倡導「持續滿足客戶需求」為核心的ISO9000的質量認證管理就是這種質量觀念的體現,注重各種方式方法的設計和應用,自上而下的監督落實,以客戶對其生產組織系統的認證,建造一個具有持續改進功能的系統組織來解決質量問題。ISO9000質量認證管理不同以往的質量管理就在於:⑴它是通過對一個生產組織系統的深入認識來判定其是否能夠生產出合格產品。⑵這是一種注重過程的質量觀念,區別於強調結果的質量思想。⑶它是開放型的,強調與外界的溝通交流。
5. 質量是習慣出來的:我們如何由手工造型的生產狀態躍遷到機器造型的生產狀態,如何由日產20箱的樹脂砂生產發展到日產80箱的生產水平,如何由質量把關和解決質量問題的質量管理改革到預防質量的全面質量管理和持續改進的ISO9000質量認證,如何由靜態化的方式生產變革到動態化的生產控制,如何由行動迅速的效率觀念更新到具有系統效應的協作組合以追求設備最大化使用的效率觀念等等,變革、發展、改革的實現首先需要我們克服固有的思維習慣、固有的行為習慣,更新觀念更需要一個良好的求知自然、探索真理的社會氛圍。任何一個組織系統都是以其自組織為根基,喪失了自組織形態的協作體系,無論它建構起何種華麗的體制、制度,採用何種高明的方法,也都不會產生出何種效能。
在我們進行市場經濟改革的初期,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制,在企業實行定額化的管理制度,時至今日,這種定額化的管理制度依然廣泛存在於很多國有企業和一些民營企業中,可以說它很符合中國的現實社會但並不符合現代化的管理思想。究其原因就在於定額化的管理制度乃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價值思想的體現。在市場經濟利益追求的影響下,一些政府機關出於個人和集體的經濟利益的目的,缺乏崗位堅守,喪失執法原則,比如:一些交管部門把罰款作為謀取單位和個人福利的途徑。許多事業單位也因追逐經濟效益,像醫院,喪失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以經濟利益為其救助行為的准則等等。造成這種惡果的原因就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價值觀念的體現。更為具體地說就是利用其崗位優勢的便利,「多勞多得」,來體現所謂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政府機關和其主導下的事業單位是要以維護社會穩定、調節社會生存秩序為首要職責,個人需要樹立以維護社會穩定堅守崗位的價值觀念。據一些媒體報道:拖欠農民工工資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承包商拖欠農民工工資,一些政府機關卻又拖欠承包商的建設款。如此低下的商業信用的經濟秩序能不影響到社會安定嗎?利益化的普遍追求,被一些經濟學家和一些社會學家追捧為利益追逐化時代的來臨,難道這就是我們經濟改革的目標嗎?在維護社會穩定建立良好經濟秩序與利益追逐化的硝煙戰場之間我們究竟需要確立怎樣的價值取向呢?
在工業企業的管理中,穩定化的生產是管理的目標,這就要求個人處在各自崗位上盡職盡責,保質保量地進行生產,其物質化的分配取決於崗位的市場供求化的分配原則,如果他不能勝任該崗位,他也就喪失了在其崗位上的生存體現,不在於他在崗位上勞動數量的多少。個人所做出的貢獻大小,是要體現在能夠促使生產體系狀態發生改變,生產能力得到提高和發展,比如:合理化的建議,一項發明創造等等,這是區別體系正常生產行為之外的一種行為體現,即引入外界的激變條件而促使體系生產發生狀態性改變的發展,一個生產體系本身正常的生產行為是不可能形成生產狀態躍遷化的改變,也只是其生存形式的一種體現。對於這種促使生產體系發生生產狀態改變性發展的行為貢獻,理應獲得獎勵性的物質分配。
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曾對社會分配原則進行過討論,提出食功論,即按照對社會貢獻大小進行分配,反對食志說,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按需分配,因為它帶有強烈的個體(個人或某個團體)主觀意願性,缺乏社會公正性原則。
⑧ 我國汽車工業轉型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你的感受如何
中國汽車製造業的發展應該是從吉林長春的“一汽”開始起步了,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我們也逐漸從單純的工業發展步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能夠取得今天的成果是讓人欣慰的。
一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實力,中國近代史上雖然早就有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經歷,比如洋務運動等,但是我們科技能夠發展至今卻實在是來之不易。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門的打開,讓我們更加欽羨與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此同時,我們國家也著實為了科技強國而付諸了實踐和行動。
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但是新中國的成立至今也不過七十餘載,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里發展到今天的水平是讓國人十分驕傲的事情。科技力量的提高,高新技術的開發和進步都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應有盡有的便捷,希望在今後的發展中,中國能有更多的產業不如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⑨ 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城市有哪些為什麼感覺沒有東北的了
中國工業發達的城市主要有重慶、佛山、天津、上海、蘇州,東北的工業為什麼不發達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們先依次介紹一下發達的城市。重慶大家因為其發達的旅遊行業被大家所熟知,成了一個網紅城市,但是他的工業技術也是相當發達的,他的工業園區就建了44個,每年的產量也是相當可觀的,重慶雖然以重工業為主,但是他的空氣質量還是蠻好的,因為背靠大山,周圍有很多河流,大自然有很強的自凈能力,重慶的美食也是聲名遠揚,所以大家如果想去旅遊的話,重慶是一個很好的去處哦。落後的思想也是影響東北發展的原因,很多人都抱著國企鐵飯碗的想法,反對改革,老幹部思想嚴重。後面國企也紛紛叫停,很多人才和勞動力就流出其他城市,沒有人才和勞動力,東北工業發展緩慢。東北一直靠消耗能源勉強維持,但是大自然的資源是有限的,環境承受的壓力太大,近些年我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加強,東北的經濟結構開始失衡,所以東北的工業發展不是很好。
⑩ 我國工業區產品劃分幾個等級!各等級 的標准要求是什麼
工業產品質量劃分為三個等級: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標准要求:
1、優等品
對應第一個層次(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判斷依據如下:
(1)存在明確的產品標准,且產品標准採用現行有效的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准。
(2)雖然不存在明確的產品標准,但在製造產品過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技術標准(或產品分系統級的產品標准)屬於現行有效的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准。
(3)製造產品所使用的國家標准、地區標准、行業標准或企業標准本身屬於等同或修改採用的現行有效的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准。
(4)製造產品所使用的企業標準是根據需要選取若干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準的主要性能指標而制定的企業產品標准,包括相應的檢驗方法。
(5)製造產品所使用的企業標準是通過測量國外先進產品(作為實物標准)性能所得指標制定的企業標准,並有相應的檢驗方法。
(6)製造產品所使用的企業標準是從有關技術資料中得到的國外先進產品主要性能指標制定的企業標准,並有相應的檢驗辦法。
(7)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產品標准。
2、一等品
對應第二個層次(國家標准、地方標准和行業標准,且不屬於第一層次類型標準的),判斷依據如下:
(1)存在明確的產品標准,且產品標准屬於現行有效的國家標准、地區標准或行業標准。
(2)雖然不存在明確的產品標准,但製造產品所使用的主要技術標准(或產品分系統級的產品標准)屬於現行有效的國家標准、地區標准或行業標准。
3、合格品
對應第三個層次(企業標准和其他標准,且不屬於第一、二層次類型標準的)和其他情形,判斷依據如下:
(1)存在明確的產品標准,且產品標准屬於現行有效的企業標准;
(2)雖然不存在明確的產品標准,但製造產品所使用的主要技術標准(或產品分系統級的產品標准)屬於現行有效的企業標准;
(3)其他情形。
(10)中國工業質量如何擴展閱讀:
工業產品質量包含的內容:
產品的內在特性,如產品的結構、物理性能、化學成分、可靠性、精度、純度等;也包括產品的外在特性,如形狀、外觀、色澤、音響、氣味、包裝等;還有經濟特性如成本、價格、使用維修費等,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性如交貨期、污染公害等。
工業產品的不同特性,區別了各種產品的不同用途,滿足了人們的不同需要。可把各種產品的不同特性概括為:適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壽命、經濟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