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響工業園區建設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一)宏觀因素影響
第一,宏觀經濟政策影響。
第二,國家和地區產業政策以及產業布局影響。
第三,區位影響。
(二)微觀因素影響
第一,園區定位。
第二,資源條件。
第三,產業配套。
第四,基礎設施。
第五,投資成本。
第六,服務質量。
第七,地區競爭。
第八,創意推廣。
B. 區域工業發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什麼
區域工業發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有三條:
1、區域工業發展對當地的經濟增長有很大作用。
2、區域工業發展對當地的水文、氣候、大氣、植被、土地等等有影響。
3、區域工業發展對當地的社會、生活、就業情況等有影響。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
C. 開發區建設的利弊
公 告
日 歷
<< < 2006 - 8 >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日 志
城市圈的新自由空間
大武漢的滄桑往事
「1+8」的博弈
一個開發區的崛起
武漢平衡術
部門聯動確保盛會順利舉行
黨代會代表討論側記
中西部第一高樓將現身武漢
全力打造實力誠信生態和諧新仙桃 奮力
中國共產黨仙桃市第七次代表大會隆重開
回 復
Re:打造「湖北周庄」 增
Re:打造「湖北周庄」 增
Re:打造「湖北周庄」 增
Re:打造「湖北周庄」 增
Re:打造「湖北周庄」 增
Re:打造「湖北周庄」 增
Re:打造「湖北周庄」 增
Re:打造「湖北周庄」 增
Re:城區夜晚,飛蟲成災
Re:眾說紛紜共話「網上對話」
留 言
::簽寫留言::
鏈 接
信 息
日誌總數:54
評論數量:160
留言數量:0
訪問次數:9279
加為好友 發送簡訊
搜 索
日誌標題日誌內容
登 陸
用戶名: 密碼: 記住密碼 用戶注冊 忘記密碼
一個網友的設計藍圖
Posted by topicnews 2006-8-29 17:53:55
下文是一個仙桃市民在網上對話平台上給市委辦公室的留言,他提出了一個設想,並且迅速得到了市委辦公室的回復。編者覺得很有內涵,轉載獻給網友——
融入大武漢,建設新仙桃 ,全力打造漢仙工業走廊
目前,武漢經濟開發區(沌口開發區)日益西進,大體接近永安,仙桃市城區已擴展到約40平方公里,其城區東部延伸帶,大體至長淌口。仙桃市長淌口鎮到永安鎮,直線距離為40公里左右,永安至敦厚直線距離為30公里(相當於漢陽十里鋪至永安30公里的距離)。
根據省委「中部崛起」的戰略需要以及武漢建設「8+1」城市圍的規劃,結合仙桃市工業化,城市化的內在需求,筆者認為應該建設「漢仙工業走廊」,促進武漢與仙桃的緊密融合,促進仙桃工業化,城市化,從而成為湖北中部崛起的新支點。漢仙工業走廊的地理界定:即從武漢市蔡甸區永安至仙桃市長淌口鎮建設新型工業走廊。建設工業走廊不同於建設經濟開發區,前者從規劃設計、土地使用、行政管理等方面比後者相對寬泛,前者更具有可操作性,決策者心理壓力小。
一、建設漢仙工業走廊的意義:
(一)、促進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布局西移,克服開發區產業後續開發土地儲備不足的矛盾。
(二)呼應武漢市「建設總部經濟」的戰略,即大公司、大企業本部設在武漢,生產車間、工廠轉接到市郊和城市周圍。
(三)促進蔡甸西部永安、侏儒、成功三鄉鎮的經濟開發。蔡甸區在改革開放以來,對其西部的投入長期不足,工業化、城市化水平不高,農民、居民收入低,形成了開發的盲區。
(四)促進仙桃市在更高更新的平台上工業化、城市化。同時促進仙桃市進一步密切與武漢市的依存關系,促使工業走廊成為仙桃經濟發展的新支點、新動力,為仙桃城市發展提供新視野。根據有關信息預測 ,21世紀前十年,仙桃城市發展亮點在老城區(「二區一園」),後十年發展的希望在漢仙工業走廊。
二、建設工業走廊的主要依據:
(一)從武漢市周邊縣市發展的現狀看,建設漢仙工業走廊猶為必要。
1、武漢城區呈現西部擴展的趨勢。318國道漢陽陞官渡至奓山公路沿線展開,公路里程大體為25公里。15年的時間,以25公里的國道為主抽,建成了武漢市的一座新城。號稱「30億的環境投資,賺了300億」。時下,奓山在建常福新城,永安也在新開發之列。漢蔡公里(王家灣——侏儒)2007年通車,漢洪高速(漢南區至洪湖)也於近年將通車,未來幾年,侏儒必將成為蔡甸的新發展點,開發區呈現西擴的趨勢。
2、蔡甸,江夏,黃陂三區發展的經驗是有效借鑒。
蔡甸區的工業化,城市化之路其實就「陞官渡至奓山」318國道工業走廊促成。武漢市將經濟開發區設於此地段,更加快了蔡甸區城市化、工業化的步伐。
江夏區2000年以前一直處落後、封閉的境地。自從建設了「紙坊—湯遜湖—流芳工業走廊」之後,就形成了發展新區,促成江夏區的經濟起飛,促成流芳鎮 、紙坊鎮城市化、 工業化,促成了江夏區與武漢市城區的融合,江夏東北部成為了武漢的黃金地段。2001年,湯遜湖周邊土地由3萬元一畝上升到現在的30萬元一畝,而且難以購買。
東西湖區依託漢口舵落口——吳家山107國道20公里的工業走廊,由落後的農業區轉變為強勢工業區,實現了由城郊與城區的融合。
黃陂區也在建設「城關至漢口」的工業走廊,也欲求與武漢城區融合。
2、國內城市圈經驗的借鑒
廣州市的番禺區,原為郊縣,離廣州市約30公里,以一條主幹道公路為工業走廊,連接二地,實現了郊縣與城區的融合。番禺經濟加速繁榮,使其成為了廣州市的富人居住區,經濟發展的強勢區。
廣州市區東部與佛山市,沿公路兩側建設工業走廊,延伸到南海,順德的鄉鎮,約60公里左右,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亮點,支點。郊區與城區十年前就融為一體。
湖南長沙建設城市圈,規劃將距離長沙50公里左右的湘潭、株洲二座城市與長沙相連,建設「長株潭大都市」,三者以工業走廊相連,謀求三市融合,挑戰武漢城市圈。
河南鄭州城市圈,也將鄭州與其距離60公里左右的開封以工業走廊連接,謀求二市城區融合,挑戰武漢城市圈。
3、目前武漢城市圈的現狀,需要有「漢仙工業走廊」這樣的發展支點。武漢城市圈孝感以武漢的107國道為軸,初步形成了工業走廊。孝感城區有融入大武漢跡象。「8+1」城市圈內只有孝感、鄂州二市與武漢市關聯度相對高,其他各市關聯度較低。據有方面調查,從工業,農業,科技,物流等要素比較,仙桃與武漢市的關聯度在「8+1」城市不算高,其地理優勢沒發揮出來。
4、仙桃市城市發展的基礎,有利於「漢仙工業走廊」的形成。目前,仙桃市城市主要建設「二區一園」。城區面接近4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0餘萬,中期可達40萬人口, 長遠看全市100 多萬農村人口將逐步實現城市化,城區人口將在50萬至80萬人左右。仙桃市城市規模、工業規模將在未來若干年有長期發展,相應的工業用地、生活用地、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客流人流也將有新的要求。仙桃市的改革開放在新的層面上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以新思路,大手筆謀劃仙桃新發展,是仙桃的新課題。
(五)工業走廊具有獨特的經濟價值。按照開發1平方公里,收回產值15億的標准計算,工業走廊面積約以60—80平方公里計算,工業走廊可創產值900億—1200億。仙桃、蔡甸大體各佔一半。此外土地增值、三產業服務增值未計。武漢周邊有如此優勢的地段不多,因此漢仙工業走廊具有獨特的區位經濟優勢。
三、本構想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國家近年來嚴格控制濫佔耕地,工業走廊的建設,必然與現行政策有不協調之處。
(二)「十一五」規劃中,湖北省、武漢市、仙桃市均未制訂建設「漢仙工業走廊」的規劃。
(三)建設工業走廊的資金問題籌措問題。前期投入多,收效慢。短期看有市場風險;長遠看利弊權衡,利大於弊。
(四)涉及蔡甸、仙桃等行政機構的統一認識、 規劃、協調。
四、建設「漢仙工業走廊」的建議:
(一)建設「漢仙工業走廊」的構想能引起仙桃市、武漢市(蔡甸區)及至湖北省的重視,早日著手研究、論證、規劃。
(二)推動構想實施的首要任務是促成永安—敦厚—長淌口原318國道南移2—3公里改道重修,其里程約30—40公里。好處有三點:其一、可修通永安至敦厚、長淌口的工業通道,有利於工業區、居民區、物流區、 科研區 、休閑觀光區等方面的合理布局。其二、可以藉助國家資金修路建設工業走廊、收費還貸。其三、路南側土地寬闊、直線距離短,同時也可避免與漢川地域交匯產生行政糾紛。
(三)建設「漢仙工業走廊」可以在修建工業通道之後, 再建設永安、侏儒、成功、敦厚、長淌口五個工業園區,最終在工業園區的基礎上形成工業走廊。估計工業走廊面積為60—90平方公里,大體相當於目前的武漢經濟開發區。
(四)仙桃市現有的城市規劃和發展思路與建設「漢仙工業走廊」統籌考慮,合理布局,共同發展。仙桃市城區仍以「兩區一園」為重點,建設好目前城市構架內的區域,以相對較低成本獲得較好的開發效益,老城區形成的優勢是開發「漢仙工業走廊」的經濟基礎與城市形象,也是仙桃城鄉共同繁榮的基礎。「漢仙工業走廊」的開發不能損害目前仙桃市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
(五)全面開發開放長淌口,將長淌口作為推動漢仙工業走廊建設的「排頭兵」。將長淌口納入城區發展的范圍,適時將仙桃經濟開發區的地域延伸至長淌口,克服漢江分洪道形成的「城區到此為止」的心理障礙。全面規劃、設計長淌口,敦厚二個工業園區,作為漢仙工業走廊的啟動點。
(六)按照超常規思維規劃設計漢仙工業走廊,可以加大國際 、國內的招商力度,有效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
D. 工業區有什麼發展前景
隨著產業專業分工,未來產業園開發的專業度會增加明顯,最典型的是以下幾類,物流倉儲產業園、健康醫療、新興金融、文化等產業。產業地產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和政策支持,但走市場化、專業化的產業地產終將成為市場的主流
E. 工業園區會給本地居民帶來什麼呢
工業園建起來後會給當地帶來很大的發展空間,會帶動一系列的經濟發展鏈。工業園建起來,有了企業,有了工人,他們需要生活、生產,這就需要有人根據他們需求,給他們提供生產、生活的相關要素。
如果入園企業沒有職工宿舍,那就會帶動周邊的租房市場的發展;如果入園企業沒有職工食堂,那麼周邊的飲食行業就是解決工人溫飽問題的關鍵;就算企業有食堂,人的口味難調,周邊的飲食行業的生意也會是不錯的;有人生活就要消費,日常生活用品消費是必不可少的,超市、菜市場、購物中心可是他們采購物品的好去處,如果沒有的話,不妨考慮考慮。。。哈哈。
工廠要生產,他們也要采購生產物資、辦公用品、他們也要消費,根據不同的企業的不同需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難找不到投資方向。。。哈哈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願你是開發需求市場的第一人。
F. 如何看待我國工業發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工業發展是無可避免環境污染。但發展工業是為了經濟發展、社會需要…所以為了降低工業污染…只有提高科學、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保護環境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4)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目前,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量還相當大,遠遠高於環境的自凈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副產品有害殘留物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等等。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持續發展還是自我毀滅。毫無疑問,我們應當刻不容緩地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否則,日益惡化的環境將使我們在其他領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我們應該保護環境,否則人類會加速滅亡! 護環境!
G. 四大工業區的不利影響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四大工業區的不利影響如下:
1、遼中南工業基地
有利條件:科技發達,海路運輸便利,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便利的交通,市場廣闊,工業基礎好,勞動力資源豐富。南部面臨渤海和黃海,這對發揮東北區口岸多、腹地廣闊、經濟基礎好的優勢,發展外向型工業,開拓東北亞國家及俄羅斯、東歐各國的市場,擴大出口創匯都十分有利。
不利條件: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存在的問題是能源與水資源的不足。
2、京津唐工業基地
有利條件: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中國。交通便利,緊靠山西能源基地,並由輸油管道連接東北、華北的油田。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而且礦產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
不利條件:環境問題特別是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而區域發展不平衡,則更是大的阻礙。
3、珠江三角洲
有利條件: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距港澳台及東南亞較近,多僑鄉,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
不利條件: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
4、長江三角洲地區
有利條件: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蘇南與浙北依託上海,這個中國的經濟首都,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區,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是四地區中最快的。
不利條件: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不利條件: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H. 工業化會給環境帶來什麼影響該如何解決
一、影響
1、生態環境的破壞
生態資源包括太陽能、水、土攫等. 以水資源破壞為例.地球表團總水量達13 億立方米,淡水只佔3 % ,人類直接可利用的淡水不到總量的1%. 由於捕市大型工業的發展中無計劃開采地下水及生產、生活中對地上水的大量流費, 全世界各大緘市的地下水位曾遍下降,
二、礦物資源的破壞
礦物資源也稱非再生資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和其它各種礦藏.地球上這些資頓的儲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僅可供人類享受幾個世紀。但是,由於分布不均和人類對這些礦物資源進行掠奪性的開發及揮霍,造成了能摞危機,
有些礦物資摞已接近枯渴.能摞危機是當今世界各國所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因此必須採取綜合性措施,合理地開發和利用礦物資摞,才能充分發揮有限資驚的最大效能,這樣也可減少污染。
三、環境污染
人類與環境的一個關鍵性問題是人的生產和消費活動對環撞造成的灣巢.由於工業生產的發展,煤、石洶、天然氣等能源物質的大量使用,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液、廢渣〈通常所說的三廢〉急劇增加。
目前人工合成的有帆物多達鼓百種,其中包括農商、化阻。這些物質被摞雷不斷地施放到環境中,未經科學處理,日積月罩最終跑過了生態系統的自目』能力,從而造成環境污染,破壞生態平衡.環境污染涉及多個方面,如大氣、土穰、水、嘖聲、食物等
二、防治舉措
1、淘汰和關閉一批技術落後、污染嚴重、浪費資源的企業。「九五」(1996-2000年)期間,國家關閉8.4萬家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企業。
2、開展循環經濟實踐。
一是實行清潔生產,在企業生產的源頭和全過程充分利用資源,使廢物最小化、資源化、無害化,逐步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促進產品生態設計。
二是在工業集中地區積極發展生態工業,使上游企業的廢物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料,延長生產鏈條,做到廢物產生量最小,實現「零排放」,並建設生態工業區,實現區域或企業群的資源最有效利用。
3、積極防範突發環境事件。2005年中國政府制定了《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對突發環境事件信息接收、報告、處理、統計分析,以及預警信息監控、信息發布等提出明確要求。
4、工業危險廢物實行全過程管理制度。2003年,國家開始實施《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 ,強化了工業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經營許可證等各項制度
(8)開發工業區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危害
1、工業生產中排放大量未經處理的水、氣、渣等有害廢物,會嚴重地破壞農業的生態平衡和自然資源,對農業生產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危害;
2、工業「三廢」對工業生產本身的危害也很嚴重,有毒的污染物質會腐蝕管道,損壞設備,影響廠房等的使用壽命;
3、環境污染,公害泛濫,直接危害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
4、有些污染不容易發現,發現以後造成的危害已經很嚴重。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工業布局合理:工廠不宜過分集中,以減少一個地區內污染物的排放量。
2、區域採暖和集中供熱:用設立在郊外的幾個大的、具有高效率除塵設備的熱電廠代替千家萬戶的爐灶,以消除煤煙。
3、減少交通廢氣的污染:改進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汽油的燃燒質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燒。
4、改變燃料構成:實行燃煤向燃氣的轉化,同時加緊研究和開辟其它新的能源,如太陽能、氫燃料、地熱資源等。
5、綠化造林:茂密的叢林能降低風速,使空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下降,樹葉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飄塵。
I. 工業地產的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工業地產的運營涵蓋了項目的規劃、建設、招商推廣、進駐後物業管理的統籌。目前我國的工業地產市場正在完善,工業地產的成敗取決於戰略規劃、開發運營、投資融資、招商推廣和管理咨詢服務,只有完善的組織體系,做好戰略規劃、市場調研、項目評估、項目申報、投資融資、策劃定位、招商代理、整合推廣、管理運營等各個環節,方可促成項目的成功。
1、工業地產項目常見問題
事實上,工業地產在貸款、產權分割、水電氣基礎配套、上市流通、客戶招商、保值增值等領域都存在一定問題,工業地產項目在運營常常被以下問題所困擾:
缺乏招商渠道--缺乏招商渠道是工業地產招商的最大難題。
缺乏專業人員--缺少專業的招商隊伍困擾著工業地產投資商,缺少專業的服務。
缺乏專業媒體--缺少專業的招商營銷組合方式與手段,結合園區及地域產業優勢,定製招商方案與策略。
缺乏招商經驗--缺乏招商經驗直接導致招商服務水平低下,招商業績平平。
缺乏有效手段--缺少工業園區與投資者之間的招商引資橋梁與紐帶,綜合運用廣告推廣、公關營銷、示範營銷、學術營銷、定向營銷、渠道營銷、整合營銷等招商手段服務於客戶,並建立業內良好的聲譽。
缺乏品牌號召--缺少有力的園區品牌,導致競爭水平下降,招商困難。
缺乏信息交流--傳統招商消息封鎖屏蔽,需要利用廣泛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打造信息溝通與交流的平台。
2、工業地產項目外資困擾因素
除了項目本身運營中問題的困擾,工業地產實際發展中還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
政府政策的影響:監管調控力度加大,有利於工業地產市場的健康規范成熟,有利於吸引外資與可持續發展;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可保存有實力的企業。
市場供求的影響:經濟發展保持強勁發展速度,有利於吸引外資;「世界工廠」的確立,對工業的重視。
發展模式的影響:模式改變,都是以人性化發展為目標,工業區的發展關系大量人口的生存條件與環境及其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節約型模式:
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優化配置創造最大的效益。
投資回報的影響:隨著工業地產的不斷擴展,可開發的土地將會越來越少,國家對土地的調控力度將會加大,土地的價值不可避免向上攀升。
市場的規范透明成熟將導致競爭激烈化,地產商的投資利潤會有所下降,但從長遠前景來看,工業地產需求強勁,投資回報相對穩定。而工業地產的銷售方式會出現與房地產等有所不同,鑒於土地的升值,競爭的激烈,多數產權持有者不會出售轉為出租,以保其產權的升值持有。隨著需求的增加而地產的有限,地產租金也會不斷上漲。
J. 朝鮮開城工業園區都生產什麼都是什麼企業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開城工業園是韓國金大中總統與朝鮮金正日國防委員會委員長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簽署「6·15共同宣言」的產物,象徵著南北統一的美好願望。開城工業園區是韓朝首腦2000年簽署《南北共同宣言》後雙方開展的經濟合作項目。園區位於朝鮮南部邊境,於2005年開始運營,超過120家韓國企業入駐經營,僱傭大約5.4萬名朝鮮工人.
工業園本著同一民族的原則,由韓方出資本和技術,朝方出土地和勞力,雙方進行合作建設,建設南北經濟統一的實驗平台。工業園區的總面積為65.7平方公里,投資總額為2.2億美元,遠景規劃容納2000家企業,計劃分三期開發。第一期開發面積約為330萬平方米,期限為2002年至2007年,主要吸引韓國的中小企業,以生產服裝、鞋類、化妝品等為主。二期工程開發面積為830萬平方米,期限為2006年至2009年,其中工業園區為490萬平方米。二期工業園區為技術集約型,主要生產機械、電器和電子產品。三期工程開發面積為1815萬平方米,期限為2008年至2012年。工業園區將發展成為以信息通信等尖端產業為主的高科技園區。將配套建設商業區、生活區、旅遊區、物流中心,甚至還要建設3個高爾夫球場和4個主題公園,最終使整個開城地區成為一個地區經濟中心。到那時,進駐的企業將達到兩千多家,朝方工人將達到17萬名,年產值將達到兩百億美元從而為北南共同發展和民族統一奠定堅實基礎。
開城工業園區自2003年6月30日破土動工後,園區內已開設了一家韓國銀行、一家韓國醫院和一家食制衣廠2006年共有5條生產線,主要生產女式服裝。生產線上有326名朝鮮女工和7名韓國人。月產量為2萬套服裝,產品主要銷往韓國國內。泰成產業公司是一家生產化妝品容器的企業,投資150億韓元(1美元約合970韓元),引進日本自動化生產線。2006年該廠聘用了454名朝鮮工人。三德通商公司是韓國一家著名製鞋企業,專門生產各種運動鞋。該企業2004年11月在開城工業園區設廠,投資額為1000萬美元。有1055名朝鮮職工,在21條生產線上工作。鞋幫年產量為360萬只,鞋底為260萬只。2006年該廠因美國阻撓只能生產運動鞋的半成品,成品生產要在韓國釜山最終完成。金東根告訴記者,2006年示範園區企業所需電力是由韓國汶山發電廠供給的。園區招商引資條件優惠,土地使用年限為50年,土地價格為每坪(3.3平方米)14.9萬韓元。另外還有一系列免稅優惠等。朝鮮職工的基本月工資為57.5美元,其中包括7.5美元的社會保險費。每年增加一次工資,增幅不超過5%。朝鮮工人的勞動時間為每周6天48小時。韓國接待人員說,韓朝合作進展順利。聘用朝鮮職工有三大優勢:一是語言相通,直接對話,溝通准確。二是朝鮮職工素質較高,基本是高中以上學歷,組織紀律性強,虛心好學,工作勤奮認真。三是勞動力價格低廉,約等於韓國員工工資的1/10。由於上述優勢,韓國已有幾百家企業申請入駐開城工業園區,截止到2007年底將有300家企業到園區內建廠。記者在參觀三家企業時,詢問朝鮮員工感受如何時,朝鮮員工紛紛高興地說,「我們同韓國員工相處融洽,工作也很愉快。」開城工業園區正處於起步階段,當有記者問朝鮮半島局勢今後的走向是否會影響工業園區發展時,金東根說,開城工業園區是金大中總統與金正日國防委員會委員長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簽署「6·15共同宣言」的結晶,是南北走向合作的象徵。今後南北雙方將為振興民族經濟並促進共存共榮而繼續努力,相信工業園區的發展前景將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