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智利是發達國家嗎
智利不是發達國家。智利共和國,簡稱智利。位於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脈西麓。東同阿根廷為鄰,北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國土面積756715平方公里。
拉美經濟較發達的國家之一。礦業、林業、漁業和農業是國民經濟四大支柱。1974年皮諾切特軍政府執政後實行經濟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全面開放市場,拓展全方位自由貿易。此後,文人政府基本延續這一政策。
發達國家的標准
發達國家要求的是發展程度,無論農業還是工業,必須發展程度高,處於現代化,光有錢是不行的,比如中東土豪,沒有一個入選發達國家,因為他們依靠的是出賣資源,並不是發展程度高。只要發展程度高,技術先進,人均GDP和社會福利自然不會差,所以也算不上是評判標准。
㈡ 智利有哪些工業
智利屬於中等發展水平國家。礦業、林業、漁業和農業資源豐富,是國民經濟四大支柱。礦藏、森林和水產資源豐富,以盛產銅聞名於世,素稱「銅礦之國」。已探明的銅蘊藏量達2億噸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約佔世界儲藏量的1/3。銅的產量和出口量也均為世界第一。鐵蘊藏量約12億噸,煤約50億噸。此外,還有硝石、鉬、金、銀、鋁、鋅、碘、石油、天然氣等。盛產溫帶林木,木質優良,是拉美第一大林產品出口國。漁業資源豐富,是世界第五大漁業國。工礦業是智國民經濟的命脈。2001年,工業總產值為57220.56億比索,礦業總產值30507.27億比索。工礦業從業人口為82.9萬人,占總勞動力的14%。2001年,農、林業產值15243.51億比索,農業勞動力70.4萬人,占總勞動力的12%。耕地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全國森林覆蓋面積1564.9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0.8%。主要林產品為木材、紙漿、紙張等。智利是是以經濟開放而著稱於世的貿易國家。2003年出口額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大關,達到210.46億美元。
㈢ 智利的經濟為什麼繁榮
按照IMF的數據,2015年,智利人均GDP已經達到1, 3331美元,這個數字已經超越了在中等收入陷阱掙扎多年的近鄰阿根廷(1, 3428美元)、巴西(8802美元),也超越了波蘭(1, 2662美元)、匈牙利(1, 2021美元)和克羅埃西亞(1,1551美元)等冷戰後重歸全球市場體系的歐盟新成員國。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和低迷的環境下,從2010年到2013年,智利經濟連續4年保持3%以上的增長,盡管2014年智利經濟增長率曾一度降低至1.9%,但是我們預計2015年該國經濟將會增長2.1%,而今年的預測值則是2.3%。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985年40%下降到1997年的20%,而在2009年,智利的貧困人口僅占總人口的15.1%了。2009年的公共債務現在是在國內生產總值的10%,1983年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每年4.6%的平均水平。
但增長不是一個隨機事件。智利繁榮,因為政府的負擔也有所下降。智利現排名第一的為自由在其區域內和排名第七的在世界上,甚至領先美國。輝煌的統計數字和其背後真實的經濟繁榮使得智利於2010年正式成為經濟合作組織(OECD)一員,這標志著智利廣泛地被承認為市場經濟發達國家。
稅收政策
在世界銀行2015年各國的總稅收表中,智利在全球248個經濟體中以28.9%的稅率位居低稅收榜的第36位,比傳統的低稅收國家瑞士還低(28.8%)。在1984年智利稅制改革前,智利對企業的課稅曾經達到了將近50%,當年的稅制改革曾經把稅率降低到10%。雖然民主化後稅率有所上調,但是智利依然處於低稅收國家行列。
養老金私有化改革
作為智利稅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環,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2005年,智利的最高累進稅率從58%降低到40%,這幫助了企業家和投資者在相對較低的稅負環境中創業。更低的賦稅有助於更多產業擺脫處於地下經濟所帶來的困擾。根據加拿大莎菲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2012年的一份統計報告 [1]),智利地下經濟的情況最少(智利得分20.3分,相比之下,薩爾瓦多47.4分,哥倫比亞得分41分,巴西則40.5分,墨西哥30.2分)。這一統計數據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智利經濟相對周邊國家更加健康的情況。
國有企業私有化
國有企業私有化也是智利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在之前文章中我們提到過的Copec和Endesa等智利能源行業巨頭,曾經都屬於政府經營,但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包括石油、電力、鋼鐵、電信、銀行業等都逐漸被私有化。國企私有化使得依靠納稅人的稅金補貼國企成為了過去,被私有化的企業在市場環境下無論是經營效率還是創新能力都大幅提高。此外,也由於市場的公平競爭,不再有擁有政府作為保護傘的國有企業的壟斷,新企業的進入變得更加容易,這也推動了智利的經濟增長。
對私有產權的保護
智利對私有產權的保護也是促進智利經濟成長的原因。沒有對產權的保護,再好的創新和應用也無從談起。比如,智利的采礦業由於私有產權得到保護,私人投資者在采礦業的運營成本大幅下降,而伴隨著的則是產出的大幅提升。尤其在智利私有化進程深入之後,這一情況更為顯著。
㈣ 智利的經濟
利政府對外實施全面的開放政策,鼓勵外國投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國家的生產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使智利成為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聖地亞哥的智利中央銀行作為該國的中央銀行。智利貨幣是智利比索(CLP)。智利是南美洲最穩定和繁榮的國家之一,導致拉美國家在人類發展,競爭力,人均,全球化,經濟自由收入,腐敗程度較低的感知。自2013年7月,智利被認為是由世界銀行為「高收入經濟體」,因此作為一個發達國家。
智利擁有最高程度的經濟自由在南美(排名全球第七)中,由於其獨立和有效的司法體系和審慎的公共財政管理。2010年5月智利成為第一個南美國家加入經合組織。2006年,智利成為該國與拉丁美洲最高的人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銅礦開采彌補了智利國內生產總值的20%和出口的60%。埃斯康迪達是全球最大的銅礦,在全球生產超過全球供應量的5%。總體而言,智利生產全球銅的三分之一。Codelco公司,國家礦業公司,競爭與私人的。
智利屬於中等發展水平國家。礦業、林業、漁業和農業是國民經濟四大支柱。20世紀80年代後,智開放市場,加強宏觀調控,調整產業結構,經濟取得較大增長,被世界銀行和西方國家譽為拉美經濟的樣板。特別是2003年以來,智政府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得益於銅、三文魚、紙漿等智出口支柱產品價格持續走高,經濟穩步增長。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影響,智實體經濟受到沖擊,經濟增長放緩。2009年下半年以來,智經濟企穩回升。2010年「2.27」地震造成智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經濟損失達300億美元,約占智國內生產總值17%。皮涅拉政府加強宏觀調控,重點圍繞恢復交通、住房、就業和漁業四方面展開災後重建工作,智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1年下半年以來,受美歐債務危機發酵、全球金融形勢動盪等影響,智經濟增長明顯放緩,2012年經濟增長5.25%。
智利經濟初期極大建立在礦業上,尤其銅礦是該國最大資本,外資直接投資有52.9%集中在礦業開采。然而也導致單一化產業風險,銅礦價格嚴重關聯財政狀況,近年銅礦純度也開始下降,導致經濟開始需要轉型。觀光業較不興盛有較大成長空間,而其南半球的地理和天候對於特定天文觀測較有利,吸引每年不少天文愛好者旅遊觀測行程,帶動了較特殊的天文觀光產業。旅遊智利經歷了持續的增長。2005年旅遊業增長了13.6%,但主要遊客來自較貧窮的其他南美國家導致消費不高,美國遊客有增長趨勢然而依然較少,旅遊大多集中在夏季(十二月至三月),並主要集中在沿海灘塗城鎮。阿里卡,伊基克,安托法加斯塔,拉塞雷納和科金博都在北方的主要夏季中心,和Pucón的岸邊比亞里卡湖是在南方的主要中心。南方的主要旅遊景點有國家公園(最流行 的是孔吉利奧國家公園在阿勞卡尼亞)和周圍Tirúa和卡涅特的沿海地區與莫查島和納韋爾布塔國家公園,奇洛埃群島和巴塔哥尼亞。
葡萄農業是其另一大支柱,葡萄酒業也有較好展望,2013年出口至歐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區皆有顯著成長,橄欖油、藍莓、覆盆子及蔓越莓類產值也達4億美金之上,近1/3出口美國。智利國土狹長海岸線長達4,000餘公里,漁業資源豐富,海產類資源也甚豐,養殖鮭魚、鱒魚等技術在外資進入後興起。
其稅制在21世紀後逐漸改革,是外資一大注意事項,因為不少稅率上升,公司所得稅由20%在4年內逐步提高至25%,啤酒附加稅由15%提高至20.5%,葡萄酒由15%提高至24%,印花稅由0.4%提高至0.8%。稅務成本的上升導致低毛利勞動產業相對於其他南美國沒有競爭優勢。其金融業和房仲業較沒有豐厚利潤,法規也偏嚴,導致智利的服務業不突出,所以依靠服務業的高獲利來應對增長的稅額不適用於智利的投資經營。 智利近5年的主要經濟指標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GDP(億美元)1646203924862664.842772.38GDP增長率-1.5%5.2%6.0%5.4%4.1%人均GDP(美元)967211929144131531315791 2011年,智利農、林業產值33660.66億比索,農業勞動力78.39萬人。2010年耕地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67.41萬公頃。
水果種植業
智利是南半球最大的鮮果出口國,全國7800處果園、518家水果出口企業,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出口75種水果。主要水果有蘋果、葡萄、油梨、李子、桃、梨等。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為16.6萬公頃,年總產量334.1萬噸。
林業
智利森林資源豐富,國土面積45%適合森林生長。全國森林覆蓋面積8.42萬平方公里。根據智利國家林業局2010年統計資料,天然林137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18.4%,人工林27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3.1%。主要樹種是輻射松(73.5%)和桉樹(18.5%),主要林產品為木材、紙漿、紙張等。
畜牧業
智利牧場面積12.93萬平方公里。2011年產牛肉19.1萬噸,羊肉1.12萬噸,豬肉52.8萬噸,禽類55.6萬噸,牛奶19.7億升。
漁業
智利氣候、地理和水質等環境條件優於,是世界上人工養殖三文魚和鱒魚的主要生產國。2011年捕魚量為443.5萬噸。 截至2012年10月,外匯儲備389.43億美元,外債余額1141.45億美元。主要銀行有:
智利銀行,成立於1893年,2010年資產總額182562.35億比索;
國家銀行,成立於1853年,2010年資產總額188018.35億比索。 據智外交部國際合作署統計,2006至2009年智接受國外合作項目援助4259萬美元和9104萬歐元。
對智提供合作項目援助的主要國家有德國、日本、西班牙等。國際組織主要包括歐盟、聯合國和美洲國家組織等。
㈤ 關於智利的經濟
智利經濟主要依靠出口銅礦和木材,旅遊資源也比較豐富
智利屬於中等發展水平國家。礦業、林業、漁業和農業資源豐富,是國民經濟四大支柱。礦藏、森林和水產資源豐富,以盛產銅聞名於世,素稱「銅礦之國」。已探明的銅蘊藏量達2億噸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約佔世界儲藏量的1/3。銅的產量和出口量也均為世界第一。鐵蘊藏量約12億噸,煤約50億噸。此外,還有硝石、鉬、金、銀、鋁、鋅、碘、石油、天然氣等。盛產溫帶林木,木質優良,是拉美第一大林產品出口國。漁業資源豐富,是世界第五大漁業國。工礦業是智國民經濟的命脈。2001年,工業總產值為57220.56億比索,礦業總產值30507.27億比索。工礦業從業人口為82.9萬人,占總勞動力的14%。2001年,農、林業產值15243.51億比索,農業勞動力70.4萬人,占總勞動力的12%。耕地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全國森林覆蓋面積1564.9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0.8%。主要林產品為木材、紙漿、紙張等。智利是是以經濟開放而著稱於世的貿易國家。2003年出口額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大關,達到210.46億美元。
㈥ 智利的自然資源
智利有著富饒的礦產資源,特別是硝石和銅礦曾先後在智利經濟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6世紀智利發現金礦,17世紀發現銀礦,18世紀發現銅礦,此後智利礦業不僅在拉美,甚至在世界上也都佔有重要地位。
銅礦業是智利經濟的重要支柱。2005年智利銅的儲量為1.4億噸,佔世界總量的29.79%,居世界第一位,按生產水平計算,可供開采68年。2005年智利生產的精煉銅為530萬噸,超過世界總產量的35%,是1990年產出水平的3倍多。智利的銅資源絕大多數集中在中、北部的斑岩型銅一鉬一金礦化帶中,走向南北延續2000多公里,北起安第斯高原山脈向南延伸到中部聖地亞哥以南的海岸山脈,再向東延伸到接近阿根廷邊界。礦帶相當於智利領土長度的二分之一,位於秘魯一智利一阿根延安第斯斑岩銅礦帶。智利共有礦床400多個,其中大型和超大型礦床10多個,如世界馳名的丘基卡馬塔(Chuquicamata)礦、厄爾特尼思特(El Teniente)礦、厄爾薩爾瓦多(El Salvador)礦、安迪納(Andian)礦、埃斯貢地達(Escondida)礦、洛斯布隆塞斯(Los Bronces)礦等。礦床覆蓋岩層較薄,水文地質條件好,易采易選。礦石含銅量較高,銅品位在0.55-5%之間,平均品位為0.94%。
智利是世界上惟一生產天然硝石的國家,主要產在北方的阿塔卡馬沙漠地區。自從發現硝石,這塊荒漠就成為智利歷史上最富庶的地區。智利的硝石礦分布區域十分廣闊,在沿海高原後面,秘魯邊界與安托法加斯塔省之間,硝石礦帶長750多公里,寬25~30公里。在離地面0.5~2米的地下,埋藏著1~3米厚的硝石層。硝石是提煉氮、鉀、鈉、硫等肥料及碘元素的天然原料,也是軍事工業必不可少的原料。此外,在煉銅時加入一定比例的硝石可以使銅的純度提高。除上述礦產外,智利還有鐵、煤、碘、鉛、鋅、錳、水銀和石油等礦藏。尤其是鐵礦石,其品位很高(含鐵量在60%以上),可以跟瑞典鐵礦石媲美。
㈦ 智利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智利是一個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資源豐富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銅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享有「銅礦王國」之美譽。境內的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旱極。此外,它還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硝石的國家。智利在新聞自由、人類發展指數、民主發展等方面也獲得了很高的排名。智利教育高度發達,其教育在發達國家普遍承認。由於地處美洲大陸的最南端,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稱自己的國家為「天涯之國」。
總而言之,綜上所述智利是個人文環境很好很適合居住的國家。擁有南美洲各國最高的經濟自由度指數、清廉指數,被世界銀行集團視為高收入經濟體,按照部分評判標准它又可以算作發達國家。2010年,智利成為南美洲第一個OECD成員國。
㈧ 智利為什麼會成為南美唯一的發達國家呢
這是因為智利資源豐富 ,政治穩定,國民受教育程度高,經濟發展自由,人口密度小,還有強大的軍事保障,以及英國的扶持,這些有利條件保證了這個南美國家的穩定富裕的發展。由於智利占盡了資源的優勢,雖然國土狹長,卻發展的非常好,比巴西,阿根廷的 GDP 都要高,成為南美最發達的國家。
由於各種礦產資源豐富,智利的軍隊裝備也是最好的,依託這支軍隊,智利在和周邊國家的戰爭中不斷開疆拓土。 有人說智利一半的土地是通過戰爭打出來的,這話應該是很貼切了。雖然智利的工業和農業都不太發達,但是豐富的礦產和漁業 ,以及林業,旅遊業加上畜牧業。使得這個南美的小國成為最富裕的國家,連美國都要對智利另眼相看,不敢輕易招惹,這一點足可以看出智利的強悍。
㈨ 此國國土形狀又細又長,南北兩端均無法居住,如今怎樣
國土是一國之本,是國內人民的立足點,也是國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如果國土集中,則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同時也會便與管理;如果國土分散,中央發出的命令往往無法很好地得到貫徹落實,不利於國家發展,而且無數歷史已經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然而,此國國土形狀又長又細,且南北兩端無法居住,本以為它是一貧窮小國,沒想到卻是所在大洲最富國。
據2018年數據顯示,智利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987.9億美元,人均GDP更是有16280美元之多,著實讓很多小夥伴羨慕不已。如今,礦業、林業、漁業和農業已經成為了智利經濟的支柱產業,無論是綜合競爭力還是經濟自由化程度,智利都是南美洲的領頭羊。專家預測,一旦智利擺脫單一的經濟結構,其富裕程度幾乎能達到世界頂級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