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婦女兒童權利問題為什麼會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受到關注
因為工業讓社會產生了大量的剩餘價值,人們有閑心來關注社會生活,所以婦女兒童的權利就被關注了。
⑵ 工業革命為什麼能為婦女工作開辟了一個新時代並說明工業革命是怎樣逐步促進婦女解放的
工業革命前,手工工場生產模式,僱傭的主要是男工,工業革命後,機器生產,工廠主要僱傭價格相對較少的女工和兒童,婦女得到工作,經濟相對獨立了,婦女也就有解放的資本了。兩次世界大戰也是婦女解放的機會。
⑶ 如何從經濟的角度反對英國工業革命期間的童工現象 有的人指出工業革命前,兒童本就沒有權益,工業革
英國工業革命(1760∼1830)的重要含義之一就是人類從事生產的物質技術方式發生了全面的變革。1733年,英國蘭開夏郡的技術工人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打破了紡織工業中紡和織的平衡。以此為契機,英國展開了一場全面的技術革新活動,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水力織布機等先後被發明出來並投入使用。1784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應用於工業生產,解決了大工業發展所需的動力問題。蒸汽機在各行業中的應用使童工勞動成為可能。
英國工業革命中使用童工勞動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現代工業一興起,工廠就僱用小孩子;最初由於機器小(以後變大了),在機器上工作的幾乎完全是小孩,而且他們主要是從孤兒院里領來的,廠主把他們當做『學徒』成群地長期僱用。」[3](P435 )特別是在早期的一些工業部門中,幾乎全是童工勞動。如紡織業,「蘭開夏的最初一批工廠滿是兒童。羅伯特·皮爾爵士的工廠里同時有1000名以上的兒童。」[4](P334)1789年,阿克萊特開辦的3個紡紗廠中有工人1150名,其中的2/3是童工[5](P80)。據統計,1788年時,英國有紗廠142 家,童工25000人,而男工卻只有26000人。1835年時,英國棉紡織業中13歲以下的童工有28771人,佔到該行業中工人總數的13%左右, 如果把13歲到18歲之間的少年工人也算在內的話,其比例將達到22%[6](P4110)。紡紗廠、織布廠的建立,使成年工人的工作越來越顯得多餘,因為在這類工廠中,「主要就是接斷頭,而其餘的一切都由機器去做了;做這種工作並不需要什麼力氣,但手指卻必須高度地靈活。 」[1](P456)正因為如此,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展開,童工勞動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加的趨勢。1839年,在大不列顛的41.956萬個工廠工人中有19.2887萬人是在18歲以下的[1]。1850年至1862年間,英國紡織業中14歲以下的童工,1850年是9956人,1856年是11228人,1862年是13178人。「可見,同1856年比較起來,1862年雖然織機數有很大的增加,但是僱用的工人總數減少了,而被剝削的童工總數卻增加了。」[1 ](P456)
礦業是英國工業革命中使用童工較多的另一個部門。該行業「出現了招收年僅4歲的兒童到煤礦做工的情況,而最普遍的招工年齡是8 至9歲。」「在礦里做工的很大一部分工人年齡在13歲以下。」[7] (P141)煤礦業中的童工,年齡較小的充當「看門工」,年齡大一點的則是從礦坑裡往外拉煤。關於煤礦業中童工的數量,1840年,英國政府成立了礦山和工廠童工狀況委員會。根據該委員會1841年進行的調查,該年度除愛爾蘭以外的英國礦業中,20歲以下的青工與童工達到51485 人,占礦工總數的1/4左右。除紡織業與礦業部門外,其他行業中也大量使用童工,如火柴廠、製造廠、化學工業、印花等行業。由此可見,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使用童工勞動已非常普遍。
二
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大量使用童工,其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機器的發明和應用,簡化了勞動工序,節省了人的體力,使兒童勞動成為可能。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勞動主要靠體力和熟練的技術來完成。應用機器後,對勞動者的體力和熟練技術要求不再那麼嚴格,特別是在紡織業部門中,無論是紡或者是織,主要是接斷頭。做這種工作並不需要什麼力氣,但卻要求手指靈活。因此,女人與小孩子做這種工作較之成年男子更合適。正如有人所說,「要把成年人訓練成熟練有用的工人,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使用水力紡紗機的紡紗工廠中工作的只有女人和女孩子,在用螺機的紡紗工廠里只有一個成年男紡工(在使用自動紡機時,他就是多餘的了)和幾個接斷頭的助手,後者多半是女人或小孩子。」[3](P427)由此可見, 「就機器使肌肉成為多餘的東西來說,機器成了一種沒有肌肉力或體力發育不成熟而四肢比較靈活的工人的手段。因此,資本主義使用機器的第一個口號是婦女勞動和兒童勞動。」[1](P516)
第二,童工價廉且易於管理[8](P390)。一般說來, 童工到工廠做工多數都是以學徒身份去的。工廠主只給童工吃住就可以了。至於那些不住在工廠里的童工,就給他們很少的工資。1803年,在花布印染廠里,一個成年工人每星期賺得25先令,而一個童工才拿到3先令6便士至7先令,僅僅是成年工人工資的1/3左右。 在利茲地區的絲織業工廠里,一般工人每天工資約為1先令,童工的最低工資每天僅有1便士。而當時麵包的價格每磅要1.5便士,房租每天要1.5便士,所以,童工的工資連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也是不可能的。由於童工的工資低,僱用「3個每周工資為6至8先令的13歲女孩,排擠了一個每周工資為18至 48先令的成年男子。」[9](P59)而3 個童工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卻遠遠超過了一個成年男工創造的剩餘價值,因而
⑷ 概括英國工業革命時期使用童工勞動的主要特點
童工價廉且易於管理。
1、機器的發明和應用,簡化了勞動工序,節省了人的體力,使兒童勞動成為可能。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勞動主要靠體力和熟練的技術來完成。應用機器後,對勞動者的體力和熟練技術要求不再那麼嚴格,特別是在紡織業部門中,無論是方或者是織,主要是接斷頭。做這種工作並不需要什麼力氣,但卻要求手指靈活。因此,女人與小孩子做這種工作較之成年男子更合適。
2、一般說來,童工到工廠做工多數都是以學徒身份去的。工廠主只給童工吃住就可以了。至於那些不住在工廠里的童工,就給他們很少的工資。
在工業革命以前,世界上許多地方的許多兒童,如同成人一般地從事各種勞務,如農場之勞作等;而在英國工業革命之前期,工廠與礦場亦曾大量地使用、剝削童工,直到後來英國政府制定《工廠法》等相關法令,才使英國童工之剝削與使用逐漸得到制止。
英國是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因此,英國工業革命不僅對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而且對其它資本主義國家以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⑸ 「勤勞」是推動英國工業革命發展的主要動力嗎
一、英國工業革命的傳統概念
英國工業革命有時也稱作英國產業革命。英國的工業革命是從個別工業開始,而後又延續到不同的行業中去的。英國一國的工業革命發源地,最初是在英格蘭中部地區。此後經外傳進入法、德、荷、意等國,逐漸燒熱了整個歐洲。
人們將一次在社會和經濟意義上的“變革”稱之為“革命”,是否有些誇大其詞了?實際不然。工業革命的影響力並不單單在於經濟領域,而是囊括了我們今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起源雖然看起來十分簡單,但卻內涵著豐富的社會原理。
辛勤工作的女工們
要知道“工人自覺的提高工作量”這件事對資本家們而言,是一件求之不得的樂事。工人們的付出越多,商人的利潤也就越大。商人們獲得的利潤越大,他們就能夠涉足越廣的領域,以促使其他行業的增長。由是,農業社會就在這樣的模式下逐漸剝離了它的原始面貌。“勤勉革命”的結果是導致了工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刺激了工業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工業革命的一大動因就是:工人們不斷地提高人的能力,以至於最終找到了“人力的有效替代品”機器。這個觀點您同意嗎?
文史君說:
根據資料顯示,1760年英國工人的年純勞動時間最低值是1907小時,平均值是2069個小時。而在短短的40年之後,工人們的年純勞動時間就飆升到了最低2546個小時,平均2738個小時。這樣的“進步”是值得人驚訝的!辛苦勞力的農民們本以為自己“丟掉了銹跡斑斑的鋤頭、脫離了束縛自己的田地”便能夠得到自由。然而滿心歡喜進入了城市的他們,又將要重新擼起袖子更加努力的揮灑汗水。工人們愈發勤勞,卻沒有為他們帶來生活水平相應的提高。各位看官,您是否會同情這些勤勞的工人們呢?
⑹ 關於工業革命
教材·教輔資源 教學資源 教學園地 學術動態 學生之友 歷史萬花筒
您的位置:首頁>>教材與教學>>高中>>高中歷史>>教材·教輔資源>>教師教學用書>>課標>>《歷史》必修(2)>>本頁
3 工業革命
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珍妮機的問世
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工業革命的進程;「飛梭」;「珍妮機」
英國的海外殖民擴張與英國工業革命之間的關系;工業革命各項發明成就之間的關系
探討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
獨立思考,概括、闡釋
問題探究
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和國家對人類社會經濟所做的貢獻,進一步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蒸汽時代」的來臨
瓦特改良蒸汽機;輪船與蒸汽機車的發明,工場向工廠轉變
世界市場的形成
工業革命完成的時間;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說明工業革命怎樣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問題探究
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化學工業的建立
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原因;電氣時代的含義
歷史比較
壟斷組織的出現
產業結構的變化;壟斷組織的出現
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社會後果
探討壟斷的影響
問題探究
世界連成一體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
兩次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體系形成過程的關系
探究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的影響
合作學習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重點
工業革命的發生的原因、進程及影響。
難點
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對壟斷的評價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主要包括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兩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和重大發明,以及工業革命的影響等三個方面的內容。初中分別在兩章中介紹過兩次工業革命,高中教材將兩次工業革命放在一起,便於讓學生形成整體認識,體會人類歷史上的技術革命對世界市場的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本課引言主要說明了本學習專題三大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工業革命的特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和掠奪,工業革命都在深刻地改變著世界的面貌。工業革命首先開始於英國,與殖民擴張相比,沒有刀光劍影,其在改變世界面貌方面影響更大更深刻。
第一目「珍妮機的問世」,介紹英國工業革命的背景以及棉紡織工業領域里首先出現的技術發明和革新創造。
(1)工業革命前的英國
工業革命為什麼首先發生在英國?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結合已有知識進行探究,然後,師生共同總結。在當時的世界各國中,只有英國具備了進行工業革命的各種條件和因素。英國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在爭奪殖民霸權戰爭中取得勝利,成為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工場手工業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的需求,需要在工業生產領域里進行革命。英國資產階級政權通過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擴大了資本積累,增加了僱傭勞動力;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這些都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2)珍妮機的問世——工業革命的開始
在英國各個工業部門中,機器的最早採用,並不是在英國傳統的工業中,而是新興的工業部門棉紡織業中。這是因為棉紡織業作為一個年輕的工業部門,沒有舊傳統和行會的束縛,容易進行技術革新和開展競爭。同時,棉紡織品的價格比毛紡織品便宜,市場需求量大,為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需要擴大生產規模以增加產量,所以對技術革新的要求比較迫切。
關於英國工業革命的發明成就,初中已有介紹,因此建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以及【歷史縱橫】,觀察圖片《飛梭》、《早期紡車》和《珍妮機》,結合表格《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紡織業的主要發明》,掌握棉紡織業的發明成就。
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珍妮機的出現是棉紡織業第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使紡織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機的發明,一般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之後,有更多的機器被發明出來並得以應用,在冶金、採煤等其他行業,也出現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
第二目「蒸汽時代」的來臨。本目介紹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尤其強調蒸汽機廣泛運用之後,運輸工具的改造,以及工廠制度的出現。
(1)蒸汽機的廣泛運用及現代工廠的出現
英國棉紡織業的巨大進步,是機械科學原理普遍運用的結果。在機械化裝置使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動力成為制約機器生產進一步發展的嚴重問題。要發展工業,就必須有新的動力。瓦特經過多年的鑽研,廣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製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機,為英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並將其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蒸汽機為機器大工業的發展解決了至關重要的動力問題,還為機器大工廠的建立開拓了極其廣闊的地理空間。此後,凡是有燃料(煤炭)的地方,就能興建工廠。英國的工廠可以開設在市場繁榮、交通發達之處,以便購買原料和銷售產品;它可以移近人口密集地帶,以便招募人員;許多工廠可以匯集在一起,進而形成工業城市。工業革命還創造了新的工業制度——工廠制度。在工廠中,由於成套的機器設備的使用,工人的任務被降到簡單操作的水平,婦女、兒童可以很快地掌握,於是他們作為廉價勞動力被工廠大量僱傭。
(2)交通運輸革命
進入19世紀後,隨著蒸汽機技術的不斷完善,它成為車輛、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動力機器,促成了以鐵路建設為代表的交通運輸業的繁榮。1800年後,人們開始研究用蒸汽機作為牽引動力。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研製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試運行成功。1825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史蒂芬孫的火車頭拖著一長列客車和貨車前進,時速達25公里。此舉開拓了陸地交通運輸的新紀元,人類進入了所謂「鐵路時代」。鐵路運輸的優越性一經確認,英國迅速掀起一股鐵路建築的狂熱。1840年以後,歐洲大陸和美國也相繼開始了大力興建鐵路的時期。
人類水上交通技術的變革,同樣始自蒸汽機的使用。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蒸汽汽船。他使用從英國進口的萬能蒸汽機,驅動客輪在哈得孫河航行,揭開了蒸汽輪船時代的序幕。1811年,英國人利用這項發明也很快造出了自己的汽船。這樣英國擔任遠洋航運的商船隊力量大大加強了。遠洋貨輪把英國的消費商品運銷到世界每個角落,又把英國所需要的各種工業原料、生活用品運回。交通運輸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地球上各地區彼此隔絕的狀態。它迅速地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並加強各地之間的交往,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條件。火車出現以後,英國掀起修建鐵路的熱潮,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就修建了近萬千米的鐵路,把各個城市都連接起來。
第三目「世界市場的形成」。教材簡單地介紹了工業革命從英國拓展至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概況,重點介紹了工業革命對於世界市場形成的推動作用。本目結論性的東西較多,建議教師適當補充相關材料,讓學生通過對材料的解讀來獲得信息,得出結論。
(1)工業革命的拓展
1840年前後,英國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工業革命也越過了英國的國界,擴展到西歐和北美的一些國家。關於法國、美國和德國工業革命的起止時間,史學界有不同說法。教材採用比較折中的說法,以19世紀中期為法、美兩國完成工業革命的時間。
(2)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對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由於採用機器生產,工廠越來越多,手工工場逐漸被擠垮。資本主義生產制度最終取得了統治地位。與此同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也猛烈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工業資本家大量增加並逐漸形成了工業資產階級。工業資產階級逐漸成為資產階級的主導部分。在英國,工業無產階級的歷史是從18世紀後半期蒸汽機和棉花加工機的發明開始的,到19世紀20年代,英國已有200萬工廠工人和運輸工人。無產階級也正式形成。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為了獲取利潤,無情地剝削無產階級,尤其是對於童工和女工的殘酷壓榨,成為工廠出現初期的普遍現象。因此,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從無產階級一出現就開始了。此外,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的興起。
更重要的是,工業革命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它所帶來的機器大工業為把國際間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為全球各地區、各國和各民族的溝通和未來全球一體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蒸汽機的發明,汽船的航運、鐵路的暢通,是國家間、民族間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術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它為國際交流提供了經濟前提。隨著機器大生產取代手工勞動,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獲得迅猛發展,廉價的、新奇的、優質的商品成為打開別國門戶、換回工業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場,並為最終形成世界經濟打下了基礎。建議以《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貿易圖》為素材,可以與《黑奴貿易圖》對比,以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形成所起的推動作用。問題:與黑奴貿易相比,19世紀晚期英國的海外貿易具有什麼樣的特點?說明了什麼?還可以以【學思之窗】的問題為素材,引導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工業革命的影響。
教學建議:教材從第一目到第三目全面介紹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主要發明成就和歷史進程以及工業革命的影響。由於初中教材已經對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成就有了介紹,因此高中教學重點宜落在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和影響上。建議以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問題:工業革命的發生需要哪些條件?(市場的需求量、技術積累、自由勞動力等等)當時的世界上有哪些國傢具備這些條件?
第四目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介紹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和主要成就。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出現
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自然科學的研究工作呈現空前活躍的局面,並取得許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學同技術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19世紀自然科學的重大突破,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所要求的新技術革命創造了條件。這些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被迅速、廣泛地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這是近代以來科學技術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業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即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2)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早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這一時期,能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電動機也被發明出來,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但是,要把電力應用於生產,還必須解決遠距離輸送問題。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建議以【歷史縱橫】《印度工人正在鋪設電纜》為素材,引導學生了解近代電訊業的發生:在這一時期,電訊事業廣泛地發展起來。1876年,定居美國波士頓的蘇格蘭人貝爾試通電話成功,愛迪生等人在貝爾發明的基礎上作了重要改進,使電話通訊很快風行全球的許多國家。1877年,美國建成第一座電話交換台。隨後,在巴黎、柏林、彼得堡、莫斯科和華沙等地相繼成立了電話局。無線電的發明是19世紀末最為重要的技術成就之一。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利用這種電磁波,義大利人馬可尼制出了無線電通訊設備。1899年,馬可尼在英法之間發報成功;1901年,橫越大西洋發報成功。近代電訊事業的發展,為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3)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應用技術上的一個重大成就。19世紀80年代中期,德國發明家戴姆勒和卡爾·本茨提出了輕內燃發動機的設計,這種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90年代,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設計了一種效率較高的內燃發動機,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機。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19世紀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出現了。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成了第一輛用汽油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製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開始建立汽車工業。隨後,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不斷涌現出來。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製造的飛機試飛成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預告了交通運輸新紀元的到來。另一方面,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石油也像電力一樣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開採的石油只有80萬噸,到1900年猛增至2 000萬噸。
(4)化學工業的建立
化學工業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新興工業部門。在無機化學工業方面,19世紀60~70年代發明了以氨為媒介生產純鹼和利用氧化氮為催化劑生產硫酸的新方法,使這兩種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的綜合利用得到迅速發展。有機化學工業也隨著煤焦油的綜合利用得到迅速發展。從80年代起,人們開始從煤焦油中提煉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學合成方法,美國人發明了塑料,法國人發明了人造纖維。化學工業的發展,極大地改變和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5)「鋼鐵時代」
伴隨「電氣時代」而來的是「鋼鐵時代」。新的技術革命也推動了老工業部門的發展,最突出的是鋼鐵工業。19世紀上半葉,由於房屋結構和鐵路的需要,熟鐵和鑄鐵的產量提高極快,但鋼的產量裹足不前。英國是當時世界上鋼產量最多的國家,1850年年產量不過6萬噸,同年它的鐵產量卻達到250萬噸。由於冶煉工藝的限制,鋼產量不高,價格昂貴,其用途局限於工具和儀表。19世紀下半葉,由於西門子、托馬斯等人在鋼鐵冶煉技術方面的貢獻,鋼得以大量生產且質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漸代替熟鐵,作為機械製造、鐵路建設、房屋橋梁建築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風行全球。鋼鐵工業的發展如日中天,導致重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直線上升,史稱「鋼鐵時代」。
教學建議:初中教材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介紹僅限於「電力的廣泛應用」和「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高中教學需使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形成較全面的認識。可以引導學生在回顧初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教材,提取有效信息,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第五目壟斷組織的出現。教材從主要介紹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以及壟斷的影響。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同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樣,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但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點。關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教材並未直接說明,可以請學生解答【探究學習總結】中「本課測評」的問題,引導學生從與科學技術結合的程度、產業結構側重以及廣度及深度等角度對兩次工業革命進行對比,由此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這些工匠並不具備科學理論知識,因此,這一時期的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比如,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者哈格里夫斯是個織工,水力紡紗機的發明者阿克萊特是個鍾表匠。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於自然科學的新發展,並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和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業革命揭開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序幕,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將工業化推進到一個新階段。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化的重點是發展輕工業,主要任務是在以紡織工業為代表的輕工業部門中,用機器代替手工生產,實現了手工工場制度向工廠制的過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化已經發展到以重工業為重點的新階段,其主要任務是改造、擴大和創新重工業的各個部門。第三,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在英國的帶動下,其他國家也開始了工業革命,但發展進程相對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一時期,英國雖然仍有一些重要發明,但是,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范圍,其中有不少出現於德國、美國,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2)壟斷的產生
19世紀晚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使生產的規模越來越大,集中的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的發展,使大量的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到少數大資本家手中。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
(3)「壟斷」的影響
19世紀晚期,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壟斷組織的出現正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產生後,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這自然會有利於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同時,它也使技術發明和改進的過程社會化了。資金雄厚的壟斷組織能夠提供條件,使科學技術研究能夠更大規模和更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夠較快地運用於生產。托拉斯等高級形式壟斷組織的出現,更有利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一切都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壟斷的出現,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實力的發展和增強,資本主義各國的壟斷資本家從控制國家經濟命脈進而控制國家政權,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以賺取日益增多的最大限度的利潤。隨著各國壟斷組織的出現,國內市場也相對狹小,壟斷資本家極力到全球各地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世界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形成了國際壟斷集團。代表壟斷組織利益的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對外侵略擴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紀末,整個世界已被瓜分完畢。
教學建議:關於「壟斷組織的出現」,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回答【探究學習總結】的問題,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學習。教學時可以首先讓學生結合初中所學知識,思考什麼叫壟斷?什麼是壟斷組織?壟斷組織——大企業之間為控制生產與市場以獲取更大利潤而結成的經濟聯合體。這種控制是通過訂立各種協議規定價格、劃分市場、分配產量來達到目的的。然後再問壟斷是怎樣出現的?有何作用與影響?引入學習內容。教學建議,可指導學生從壟斷組織的出現原因來分析壟斷組織的影響。最好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壟斷組織的出現有何影響?有人說壟斷加劇了競爭,是資本主義走向衰亡的表現,對此你有何評價?評價歷史事件的標准應當是什麼?」這些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和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
第六目世界連成一體。教材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度、廣度、提供的技術進步和物質手段等角度闡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形成所起的推動作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帶來各國民眾社會生活新變化的同時,也影響到全球人類共同體的面貌,其中之一便是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化趨勢。第二次工業革命為資產階級「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物質手段,成為將局部性的國際交流推進到全球性的溝通,將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變成互動的、聯成一體的整體性世界的根本動力。19世紀最後30年間,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的經濟有了飛速發展,世界工業總產量增長了兩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貿易增長了3倍多。在生產力大發展的基礎上,生產的社會化程度獲得極大提高,國際分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國際間的聯系更趨密切。隨著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壟斷資本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資本輸出成為金融資本向全球擴張的主要經濟手段。相應地,資本主義列強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後將世界瓜分完畢。此時,國際分工達到「世界城市」和「世界農村」的分離與對立的完成階段,形成日漸明朗的分工格局:糧食和原料的生產越來越集中於發展相對滯後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工業生產則集中於工業化程度高、科技先進的歐美和日本諸國。於是,由少數金融寡頭壟斷的統一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最終形成,並且形成「中心一邊緣」的世界經濟格局。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最終建立。
建議組織學生討論「第二次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之間的關系。請學生思考:所謂「世界市場」的概念是什麼?它需要什麼條件?(世界市場在廣義上指的是國際間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合,它的出現,需要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從而引導學生明確兩次工業革命對於世界市場的形成、發展的推動作用。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本課內容豐富,現實意義極大,實施教學時建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組織討論,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更加深入。
首先引導學生回顧新航路的開辟以及西歐的殖民擴張,指出世界在15、16世紀時進入了歷史的轉折時期。到18世紀中葉,這個變化更加明顯。讓學生觀察《手工工場》、《蒸汽工廠》和《普魯士紡織工廠》,提取有效信息,以提問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
第一目「珍妮機的問世」與第二目「『蒸汽時代』的來臨」構成了完整的英國工業革命歷史進程。首先向學生介紹工業革命前英國的基本概況,重點說明圈地運動、工場手工業的發展以及海外市場的需求,引導學生歸納出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接著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討論,自行歸納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成就和歷史進程。要求學生回答【學思之窗】的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工廠制的重要意義。
第三目「世界市場的形成」,是本課學習的重點。教師可以提出系列問題,讓學生在探討歷史問題過程中,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於什麼事件後?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的形成起了什麼作用?怎樣促成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世界市場的形成有何表現?如何分工?指導學生看教科書中《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貿易圖》,回答圖中內容反映了什麼現象?說明的本質問題是什麼?英國為什麼能夠成為貿易的中心?圖中反映了英國海外貿易范圍廣,說明英國已成為世界工廠。因為英國較早開始工業革命,最先成為工業國,是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指導學生思考【學思之窗】的問題,通過回答這個問題,深刻理解本目內容。
第四目「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介紹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以及主要成就。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以及觀察關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發明的插圖,歸納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時間以及各項成就。通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有沒有關系?」的問題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科學、技術、生產之間的關系:技術的進步帶動了生產的發展,從而促進了科學的繁榮;科學的繁榮又促進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
關於第五目「壟斷組織的出現」,可以先向學生解釋「壟斷」的概念,再要求學生閱讀教材,解答【探究學習總結】中「本課測評」的第3題。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認識壟斷組織出現的原因和影響。
關於第六目「世界連成一體」。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閱讀教科書,師生共同解決。第二次工業革命後世界市場有何新發展?為什麼?讓學生了解世界市場有了進一步發展。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工業的發展與交通通訊手段使之然。最後請學生思考世界怎樣從分散、孤立狀態連成一體的?大體經過了哪幾個階段?在世界連成一體的過程中,有哪些因素起了關鍵作用?以此作為本課的小結,也是對本單元的總結。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在學習「棉紡織業中的機器發明」時,可以這樣導入:
歷時將近100年的英國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棉紡織工業首先實現機械化進程中的突破,然後帶動其他密切相關行業、部門緊跟而上。技術革新連鎖反應的圈子不斷擴大,環環相扣,每個環節的進
⑺ 工業革命對婦女的地位產生什麼影響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工業革命,在英國最先進行。工業革命在帶來強大生產力的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家庭、倫理道德、思想觀念等各個方面的變化,這些都對英國婦女產生了重大影響。工業革命成為英國婦女解放運動的開端。本書在分析了普通勞動婦女、中等階級婦女以及上層階級婦女等英國全體婦女在工業革命中的狀況後,提出了如下觀點:
1.工業革命從根本上提高了英國婦女的地位,為她們爭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基礎。
工業革命前,家庭與經濟聯為一體,家庭是社會的經濟單位,其特點是一家一戶從事生產勞動,婦女的作用是以家庭成員的身份體現出來。一旦作為依託的家庭經濟坍塌傾頹,婦女的作用就無從發揮,也就沒有任何地位可言。
大機器工業瓦解了家庭經濟,工人不分性別均以個人身份進入勞動力市場。婦女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是以單個人的形式表現出來。在社會的構成中,個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分子。這樣,工業革命將以前從未離開過家庭的婦女從這狹小的天地中解脫了出來,使婦女以自由、獨立的身份進入社會,發揮自己的作用,這就使英國婦女站在解放道路的堅固基礎上。
2.工業革命為英國婦女解放創造了先決條件。
恩格斯曾經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而這只有依靠現代大工業才能辦到。」工業革命為英國婦女解放創造的先決條件具體體現在這些方面:
首先,它幫助婦女實現了社會價值。因為人必須參與社會,在參與的過程中才能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英國婦女參加大工業生產,為工業革命的完成、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在這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社會價值。其次,大工業生產使英國婦女在經濟上獲得了獨立,而這正是實現男女平等的物質前提。再次,大工業擴大了婦女的活動范圍與社會圈子,鍛煉了她們各方面的能力。最後,大工業開闊了婦女的政治眼界,使她們同心協力為共同的利益展開斗爭。
3.工業革命為英國婦女解放提供了內在動力和斗爭手段。
婦女解放需要婦女自身的覺醒和奮斗,而婦女自覺要求解放的願望,又依賴於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這種覺醒受到現實社會的直接影響。工業革命把大量婦女從家庭的狹窄圈子帶入社會的廣闊天地。角色的轉換,對女性思想意識的震動與沖擊極大,啟迪了她們的覺悟。
工業革命還為英國婦女提供了以往任何時代都不能比擬的斗爭手段。過去,在一家一戶分散從事生產勞動的個體家庭經濟情況下,婦女的活動完全被束縛在家裡,因而婦女的反抗只能是零星的、個別的。大機器工業則使眾多婦女走上社會,婦女的反抗於是也就成為大規模的、集體的了。在爭取男女平等、婦女解放這一點上,不同階級的女性站到一起,形成了強大的斗爭力量。
4.工業革命為英國婦女解放提供了掃除前進障礙的契機。
對女性的偏見,在某種程度上是婦女解放征途上不易跨越的障礙。這類偏見既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是生產力不夠發展的結果。當生產力發展時,兩性關系也將會出現變化。工業革命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它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反映就是主張自由競爭、機會均等,這就使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合理化,從而為消除社會偏見提供了契機。
本書是一本專門研究工業革命與婦女關系問題的專著,它從歷史和社會發展的角度來探討問題,論證了馬克思主義關於婦女解放的思想,以令人信服的觀點,為研究工業革命時期的婦女問題提供了一種有價值的看法,也得到國內外有關專家較高的評價。
⑻ 工業革命的時候小孩子要做什麼!!在線等!急!!
英國工業革命中使用童工勞動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現代工業一興起,工廠就僱用小孩子;最初由於機器小(以後變大了),在機器上工作的幾乎完全是小孩,而且他們主要是從孤兒院里領來的,廠主把他們當做『學徒』成群地長期僱用。」(P435 )特別是在早期的一些工業部門中,幾乎全是童工勞動。如紡織業,「蘭開夏的最初一批工廠滿是兒童。羅伯特·皮爾爵士的工廠里同時有1000名以上的兒童。」(P334)1789年,阿克萊特開辦的3個紡紗廠中有工人1150名,其中的2/3是童工(P80)。據統計,1788年時,英國有紗廠142 家,童工25000人,而男工卻只有26000人。1835年時,英國棉紡織業中13歲以下的童工有28771人,佔到該行業中工人總數的13%左右, 如果把13歲到18歲之間的少年工人也算在內的話,其比例將達到22%(P4110)。紡紗廠、織布廠的建立,使成年工人的工作越來越顯得多餘,因為在這類工廠中,「主要就是接斷頭,而其餘的一切都由機器去做了;做這種工作並不需要什麼力氣,但手指卻必須高度地靈活。 」(P456)正因為如此,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展開,童工勞動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加的趨勢。1839年,在大不列顛的41.956萬個工廠工人中有19.2887萬人是在18歲以下的。1850年至1862年間,英國紡織業中14歲以下的童工,1850年是9956人,1856年是11228人,1862年是13178人。「可見,同1856年比較起來,1862年雖然織機數有很大的增加,但是僱用的工人總數減少了,而被剝削的童工總數卻增加了。」(P456) 礦業是英國工業革命中使用童工較多的另一個部門。該行業「出現了招收年僅4歲的兒童到煤礦做工的情況,而最普遍的招工年齡是8 至9歲。」「在礦里做工的很大一部分工人年齡在13歲以下。」 (P141)煤礦業中的童工,年齡較小的充當「看門工」,年齡大一點的則是從礦坑裡往外拉煤。關於煤礦業中童工的數量,1840年,英國政府成立了礦山和工廠童工狀況委員會。根據該委員會1841年進行的調查,該年度除愛爾蘭以外的英國礦業中,20歲以下的青工與童工達到51485 人,占礦工總數的1/4左右。除紡織業與礦業部門外,其他行業中也大量使用童工,如火柴廠、製造廠、化學工業、印花等行業。由此可見,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使用童工勞動已非常普遍。
⑼ 第一次工業革命對童工有什麼好處嗎
工業革命使童工勞動的范圍和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英國工業革命中使用童工勞動不是某一行業、某一資本家的個別現象,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使用童工勞動是因為機器的使用簡化了勞動工序,以及勞動力缺乏,更重要的則是童工廉價。過度使用童工使童工身心受到摧殘,於是出現了一個旨在保護兒童的立法運動,這些法令雖然沒有從根本上禁絕童工勞動,但在保護兒童方面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⑽ 工業革命和童工有什麼關系如題 謝謝了
使用機器生產的工廠制度,使千千萬萬自耕農、獨立手工業者、手工工場工人,變成了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僱傭奴隸,成為機器的附屬物。由於使用機器,熟練勞動的要求降低,不需要很強壯的體力,對某些工序來說,兒童矮小的身材及纖細的手指卻成為機器的最好助手。一個15歲的孩子照料兩架蒸汽織機,織出3.5匹織物,可在同一時間內,一個熟練工人用飛梭織,只織出一匹。而且兒童溫順,人們可以毫無困難地使他們處在一種為成年人所不願輕易屈從的、被動服從狀態。工資是成年人的1/6至1/3,有時僅僅給食宿就算報酬。1785年,英國一經濟學家指出,由於勞動力多是婦女兒童,「用在產品中原料的價值,在製造過程中增長了1000%到5000%。」當時,英國最著名的紡織業城市蘭開夏最初一批工廠全用童工。1788年,英國142個紗廠使用童工2.5萬人,女工3.1萬人,男工只有2.6萬人。童工在低矮、門窗緊閉、飛花時時飄進肺里的廠房,常常工作14—18小時,僅有40分鍾吃飯時間,還得用20分鍾擦機器。手指軋斷,四肢被輾碎,事故層出不窮。繁重的勞動,使童工身體發育畸形,智力荒廢,道德淪喪。馬克思寫道:「不列顛工業像吸血鬼一樣,只有靠吸吮人血——並且是兒童的血——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