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煤炭工業是指什麼
燃料工業之一。煤炭工業為電力、冶金、化工等部門提供原料和燃料,也為鐵路、航運等交通運輸部門及居民生活提供燃料的工業部門。從開採煤炭到洗選原煤都屬於這一部門所管制。包括煤田勘探、礦山建設、煤炭采選、礦山機械以及炸葯等生產單位。它的布局受資源分布、儲量、埋藏地質條件和地區自然、經濟條件所影響。我國煤炭資源儲量很大,主要分布在山西、內蒙古、陝西、河南、河北一帶,以及安徽和江蘇兩省北部,新疆、貴州、雲南、黑龍江等省、區也不少,而江南沿海各省煤炭資源較少。目前,國家有重點地先後建設了內蒙古的霍林河、伊敏、元寶山、准格爾等大型露天煤礦及山西的大同、平朔、內蒙古邊境的神府、東勝、遼寧的鐵法、黑龍江的雙鴨山、山東的兗州、安徽的淮南等煤礦。我國的三大煤炭儲量的1/4,是中國規劃,建設中的特大型煤炭基地;內蒙古煤炭基地,鄂爾多斯煤炭資源探明儲量1496億噸,約佔有全國煤炭總儲量的1/7,准葛爾煤田是建國以來煤炭工業史上投資最大的項目,東勝煤田是中國優質精煤的主要產區。
㈡ 煤化工企業和煤炭企業有什麼關系
煤化工企業是以煤炭企業為基礎的。
1.煤化工企業是以煤炭企業為基礎的,是煤炭企業的衍生行業。煤炭企業包括煤炭生產運輸銷售、煤炭加工轉化(比如蜂窩煤)、火力發電以及煤化工等方面。而煤化工是指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燃料以及其他化學品的過程。由此可見,煤化工是煤炭工業的一個分支,更精細的行業。
2.(2)什麼是煤炭工業擴展閱讀:1月5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獲悉,發改委、財政部等12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並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
3.意見提出,支持有條件的煤炭企業之間實施兼並重組,支持發展煤電聯營,支持煤炭與煤化工企業兼並重組,支持煤炭與其他關聯產業企業兼並重組。
意見還提出通過兼並重組,推動過剩產能退出,提高煤礦安全生產保障水平,實現煤炭資源優化配置,加快「僵屍企業」處置,實現煤炭產業的優化布局。
4.意見強調,鼓勵煤炭與煤化工企業根據市場需要出發實施兼並重組,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促進煤炭就地轉化,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實現煤炭原料上下游產業的有機融合,增強產業相互帶動作用。通過兼並重組,實現煤炭企業平均規模明顯擴大,中低水平煤礦數量明顯減少,上下游產業融合度顯著提高,經濟活力得到增強,產業格局得到優化。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支持有條件的煤炭企業之間實施兼並重組。大力推進不同規模、不同區域、不同所有制、不同煤種的煤炭企業實施兼並重組,豐富產品種類,提升企業規模,擴大覆蓋范圍,創新經營機制,進一步提升煤炭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推進中央專業煤炭企業重組其他涉煤中央企業所屬煤礦,實現專業煤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鼓勵各級國資監管機構設立資產管理專業平台公司,通過資產移交等方式,對國有企業開辦煤礦業務進行整合。支持煤炭企業由單一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加快專業化公司建設,推動煤炭產業邁向中高端。
㈢ 煤炭工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煤炭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煤炭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兗礦能源(600188)、中國神華(601088)、晉控煤業(601001)、陝西煤業(601225)、山西焦煤(000983)、中煤能源(601898)、華陽股份(600348)、山煤國際(600546)等。
本文核心數據:產量、銷量、市場規模、市場份額、規模預測
行業概況
1、定義
煤炭是指植物有機質伴隨地球地殼運動,經堆積、沉積、壓實等過程,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發生緩慢碳化反應所形成的黑色或棕黑色具有可燃性礦石,其主要成分為碳、氫、氧、氮、硫等。煤炭是冶金、煤炭、醫葯、建材等領域主要原材料,是供熱、發電等領域主要燃料。
煤炭行業指從事煤炭開采、洗選、分級生產活動的行業。國內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山西、內蒙等地煤炭產量對全國煤炭總供給的影響顯著。
按照煤炭的屬性和用途,主要分為三大類:無煙煤、煙煤以及褐煤。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㈣ 煤炭工業的發展歷史
世界煤炭工業 世界近代煤炭工業是從 18 世紀 60年代英國的產業革命開始的,煤炭是歐美各國工業化的動力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煤產量達到高峰。1913年,英國產煤292Mt,為歷史最高水平;世界煤產量為1320Mt,佔世界一次能源總產量的92.2%。從20年代開始,世界能源結構逐漸由煤炭轉向石油和天然氣,煤產量增長緩慢,1950年世界總產量為1820Mt。
1950~1973年,是石油的黃金時代,煤炭在世界能源系統中的地位迅速下降 ,1966 年被石油超過而退居第二位。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後,煤炭重新受到重視,生產和利用都有很大發展。以微電子技術為先導的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成果,迅速滲透到煤炭領域,使這一古老的傳統產業發生巨大的變革,正在從根本上改變煤炭工業的面貌,勞動生產率成倍提高,生產成本明顯下降,安全狀況大為改善,潔凈煤技術的研究開發將使煤炭成為干凈、高效和廉價的能源。這在高技術領先的美國尤為突出。1990年主要產煤國家煤炭工業主要指標如上頁表中所列。
中國煤炭工業 中國是世界最大產煤國。煤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1991年,煤佔一次能源消費量的76%,全國70%的工業燃料和動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原料是由煤炭提供的。原煤產量達1087.4Mt,其中統配煤礦佔44.2%,地方國營煤礦佔18.7%,鄉鎮和個體煤礦佔36.7%。年產10Mt以上的大型礦區有山西大同、西山、陽泉、晉城,河北開灤、峰峰 ,河南平頂山 、義馬,黑龍江鶴崗、雞西、雙鴨山,安徽淮北,江蘇徐州,遼寧阜新、鐵法,山東兗州。全國原煤入洗比重18.1%。出口煤炭20Mt。
㈤ 什麼是煤炭相關專業
煤炭相關專業是指煤炭及其相關聯的專業。
煤炭專業:選煤技術專業,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煤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等。
煤炭相關專業:礦山測量專業,礦山地質專業,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光伏發電技術及應用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工程造價專業,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等。
(5)什麼是煤炭工業擴展閱讀:
礦山測量專業開設課程
數字化測圖技術、控制測量與GPS測量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技術、空間數據誤差處理方法、地圖制圖、數字攝影測量、數據結構與資料庫、CAD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學
礦山測量專業就業面向
測繪、地礦、煤炭、水利水電、城建、交通、房產、土地資源利用等部門從事地理空間信息基礎資料庫建設、更新和管理及數字測繪工作。
礦山地質專業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普通地質學、礦物岩石學、古生物地層學、構造地質學、測量學、岩體力學、工程力學、采礦學、礦井通風與安全。
礦山環境工科、礦山企業管理與技術經濟分析、地質測量實習、岩體控制實驗、采礦認識、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㈥ 煤礦屬於什麼產業
煤礦屬於第二產業和開採行業。煤礦是人類在富含煤炭的礦區開採煤炭資源的區域,一般分為井工煤礦和露天煤礦。當煤層離地表遠時,一般選擇向地下開掘巷道採掘煤炭,此為井工煤礦。當煤層距地表的距離很近時,一般選擇直接剝離地表土層挖掘煤炭,此為露天煤礦。
煤礦行業發展戰略:
1、培育大型煤礦企業集團,可以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培育和組建一批實力強大、優勢明顯的大型煤礦企業集團,是適應國際化競爭的基本要求和發展趨勢;是提高煤礦生產集中度、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設高效、安全、環保、現代化煤礦,發揮技術、人才、投融資優勢,推動煤炭產業升級、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2、建設大型煤礦生產基地,從而實現煤礦資源科學規劃、有序開發、高效安全開采。以煤為主,形成煤礦、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多元產業格局,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煤礦產品附加值。在大型煤礦基地建設基礎上,形成以煤礦資源開發為基礎的產業集群。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煤礦資源的綜合開發和高效利用。
3、加強礦井建設和改造,以確保煤礦供需平衡。新井建設必須堅持集約、高效、安全、環保、現代化的標准。聯合、重組小煤礦,提高單井規模,最大限度地減少小煤礦數量。支持大型煤礦企業通過兼並、收購、租賃等形式聯合改造小煤礦,制定和實施小煤礦聯合改造規劃,全面提升小煤礦的整體素質。
4、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按照上下游一體化思路,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煤礦石資源化、無害化利用的發展;充分開發利用煤層氣、礦井水資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5、實施科技興煤和人才強煤戰略,最終促進煤礦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大科技投入,推進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實現跨躍式發展。搞好人才引進和培養,建立人才匯集機制。調整政策,多種形式引進優秀人才,改革煤礦職工招聘辦法,變招工為招生,提高技術工人整體素質。
㈦ 煤碳工業的作用是什麼
煤炭工業是燃料工業之一。以開採煤炭和洗選原煤為主的工業部門。為電力、冶金、化工等部門提供燃料和原料
㈧ 煤炭工業企業是工業企業嗎
工業企業一般是相對於「商業企業」來說的,簡單的判斷是看該企業是否自己「生產」產品。
如果是煤炭採掘企業,那就應該是工業企業;
如果只經營煤炭銷售,那應該算是商業企業。
㈨ 煤炭工業的介紹
煤炭工業(coal instry)是從事資源勘探、煤田開發、煤礦生產、煤炭貯運、加工轉換和環境保護的產業部門。煤炭是世界上儲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燃料資源。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發表的《1992年世界能源資源調查》,1990年,全世界76個國家和地區有煤炭資源,世界煤炭可采儲量為1039180兆噸 (Mt),其中90%依次集中在前蘇聯、美國、中國、澳大利亞、德國、印度、南非和波蘭8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