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ug手動分模詳細步驟
你說的是模具設計步驟:1、收集任務書 2、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3、確定成型方法 4、選擇成型設備 5、具體結構方案: ①型腔布置②確定分型面③確定澆注系統④選擇頂出方式⑤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⑥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者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件位置。<br> ⑦確定主要成型零件,結構件的結構形式。<br> ⑧考慮模具各部分的強度,計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br>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了,模具的結構形式自然就解決了。這時,就應該著手繪制模具結構草圖,為正式繪圖作好准備。<br> ⑨繪制模具圖<br> <br>A繪制總裝結構圖<br> ①模具成型部分結構<br> ②澆注系統、排氣系統的結構形式。<br> ③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br> ④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件,定位、導向件的位置。<br> ⑤標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強求,根據需要)及模具總體尺寸。<br> ⑥輔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br> ⑦按順序將全部零件序號編出,並且填寫明細表。<br> ⑧標注技術要求和使用說明。<br> <br>B模具總裝圖的技術要求內容<br> ①對於模具某些系統的性能要求。例如對頂出系統、滑塊抽芯結構的裝配要求。<br> ②對模具裝配工藝的要求。例如模具裝配後分型面的貼合面的貼合間隙應不大於0.05mm模具上、 下面的平行度要求,並指出由裝配決定的尺寸和對該尺寸的要求。<br> ③模具使用,裝拆方法。<br> ④防氧化處理、模具編號、刻字、標記、油封、保管等要求。<br> ⑤有關試模及檢驗方面的要求。<br> C、繪制全部零件圖<br> ①圖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畫,允許放大或縮小。視圖選擇合理,投影正確,布置得當。<br> 為了使加工專利號易看懂、便於裝配,圖形盡可能與總裝圖一致,圖形要清晰。<br> ②標注尺寸要求統一、集中、有序、完整。標注尺寸的順序為:先標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標注配合尺寸,然後標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圖上先標注配合尺寸,後標注全部尺寸。<br> ③表面粗糙度。把應用最多的一種粗糙度標於圖紙右上角,如標注"其餘3.2。 "其它粗糙度符號在零件各表面分別標出。<br> ④其它內容,例如零件名稱、模具圖號、材料牌號、熱處理和硬度要求,表面處理、圖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術說明等都要正確填寫。<br> D、校對、審圖、描圖、送曬<br> <br>自我校對的內容是:<br> ①模具及其零件與塑件圖紙的關系,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質、硬度、尺寸精度,結構等是否符合塑件圖紙的要求。<br> ②塑料製件方面<br> 塑料料流的流動、縮孔、熔接痕、裂口,脫模斜度等是否影響塑料製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圖案設計有無不足,加工是否簡單,成型材料的收縮率選用是否正確。<br> ③成型設備方面<br> 注射量、注射壓力、鎖模力夠不夠,模具的安裝、塑料製件的南芯、脫模有無問題,注射機的噴嘴與嘵口套是否正確地接觸。<br> ④模具結構方面 a.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滿足需要,會不會發生溢料,開模後是否能保證塑料製件留在有頂出裝置的模具一邊。 b.脫模方式是否正確,推廣桿、推管的大小、位置、數量是否合適,推板會不會被型芯卡住,會不會造成擦傷成型零件。 c.模具溫度調節方面。加熱器的功率、數量;冷卻介質的流動線路位置、大小、數量是否合適。 d.處理塑料製件制側凹的方法,脫側凹的機構是否恰當,例如斜導柱抽芯機構中的滑塊與推桿是否相互干擾。 e.澆注、排氣系統的位置,大小是否恰當。 f.設計圖紙 g.裝配圖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當,表示得是否清楚,有無遺漏 h.零件圖上的零件編號、名稱,製作數量、零件內制還是外購的,是標准件還是非標准件,零件配合處理精度、成型塑料製件高精度尺寸處的修正加工及餘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熱處理、表面處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標記、敘述清楚。<br> ⑤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數字應正確無誤,不要使生產者換算。<br> ⑥檢查全部零件圖及總裝圖的視圖位置,投影是否正確,畫法是否符合制圖國標,有無遺漏尺寸。<br> ⑦校核加工性能:(所有零件的幾何結構、視圖畫法、尺寸標'等是否有利於加工)<br> ⑧復算輔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專業校對原則上按設計者自我校對項目進行;但是要側重於結構原理、工藝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描圖時要先消化圖形,按國標要求描繪,填寫全部尺寸及技術要求。描後自校並且簽字。把描好的底圖交設計者校對簽字,習慣做法是由工具製造單位有關技術人員審查,會簽、檢查製造工藝性,然後才可送曬。<br> ⑨編寫製造工藝卡片 由工具製造單位技術人員編寫製造工藝卡片,並且為加工製造做好准備。在模具零件的製造過程中要加強檢驗,把檢驗的重點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組裝完成後,由檢驗員根據模具檢驗表進行檢驗,主要的是檢驗模具零件的性能情況是否良好,只有這樣才能俚語模具的製造質量。<br> <br>強烈推薦一本書 化學工業出版社 加拿大人H瑞斯寫得《模具工程》<br> <br> 我的文庫裡面也有很多資料可以下載,如果還有問題也可以直接網路HI我
㈡ 請UG手動分模的具體操作步驟是怎樣的
步驟也基本差不多啊!
(拔摸方向在造型的時候已確定好)放收縮率-從分型線拉伸片體成分形面(一出幾的話,先擺好布局再拉)——確定模具的大小(用片體做出)——N邊曲面補孔——縫合成實體
大概就這樣拉。
㈢ solidworks 裝配體 分模
你可以把裝配體保存成IGS格式或者step203/214的格式 然後用solidworks打開你剛才保存的格式的文件(這樣裝配體就變成了一個整體的了)你再另存成零件 你這樣就可以分模了
這是我想的沒有親自試過,這種方法百分之八十行得通
㈣ 有誰知道玻璃鋼模具製作過程,什麼叫開模,合模,分模。。。
模具製作過程的開模,一般是指開發模具。
模具製作過程的分模,一般是指木模製作完成後,由於考慮產品的脫模、生產操作的效率等原因,將一個木模利用薄木板格擋成幾部分後翻制產品模具,這個分割的過程叫做分模。
你所說的合模,可能是指一個木模是由幾部分裝配組成。
合模更多的是指生產產品時,分體模具的裝配過程。
㈤ 如何用UG分模
就是用UG做模具的製作呀,一般的分模芯的設計與模架的設計兩種。
模芯可以用UG通過設計好的三維實體直接拆出;
模架一般使用現成的通過UG中的moldflow找出。
PROE分模是模具設計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全世界99%的用品都是用模具批量生產出來的.模具可以世界工業革命的重要轉折點.
PROE分模技巧談
1.L法:也就是最基本的方法COPY SURFACE,這是一位台灣教授教材上講得最多的一種方法;
2.切割法:許多時候,當我們做好分型面後進行分模才發現,分不開並且出現了許多綠線線和紅點點,這時我們可選擇切割法,具體做法是:直接將分型面復制一個後往前模方向延伸到前模仁的厚度,封閉起來生成前模仁,而後做一實體為後模仁,用分模切掉前模部分,再用參考零件直接CUTOUT出後模仁型腔來;
3.當然針對2所出現的情況,也可採用精度修改法來解決,適當的調整一下精度,也可解決一些情況,還可在設計過程中調整模具精度和產品精度保持一致,(最好是在CONFIG)中直接就設置為產品精度和模具精度保持一致;
4.補洞法:在做型面時,不要去COPY SURFACE(推薦使用),直接將有破孔的地方做一些比較簡單的曲面來堵住,有時曲面不太好做也可直接長出一塊0.01mm厚的實體來,然後再一些比較簡單的大分型面來就可分出來;
5.裙邊法:對於大部分的殼體類產品,建議使用裙邊來做分型面,這樣不僅易分模而且往做出來的分型面比較漂亮;
6.產品中做分型面法:有的時候就是很奇怪的事,直接模具版塊中做分型面分不出來的產品,換作到產品板塊中去做分型面,然後到模具板塊中去分模會比較容易分出,據小可了解有不少的高手就是用這個方法進行分模的;
7.體積塊法:有時也可用直接做體積塊的方法來完成,包括做成成品的體積塊和先隨意做成幾個體積塊後再進行體積塊的分割與合並;
8.調包法:在某些時候,當用主分型面進行分模時會出現分不開的情況,但不要輕易放棄,試換一個分型面(如鑲件.鑲針或者滑塊)來分一下也會出現驚喜的;
9.修改產品法:此法做法是針對於一些用第三方軟體做圖轉換的圖檔和一些產品曲面質量較差的的產品較有用.可將產品上一些局部的地方做適當的修改,但要注意不能隨意更改產品外觀和功能部位.也可重新做一個PART來,利用數據共享插入原產品的實體表面,不足是在產品設變時模具文件不能再生變更;
10.黃牛法: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絕對可行,就是對於一些產品造型質量特差且模具結構簡單的產品,與其想盡各種方法來尋找分模的***之招不如老老實實做他一回黃牛,對於各個模具零件直接利用產品上的曲面一個個地做出來,當然這樣的東西的確讓人討厭,但一旦遇到而且你的計算機又不太好的情況下法還是可以給你帶來方便的。
㈥ 我是否能學CNC編程與分模或精雕編程分模,如何入門!
先學操機,再學編程。做學徒操機要一年時間(一般人是這樣),除非你很勤奮,半年就可以了。做編程要有師付教的,不然學操機也是白學的。
㈦ ug怎樣設置手動分模收縮率
UG設置手動分模需要用到縮放命令,其操作過程如下:
打開要分模的產品,在插入菜單下找到縮放命令;
選中產品,然後選擇均勻縮放類型;
設置縮放比率,比如ABS,其值是1.005;
點確實,對產品收縮率設置完成。
㈧ ug分模一般用到一些什麼方法
不是的,UG的分模有兩個方法,一個是硬拆,一個是自動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