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化如何發展

工業化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2-06-28 23:59:08

❶ 工業化是怎樣推進的

在以後的數十年中,雖然礦業領域未有引起轟動的發明,但煤炭工業作為工業原料以及不可缺少的新興能源,日顯重要,而傳統的水輪及人口的增長,早在汽輪和鐵路交通發展帶來新的工業化階段以前,就使得礦工的人數以及煤的採用量年年上升。到19世紀中葉,英國的煤產量已上升到年產5000萬噸。當時在礦上約有20萬工人在勞動。工業化在大大向前推進,但高潮還未到來。

與煤的開采相適應,鐵廠的產量也在增長。蒸汽機製造廠、紡織機械廠、煉鐵廠以及很多其他生產部門,都要用鐵。冶金廠因此成為一個較大的行業單位。

由於把煤轉為焦炭的方法數十年以後才為大多數冶金廠所採用,所以最初還不能說到那時為止很有限的生產能力有什麼增長。第一批高爐生鐵的日產量沒有超過4噸。幾年以後,即1740年在謝菲爾德由本傑明•亨茨曼首次生產出了坩堝鋼。這是一種由於加入其他物質而較為純質的鋼材,其質量在英國從未達到過。為了滿足較高的要求,英國在此以前一直輸入瑞典或德國的鋼材,這些鋼材是用高質量的礦砂冶煉的。在18世紀的上半葉,瑞典是歐洲最重要的產礦砂國家,因為在那兒不僅有高質量的礦砂,而且木炭可以無限量地使用。

即使在亨茨曼擴充了他的設備、其他冶煉廠也援用了他的生產方法後,坩堝鋼的產量仍只是緩慢地上升,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❷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發展道路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強國均由走工業化發展道路而確立。從英國催生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美德兩國引發第二次工業革命並遠超英國,可以清楚地看到工業化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和基礎,對促進國家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工業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工業實踐相結合的成果,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經過長期的工業實踐與探索,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奮斗中逐漸形成的,與西方國家的工業化道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實現了對發達國家工業化理論與實踐的超越。
這其中蘊含的實踐邏輯,將繼續指導由工業大國邁進工業強國。

❸ 工業化的兩種基本途徑是什麼各有什麼特點

工業化的兩種基本途徑傳統工業化和新型工業化,具體如下:

一、傳統的工業化

傳統的工業化是以大規模機器生產為特徵的工業生產活動向原有的生產方式和狹小的地方市場提出挑戰,特點有:

1、消極方面

伴隨大規模工業化而產生的日益嚴重的大氣、海洋和陸地水體等環境污染,大量土地被佔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劇等,對社會、自然、生態造成巨大破壞,甚至危及人類自身生存,迫使各國對工業化的發展進行某種限制和改造。

2、積極方面

促進了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社會轉變,農業勞動力大量轉向工業,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社會生產得到極大地提高。

二、新型工業化

所謂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特點如下:

1、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3、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❹ 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如何起步的取得了怎樣的成效有何特點

在貧窮時期艱難起步,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始於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是1953—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成效: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時期,積極探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化的戰略重心逐步轉向在配置資源中發揮市場作用、低成本出口導向、建設開放型經濟、基於產業演進規律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特點:優先發展重工業,並強調處理好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之間的關系。
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中國無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後,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質技術基礎,使機器大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取得優勢地位,使社會主義國家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過程。
拓展資料:
在中國,無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後,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質技術基礎,使機器大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取得優勢地位,使社會主義國家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過程。
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性質 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資本主義工業化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後者是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所有制和僱傭勞動者相結合的生產方式為基礎,以榨取最大的利潤為目的,依靠對國內外人民的殘酷剝削來實現的。前者是以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已成為國家主人的勞動者直接相結合的生產方式為基礎,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為目的,它立足於自力更生,主要依靠社會主義的內部積累,同時也根據平等互利原則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來實現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意義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各國無產階級尤其是原來經濟落後的國家的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所面臨的共同任務。只有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才能用它提供的先進生產資料來裝備、改造工業、農業、運輸業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盡快提高勞動生產率,滿足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才能加強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獨立,履行工人階級的國際義務,並逐步地為在將來向共產主義過渡准備好物質條件。對於已經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但原來工業基礎比較落後的國家來說,只有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完成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使社會主義國家擁有自己的強大的物質基礎以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充分顯示出來。

❺ 社會主義的中國在工業化該如何做

中國的工業基礎,是在前蘇聯的支援下建立的。
但是獨立自主的初級工業體系的建立,卻是在文革時期艱難完成的。因為同時期進行的三線國防建設。
但是新中國明顯沒有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不僅是前蘇聯的,還有引進美日德的,總之就是一鍋大雜儈。
真正的完整的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的建立,是改革開放後發展起來的,依託龐大的廉價勞動力、龐大的消費市場,以及老一輩人的艱苦奮斗,還有全民義務教育的實行等等,一系列配套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思想解放等條件加成
即便如此,中國新型工業化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❻ 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遼中南工業基地

有利條件:科技發達,海路運輸便利,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便利的交通,市場廣闊,工業基礎好,勞動力資源豐富。南部面臨渤海和黃海,這對發揮東北區口岸多、腹地廣闊、經濟基礎好的優勢,發展外向型工業,開拓東北亞國家及俄羅斯、東歐各國的市場,擴大出口創匯都十分有利。

不利條件: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存在的問題是能源與水資源的不足。

2、京津唐工業基地

有利條件: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中國。 交通便利,緊靠山西能源基地,並由輸油管道連接東北、華北的油田。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而且礦產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

不利條件:環境問題特別是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而區域發展不平衡,則更是大的阻礙。

3、珠江三角洲

有利條件: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據港澳台及東南亞較近,多僑鄉,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

不利條件: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

4、長江三角洲地區

有利條件: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蘇南與浙北依託上海,這個中國的經濟首都,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區,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是四地區中最快的。

不利條件: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❼ 中國是如何實現工業化的

新中國的現代化,主要包括經濟上的工業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學化和理性化等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其核知心是工業化問題。
新中國工業化的發展歷程:
1、過渡時期(1949—1956年):新中國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先合理調整後社會主義改造;超額完成一五計劃等措施使新中國的工業化全面道起步。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基本建設投資近千億元,石油電力工業發展迅速,交通運輸業也有較大發展,但「大躍進」三年造成了我國工業的畸形發展。③文革時期(1966-1976年):受「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除交通運輸業外其他版均處於倒退的局面,新中國工業出現了嚴重挫折。④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為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農村中權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城市中企業管理體制和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沿海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辟,推動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從而大大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進程。

❽ 西方工業化的資本原始積累是靠剝削與掠奪,中國工業化的發展是靠什麼呢

「西方工業化」與「資本原始積累」是兩個概念,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所謂資本原始積累,是指通過暴力的非法手段,將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強行分離,從而使生產資料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從而達到積累原始資本的目的。其結果就是使社會生產資料集中到少數人手裡,從而使生產者轉化為被僱傭的大批產業工人,為大工業生產時代創造了基本條件-----當年英國的圈地運動就是例證。

列寧去世後,他的繼任者按照這個著名的政治公式,對蘇維埃的大工業體系進行了規模化的建設,並在後來一度成為新中國大工業的範本-----蘇聯援建的鞍山鋼鐵廠、本溪鋼鐵廠、.撫順發電廠、武漢長江大橋;蘇聯援建的「米格」戰斗機生產線;蘇聯援建的B-750」型地空導彈生產線……。

閱讀全文

與工業化如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工業和安理工電氣哪個好 瀏覽:190
核工業總醫院發展怎麼樣 瀏覽:165
別克汽車運輸模式如何解除 瀏覽:369
蘇聯工業項目有哪些 瀏覽:162
天津小汽車搖號如何登錄 瀏覽:768
淶源到北京汽車哪個站 瀏覽:699
工業吸塵器有什麼好用 瀏覽:983
公共汽車到哪裡去的 瀏覽:787
奧迪q5l45致雅型和動感哪個好 瀏覽:594
汽車夏天氣溫高怎麼辦 瀏覽:337
工業機器人是什麼級別 瀏覽:910
奧迪q5底盤裝甲怎麼樣 瀏覽:725
汽車開溝里如何獲賠 瀏覽:945
什麼是正時汽車 瀏覽:527
工業膠帶怎麼翻譯 瀏覽:306
安踏羚跑工業園有多少配色 瀏覽:103
19款寶馬6gt怎麼樣 瀏覽:750
三陽汽車哪個牌子好 瀏覽:934
工業品怎麼做好 瀏覽:529
奧迪a1辦下來多少錢 瀏覽: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