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城鎮化發展規劃工業怎麼寫

城鎮化發展規劃工業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7-06 01:31:36

㈠ 寫一篇家鄉城市化的變化的報告(1500字),

廣東高要「進城」:一個中小城市的城鎮化樣本

城鎮化被作為今年擴大內需的一個著力點
粵每年需推動近八十萬人從農村進入城市
雙轉移背景下的中小城市,如何應對這一特殊的人口遷徙?

高要「進城」

一個中小城市的城鎮化樣本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別於以往的一大內容就是強調推進城鎮化。

會議提出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並將城鎮化作為今年擴大內需的一個著力點。

在廣東,來自省住建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我省的城市化率為63.37%,高於全國45.70%的平均水平。不過《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到2020年,我省城鎮化水平應達到80%。
這就意味著從現在開始,廣東城鎮化率須每年提高1個多百分點。也就是說,我省每年需要推動將近80萬人從農村進入城市。
如何完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穩步提高城鎮化水平,並通過城鎮化拉動內需,成為了擺在廣東面前的一大課題。
最近,一份有關肇慶高要推動城市化的調查報告,引起了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的重視。高要———這個既位於珠三角、又屬於山區的縣級市———通過產業集群和人口集聚推動城市化的先行先試,或許能給其他地區推動城鎮化帶來一些啟示。
高起點規劃打開城市框架
城鄉規劃編制花了2000多萬元
走在高要城區,不時可以看到一幅大型規劃圖———《高要市新城區概念性規劃》。在這幅圖上,高要舊城區僅僅佔了一個角落,而江濱新區和西江新城兩大新城區則占據了絕大多數面積。通過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新規劃的高要城區面積從原來的18.5平方公里擴大到38.8平方公里;不久前西江新城納入規劃後,城區面積將達到50平方公里。
站在離舊城區不遠的象山之巔望去,與肇慶端州區隔西江而望的高要舊城區背後,有一片群山環抱的腹地,新興江從中穿流而過。從3年前在同一位置拍攝的照片來看,當時這片腹地主要仍是荒地和池塘。而現在,嶄新而整齊的住宅區已經占據了其中的大部,這就是高要「一河兩岸」的江濱新區。

高要市市委書記武臨黔說,雖然高要山多平地少,城市規模先天受限,但通過適度超前的科學規劃,高要拉大了城市框架,而通過交通、市政設施的建設,先天的地理障礙將被突破,舊城區將與新城區聯結成片,城區面積也將比原來擴大近3倍!

美好的藍圖背後,是對規劃的高度重視和大量投入。

高要當地一位官員向記者透露,在高要市的大大小小會上,主要領導總是反復強調「規劃」二字,「有時候,哪怕只是一個邀請專家提意見的小會,他們都會親自參加」。從2006年以來,高要僅投入城鄉規劃編制的總費用就達到2000多萬元,這種大手筆的規劃即使在珠三角地區也不多見。目前,高要除城區以外,3個中心鎮、12個建制鎮和6個主要工業園區、50平方公里的生態旅遊區也都已完成了總體規劃。
省委政研室的報告指出,城市對人口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高要如果沒有通過高起點的規劃,快速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間,就不可能產生對人口的吸納集聚能力。

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從「金陶園」到「金淘園」一字千金
工業化是推動城鎮化的必由之路。
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勁松表示,珠三角地區城鎮化率能夠達到80%多,遠遠高於東西北地區,與其發達的製造業密不可分。工業化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從而吸納了人口從農村進入城市。與專家的想法不謀而合,立足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成為高要推動城市化的重要抓手。
高要布局有金淘、金盛、金渡、西區、祿步、活道六個產業集聚基地和白金龍工業帶的「六園一帶」。「六園一帶」工業園區落戶企業550多家,引進資金300多億元,成為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高地。
在高要還流傳著一個通過主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故事。
金淘園區原規劃為承接珠三角陶瓷產業轉移,當時,金淘的「淘」其實還是陶瓷的「陶」。陶瓷產業佔地大、單位用地產出少,2006年,高要對園區進行了戰略性調整,收回了5300多畝原用於發展陶瓷產業的土地,並招商引進了高分子材料、不銹鋼等產業。就此,園區從單一的陶瓷產業園轉型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多元化現代產業園,土地價值比原來提高數倍。「陶」字順理成章地改成淘金的「淘」後,這個故事也就被戲稱為「一字千金」。
園區負責人介紹,金淘園區現有企業全面達標達產後,年產值將超過200億元,這就相當於再造一個高要的規模工業。金淘園區所在地———金利鎮有關負責人還介紹,得益於園區經濟的發展,金利鎮城區面積從2003年的4.8平方公里,擴大到目前的20平方公里。在鎮區的15萬常住人口中,外來工佔到了7.2萬人,已經超過了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達到54.95%,遠高於高要全市平均水平。
高要市市長徐敏堅表示,工業化帶來的不僅是就業機會,沒有工業化就沒有經濟總量的大幅增加,高要也不可能有能力推動大規模的人口集聚。
引進品牌房企帶動人口聚集
珠三角和本地房企紛紛聞風而動
李先生是高要市政府的一名普通公務員,過去一家三口都住在與高要城區一江之隔的肇慶端州區。不過前年,他在高要城區買了一套商品房,舉家搬了過來。李先生說,過去高要幾乎沒什麼樓盤,不過近幾年新樓盤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原來我就想換套大點的房子,正好現在高要選擇多,而且房價比端州還便宜。搬過來後,上下班也方便多了。」
這種變化源於高要近年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采訪中,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認為引進碧桂園和祈福兩大知名房企,對提升高要房地產業整體水平,起到了關鍵的輻射帶動作用。
2006年7月,碧桂園拿下象山前的一塊荒地,興建一批商住樓和別墅,2007年開盤後,銷售暢旺。隨後,祈福集團也順利進駐。目前,碧桂園和祈福集團在高要共有3個項目,更為重要的是,因為他們的進駐,使得珠三角和本地的房企聞風而動,一批優質樓盤冒了出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周邊市民到高要安居置業。
來自於佛山的樂添房產經營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羅壯志介紹,早在2006年以前,樂添公司就進駐了高要並建有樂添大廈項目。「當時,幾個月都賣不出去幾套。而2009年我們公司的新項目麗景花園,預售僅幾百套,一開盤就賣完了。」
目前,高要城區在建樓盤17個,施工面積達134.89萬平方米,是幾年前的10多倍。2009年1-11月,高要城區商品房銷售面積37.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8%。預計全年可達到40萬平方米,增長200%。此外,目前來自高要以外的購房者已經超過五成。其中,來自肇慶端州城區的購房者更是佔了很大部分。
房地產業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人口的集聚和服務業的興旺。僅碧桂園進駐高要的消息傳開後,一批在肇慶端州城區從事飲食娛樂業的業主,就紛紛出動到高要城區收購臨街商鋪。據統計,2009年全市飲食業、娛樂業、商貿業的從業戶數以及個體工商戶均是2006年的2倍多。推動城市化還需要做什麼

視點1「讓已經進入城市的人能有更加體面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居住條件,使他們能在城市定居下來,並且逐步享受到城裡人的福利」

城市化從根本上說就是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通過提供就業機會把農村人口吸引到城市是城市化的必備條件,但也只完成了城鎮化的第一步。
以珠三角為例,珠三角目前大約集中了全省80%的GDP,但人口卻只佔到全省的一半左右。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勁松指出,這就說明了有20%-30%的人口處於半城市化狀態。他表示,城市化的核心就是要讓已經進入城市的人能有更加體面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居住條件,使他們能在城市定居下來,並且逐步享受到城裡人的福利。
目前,我省共有外來人口約3000萬,他們多數從事一些較為低端的工作,收入水平與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相比有相當距離。有限的收入使不少外來工大有身在城市卻被邊緣化的感慨,揣著微薄的收入卻不敢消費。宋勁松表示,城市化的進程中,既有拉力也有阻力。「拉力是指城市中就業、生活、服務的吸引力,阻力則是城市生活成本高、城市對勞動者技能的高要求等等。」以高要為例,前年高要實現農村教師收入與公務員相當後,鎮級中小學教師人均月收入從2006年的1342元提高到現在的4139元,增長2倍多,農村教師因此開始有能力到城裡買房。可見,收入的提高將大大增加拉力,對於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並紮根,起到了關鍵作用。
讓農民進入城市並斬斷土根,還要保證他們有穩定的生計來源,有更強的職業技能。宋勁松認為,工業化要與農業現代化相互配合、同步發展。農業現代化可以大大提高生產力,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解放出來,這將推動更多農民去城市尋求更好的發展。與此同時,也要提供更多的職業培訓,使他們獲得在城裡生活的技能。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也是推動城鎮化的下一項課題。省委政研室有關專家指出,改革戶籍制度,在制度上保證農民工從城市「邊緣人」轉變為「新市民」刻不容緩。
從1月1日起,我省開始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居住證持證人在同一居住地連續居住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滿七年、有固定住所、穩定職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依法納稅並無犯罪記錄的,還可以申請常住戶口。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指出,在戶籍制度短時間內不可能取消的情況下,以居住證取代暫住證適度消弭戶籍人口與非戶籍人口之間的差異,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伴隨著居住證制度的推行,非戶籍人口的福利待遇也將隨之提高。1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規定:流動人口在廣東按規定享有職業技能培訓、公共就業服務、傳染病防治和兒童計劃免疫保健服務等七大類公共服務,辦理了居住證的流動人口還可以享有在居住地申領機動車駕駛證等四大類公共服務。不過即便如此,基本公共服務的享受待遇,非戶籍人口與戶籍人口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宋勁松指出,城市公共服務的供給不足,與小城鎮的財力有限有相當關系。未來,必須強化中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的公共財政能力和它們對於公共服務供應的水平。
「雙轉移」:城鎮化好途徑
視點2「偏遠地區的勞動力就近進入自己所在縣城或中心鎮就業,原來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都不會有太大改變,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階梯」
高要推動城市化的做法激發了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勁松的興奮點。在接受本報的專訪時,宋勁松侃侃而談。他不僅點評了高要城鎮化的經驗和啟示,還為廣東推進城鎮化出了不少點子。
記者:實際上我們看到,高要的主要做法就是通過承接產業轉移,以工業化推動城市化,促進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這正好就是「雙轉移」的內容。
宋勁松:是的,「雙轉移」是推動城鎮化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在現代產業體系中相對落後的一些產業,需要騰出去為發達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空間,但這些產業本身對社會發展是必要的,它需要尋找一個新的空間,這個空間可能就是欠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來說,在帶動經濟增長的同時為當地更多農民提供就業機會,這就能讓農民就地城市化,讓農民更多地向縣城和中心鎮工廠轉移,找到新的就業崗位,開拓視野。當人口集聚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會有完善的服務設施跟進,這些人的存在對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提高人口素質都有積極意義。
當然,偏遠地區的勞動力要一次性進入中心城市有比較高的門檻,但如果就近進入自己所在縣城或中心鎮就業,原來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都不會有太大改變,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階梯。因此藉助「雙轉移」的東風,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民城鎮化的第一站、橋頭堡———中小城鎮的發展,這能夠大大降低城鎮化的門檻和阻力。
記者:促進城鎮化,您有什麼建議呢?
宋勁松:首先,適當的行政整合是必要的。很多建制鎮甚至是縣城承接產業轉移和推動城鎮化的能力還很有限,所以能不能考慮對於小城鎮進行一次整合,也就是行政拆並,將幾個小鎮變成一個大鎮,大鎮裡面重點培育它的產業發展,強化它的城市功能、管理許可權,這也是我們可以去做的。我們應該慢慢地對小城鎮的布局進行一次梳理,使更多的小城鎮既能夠成為行政管理的中心,又能夠將經濟中心和服務中心的作用結合起來。
第二,在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要避免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扶持城鎮化的一個前提條件應該是對這些中小城鎮污水治理、垃圾處理、空氣治理等環境治理設施作硬性要求。
第三是城市之間可以考慮結成聯盟,類似現在產業轉移過程中推行的對口幫扶一樣,兩地都能從中得到益處。在對口幫扶的過程中,可以形成發展生產的鏈條,比如大城市主要從事產業研發、提供生產性服務等;而中小城鎮則是「製造業的廠房」,並且能共享一些稅利。這些機制在對口幫扶的過程中要逐步健全,這也是進一步推進雙轉移要做的工作。

㈡ 新型城鎮化總體規劃有哪些內容

是什麼層面的規劃內容,從縣域范圍來看,應圍繞城鎮發展,活力產業體系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等幾個核心;強調區域一體化發展,產城支撐,生態環境幾個層次,突出突出建設重點。根據不同區域城鎮化水平,產業基礎,發展模式不同。如何增強以縣鎮為統領,區域協調發展;如何優化城鎮發展格局,強化區域基礎設施統籌推進;如何打造新型產業發展體系,構建發展活力;如何加強創新的社會治理,實現四化同步發展,增強城鎮發展活力,等等層面內容是規劃具體要解決的問題。應創新規劃設計內容,在以產業發展為主導的新型城鎮化方式更為接地氣,此規劃要建議發現哪些需要「新」,新型在哪裡?例如」區域發展單位平台式「規劃建設、活力特色小鎮綠色發展單元構建,等等。還是建議找專業的具有創新的綜合規劃設計單位,如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規劃站位比較高,專家團隊綜合實力比較領先。

㈢ 發展規劃怎麼寫

1、確定個體理想生存狀態。

2、了解個體各方面素質特徵和大的不可改變的社會現實環境,修訂理想狀態為可行的目標。

3、確定職業興趣、理想職位和適宜工作氛圍。

4、確定達到理想職業的可行性路線,制定短、中、長期職業進程。

5、確定目前狀態和短期目標間的差距,尋找切入點,開始執行職業生涯規劃。

正文:


作為一個剛進入公司的新人,我對陌生的環境充滿著好奇。和同事打打招呼,來個自我介紹,很想為以後的工作打下穩定的友誼基礎,開拓一個和諧的人文環境,更有幸者,能遇到知己,成為人生路上的夥伴。

懷著這樣那樣的憧憬,我為自己制定了一個短期的發展計劃。

一、了解我的本職工作並盡力做好

我的職責如下:

1、負責網站的日常更新工作;每一天網站更新文章30篇;每篇文章盡量帶上以上關鍵詞;文章盡量原創和偽原創。

2、負責策劃、製作、維護網站的相關專題。

3、負責網站相關的活動策劃和推廣;每月創作原創文章10篇以上。

4、負責新頻道或欄目的策劃、資料完善工作。

二、建設友好的人際關系

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人生路上,朋友多了路好走。做人要開朗、開放、樂觀和陽光,我們需要結識人,認識人,相依相知,有個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環境。這是很有利於工作的。

在此基礎上,大家多些關心,多些了解,多些溝通,能夠進一步成為朋友,建立起友誼。在公,我們在工作上能夠互相幫忙;在私,業餘生活能夠更加完美而充實。

㈣ 工業園區總體規劃評審意見怎麼寫

建設工業園區是建設「生態文明縣」,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加快工業化、城鄉建設一體化進程,促進xx 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途徑。全力推進新河工業園區建設,爭取早日把該園區逐步建設成為標准化工業園區,加快工業發展載體建設的完善步伐,並以此為平台,發展園區經濟,對xx 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一是xx 縣城發展的需要。該園區為縣城最為重要的產業聚集區,主要發展外向型加工業及生產轉運基地;二是「工業進園」的需要。建設現代化生態工業區,既可避免工業發展「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現象的再發生,又可更好地解決好xx 生態文明縣建設與加快工業化進程之間的矛盾,又可更好地節約、集約用地,最重要的是可集中處理污水、污物,注重環境保護,真正建設好生態園區;三是xx 發展現實的需要。
一、堅持規劃先行。
對於xx 工業園區建設,要繼續堅持科學發展,規劃先行,合理布局。一是園區規劃要實施資源轉換戰略,產業結構調整與推進城鎮化進程有機結合,因地制宜,逐步實施。二是園區規劃要從形態開發轉向功能開發,按照地域相近、產業關聯等原則,逐步加以整合,最終形成有規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業園區。三是園區建設應量力而行,避免攤子鋪的過大,要留有發展餘地,在選擇入園企業的時候要瞻前顧後,要從長遠利益考慮,為未來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 2 -
強勢、優勢、大型企業入住留足發展空間。四是園區規劃要使各園區成為特色優勢資源深加工和研發基地,推動技術進步。 二、推廣工業園區開發建設的「雙主體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的合作優勢。
按照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經驗,工業園區採用「雙主體模式」運行。政府發揮發展規劃效能、政策支持效能、資產支持效能、組織增信效能和組織管理效能。主力企業根據園區規劃和建設進度制訂科學的融資規劃,用建設制度和建設市場的方法實現政府發展目標。在「雙主體」模式下,作為政府的園區管委會和經營企業成為推動園區發展的兩大支柱,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形成工業園區發展的良性循環。
(一)加強領導、協調。在市政府的領導下,由市政府領導牽頭成立工業園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負責園區的綱領性、政策性工作,協調汕尾市與深圳市層面的工作。
(二)成立園區管理機構,抽調人員組建管理隊伍。 1、盡快成立園區管理機構,抽調人員開始運作; 2、落實責任各負其責,確保建設順利推進。 (1)園區管理機構負責建設的協調統籌推進; (2)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的籌集與按時投入; (3)國土、林業部門負責用地的申報審批;
(4)住建、人社、環保、規劃、消防等相關部門負責相關業務的協調推進;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 3 -
(5)經信部門負責規劃修編、評審、申報的協調; (三)確立園區建設的投資經營模式:
1、由縣政府籌集資金進行園區的征地、三通一平等公共設施建設,引進企業進園,由園區管理機構管理;
2、由實力強勁企業全資進行園區的征地、三通一平等公共設施建設,引進企業進園,並對園區進行日常管理,縣園區管理機構協調管理,稅收實行比例分成;
3、由縣政府與企業合作成立股份公司(企業)進行園區的開發、管理,稅收、利潤按股份比例分成;
4、由企業投資園區的征地。三通一平等公共設施建設,按照進度移交園區管理機構,並由園區管理機構負責引進企業、開展日常管理,稅收、利潤按比例分成。 三、因地制宜,形成合理的工業園區布局
合理的園區工業布局有宏觀和微觀兩層含意。宏觀方面,從xx 整體工業園區布局來說,繼續建設完善「三大園區」:提升充實城南工業園,規范推進新河工業區,適時開發城東工業區。當前要下大力氣抓好深圳寶安(xx )產業轉移園區的申報等工作,讓已簽訂合同的企業早日進園建成投產。微觀方面,從各園區內部布局來說,一是園區總體規劃要合理,有前瞻性,園內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功能齊全,逐步實現園林化、城鎮化、現代化。園內項目要按產品屬性和原材料配套、污染治理等相關因素,合理規劃不同的工業區域,安排不同的產業項目;二是園區三廢治理

㈤ 中國城鎮化該如何發展

全面理解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問題;既管當前,又管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我們要全面理解和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涵和基本要求,認真加以貫徹落實。 (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始終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發展,首先是要發展經濟。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因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不能放鬆。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發展,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我們講的經濟較快發展,是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的發展,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別是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更需要長期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我國經濟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結構不合理,經營方式粗放,經濟增長主要靠增加投入、擴大投資規模,資源環境的代價太大。為此,必須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顯著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總結歷史經驗,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有利於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有利於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於增強人們對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否則,如果經濟大起大落,不僅會打亂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而且會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和損失。去年,我國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同時經濟運行中也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突出的是投資規模偏大,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比較嚴重。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就會由局部性問題演變成為全局性的問題,妨礙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我們要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工作搞得好,就能夠把來之不易的好形勢鞏固和發展下去;如果搞得不好,經濟發展也可能出現波折。我們必須極力避免出現大的問題和損失。 今年經濟工作的基本著眼點,是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大起大落。因此,必須更加註重搞好宏觀調控。今年宏觀調控的重點:一是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二是適當控制投資總規模,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堅決遏制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同時,支持有市場有效益的產業和企業加快發展。三是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努力緩解煤、電、油、運和部分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四是重視防止通貨膨脹,抑制物價總水平過快上漲。在宏觀調控中,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從當前實際情況出發,主要運用經濟、法律手段等綜合措施,並注意把握時機和力度,做到適時適度,區別不同情況,松緊得當,不急剎車,不一刀切。 (二)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條件。隨著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更加要求社會與經濟共同發展。如果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經濟也難以實現持續較快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各項社會事業雖然取得明顯進步,但總體上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存在著「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去年非典疫情的蔓延,集中暴露出這個方面的問題。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加快社會發展。 社會發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的發展,也包括社會就業、社會保障、社會公正、社會秩序、社會管理、社會和諧等,還包括社會結構、社會領域體制和機制完善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事業,理所當然地包括這些方面的發展和進步。 加快社會發展,就要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建設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優化教育結構和教育資源配置,特別是發展義務教育、農村教育、職業教育與培訓。加強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推進科學技術事業發展。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盡快建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注重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發展,就要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繼續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逐步理順收入分配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加快社會發展,還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同時,要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為了加快社會發展,必須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各級政府都要較大幅度地增加對發展社會事業的投入。同時,要加快社會領域改革和體制創新,增強社會發展的活力。還要實行鼓勵、引導的政策措施,調動企業和社會各方面參與社會事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堅持城鄉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沒有8億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實現全面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國的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我們黨歷來重視「三農」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城鄉差距、工農差距仍呈不斷擴大的趨勢。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我們必須統籌城鄉發展,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決「三農」問題,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必須更加註重加快農村發展。關鍵是要抓好四個環節。一是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農業是基礎產業,又是弱勢產業,要承擔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加快農業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光靠市場調節不行,國家必須加強扶持和保護。這是世界各國普遍的做法。國民收入分配要向農業傾斜,通過稅收政策、財政轉移支付等,加強對農業、農村的支持。要進一步落實對農業「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二是農業和農村自身要加快發展,推進城鎮化。要繼續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科技進步,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素質和效益。深化農村改革,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加快農村社會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三是城市發展要和農村發展相協調,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城市必然還要進一步發展,但要防止規模過大、標准過高的傾向,注意以城市繁榮帶動農村發展。要把更多的財力等社會資源用於農村,並更好地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創造條件。四是統籌推進城鄉改革,消除體制性障礙。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制度、戶籍管理制度、義務教育制度和稅收制度等,逐步形成有利於城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體制和機制。 (四)堅持區域協調發展。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發展很不平衡。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都有很大發展,但地區發展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促進地區協調發展,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不僅關系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也關系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統籌區域發展,就是要繼續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實現共同發展。國家要從宏觀政策上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根據我國當前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中央明確提出了促進地區協調發展的戰略布局: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這是一個把握規律、統攬全局的重大決策。 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按照這個戰略布局,努力促進地區協調發展。要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認真總結經驗,完善政策,落實各項措施,積極有序地推進西部地區的開發。繼續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關系全局的重大項目,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要認真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突出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擴大對外開放,著力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調整改造,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中部地區要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經濟優勢,加快改革開放和發展步伐,加強現代農業和重要商品糧基地建設,提高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東部地區快速發展,有利於增強國家財力、物力和科技實力,更好地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要繼續發揮東部地區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有條件的地區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東、中、西部地區要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在區域協調發展中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五)堅持可持續發展。這就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弱,這是基本國情。特別是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能源、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生態環境的形勢十分嚴峻。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與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 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必須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相統一,既要講求經濟效益,也要重視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堅持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標本兼治,突出重點,有步驟地進行環境治理和建設;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環境保護和治理,推進資源開發與節約,依法嚴格保護環境與生態;堅持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實行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從體制和機制上促進可持續發展。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經濟建設中充分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 (六)堅持改革開放。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要求。按照「五個統籌」推進改革開放,才能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體制和機制保障,才能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才能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銳意推進改革。現在經濟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只有通過深化改革才能解決。改革仍處在攻堅階段,要堅持解放思想,勇於開拓創新。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注重製度建設和體制創新;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改革;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好改革進程中的各種利益關系;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五個統籌」。要統籌推進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實現宏觀經濟改革與微觀經濟改革相協調、經濟領域改革和社會領域改革相協調、城市改革和農村改革相協調、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相協調,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進。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在新的發展階段,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要把利用外部有利條件和發揮自身優勢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我國市場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必須始終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戰略方針。要處理好內需與外需、利用外資與利用內資的關系。要注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既要敢於擴大開放,又要善於保護自己,在擴大開放中注意維護我國企業利益和國家經濟安全。 (七)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體地說,就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就是要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就是要創造人們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說過,未來的新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我們從事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理所當然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以人為本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也是進一步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具體體現。 堅持以人為本,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指導方針,也是實際工作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從全社會范圍來看,要比較充分地滿足人們多方面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有相應的物質基礎和社會條件,這只能是一個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過程,不能要求過急。現在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無論生產力發展和物質財富的積累,還是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完善,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還不可能完全做到。要注意處理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具體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關系。同時也要看到,以人為本是我們的執政理念和要求,應當從現在的具體事情做起,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貫穿到我們的各項工作中去。 堅持以人為本,當前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著力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要進一步做好增加就業、加強社會保障工作,積極幫助城鄉特殊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要下更大的決心,堅決糾正土地徵用中侵害農民利益的問題,堅決糾正城鎮拆遷中侵害居民利益的問題,堅決糾正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中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問題,堅決糾正拖欠和剋扣農民工工資的問題,堅決糾正教育亂收費和葯品購銷、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解決這些方面的問題,中央已三令五申,老百姓也有強烈願望。各部門、各地區都要以對人民群眾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負責的精神,抓緊採取切實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㈥ 中國的城市化發展規劃是什麼

中文名: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體系建設
作者: 郝壽義.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
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書號: 7560935702.發行時間: 2005年12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本書以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作為研究的基點,在全面、系統、深入地闡明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識別、動力機制、路徑選擇的基礎上,探討中國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的城市化快速發展模型等基本問題。通過剖析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基本特徵(開放性、體制轉型期、非均衡、信息化和資源硬約束) ,以及這些特徵對中國城市化發展及城市規劃所產生的廣泛影響,提出了適應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任務和框架。本書最後以環渤海地區和天津市為例,提出了相應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劃對策和途徑。

本書可供從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使用,亦可供房地產業、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城市經濟及區域經濟專業有關人員參考。

緒論
一、研究的背景和任務
二、研究的思路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基本識別
第一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的界定
第二節 開放條件下城市化快速發展模型
一、模型提出的背景
二、開放條件下的影響分析
三、模型的理論基礎
四、模型的假設與推導
五、模型結論
第三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特徵識別
一、典型國家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主要特徵
二、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主要特徵
第二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動力機制
第一節 集聚與擴散——城市化的內在本質
一、集聚與擴散理論的基本內涵與作用機理
二、城市的集聚效應與擴散效應:城市化動力機制演進的經濟學依據
三、經濟集聚與擴散機制:城市化動力機制演進的前提條件
四、市場與政府主導下的集聚與擴散
第二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市場動力機制
一、農業對城市化的影響
二、工業化對城市化的影響
第三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制度動力機制
一、就業制度變遷與創新的軌跡
二、戶籍制度變遷與創新的軌跡
三、社會保障制度變遷與創新的軌跡
四、土地制度變遷與創新的軌跡
第三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路徑選擇
第一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資源約束
一、資源約束模型的假設
二、資源約束模型的推導
三、資源約束模型的結論
第二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制度約束
一、制度約束模型的假設
二、制度約束模型的推導
三、制度約束模型的結論
四、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制度創新
第三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道路
一、城市化道路的反思
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目標
三、城市化道路的國際借鑒
四、非均衡、協調發展的城市化道路
第四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對城市規劃建設的影響與思考
第一節 城市化快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1世紀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二、城市化快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效路徑
三、科學發展觀: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指導思想
第二節 城市化快速發展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一、「無邊界」: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的總體趨勢
二、計劃與市場相互適應: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的制度環境
三、統一化和差異化相協調: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的基本原則
四、物質流與信息流相平衡: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的具體目標
五、資源供給有限: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的硬約束
第三節 城市化快速發展對城市建設的影響
一、城市建設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二、區域問題、城鄉問題將更加突出
三、資源環境對城市建設的硬約束將越來越強
四、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將更為迫切
五、城市特色問題將更加突出
第四節 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的新思維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
二、從區域和全球的視角審視城市規劃
三、確立資源環境約束條件下城市規劃的新理念
四、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是重中之重
五、樹立空間規劃與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協調理念
六、突出城市規劃在城鎮功能定位與空間布局的作用
七、加強都市圈的研究和規劃
八、確立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在城市規劃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按照現代城市內部地緣組成要素及結構的變化
十、建立「質」與「量」並重的城市化及城市發展模式
十一、建立與規劃轉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
十二、著力加強城市規劃制度的創新
第五節 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建設的新思維
一、科學認識城市及其發展規律
二、樹立科學的城市經營的理念
三、建立多元投資機制,通過市場機制籌措建設資金
四、正確處理城市現代化建設與保護歷史遺產的關系
五、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特色
六、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七、加強城市建設人才的培養
八、加強公眾參與,增強透明度
第五章 適應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任務和框架
第一節 發達國家城市規劃體系的歷史演進和借鑒
一、西方發達國家城市規劃體系的歷史演進
二、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城市規劃體系演進分析
三、發達國家和地區城市規劃體系發展的突出特徵
四、發達國家城市化對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影響
五、發達國家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啟示
第二節 中國城市規劃體系的歷史演進和特點
一、中國城市規劃體系的歷史演進
二、中國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特點與不足
第三節 中國和西方城市規劃體系比較分析
一、中國和西方城市規劃體系建設背景分析
二、比較和借鑒的理性思考與體會
第四節 適應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中國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任務和框架
一、中國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相關研究的基本狀況
二、中國城市規劃體系的建設環境
三、中國城市規劃體系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四、中國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發展趨勢
第六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城市規劃體系
第一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規劃法規體系
一、中國城市規劃法制建設現狀
二、中國城市規劃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三、中國城鄉規劃法規體系目標和任務
四、構建與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相適應的城鄉規劃法規體系框架
第二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城市規劃行政體系
一、中國城市規劃行政體系的現狀
二、中國城市規劃行政體系的現存問題
三、中國城市規劃行政體系的發展趨勢
四、構建與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相適應的城市規劃行政體系框架
第三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規劃編制體系
一、中國城市規劃編制體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二、構建與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相適應的城市規劃編制體系框架
第七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制
第一節 計劃經濟下的規劃建設管理體制
一、計劃經濟下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的構成機制
二、管理的主要內容與程序
三、管理的依據、方法與措施
四、對計劃經濟下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的評價
第二節 市場經濟下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的特點
一、市場經濟下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的特點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的構架
三、與其他行政管理體制的關系
第三節 城市化高速發展期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的調整思路
一、規劃建設管理體制面臨的重大變革
二、我國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
三、規劃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與調整的思路
四、規劃建設管理體制調整的保障機制
第八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城市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第一節 城市規劃實施的內涵
一、城市規劃實施的定義
二、城市規劃實施的目的和作用
三、城市規劃實施的主體
四、城市規劃實施的機制
第二節 國外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的啟示
一、國外的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二、國外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的幾點啟示
第三節 我國的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一、我國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現狀
二、規劃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三、我國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的改革方向
第四節 建立相應的城市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一、城市規劃實施的理論分析
二、建立與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相適應的城市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三、對策措施
第五節 城市規劃實施管理必須用好土地政策與土地規劃
一、土地制度是城市發展及規劃實施管理的重要基礎
二、運用土地政策強化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三、借用土地利用規劃成果促進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第九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環渤海地區區域協調與區域規劃研究
第一節 環渤海地區城市化發展狀況考察
一、環渤海地區城市化發展歷程回顧與現狀總體評價
二、環渤海地區城市化發展呈現出的主要特徵分析
三、目前環渤海地區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環渤海地區與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的綜合比較
第二節 區域協調:環渤海地區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前提
一、環渤海地區區域協調水平現狀考察與評價
二、影響區域協調的基本因素及主要內容
三、國內外區域協調的主要模式考察
四、環渤海地區區域協調模式探討
第三節 區域規劃:環渤海地區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
一、區域規劃的基本概念與主要內容
二、國外區域規劃的特點及經驗借鑒
三、環渤海地區區域規劃建設的政策建議
四、環渤海地區區域規劃保障體系
第四節 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之一——濱海新區
一、濱海新區經濟發展現狀考察
二、天津濱海新區發展的國內外環境分析
三、濱海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與發展定位
第十章 天津市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規劃建設研究
第一節 天津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現狀
一、天津市城市規劃管理現狀
二、天津市城市建設管理現狀
第二節 天津市城市化快速發展與區域協調發展
一、京津冀聯合發展的戰略意義與基礎
二、天津市城市化快速發展與區域協調發展應重點做好的幾項工作
第三節 天津市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研究
一、天津市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城市規劃體系基本構架
二、完善天津市城市規劃管理體制
三、完善天津市城市建設管理體制
第四節 推動天津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規劃建設研究
一、制訂合理的城鎮發展總體規劃
二、加強與完善市域交通網路
三、搞好城鎮的規劃建設
四、建立與完善城鎮土地管理體制
五、發展城鎮經濟
六、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七、建立城鎮建設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
後記

㈦ 請問一下:小城鎮建設規劃目標怎麼寫

參考刪改可用。
一、基本情況

紅水鎮位於甘肅中部乾旱沙區,南通蘭州,北到銀川,西去武威,北靠騰格里沙漠,是甘肅、內蒙、寧夏三省交接的金三角地區。2005年由四個山鎮和紅水鄉合並而成。轄15個村,92個村民小組,1838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07人;總面積3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9930畝;平均海拔1780m,平均降雨量180mm,年平均氣溫8.9℃,年無霜期178天;轄區內有煤礦企業7家,集體企業8家,可解決8000人(次)勞動力就業,其中,糧油購銷企業5家,年收購能力已超過1.5萬噸。是區域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五流合一」之地。25公里半徑內居住著7萬多人,形成了這一地區的物資交流中心、農副產品集散中心、信息網路中心、科技文衛中心、休閑娛樂中心。2007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0346萬元,完成招商引資1483.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達到2635元。

二、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鎮區經濟為中心,緊密圍繞實現現代化城鎮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區域和資源優勢,發展壯大特色經濟,加快發展二三產業,培育支柱產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小城鎮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二)、基本原則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小城鎮發展改革規劃要起點高、高標准、高水平,放眼長遠,適度超前;建設要量力而行,逐步實施,多出精品。

——尊重規律,循序漸進。小城鎮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發展小城鎮要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同步進行,循序漸進。要以經濟發展和建設規模、優惠政策吸引農民進入小城鎮,尊重農民意願。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從實際出發,抓住區域特點和資源優勢,兼顧鎮情、民情,搞好小城鎮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努力做到少佔耕地,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以防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大膽探索改革創新,廣辟投融渠道,走出一條在政府引導下以運用市場機制建設小城鎮的路子。

——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堅持以農為本,農商貿並舉,大辦非公經濟和第三產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推動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及環保事業的發展,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三、建設目標

按照建設現代文明小城鎮的要求,堅持「遵循規律、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和「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原則,立足全鎮三大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壯大三大產業基地(奶產業基地、肉產業基地、枸杞產業基地),不斷加強小城鎮建設,深化小城鎮管理,全面提升紅水城鎮化水平,有效發揮城鎮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使紅水小城鎮向科學規劃、規模建設、規范管理方面不斷邁進。

四、建設期限

2009年---2012年

五、建設內容

(一)基礎設施建設

圍繞實現現代化小城鎮的要求,鎮區基礎設施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需實施 「兩縱九橫一環」主幹街道硬化、亮化、綠化;鎮區人飲以及污水處理;渠道建設等工程。

1、道路硬化、亮化、綠化工程

鎮區「兩縱九橫一環」 的8公里街道硬化。路面寬度9米,人行道寬度2.5米,瀝青表處路面。

主街道兩側改造2000米,修建花園347個,硬化面積為4623平方米,安裝路燈等相關設施;修長18米,高7米主街道國策門一座;長16米,寬4米主街道過水橋一座;綠化面積50畝;安裝垃圾桶,並購置垃圾清運車2輛,定期對鎮區垃圾拉運,達到美化環境;

2、人飲及污水處理工程

從景電二期灌區十三泵至鎮區鋪設供水管道,主線採用DN160的UPVC管材20公里,支線採用DN110的UPVC管材20公里,配套檢查井20座,加壓泵站3座;鎮區5公里污水排水管道,採用DN160的UPVC管材。

3、渠道建設

由於地處二期灌區的風沙前沿地帶,部分渠道因年久失修、滲漏嚴重,影響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亟需新襯砌渠道100公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農民收入。

4、投資概算

基礎設施共需資金1060萬元,其中「兩縱九橫一環」主幹街道硬化、亮化、綠化工程260萬元,鎮區人飲以及污水處理工程400萬元,渠道建設工程400萬元。

5、年度計劃

2009年-2010年:8公里街道硬化,人飲及污水處理工程的前期工程,襯砌渠道30公里。

2010年-2011年: 人飲及污水處理工程後期工程,襯砌渠道30公里。

2011年-2012年:主街道的亮化、綠化工程,襯砌渠道40公里。

(二)乳產品加工及產業化項目

1、項目成因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根據市情,提出了「做大做強奶產業,精心打造白銀乳都」的要求,為了進一步發揮紅水區位、資源和後發優勢,把養殖業作為促進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紅水鎮於2006年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投資2360萬元的白銀大富乳業有限公司千頭奶牛養殖基地落戶紅水,目前已初具規模。依託龍頭企業發展奶牛產業,走「加工促養殖、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路子已成紅水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建設內容

到規劃期末,全鎮奶牛養殖達到1萬頭,實現戶均2頭奶牛的目標;建成乳產品企業一個,建設牛舍98200平方米,擠奶站3000平方米,獸醫室200平方米,受精室300平方米,建設加工車間、倉庫、辦公室等2500平方米,年生產牛奶8.13萬噸。

3、 投資概算

此項目總投資1300萬元,其中乳產品加工企業投資300萬元;奶牛產業採取滾動發展模式,滾動周期為兩年,每個周期內發展奶牛5000頭,每頭牛補助0.2萬元。每個周期需用資金1000萬元。

4、效益分析

該項目的實施,將給紅水鎮及周邊地區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通過養牛全鎮人均純收入可增加6900元。還可以過腹還田,培肥地力,有效地改善農業產業結構,加快退耕還林還草的步伐,同時可以有效吸納周邊農村富裕勞動力就近輸轉,增加農民收入。必將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

5、年度計劃

2009年—2010年:建成乳產品企業一個,引進奶牛5000頭,建設牛舍49100平方米,擠奶站1500平方米,獸醫室100平方米,受精室300平方米。

2011年—2012年:引進奶牛5000頭,建設牛舍49100平方米,擠奶站1500平方米。

(三)、肉產品加工及產業化項目

1、項目成因

紅水鎮地處景電二期灌區中部,鎮域面積320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地15000畝,隨著近年來中央惠農政策的出台,大部分沙化地都已開發,草資源十分豐富,以豬、羊、雞、牛為主的養殖業快速發展。2007年鎮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蘭州學良清真牛羊肉屠宰廠及活畜交易市場項目落戶紅水,依託龍頭企業發展肉產業,走「加工促養殖、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路子已成紅水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建設內容

到規劃期末,全鎮羊只存欄數達到15萬只,生豬存欄達到2.4萬頭,實現戶均30隻羊、5頭豬的目標;建成肉加工企業一家;建成5000頭以上豬場1家,1000頭以上豬場3家,100頭以上豬場20家;建成200隻以上養羊戶60家,50隻以上養羊戶200家,1000隻以上養雞戶20家。

3、資金概算

此項目總投資710萬元,其中肉產品加工企業投資300萬元;畜牧養殖產業採取滾動發展模式,滾動周期為兩年,每個周期內發展生豬1.2萬頭、羊只75萬只,千頭雞場10家,每頭豬補助200元,每隻羊補助20元,每個千頭雞場補助1萬元。每個周期需用資金410萬元。

4、效益分析

通過養殖、加工,全鎮人均純收入可增加1500元,還可以過腹還田,培肥地力,有效地改善農業產業結構,加快退耕還林還草的步伐,同時可以有效吸納周邊農村富裕勞動力就近輸轉,增加農民收入。

5、年度計劃

2009年—2010年:建成肉加工企業1家; 100頭以上豬場10家;建成200隻以上養羊戶30家,50隻以上養羊戶100家,1000隻以上養雞戶10家。

2011年—2012年:1000頭以上豬場3家, 100頭以上豬場10家;建成200隻以上養羊戶30家,50隻以上養羊戶100家,1000隻以上養雞戶10家。

(四) 、枸杞加工及產業化建設項目

1、項目成因

紅水鎮是景泰縣枸杞產業發展最早、最快和最好的鄉鎮之一,2008年全鎮枸杞種植面積達2000畝,總產量500噸,總產值達490萬元。紅水鎮枸杞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該鎮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促進新農村及小城鎮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擴大紅水鎮枸杞產業優勢,依託龍頭企業發展枸杞加工產業,走「加工促種植、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路子已成紅水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建設內容

到規劃期末,全鎮枸杞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建成懸掛式枸杞烘乾棚5000個,實現戶均兩畝枸杞的目標。建成枸杞加工企業一家,建設色選、篩選、風凈、烘乾等加工車間1168m2,原料、成品和其它倉庫、辦公室等1044m2,購置枸杞加工設備7台及其它配套儀器設備。年收購枸杞2105噸,加工生產枸杞產品2000噸。

3、投資概算

此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其中枸杞加工企業投資200萬元;枸杞產業採取滾動發展模式,滾動周期為兩年,每個周期內發展枸杞5000畝,每畝地補助0.2萬元。每個周期需用資金1000萬元。

4、效益分析

枸杞具有較高的營養成份和葯用價值,是全省乃至全國的名優特新產業,近幾年發展非常快,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需求迅速增加,價格穩步上揚,供不應求,前景十分看好。

發展枸杞產業,符合國家和甘肅省有關調整農業結構,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可使全鎮枸杞乾果達到2500噸,產值達到2450萬元。對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城鎮化進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年度計劃

2009年—2010年:發展枸杞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懸掛式枸杞烘乾棚2500個,建成枸杞加工企業一家。

2011年—2012年:發展枸杞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懸掛式枸杞烘乾棚2500個。

六、資金來源

本項目共需資金4270萬元,其中,申請世行貸款35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380萬元);企業、農民自籌1500萬元,申請財政支持390萬元。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乳產品加工及產業化項目、肉產業加工及產業化項目、枸杞加工及產業化建設項目。

七、保障措施

第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為了確保農業綜合開發試點鎮產業發展規劃項目的順利實施,縣、鎮、村三級分別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並簽訂目標管理責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互相監督制約的工作格局。鎮上成立小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鎮政府鎮長擔任組長,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發展規劃的實施,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在項目實施區派專人負責項目的組織協調、任務落實、檢查驗收等工作。

第二、強化管理、用好資金。對項目資金採取設立專戶,依託當地銀行放貸的模式進行運作,實行專款專用,專戶儲存,單獨核算,嚴禁擠占挪用,規范用款程序,充分管好用好貸款資金和配套資金。在世行貸款的使用上,採取先報告、後配套、再使用的管理措施,並加強資金使用的審計監督,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和民間資金的投入。每一滾動期內的周轉金由銀行、鎮村三家派專人收回,並負責發放到下一個滾動期的農戶手中。

第三、把握政策,科學論證。認真學習、理解中央、省、市、縣有關精神,體現科學發展和節約型社會的思想,集中解決小城鎮建設中的一些共性、關鍵問題,項目選擇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和比較優勢,突出重點,科學論證,嚴格按規劃實施,爭取以較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四、加強協調,積極銜接,按時還貸。積極同市、縣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整合資源,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主動向銀行部門回報發展思路和工作措施,爭取貸款方的支持;圍繞產業發展還貸,鎮村兩級部門擔保,滾動期滿後,由銀行、鎮、村三家派專人督促還貸,確保世行貸款在小城鎮建設上取得實效。

㈧ 新型城鎮化,城市規劃怎麼做

綠維創景認為,當城鎮化發展到一定水平後,大城市總會飽和,且大量的流動人口給城市的環境、教育、醫療、福利等各方面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社會問題越來越突出。而農村與城市相比,有著良好的環境、不同的文化、新奇的體驗,簡言之,有「資源」。因此,綠維創景提出,如果將城市的消費能力吸引到農村,就地實現城鎮化,不失為解決新型城鎮化建設問題的良方。而旅遊的「消費搬用」功能,正好契合了這一點。旅遊以其強大的引擎帶動作用、附加值效應、生態效應,完全能夠形成一種推動城鎮化的新模式——旅遊引導的就地城鎮化模式。旅遊引導的就地城鎮化實現途徑如下:首先,要依託區域旅遊,形成產業發展基礎新型城鎮化必須有產業支撐。這就需要旅遊產業發展深化,落到產品、落到產業,帶動業態,帶動聚集發展,帶動集群發展,形成產品分類與突破。利用城市功能轉型,依託服務業發展,以旅遊為引擎,在服務業的高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服務業的聚集、集成、集群化發展,從而帶動城市化發展,成為旅遊帶動下綜合開發架構的實現。其次,基於產業基礎,形成城市化產業的集聚,形成新農村社區、旅遊村落、休閑小鎮、中心城鎮(縣城)、中心城市,這就是旅遊引導下的區域綜合開發而帶動形成的新的城鎮化模型。>> 第一類是城市提升
旅遊直接帶動的城市本身升級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大型旅遊城市的升級。第二,周邊中心鎮升級。第三,旅遊小城鎮升級。>> 第二類是半城市化發展
第一,是我們所說的旅遊休閑小鎮和綜合體,包括新建古鎮、休閑聚集小鎮等,它不是建制意義上的鎮,但它的產業聚集功能類似於城鎮化結構,未來發展有可能成為一個建制鎮,也可能成為某個建制鎮的管轄區。第二,綜合型產業區,產業集聚形成的區域整合,實際上是和鄉村整合,形成的城鄉統籌下的一個城市發展帶。>> 第三類新農村社區
與鄉村相結合,以旅遊帶動新農村發展,形成擁有景區化風貌、產業化發展業態、城鎮化服務體系的民俗接待村村落結構。它既是村民的生活區域也是旅遊地,兼備生活與旅遊功能。

㈨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解讀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公布。
頂層設計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指導性
「這是一部指導我國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綱領性文件,內容全面豐富,總結並吸取了國內外城鎮化工作的經驗教訓,指導性強,意義深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說。
他說,為了避免走彎路,這份文件認真總結了我國近年來城鎮化的經驗教訓,包括: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高,「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等。
這份文件詳細剖析了建設用地粗放低效等問題:一些城市「攤大餅」式擴張,過分追求寬馬路、大廣場,新城新區、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佔地過大,建成區人口密度偏低;一些地方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資推進城鎮建設,加劇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費了大量耕地資源,威脅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等財政金融風險;一些城市「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公共安全事件頻發,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不足,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污染加劇。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是最大亮點
在徐洪才看來,這部規劃最大的亮點是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他說,這部規劃提出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條件、拓寬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舉措,推進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並要求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
「文件圍繞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著墨很多,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有利於解決城鄉二元分割、『土地城鎮化』等一系列問題。」他說。
談到規劃強調城鎮化必須和信息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時,他說:城鎮化不能孤軍深入,沒有產業支撐,城鎮發展就難以持續健康發展,就會出現「睡城」、「鬼城」和底特律現象;農業是基礎,農業現代化事關糧食安全。信息化則關繫到城鎮化能否健康發展。
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多次表示,美國的高科技與中國的城鎮化是拉動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對此,徐洪才認為,中國的城鎮化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對世界也是一大機遇。
徐洪才說,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左右,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於人均收入與我國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的平均水平,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大、中小城市建設將需要修建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以及電力、燃氣、自來水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這意味著創造大量投資需求和就業機會。
量力而行扎實推進
規劃提出了積極穩妥扎實有序推進城鎮化的要求和目標。例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對此,徐洪才認為這體現了中央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的態度。
根據規劃,我國將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願、自主選擇,因地制宜、分步推進,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以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兼顧高校和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城鎮間異地就業人員和城區城郊農業人口,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強調生態文明注重城鎮化質量
徐洪才認為,規劃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和城鎮化質量,提高市民生活品質。
為確保城市發展模式科學合理,規劃突出城鎮化要體現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節約集約等要求,明確提出將「密度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導向的集約緊湊型開發模式成為主導」,人均城市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建成區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成為城市經濟生活的主流,節能節水產品、再生利用產品和綠色建築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網覆蓋率明顯提高。
為使城市生活和諧宜人,規劃要求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消費環境更加便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逐步好轉,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㈩ 農村城鎮化建設論文,急用,謝謝!

[摘 要] 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往往更注重其直接的經濟效益,而容易忽視其間接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從而導致一系列環境問題與農村城鎮化建設相伴而生,進而影響到城鎮的持續健康發展。本文在對農村城鎮化環境問題具體表現進行探討的基礎上,重點對農村城鎮化環境惡化的原因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 農村 城鎮化 環境問題

農村城鎮化是農業人口向城鎮地域集中和農村地域轉化為城鎮地域的過程,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村城鎮化進程的關鍵在於搞好小城鎮建設,而搞好小城鎮建設又勢必無法迴避城鎮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果我們對城鎮化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就會與城鎮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相背離,進而直接影響到當地城市化、工業化戰略的實施。在新形勢下如何兼顧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保護,選擇一條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又能實現城鎮經濟、環境與資源協調發展的城鎮建設之路,對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宜居城鎮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城鎮化環境問題的具體表現
1.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和自然之間應該說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從一定意義上講,農村城鎮化既可使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但同時也會加重城鎮水、電、燃氣等資源消耗的負擔,增加生活垃圾、廢氣、污水等廢棄物的排放。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自然伴隨著人口增長。但如果城鎮的人口增長過快,一旦其產生的各種廢棄物排泄量超出了城鎮環境的承載能力和自凈能力,就會帶來城鎮環境污染。
2.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界多種多樣的物種是大自然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必要基礎,而我國則是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在農村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由於缺乏合理規劃,加之管理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相對淡薄,濫砍樹木、亂佔耕地、隨意改造河塘等現象不時發生,破壞了生物的固有棲息地,致使城鎮周圍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進而制約了城鎮經濟、社會以及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土地資源短缺。土地資源短缺問題,在河北省乃至全國都表現得很突出。小城鎮是農村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固有產物。在農村城鎮化建設初期,許多地方對小城鎮的功能、性質和定位的認識還不夠清楚,把握還不夠准確,只追求面積擴大,盲目向外擴張,有的甚至放棄已經形成的原有集鎮,重新征地建設新城鎮。這樣就使得城鎮建設用地的集約化程度降低,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使農村人與地之間的矛盾變得更為突出。
4.地面沉降。由於城鎮地域建築物密度的增大,以及城鎮排水系統等地下設施的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向土壤的滲透;再加上人們對地下水的過度抽取,導致了地下水位的不斷下降,進而引起了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程度越大,其沉降區的分布范圍也就越大。地面沉降不但可造成地面標高的損失,以及河道行洪能力的下降,而且還可造成房屋破壞、地下管線扭斷破裂,進而對當地經濟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5.土壤污染。由於城鎮土壤分布多呈現零星分布狀態,面積相對小而孤立,土壤的生態系統較為封閉,物質循環與轉化過程較為單調和緩慢,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較少,因而其污染物代謝和降解功效,以及環境載荷能力相對較低。當城鎮頻繁的人為活動所產生的大量固體廢物進入土壤,一旦超過了土壤的自凈能力,就會造成土壤污染。因為有機廢物是可以分解的,而無機廢物如不加以處理就會永遠侵佔我們的土地資源。
6.鄉鎮工業污染。隨著鄉鎮企業的迅猛發展,城鎮環境污染也正在從點到面、從局部向整體蔓延。從目前的情況看,農村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主要來源於鄉鎮企業。這是與鄉鎮工業的粗放式經營有密切關聯的。工業生產活動在城鎮地區的集中,如果治理不周,工業企業所排放出來的廢水、廢物、廢氣和廢渣等污染物會在一個位點上集中。當這些污染物排放超過自然系統本身的凈化能力後,就會產生環境問題。
7.生態環境惡化。農村城鎮化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城鎮的生態環境。由於城鎮建設規模的急劇擴張,使得城鎮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難以跟上城鎮發展的需要。到現在,一些城鎮尚無系統排污管渠和集中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大多是未經處理而就近排放;有的城鎮其生活垃圾還主要採用的是露天堆放等簡單處理方式。而沒有經過處理的污水和隨意堆放的固體垃圾,極易對城鎮周圍的環境造成破壞。 二、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環境惡化的成因
1.缺乏科學合理的城鎮規劃。目前大部分城鎮都堅持「城鎮要建設,規劃要先行」的方針。但也有些城鎮的建設帶有一定的隨意性,缺乏科學合理的城鎮規劃指導,盲目追求「高、大、新、全」,從而導致城鎮建設攤子鋪得過大,城鎮布局有些零亂、土地配置有些失當、功能分區不太明顯,不僅給城鎮的管理帶來不便,而且也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加大了城鎮環境的治理難度。城鎮規劃布局的不合理,直接導致了城鎮生態環境的惡化。
2.缺乏環保意識。城鎮環境保護是政府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的重要職能,但一些城鎮人民政府卻往往忽視可持續發展指標的導向,未把環境保護工作放到應有的地位來加以重視。在農村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傳統的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仍未從根本上改變。重開發建設,輕環境保護;重當前利益,輕長遠利益;蓋廠興鎮不治污,毀林建房不綠化的現象在一些城鎮依然存在。更有些人誤以為,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隨意利用之物。
3.自然資源的過量利用。自然資源能否合理利用將直接關繫到環境保護的成效。在人類將自然資源加工成產品、又將生產排泄物返回到自然環境中去的循環往復過程中,如果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資源,使資源得到最優化配置,那麼生產排泄物將會積聚過多,就可能會造成污染。反之,如果能夠循環、綜合地利用自然資源,提高自然資源的轉化率,那麼,其生產排泄物就必然會減少,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從而也就相應地會減少。
4.環境監控能力薄弱。一是現行環保法律法規缺乏強制手段、操作性不強,排污收費和違法行為處罰標准偏低,在客觀上造成了環保執法難的問題。二是環境管理體制無法適應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需要,環境管理的工作機制不健全,對外無法有效行使統一監管職能,對內無法形成上下聯動、協調一致的局面。三是環境執法能力建設薄弱、執法裝備落後,也嚴重影響了環境監控的正常進行和環境執法效能的提高。
5.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對城鎮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與城市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相比,小城鎮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明顯滯後於小城鎮建設。相當一部分城鎮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與城鎮的建設發展速度不相適應,跟不上城鎮環境保護的需要。垃圾和污水的收集處理能力不強,清潔能源的使用率不高,使一些常規技術很容易解決的諸如煙塵、污水、垃圾等污染問題難以得到解決。
6.城鎮的經濟與生態環境發展不協調。一些城鎮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經濟效益往往見效快,而且效果比較明顯;而生態環境效益則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和累積性。一般說來,經濟效益容易被人們所重視,因為它與人們的自身權益直接相關聯。但如果只是追求一定的經濟效益,而忽視相應的生態環境效益,往往就會適得其反。
7.城鎮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不足。在環境保護人員投入方面,目前城鎮環境管理人員的編制還偏少,特別是在環境監督第一線的基層環保力量更顯薄弱,遠遠不能滿足城鎮環境管理的需要。而且,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人員又多半是從其他管理部門和技術崗位上轉崗而來。在環境保護財力投入方面,政府、企業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也顯不足。可以說,環境基礎設施不健全,直接制約和影響了城鎮生態環境的改善。

閱讀全文

與城鎮化發展規劃工業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特茲和賓士a級三大件哪個更好 瀏覽:483
賓士a級如何一鍵關閉空調 瀏覽:762
保康汽車總站在哪裡 瀏覽:673
南通哪裡有專業修汽車音響的 瀏覽:369
奧迪q3車重多少啊 瀏覽:982
新能源小型汽車哪些品牌質量好 瀏覽:731
純電動汽車哪個品質好 瀏覽:565
如何判斷工業區風向 瀏覽:749
東風悅達起亞和寶馬迷你哪個好 瀏覽:853
賓士350燃油泵保險絲在哪裡 瀏覽:752
寶馬3系4s訂車一般多久能提車 瀏覽:770
賓士s350超速箱油位如何看 瀏覽:700
賓士s級保養後怎麼看機油量 瀏覽:765
哪裡可以改裝c5駕照汽車 瀏覽:209
一線汽車都有哪些車 瀏覽:795
海口的主要工業有什麼 瀏覽:284
汽車填充物哪個好 瀏覽:764
戰神寶馬怎麼樣 瀏覽:589
百仕捷汽車服務在哪裡注冊 瀏覽:997
日本的寶馬為什麼貴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