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浙江的工業和製造業發展如何

浙江的工業和製造業發展如何

發布時間:2022-07-01 11:42:07

Ⅰ 浙江經濟發展如何

浙江省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17,屬於高等水平,同時他也是多年來中國大陸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2009年以前),可見他的可發展水平甚高。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為272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8%(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12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745億元,分別增長3.3%、12.4%和12.3%。人均GDP為52059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7690美元,仍居國內各省第二位),增長10.1%。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2005年的6.7∶53.4∶39.9調整為2010年的5.0∶51.9∶43.1。從各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來看,第一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0.1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3%;第二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6.5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5.0%;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5.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3.7%。隨著整體經濟恢復平穩較快發展,各行業也逐漸回到均衡發展態勢。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工業增速比去年提高了6.7個百分點,為本省經濟增長提供了主要動力;第三產業保持穩定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除房地產業有所回落外,各行業都保持較快發展。 浙江是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對外開放省份。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綜合性的農業高產區域,以多種經營和精耕細作見長,大米、茶葉、蠶絲、柑桔、竹品、水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綠茶產量佔全國第一,蠶繭產量佔全國第二,綢緞的出口量佔全國的30%,柑桔產量名列全國第三, 毛竹產量居全國第一。
浙江工業基礎較好,以輕工業、加工製造業、集體工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95年底,鄉鎮工業已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絲綢工業歷史悠久,產品精美,傳統工業聞名遐邇,電力工業發達,秦山核電站為國家第一座核能電站。新安江電站為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和施工安裝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浙江境內交通條件日趨改善。 2010年,進出口總額為25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進口730億美元,增長33.4%;出口1805億美元,增長35.7%,出口佔全國的比重從上年的11.1%提高到11.4%。 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944個,比上年增加206個,合同外資200.5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110億美元。第三產業利用外資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合同外資81.1億美元,實際外資41.4億美元,。 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設計咨詢完成營業額29.1億美元;經審批和核準的境外企業和機構共計630家,投資總額40.2億美元。全年實際對外直接投資為26.2億美元,繼續位居全國各省市第一。 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3312.6億元。全年城鎮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5.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58.53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4.3%和35.5%。全年專利申請12.07萬件,專利授權11.46萬件。
浙江外向型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國家批準的一類口岸10個,省級批準的二類口岸10個。有67個市縣對外國人開放,37個市縣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國家先後批准建立了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保稅區,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包括對外國人開放市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浙西南和浙西北廣大腹地的梯度推進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截止2008年底,浙江與世界上近23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的經濟貿易關系,在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巴西、墨西哥、多哥等國家設立了貿易公司或辦事處。先後建立了30家省級專業進出口公司。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作領域廣泛。來浙江投資的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合作項目涉及多種領域,截至2008年底,已有84家全球500強企業在浙江落戶,投資了224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入90年代以來,對外友好交往發展也很快,已同9個國家結成了23對友好城市(縣、州)關系和4對友好交流關系,與10多個國家的40多個民間組織建立了固定友好交流渠道。全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也與國外建立了近百對友好關系,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專家,學者相互進行科技交流,聯合國等有關組織在浙江建立了中國水稻研究所等26個項目。

Ⅱ 浙江今年的工業發展

2008年上半年,在宏觀經濟環境變動和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下,浙江省工業生產、銷售和利潤繼續保持二位數的增長,但增速呈回落態勢。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應對環境變化能力的提高,預計全年工業生產、效益增速將基本維持在目前水平上或略有提高。 一、工業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 1.生產、銷售增速有較大幅度回落。上半年,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36.7億元,同比增長12.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5個百分點。工業銷售產值18698.8億元,增長19.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5個百分點。生產、銷售增幅已處於近年來最低水平。上半年產品銷售率為97.1%,比上年同期降低0.1個百分點。 2.企業利稅和利潤增幅下降較大,虧損企業增多。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1401.6億元,同比增長15.7%;利潤總額811.5億元,增長15.8%,利稅和利潤增幅同比分別回落11.4和16.4個百分點。上半年,浙江省虧損企業達9722家,同比增長23.3%,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17.9個百分點,虧損面為18.8%,比上年同期擴大2.2個百分點。 3.出口增速回落,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降低。上半年,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4628.1億元,同比增長12.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6.4%下降為24.8%。由於出口增速回落,出口對銷售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由2005年同期的33.8%、2006年同期的29.2%、2007年同期的25.4%下降到目前的16.7%。 二、工業經濟運行的結構特徵 1.輕、重工業生產增速同時回落。上半年,輕、重工業增加值分別為1671.9億元和2164.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7%和13.3%,重工業增加值增幅比輕工業高2.6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相比,輕、重工業增加值增幅分別回落5.5和5.6個百分點。但重工業增加值所佔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5.1%進一步上升到56.4%。 2.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幅相對較高。上半年,浙江省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增加值613.1億元,同比增長15.8%,增幅比上年同期高4.9個百分點,比私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分別高出2.7、4.1和8.3個百分點。從當月增幅來看,2-6月國有控股企業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分別高出5.4、3.0、4.1、3.0和7.8個百分點,國有控股企業成為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最小的企業類型之一。 3.工業行業間生產、效益增速分化明顯。上半年,工業行業之間生產、效益增幅的差距依然較大。從主要製造行業總產值增幅看,黑色金屬冶煉(45.6%)、石油加工(35.7%)、交通運輸設備製造(31.0%)等行業工業總產值增速(現價)均超過30%,皮革製品(3.2%)、通信設備製造(6.0%)、文教體育用品製造(7.4%)等行業總產值增速在10%以下,二者高低差距超過40個百分點。從利潤增幅來看,造紙(77.3%)、通信設備製造(76.8%)、醫葯製造(73.1%)等行業均較高,而皮革製品(-10.2%)、化學纖維製造(-20.5%)、電力熱力生產(-26.9%)等行業出現虧損,尤其是石油加工業由上年同期的贏利32.4億元下降為今年的虧損9.3億元。 三、工業經濟運行中呈現的主要亮點 1.工業經濟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加強,特別是欠發達地區和海島地區增長勢頭強勁。上半年,衢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9%,比浙江省平均增幅高9.7個百分點,利潤增幅達到57.8%,比浙江省平均增幅高41.9個百分點;麗水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7%,比浙江省平均增幅高6.5個百分點;舟山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7%,比上年同期提高8.1個百分點,利潤增長109.8%,比上年同期提高57.5個百分點。這些地區在浙江省工業經濟相對趨緩的形勢下保持了較高的增速,許多工業經濟指標在浙江省名列前茅,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裝備製造、醫葯等行業仍維持較快增長。上半年,裝備製造業的7個行業大類總產值達6633.9億元,同比增長20.0%,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其中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速較高,比上年同期增長31.0%。裝備製造業占浙江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3.9%上升到34.5%,提高0.6個百分點。上半年,醫葯製造業總產值為341.2億元,同比增長26.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4個百分點。 3.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繼續高速增長。上半年,浙江省規模以上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同比增長36.6%,雖然比上年同期增幅降低2.9個百分點,但在企業贏利能力普遍下降的情況下,仍維持高速增長的態勢;購置技術成果費用同比增長23.8%,增幅高於上年同期11.7個百分點。科技投入的增加進一步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新產品開發、生產在上年大幅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2936.4億元,同比增長30.8%,增幅比全部工業總產值高11.1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為15.3%,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新產品對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21.9%,比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 四、工業經濟運行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大幅上漲。上半年,浙江省工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7%,比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高6.8個百分點,購銷價格漲幅差距進一步擴大,「高進低出」的價格格局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據杭州市統計局一項調查結果,83.9%的企業認為當前原材料和能源價格對企業生產成本有重大影響,7%的企業認為有嚴重影響,認為原材料及能源價格上漲造成企業成本上升幅度超過5%的企業佔71.0%。 2.企業用工成本上升,技術工人短缺。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務工人員對薪資和福利待遇的期望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費用增長較快,企業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加班等用工行為將支付更多的費用,企業的用工成本呈剛性增長態勢。上半年,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全部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上升了14.7%。省經貿委專項調查結果顯示,76.3%的被調查企業認為《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使用工成本增加了10%以上,認為用工成本增幅不到5%的企業只佔0.4%。與此同時,浙江省對熟練技術工人的需求量相當大,僅杭州市平均每季度用工缺口就達6000多人。近年來,技術工人短缺成為制約企業技術升級、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3.金融趨緊導致企業財務費用上升,民間融資暗藏風險。上半年,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共發生財務費用318.4億元,同比增長35.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6.1個百分點;其中利息凈支出299.1億元,同比增長42.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1.5個百分點。由於銀行貸款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多次上調,企業融資困難,部分企業開始轉向民間借貸。據調查,浙江省民間借貸月利率約2-3%,最高甚至達到10%以上,企業融資成本增加,尤其是私營企業、中小企業壓力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擔保公司、投資咨詢公司、典當行等一些民間融資中介再度活躍。由於缺少規范的監管,吸收的資金利率過高,還債能力較差,這些民間融資中介容易成為影響社會和金融穩定的風險隱患。 4.國際、國內多種因素導致出口增幅大幅回落。一是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趨緩,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的需求減弱,對浙江省出口產生較大影響;二是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存款准備金率的提高和加息等多種政策的「疊加效應」導致出口環境進一步趨緊;三是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產生的不利影響逐步顯現,根據專項調查,52%的企業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出口有較大影響或嚴重影響;四是近年來,美國、歐盟、日本等世界經濟體針對我國的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不斷增多,對浙江省出口產生了較大影響。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上半年出口增速回落明顯。 5.前幾年工業投資偏少與工業發展後勁不足有一定關系。工業投資仍然是工業發展後勁的重要支撐。浙江省和上海、廣東前幾年工業投資增長不快,目前的增加值增長速度和利潤增長速度都比較慢,而江蘇前幾年工業投入較大,因此增加值和利潤都有大幅度增長。2004—2007年,浙江、上海、廣東、江蘇省規模以上工業投資年均分別增長14.0%、11.6%、17.5%和27.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17.3%、12.2%、17.8%和20.6%,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均分別增長21.1%、8.9%、19.7%和34.4%,工業投資與增加值增長、利潤增長基本呈正相關關系。 2008年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經濟運行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對浙江省經濟的影響已逐步顯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總體思路,既立足當前,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又著眼長遠,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同時在資金、項目等方面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浙江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浙江企業本身具有較強的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預計工業經濟發展狀況將不斷好轉,全年工業生產增速將基本維持在目前水平上或略有提高。

Ⅲ 浙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浙江是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對外開放省份。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綜合性的農業高產區域,以多種經營和精耕細作見長,大米、茶葉、蠶絲、柑桔、竹品、水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綠茶產量佔全國第一,蠶繭產量佔全國第二,綢緞的出口量佔全國的30%,柑桔產量名列全國第三, 毛竹產量居全國第一。 浙江也是全國的一個重點漁業省,漁業已由傳統的生產型,逐步過渡到現在的捕澇、養殖,加工一體化,內外貿全面發展的產業化經營。舟山漁場是全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海洋捕撈量居全國之首。杭嘉湖平原是全國三大淡水養魚中心之一。 浙江工業基礎較好,以輕工業、加工製造業、集體工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95年底,鄉鎮工業已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絲綢工業歷史悠久,產品精美,傳統工業聞名遐邇,電力工業發達,秦山核電站為國家第一座核能電站。新安江電站為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和施工安裝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浙江境內交通條件日趨改善。 浙江省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17,屬於高等水平,同時他也是多年來中國大陸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2009年以前),可見他的可發展水平甚高。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為272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8%(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12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745億元,分別增長3.3%、12.4%和12.3%。人均GDP為52059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7690美元,仍居國內各省第二位),增長10.1%。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2005年的6.7∶53.4∶39.9調整為2010年的5.0∶51.9∶43.1。從各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來看,第一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0.1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3%;第二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6.5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5.0%;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5.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3.7%。隨著整體經濟恢復平穩較快發展,各行業也逐漸回到均衡發展態勢。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工業增速比去年提高了6.7個百分點,為本省經濟增長提供了主要動力;第三產業保持穩定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除房地產業有所回落外,各行業都保持較快發展。

Ⅳ 浙江的經濟

浙江是中國省內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寧波、紹興、溫州是浙江的四大經濟支柱。其中杭州和寧波經濟實力長期位居中國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達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國人均GDP6100美元,並且所轄所有11個地級市的人均GDP均高於中國平均水平,發展十分均衡,發達程度高,達到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014年,浙江省生產總值(GDP)40154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1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222億元,分別增長1.4%、7.1%和8.7%。人均GDP為72967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878美元),增長7.3%。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4.7:47.8:47.5調整為4.4:47.7:47.9。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1%;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0.6%。
2014年,財政總收入7522億元,比上年增長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21億元,增長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個百分點。
2014 年11月,浙江省區被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 2013年浙江省各市GDP排名城市GDP總量
(億元) 增長率/%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人均排名1 杭州 8343.52 8.0 94791.18 15305.69 1 2 寧波 7128.87 8.1 93322.03 15068.47 2 3 溫州 4003.86 7.7 43728.88 7060.69 11 4 紹興 3967.29 8.5 80260.77 12959.50 4 5 台州 3153.34 7.9 52511.91 8478.96 8 6 嘉興 3147.6 9.3 69269.37 11184.75 5 7 金華 2958.78 9.1 54802.37 8848.80 7 8 湖州 1803.35 9.0 62070.57 10022.37 6 9 衢州 1056.57 9.1 49838.21 8047.25 9 10 麗水 983.08 9.2 46437.41 7498.13 10 11 舟山 930.85 8.5 8.51 13184.38 3 浙江省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大米、茶葉、蠶絲、柑桔、竹品、水產品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綠茶產量佔中國第一,蠶繭產量佔中國第二,綢緞出口量為中國30%,柑桔產量中國第三,毛竹產量中國第一。浙江是中國高產綜合性農業區,茶葉、蠶絲、柑橘、海鮮和竹製產品等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
浙江一個漁業大省,漁業由傳統生產型,過渡到捕澇、養殖,加工一體化,內外貿全面發展的產業化經營。石浦漁港、沈家門漁港是中國最早四大中心漁港中占兩席,海洋捕撈量居中國之首。杭嘉湖平原是中國三大淡水養魚中心之一。
2014年,浙江省糧食播種面積為1267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0%;糧食單產和總產量分別為5979公斤/公頃和75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1%和3.2%(見表2)。油菜籽播種面積155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9%;蔬菜620千公頃,增長0.2%;花卉苗木138千公頃,增長5.1%;葯材33千公頃,增長3.0%;果用瓜101千公頃,增長0.2%。
生豬年末存欄965萬頭,年內出欄1725萬頭,分別比上年減少25.1%和9.0%。肉類總產量156萬噸,比上年減少9.9%。水產品總產量為575萬噸,比上年增長3.5%,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68萬噸,增長4.6%,淡水產品產量107萬噸,減少0.7%。
浙江省新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1457個,面積107萬畝,累計建成6441個、面積572萬畝;新建30個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40個省級主導產業示範區和126個省級特色農業精品園,累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642個,總面積360多萬畝。農民信箱系統完成升級改版,現用戶保有量達到272萬人,2014年共發送信件6億封,簡訊9億條,日點擊量超過200萬次。浙江省已有農業龍頭企業7621家;浙江省土地流轉率達48%。新登記家庭農場5000多家,14326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全年各級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達到208億元。到年末,浙江省共開展6120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農戶(已接入和正在接入)150萬戶;開展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村1901個。浙江省97%的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37%的村實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戶受益率達到42%,已有46個縣(市、區)成為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浙江省在建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87個,保護利用一般村434個;農家樂休閑旅遊旅遊村856個、旅遊點2336個。「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總人數69萬人。 工業
浙江工業以輕工業、加工製造業、集體工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95年底,鄉鎮工業已佔浙江省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絲綢工業歷史悠久,產品精美,傳統工業聞名遐邇。電力工業發達,秦山核電站為國家第一座核能電站。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543億元,比上年增長6.9%,輕、重工業增加值分別為5407和7137億元,分別增長6.1%和7.4%(見表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2211億元,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64392億元,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2085億元,增長5.2%;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18.8%,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544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536億元,下降5.5%;股份制企業428億元,下降5.3%;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1034億元,增長6.3%;私營企業1221億元,增長5.5%。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6.8%,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
建築業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2445億元,比上年增長9.0%。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利潤總額590億元,增長11.2%;稅金總額660億元,增長16.1%。 社會消費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05億元,比上年增長11.7%,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0.7%(見圖5)。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177.7億元,增長11.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27.6億元,增長13.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5179.5億元,增長11.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725.8億元,增長10.1%。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6.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8%,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3.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8.9%,中西葯品類增長16.5%,日用品類增長14.1%,金銀珠寶類增長5.1%,通訊器材類增長10.2%,傢具類增長36.9%,五金、電料類增長47.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58.2%。年末浙江省已登記的商品交易實體市場4321家,交易額為1.95萬億元,增長9.2%。
對外經濟
2014年,進出口總額355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進口817.9億美元,下降6.0%;出口2733.5億美元,增長9.9%(見表7)。月均出口228億美元,其中7月份出口26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民營企業出口1911億美元,增長14.3%,高於浙江省出口平均增速4.4個百分點,占浙江省出口總值的69.9%,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對浙江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97.1%。
2014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550個,比上年減少22個;合同外資24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1%和11.6%。第三產業利用外資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合同外資14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3.7%、增長24.3%,分別占外資總額的59.5%和62.0%,比上年分別回落2.4、提高6.4個百分點。
2014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1.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6%;浙江省勞務人員實際收入1.6億美元,增長46.9%。經審批和核準的境外投資企業和機構共計577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中方投資58.2億美元,增長5.4%。全年實際對外直接投資34.8億美元,增長45.2%。
交通郵政
2014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1517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全年鐵路、公路和水運完成貨物周轉量9548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6.7%;旅客周轉量1077億人公里,增長5%。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684.5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38.8億元,增長64.3%;電信業務總量1145.7億元,增長19.6%。年末本地電話交換機容量1769萬門,比上年減少844萬門;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11141萬戶,增加33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7371萬戶,比上年增加299萬戶,普及率134.6部/百人;本地電話用戶1642萬戶,減少139萬戶,普及率30線/百人。年末互聯網用戶數6371萬戶,比上年增加373萬戶;其中固定互聯網寬頻接入用戶1276萬戶,增加33萬戶。
旅遊業
2014年,浙江省實現旅遊總收入6301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接待國內旅遊者4.79億人次,增長10.2%,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47億元,增長14.3%;接待入境旅遊者931萬人次,增長7.5%,實現旅遊外匯收入57.5億美元,增長6.7%。
金融業
2014年,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7924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5%,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增長7.2%。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136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2%,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長9.5%。年末個人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3116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2%。
年末共有境內上市公司266家,累計融資3706億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23家,佔全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6.8%;創業板上市公司41家,佔全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0.1%。
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25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84億元,增長14.2%;人身險保費收入674億元,增長12.7%。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475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350億元,人身險賠付支出125億元。

Ⅳ 為什麼浙江這些年經濟發展的好,主要有哪些原因

浙江省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之一,近幾年來發展尤為突出,由於電商行業的沖擊,原本小商品市場美名揚名海內外,吸引不少外國人來中國做生意。



我們也不難發現,電商行業的發展都集中在浙江和廣東一帶,因為這些位置都是對外貿易最方便距離最近的,外商來投資也是情理之中,同時大多的工廠隨著生意的開始不斷壯大,浙江的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國家也鼓勵人們創業,所以浙江人也是比較勤勞的。

Ⅵ 誰能敘述一下浙江省經濟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

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品牌大省」的戰略決策, 這既是應因宏觀調控新形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也是應因浙江經濟發展要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再造浙江經濟發展優勢的重大決策。推進名牌戰略,是建設「 品牌大省」的核心內容。 它是適應經濟全球化及我省經濟內涵式發展的要求, 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提高產業層次,增強經濟競爭力, 保證浙江經濟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 實施名牌戰略 為打造品牌大省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浙江是全國首批實施名牌戰略的省份。 1992年省政府2號文件提出了宣傳和發展名牌產品的戰略部署, 我省名牌戰略圍繞重塑浙江產品質量新形象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基本 目標,堅持突出重點,扶優扶強,推動了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目前,浙江省擁有中國名牌產品139個,位居全國第二; 浙江名牌產品總數發展到1039種,其中,工業產品819種, 農業產品215種,傳統特色文化產品5種。 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 努力拓展市場份額,企業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 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逐步提升。據統計, 工業名牌產品的銷售產值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 利稅總額佔40%,出口創匯佔全省工業製成品出口額的18%。 實施名牌戰略,對地方經濟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浙江省不少地方堅持「抓質量、擴規模、增實力、上水平、樹形象」 的工作思路,內練素質,外樹形象,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溫州市實施「質量立市、名牌興業」, 產品質量總體水平和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涌現出25個中國名牌產品和2個全國質量管理獎生產企業, 集聚了「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服裝名城」、「 中國鎖都」、「中國制筆之都」等19個國家級生產基地, 樹立起溫州行業品牌的良好形象,也為「品牌溫州」 創建打下堅實基礎。 在實施名牌戰略中,廣大企業以名牌創建為契機, 推動企業質量管理上水平,使全省涌現出一批質量管理的先進典型。 他們採用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持續開展質量管理評審, 積極開展全員質量管理,通過上下道工序調查、質量演講比賽、 技能競賽、質量知識競賽、產品比對試驗、 QC小組成果發表等形式, 激發了員工參與企業質量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營造了濃厚的質量文化氛圍,為提升產品質量, 創建名牌打下堅實基礎。 實施名牌戰略,促進傳統產業的提升。 一些傳統產業實施名牌戰略後,以技術改造、科技創新為突破口, 品種不斷創新、品質日益提高,出口、銷售收入、 利潤指標普遍提高,重新煥發了青春活力。 代表紡織業國際先進水平的無梭織機,我省擁有率已從幾年前的3% ,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我省的傳統紡織產業整體得到提升。 中國黃酒集團有限公司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累計技改投入超過6 億元,將電子計算機控制應用到黃酒發酵生產過程中, 並對一些黃酒生產中的技術難點進行了攻關, 解決了許多困擾黃酒業多年的技術難題。 按照品牌大省要求 深入推進名牌戰略 當前,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強勢品牌是制約我省「品牌大省」 建設的重要因素。我省有些企業雖然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 但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名牌尚未出現; 有些企業增長速度很快,但是企業規模不大,品牌集聚和輻射不強, 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率還很低;不少企業在技術上有所進步, 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還是較少,核心技術還是從國外引進; 有些企業比較善於在商品市場上進行運營, 但能夠運用國際資本市場和期貨市場來進行運營的還是不多。 按照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經營品牌、延伸品牌, 做到無牌貼牌變有牌,有牌變名牌, 培育更多的中國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努力創造若干世界名牌, 努力打造「品牌大省」的要求, 下一步深入推進名牌戰略要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認識,調整思路,圍繞「品牌大省」建設, 深化名牌戰略。要正確理解和把握「品牌大省」的內涵, 積極發揮名牌戰略在打造「品牌大省」中的主力軍作用。 要從品牌教育入手,加大對各級政府、 有關部門和企業領導的品牌意識教育,通過理論學習、 方法學習和實務學習, 了解和掌握創名牌的一般規律並能運用於名牌戰略的實踐中。 要調整實施名牌戰略的重點方向, 積極打造一批具有相當規模的名牌群體。 從國內外名牌戰略的實踐來看,從我省經濟結構特點看, 以科技創新和現代品牌經營方式, 推動特色產業和塊狀經濟產業集群發展,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堅持保護建設和節約整治並重,緩解資源要素環境壓力的有效舉措。 實施名牌戰略,必須從最基礎的市場調研做起,了解相同產品、 相近企業、同一行業的產品市場情況,包括市場空間、市場定位、 市場價格、市場服務、市場營銷及企業運作模式和企業文化建設, 從中尋找市場盲區或盲點,創造名牌的市場空間, 形成名牌的發展優勢。 (二)加強研究,科學規劃,著力培育,提升品牌集中度。 要在保持我省現有名牌競爭優勢的基礎上, 認真研究解決品牌建設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 研究名牌戰略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利用、 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明確下一步深入實施名牌戰略,打造「 品牌大省」的總體思路和指導思想。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 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打造「品牌大省」的戰略部署, 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提高綜合實力為目標, 以深入實施名牌戰略為抓手,綜合運用各種政策手段,集中資源、 力量,著力培育和發展一大批名牌產品,帶動全省企業質量水平、 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動結構優化、 產業升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實現我省由「製造大省」向「 品牌大省」的跨越。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 從浙江經濟的實際出發, 制定符合浙江經濟特點和企業現狀的名牌戰略實施和發展規劃, 重點培育、扶持一批國家級名牌和若干世界級品牌, 擴展我省名牌的產業領域,提高名牌經濟的市場佔有率和覆蓋面; 在打造區域名牌、服務(三產)名牌和農產品名牌上花功夫, 帶動民營經濟、中小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層次, 全面提高國際競爭力,塑造浙江品牌的整體形象; 發揮名牌的帶動及其對資源的整合作用,促進資源的有效整合, 促進有限的資源向名牌龍頭企業集聚,完善產業鏈,促進產業提升。 (三)推進區域塊狀經濟向優勢名牌集聚,積極創建區域名牌。 浙江以企業集群和產業集聚為特徵的塊狀經濟, 是我省產業經濟的一大特色。進一步整合這種塊狀經濟, 並將其融入全球化的產業鏈中, 有助於增強浙江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為此, 要對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工業園區加速進行整合、擴容和提升, 在充分利用現有園區的基礎上,突出特色,強化創新,合理布局。 要著力彌補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著力延伸產業鏈, 形成專業化的分工協作, 使塊狀經濟區不僅僅是大量企業的簡單集聚, 而且成為從產品研發到品牌整合擴展的一個完整體系, 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浙江製造」的大本營。要採取因地制宜、 分類指導的方法,著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區域名牌」。 (四)堅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強化政府服務和引導, 推進名牌的培育和發展。 充分發揮市場對名牌培育和名牌發展所具有的推動作用, 把競爭重心調整到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售後服務,增加市場佔有率, 增強名牌競爭力上來。通過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積極推動企業走品牌之路,引導企業加強對消費需求、營銷環節、 競爭對手、未來市場變化的分析,結合自身優勢調整市場戰略, 確立品牌形象。要著力抓好重點行業、 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的爭名創牌工作。對地方優勢產業、省級名牌、 有希望爭創國家名牌、沖刺世界級名牌的產品和企業進行排隊, 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力爭盡快取得突破。同時, 要注重在先進製造業基地的重點行業、 高技術產業中培育和發展強勢品牌。要營造「千家爭名牌、 萬家創品牌」的氛圍,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參與名牌戰略實施。 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進一步優化政府服務經濟工作的軟環境。 持續加大打擊假冒偽劣的力度, 為名牌的培育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不斷改善名牌評價和推薦工作, 建立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和符合競爭規則的評價和推薦機制, 確保名牌戰略的順利實施。 在長三角地區省級名牌互認協定的基礎上, 繼續推進二省一市名牌戰略的交流和聯動保護機制。 (五)充分發揮政策杠桿作用,完善品牌建設配套措施。 實施名牌戰略、打造品牌大省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 涉及市場環境、產業結構、金融投資、 貿易條件和法制建設等方方面面。 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國家的力量和政府的行為在推進企業實施名牌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 作用。美國是個典型的市場經濟國家,在鼓勵企業創造名牌、 走品牌發展之路方面有不少積極的政府行為;日本、 韓國和歐洲等也在激勵企業提高質量、 創造名牌方面採取了不少政策措施。廣東、山東、江蘇、 福建等地政府充分發揮政府作用,紛紛出台政策, 激勵和扶植名牌企業。參考國內外先進經驗, 我省應該出台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創造名牌、走品牌發展之路。 (六)以品牌建設為抓手,推進中小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 我省中小企業量大面廣,但相當部分企業創牌意識不強, 質量管理水平不高,產品質量穩定性差。因此, 提高中小企業質量管理能力和產品的質量, 樹立浙江中小企業良好的質量形象, 是我省實施名牌戰略的重要環節。一是品牌帶動。 通過爭名牌創品牌,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檔次。 二是對中小企業的質量幫扶。以創自主品牌為抓手, 加強質量基礎工作,推動產品質量的提高。對中小企業而言, 創自主品牌,必須有質量作支撐;而產品質量的提高, 又為爭創自主品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Ⅶ 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是哪個省份

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是哪個省份,這個我們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個是製造業的產值,另一個是製造業的質量。

如果從製造業的產值來看,目前廣東肯定是製造業最發達的一個省份。

衡量一個省份製造業是否發達,我們可以從工業企業數量,工業產值,進出口貿易等多方面去評價。

目前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幾個省份是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這些。

比如下圖的是2018年我國各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營業收入的排名情況。


2018年江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達到8491.9億元,這個規模比廣東多出了182億左右。

如果從製造業質量的角度去看,目前上海才是我國最發達的一個省份。

雖然廣東的製造業產值和製造業企業數量非常多,從規模上能夠排在全國第一,但是如果從製造業質量的角度去看,我認為目前上海才是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一個省份。

而上海的製造業質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工業門類齊全。

上海是我國工業的發祥地,製造業發展歷史比較悠久,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上海生產的很多產品門類都是非常齊全的,從重工業到輕工業,從一些低端產業到一高端產業都有所涉及。

第二、高端製造業比較厲害。

雖然上海的工業總產值沒有廣東和江蘇等其他省份高,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只能排在全國第10位,但是上海以一個市的力量,每年能夠產生出38,000多的工業產值,已經是很厲害的了,如果單純從單位面積製造業產值來衡量,那麼上海目前的單位工業產值應該是所有省份當中最高的一個。

除了單位產值高之外,更關鍵的是目前上海是我國很多高端製造業的基地,也是我國一些核心工業的製造業基地。目前上海的高端製造業涵蓋了飛機製造,汽車製造,船舶航母製造,火箭衛星製造,潛艇製造,集成電路製造,電器製造等等,很多國之重器都是由上海生產製造的。

因此從製造業質量和影響力來看,我認為上海才是目前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一個省份。

Ⅷ 浙江發達嗎怎麼樣

浙江省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17,屬於高等水平,同時他也是多年來中國大陸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2009年以前),可見他的可發展水平甚高。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為272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8%(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12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745億元,分別增長3.2%、12.3%和12.1%。人均GDP為52059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7690美元,仍居國內各省第二位),增長10.1%。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2005年的6.7∶53.4∶39.9調整為2010年的5.0∶51.9∶43.1。從各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來看,第一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0.1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3%;第二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6.5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5.0%;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5.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3.7%。隨著整體經濟恢復平穩較快發展,各行業也逐漸回到均衡發展態勢。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工業增速比去年提高了6.7個百分點,為本省經濟增長提供了主要動力;第三產業保持穩定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除房地產業有所回落外,各行業都保持較快發展。
浙江是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對外開放省份。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綜合性的農業高產區域,以多種經營和精耕細作見長,大米、茶葉、蠶絲、柑桔、竹品、水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綠茶產量佔全國第一,蠶繭產量佔全國第二,綢緞的出口量佔全國的30%,柑桔產量名列全國第三,
住宅區
毛竹產量居全國第一。
浙江也是全國的一個重點漁業省,漁業已由傳統的生產型,逐步過渡到現在的捕澇、養殖,加工一體化,內外貿全面發展的產業化經營。舟山漁場是全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海洋捕撈量居全國之首。杭嘉湖平原是全國三大淡水養魚中心之一。
浙江工業基礎較好,以輕工業、加工製造業、集體工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95年底,鄉鎮工業已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絲綢工業歷史悠久,產品精美,傳統工業聞名遐邇,電力工業發達,秦山核電站為國家第一座核能電站。新安江電站為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和施工安裝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浙江境內交通條件日趨改善。
2004年全省進出口852.3億美元,其中出口581.6億美元,進口270.7億美元。批准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3824家。合同金額145.6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66.8億美元。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設計咨詢新簽合同額16.8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5.3億美元。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10600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902.5億元。境外入境旅遊者276.7萬人次,其中外國人177.6萬人次,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99.0萬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3億美元。全年國內國際旅遊總收入1010.1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7855.1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4982.5億元。年末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7741.7億元。全年保費收入291.0億元,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197.9億元,財產險保費收入93.1億元。各類賠款及給付支出88.3億元。 全年城鎮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96元,實際增長7.4%。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城鎮家庭人均購建房支出達到1844元,比上年增長21.7%,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799元,增長3.1%,人均居住面積達51.3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6.2%和39.5%,分別比上年降低0.4個百分點和上升1.3個百分點。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為3.6輛。 浙江省各類市場蓬勃發展。1996年底統計,全省有專業市場4388個,年成交額達2545億元。其中消費品專業市場3886個,生產資料專業市場502個,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專業市場286個(內有超10億元的大型專業市場57個,超100億元的2個),並有43個被評為「全國文明市場」。1994年國家工商局排名的全國百強專業市場中,浙江省就佔了24個,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名列榜首,紹興中國輕紡城位居第二。浙江省創下了專業市場成交總額,超億元市場、單個市場成交額均居全國首位的新紀錄。專業市場的興起,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全省有21個縣市成為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浙江風景
浙江外向型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國家批準的一類口岸10個,省級批準的二類口岸10個。有67個市縣對外國人開放,37個市縣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國家先後批准建立了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保稅區,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包括對外國人開放市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浙西南和浙西北廣大腹地的梯度推進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1995年,已與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家客商建立了經濟貿易關系,在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巴西、墨西哥、多哥等國家設立了貿易公司或辦事處。先後建立了30家省級專業進出口公司。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作領域廣泛。來浙江投資的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合作項目涉及多種領域,「三資」企業遍布全省各市地。進入90年代以來,對外友好交往發展也很快,已同9個國家結成了23對友好城市(縣、州)關系和4對友好交流關系,與10多個國家的40多個民間組織建立了固定友好交流渠道。全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也與國外建立了近百對友好關系,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專家,學者相互進行科技交流,聯合國等有關組織在浙江建立了中國水稻研究所等26個項目。

Ⅸ 浙江製造業現狀

製造業是浙江工業經濟的支柱,也是該省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2010年7月,浙江省工商局最新的個私經濟半年報顯示,面對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和「後危機時代」曲折多變的經濟形勢,浙江民間資本創投積極性未減反增,再現「創業潮」。截至6月底,全省共有各類市場主體283.8萬戶,與2009年年底相比,市場主體總量新增11.2萬戶,新設企業戶數創新高;其中私營企業總數突破60萬,同比增長11.76%,月均新增私營企業達到9611家。
在後危機時代,低位進入,搶占市場,經商DNA發達的浙江小老闆們創業熱情空前高漲。據浙江個私報告透露,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設市場主體28.4萬戶,同比增長7.06%。全省新設企業6.1萬戶,同比增長32.92%,首創新高。在行業分布中,租賃、商業、服務業、批發零售、製造業等創投集中。上半年,新設企業戶數最多的行業是批發零售業,佔新設企業總量的32.60%,其次是製造業,佔30.39%。這兩個行業新設企業戶數佔全部新設企業總量的六成。
眾多投資涌進裝備製造業。上半年,通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和金屬製品業等行業新設企業戶數,位居製造業30個行業大類的前三,佔新設製造業總量的34.44%。尤其是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新設戶數為2094戶,達到歷史最高值但是,值得令人警惕的是,在光鮮數據的外表下,現實卻越來越殘酷。舉個簡單的例子,世界盃的「嗚嗚祖啦有90%產自中國,這90%的份額,分別來自我國兩大製造基地——浙江和廣東。而據生產者透露,這款風靡全球的喇叭,其中國生產者只有5%的利潤。
廣東一位生產嗚嗚祖啦的製造商負責人透露,一個嗚嗚祖啦的出廠價僅為2.05元,毛利更是僅為0.2元;而在義烏地區,嗚嗚祖啦出廠價為0.6~2.5元不等。如此低價的嗚嗚祖啦,生產商的平均利潤僅有5%。換言之,一個出廠價2元的嗚嗚祖啦,生產商僅有0.1元的利潤。 嗚嗚祖啦在南非的價格並不低廉。據當地人士介紹,目前嗚嗚祖啦在南非的售價從20蘭特~60蘭特不等,約合人民幣17元~54元不等。」
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浙江對省內的製造業花了很大的力氣進行改革,除去一小部分知名品牌和大企業外,實際上,低附加值,低利潤,低質量的產品仍然占據著浙江製造業的大半天空。很多工廠簡陋的令人無法想法,只有當自己親自走進這樣的工廠參觀,你才能想像出來—原來這樣的環境,這么簡陋的地方竟然能生產出這個看上去這么光鮮的產品。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我現在負責采購的一款產品,是太陽能的庭院燈,帶光敏感應的,當周圍環境暗下來的時候,會自動發光。應該算是有小小的科技含量了,但就是這么一款產品,浙江寧波大部分地區出廠價最便宜的只有4元多點,有些用料較多,通過認證較多的產品也不過10元多點。而且大多數都是手工作坊或者一些簡易小廠生產出來的。
走進這樣的工廠,我們可以看見,成堆的塑料材料,太陽能電池板和線路板堆在簡陋的廠房裡;十幾個外來民工在裡面對這些材料拼湊成一個個成品。沒有想像中的機器精確安裝以及高科技流水線作業,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依靠低人工成本,低材料價格,才能拼湊出如此低的價格。而且更重要的是,現在雖然老外把價格壓的越來越低,但對產品的質量要求卻越來越高。一方面,產品本身利潤被壓榨的越來越低,工廠為了賺錢,拚命地壓勞動力,使用低質量材料。這就造成了很多工廠產品質量不過關,客戶索賠增多。另一方面,為了接到訂單而又不得不和其他工廠打價格戰,很多工廠接的訂單價格不超過百分之十,除去工人工資,產品製造成本等一系列費用,真正到老闆手裡的利潤也就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這就使絕大部分工廠陷入了這樣的惡性循環中。更為嚴峻的是,從2008年開始,浙江就出現了用工荒的情況,導致工人工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給很多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歸根到底,還是我們國內廠家自己的無序競爭造成了現在的這種局面。

Ⅹ 浙江的優勢有哪些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瀕東海,南界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為鄰。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為浙。地形:浙江省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佔全省總面積70.4%。主要山脈自北而南分別有懷玉山,天目山脈,括蒼山脈。平原面積23.2%,主要有杭嘉湖平原,寧紹平原和溫黃平原;盆地主要是金衢盆地。境內河湖水面積佔6.4%,有錢塘江、甌江、曹娥江、靈江、苕溪、飛雲江、甬江和鰲江等水系,此外,還有大運河,杭州西湖、嘉興南湖、紹興東湖和寧波東錢湖、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浙江海岸線總長6400餘公里,居全國首位。有沿海島嶼3000餘個,水深在200米以內的大陸架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
水文:河流水源充足,地表水平均年徑流總量900多億立方米。
土壤:土壤以黃壤和紅壤為主,佔全省面積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為水稻土,沿海有鹽土和脫鹽土分布。
氣候:季風顯著, 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 光照較多, 雨量豐沛, 空氣濕潤, 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氣溫15~18℃, 極端最高氣溫33~43℃, 極端最低氣溫-2.2~-17.4℃;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資源 動植物資源:浙江是我國高產綜合性農業區,茶葉、蠶絲、柑橘、竹製品等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森林覆蓋率達59.4%,植被資源在3000種以上,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45種。樹種資源豐富,素有"東南植物寶庫"之稱。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123種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野生動物有獸類80多種,鳥類300-400種,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2種,二級保護動物103種,省級保護動物44種。 礦產資源:種類繁多,有鐵、銅、鉛、鋅、金、鉬、鋁、銻、鎢、錳等,以及明礬石,螢石、葉蠟石、石灰石、煤、大理石、膨潤土、砩石等。明礬石礦儲量居全國第一,螢石礦儲量居全國第二。
水資源:浙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居全國第4位,但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2004立方米,低於全國人均水平。
海洋:浙江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於500平方米 的海島有3061個,是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積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島為我國第四大島。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居全國首位,其中大陸海岸線2200公里,居全國第5位。岸長水深,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290.4公里,佔全國的1/3以上,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105.8公里。東海大陸架盆地有著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前景。
旅遊:浙江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物之邦、旅遊勝地"之稱。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特色明顯,知名度高。 經濟 一、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浙江省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17,屬於高等水平,同時他也是中國大陸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除直轄市),可見他的可發展水平甚高,估計沒有錯的話在兩年之後(即2010年)全省人均生產能力到達9000美金以上。)
1.三大產業協調發展。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為21486.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增幅比上年回落4.6個百分點,比全國高出1.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095.4億元,增長3.9%,增幅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1580.3億元,增長9.4%,增幅回落6.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8811.2億元,增長11.8%,增幅回落3.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例為5.1∶53.9∶41,三產比重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一、二產增加值比重分別下降0.2和0.1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為42214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6078美元,增長8.6%。
工業生產保持增長。2008年,全部工業增 加值10359.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8083億元,均比上年增長10.1%,增幅比上年分別回落6.3和7.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513.6億元,下降11.7%,與上年(增長29.8%)相比,增幅差為41.5個百分點。由於石油加工和黑色金屬行業分別虧損43和25.9億元,對全省工業利潤增長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如扣除鎮海煉化和杭鋼、寧鋼這3家企業的影響,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利潤下降7.3%。
服務業較快發展。2008年,服務業增加值增幅高出GDP增幅1.7個百分點。
2.三大需求較為均衡。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3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增幅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投資8523億元,增長10.6%,增幅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非國有投資5610億元,比上年增長11.2%,佔65.8%。基礎設施投資2370億元,增長7%,佔27.8%。房地產開發投資1999億元,增長9.8%,增幅比上年的15.7%回落5.9個百分點,佔23.5%,房屋施工和竣工面積分別增長3.9%和0.8%,其中新開工面積下降3.3%,房屋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下降36.6%和30.9%。年末限額以上施工項目25892個,比上年增長6.1%,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12227個,下降0.7%,一批重大工程相繼開工建設,成為擴內需、保增長的重要力量,各項在建工程進展順利。
進出口總額為211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4%,其中進口568.6億美元,增長17.0%,出口1542.9億美元,增長20.3%,出口增幅扣除人民幣升值因素增長9.9%。出口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1個百分點,也高於廣東(9.4%)、上海(17.6%)、江蘇(16.9%),但低於山東(23.9%)。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858家,合同外資178.2億美元,下降12.6%,實際外資100.7億美元,下降2.8%。
3.財政、居民收入保持增長。2008年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2008年,全省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3730.1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933.4億元,增長17.2%,按可比口徑增長15.3%。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208.3億元,增長2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727元,比上年增長10.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258元,增長12%,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幅分別為5.4%和6.2%。
4.各類價格大幅回落。1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下降0.4%,我省金華市房屋銷售價格比上年上漲5.1%,從年初的第66位前移至第3位,溫州、寧波分別上漲1.6%和0.8%,居第32和40位,杭州下降0.1%,居第49位。
二、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
1.自主創新能力增強。2008年,啟動實施了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預計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R&D)相當於GDP比例為1.6%左右。政府科技投入力度較大。全年財政科技支出86.8億元,比上年增長21.3%。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增強,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長17.9%,購置技術成果費用增長23.4%。限額以上投資項目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2312億元,增長6.2%,占工業投資的59.1%。創新成果進一步體現。
2.民生繼續得到改善。2008年,地方財政對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體育與傳媒、醫療衛生、城鄉社區事務、環境保護支出分別增長31.1%、29.2%、27.2%、25.4%和48.2%,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分別增長18.3%、14.9%和13.2%。新增城鎮就業7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平安浙江」建設成效顯著,據調查,2008年群眾安全感達95.65%。全面小康建設取得新進展,2007年全省全面小康實現度為89.6%,比2006年提高2.4個百分點,按全國統一的指標體系測算,我省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2個百分點,列北京、上海、廣東之後,居第4位。2007年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81.2%,居各省區第1位。
浙江是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對外開放省份。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綜合性的農業高產區域,以多種經營和精耕細作見長,大米、茶葉、蠶絲、柑桔、竹品、水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綠茶產量佔全國第一,蠶繭產量佔全國第二,綢緞的出口量佔全國的30%,柑桔產量名列全國第三,毛竹產量居全國第一。
浙江也是全國的一個重點漁業省,漁業已由傳統的生產型,逐步過渡到現在的捕澇、養殖,加工一體化,內外貿全面發展的產業化經營。舟山漁場是全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海洋捕撈量居全國之首。杭嘉湖平原是全國三大淡水養魚中心之一。
浙江工業基礎較好,以輕工業、加工製造業、集體工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95年底,鄉鎮工業已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絲綢工業歷史悠久,產品精美,傳統工業聞名遐邇,電力工業發達,秦山核電站為國家第一座核能電站。新安江電站為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和施工安裝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浙江境內交通條件日趨改善。
2004年全省進出口852.3億美元,其中出口581.6億美元,進口270.7億美元。批准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3824家。合同金額145.6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66.8億美元。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設計咨詢新簽合同額16.8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5.3億美元。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10600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902.5億元。境外入境旅遊者276.7萬人次,其中外國人177.6萬人次,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99.0萬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3億美元。全年國內國際旅遊總收入1010.1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7855.1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4982.5億元。年末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7741.7億元。全年保費收入291.0億元,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197.9億元,財產險保費收入93.1億元。各類賠款及給付支出88.3億元。
全年城鎮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96元,實際增長7.4%。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城鎮家庭人均購建房支出達到1844元,比上年增長21.7%,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799元,增長3.1%,人均居住面積達51.3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6.2%和39.5%,分別比上年降低0.4個百分點和上升1.3個百分點。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為3.6輛。
浙江省各類市場蓬勃發展。1996年底統計,全省有專業市場4388個,年成交額達2545億元。其中消費品專業市場3886個,生產資料專業市場502個,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專業市場286個(內有超10億元的大型專業市場57個,超100億元的2個),並有43個被評為「全國文明市場」。1994年國家工商局排名的全國百強專業市場中,浙江省就佔了24個,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名列榜首,紹興中國輕紡城位居第二。浙江省創下了專業市場成交總額,超億元市場、單個市場成交額均居全國首位的新紀錄。專業市場的興起,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全省有21個縣市成為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浙江外向型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交通 滬杭、浙贛鐵路相接縱貫省境,與杭甬、杭宣鐵路構成交通主幹線,鐵路通車里程900公里。浙西南的運輸大動脈、全長251公里的金溫鐵路,已於1997年8月全線鋪通。1937年建成的錢塘江大橋是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雙層橋,至今仍是浙贛線之咽喉。錢江二橋和錢江三橋已建成通車。全省有6條國道和66條省級干線公路,全省所有鄉鎮已通公路。杭甬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滬杭高速公路正在建中。
航空網線初步形成航空
全省有杭州、寧波、溫州、義烏、路橋、衢州、舟山7個民用機場,其中杭州蕭山機場和寧波櫟社機場為國際機場。
鐵路
有滬杭、浙贛兩條干線和蕭甬、宣杭、金千、金溫等支線,杭州、寧波、溫州為主要始發站,杭州東站、金華西站為主要中轉站。
高速公路
已建成滬杭、杭寧、乍嘉蘇、杭浦、杭甬、瀋海、甬金、甬台溫、諸永、台金、金麗溫、杭金衢、杭徽、杭千、龍麗、杭州灣跨海大橋
國道
104國道:(北京--南京--福州),在浙江省境內途經長興、湖州、德清、杭州、紹興、上虞、嵊州、新昌、天台、臨海、黃岩、路橋、樂清、溫州、瑞安、平陽、蒼南等縣市。其中,杭州棗天台段已建成高速公路,其他路段也正在建設高速公路。
320國道:(上海--雲南瑞麗),在浙江省境內途經嘉善、嘉興、桐鄉、餘杭、杭州、富陽、桐廬、建德、壽昌(接330國道)、衢州、常山等縣市。其中,上海棗杭州段已建成高速公路,杭州棗壽昌段也建成了高等級公路。
329國道:(杭州--舟山沈家門),途經、紹興、上虞、慈溪、寧波、北侖、定海、普陀等縣市,其中,杭州--寧波段已建成高速公路,寧波白峰棗舟山鴨蛋山輪渡24小時晝夜通航。
330國道:(壽昌--溫州),途經蘭溪、金華、永康、縉雲、麗水、青田等縣市,這條國道與金千、金溫鐵路並行,其中壽昌--金華段已建成高等級公路,金麗溫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設之中。
水運
沿海的寧波、上海與舟山群島之間每天都有多班客輪往返,形成了中國最為繁忙的海上客運「金三角」。京杭大運河的杭州--蘇州、杭州--無錫區段每天尚存一班夕發朝至的遊船對開。
文化 浙江文化燦爛,人文薈萃,科技教育發達,名勝古跡眾多,素享「文物之邦,旅遊之地」美譽。在歷史上,浙江涌現的科技教育、文化名人燦若星河。現今,浙江省擁有國務院部屬科研和開發機構20個,省市科研機構150多個,向國內外開放的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重點專業實驗室3個,以及一批國家行業研究中心。有浙江大學等37所高等院校。1981年建立了學位制度。1995年有12所高校擁有碩士點233個,博士點70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在校學生鞏固率分別為99.3%和99.5%。普遍實施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形成從文化補習、技術培訓到中等專業教育和大學的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體系。浙江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省級321處,市縣級1674處,共有文物保護點近4萬處。全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1處,國家自然保護區10,森林公園最多的省,有絲綢、茶葉、南宋官窯等博物館。杭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寧波、紹興、衢州、臨海、金華也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浙江旅遊資源豐富,是全國自然和生態環境最佳的省份之一,擁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風景區。這些景區或以峰著稱,或以洞為奇,或以瀑取勝,或以植被景觀見長;或金灘奇岩、海濱風光,或江南園林,玲瓏剔透,或得天獨厚,溫泉宜人,都是旅遊療養的好地方。到90年代,一個以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為中民的浙江旅遊網路正在形成,浙東海國風光,浙西名山秀川,浙南靈峰異壑,浙北運河古蹤,交相映輝,深受海內外旅遊者青睞。

閱讀全文

與浙江的工業和製造業發展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a4怎麼用鑰匙關窗戶 瀏覽:699
馬鞍山二電廠至汽車城多少公里 瀏覽:49
普洱市和臨滄市哪個地方工業發達 瀏覽:132
奧迪a3濕式雙離合怎麼換油 瀏覽:888
汽車前輪仰角偏怎麼校正 瀏覽:513
奧迪副油箱怎麼把油放出來 瀏覽:10
汽車保險有多少種 瀏覽:144
汽車變速箱壞了會怎麼辦 瀏覽:604
江蘇東方國信工業互聯網怎麼樣 瀏覽:544
純電動汽車怎麼看續航里程 瀏覽:490
炎陵到瑞安的汽車要做多久時間 瀏覽:980
吉利賓士什麼時候出 瀏覽:433
汽油車為什麼比電動汽車便宜 瀏覽:958
工業相機參數伽馬是什麼作用 瀏覽:560
豐台工業門有哪些 瀏覽:820
去哪裡學汽車貼膜培訓 瀏覽:639
益陽工業白油哪裡有 瀏覽:8
工業讀碼器哪個比較好 瀏覽:245
大工業電價包括哪些用戶 瀏覽:525
長安汽車壓了多少訂單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