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東北老工業基地形成於什麼時期產生了哪些著名的企業
東北老工業基地形成時期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時期,日本進駐東北地區並在此建立了世界上比較發達的交通運輸網。在日本統治東北期間,日本的大量資本流入東北,投資於煤炭、鋼鐵、石油等行業,使得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在短期內的到較快的發展起來。當然,日本它不可能那麼無私的為東北的發展做貢獻,它在統治期間除了交通上的投資外,工礦業的投資比重是最大的,它在引進技術上自己掌握尖端技術,將低端的製造技術留在東北。同時在礦產資源上它不斷地將開采出來的礦產運往日本本土以緩解本土資源缺乏的狀況。而在中國的抗戰勝利後,日本對於東北的工業設施實施的是能帶走就帶走,不能帶走的進行毀滅的措施。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東北的工業僅僅只是得到發展,是日本的一部分工業的『遺產』而不能成為東北工業形成的關鍵。
第二階段,日本投降後東北的工業幾乎處於癱瘓狀態,直至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人民的努力下,真正的東北工業基地形成。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東北的工業是國家的投資的重點建設,在全國156項重點工程中吉林省佔有11項,包括第一汽車製造廠、豐滿發電廠等。而黑龍江省則是佔了22項,其中10項是機械工業項目,機械工業投資佔全國機械工業的23.7%。「二五」和「三五」時期,由於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呼籲,東北工業結構發生變化,強調發展重工業,並且偏向挖掘業,如遼源煤礦(吉林省)、鞍鋼(遼寧省)、撫順煤礦(遼寧省)、大慶油田(黑龍江省)等,都是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當然,由於東北這一時期發展戰略符合國家的倡導和當時的生產力的要求,可以說東北工業基地是一度興盛。
第三階段,改革開放至今。國家針對第二階段東北工業基地發展所存在的問題作出相應的措施。引進資金,建立開發區吸引外資進入;引進先進設備,並自主的進行設備的研發改進,保證設備的更新和產品的科技含量;在一定的程度上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比重,本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方針,提高各種工業產品的科技含量,重視深加工等。隨著各項措施的實施,東北工業的到了復甦,但從本質上來說,它並沒有取得較大的發展,或者說東北工業要想取得像在第二階段時期那樣的興盛狀態,必須有一個戰略性的改變。
著名的企業如下:撫順發電廠,撫順東、西露天礦,撫順石油二廠,撫順鋁廠,鞍山鋼鐵公司,沈陽風動工具廠,沈陽電纜廠,一一二廠等。
⑵ 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在什麼時期以什麼為中心建立起來在此時期
在「一五」(1953--1957)計劃中,因為東北有大量日本關東軍留下的工業產品和兵工廠,東北的資源也比較豐富,於是,東北產生了諸如一汽、鞍鋼等國營大廠,成為了我國的主要工業基地,後來隨著沈飛等高科技產業在東北落戶,進一步奠定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地位。
⑶ 東北地區成為重工業基地的原因
1、東北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煤、鐵等。而且地區內的松花江、嫩江、遼河等河流提供了足夠工業用水,況且遼寧南部靠近渤海,海運也十分便利;
2、當時我國建國初期百廢待興,面對的是國民黨政府留下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在冷戰初期與蘇聯建立了互助同盟關系,重工業大多要依靠蘇聯方面的援助,而東北在地理上靠近蘇聯遠東地區,交通便利(那個時候國內為數不多的鐵路線有不少在東北);
3、重工業當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命脈,涉及到國防大計,亟需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而東北是解放戰爭時期最早解放的區域,革命基礎好,群眾積極性高,況且東北靠近北京,便於管理。
同時東北地區三大區位優勢明顯:
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靠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這些都是東北成為重工業基地的原因。
⑷ 東北重工業基地歷史
東北老工業基地之所以在東北,有幾個原因:
1、張作霖和張學良統治東北時期興建的許多軍工廠,為東北發展重工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日本統治時期建立的工業基礎。日本為了侵略中國,大量開采東北資源和供應軍用物資,建了許多工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利用這些工廠和工人發展了東北老工業基地。
3、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我們黨首先佔領東北,並將其作為主要的人力、物資供應地,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戰爭,東北繼續出人出力,這些因素使東北在國家建設時期培養了一批產業工人和管理者,在支援三線重工業建設時輸送了很多人才.
4、從自然條件上而言,東北也具備了成為工業基地的基礎,它有著廣闊的天然原始森林和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煤炭和鐵礦,是發展工業的條件,東北工業基地就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建立起來。
⑸ 新中國成立後,使東北工業基地形成的措施
調集全國技術人才支援建設鞍鋼,大慶油田等
⑹ 東北為什麼會成為我國建國初期的重工業中心
因為東北資源豐富,擁中國最大的平原,有利於重工業的建設。
中國東北地區,是中國的一個地理大區和經濟大區。「東北」一詞,起源較早,《周禮·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鎮山曰醫巫閭」。東北與、關外、關東、滿洲等名稱具有前後相繼的歷史承接關系,但它們具體所代指的地域范圍有一定差別。
東北地區,不是行政區,只有個別時期,東北地區才與東北行政區重合,比如元朝遼陽行省、清朝1636--1644年盛京總管、1947--1954年東北人民政府管轄的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松江省、吉林省、遼東省、遼西省、熱河省,就是現在的東北地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五盟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島市;東北地區是文化地理區域,相對於東北文化區的地理范圍。
四季分明的東北地區坐擁中國最大的平原,是資源豐富、文化繁榮、經濟實力雄厚、以漢族為主多民族深度融合的區域,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⑺ 東北的工業建設主要是由日本投入還是蘇聯投入的
前清時期:俄國投入的,東北成了中國最大的工業區,超過了上海。
偽滿時期:日本投入的,東北成了亞洲最大的工業區,超過了東京。
解放後:蘇聯援建加上國內投入,東北經濟佔了全國的85%,重工業最高時候佔了全國的98%。
改革開放:80年代以後東北幾乎沒拿到太大的投資,發展開始遲滯,老工業實體自己擴大生產,但是老工業基本都是重工業,東北經濟開始步履蹣跚,逐步被內地超越。
近10年:國際經濟形勢不好,中國製造業出口崩潰,勞動力密集型產品訂單被東南亞奪走,造成內地經濟向金融類的虛擬經濟轉移,對資源的需求大幅度下降,造成東北重工業產品滯銷,東北經濟大量依賴重工業,因此一摔到底,一蹶不振!
⑻ 為什麼東北成為工業基地
因為當年所有的重工業全部在北方,當年日本人在東北弄了好多重工廠導致!